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乾隆
乾隆,一个执政63年的清朝皇帝,继承并发扬了先人的治国理念,对当时的清帝国进行了一些颇具历史意义的开拓,使得国力空前增强,遂有“康乾盛世”之说。
真实的乾隆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呢?是很多人要的问题?
乾隆这么喜欢文化,但并没有给天下文人一个明媚的春天。乾隆年间,汉人写诗,一个不注意,就有杀头的危险,这就是清朝最残酷的“文字狱”。什么是“文字狱”呢?就是文人墨客不经意间写了一首诗,说了一句话,就被清朝政府断章取义,随意歪曲,说你有造反的念头,轻则坐牢,重则人头落地。由此看来,只有内心真正强大了,才会对外界包容。
乾隆的罪孽除了“文字狱”,还有一件事,就是放纵和申。乾隆好大喜功,还好热闹,做什么事都要讲排场,讲排场是要钱的,六下江南也是要钱的,钱从哪里来,和申想办法,想什么办法呢?“议罪银”。什么叫“议罪银”呢?就是你犯了法,比如说贪污受贿了,你可以花钱买罪,这样就不受罚了,这就祸国殃民了,清朝从此盛极而衰。
2. 清朝乾隆皇帝历史
1.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专年号属“乾隆”,寓意“天道昌隆”。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
2.弘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汉学在此期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弘历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受灾百姓,在位期间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并且重视水利建设,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的国库日渐充实。
3.卒于嘉庆四年(1799年),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清东陵之裕陵。
3. 历史上真实的乾隆皇帝是什么样的
我们常在影视剧中看见乾隆帝勤政爱民,还有什么亲自去大理寻找亲生女儿等等之类。

4. 乾隆皇帝简介
清高宗乾隆(1711年9月25日子时—1799年2月7日),姓爱新觉罗,讳弘历,是雍正帝第四子。生于康熙五十年,卒于嘉庆四年,终年89岁,葬于河北裕陵(今河北省遵化县西北)。
乾隆于雍正十三年即位,为清代入关第四帝。乾隆六十年禅位于十五子颙琰,自己成为太上皇。乾隆在位共六十年,是中国封建史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仅次于祖父康熙帝,而且是寿命最长的皇帝。
乾隆帝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
(4)历史乾隆扩展阅读:
轶事典故
弘历语言能力超群,精通满语(包括老满文和新满文)、汉语和蒙古语,藏语和维吾尔语也达到了“能之”的程度,这在古代帝王中是绝无仅有的。弘历在位期间,才完成《明史》,编一朝史书,耗时百年之久。
弘历不仅有文才,还善射。每年夏天弘历接见武官后就在宫门外比试射箭。赛三次,每次射三箭。弘历九箭一般中六七箭。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十月,他在大西门射九箭,箭箭中的。
