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壹』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理念
小学的语文设计理念,最好就是多动笔多思考,要培养小学生的思考能力。
『贰』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如何设计
学生语文作文设计如何的标志的话,首先你应该可以去上一下1对1的课程,然后多去理解一下大自然的美和多观察一些这类的书,你就能够写得非常的好。
『叁』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选择性原则
所谓的选择性即是指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性地完成相关的作业.选择性作业的设计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我在具体的作业设计当中也经常会遵循选择性原则,学生对于这样的作业设计方式表现出了普遍的赞同.
例如,执教《小摄影师》一课的时候,我遵循选择性原则设计了这样一个作业:(1)仔细阅读课文,然后续编故事.(2)根据课文内容编写剧本,然后进行角色扮演.(3)给小男孩写一封信.(4)回家之后将这个故事说给自己的家人听.上述作业学生们可以选择其中的一道题完成,也可以选择多道题完成.学生对于这样的作业非常感兴趣.作业完成之后,很多学生还专门向我汇报了作业的完成情况.他们眉眼之间展现出的喜悦之情让我更加坚定了遵循选择性原则设计作业的信心.
新课标要求我们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做到以生为本.遵循选择性原则设计作业正是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不能墨守成规,应勇于突破,让我们的作业设计呈现出更多的选择性.
二、实用性原则
这里所说的实用性原则主要是指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要尽量考虑到为生活服务,拉近作业与生活的距离,进而让学生感受到作业设计对于生活的实用性.我在设计小学语文作业的时候,也经常遵循实用性原则.这样的作业设计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他们认为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实用,也更有趣.
例如,学习完拼音之后,我要求学生回家后在标签上对家中物品进行拼音标注,然后将标签贴在相应物品上面.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锻炼和巩固了小学生的拼音知识,而且对于他们对生活物品的认知也非常有帮助.又如,每逢重大节假日,我均会要求学生分组或单独搜集一些相应节假日的材料,然后将相关的材料进行归纳和整理,写成一篇简短的说明文.由于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他们完成此类作业的积极性非常高.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搜集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归纳、整理能力,更提高了他们对相关节假日的有效认知.
可见,适当进行实用性的作业设计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所设计的作业过于偏离学生的生活实际,那么就很难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因此,在作业设计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谨遵实用性原则,让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呈现出更高的实效.
三、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原则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设计作业的过程中应遵循的第一大原则.遵循趣味性原则设计作业既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学习需求,又能顺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可谓一举两得.
例如,执教《秋天的雨》一课的时候,我遵循趣味性原则设计了这样一个作业: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想象,利用课余时间画一幅画.绘画的形式自己决定,可以是水彩画,也可以是铅笔画.作业布置下去之后,学生们表现得非常积极.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学生们全部交上了自己的作业.看到他们出色地完成了作业,我还让几名学生对自己所画的内容进行介绍.介绍的学生说得眉飞色舞,听的学生也是津津有味,课堂学习氛围非常融洽.
遵循趣味性原则设计的小学语文作业是学生们所喜爱的.趣味性也是现代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应体现的核心宗旨.具体的教学实践表明,遵循趣味性原则设计小学语文作业,可以呈现出更高的完成质量.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应时刻谨遵这一重要原则.
