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新编
Ⅰ <新编大学语文》第一版由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书,课后答案谁有
新华社社长
Ⅱ 新编大学语文中《长恨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长恨歌的主题说历来众说风云,有政治主题说的,有爱情主题说的,也有爱情主题说的。
当然笔者认为是双重主题说,但是爱情占8分,政治占2.
首先,从第一层“汉皇重色思倾国”到“尽日君王看不足”作者用了隐喻的笔法,这也是唐朝诗人惯用的习作笔法,应为唐皇帝与汉皇帝在中色这方面有一样的癖好。这一段写的就是玄宗皇帝中色,而且整日沉迷于美色中,连早朝也不上,误国误民,还将贵妃的亲戚也分侯赐爵的。
第一段是揭露了玄宗的荒淫无度,但是没有写的直接,只是一般的叙述。
第二层从“渔阳鼙鼓动地来’到“回看血泪相和流”写的是因为重色而导致的安史之乱,玄宗皇帝出逃,贵妃被赐死。
第三层从“黄埃散漫风萧索”到“魂魄不曾来入梦”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在描绘贵妃死后,玄宗皇帝朝朝暮暮情,生死两重天,但是思念却不能截断,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叫人如何不泪垂,描写的就是君王对贵妃的思念,把爱情歌颂的那样的淋漓尽致。
第四段是从临邛道士鸿都客到此恨绵绵无绝期,写的是贵妃在思念君王,在得知皇帝派使者到来时,花冠不整下堂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体现出贵妃的思念之情之切。
所以从整体来分析是爱情占8.
其次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第一对仗手法突出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原作比连理枝。等都是对仗,起作用是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能够把生离死别的痛哭和生死两从天的思念以及至死不渝的忠贞爱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第二、采用重复手法
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如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生。这是为了强调玄宗对贵妃的专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迟迟和耿耿是为了强调渲染气氛,突出玄宗对贵妃的无限思念之情,悠悠生死别经年,中的悠悠是为了突出玄宗和贵妃生离死别有一年后,那种缠绵饿爱情还未能被割断,反而更加强烈。
第三、顶针手法
如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是采用了顶针手法,顶针的作用是进一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节奏紧蹙,
最后是写作手法
作者采用了避实就轻,虚实结合的的写作手法,淡化历史,美化爱情。
作者在描写玄宗和贵妃这段为世人不齿的公公和儿媳妇之间的恋情时,采用的就是避实就轻的写作笔法,只是写道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一笔带过。而更多的去发掘那种刻骨铭心的爱情,他抛弃了帝王的外衣,单纯的男女之爱。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颜参差是。闻到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这是虚写,目的是在创造一个神秘的仙界,让俩人的爱情可以延续,也更能突出两人的忠贞爱情,不管是生还是死,都一样的执着,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Ⅲ 现在大学用的语文教材是什么样的啊有几本啊
现在大学用的语文教材有2本:
《语文》 徐玉 高等教育版社
《语文》 徐玉 华东师版社
如下图:
语文在不同的学科里有不同的所指。
在“语言文字”这一短语中,语言是狭义的,特指口语。语言文字的实质即广义的语言。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言语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言语文化。
语文又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简称。
语文也是语言文字或语言和文学的简称。
语文这二字,单看字面上,语文的“语”,意为“自己及他人的言论”(通俗点说就是你说话时运用的语言),“文”意为“文字”、“书面言论”。语文二字连起来的意思则为自己及他人的言论与文字。
科学与学科没有国界,部分学科有区域性和民族性特征。中国大陆地区汉语区的语文特指汉语文,它是以现代汉语为表述的形式,选取文学库里优秀、经典的作品,通过教师的指导,用来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情操,激发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的一个传承人类文明的基础平台的一门重要学科。
英语等语种也是语文的一种形态,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也学习民族语文。
在中国台湾省,汉语文被称为“国文”或者叫“国语”。
(3)大学语文新编扩展阅读:
语文是语言以及文学、文化的简称,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口头语言较随意,直接易懂,而书面语言讲究准确和语法;文学包括中外古今文学等。此解释概念较狭窄,因为语文中的文章不但有文艺文(文学、曲艺等),还有很多实用文(应用文)。通俗的说,语言就是说话艺术。
一般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它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能力和知识,文化知识的统称。也可以说,语文是口头和书面的语言和言语的合称,是语言规律和运用语言规律所形成的言语作品的言语活动过程的总和。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
语文是偏重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和文字的学科总称,一般包括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校勘学等。中国由于古代文献丰富,文字比较特殊,语文比较发达,广义的语文也应该包括语言学,也就是语言学和文字学的总称,但现在由于国际学术分科中语言学是一大类,所以目前反而是语文学从属于语言学,成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语文》也是中国的学校等教育机构开设的一门主要学科,中国语文教科书一般讲授的是汉语文。