陵寝墓地
1928年,弘历去世近一百三十年后,军阀孙殿英看准了弘历后及慈禧太后陵墓的珍贵财宝,藉演习之名,率其部下盗掘弘历后及慈禧太后之陵墓。
士兵为得棺内珠宝,将弘历梓棺劈开并大肆搜掠,弘历后遗骸四散在地,情况奇惨;及后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派人前往收拾,亦只能找回部份遗骸,勉强砌回主体,并将帝后遗骸合葬一棺,重新安葬。
5. 清朝乾隆历史
1711年9月25日,弘历生于雍和宫,1723年8月,弘历为太子。1734 年,弘历被封为和硕宝亲王,开始参与军国要务。1735年8 月,24岁的弘历(1711~1799)继位,次年改年号为“乾隆”。
鄂尔泰是满人,是朝中满族官员的核心人物;而张廷玉是汉人,在众多汉官中德高望重。对此,乾隆采取了平衡与制约之策,驾驭双方取其长为己所用,游刃有余。
1757年,乾隆颁布《保甲法》,以 法令形式确认基层政权实施保甲 制度:每10户为1牌,设牌头;每 10牌为I甲,设甲长;每10甲为1 保,设保长。
在经济方面,乾隆帝继续奖励垦荒,兴修水利。同时,鼓励农民大力种 植高产作物,特别是甘薯和玉米,提髙了粮食产量,缓解了人口增长所带来的粮食压力。
这一时期,工业也有了进一步的繁荣。以采矿业为例, 1662年(康熙元年),全国矿山只有5处,1783年(乾降四十八年)发展到 313处。制盐业、制瓷业、纺织业、制糖和酿酒业也有较大发展。
(5)历史乾隆扩展阅读:
乾隆在位期间,实行宽猛互济的政策,务实足国,重视农桑,停止捐纳,使社会上出现一片繁荣的景象,“康乾盛世”在此期间达到了顶峰。
同时乾隆平定了准噶尔部,消灭了天山南路大小和卓木的势力,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巩固和开展了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奠定了今天中国固有版图。
但乾隆好大喜功,为人重奢靡,铺张浪费,并自称为“十全老人”。他在位后期任用和坤二十年。和坤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贪官,致使这二十年间贪污成风,政治腐败,各地农民起义频繁。
乾隆的外交理念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虚荣”。凡是肯向清国“进贡”的国家都是小国和穷国。他们向清国进贡的目的很少是出于“友好”的动机,而是贪图清国的“赏赐”。
乾隆对部下的阿谀奉承有狂热的爱好,这一嗜好直接导致了中国历史上前于古人后无来者的大贪官和绅的出场。
乾隆还施行文化专制、大兴文字狱,对知识分子的诗文吹毛求疵,捕风捉影,无中生有,上纲上线,动辄杀头抄家充军。
6. 乾隆朝代历史
皇后复亲蚕礼是在乾隆九年(1744年)三制月吉巳日,祭礼程序繁缛,除了一般祭祀必行的跪拜、上香、献祭品外,最有特点的是被称作“躬桑”的皇后采桑礼。此礼行于祭先蚕次日,皇后手持金勾与金筐,在诸多随员陪同下,至蚕坛内的桑林采桑。桑林旁彩旗招展,太监鸣金鼓,唱采桑歌。名为皇后躬桑,实际上皇后仅采桑叶三片,便上观桑台御宝座,观看众妃嫔宫女等采桑,最后,由蚕母将所采桑叶送至蚕室喂蚕,整个祭礼结束。如此则表明皇后已为天下织妇做出榜样。
