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专题
㈠ 高一语文必修一专题一诗歌
首先列一个目录 =v=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氓》《采薇》 诗经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短歌行》曹操
《归园田居 其一》 陶渊明
《蜀道难》 李白
《秋兴八首 其一》 《咏怀古迹 其三》 《登高》 杜甫
《琵琶行》 白居易
《锦瑟》 《马嵬 其二》 李商隐
《望海潮》《雨霖铃》 柳永
《念奴娇 赤壁怀古》《定风波》 苏轼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醉花阴》《声声慢》 李清照
下面是具体的内容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氓》 诗经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采薇》诗经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 维常之华。彼路斯何? 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牧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蜀道难》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琵琶行》 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马嵬》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㈡ 高中语文专项训练--词语
第一册
1.简捷·简洁
原句:“还不是那祥林嫂?”那短工简捷的说。(《祝福》)
“简捷”表示直截了当,干脆利落,多用来形容速度快,如“这种计算法十分简捷”;“简洁”指说话、写文章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话,如“这篇论文简洁有力”。
2. 偶尔·偶然
原句:①但随后也就自笑,觉着偶尔的事,本没有什么深意义,而我偏要细细推敲,正无怪教育家要说是生着神经病。(《祝福》)
②觉得要来的事情,已经过去……心地已经渐渐轻松,不过偶然之间,还似乎有些负疚。(《祝福》)
二者都指不经常,都是副词。区别:“偶尔”指次数少,“偶然”除了指次数少外,还有不是必然的意思。
3.震动·振动
原句: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荷花淀》)
两者都指物体运动,动词。区别是“振动”指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里,不断做往复运动,摆动多次。“震动”,①指颤动,使颤动,物体受外力影响而迅速、剧烈地颤动,多指一次;②重大的事情、消息等使人心不能平静。
4.放肆·放纵
原句:她便同祖父故意生气似的,很放肆的去想这样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边城》)
二者都表示任意随便,不拘束。其区别是“放肆”是形容词,指任意、随便,不守规矩,不讲礼貌,如“她很放肆地去想这样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放纵”是动词,指毫无拘束或放任纵容,可以带宾语。如“我的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
5.怂恿·纵容
原句:在恋爱方面,特别是在婚姻方面,怂恿总要起很大的作用的。(《装在套子里的人》)
“怂恿”指暗中或公开地指使、鼓动别人干坏事,如“怂恿学生上街游行”;“纵容”指对坏行为放任不管,如“看着他们越滑越远,你却一味纵容”。
6.垂头丧气·灰心丧气
原句:他凭他那种唉声叹气,他那种垂头丧气,和他那苍白的小脸上的眼镜,降服了我们。(《装在套子里的人》)
二者都指“受到挫折而消沉”,有时可以互换。区别是“垂头丧气”是消沉、沮丧情绪的外露,着重指一时的神态,如“他把门使劲一关,垂头丧气地坐在沙发上”.“灰心丧气”即心灰意冷,非常失望,着重指比较长期的心绪,如“受到挫折后,不要灰心丧气”。
7 走投无路·日暮途穷
原句:她真是走投无路了,只好来求老主人。(《祝福》)
二者都表示前景不好,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重在形容走到无投身之地,前无生路;后者本指太阳下山,路到尽头,比喻陷人绝境。
8. 藕断丝连·牵肠挂肚
原句: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荷花淀》)
二者都表示关系亲密,挂念在心。不同的是,所指的对象不同:“藕断丝连”主要用于男女之间的亲密,比喻男女间没有彻底断绝关系.“牵肠挂肚”形容非常挂念,很不放心,指对包括夫妻在内的亲人的牵挂。
9.吝啬·吝惜
原句:我只想鼓吹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拿来主义》)
二者都有过分爱惜而不舍得的含义。吝啬,形容词,着重指财物当用不用,在句中常作谓语或定语,还常作补语。如:老葛也太吝啬了,孙子给他干完活,他连一顿饭也不留.吝惜,动词,指因过分爱惜而舍不得拿出,宾语常是钱财、生命、力量等以及具体的物品.如:只要学生们肯积极求知,做老师的从不吝惜自己的休息时间,为的是多解答一些问题。
10.自夸.自诩
原句: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予,不想取得。(《拿来主义》)
