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数英语 » 七年级语文同步阅读

七年级语文同步阅读

发布时间: 2021-08-23 20:12:37

⑴ 七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藕与莼菜阅读理解答案

精锐教育提醒你:
1.第②自然段中,作者通过回想,从哪三个方面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故乡新秋图?请加以概括。
答案 (1)勤劳、淳朴、健康的男女藕农。(2)鲜嫩玉色的长节的藕。(3)产藕的池塘和城外曲曲弯弯的小河。
2.第⑦自然段中,“向来不恋故乡的我,想到这里,觉得故乡可爱极了”一句中,“我”真的“向来不恋故乡”吗?又该如何理解这句话?
答案 从句子本身来看,作者并不是真的不爱故乡,是作者故意这样写的,目的是要衬托“故乡可爱极了”。另外从深层意义来看,过去对故乡的思念,与今日迸发出的思乡之情相比,不深不足。
3.第③自然段中,作者构思一个邻居送藕给我们吃的情节,这样写起什么作用?
答案 构思这样一个情节,以对比(或反衬)来突出异乡的藕与故乡的藕不同,更好地把自己内心深处的思乡情结传染给读者。
4.文章的结尾颇具特色,请加以赏析。
答案 “我觉得故乡可爱极了”直接抒情,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与文章开头“我忽然怀念起故乡来了”前后照应;同时深化了文章主题。

⑵ 语文七年级下同步25课外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的问题。
导者告退,指湖(雁宕湖,大龙湫瀑布水源)在西腋一峰,尚须越三尖。余从之,及越一尖,路已绝;再越一尖,而所登顶已在天半。自念《志》云:“宕在山顶,龙湫之水,即自宕来。”今山势渐下,而上湫之涧,却自东高峰发脉,去此已隔二谷。遂返辙而东,望东峰之高者趋之,莲舟(一僧人名)疲不能从。由旧路下,余与二奴东越二岭,人迹绝矣。已而山愈高,脊愈狭,两边夹立,如行刀背。又石片棱棱怒起,每过一脊,即一峭峰,皆从刀剑隙中攀援而上。如是者三,但见境不容足,安能容湖?既而高峰尽处,一石如劈,向惧石锋撩人,至是且无锋置足矣!踌躇崖上,不敢复向故道。俯瞰南面石壁下有一级,遂脱奴足布四条,悬崖垂空,先下一奴,余次从之,意可得攀援之路。及下,仅容足,无余地。望岩下斗(同“陡”)深百丈,欲谋复上,而上岩亦嵌空三丈余,不能飞陟。持布上试,布为突石所勒,忽中断。复续悬之,竭力腾挽,得复登上岩。出险,还云静庵,日已渐西。主仆衣履俱敝,寻湖之兴衰矣。遂别而下,复至龙湫(指龙湫瀑下的潭),则积雨之后,怒涛倾注,变幻极势,轰雷喷雪,大倍于昨。坐至暝始出,南行四里,宿能仁寺。
【注释】以上文字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游雁宕山日记》癸丑(公元1613年)四月十四日记的一个片段。这个片段记叙了攀登雁宕(一作“荡”)山寻找大龙湫瀑布水源的历程。
13.查工具书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陟:②敝:③兴:④暝:
14.文中说“遂脱奴足布四条,悬崖垂空”,你推测“足布”是什么,你的理由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中先后有“石片棱棱怒起”、“怒涛倾注”的说法,对其中的“怒”字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皆从刀剑隙中攀援而上”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的表达效果怎么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说说你对徐霞客及《徐霞客游记》的了解,跟大家交流一下。看谁知道得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1.口语交际
结合本单元“探险之旅”的教学内容,搜集古今中外有关人类探险的故事,召开一次“讲故事评比大会”。先是小组预赛,即每人准备好在小组内讲故事,每组由此推举出一名讲故事能手;然后由各组的讲故事能手参加全班决赛;最后评选出一位“故事大王”。
2.写作
以“我的一次探险经历”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内容可以是你的真实经历,也可以是幻想类的童话故事,如“我”可以是一只小鸟,一片树叶,甚至是一位外星人,到地球探险……
3.综合性学习
(1)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开发或者改造有关探险的游戏软件,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开展一次“电子虚拟探险”活动,评选出最佳探险队员。
(2)可以让学生研制一种“探险棋”,开展一次下棋比赛。
(3)让学生研制一种“探险拼图”,组织一次拼图比赛。
以上活动各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任选一种完成。
13.①登 ②破 ③兴致,兴趣 ④日暮,黄昏
14.当是“裹腿”(也称“绑腿”),是缠在小腿上的布带子,有一定长度,四条接起来足可用于崖壁坠人。
15.“怒起”的“怒”字是高突的意思;“怒涛”的“怒”字是形容气势很大的样子。
16.运用了比喻修辞。表达效果好,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攀登的艰险。
17.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明朝末期地理学家、探险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260多万字(遗失达200多万字,只剩下60多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