『肆』 说说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有哪些好的做法
小学语文作业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学生获取知识,巩固知识,提高各方面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作业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我结合浙江省的经验和自己平时设计的有效作业尝试,谈一谈自己的一些感想:
一、设计自主性作业,把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有时候我们老师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形,明明自己把作业要求讲的很清楚了,可是学生交的作业还是不知所云,乱七八糟。究其原因,那是因为作业缺乏自主性,学生并不明确作业的目的,因而让学生知道“我为什么要做作业”“我能完成什么作业”是让他们有效地完成作业的关键。上完一节课,教师与其硬性规定学生你应该完成哪些作业,还不如放手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技能,想想自己能完成课后习题或练习册中的哪些题目。让学生找相应的练习,为自己设计作业、布置作业,做作业的主人,不做作业的奴隶。
如教完《小珊迪》这篇课文后,同学们都被小珊迪的品质所感动,借着他们沉浸于这个故事的时候,可不失时机的问:“你觉得我们可以为《小珊迪》这篇课文设计什么作业呢?”同学们兴致高昂,有的说续写故事,有的说分角色朗读表演……丰富多彩的设计让我也为之惊叹。而学生在完成自编的作业时不仅兴趣浓厚,作业质量也比老师布置的时候要高得多,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教学理念。
二、设计趣味性作业,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对学生而言,不想做语文作业的根本原因就是对作业提不起兴趣。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跟时间的占用是成正比的。兴趣越浓,就越舍得花时间。所以当我们在语文课上通过种种途径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有趣的事情之后,还应该在作业布置的过程中也让学生感受到作业也是一件非常有趣而快乐的事,从而激发他们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当学生的智慧与趣味化的作业设计碰撞在一起,常常会产生很多闪亮的火花,让我们为之惊叹。
因此在教完一篇课文后,我都力求设计一些有趣的作业让学生做一做,画一画,演一演……
例如:
1、做一做。学完课文后将所学的知识动手做一做,实践一下。如学完《祖父的园子》后,让学生回家抽空到乡下田洼里去做做拔草、播种、浇水或者捉蜻蜓、捉蝴蝶……感同身受地体会一下作者童年的快乐!
2、画一画。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把所学的内容画下来。如教学《画风》这类优美的课文,可以让学生画图画再现美景。
3、演一演。教学《晏子使楚》《将相和》等故事情节较强的课文,可以让学生编写课本剧演一演。
4、查一查。在教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只有一个地球》等知识性较强的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去书店,上网等查一查相关资料,以帮助学习。
三、设计创新型作业,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
教师在布置小学语文作业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作业有一定的层次,便于学生选择练习的量度和难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留下适合自己地发挥空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收获。比如在教学《钓鱼的启示》中,在上课前让孩子做的课前作业是:通过各种途径可以是翻阅书籍、上网查找资料、回忆自己的亲身经历、采访身边的人,“你有没有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如果有你是怎么选择的?”
设计巧妙、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创新性作业,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方法,从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得到自己认为满意的答案,较好地激发了学生探索、发现的创造意识。另外,创新性作业起点低、层次多、答案不唯一、策略多样化,学生容易下手,能使所有的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切入点,进行思考,体验成功。
四、设计针对性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
我对某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过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或适当的降低作业的难度,让他们做一些抄写、简单动手、有趣味的作业,使他们易学,乐学。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适当拔高要求,设计一些积累语言文字、扩展课外阅读、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的作业。这样,学生的能力不但得到了锻炼,而且满足了他们渴求知识的心理。