Ⅳ 急求新编大学语文(丁帆)自考的相关复习资料与试题。。。
直接去考试吧 这没有一点难度的 大语啊 我的天
Ⅳ 丁帆新编大学语文文学常识
《新编大学语文》是针对高等院校非中文专业大学一年级学生的知识需求和执教者的施教专能力编写的属新型教材。本书突破了传统大学语文教材的选文思路与框架,力求中国古典文类、中国现代文类和外国经典文类并重,选文内容强调现代人文意识,体现出人文性、审美性、趣味性、工具性和新经典相结合的原则:全书11个单元均从人的生命与发展、需要与追求、自由与创造、人格与尊严等方面审视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彰显现代人文精神;编者不仅从现代审美角度重新遴选了一批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而且尝试性地收入了一些非文学文本;本教材既关注文化积淀,又注意人文性内容的时代发展,强调大学语文教学趣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每篇课文后均设有“评析”和“研习与思考”,把对语言和形式的理解落实到实践运用的层面;教材不仅收入了诸多经典名篇,而且更加注重精选那些曾经被历史遗忘的优秀作品和出类拔萃的时文,使教材编写成为一次再造经典的过程。
Ⅵ 新编大学语文教程主编是石秋仙课后习题答案
语言的功能与陷阱
举例说明演讲者是怎样不断调动、活跃场内气氛的。
Ⅶ 大学语文的新编说明
本书是受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委托,作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课程的组编教材而编写的。
大学语文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门文化教育、人文教育基础课。
Ⅷ 对大学语文的认识 800字左右
1978年匡亚明倡导重开大学语文课以来,大学语文教学逐渐兴起,并出现了多种教材。其中,徐中玉、齐森华和王步高、丁帆主编的教材影响较大,1996年、2002年先后被推荐为全日制高校通用教材、普通高校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比较这两种教材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一、徐中玉主编本一枝独秀
(一)15年精益求精,功勋卓著
徐中玉主编的教材有“五类九种”之多,1981年编写的《大学语文》,历经四版,是集体高智慧的结晶。“修订四版”按时间顺序梳理了中国文学发展的脉络,每阶段之后附有文学史概述。选材视野开阔,中国文学是主体,还有外国文学部分,有关“读书和写作”的课文专列一单元。最后有附录,包括:常用应用文写作要点,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写作要点等九篇。没有忽视语文的工具性,知识功能,足见编者的卓识。教材规范性强,每篇课文后附有“思考和练习”,比如陶渊明一节,引用龚自珍《舟中读陶》设计了一道习题,和选文《咏荆轲》互相映证,突出了陶诗的二重风格。在中学教材的基础上,拓宽了学生对陶诗风格的理解。可谓别具匠心。“修订四版”为大学语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分量虽然略嫌不足,但易于教学。这是早期通行、权威的教材。
(二)新在编排体例,旨在弘扬人文精神
1996年6月徐中玉编写的《大学语文》有几点值得注意:
1、选文虽然有“品评、论文”一个单元,但是删除了“修订四版”的部分附录:常用应用文写作要点,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写作要点等附录,由于编排体例的变化增加了中国文学史概述。对写作知识的忽视是这本教材的缺点。毛信德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新编大学语文》含文学卷和写作卷,编者将“习惯上的‘大学语文'与‘应用写作'两门课程的教材合为一个整体”。吴振清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大学语文》,“特别增加了应用文写作知识”。现在许多大学生对论文格式懵懂无知,表达能力亟待提高。写作等语文知识的安排是需要的。
2、没有外国文学部分。现在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大学生应当吸收人类一切优秀的文化遗产。大学生中喜欢外国文学的大有人在。这扇窗口应当开大而不是关闭。
3、为了弘扬人文精神,教材在整体上按潜在的专题——品格、爱国等分九个单元编写,“本书既不以文学史知识为线索,也不以写作知识为重点,”而以精美文章为实体,来达到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平的综合效应。主编也承认这种尝试“出版后反应不一”。这种编排方式值得商榷,因为每篇文章自有其内容主旨,但又未必只有一端的意义,必然会有交叉的现象。以时间顺序的编排体例符合人们普遍的接受心理,脱离接受的基础,不利于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学习。
该教材发行之前,大学语文版本不是很多。此后,新编教材象雨后春笋般涌现。有王步高1999年编写的《大学语文》,2001年出版了简编本;吴振清主编的《大学语文》;以及法律类、自学考试辅导、应试入门等各种教材,不下30种,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新编教材如此之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许多高校并不满意1996年的教材,我个人比较喜欢“修订四版”,1996年版教材损害了原来徐中玉主编的“大学语文”的良好形象。2001年6月,徐中玉在1996版基础上修订出版增订本,容量明显增加,隐含的专题明朗化,许多问题得到了重视。增订本实事求是地分析了五大问题,并加以克服。(一)选文增加了现当代文学的分量。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也了解到现当代文学是学生欢迎的部分。(二)增入了几篇外国名作。所选作品大都见于“修订四版”。有胜于无,但仍没有外国文学概述。(三)增选了爱因斯坦、邓拓等自然科学家或其他人文科学家的文章。这是新颖独到的增选。(四)编排体例仍然根据文章内容来归类。按“品格”、“胸怀”、“人生”、“世态”等分十个单元,外加中外小说两个单元。结尾增加了按时代顺序为主的“篇目索引”,和目录互相映照。这种编排先难后易,不利于学生吸收消化。如果两者互换,全书重新编排,肯定会是另外一种风貌。另外,附录中删去了简化字总表,有关写作等方面的附录仍没有增加。增订本明显改观,可惜事易时移,五年之内风光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