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数英语 »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

发布时间: 2021-09-01 16:33:14

A.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所有课文

17课。苏州园林 18桥梁远景图

B. 七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第五单元

阿蒙森

挪威极地探险家,第一个到达南极的人。却在一次前往北极的飞行中失事亡故。

麦哲伦

进行了第一次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圆的。

C. 初一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生字

人教版七下第五单元生字词

21、伟大的悲剧
字音
拽(zhuài)2.癫(diān)狂3.角(juã)逐 4.履(lǚ)行5.毋宁(wúnìng)6.冰凌(líng)7.恶劣(liâ)8.畏(wâi)缩9.钦(qīn)佩10.雪橇(qiāo)11.贮(zhù)藏 12储(chǔ)存13.吗啡(mǎfēi)14.蹒跚(pánshān)15.羸(lãi)弱16.悼(dào)念 17.遗孀
(shuāng)3.风餐露(lù)宿 4.闷闷(mân)不乐7.怏怏(yàngyàng)不乐 8.忧心忡忡 (chōng)14.踉踉跄跄(liàngqiàng)16.白雪皑皑(ái)18、海市蜃(shân)楼 词形
1.拽 2.无垠 3.癫狂4.辜负 5.凛冽 6.吞噬 7.遵循8.销蚀 9.羸弱10.战栗 11.帐篷12.鲁莽13.步履14.告罄15.遗孀16.蹒跚17.疲惫不堪18.精疲力竭19.语无伦次 20.毛骨悚然 21.姗姗来迟22.忧心忡忡23.坚持不懈24.耀武扬威 25.洋洋得意 26.怏怏不乐 27.念念有词 28.精打细算 29.与其…毋宁 词义
1.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2.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3.精疲力竭: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4.角逐:泛指竞争或竞赛。
5.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悚(sǒng)然,恐惧的样子。 6.洋洋得意:非常称心如意的样子。
7.怏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样子。
8.姗姗来迟:姗姗,形容走得缓慢从容。慢腾腾地来晚了) 9.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10.毋宁:不如。
11.语无伦次: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 12.踉踉跄跄:走路不稳的样子。
13.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14.告罄(qìng):指财物用完。 15.海市蜃楼:比喻虚幻的事物。
16.遗孀:某人死后,他的妻子成为某人的遗孀。 17.厄运:困苦的遭遇,不幸的命运。
18.念念有词:①旧时迷信的人小声念咒语或说祈祷的话。②指人不停地自言自语。
22、在沙漠中心
字音
1.筛(shāi)糠 2.篱笆(lí ba)3.埋(mái)藏 埋(mán)怨 4.硌(gâ)5.躯壳(qiào) 6.虫豸(zhì)7.噎(yē)住8. 挨(ái)打 9.魔爪(zhǎo) 10.乙醚(mí)11.脐(qí)带 12.犁铧(lí huá)13.真谛(dì) 词形
1.辐射2.睫毛3.哆嗦 4.循环 5.遮蔽 6.打嗝 7.协奏 8.犁铧9.幻影10.真谛11.芸芸众生12.口干舌燥 词义
1.筛糠:这里比喻因惊吓或受冻而身体发抖。
2.芸芸众生: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 3.虫豸:虫子。泛指虫类小动物。
4.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5.卷土重来: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卷土:卷起尘土,形容人马奔跑)
23、登上地球之巅
字音
砭(biān)骨 2.履践(lǚ jiàn)3.冰镐(gǎo)4.轮廓(kuî)5.崔嵬(wēi)6.滞(zhì)留 7.轮廓(kuî)8.匍匐(púfú)9.头晕(yūn)眼花10.济(jǐ)济一堂 同舟共济(jì) 词形
1.窒息2.崔嵬 崔巍 3.砭骨 4.履践5.齐心协力6.腰酸背痛7.勇往直前8.养精蓄锐 词义
1.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 2.履践:踩踏。
3.崔嵬 :形容山高大雄伟。崔巍:(山、建筑物)高大雄壮
4.养精蓄锐:使身心得到滋补或休息,以增进体力活恢复健康。 5.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6.异口同声: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
24、真正的英雄
字音
1.哀悼(dào)2.阴霾(mái)3.归宿(sù)一宿(xiǔ)星宿(xiù)4.锲(qiâ)而不舍 词形
1.迫不及待2.刚毅不屈 3.孜孜不倦4.阴霾5.疆域 6.建树7.锤炼 词义
1.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2.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3.企求:希望得到。
4.力不从心:内心想做某事,但力量达不到或无力去做。

