当前位置:首页 » 语数英语 » 七下数学概念

七下数学概念

发布时间: 2021-08-05 02:28:56

Ⅰ 七下数学所有概念

1.1 数字与字母的乘积,这样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几个单项似的和叫做多项式。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向式的次数。
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1.3 同敌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1.4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积的乘方等于每个因数成方的积。
1.4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任何非0数的0次方,等于1
1.6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他们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称,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1.7 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他们的平方差
1.9 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上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他的直树一起作为上的一个因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2.1 补角
互为补角的定义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平角,那么这两个角叫互为补角.其中一个角叫做另一个角的补角
∠A +∠C=180°,∠A= 180°-∠C ,∠C的补角=180°-∠C 即:∠A的补角=180°-∠A
补角的性质:
同角的补角相等。比如:∠A+∠B=180°,∠A+∠C=180°,则:∠C=∠B。
等角的补角相等。比如:∠A+∠B=180°,∠D+∠C=180°,∠A=∠D则:∠C=∠B。

余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直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互余,也可以说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A +∠C=90°,∠A= 90°-∠C ,∠C的余角=90°-∠C 即:∠A的余角=90°-∠A
余角的性质:
同角的余角相等。比如:∠A+∠B=90°,∠A+∠C=90°,则:∠C=∠B。
等角的余角相等。比如:∠A+∠B=90°,∠D+∠C=90°,∠A=∠D则:∠C=∠B。

对顶角相等

2.2
同位角 定义
如图,两个都在截线的同旁,又分别处在另两条直线相同的一侧位置。具有这样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内错角的定义
两条直线AB和CD被第三条直线EF所截,构成了八个角,如果两个角都在两直线的内侧,并且在第三条直线的两侧,那么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同旁内角定义

同旁内角,“同旁”指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侧;“内”指在被截两条直线之间。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所形成的八个角中,有四对同位角,两对内错角,两对同旁内角。

【平行线的特征】
1.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平行线的判定】
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如果两条直线同时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3.2
有效数字
一般而言,对一个数据取其可靠位数的全部数字加上第一位可疑数字,就称为这个数据的有效数字。

4.1
☆可能性★,是指事物发生的概率,是包含在事物之中并预示着事物发展趋势的量化指标。

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记作P(必然事件)=1;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记作P(不可能事件)=0;如果A为不确定事件,那么0<P(A)<1.

第五章
三角形
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结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的性质
1.三角形的任何两边的和一定大于第三边 ,由此亦可证明得三角形的任意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3.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的中线,底边的高重合,即三线合一。

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
三角形的三内角平分线交于一点.
三角形一内角平分线和另外两顶点处的外角平分线交于一点.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两底角相等;
(2)顶角的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都等于60°。

.直角三角形(简称RT三角形):
(1)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
(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4)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锐角等于30°;

全等三角形
(1)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边)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线段(角平分线、中线、高)相等、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组对应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SSS或“边边边”),这一条也说明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原因。

2、有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或“边角边”)。

3、有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或“角边角”)。
由3可推到

4、有两角及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或“角角边”)

5、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有:斜边及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或“斜边,直角边”)
所以,SSS,SAS,ASA,AAS,HL均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定理。

第七章
轴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性质:(1)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中心对称图形一定是轴对称图形,而轴对称图形不一定是中心对称图形。
好累啊。。。分给我吧╮(╯▽╰)╭

Ⅱ 七年级下册数学概念总结

我们7年级上下册都学了呢!呵呵,我帮你!
可是我的是浙教版的呀!!如果你是人教的怎么办...
我吧浙教的告诉你,如果你是人教也要采纳
我呀
全等三角形
重点:1.4与1.5合订
1,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会用叠合等方法判定是否全等
2,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3,探索并掌握2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4,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5,会用全等三角的性质判定角之间线段之间的互相关系
总结:1.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1.5重点:1,三边对应响等的2个三角形全等,简称SSS或边边边
2,有一个角和夹这个角的两边对应相等的2个三角形全等,简称SAS或
边角边
3,线段
垂直平分线
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4,有两个角呵这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ASA或
角边角
5,两个角呵其中一角的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
角角边
或AAS
6,角平分见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1.6
重点:1,了解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概念,了解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点到线段两段的距离相等
2,了解
角平分线
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3,会用直尺呵
圆规
做角平分线呵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会用直尺呵圆规作1个角等于已知角。会用直尺呵圆规作三角形:
已知三边作三角形

已知两边及其夹角作三角形
,已知两角1边作三角形
总结:就是作图,我怎么说呢?
都是我自己打出来的,累死我了,我也初1,不过我在重点班,7年级所有内容都教完了,从下册书上摘录的,采纳我吧!