乾隆二十六年(即1761年)谕、朕于二月初八日启銮。恭谒东陵。礼成。回次圆明园。恭请皇太后安。驻数日。于二十二日启銮。恭诣泰陵只谒。计回銮时。将军大臣等、正届凯旋。即于旋跸黄新庄次日。前往郊劳。所有应行典礼。该衙门敬谨豫备。《清实录》
内务府总管:多罗质郡王永瑢
和珅
总管内务府大臣允禄
太监:吴书来:乾隆二年五月十一日,首领太监
总管太监:李玉、陈进忠,王进保
传旨太监:高玉、张明、毛団、胡世杰
7. 写出乾隆的年历(历史)
1、乾隆元年(1736) 二十五岁登基
三月,释汪景祺、查嗣庭亲族回籍。免广东归善等四县加增渔税及通省逋赋。
七月,宣谕密书建储谕旨,以皇二子永琏为太子。
十月,送世宗梓宫于泰陵。
2、乾隆二年(1737) 二十六岁
四月,疏浚清口并江南运河。
八月,命鄂尔泰详勘直隶河道水利。
十一月,恢复军机处,以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尚书讷亲、海望,侍郎纳延泰、班弟为军机大臣。
十二月,册立嫡妃富察氏为皇后。
3、乾隆三年(1738) 二十七岁
二月,始举经筵,自是每季仲月举行一次。
九月,赈台湾旱灾。
十月,皇储永琏病殁,谥端慧皇太子。
十二月,准噶尔部酋长噶尔丹策零之使哈柳等,随侍郎阿克敦至北京,召见哈柳等。
4、乾隆四年(1739) 二十八岁
正月,皇四子永珹生,母金氏。
三月,赈甘肃、江苏、直隶、沧州、湖南、湖北等地灾荒,并免其额赋及盐课。
七月,额驸策凌奏率兵驻鄂尔海西拉乌苏,并分兵驻鄂尔坤河、齐齐尔里克、额尔德尼昭、塔密尔及乌里雅苏台,防范准噶尔叛乱。
十月,庄亲王允禄、理亲王弘皙结党营私案发,革允禄议政大臣、理藩院尚书职,弘皙削爵圈禁,贝勒弘昌等革降、停俸有差。
5、乾隆五年(1740) 二十九岁
二月,与准噶尔部议和成功。
十二月,张广泗率军彻底平定广西、湖南苗叛。
6、乾隆六年(1741) 三十岁
正月,命参赞大臣阿岱驻乌里雅苏台。下诏征求遗书。
二月,皇五子永琪生,母为珂里叶特氏。
四月,议政大臣、步军统领鄂善因受贿处死。
七月,首次举行秋狝典礼。奉皇太后至避暑山庄,免除所经过地区额赋之十分之三,减行围所经过州县额赋,岁以为常。
十二月,左都御史刘统勋请停张廷玉近属升转,减讷亲所管事务。
7、乾隆七年(1742) 三十一岁
三月,以旱求言,并饬九卿大臣体国尽职。噶尔丹策零遣吹纳木喀进贡。
五月,定移驻满兵屯垦拉林、阿勒楚喀事宜,设副都统,以巴灵阿为之。禁奏章称蒙古为“夷人”。
十月,对朝鲜金时宗等越境犯法宽大处理,以表“柔远之恩”。
十二月,左副都御史仲永檀与鄂容安以泄漏机密,逮交内务府慎刑司。命庄亲王鞫治。命宽鄂尔泰党庇仲永檀罪。
8、乾隆八年(1743) 三十二岁
正月,免鄂容安发军台,仍在上书房行走,仲永檀死于狱中。
四月,命试行区田法。
七月,自热河首次诣盛京谒陵,沿路行围,免经过之直隶、奉天等地钱粮。谒永陵、福陵、昭陵。
十月,免盛京、兴京等十五处旗地本年额赋。作《盛京赋》,返京。
十二月,皇六子永瑢生,母为苏佳氏。
9、乾隆九年(1744) 三十三岁
三月,讷亲奏报查阅江南、河南营伍废弛,为表示防止外省大吏所欺,必“惩一警百”。
九月,山东登州镇总兵马世龙以科派兵丁论绞。允准噶尔贡使哈柳等随带牛羊等物在肃州贸易。
10、乾隆十年(1745) 三十四岁
四月,发江南帑银五十六万两濬河道。大学士鄂尔泰逝世。
六月,首次普免全国钱粮。以讷亲为首席军机大臣。
11、乾隆十一年(1746) 三十五岁
四月,戒军机处漏泄军机。佛诞之日皇七子永琮生,母皇后富察氏。
五月,顾琮查明南河虚糜之款,令白钟山赔补。瞻对之役结束。
七月,高斌赴江苏察看黄、运工程。刘于义署直隶河道总督。清查云、贵、川、楚白莲教。宥被扑之天主教二千余人。皇八子永璇生。