D.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单元记忆理解考点复习
(第五单元)
一、作家作品
1.《伟大的悲剧》作者茨威格,奥地利作家。
2.《在沙漠中心》作者圣埃克絮佩里,法国作家。
3.《登上地球之巅》作者郭超人,中国著名新闻工作者。
4.《真正的英雄》作者里根,连续两届任美国总统。
5.《夸父逐日》选自《山海经》,《山海经》共18篇,作者不详,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对研究古代历史、地理、交通、民俗等,均有参考价值。
6.《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淮南子》。《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二、字音字形
1.正音字
拽(zhuài)拉 毛骨悚(sǒng)然 怏怏(yàng)不乐 毋(wú)宁 吞噬(shì)
羸(léi)弱 告罄(qìng) 虞(yú) 斫(zhuó)痕 泅(qiú)水
砭(biān)骨 崔(cuī)巍(wēi) 阴霾(mái) 步履(lǚ) 遗孀(shuānɡ)
哀悼(dào) 疆(jiānɡ)域(yù) 颛(zhuān)顼(xū) 脐(qí)带 真谛(dì)
芸(yún)芸众生 膝(xī)盖 滞(zhì)留 窒(zhì)息 锤(chuí)炼
孜(zī)孜不倦 弥(mí)补
2.形近字
罄(告罄) 嚷(叫嚷) 沮(沮丧) 珊(珊瑚) 拽(拖拽)
磬(击磬) 镶(镶嵌) 殂(崩殂) 姗(姗姗来迟) 曳(摇曳)
3.多音字
校:学校(xiào);校(jiào)对 削:剥(bō)削(xuē);削(xiāo)铅笔
提:提(dī)防;孩提(tí) 伺:伺(sì)机;伺(cì)候
三、词语积累
重点词语:
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悚然,恐惧的样子。
怏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样子。
毋宁:不如。
吞噬:吞食。
语无伦次: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
羸弱:瘦弱。
告罄:指财物用完。
斫:砍,削。
知足安命:满足于已经得到的,认为现在的状况很好。
不毛之地:一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贫瘠、荒凉的土地或地带。毛,草,苗。
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聊以自慰:姑且用来安慰自己。
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
崔巍:形容山高大雄伟。
异口同声: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
阴霾:空气中因浮悬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浑浊现象。文中指一种压抑的沉闷的气氛。
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梦寐以求:睡梦中都想寻找,形容迫切希望着。
孜孜不倦:非常勤勉,不知疲倦。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姗姗来迟:慢腾腾的来晚了。
忧心忡忡:心事重重,忧虑不安。
踉踉跄跄:走路不稳,跌跌撞撞。
海市蜃楼:比喻虚无缥缈的事物。
卷土重来:比喻失败后重新组织力量再干。
芸芸众生:佛教指世间一切生灵,后指众多的普通百姓。
死得其所:死在值得死的地方。
养精蓄锐:保养精神,积蓄力量。
斩钉截铁:比喻言行坚决果断,毫不含糊。
刚毅不屈:刚强坚毅,不屈服。
(《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文下的注释及课文的翻译)
四、名句精华
1.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茨威格《伟大的悲剧》)
2.灰心产生失望,失望产生动摇,动摇产生失败。(培根)
3.背诵《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全文。

