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语文全解
《七年级语文下中学教材全解》是2009年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薛金星。
Ⅱ 求七年级下册语文全解(人教版)电子版!快!好了加分!
点击教育网搜索即可。
Ⅲ 七年级下语文知识全解
岳飞(1103~1142年)
中国南宋爱国军事家。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靖康元年(1126年)投军抗金,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建炎三年(1129年),金将完颜宗弼渡江南进,岳飞时任江淮宣抚使司右军统制,率部转战广德(今属安徽)、宜兴(今属江苏)地区 ,袭扰金军 ,多次获胜 ,并收复建康 ,升任通泰镇抚使。绍兴三年(1133年),金扶植的刘豫政权派军攻占襄阳(今属湖北)等郡。次年四月,岳飞自江州(今江西九江)挥师北上,大败刘豫军,收复六郡,因功授清远军节度使。五年夏,奉宋廷之命镇压洞庭湖地区的杨幺农民起义军。六年,任湖北京西路宣抚副使 ,举兵奇袭刘豫军 ,以部分兵力东向蔡州(今河南汝南)诱其来攻,主力自襄阳出击伊阳(今河南嵩县),收复今豫西、陕南大片失地。七年,岳飞乘金朝废除刘豫之机 ,提 出举兵收复中原的主张 , 后多次上书反对与金议和,均遭高宗和宰相秦桧拒绝。十年,完颜宗弼毁约南进。岳飞按照其连结河朔进军中原的方略,遣将联络北方义军,袭扰金军后方,自率主力北上,在郾城、颍昌之战中大破金军精骑,击败金军主力。正当岳飞行将渡河时,高宗 、秦桧却向金乞和,诏令各路宋军回师,致使岳飞恢复中原的计划功败垂成。次年,回临安,被解除兵权,改授枢密副使。十二月二十九日,被高宗、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其子岳云和部将张宪也惨 遭 杀害 。宋孝宗 继位后为岳飞平反昭雪 。淳熙五年(1178年),谥武穆。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年)追封鄂王。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年),改谥忠武。
岳飞墓(浙江杭州)
岳飞是中国古代的民族英雄,南宋最杰出的将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主张黄河以北的游击军和正规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 ,以收复失地 。岳飞治军 ,赏罚分明 ,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他反对消极防御战略,一贯主张积极进攻。
--------------------------------------------------------------------------------
岳飞(1103年—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人,追谥岳武穆王,为中国南宋时期的名将。
==生平== 岳飞幼年丧父,由母亲养育成人。传说其母透过在他的背上刺“尽忠报国”[1]四个字,让他铭记国仇家恨。曾经拜周侗为师学习武艺。
1124年21岁从军为宗泽部下,屡建战功,尝以八百岳家军大破五万金兵,声名大噪。历官御前忠武统军、鄂州驻答诸军都统制使、河阳等三镇节度使。
1126年靖康之变,金兵攻破开封,北宋覆亡。1134年(绍兴四年) ,岳飞首次伐金,收复襄阳、信阳等六郡。1135年,镇守武昌,1136年(绍兴六年)再次北伐,占伊阳、洛阳,后因孤军作战而被迫撤回武昌。岳飞在这次北伐中壮志未酬,于武昌写下《满江红》。