十二月,准噶尔部使玛木特入觐,召见。
12、乾隆十二年(1747) 三十六岁
正月,命玉保办理准噶尔使赴藏事务。赐准噶尔台吉策旺多尔济那木札勒敕书,允许所遣西藏念经人在哈集尔得卜特尔之地过冬及贸易。
二月,大、小金川骚动,申谕整饬守备。
三月,召庆复入阁办事,调张广泗为川陕总督。西藏郡王颇罗鼐逝世,次子珠尔默特那木札勒袭爵。命张广泗进剿大金川土司莎罗奔。给讷亲钦差大臣关防,往山西同爱必达审议安邑、万泉二县民人反对欠粮一事。
七月,命高斌等疏濬江苏六塘等河道。张广泗进驻小金川美诺寨,定小金川。
九月,江苏崇明潮灾,淹死一万二千余口人,免明年额赋,并赈之。
十二月,皇七子永琮殇,年二岁。
13、乾隆十三年(1748) 三十七岁
正月,命讷亲赴浙江会同高斌审理常安贪污案。
二月,东巡,驻曲阜,诣阙里,谒孔林,祭少昊、周公,登泰山。福建瓯宁老官斋会起义,旋被镇压。
三月,减直隶、山东监候、缓决及军流以下罪。至德州登舟,皇后富察氏于舟中逝世。命讷亲经略四川军务。以岳钟琪为征四川提督。
六月,御试翰林、詹事等官,擢齐召南等三人为一等。谕禁廷臣请立皇太子,并责皇长子永璜、皇三子永璋于皇后之丧无“哀慕之诚”,不得继承大统。
七月,谕讷亲速奏进兵方略。皇九子生。
闰七月,江南河道总督周学健、湖广总督塞楞额以皇后丧期剃发,被逮下狱,旋皆处死。
十二月,定内阁大学士满、汉各二员,协办大学士满、汉一员或二员,改所兼四殿二阁为三殿三阁。亲审张广泗,处斩。命于军前斩讷亲。
14、乾隆十四年(1749) 三十八岁
正月,以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土舍郎卡投降,命傅恒班师,特封忠勇公。
二月,以岳钟琪亲赴勒乌围,招莎罗奔来降,谕特嘉奖之。
四月,御太和殿,册封娴贵妃辉发那拉氏为皇贵妃,摄六宫事。
七月,命傅恒、陈大受译西洋等国番书。
十一月,削致仕大学士张廷玉宣勤伯爵,仍准配享太庙。
15、乾隆十五年(1750) 三十九岁
正月,谕全免直隶、山西、河南、浙江未完耗羡。免江苏、安徽、山东耗羡十分之六。
三月,皇长子永璜逝世,追封定安亲王。准噶尔内乱,喇嘛达尔札弑策妄多尔济那木札勒自立。
五月,谕九卿科道直陈得失。
七月,命刘统勋赴广东查核折米收仓积弊。
八月,册立皇贵妃辉发那拉氏为皇后。巡幸嵩、洛。
16、乾隆十六年(1751) 四十岁
正月,首途南巡。免江苏、安徽、浙江等地逋赋、额赋。
四月,赈江南各省州县水灾,免江南及河南州县多年逋赋及额赋。
五月,结束南巡返京。皇十子生。
17、乾隆十七年(1752) 四十一岁
二月,皇十一子永瑆生。母金氏。
三月,以浙东灾重,谕地方官加赈,毋令流移。
四月,皇十二子永璂生。母辉发那拉氏。
九月,岳钟琪平定四川杂谷土司苍旺之乱。
十二月,谕福建巡抚陈宏谋不许究捕天主教民。
18、乾隆十八年(1753) 四十二岁
正月,鄂昌等革职,逮问。
二月,命兆惠赴藏办事。阅永定河工。
四月,命永常、努三往安西,给钦差大臣关防。
八月,秋狝木兰。南河侵亏案起,命策楞同刘统勋查办。拨江西、湖北米各十万石赈江南灾。高斌因河工案被革职。
十二月,命归降杜尔伯特台吉车凌等移居呼伦贝尔。以准噶尔台吉达瓦齐未遣使来京,谕暂停贸易。
19、乾隆十九年(1754) 四十三岁
正月,准噶尔台吉车凌入觐。
二月,准噶尔乌梁海库本来降。
三月,四川提督岳钟琪逝世。准各地驻防汉军出旗为民。
五月,以准噶尔内乱,命两路进兵取伊犁。再谒盛京祖陵。封准噶尔台吉车凌为亲王,车凌乌巴什为郡王。
七月,辉特部台吉阿睦尔撒纳率部来降,封亲王。