E. 初中七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 知识点归纳与复习的参考答案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复习题及答案 七下《苏州园林》《桥梁远景图》 二. 重点、难点分析: 《苏州园林》 1. 任何抓住特征说明事物是说明文也是本文的难点 方法如下: 1)从个别中概括出一般 2)用比较的方式突出事物的特征 3)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样。 《桥梁远景图》 1. 本文是科普文章,它不是对现有桥梁作具体介绍,是以科学的态度对未来桥梁建筑的发展远景做了一番描述。 可以说:本文是一篇以科学精神进行大胆而合理的想象,对未来的桥梁做出形象描述的说明文。 2. 本文结构可分两大部分。 三. 课文讲解: 《苏州园林》 1. 字词: 1)音:轩榭、对称、池沼、丘壑、嶙峋、镂空、斟酌、阑干 2)义:标本、布局、映衬、败笔、嶙峋、斟酌、因地制宜、自出心裁、别具匠心、胸中有丘壑。 2. 文章结构: 总说图画美)→分说3—9段)→大部讲究3—6)→布局、配合、映衬、层次→细部讲究7—9)→每个角落、门窗镂空、色彩淡雅 3. 课文分析 1)这篇课文中被说明的对象——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什么呢?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是贯穿全文的中心。 2)作者是怎样抓住中心安排结构的? 第一段:结合“标本”文中指为人们愿意观摩取样法的样本)“鉴赏”指对艺术品感受、理解、欣赏、评判)理解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为苏州园林的艺术美、图画美埋下伏笔,这是全文总起,确立本文说明的对象——苏州园林。 3)第二段从哪几个角度说明苏州园林总体特征。 苏州园林的共同点具体体现在四个“讲究”上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既高度概括了苏州园林的设计原则,又从大处体现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4)课文第3、4、5、6段与第2段是什么关系。 第2段是总说,第3、4、5、6段是分说。每一段与前面的一个“讲究”相照应,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这是重点,故作详细说明。 5)课文第7、8、9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与中心有何关系? 这三段从苏州园林每个角落,门窗、雕镂、色彩淡雅几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这是细部介绍,非重点,但决非可有可无,通过细微处给人的美感,充分说明了苏州园林“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征。 6)末段结尾有何特点? 用寥寥数语作结,留有余地,引人回味,从而更好地表现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7)讨论本文说明的顺序: 从全文看:整体——局部。 从部分看:主——次,大——小。 本文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层次在各段中也有显示。 8)为了能说明事物特征,给读者具体形象的感受,作者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试找出课文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打比方:如第3段“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形象地突出了苏州园林布局的特点——自然之趣。 2)举例子:如第5段以“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蔓,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浏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为例,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花树的艺术风采。 3)作比较:如第5段“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的道旁树”说明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的特点。 归纳: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不仅能突出事物的特征,而且使语言既准确又生动形象,体现了这篇说明文语言多样性的特点。 9)总结全文: 1)本文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再现了它的美丽画面,显示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和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 2)配乐欣赏课文,从而获得知识与美感。 10)比较阅读: 《红楼梦》中大观园里假山堆叠与本文之假山的说明作比较,谈谈记叙文与说明文的区别。 1)目的不同:本文以假山为例介绍园林的文化;《红》写景记事,显示贾宝玉的文采。 