Ⅲ 七下数学概念,谁有

1.1 数字与字母的乘积,这样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几个单项似的和叫做多项式。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向式的次数。
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1.3 同敌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1.4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积的乘方等于每个因数成方的积。
1.4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任何非0数的0次方,等于1
1.6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他们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称,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1.7 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他们的平方差
1.9 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上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他的直树一起作为上的一个因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2.1 补角
互为补角的定义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平角,那么这两个角叫互为补角.其中一个角叫做另一个角的补角
∠A +∠C=180°,∠A= 180°-∠C ,∠C的补角=180°-∠C 即:∠A的补角=180°-∠A
补角的性质:
同角的补角相等。比如:∠A+∠B=180°,∠A+∠C=180°,则:∠C=∠B。
等角的补角相等。比如:∠A+∠B=180°,∠D+∠C=180°,∠A=∠D则:∠C=∠B。

余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直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互余,也可以说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A +∠C=90°,∠A= 90°-∠C ,∠C的余角=90°-∠C 即:∠A的余角=90°-∠A
余角的性质:
同角的余角相等。比如:∠A+∠B=90°,∠A+∠C=90°,则:∠C=∠B。
等角的余角相等。比如:∠A+∠B=90°,∠D+∠C=90°,∠A=∠D则:∠C=∠B。

对顶角相等

2.2
同位角 定义
如图,两个都在截线的同旁,又分别处在另两条直线相同的一侧位置。具有这样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内错角的定义
两条直线AB和CD被第三条直线EF所截,构成了八个角,如果两个角都在两直线的内侧,并且在第三条直线的两侧,那么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同旁内角定义

同旁内角,“同旁”指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侧;“内”指在被截两条直线之间。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所形成的八个角中,有四对同位角,两对内错角,两对同旁内角。

【平行线的特征】
1.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平行线的判定】
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如果两条直线同时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3.2
有效数字
一般而言,对一个数据取其可靠位数的全部数字加上第一位可疑数字,就称为这个数据的有效数字。

4.1
☆可能性★,是指事物发生的概率,是包含在事物之中并预示着事物发展趋势的量化指标。

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记作P(必然事件)=1;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记作P(不可能事件)=0;如果A为不确定事件,那么0<P(A)<1.

第五章
三角形
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结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的性质
1.三角形的任何两边的和一定大于第三边 ,由此亦可证明得三角形的任意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3.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的中线,底边的高重合,即三线合一。

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
三角形的三内角平分线交于一点.
三角形一内角平分线和另外两顶点处的外角平分线交于一点.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两底角相等;
(2)顶角的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都等于60°。

.直角三角形(简称RT三角形):
(1)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
(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4)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锐角等于30°;

全等三角形
(1)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边)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线段(角平分线、中线、高)相等、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组对应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SSS或“边边边”),这一条也说明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原因。

2、有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或“边角边”)。

3、有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或“角边角”)。
由3可推到

4、有两角及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或“角角边”)

5、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有:斜边及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或“斜边,直角边”)
所以,SSS,SAS,ASA,AAS,HL均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定理。

第七章
轴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性质:(1)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中心对称图形一定是轴对称图形,而轴对称图形不一定是中心对称图形。

总结:(必须会的哦!)
1、有理数的基本概念:正数,负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倒数,及相反数,绝对值,倒数的求法;
2、有理数的运算: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法则及混合运算;
3、有理数的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同级运算从左向右依次进行).
4、用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列代数式的要求,会求代数式的值,
5、了解单项式、多项式、整式及相关概念,会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6、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会解一元一次方程.