1140年(绍兴十年)春,金兀术南侵,岳飞出兵大破金兵,收复郑州、洛阳,兵临朱仙镇(今河南开封南20公里),直迫金国首府汴京。岳家军士气高昂,高喊「直捣黄龙」。主和派秦桧向宋高宗献计,连发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岳飞退兵前,长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结果岳飞的北伐因为政治原因而失败。之后岳飞父子被秦桧以谋反罪名予以逮捕审讯,由于找不到证据而无审讯结果,最终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韩世忠当面质问秦桧,秦桧支吾其词“其事体莫须有(也许有)”),于绍兴十一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除夕之夜,在杭州大理寺风波亭被赐死。
至绍兴三十二年(1153年),宋孝宗即位,准备北伐,便下诏平反岳飞,追封鄂王,谥武穆,忠武,改葬在西湖栖霞岭,即杭州西湖畔“宋岳鄂王墓”,并立庙祀于湖北武昌,额名忠烈,修宋史列志传记。
===被处死的原因=== 岳飞父子被宋高宗处死的原因有多种说法: #宋高宗耽心如果岳飞取胜,可迎徽钦二帝回朝,宋高宗天子地位可能不保。但也有人认为宋高宗并不担心此事。徽宗当时已死,而高宗和金国绍兴议和时屡次强调要迎钦宗回宋。后来由于金国的反悔钦宗才未被释放。钦宗本人在执政时就已心生退意,高宗并不惧怕失去权利。 #为讨好金人,以利和谈。 #秦桧是金国奸细。此说被大多数人认为是无稽之谈。 #岳飞由于深受重用而干涉高宗立嗣的问题。高宗本人无后,而岳飞屡次上书建议高宗为社稷安定着想早日立嗣,犯了高宗的忌讳。岳飞用十二道金牌才被召回更显得拥兵自重。所谓“莫须有”罪名是指其拥兵干涉立嗣,不需要证实其谋反罪名就可处死。 #一种大胆的猜测,岳飞可能是宋徽宗流落民间的儿子,赵构的兄弟。赵构因发现此事,才在短短的一年里由高度信任岳飞转而指示秦桧以“莫须有”罪名杀害岳飞。
==文学中的岳飞== 岳飞充满传奇色彩的悲剧故事成为后世文学作品的重要素材,也是元代到清代,甚至辛亥革命时汉族反抗异族政权的民族主义斗争的精神旗帜。这些带有浓厚主观色彩甚至民族偏见的作品已经将他“符号化”,以至于他真实生平反而无人问津。
===孝道=== 在所有的故事中,岳飞被同时描绘为一个文武双全的完美军人与恪守儒家道德规范的模范。这些故事有的强调他与生具来的民族主义精神,如(岳母刺字),其母通过在他的背上刺“尽忠报国”四个字,让他铭记国仇家恨。这个民间杜撰的故事也体现了他的“孝道”,在“家国同构”的中国古代社会有特殊寓意。
===军事=== 有的故事强调他的军事天才,在《岳家军》等民间文学作品中,岳家军饿死不抢粮,冻死不拆屋,令行禁止,甚至让敌人也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叹。他出师百战百胜,朱仙镇大捷,将金兵打得一败涂地。几乎所有的作品都着重描绘了他的个人悲剧,并把它和民族命运相联系。.
===政治=== 这些描写的共同范式如下:在战局顺利,本可直捣金国黄龙府的情况下,岳飞被南宋皇帝赵构十二道金牌招回,又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这些描写体现了中国社会不自觉的“泛道德化”倾向,即用道德标准评价政治事件,把政治矛盾描绘为政治人物“忠”,“奸”的道德冲突。
值得一提的是,岳飞被诬陷至死而宁死不反,体现了儒家的忠君之道,也同时为这些作品所肯定。在明代话本《黄龙府》中,作者采取了反历史主义的立场,将历史改写为岳飞打败金朝军队,“直捣黄龙”。关于冤屈与忠诚的类似的命题也可以在《水浒传》这样的作品中被发现。
不可否认的是,岳飞的故事已经作为全世界华人,特别是作为主体民族的汉族人,对自身悠久历史的苦难与荣耀的共同记忆而传诵,且成为大家的民族英雄,爱国名将,《满江红》更是流传千古。这种记忆是如此之深,以至于相关的典故已经成为汉语的“成语”和固定表达,如“直捣黄龙”“尽忠报国”等。
==其它== ===诗词=== 如同很多中国古代的将领和政治家一样,岳飞也以文才传世。慷慨激昂,脍炙人口的《满江红》“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为全世界华人所熟知。但这首著名的词是否为他所作在文学界尚有争议,事实上,因其中很多的“身后之语”,故后人出于政治或其它目的伪托的可能性很大。
岳飞另有一首《小重山》,写出了他忧心忧国却在朝中孤立无援的心境.