2)表达方式不同:本文概括说明;《红》生动的描述。 《桥梁远景图》 1. 字词 1)音 梁liáng) 墩dūn) 载zǎi) 混hún) 缆lǎn) 塑sù) 2)义 潜力——没有发挥或表现出来的能力或某种力量 拼装——拼接安装 生色——增添光彩 添娇——增添美丽的景致 胜似闲庭信步——胜过在清静的庭院中随意散步,语出毛泽东词《水调歌头?游泳》 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 颠簸不稳——上下震荡,不稳定。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 望洋兴叹——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藐小。今多比喻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2. 文章结构 全文可分两部分 3. 审题:本文题目,告诉了读者本文写作的主要的内容,即桥梁事业发展的远景蓝图:也告诉了读者本文内容的时态特点,即未来时,是想象中的,所以,由本文题,我们又可以知道本文的体裁是科幻说明文。 4. 浏览全文,把握全文内容。 全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2段)说明桥的重要性和桥的结构。 第二部分3-13段)具体设想桥梁远景图。 5. 主体部分的内容: 1)对将来的桥梁和造桥业,作者进行了哪些大胆的想象?请摘录课文有关内容回答。 明确:将来的桥造得又快又好,很便宜,很美,很低,有的没有桥墩或者桥墩浮在水面,桥是可以弯曲的,很小很轻的,或者是无梁的。 2)启发学生弄清作者如何设想桥的“远景”从而理清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 明确:第5—8段,侧重在现有桥的基础上,说明如何改进完善,使将来的桥造得更快、更便宜、更美、更低、更灵活。 文章由将来造桥的时间和材料,写到将来处理材料的技术以及新技术产生的低成本和更“美”更好的结果,这些都有先后的事理逻辑联系。 严谨与大胆想象在茅以升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1)作者是如何严密而审慎地把自己大胆的幻想表达出来的? <1>复习全文结构思想和说明顺序。板书:结构顺序,层层推进。 <2>学生讨论第6段中的一句话: “架桥时,全用电脑控制的各种机具差不多不需人的劳动力”,这句中的“差不多”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去掉,因为这样表达更有余地,不把话说绝对,体现了一种严谨的态度。 2)文章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1>引用 引用神话故事,引用活用别人的好句佳句。 不仅恰当巧妙地说明了桥的重要性,而且更能引发读者的兴趣,激发读者的想象力,这样使说明语言既质朴通俗又生动形象。 <2>比方 第2段,说明桥梁的构造时,桥就像一条板凳,板凳的腿就是桥墩,下面的“脚”就是基础,板凳的板就是桥梁。既形象贴切,又准确洗练,深入浅出,充分体现了作者严谨朴实的语言作风。 总之,本文的说明方法多样,说明的词质朴严谨,形象生动与说明的内容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充分体现了一位资深科学家既大胆想象,而又严谨审慎的态度。 第9-13段,作者侧重于突破现有桥梁的造型和结构,作了更大胆的设想,表现了独特的创造力。这里的说明顺序,先由上到下,即由桥梁的特别写到桥墩的特别这样也照应了第2段中说明桥梁结构的顺序);最后再写弯曲桥,便携桥和无梁桥。 由此看出,本文说明的顺序是,由一般桥的改进写到特殊桥的创造,想象步步推进,层层深入,很有内在的逻辑力量和鲜明创造精神。而每一种桥介绍之前,又都用“将来”的句式作段首语总领下文,这样使文章的条理更加清晰,一目了然。 3)作者是一个著名的桥梁专家,还要对未来的桥梁业进行大胆的设想,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现有的可能不尽如人意,对现有的不满足,所以萌出了对已有的事物进行改进、完善、扩展和延伸或重构和创造的想法。这还体现了作者勇于探索,敢于开拓,不断创造的科学精神。 6、理解写作特点 作为一个科学家,茅以升固然有着大胆想象。大胆创造的科学精神,为中国的桥梁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科学精神同样也包括着严谨求实的精神。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5分钟) 一. 1. 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5分) 轩榭 )丘壑 ) 嶙峋 )蔷薇 ) 颠簸 )贻误 ) 震慑 )褐色 ) 蚁穴 )盘曲 ) 2. 指出下列语句中书写有误的字,并在括号内改正。2分) 1)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新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 2)我们这一分支在导弹家族中都是首曲一指的。 ) 3)人们又想出了“机动发射”的新招,把我装在车辆上转来转去,迷或对方。 ) 4)针鼹的胃表皮粗躁,和别的哺乳动物很不同。 ) 3. 下列加线的词语解释没有结合句意的一项是 )2分) A. 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比喻具有代表性的事物) B. 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作画的布局构想) C. 