⑶ 初一语文同步阅读文章《池塘里的诗》

我的诗
写在摇曳的花瓣上
穿着粉色的红妆
扑入莲叶的胸膛

我的诗
写在滚动的露珠上
莲叶轻轻舞呀
池塘里添了新诗一行

我的诗,写在透明的塘面上
荷花,莲叶,露珠,游鱼,
是精美的篇章
下雨了!
我的诗在满塘里跳荡。

以上是诗

我要问的问题:
1请你依次写出这首诗中押韵的字

2诗的第三节列举了池塘中的荷花,莲叶,露珠,游鱼。请你结合全诗的意境,展开合理的想象,分别给这4个词语前面各加上一个双音节的词

的荷花 2 的莲叶 3 的露珠 4 的游鱼

3诗就是画,画就是诗,你认为作者通过对池塘美景的描绘,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1.韵脚字,上 妆 膛 上 行 上 章 荡 。这个不难。
2.香淡的荷花,悦目的莲叶,晶莹的露珠,欢畅的游鱼。这个不太好。
3.作者通过对池塘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以及易于感动于世物的心情。

⑷ 初一上册语文同步练习全册答案

同步练习

⑸ 初一语文阅读题,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语文阅读同步》(七年级下册)

孩子,自己写吧。我都不好意思告诉你老师

⑹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同步阅读》后面的名句 急急急急

一、《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渊明(东晋) 选自《陶渊明集》
1、《饮酒》中表达诗人悠然自得、超然物外的思想情趣的名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即表现诗人隐居后生活悠闲的名句)
2、他退休以后,回到家乡栽种菊花,与山水相伴,心境十分平和,正如陶渊明《饮酒》诗中所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饮酒》中表达诗人远离世俗名利羁绊,虽身居“人境”而闲静无忧的原因的诗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4、反映诗人妙契自然,物我两谐的人生感悟的句子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诗中通过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描绘,暗示人们应该“迷途知返”的句子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二、《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 王维(唐代)
1、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绘塞外奇特壮美风光的千古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王维《使至塞上》中有一组对偶句,抓住沙漠中典型的景物,进行刻画,写出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被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诗中通过景物描写告诉我们作者作为使臣已经到达塞外边防的句子是:征篷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三、《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 崔颢(唐代)
1、崔颢在《黄鹤楼》中融情于景,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的诗句是“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表达吊古思乡情怀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崔颢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3、诗人登楼远眺,在日暮时分,触发浓浓乡愁的诗句1.客路青山外, 。
2.纤纤擢素手, 。
3.终日不成章, 。
4.盈盈一水间, 。
5.明月别枝惊鹊, 。
6.杨花落尽子规啼, 。
7.青女素娥俱耐冷, 。
8.中庭地白树栖鸦, 。
9.梅雪争春未肯降, 。
10. ,但余钟磬音。
11. ,思而不学则殆。
12. ,路转溪桥忽见。
13. ,自将磨洗认前朝。
14. ,萧萧暮雨子规啼。
15. ,楼台倒影入池塘。
16. ,吹面不寒杨柳风。
17. ,梅花香自苦寒来。
18. ,我言秋日胜春朝。