此外,作业的人文性还要尽可能地集多项训练功能于一题。如在学生写句子、写话这项作业时,我先要求学生写完后必须自己先读一读,再读给同学听一听,使听说读写的训练融为一体。再如抄生字与抄词语、组词语结合,抄字、组词、写句结合。还在作业本上与学生进行笔头交流,作为一种因材施教、综合训练的好形式。批语有鼓励的、批评的话,有订正要求,有告诉学生错误原因的话,也有传授新知识的内容。新知识主要是告诉学生一个使用正确,但不会书写而用音节代替的词语。这种形式不仅能增加学生阅读理解的机会,还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总之,有效的作业设计是一门艺术,让我们老师拿起我们手中的“艺术之笔”,带领学生找到属于他们的胜利果实。
『伍』 小学语文作业怎样布置最好最佳最有效的方法
一、减少机械重复性作业
针对语文作业种类繁多的问题,我首先作出归类分析,按他的功能划分,把注音本、田字本、大横格3项作业合成一项,这三项作业基本上都是字词句的认知训练,就都集中在大横格上,字词每个两遍,要求背诵课文抄一遍,很多人问:那么少的量,学生能记住吗?其实,学生能记住与否,跟他写多少遍的关系不大,有的同学记忆力好,或记忆的方法好,或许在上课时就记住了,再抄5遍10遍只会增长厌烦心理,记得我小时候,老师让把字词写10遍,我们就学会了投机取巧的办法,手握3、4根笔,握成一竖行,一次就相当于写了3、4遍了,跟留2、3遍的道理是一样的。而到了考试的时候还得再记,真是重复浪费资源了。与其逼迫学生学会投机取巧,还不如“化敌为友”,留少些作业呢。至于学生能否掌握我还有对策,我与学生立下条约:当天学完的字词或课文必须当天掌握,第二天早自习考,全会的可以免去这些作业,错个别的可单改错字即可,“全军覆没” 的则甘愿按原来的量完成作业。如此坚持几天,大家都看到会的同学享受的优待及带来的种种好处,便都自觉学习生字词了。再加上同学们看到别的班同学作业多,自己作业少,心里就觉得很美,还能增进向师性。如此,学生可减轻一半的作业量,基础知识也掌握了,老师也省下许多判作业的时间。
二、减少整齐划一的作业
人和人的个性爱好,能力是有差异的。之所以360行,行行出状元,就是因为他自身技能得到充分发展了,所以语文老师的职责在于传播知识,让学生学语文,爱语文,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但没有义务把每个学生都教成语文家,从而遏制学生其他方面的特长发展。原来我们留的作业都是抄某些词或某篇课文,每次一留作业时,学生总是垂头丧气,把它当成一种负担,何时能让他们把作业当成是一件好玩的事情去做呢?在一次班会即将开始时,我一进班级,发现大部分学生拥在黑板前,抢着给黑板配画,涂色,我一下子想起班里的美术、书法爱好者很多,以至都不够他们施展了。由此我想何不在作业中加上这些提高兴趣的项目呢?恰好当天学了两首古诗,我便留了一项作业,让学生为古诗配主题图。同学们很兴奋。作业交上来之后,我为学生的想象力和绘画技能所惊叹。每判一本都有一本的感觉。我无法用对钩来评判,把我的感想以几句话的形式写给学生,学生的个性得到肯定,既骄傲又高兴,更愿期待在下一次作业中有好的表现了。就这样我时而布置一项为课文配插图的作业,时而布置为课文配乐或找主题曲的作业,时而让大家搜集图片或文字资料举办展览,时而编排课本剧等等。学生觉得每次作业都很新奇,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才智,也增加了同学们的相互了解和相互合作的意识,我也不再为枯燥的作业所包围了。
另外,课堂作业的设置要体现出层次性。作业的设置既要有对基础性知识的强化巩固,又要有课堂相关知识的开拓与延伸,体现作业的层次性,可选择性。如一年级在学完《雨点》一文后,有的老师布置了这样三个题目: 1、你可以选择课后喜欢的生字组词,并各说一句话; 2、你读懂课文了吗?春天的雨点还会落在哪些地方?给大自然带来哪些变化?想想看,把它画下来,并学着课文的样子编成儿歌好吗? 3、搜集一首关于春雨的古诗,在小组内交流,好吗?第一个作业属于基础性作业,是学生的必做题目,后两个作业视学生的个人知识基础量力而为,布置三个作业,让学生自由选做,既给学生留出选择的余地,让学生以教材为榜样,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边画边编儿歌,又给学生提供了实践的空间,把自己的学习快乐分享给别人。结果有的学生编出了这样的儿歌:“小雨点,沙沙沙,落在花园里,花儿乐得笑哈哈;小雨点,沙沙沙,落在池塘里,鱼儿乐得摇尾巴;小雨点,沙沙沙,落在田野里,禾苗乐得向上拔……”这样,作业分层次布置,破除了传统作业设置的“大水漫灌”,变整齐划一、机械重复为灵活多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有所选择,在各自的基础上都得到进步。老师留作业最头疼的是学生能否完成作业的问题,遇上有不写作业的人是老师最易动怒,是学生最易恨老师的时候了,而不写作业的人归结原因大致有这么几种:一是学有余力的同学,认为重复的作业很枯燥的;二是学习不太好的同学可能有很多题不会做;三是一些个性懒惰的同学看到作业多就产生畏难情绪。所以,没有层次性的作业会让部分同学不爱写作业。
『陆』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作业形式
澄迈县文儒中心学校 王海英
一、 精作业份量,少而精练
根据每堂课时的重点、难点设计以巩固为主,发展为辅的作业,力求做到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少而精练。不搞机械重复练习,不要总是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则,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将来学生的能力越提高。应该设计一些有针对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二、 趣作业形式,生动有趣