Ⅳ 七年级数学下册概念

1 数字与字母的乘积,这样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几个单项似的和叫做多项式。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向式的次数。
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1.3 同敌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1.4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积的乘方等于每个因数成方的积。
1.4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任何非0数的0次方,等于1
1.6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他们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称,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1.7 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他们的平方差

Ⅳ 七年级下册数学概念题

、在三角形ABC中,<A-<B=90度,测三角形ABC为(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无法确定 2、已知点P在第三象限,且点P到X轴的距离为4,到Y轴的距离为3,那么点P的坐标是( ,) 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5CM,一边长等于3Cm,求它的周长。(注意分类思想) 4、旅馆把一批游客安排到剩下的房间住宿,如果每间房住6人,难么将有30人无住处;若每间房住12人, 那么有一间房不满也不空,问,这间旅馆剩下客房多少间?这批旅客有多少人? 5、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组——4a-x>0 ;x+a>5 无解,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6、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组——x-a>0 ;3-2x>0 的整数解共有6个,则a的取值范围是( ) 7、某位同学的座位号为(2,4),那么该同学的所座位置是( ) A、第二排第四列 B、第四排第二列 C、第二列第四排 D、不好确定 8、两边分别长为4cm,10cm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 9、在三角形ABC中,<A:<B:<C=1:2:3,则三角形ABC是( ) A、等腰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10、某校去年有学生1000名,今年比去年增加4.4%,其中寄宿生增加了6%,走读生减少了2%。问该校去年寄宿生和走读生个多少名? 答案:1、C 2、(-3,-4) 3、11cm、13cm 4、66名游客,6间房 5、a小于等于1 6、-5小于a小于等于-4 7、D 8、24cm 9、D 因为我手上没有图,所以几何题给不了你,不好意思,奉上10题,是一些比较常考和常错的题,第十题我没有最后答案,希望这些题对你有用!!!

Ⅵ 七年级下的数学概念

1.1 数字与字母的乘积,这样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几个单项似的和叫做多项式。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向式的次数。
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1.3 同敌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1.4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积的乘方等于每个因数成方的积。
1.4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任何非0数的0次方,等于1
1.6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他们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称,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1.7 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他们的平方差
1.9 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上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他的直树一起作为上的一个因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同志,你不知道我打这个有多辛苦,你还不选我为正确答案?

Ⅶ 七年级下册数学所有概念总结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性质.定理.概念)

第一章 整式的运算
一. 整式
※1. 单项式
①由数与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②单项式的系数是这个单项式的数字因数,作为单项式的系数,必须连同数字前面的性质符号,如果一个单项式只是字母的积,并非没有系数.
③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2.多项式
①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②单项式和多项式都有次数,含有字母的单项式有系数,多项式没有系数.多项式的每一项都是单项式,一个多项式的项数就是这个多项式作为加数的单项式的个数.多项式中每一项都有它们各自的次数,但是它们的次数不可能都作是为这个多项式的次数,一个多项式的次数只有一个,它是所含各项的次数中最高的那一项次数.
※3.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二. 整式的加减
¤1. 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后,合并同类项,运算结果是一个多项式或是单项式.
¤2. 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要变号,一个数与多项式相乘时,这个数与括号内各项都要相乘.
三. 同底数幂的乘法
※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m,n都是正数)是幂的运算中最基本的法则,在应用法则运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幂的底数相同而且是相乘时,底数a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式字母,也可以是一个单项或多项式;
②指数是1时,不要误以为没有指数;
③不要将同底数幂的乘法与整式的加法相混淆,对乘法,只要底数相同指数就可以相加;而对于加法,不仅底数相同,还要求指数相同才能相加;
④当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法则可推广为 (其中m、n、p均为正数);
⑤公式还可以逆用: (m、n均为正整数)
四.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1. 幂的乘方法则: (m,n都是正数)是幂的乘法法则为基础推导出来的,但两者不能混淆.
※2. .
※3. 底数有负号时,运算时要注意,底数是a与(-a)时不是同底,但可以利用乘方法则化成同底,
如将(-a)3化成-a3