九月,谒永陵、昭陵、福陵。免奉天府本年丁赋。自山海关外及宁古塔等处,已结、未结死罪均减等,军流以下悉免之。停本年秋决。谒文庙,御大政殿。盛京宗室、觉罗、将军等进御膳。
十一月,至避暑山庄,召见辉特台吉阿睦尔撒纳、杜尔伯特台吉纳默库等,分别封为亲王、郡王以及贝勒、贝子等。
20、乾隆二十年(1755) 四十四岁
正月,命定边左副将军阿睦尔撒纳、定边右副将军萨喇勒各率参赞大臣,分别由北路、西路进征准噶尔。
二月,命兆惠留乌里雅苏台协办军务。
五月,清军定伊犁,封赏有功大臣。
六月,获达瓦齐,准噶尔叛乱平。罗卜藏丹津等被解至京师,行献俘礼,御午门受俘。
九月,阿睦尔撒纳入觐,途中叛乱,掠额尔齐斯台站,并进攻伊犁,颁谕招抚之。封噶勒藏多尔济为绰罗斯汗,车凌为杜尔伯特汗,沙克都尔曼济为和硕特汗,巴雅尔为辉特汗。
十月,达瓦齐等解至京,行献俘礼,御门楼受俘,释之。命进剿阿睦尔撒纳,将军班弟、尚书鄂容安败于乌兰库图肋,死之,副将军萨喇勒被执。
十二月,免伊犁贡赋。赈索伦、达呼尔水灾、霜灾。皇十三子永璟生,母辉发那拉氏。
21、乾隆二十一年(1756) 四十五岁
正月,以额驸科尔沁亲王色布腾巴勒珠尔贻误军机,夺爵禁锢。喀尔喀亲王额琳沁多尔济纵容阿睦尔撒纳,处斩。
二月,起程东巡。以奏报获阿睦尔撒纳(实为误传)改谒泰陵,再巡山东,谒孔林。
三月,至曲阜,谒孔子庙。清军收复伊犁,阿睦尔撒纳逃往哈萨克。
四月,命西路、北路进征哈萨克。命大学士傅恒赴额林哈毕尔噶整饬军务。
22、乾隆二十二年(1757) 四十六岁
正月,二次南巡,免江苏、安徽、浙江累年逋赋。
三月,噶勒藏多尔济占领伊犁,命成衮扎布进兵讨之。
四月,以夏邑生员段昌绪藏匿吴三桂伪檄,命方观承赴河南查办。以前布政使彭家屏私藏明末野史,革职逮问,旋皆处死。命刘统勋督修徐州石工,梦麟督修六塘以下河工,嵇璜督修昭关滚坝支河。
五月,阿睦尔撒纳从哈萨克逃往俄罗斯,旋出痘死,准噶尔叛乱平定。
七月,巡幸木兰,行围。皇十四子永璐生,母魏氏。
23、乾隆二十三年(1758) 四十七岁
正月,命兆惠、雅尔哈善等进征回部,平定大、小和卓木叛乱,命永贵、定长以钦差大臣关防办理屯田事务。
九月,提督马得胜以攻库车失机,处死。命驻防伊犁大臣兼理回部事务。乌什城降。
十月,兆惠军孤军陷叶尔羌,即所谓黑水营之围。
十一月,以富德为定边右副将军,阿里衮、爱隆阿、福禄、舒赫德为参赞大臣增援兆惠。
24、乾隆二十四年(1759) 四十八岁
正月,免甘肃通省明年额赋及积年各项积欠。
五月,诏诸臣修省,直言得失,素服至社稷坛祈雨,由景运门步行祭方泽。
六月,以久旱,步行至圜丘行大雩礼。命兆惠进兵喀什噶尔,富德进兵叶而羌,收复之。谕李侍尧传集外商,颁布禁约。
七月,清军攻克喀什噶尔、叶尔羌,大、小和卓木逃至巴达克山部被杀,回疆叛乱平定。以捕蝗成效不佳,夺陈宏谋总督衔。
九月,论剿叛军功。命阿桂驻阿克苏办事,除回城霍集占等苛敛。
十月,颁给阿桂钦差大臣关防,禁止各地捕蝗派累百姓。
十一月,命各回城首领轮班入觐。
25、乾隆二十五年(1760) 四十九岁
二月,至良乡欢迎兆惠凯旋。
三月,御太和殿,受凯旋朝贺。大兴西域屯田,如伊犁海努克、乌鲁木齐至罗克伦设屯田村庄。阿桂驻伊犁。奖励移民屯垦。
十月,皇十五子永琰(即后来的嘉庆帝)生。
十二月,西安将军松阿哩受属员馈赠,革职论绞。
26、乾隆二十六年(1761) 五十岁
正月,浙江提督马龙图以挪用公项,解任问罪。西巡五台,免所过州县逋赋十分之三。
十一月,以皇太后七旬庆典,率王大臣行庆贺礼。
27、乾隆二十七年(1762) 五十一岁
正月,第三次南巡,免江苏、安徽、浙江逋赋。命清查俄罗斯疆界。
三月,至海宁阅海塘。与皇太后临视织造机房。命濬筑直隶各河堤,以工代赈。