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对作业有了深厚的兴趣,做作业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的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单调的书写工作也常常是一些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做或不完成作业的原因之一。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经常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特点,设计形成多样的课外作业,争取使作业富有创造性,使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都得到切实的训练。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认识水平,我设计了许多类型的作业。有的是随堂练习;有的是课前预习;更多的是学习课文时的动手动脑作业;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笔一笔等许多实践性很强的作业,以此来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
三 、实作业难度,体现求实
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回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作业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发挥性,便于学生的选择练习的量度和难度。在教学中,我经常把作业设计成快餐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选择。如A套餐的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B套餐的题型再低一个层次;而C套餐多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这样有阶梯的作业布置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做的,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这样能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
四、 新作业内容,体现求实.
独特新颖独立性是创造者的必备品质,但在具有独立性的同时,创造者还应具有合作精神。作为语文教学内容重要之一的作业,也不能局限于课内学习内容中,句泥于课本知识中。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知识毕竟有限。语文学习天地很广阔,语文教学的触角要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吸取营养。把作业设计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以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创造能力,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得到提高。把课内容的知识延伸到课外,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感悟。
总之,教师设计作业,既要顾及作业的一般作用与功能,更要注意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改革作业的形式和内容,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多得到提高。
『柒』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创新的几种类型
1、实践体验型作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要灵活把握时机,巧于创设种种情境,引导学生在课外有效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就能促使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从而逐步培养起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同时也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也锻炼了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还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收集信息、学以致用等多种综合能力。 ﹡动手体验式作业 学习课文后,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演一演,做一做,强化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例如给古诗《草》配画。学生笔下的草儿长势茂盛,摇动的姿态优美,由此看出,学生已读懂了诗中草儿“离离”,被“春风”吹拂的意境美,达到了“以画代讲,尽在不言中”的效果。又如学习《捞铁牛》,做做小实验、学习《春蚕》后,养养蚕,写写观察日记,学完《中国石》,让学生用陶艺做中国石,标明祖国的名山大川。 ﹡情感体验式作业 体验使学习进入精神生命领域,使学习过程成为身心和人格健全发展的过程。如在教师节、母亲节或特殊纪念日,要求学生用赠送小礼物、唱歌、写儿歌的方式表达感激之情,或把自己做这件事的感受,母亲、老师收到礼物时的神态、动作、语言等写成一篇好文章,读给父母、老师听,或用书信、谈话等形式与父母或他人进行坦诚交流;学了《诚实的孩子》,让学生大胆承认隐瞒过的错事,并把感受写下来,这样,给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能大大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他们不再为无话可说而感到苦恼,使做文与做人达到和谐统一。 ﹡社会实践活动作业 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现其实用性、价值性,才能转化为实际的能力。社会处处皆语文,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运用语文的天地。我们结合“ 3.15”消费者权益日,让学生搜集劣质的“产品说明书”,进行分析、批判、改正;布置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到大街小巷开展“错别字大扫除”活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后,布置学生在世界环境日,为电视台“广而告之”栏目想制作一档集音乐、文字、图画为一体的公益广告,写下创意,学生表现出研究新事物的浓厚兴趣,有效地成为社会的积极参与者。2、拓展素养型作业 语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在大语文观的指导下,小学语文作业打破了死扣书本、烦琐地抄写、分析课文的局面,重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重视学生有意识地查找资料的能力,重视学生能够有效地把已有资料运用到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去,从而利用自己已有的课内外知识去理解课文。这些都是在明确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促进学生适应信息社会,广开学习资源,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 ﹡阅读课外书籍 要提高写作能力,必须多读多写。这是有效的经验。课程标准也对此提出具体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在400万字以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带着学生走进阅览室;在班级办了“小图书馆”有多种儿童读物,供大家课余时间阅读;充分利用每周去校图书馆借阅的时间,帮助他们找好书、看好书。教完《草船借箭》、《景阳冈》,学生意犹未尽时,老师乘势推荐《三国演义》、《水浒》,另外周敏老师编撰了“名著导读100篇”(已入编湖南少儿出版社出版的《少年1000个早知道》一书),让学生 “亲近书本,走近大师”。这样从天文、地理到花草、鸟禽;从历史人物到现代英雄等等,使学生不仅开阔了眼界而且增长了知识。现在,学生已养成经常读课外书籍的良好习惯。我们还指导学生建立个人阅读档案,当学生看到自己所读过的书名成为长长的一串时,心中便有了一份小小的成就感。 此外,我们还注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学作读书笔记,鼓励大家摘抄好的词、句、段;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点评,使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为了使阅读兴趣得到强化,我们注意给学生以展示阅读成果的机会,我们举办故事会、读书演讲比赛,评选“读书能手”,每星期抽一节语文课,由老师或同学介绍一两篇好文章,师生共同细细欣赏,从而达到学写作方法,品好词好句,练写作能力目的。我校读书能手谢冰心同学在三个月内读书35本次,每阅读一次,她都细心思索,记录真实的感想。她的读书评论言语自然朴实,思想有深度,令人爱不释手,被总课题组评为特等奖中的第一名。 ﹡搜索网上资讯 因特网是信息的海洋,也是寻找资讯的一条捷径。如就语文阅读教学某一课文相关的某一主题,都可迅速有效地从网上搜寻更多的阅读材料加以整理与阅读,从而对课文描述的事件所处的大背景,或者某个特定的视角形成自己的认识,进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针对学生不知去哪查资料,查哪些方面的资料,查到资料后不知如何筛选的现状,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确定信息、获取信息、整理、集成信息的能力和素养。以《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为例,确定信息任务为:最初的圆明园美吗,是什么样的?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为什么会被毁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明确:圆明园的美丽可以查找相关图片以及古代对圆明园赞美的文章;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为什么会被毁灭?则可以查找有关的历史资料以及下载电影《火烧圆明园》中的有关片段,让学生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资料摘抄下来,或者用笔勾画出来。学生了解了圆明园被毁灭的历史史实,老师可追问:圆明园为什么会被毁灭呢?有人提议重建圆明园,对此你有何看法?从而引发学生根据已掌握的资料进行探讨。 ﹡观看电视节目: 学生饶有兴趣。3、文本再创型作业 “贵能令反三,触处自引申”,在新的情境中能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或方法写出新的文字作品、解决新的问题,那么学到的知识才有意义。文本再创造一般经过“仿编——改编——创编”这三个过程。这种“仿”是一种有意的接受性学习。例如,读完《雪地里的小画家》,学生仍沉浸在美妙的想象之中,老师顺势给出图画,让学生仿编儿歌,一首《草地上的歌唱家》就这样诞生了!再如,学完一系列歌颂春天的古诗后,学生纷纷创作配画新诗,汪雅璇同学在《颂迎春》中写道:“闪闪迎春颜似金,满山镶缀灿如星……”,足足过了一把当诗人的瘾。
『捌』 浅谈小学语文如何优化作业设计
一、作业不是独立的而是要合作
作业表面看起来是与个人有关,但作业是一种开放的空间下完成的,几个同伴在一起做作业,也需要合作的,所以老师,改变学生完成作来的方式很重要,在布置作业时也要不仅布置个人独立情况下完成的,还要布置几个人合作的从作业,体现作业的合作性,让他们在估作业时体现出合作意识。那么,合作性的作业又有哪些呢?