两者都是动词。自夸:强调夸大地显示自己的本领、功劳等。例如:他自夸为神枪手,其实不然。自诩:强调自己夸大自己的才能。是书面用语,口语中不用。
11.保护·庇护
原句:和我们年龄相差得极多的小辈,我们能容忍这种人,并且会喜欢而给以保护。(《读<伊索寓言>》)
二者在感情色彩上有所不同,“庇护”多指袒护,含贬义;“保护”是褒义词。
12.原形·原型
原句:如果发现了真正的原形,我对此无法再抱一丝怀疑而只能相信时,那我将怀着一腔怒火,否定掉那个真正的原形。(《米洛斯的维纳斯》)
“原形”指原来形状或本来面目(含贬义)。“原型”指原来的类型或模型。
13. 擅用·善用
原句:这是一个善用联想意义的例子。(《咬文嚼字》)
擅用,擅自运用,对不在自己的职权范围以内的事情自作主张;善用,善于运用,指某方面有特长。
14. 精练·精炼
原句:文学是艰苦的事情,只有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时时追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达到艺术的完美。(《咬文嚼字》)
二者都可指文章或讲话扼要,没有多余的词句,但“精炼”还有另外用法,还用在提炼精华,除去杂质,如“原油送到炼油厂去精炼”。
第二册
1.简捷·简洁
原句:“还不是那祥林嫂?”那短工简捷的说。(《祝福》)
“简捷”表示直截了当,干脆利落,多用来形容速度快,如“这种计算法十分简捷”;“简洁”指说话、写文章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话,如“这篇论文简洁有力”。
2. 偶尔·偶然
原句:①但随后也就自笑,觉着偶尔的事,本没有什么深意义,而我偏要细细推敲,正无怪教育家要说是生着神经病。(《祝福》)
②觉得要来的事情,已经过去……心地已经渐渐轻松,不过偶然之间,还似乎有些负疚。(《祝福》)
二者都指不经常,都是副词。区别:“偶尔”指次数少,“偶然”除了指次数少外,还有不是必然的意思。
3.震动·振动
原句: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荷花淀》)
两者都指物体运动,动词。区别是“振动”指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里,不断做往复运动,摆动多次。“震动”,①指颤动,使颤动,物体受外力影响而迅速、剧烈地颤动,多指一次;②重大的事情、消息等使人心不能平静。
从高中语文课本同一词语的两个写法,看汉字混乱现象.
36、差强人意:大体上使人满意,多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37、文不加点:写文章一气呵成,不须删改。不可理解为“不加标点”。
38、抛砖引玉:自谦之辞,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39、鬼斧神工:可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精巧,常被误认为只可形容自然景物。
40、侧目而视:不满而又惧怕地看着,常误解为“目光轻蔑地看”。
41、无所不至:什么坏事都干,与“无微不至”有天壤之别。
42、休戚与共:同欢乐共悲哀。与“患难与共”不同。
43、置之度外: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与“置之不理”不同。
44、无可厚非:不必作过于严厉的批评,与“无可非议”程度不同。
45、不胫而走:消息传得很快。表示东西丢失用“不翼而飞”。
46、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连,比喻关系密切。常与“休戚相关”混。休戚相关:比喻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连。
47、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而“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
48、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准则,与教训无关。
49、不以为然:不赞同。而“不以为意”是指不放在心上。
50、不知所云:指说话人说得不好,而非听者不理解。
51、目无全牛:技艺十分纯熟。常误解为没有全局观念。
52、不刊之论:形容文章或言论的精当,无懈可击。易误用为贬义。
53、惨无人道:惨,残酷狠毒,残暴得灭绝人性。而“惨绝人寰”指世上再没有比这更惨的,形容惨到极点。
54、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中性词。而“处心积虑”指早已千方百计地谋算好做坏事,多含贬义。
55、标新立异:原指特创新意,立论与众不同。后多指提出新奇主张或创造出新奇的式样。而“独树一帜”指的是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自成一家。
56、八竿子打不着:比喻关系疏远或没有关系。
57、拔出萝卜带出泥:比喻一个犯罪分子的落网,带动了另一个犯罪分子的暴露。
58、饱汉不知饿汉饥:比喻不能设身处地为有困难的人着想。
59、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遇到困境后应有所变通,不要固执于一种选择。
60、闭上眼睛捉麻雀:比喻盲目地办事情。
61、唱空城计:比喻掩饰自己力量空虚,骗过对方的方法;比喻某单位的人员全部或大部分不在;形容肚子饿。
62、吃不了兜着走:比喻某人行为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
63、丑媳妇早晚要见公婆:比喻不好的东西迟早要让人知道。
64、穿小鞋:比喻暗中报复人,刁难人。