一座桥的轮廓和组成部分,会安排得为大地生色,为江山添娇。增添光彩) D. 任何常规防空武器,对于我也只能作高不可攀、鞭长莫及的望“空”兴叹。比喻力量达不到) 4. 填入下列各句中的词语适当的一项是 )2分) 1)谁如果要 )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 )。 3)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 )的,实际上是隔而未隔,界而未界。 4)游览者必然也不会 )另外一点。 A. 鉴赏 技术 依傍 忽视 B. 鉴赏 艺术 依傍 忽略 C. 观赏 艺术 依赖 忽略 D. 观赏 技术 依赖 忽视 5. 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2分) 1)针鼹的外形长300—450毫米,宽不到70毫米。 ) 2)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 3)我们导弹大家庭中有许多成员。按射程可分为近程、中程、远程和洲际等。 ) 4)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 6. 按原文填空。2分)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 ),讲究假山池沼的 ),讲究花草树木的 ),讲究近景远景的 )。 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苏州园林》是一篇艺术性的说明文,文章采用先总后分的说明顺序。 B. 《桥梁远景图》是茅以升写的一篇说明文,文章引用牛郎织女的传说,目的是为了增添文章的情趣,吸引读者。 C. 《洲际导弹自述》采用拟人的手法介绍了洲际导弹的分类,主要结构和性能以及发展过程。 D. 《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是一篇记录澳大利亚珍稀动物针鼹的记叙文。 8.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他的成绩是我们年级组最好的一个人。 B. 8月至10月,是针鼹袭击大型蚁穴的季节。 C. 能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是学习好的关键。是否坚持锻炼身体,是身体健壮的关键。 D. 今年的自然灾害比去年增加了三分之一。 二. 一)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绝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9. 这个语段选自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2分) 10. 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选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画线句子中的“艺术”和“技术”两个词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文中加点线的“又”字照应着上文的哪个字?能突出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这段文字的结构是 )2分) A. 总—分B. 分—总C. 总—分—总 二) 1)苍蝇虽然总是很招人讨厌,但是在研究人员眼里苍蝇还真是有许多“优点”。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科学家一直希望能模仿苍蝇制造出一种微型的机械苍蝇。美国五角大楼对这种“微型苍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对研究工作提供了资助,希望有朝一日能用这种“超级间谍”来找到自己想要找到的“冤家”或“死对头”。 2)比起大型间谍飞机,这种“微型苍蝇”的重量只有1600毫克,身高不到3厘米。在“微型苍蝇”上安装许多传感器和微型摄像机,如果一次把这样的微型苍蝇放出去数百只,甚至数千只,那么“敌人”即使有再大的本事,也难逃法网;同时用微型苍蝇寻找灾难幸存者的话,效率也会更高。 3)尽管“微型苍蝇”前景令人鼓舞,但科学家们也承认要真正让“微型苍蝇”飞起来的确困难重重。在苍蝇的翅膀上,分布着20块功能不同的肌肉,如何模仿肌肉运动,实现飞行成为研究的重点。为此研究人员用了4年多时间,进行了近2000个小时的试验,目的就是为了弄清苍蝇翅膀是如何工作的。最终,研究人员利用一种类似玻璃纸的原料,制造出只有10毫米长、3毫米宽、5毫米厚的仿生翅膀。它能够每秒扇动150下,而且还让“微型苍蝇”实现了绑缚在一根细线上的半自主飞行。 4)研究人员说:通过高速录像发现,苍蝇飞行时的动作十分精妙。它们并不是单纯地拍动翅膀,其实还有卷动动作。它们在飞行时,会拍动和卷动动作一起使用,这也是今后工作中的一大难点。因此,“超级间谍”何时才能服役,目前还是一个未知数。 15.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第2)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文中指出的“微型苍蝇”的作用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科学家在研制“微型苍蝇”时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他们从几个方面解决的?