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倍的认识
⑴ 小学二年级的倍数关系该怎样讲解学生更容易理解些
所谓倍数,几倍就是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在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就是让孩子理解倍数概念。可以从孩子熟知的生活小事讲解。例如:铅笔每支价格是5元,文具盒价格是它的3倍,文具盒价格是多少元?
关于倍数的基本概念:
一个整数能够被另一整数整除,这个整数就是另一整数的倍数。如6能够被2或3整除,因此6是3的倍数,也是2的倍数。一个数整除另一数所得的商。如8÷4=2,就是说,8是4的倍数。也可以说8是4的2倍。一个数的倍数有无数个。
例题:小汽车重2吨,中巴车重量是小汽车的2倍,大巴车重量是中巴车的3倍,大巴车比小汽车重多多少吨?
解法:
1、中巴车重2×2=4吨,大巴车重4×3=12吨,所以大巴车比小汽车重12-2=10吨。
2、大巴车重量是小汽车的2×3=6倍,所以大巴车比小汽车重5倍,即重2×5=10吨。
从基础到进阶的过程,没有任何记忆公式,可以利用图示进行建模思考。应用题是比较综合的题型,是所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解题过程中也培养了孩子的数学思维。建议家长要充分理解孩子认知难度,通过鼓励孩子边读题边画出方块图示,让孩子自己经历思考,分析,突破的过程。
⑵ 倍的认识周记怎么写
“倍”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倍”是由两个数量相比较而产生的,是两个量比较的结果,以一个量为标准,另一个量有这样相同的几份就是它的几倍。可见,“1份数”在“倍的认识”中具有重要性与关键性。只要“1份的个数”确定了,另一个量就是这样的几个几。因此,沟通“倍”与“几个几”之间的联系是掌握“倍”这一概念的关键。要在理解几个几的含义的基础上,用几个几来理解“倍”,使“倍”和几个几之间融会贯通。
新人教版是在三年级上册安排了“倍的认识”教学单元,将以往分散编排在乘除法中的有关“倍”的知识集中编排,让学生在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之后来学习。这样做的好处有三:一是知识后移,使难度降低; 二是教学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不再受到乘除法知识的限制,更具逻辑性;三是集中教学用乘除法解决包含有“倍”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加深对乘除法含义的理解。
而我们使用的教材版本还是把“倍的认识”安排在了二年级。“倍”这一概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比较抽象,有一定的学习难度。鉴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教学设计与实施中要重直观,重观察、操作、比较,重思考、交流。
⑶ 小学二年级数学公开课倍的认识怎么讲
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多少个另一个数.
可以通过画图让学生去理解认识倍的概念!
⑷ 如何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
“倍”是由两个数量相比较而产生的,是两个量比较的结果,以一个量为标准,另一个量有这样相同的几份就是它的几倍。可见,“1份数”在“倍的认识”中具有重要性与关键性。只要“1份的个数”确定了,另一个量就是这样的几个几。
因此,沟通“倍”与“几个几”之间的联系是掌握“倍”这一概念的关键。要在理解几个几的含义的基础上,用几个几来理解“倍”,使“倍”和几个几之间融会贯通。
2的倍数:
一个数的末尾是偶数(0,2,4,6,8),这个数就是2的倍数。
如3776。3776的末尾为6,是2的倍数。3776÷2=1888。
3的倍数:
一个数的各位数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4926。(4+9+2+6)÷3=7,是3的倍数。4926÷3=1642。
⑸ 小学二年级数学“倍”的认识,概念课要如何上好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6页例2,例3,“做一做”及练习十七第1、4题,倍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倍”的概念初步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
师:今天的数学课,老师要介绍一位新朋友给同学们认识,它就是小狗菲菲,小学数学教案《倍的认识教案》。◆分享好文◆这节课,我们的新朋友菲菲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数学知识,同学们原意吗?
2、学生活动。
师:上课前,老师请一些同学上来。
师叫3名女同学站在第一排,再叫6名男同学站在第二排(3个3个地站在一起)。
师:第一排有几个女同学?(3个)第二排有几个3?(2个3)
生回答后,师引出课题:像这种情况,我们就说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倍。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道,学习“倍”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教学例2)
菲菲有三个好朋友,他们正在用小棒摆正方形,下面我们来看看他们摆的情况,用了多少根小棒。(课件演示例2中第一个小朋友,摆了一个正方形)
学生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生:摆了一个正方形用了4根小棒。
4根小棒还可以说是几个?
生:一个4根。
下面我们来看看另外两个小朋友,他们摆图形的时候用了几个几根。
出示例2中另外两个小朋友摆的两个和三个正方形。
学生观察。
学生说自己的发现。
引导学生得出:2个4根,3个4根
(板书:2个4根,3个4根)
揭示倍的含义,指出第三个学生摆的小棒说:第三个同学摆了3个4根,3个4根也可以说成4的3倍。
让学生反复说几遍。
(2)巩固“倍”的概念。
判断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几倍?生解答时,师要求学生说出想的过程。
(3)教学例3。
①出示例3,问:同学们会摆吗?下面,同学们自己动手摆摆看。
②要求第二行有几个图片,应怎样列式?为什么?
③小结:要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拍手游戏。
师拍表示一倍的次数,生按要求有节奏地拍表示几倍的次数。
2、76页“做一做”。
3、78页第1题。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