1.合作探究性作业
合作探究要求多个学生一起才能完成任务,让他们一起发现问题,讨论解决问题,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然后指导他们进行分工,把自己完成的任务与其他同学分享,并全起来形成结论。比如教师可以让几个学生一起饲养一种小动物或种植一盆花、一棵树,观察动物吃食、活动、睡觉等生活习性,观察植物发芽、开花、结果的生长过程,观察它们在不同天气、不同季节中的不同情况;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向行家请教种植、养殖的有关知识;并要求把种植养殖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记录下来,或写成日记,画成图画,或写成诗歌、童话,编成谜语、歌谣等。这是一项时间较长的语文专题探究性实践作业,作业呈现的方式多种多样。在这个合作的过程中,他们要吧根据自己的情况与需要去写、读、观察、操作、也可以玩耍,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与创造性。
2.结伴的调查实践性作业
调查不是一个人的工作,需要几个人在一起才能有激情,教师应该以研究者的意识和态度去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进行阅读,提炼自己的观点,组织文章,让学生开始对所需要调查的事物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再去实践时便会很顺手,比如学习《赵州桥》后,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第一,考察当地桥梁与赵州桥的异同;第二,查找现代立交桥,如上海杨浦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的资料,并提出这样的挑战:自己能试着去设计吗?调查完以后,再试着给自己设计的桥写一篇简介。学生想到要介绍自己设计的桥,必定花心思去写。这样就会把现实中的客观事物与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相联系在一起了,促进了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
二、作业不可单一,要多元化
1.作业要体现多学科性
单学科的作业单一性,合作的要求不高,而大家知道,知识是一张网,各学科之间的知识可以相互交叉并融会贯通,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合作的机会,就要丰富作业内容和形式,把多学科的知识整合进语文作业内容之中。老师鼓励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可以大胆的应用画画、照片、剪报来表达,用手工制作、植物叶片、手抄报、排练的小品来表现……如学了《只有一个地球》、《宇宙生命之谜》后,让学生出一份手抄报。可以是关于保护地球环境的手抄报;也可以上网查资料,关于星球、宇宙奥秘的手抄报。学生在完成这类作业时,不有效学习了语文教材内容,更重要的是也广泛地收获了与量教材相关的内容,如文学、美术,信息技术甚至数学、音乐等各个方面,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把课内外学习资源引入作范畴
(1)课前
这一环节主要是以预习为主,老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让学生在网上查找所以学习课文的相关知识。例如,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作品情况,阅读作者的一些作品,整理成摘抄笔记等。这些资料的收集是可以几个人去合作完成,不但节省时间,还可以在一起提高学习的效率。
(2)课内
知识的掌握最佳时间是在课内,作业的设计以巩固性的为主,能起到及时掌握所学内容、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的作用。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含英咀华”外,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练点”,让学生根植于课文,把思想拓展到书外,进行扎扎实实的练笔训练。
(3)课后
学习完课文之后,对相关的内容已经理解了。但是,这仅限于收本的很小的范围,并没有掌握与之相关的其他知识,做一些拓展性的阅读是非常有必要的,阅读有关资料还是语文作业的内容之一。学了《莫高窟》后,请学生去查找我国敦煌莫高窟的其他相关资料,了解最新情景,说说现在和过去有什么区别,体会出只有祖国强大了,才不会受到外来力量的侵犯。这样的作业不仅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升华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开拓了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