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假如“微型苍蝇”研制成功,你认为它还有什么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比起大型间谍飞机,这种‘微型苍蝇’的重量只有1600毫克,身高不到3厘米”中加点线的数量词是为了说明什么?在本段中有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尽管睡眠占据了我们大部分时间,但是我们对睡眠的了解极少。近年来,人们才把睡眠作为一门专门科学进行研究。研究人员指出,根据脑波的形态,睡眠主要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常态睡眠状态,就是所谓的非快速动眼睡眠状态;一种是异型睡眠状态,也就是所谓的快速动眼睡眠状态。这两种不同的睡眠状态交替循环出现。常态睡眠时,人体感官敏锐度降低,肌肉放松,动作减少,心跳和呼吸频率减慢,大脑活动相对静止,最益于人体精力的恢复。异型睡眠时,人们时常会做梦,大脑和清醒时运动同样积极,有益于大脑的开发和维护。 目前,我们尚不知道人为什么必须睡觉,但是很显然,它确实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缺少睡眠会导致疲劳日益增加,工作效率下降。严重的会造成精神颓丧,神志恍惚,判断力受到严重影响,甚至产生自杀倾向。 芝加哥大学的科学家艾伦?罗切斯特和他的同伴以老鼠作为实验对象,对睡眠进行研究。他们在浴缸里放了一缸水,把一个转盘放在水面上。每当老鼠要睡觉的时候,转盘就开始倾斜,老鼠不得不移动,以保证自己不掉到水里。在这种环境下,老鼠的睡眠被完全剥夺了。一段时间后,老鼠开始发生肌肉疼痛,食欲增加,体重下降,两三周后它就死亡了。在同样的生活压力下,当老鼠可以进行常态睡眠时,寿命延长一倍,但是最终仍没能逃脱死亡的厄运。当常态睡眠和异型睡眠可以交替进行时,老鼠就能够得以生存。究竟是什么导致老鼠死亡,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一些病症显示,它们的免疫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一些科学家认为,睡眠有益于保证免疫系统正常运行,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许多人在熬夜或长途飞行后容易患感冒。 21.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概括第1自然段的内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第3自然段控制老鼠睡眠的实验能证明上文中什么观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第3自然段中加点线的“十分”在句子中的表达作用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一. 1. 2. 1)“新”改为“心” 2)“曲”改为“屈” 3)“或”改为“惑” 4)“躁”改为“糙” 3. B 4. B 5. 1)列数据;2)作比较;3)分类别;4)打比方 6. 布局 配合 映衬 层次 7. D 8. B 二. 一) 9. 《苏州园林》 叶圣陶 10. 假山、池沼 11. 分类别、举例子 12. 不能。因为“艺术”更能体现苏州园林假山堆叠的匠心独运之处。 13. 照应“也”字,突出“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点。 14. A 二) 15. 微型苍蝇 16. 作比较,列数字,准确形象地说明了“微型苍蝇”的体积小、重量轻。 17. 寻找“敌人”,搜索遇难者。 18. 如何模仿肌肉运动、实现飞行。选择材料、减小体积,加快振动频率。 19. 略 20. 略 三) 21. 睡眠 22. 睡眠的两种状态及其作用 23. 没有睡眠会影响动物的健康甚至会危及生命,常态睡眠和异型睡眠要交替循环出现才能保证健康。 24.说明人类对导致老鼠死亡的原因并不是一无所知,只是知道得较少。 关键字:初一语文同步练习题 七年级语文期中期末试题 初一语文月考题 单元复习

F.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试题答案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地理著作.
《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所撰。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如果你是一缕阳光,就温暖一片大地;如果你是一朵花,就馨香万里。

热点内容
小依校园春情 发布:2025-05-03 18:45:59 浏览:219
希望教育 发布:2025-05-03 18:21:31 浏览:820
人教版一年级上数学 发布:2025-05-03 16:56:08 浏览:621
生物质燃料报价 发布:2025-05-03 16:54:32 浏览:937
语文课堂环节 发布:2025-05-03 16:31:15 浏览:544
生物热消毒 发布:2025-05-03 16:20:14 浏览:692
浙江哪里好 发布:2025-05-03 15:31:38 浏览:876
抑郁症物理疗法 发布:2025-05-03 15:12:26 浏览:921
三年级下册语文书视频 发布:2025-05-03 15:04:43 浏览:47
引产疼多久 发布:2025-05-03 12:26:50 浏览: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