19.子曰:“不愤不启, , ,则不复也。”
二、理解性默写(60分)
1.“ , ”是《十五夜望月》中推己及人的咏月名句。
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作者苏轼,是宋代著名文学家,号东坡居士。词中表现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旷达胸襟的词句是:“ , ”;道尽千载离人心愿,表明诗人对远方亲人美好祝愿的名句“ , ”。
3.唐代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的颔联是:“ , ”。诗中有一个对偶句,暗示时光流逝,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 , 。”
4.唐代诗人杜牧的《赤壁》中妙的是“ , ”两句议论,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5.《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写的一首词,词中表现出作者虽处困境,仍振作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 , ”。
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 “ , ”两句描绘了早春特有的景色;转为议论,突出早春的可爱的句子是:“ , ”。
7.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在《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雀)中用嗅觉和听觉捕捉夏夜景物特征,描绘丰收在望的诗句是:“ , ”。
8.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秋词》一反前人悲秋之作,写出了秋高气爽的独特感受。诗中直抒赞秋胸臆的诗句是:“ , ”。
9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来表达:“ , ”。
10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 , ”。
11《论语》中阐述学习要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 ”。
12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的时候,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 , ”。
初一古诗文名句竞赛答卷 2008·12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写出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40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
20. , 。
二、理解性默写(60分)
1. , 。
2. , ;
, 。
3. , ;
, 。
4. , 。
5. , 。
6 , ;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即表现游子悲苦心情的诗句)

⑺ 夏天汪曾祺的阅读答案,我写的是七年级语文同步练习

问题:
1.本文依次写到了夏天的早晨(露水)、花朵、__、瓜果、__和晚上(乘凉)。(2分)
2.首段中“夏天的早晨真舒服”一句话反复出现两次,试标出你想突出的重音,并简述理由。(4分)
第一次:
第二次:
3.有人认为“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的,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这句似有不雅,你能就此处为作者辩说几句吗?(2分)
4.《端午的鸭蛋》中有许多鲜活的画面让我们挥之不去,如写鸭蛋“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而选文中对西瓜的叙写部分也极为传神,请简要赏析。(3分)

答案:
1.昆虫、野草
2.第一次重音在“舒服”因为下文具体展现了如何令人舒服的;
第二次重音在“真”,因为怎样令人舒服 以具体体现了,再对此感觉予以强调
3.并无不雅,看似粗俗的语言更具有个性化,可突出栀子花“粗大”“碰鼻子香”等极为朴实的特点,使栀子花的形象更生动
4.如“西瓜 以绳络悬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句中,“以”“之”“剖”等文言词语的使用,与口语相映成趣,体现了我对西瓜的喜爱;再如“一刀下去,可擦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可擦”一次,绘声绘色,颇有动感!

不知道题目是否相符...希望对你有帮助☺

热点内容
2017年四川数学卷 发布:2025-05-18 00:16:14 浏览:719
中国社会科学院暑期 发布:2025-05-17 23:31:35 浏览:687
简单广场舞教学 发布:2025-05-17 20:37:48 浏览:13
二级学科博士点 发布:2025-05-17 19:10:15 浏览:125
永兴教师招聘 发布:2025-05-17 19:10:15 浏览:664
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用书 发布:2025-05-17 16:29:17 浏览:52
小学教师的条件 发布:2025-05-17 16:21:01 浏览:419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题库 发布:2025-05-17 16:14:16 浏览:819
夏威夷群岛地理位置 发布:2025-05-17 16:10:46 浏览:949
奴隶老师漫画全集 发布:2025-05-17 16:01:34 浏览: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