※4.底数有时形式不同,但可以化成相同。
※5.要注意区别(ab)n与(a+b)n意义是不同的,不要误以为(a+b)n=an+bn(a、b均不为零)。
※6.积的乘方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即 (n为正整数)。
※7.幂的乘方与积乘方法则均可逆向运用。
五. 同底数幂的除法
※1. 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 (a≠0,m、n都是正数,且m>n).
※2. 在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同底数幂相除”而且0不能做除数,所以法则中a≠0.
②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即 ,如 ,(-2.50=1),则00无意义.
③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p次幂(p是正整数),等于这个数的p的次幂的倒数,即 ( a≠0,p是正整数), 而0-1,0-3都是无意义的;当a>0时,a-p的值一定是正的; 当a<0时,a-p的值可能是正也可能是负的,如 ,
④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
六. 整式的乘法
※1. 单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单项式乘法法则在运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积的系数等于各因式系数积,先确定符号,再计算绝对值。这时容易出现的错误的是,将系数相乘与指数相加混淆;
②相同字母相乘,运用同底数的乘法法则;
③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要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④单项式乘法法则对于三个以上的单项式相乘同样适用;
⑤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结果仍是一个单项式。
※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是通过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把它转化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即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积是一个多项式,其项数与多项式的项数相同;
②运算时要注意积的符号,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③在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
※3.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中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要防止漏项,检查的方法是:在没有合并同类项之前,积的项数应等于原两个多项式项数的积;
②多项式相乘的结果应注意合并同类项;
③对含有同一个字母的一次项系数是1的两个一次二项式相乘 ,其二次项系数为1,一次项系数等于两个因式中常数项的和,常数项是两个因式中常数项的积。对于一次项系数不为1的两个一次二项式(mx+a)和(nx+b)相乘可以得到
七.平方差公式
¤1.平方差公式: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它们的平方差,
※即 。
¤其结构特征是:
①公式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相乘,两个二项式中第一项相同,第二项互为相反数;
②公式右边是两项的平方差,即相同项的平方与相反项的平方之差。
八.完全平方公式
¤1. 完全平方公式: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
¤即 ;
¤口决:首平方,尾平方,2倍乘积在中央;
¤2.结构特征:
①公式左边是二项式的完全平方;
②公式右边共有三项,是二项式中二项的平方和,再加上或减去这两项乘积的2倍。
¤3.在运用完全平方公式时,要注意公式右边中间项的符号,以及避免出现 这样的错误。
九.整式的除法
¤1.单项式除法单项式
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其特点是把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转化成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所得商的项数与原多项式的项数相同,另外还要特别注意符号。

第二章 平行线与相交线
一.台球桌面上的角
※1.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的有关概念与性质
如果两个角的和为90°(或直角),那么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为180°(或平角),那么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注意:这两个概念都是对于两个角而言的,而且两个概念强调的是两个角的数量关系,与两个角的相互位置没有关系。
它们的主要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二.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条件即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判定定理,共有三条:
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三.平行线的特征
※平行线的特征即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共有三条:
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四.用尺规作线段和角
※1.关于尺规作图
尺规作图是指只用圆规和没有刻度的直尺来作图。
※2.关于尺规的功能
直尺的功能是:在两点间连接一条线段;将线段向两方向延长。
圆规的功能是:以任意一点为圆心,任意长度为半径作一个圆;以任意一点为圆心,任意长度为半径画一段弧。
第三章生活中的数据
※1.科学记数法:对任意一个正数可能写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整数,这种记数的方法称为科学记数法。
¤2.利用四舍五入法取一个数的近似数时,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对于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到的数位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3.统计工作包括:
①设定目标;②收集数据;③整理数据;④表达与描述数据;⑤分析结果。

第四章 概率
¤1.随机事件发生与不发生的可能性不总是各占一半,都为50%。
※2.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事件,而概率正是研究不确定事件的一门学科
※3.了解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
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即P(必然事件)=1;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即P(不可能事件)=0;如果A为不确定事件,那么0<P(A)<1