四月,阅高家堰,谕济运坝至运口接建砖工。回程,太后由水路,自走陆路,由徐州阅河。祭孟子庙,谒先师庙及孔林。
九月,在乌鲁木齐建城堡,赐城名宁边、辑怀,堡名宣仁、怀义、乐全、宝昌、惠徕、屡丰。
十月,命筑科布多城。奉天府府尹通福寿纵容属员高锦勒索商人,解职逮治。
十一月,设伊犁参赞大臣。谕方观承仿河南浚道路沟洫。皇十六子生,母魏氏。
28、乾隆二十八年(1763) 五十二岁
正月,御紫光阁,赐爱乌罕、巴达克山、霍罕、哈萨克各部使臣宴。命方观承赴河南勘漳河工程,裁西宁办事大臣。改乌鲁木齐副将为总兵。
29、乾隆二十九年(1764) 五十三岁
五月,谕粤海关官员贡不许进献珍珠等物。
九月,命刑部侍郎阿永阿等审理湖南新宁县民传帖罢市案。
30、乾隆三十年(1765) 五十四岁
正月,第四次南巡,免江苏、安徽、浙江历年因灾未完丁漕及所过州县额赋十分之三。
五月,和阗办事大臣和诚索勒回疆百姓,夺职逮问,正法。
六月,晋封令贵妃魏氏为皇贵妃。
八月,减朝审、秋审缓决三次以上刑。木兰行围。
十一月,封皇五子永琪为荣亲王。
十二月,缅甸大举入犯,逼近思弟内地,云贵总督刘藻御之。
31、乾隆三十一年(1766) 五十五岁
正月,诏自本年始普免各省漕粮一次。
二月,陕甘总督和其衷以弥补段成功亏空罪,夺职逮问。
五月,皇十七子永璘生,母魏氏。
六月,予故西洋人郎世宁侍郎衔。
七月,皇后辉发那拉氏逝世,命丧仪照皇贵妃例。
八月,木兰行围。
32、乾隆三十二年(1767) 五十六岁
正月,清军征缅失利,谕杨廷璋回广东。
二月,底瓦江之战,清军征缅失利,提督李时升下狱。巡幸天津。
五月,清军征缅在木邦失利。谕举人蔡显以刊刻逆书,处以斩决。
33、乾隆三十三年(1768) 五十七岁
二月,谕用兵缅甸,轻敌致败,引为己过,令明瑞班师。明瑞败于猛育,阵亡。令傅恒赴云南,经略征缅事宜。
四月,御试翰林、詹事等官,擢吴省钦等三人为一等,余各有升降。
五月,因两淮盐务积弊匿而不报,尹继善、高晋均下刑部严议。
34、乾隆三十四年(1769) 五十八岁
正月,命阿桂、阿里衮协助傅恒剿缅。败缅军于南底坝。
三月,命伊尔图为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命阿桂署云贵总督。
十二月,巡幸天津,免经过州县乾隆三十五年钱粮十分之三。
35、乾隆三十五年(1770) 五十九岁
正月,因六十寿辰,明年皇太后八十万寿,下诏普免全国额征地丁钱粮。
六月,发帑银二万两抚恤古北口地水灾,并开仓赈糶。
七月,小金川与沃克什土司相勾结挑衅,命阿尔泰劝谕小金川。和亲王弘昼、大学士傅恒相继逝世。至木兰围场。
十一月,土尔扈特蒙古脱离俄国羁绊,返回祖国。
36、乾隆三十六年(1771) 六十岁
正月,免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等部分地区额赋。
二月,阿贵率军大举征缅。东巡,登泰山,至曲阜,谒孔庙、孔林。
六月,直隶北运河决口。土尔扈特部进入中国境内,命巴图济尔噶勒赴伊犁办
七月,谕四川总督阿尔泰督兵进攻小金川。永定河决口。巡幸木兰,沿途武职懈忽,有关官员下部严议。
十一月,举行皇太后八旬万寿庆典。
十二月,温福进驻大金川日隆宗之地,董天弼收复沃克什土司各寨。
37、乾隆三十七年(1772) 六十一岁
正月,征求天下遗书。建乌鲁木齐城,驻兵屯田。命尚书裘曰修协同直隶总督周元理浚永定河、北运河。
三月,河南罗山县在籍知县查世柱因藏匿《明史辑要》,处死。温福、阿桂连克大小金川诸寨。
十二月,以温福为定边将军,阿桂、丰升额俱为副将军,分路占小金川全境,驱师大金川。