===军事、武术=== 除诗词外,据说有岳武穆兵书,有岳家拳,岳家枪传世。且被心意六合拳派尊为祖师。
===书法===
岳飞的书法也令人称道,“还我河山”四个字气势磅礴,现为杭州岳庙匾额。
Ⅳ 求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全解
1.文言文字词句翻译(课内),课外文言文得多靠平日里的积累
2.现代文句子含义,人物分析,中心思想(课内
主要是重点篇目),课外现代文只能靠平时自己的阅读量,以及自己对句子的理解,人物的分析
3.课外古诗十首赏析(每首诗前的小字部分)
4.语言运用
5.作文,多积累好词佳句,最重要的是多练
Ⅳ 七下语文教材全解上每课的词语和解释。只有带读音的。,很急,谢谢。(有邓稼先,孙权劝学的那版)
《孙权劝学》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注释: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谓……曰:谓,告诉;连用表示“对……说”。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今:如今。当涂:当道;当权掌事:掌管事务。辞:推辞,推托。以:介词,用。务:事务。孤:古时王侯的自称。岂:难道。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者的官职。涉猎:粗略地阅读。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耳: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罢了。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孰若:与……相比如何;谁像(我)。孰:谁,哪个;若:比得上。益:好处。乃:于是,就。始:开始。就学:指从事学习。及:到了……的时候。过:到。寻阳: 县名,如今湖北黄梅西南。与:和。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目:擦擦眼。待:看待。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何:为什么。见事:认清事物。乎:啊。表感叹或反问语气。拓展资料:此文记叙了三国时期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而使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并令鲁肃为之叹服、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突出了学习重要性。孙权,传说是中国兵法家孙武二十二世后裔。生来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颐大口。形貌奇伟异于常人。自幼文武双全,早年随父兄征战天下。善骑射,年轻时常常乘马射虎,胆略超群。《孙权劝学》选自《 资治通鉴》,该书是北宋司马光(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共1362年间的史事。因宋神宗的“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评价而得名。
Ⅵ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全解》
19课 《三个太阳》
Ⅶ 求文档: 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材全解
: http://book.idoican.com.cn/ReviewBook/?eBookId=m.20070429-m016-w005-005
Ⅷ 七年级语文下中学教材全解的人教实验版
带着豆蔻的芬芳,您步入了花季的殿堂;踏上七年级的方舟,您开始了人生的远航。我愿为您调整人生的方向,我愿就怎样学好七年级语文为您把舵导航。
1、以书为师勤动脑,不动笔墨不读书
一本好书,就像是一位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老师。您不仅要善于把“老师”的知识、思想用圈点勾画的形式据为己有,还要善于对“老师”的观点、语句进行思考、质疑,把您的想法通过您的笔向“老师”倾诉,通过无声的“交谈”,您一定会茅塞顿开、大有长进。
2、善于总结妙趣法,博闻强识受益深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渔,不... [显示全部] 第一单元
单元综合解说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清风吟诵
目标导航
文题背景
课文全解
归纳探究
读后感悟
练习解答
学海无涯
体验中考
2 爸爸的花儿落了
清风吟诵
目标导航
文题背景
课文全解
归纳探究
读后感悟
练习解答
学海无涯
体验中考
3 丑小鸭
清风吟诵
目标导航
文题背景
课文全解
归纳探究
读后感悟
练习解答
学海无涯
体验中考
4 诗两首
清风吟诵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目标导航
文题背景
课文全解...
Ⅸ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全解语文版
你要多少个啊?给你一点,你自己随便挑吧
一、cuan o ji ban mo ran xiao shi gao qing yi shuang
( ) ( ) ( ) ( ) ( ) ( )
li hua shai kang yin mai chou chu pan shi ban lan
( ) ( ) ( ) ( ) ( ) ( )
二、桑葚、蝉蜕、臃肿、脑髓、花圃、骊歌、讪笑、姊妹、嗥鸣、蚱蜢
三、解释 :杂乱无章、叹为观止、戛然而止、怏怏不乐、毛骨悚然、语无伦次
四、义愤填( )、( )( )来迟、风( )露( )、( )大( )算
精( )力( )、耀( )扬( )、( )得( )所
五、《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 )国诗人( )的著作;他的代表作还有
( )( )(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 )作者是( )
《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 )
《最后一课》作者是( )本文的写作背景是( )
额,这可是本人一点一点从课本上找的哦,不过也不知道教材是不是一样的,希望能帮助你喽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