※4.了解几何概率这类问题的计算方法
事件发生概率=
第五章 三角形
一.认识三角形
1.关于三角形的概念及其按角的分类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这里要注意两点:
①组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要“不在同一直线上”;如果在同一直线上,三角形就不存在;
②三条线段“首尾是顺次相接”,是指三条线段两两之间有一个公共端点,这个公共端点就是三角形的顶点。
三角形按内角的大小可以分为三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2.关于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根据公理“连结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可得三角形三边关系的一个性质定理,即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另一个性质: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对于这两个性质,要全面理解,掌握其实质,应用时才不会出错。
设三角形三边的长分别为a、b、c则:
①一般地,对于三角形的某一条边a来说,一定有|b-c|<a<b+c成立;反之,只有|b-c|<a<b+c成立,a、b、c三条线段才能构成三角形;
②特殊地,如果已知线段a最大,只要满足b+c>a,那么a、b、c三条线段就能构成三角形;如果已知线段a最小,只要满足|b-c|<a,那么这三条线段就能构成三角形。
3.关于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为180°
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②一个三角形中至多有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
③一个三角中至少有两个内角是锐角。
4.关于三角形的中线、高和中线
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都是线段,不是直线,也不是射线;
②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和三条高;
③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都在三角形的内部。但三角形的高却有不同的位置: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的内部,如图1;直角三角形有一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另两条高恰好是它两条边,如图2;钝角三角形一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另两条高在三角形的外部,如图3。
④一个三角形中,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
二.图形的全等
¤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称为全等形。全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只是形状相同而大小不同,或者说只是满足面积相同但形状不同的两个图形都不是全等的图形。
四.全等三角形
¤1.关于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所谓“完全重合”,就是各条边对应相等,各个角也对应相等。因此也可以这样说,各条边对应相等,各个角也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经常用来证明两条线段相等和两个角相等。
五.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SSS”
※2.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3.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4.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六.作三角形
1.已知两个角及其夹边,求作三角形,是利用三角形全等条件“角边角”即(“ASA”)来作图的。
2.已知两条边及其夹角,求作三角形,是利用三角形全等条件“边角边”即(“SAS”)来作图的。
3.已知三条边,求作三角形,是利用三角形全等条件“边边边”即(“SSS”)来作图的。
八.探索直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1.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称为“斜边、直角边”或“HL”。这只对直角三角形成立。
※2.直角三角形是三角形中的一类,它具有一般三角形的性质,因而也可用“SAS”、“ASA”、“AAS”、“SSS”来判定。
直角三角形的其他判定方法可以归纳如下:
①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②有一个锐角和一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③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第七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
※1.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3.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角、线段和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5.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为“三线合一”。
※6.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7.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注:※表示重点部分;¤表示了解部分

Ⅷ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并且未知数项的次数都是1,这种变形通常称为“去分母”、一元一次方程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体现了“化复杂为简单”“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将二元一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来解,两种方法的核心是“消元”我刚学完
1,未知数的次数是1、解方程时方程的两边都乘以相同的不等于0的数,使方程中的系数不出现分数。具体用哪种方法解方程组要根据它的特点灵活选定。
2、二元一次方程都含有两个未知数。
4。
3、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方法是“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并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

Ⅸ 七年级下册数学概念

哪个出版社的什么版本的嘛。

Ⅹ 七年级数学的全部概念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谢谢采纳

热点内容
师德阅读答案孙春平 发布:2025-07-12 17:44:03 浏览:999
老师被h 发布:2025-07-12 16:59:10 浏览:778
化学万能夹 发布:2025-07-12 15:22:16 浏览:206
师德师风大讨心得体会 发布:2025-07-12 13:36:50 浏览:887
教育功能有哪些 发布:2025-07-12 12:01:32 浏览:329
什么什么工作 发布:2025-07-12 11:04:17 浏览:624
dnf紧急任务是什么 发布:2025-07-12 09:36:55 浏览:227
妈妈的心教学反思 发布:2025-07-12 09:33:04 浏览:158
师德师风测试题 发布:2025-07-12 09:03:10 浏览:7
日本歪曲历史 发布:2025-07-12 08:37:05 浏览: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