65、闯红灯:比喻超越现有的规则办事。
66、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比喻世界很复杂,什么奇怪的人和事物都有。
67、打官腔:指说些官场上的辞令、口吻,或用冠冕堂皇的话来应付、推托或责难别人。
68、打退堂鼓:比喻办事中途退缩。
69、留尾巴:比喻事情做得不彻底,还留有问题。
70、打预防针:比喻提前打招呼,作好思想准备,以防患于未然。
语文界很早就有“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说法了。在这次全国首届“高中语文模块教学研讨会”的学生座谈会上,语文教育专家就在极有限的时间里向我的学生提出如下问题: 同学们做专题的时候,有没有遇见一些,比如说我们正常的教材教学都是一篇课文一篇课文的教,尤其像文言这一块,你们在进行专题性研究时,在字词句的过关这一方面有没有遇见语言方面的障碍?或者说,遇见了这种障碍,你们是怎么办的?(《语文建设》郑浩主编) 我是做编辑的,我们许多老师写了文言文方面的文章之后,我们的编辑还要拿出原著,还必须是权威的原著来核实,审读一篇文言文的稿件时非常难的。我就感觉(同学们做专题学习)这么大的阅读量很难完成。第一是语言的障碍,第二是内容障碍。语言不过关,理解就不到位,只有对语言理解,才有对内容、精神理解的提升。所以我还是怀疑。另外,同学们感觉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刚才有往届同学从社会人的角度说自身收获很大,你们应届生的收获是不是就是应试的收获?你们学习文言文是高考逼迫的,还是自发的、内在学习的动力所驱使的?(《语文报》报社桑建中副总编) 可见,文言文难教难学已经不是语文教学中一个无关紧要的事情了。在网友“涓涓语流”博文中看到一位学生在一张古文练习卷上写下“现在谁TMD还用古文”“学这么难的东西,不是阻碍文化发展么?”“做这些语文卷子,还不如学做几道菜呢!”这样的话也不仅仅是个别学生对文言文的不满、泄愤与拒绝。 然而,在“我这里”,在我和我的学生的专题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想说的是——文言文并不可怕!不仅我不难教,学生也不难学。 我选入的28个专题学习的课程内容,与文言文有关的就有6个,如读《论语》《孟子》等,读《世说新语》,读陶渊明,读韩愈(柳宗元),读苏轼,读王安石。其中,《论语》学生是全读,《孟子》《世说新语》学生是选读,陶渊明、韩愈、柳宗元、苏轼、王安石学生是诗文选读。应该说在文言文阅读的“量”上是超过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阅读的“量”的。那为什么作为教师的我并不觉得文言文难教,我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不觉得文言文难学呢? 首先,我以为是“读”的目的不一样,进一步说就是价值取向不同。别人读文言文仅仅是为了掌握文意,如记住多少个虚词、实词,理解文中某一句话的意思,排除无关的信息、筛选出有关的信息,能“翻译”出几个疑难或者特殊的句子等等。换句话说,在我们的语文教学里,文言文教学历来是被用来作为一种工具,即追求某项知识,某种技能乃至更多一点的某样“令人神往”的古人的修养修为的工具。我这里却大不同。 例如高一下学期的“读韩愈”专题(注:这是由“感悟”发展到“思辨”的关键期)。作为这种学习形式,我除了要求学生用一两个课时熟悉韩愈的生平事迹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学生深入地探究韩愈之所以具有“敢于向皇帝说声‘不’”的精神、气质和勇气,感受中国古代士子那种虽多次被贬但仍心胸坦荡、耿介直言、爱护百姓、勤政为民的硬气和骨气。围绕着这一学习总目标,那就一定要让学生拥有足够的时间去研读与之相关的韩愈的原作。我选入的原作就有《祭十二郎文》(身世)、《张中丞传后叙》(粤教版选修教材)、《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论佛骨表》(三秦出版社出版、孙昌武评注撰《韩愈诗文选评》)、《进学解》、《师说》(教育)、《原毁》(粤教版选修教材),共七篇,韩愈诗歌还不计在内。 又例如高二下学期的“读王安石”专题(注:此时由“思辨”已进入“研究”阶段),我拟定的学习总目标是1、语言目标。(1)进一步学习从纷繁复杂的阅读材料中提炼出各种不同的观点,在对各种不同观点的分析、比较中,概括、归纳出自己的观点;(2)进一步学习从纷繁复杂的阅读材料中选定能够充分证明自己观点的事实材料,用事实说话,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地去证明自己的观点;(3)进一步学习运用准确、严谨、缜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2、思想目标。(1)深刻性:认识历史事件“王安石变法”的本质,理解历史人物王安石性格的复杂性;(2)独创性:充分地掌握王安石及“王安石变法”的事实材料,力图提出自己新颖、独特的观点;(3)批判性:通过分析、归纳、比较、推论等思维过程得出自己的结论。3、人格目标。(1)核心价值观:学习王安石的无畏与坚韧;(2)辅助价值观:了解并认识到王安石的偏执与自负与变法失败有着莫大关联,学会与不同的人打交道。(注意:我设定的学习目标与目前教材设定的目标大不同)围绕着这三大目标,我选入的原作有游记《游褒禅山记》(粤教版高中必修5)、书信《答司马谏议书》、策论《兴贤》(粤教版高中选修教材)、奏表《上时政疏》《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高克勤撰《王安石诗文选评》),共五篇,王安石诗歌还不计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