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数英语 » 语文断句

语文断句

发布时间: 2021-08-22 21:53:58

A. 小学语文断句规律

1. 意群停顿

句子可以按照它的意思和结构分成小段,这样的小段就叫做意群。

在说话和朗读时,意群的作用是:如果感到句子很长,一口气说不下来,可以在意群和意群之间有一个很短的停顿(换气)。正确的停顿应该在意群和意群之间。同一个意群内不应停顿。

语文长句停顿方法

意群之间的停顿不是固定的,而是灵活的。可以按照个人的需要,可停顿也可不停顿,可多停顿也可少停顿。

2. 句中上升

在一个长句子中,如果有许多重读音节,按照降调的规律,应该逐个递降。但由于重读音节很多,声音会越来越低,不论是自己还是别人,都会感到不舒服,听起来会很单调,说到最后嗓音会低不下去。

因此,我们可以在句子中间选择任何一个你认为重要的重读音节,将嗓音提高,好像又开始了一个从高到低的递降过程。我们把每一个从高到低的递降过程的语调组合叫语调群。句中某个音节上升的现象叫做句中上升。

只有一个从高到低的语调群,听起来比较单调。

有一个句中上升,因此就有了两个从高到低的语调群。听起来比较生动。

B. 语文怎样断句依据是什么

一、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首先要正确判断所要断句的文体。如果是有故事情节的传记文,就必须掌握它的大致情节、中心事件和人物间的关系;如果是议论说理文,就要明确这篇文章的论述中心,再根据中心进一步明确前后的逻辑关系。总之,断句前,必须把所给文段通读几遍,尽可能把握篇章大意。
二、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在熟读文段、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先断有把握的部分,后断吃不准的部分。
三、借助“特征”,巧妙断句
“特征”即特殊词语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曰”“云”之类的动词,一类是虚词。尤其要注意虚词,因为虚词使用频率高,语法功能强,借助虚词,能帮助我们准确断句。
四、注意句式,辅助断句
古人行文,好用整齐的句式,或排比,或对偶,或对称。这种形式有时候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断句

C. 语文断句题

古人从不用标点断句,都是自己断句。纯语感判断,多接触文言文自然自通其意。
断句时,把下一句需断句的段落从头到尾看一遍,要知道里面说些啥。如这一篇,是赞叹他人文章写得好的,那断句时自然是看赞叹之语怎么断。句中有些比较醒目的字眼,如“先……后……”,这自然就是一句。断句你要找到连接词,有了连接词,再把前后相连即可成一句。如“而”、“则”、“以”之类的,这些字在句中的位置都是有明确位置的,表转折、顺承,根据句子意思判断。
“先……后……”为一句,下一句以“慕”开头,意为仰慕,仰慕的后面自然是要连接一个名词性词语,否则句义不完整,那“者”则是充当这个名词性词语,这一句就出来了,慕……者,仰慕……人。
下一句,“苟”字开头,不好断句,看到后面,出现了“以”,“以”后面是“学问”(名词),以在名词前通常作“用”译,那就是“用学问来……”,而其前面有个“资”,用作动词,这一句即可断出。“资以学问”,翻译时顺序可倒转为“以学问资”,用学问来帮助人。判断出这一句,上一句也就不用断了。
下一句,“则”字开头,也不好判断。继续看后面,“古作者”作为一词,“为”动词,继续往下,“古者”作为一词,“遇”动词,很明显,这中间肯定得断成两句。咳咳,这两句句型其实是一致的,动词带有被动用法,“不为”“不遇”,带有不被……的意思,因此,这就出来了。“不为难到”,“不遇于世”。
打字打得好累……俺该写作文,希望对你有帮助。。。额……

D. 语文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断句技巧如下:
一、读文段,通文意——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拿到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首先要通读全文,反复钻研,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遍数读多了,其意义自然就理解了。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具体来说,就是走“四步路”:
(1)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此时切勿动手标点,如一遍读完不能理解,可连续读上二至三遍,直至理解。
(2)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3)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4)通读全文,进行检查,对个别疑难之处,可根据上下文给以推断。

E. 关于语文断句

我觉得都可以啦,因为读起来顺口的话,肯定是可以/为师矣;
因为句子里每个字都是分别解释的,并没有连在一起的意思,所以严格来说应该每个字后面都可以可以拆开的。
估计专家的意思是“以为”中间省略了一个代词,应该是“以他为师”。这么一来,“以为”连在一起比较好。

F. 语文断句怎样断依据是什么

一、通读抄全文,弄懂大意
首先要正确袭判断所要断句的文体.如果是有故事情节的传记文,就必须掌握它的大致情节、中心事件和人物间的关系;如果是议论说理文,就要明确这篇文章的论述中心,再根据中心进一步明确前后的逻辑关系.总之,断句前,必须把所给文段通读几遍,尽可能把握篇章大意.
二、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在熟读文段、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先断有把握的部分,后断吃不准的部分.
三、借助“特征”,巧妙断句
“特征”即特殊词语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曰”“云”之类的动词,一类是虚词.尤其要注意虚词,因为虚词使用频率高,语法功能强,借助虚词,能帮助我们准确断句.
四、注意句式,辅助断句
古人行文,好用整齐的句式,或排比,或对偶,或对称.这种形式有时候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断句

G. 语文文言文断句技巧初中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断句前先要通读几遍,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在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句意的完整与否。标点的使用要合乎规范,和现代汉语标点的用法相同。加强诵读,增强语感,对断句标点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断句大致还可以遵循如下几条规律:(1)、找名词(代词),定句读。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2)、看虚词,定句读。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标志。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如:夫、盖、凡、窃、清、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也、矣、欤、焉、哉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干、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根据这一特点,找出虚词就有助于句读。(3)、找顶真,定句读。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做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例如:“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王充《订鬼》)根据这一特点,我们也可以确定句读。(4)、据排偶,定句读。一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语言上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5)、依总分,定句读。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据此也可以进行断句。(6)、对话、引文定句读。文言文中对话、引用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7)、察反复,定句读。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多次反复,这也为断句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H. 语文句子断句

语文句子断句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平时,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文言文学习的语感。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找虚词:
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至于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之而于以者,乃札札句之旧体,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出现在句中的虚词有:于、为、则、而、以等等。当然,还有些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也是我们的好“帮手”。它们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
例〔1〕: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
我们通过熟读语段可知,本语段中可置于句末的虚词有:焉、也、焉、也;置于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这一语段,共有18处标点,可依据虚词来断句的就有11处之多,如果不考虑中间两处并列词语“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与“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这道断句题基本上可以根据找虚词的方法一次性解决了。

热点内容
2017年四川数学卷 发布:2025-05-18 00:16:14 浏览:719
中国社会科学院暑期 发布:2025-05-17 23:31:35 浏览:687
简单广场舞教学 发布:2025-05-17 20:37:48 浏览:13
二级学科博士点 发布:2025-05-17 19:10:15 浏览:125
永兴教师招聘 发布:2025-05-17 19:10:15 浏览:664
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用书 发布:2025-05-17 16:29:17 浏览:52
小学教师的条件 发布:2025-05-17 16:21:01 浏览:419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题库 发布:2025-05-17 16:14:16 浏览:819
夏威夷群岛地理位置 发布:2025-05-17 16:10:46 浏览:949
奴隶老师漫画全集 发布:2025-05-17 16:01:34 浏览: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