38、乾隆三十八年(1773) 六十二岁
正月,以小金川平定,免四川额赋。以阿尔泰贪赃,赐死。
三月,开馆纂修《四库全书》。
闰三月,命刘统勋充办理《四库全书》总裁。
六月,清军大败于木果木,温福等主要将领俱死,以阿桂为定边将军,洗劫小金川。
八月,任阿桂为定西将军。木兰行围。
九月,充户部开金川军需捐例。
十一月,阿桂克复小金川全境,再攻大金川。军机大臣刘统勋逝世。再次秘密建储,以皇十五子永琰为储君。
39、乾隆五十七年(1792)八十一岁
正月,免奉天、直隶、安徽、湖南、广东逋赋。谕达赖喇嘛停止私同廓尔喀议和。
闰四月,谕台湾及沿海各省详审命盗各案。
五月,定安南国两年一贡,六年遣使一朝。
六月,福康安败廓尔喀军,出境作战。
八月,命孙士毅驻前藏督粮运。廓尔喀战败乞降,福康安班师。
九月,令福康安、孙士毅等定西藏善后事宜。定金奔巴瓶抽签制度。
十月,《十全武功记》写成。
40、乾隆五十八年(1793)八十二岁
正月,改杭州织造为盐政兼管织造事,改盐道为运司,定南北两关税务归巡抚管理。定西藏善后章程。
三月,通谕设金奔巴瓶于北京雍和宫,饬理藩院堂官、掌印札萨克喇嘛等共同掣出蒙古所出之呼毕勒罕。
六月,英使马戛尔尼来华。
七月,命和琳稽核藏商出入。
八月,于热河接受马戛尔尼使团入觐。
41、乾隆五十九年(1794) 八十三岁
正月,吉林将军恒秀以侵吞帑银革职。
七月,停木兰行围。
八月,以御宇周甲,普免各省漕粮。谕各省捕拿白莲教徒起义群众。
十月,荷兰入贡。
十二月,普免各省积年欠赋。
42、乾隆六十年(1795) 八十四岁
正月,湘黔苗民起义爆发,至嘉庆二年平定。
二月,陈用敷以查拿要犯刘之协办理错谬,革职逮问。
五月,闽浙总督伍拉纳、福建巡抚浦霖以办理灾赈不善,革职审问,旋处死。以于敏中营私玷职,革轻车都尉世职。
九月三日,御勤政殿,宣示建储密旨,立皇十五子永琰为皇太子,定明年归政,改为嘉庆元年。
十月,颁嘉庆元年时宪书。普免明年地丁钱粮。
43、嘉庆元年(1796)八十五岁
正月,举行归政大典,自为太上皇帝,军国重务仍奏闻,秉训裁决,大事降旨敕。举千叟宴以太上皇莅之。白莲教起义爆发,数月间遍及川、陕、楚、豫、甘五省,至嘉庆七年平定。
44、嘉庆二年(1797)八十六岁
八月,阿桂逝世,和珅为首席军机大臣。
十月,乾清宫、交泰殿失火,谕急修复。
45、嘉庆三年(1798)八十七岁
八月,得知农民起义领袖王三槐被擒,侈谈“武功十全之外”,又“成此巨功”。
46、嘉庆四年(1799)八十八岁
正月,逝世,终年八十八岁,嘉庆皇帝亲政。逮和珅于刑部狱,旋赐死。以成亲王永瑆为军机大臣。
三月,赦乾隆间文字狱各案涉及人员。
四月,上尊谥为“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庙号高宗。
九月,葬于裕陵。
8. 乾隆的历史故事
乾隆皇帝游江南,其实并不是真心游山玩水。他只怕江南百姓造反,特意借个游山玩水的名义,到江南来探听消息,察看虚实。那时,杭州南屏山净慈寺有个和尚,叫诋毁。这和尚不讲究诵经打坐,专喜欢议论天下大事。要讲便讲,要骂便骂,毫无顾忌。只因他讲得有理,骂得有趣,所以老百姓都喜欢亲近他。乾隆皇帝到了杭州,听说有这么个和尚,他眉头就打起个疙瘩,心想:这老和尚取这么个怪名号,必定是个隐迹山林的明朝遗老,不守本份的人。我倒要去听听他到底毁些什么。于是,他便换上一身蓝衫,拿把描金折扇,扮成秀才模样,一摇一摆地去游净慈寺,指名要会会诋毁和尚。诋毁和尚从寺里出来,乾隆皇帝见了他,便问道:“老师父就是诋毁和尚吗?”诋毁和尚回答说:“不错,我就是诋毁和尚,诋毁和尚便是我。”乾隆皇帝又问:“老师父是从小出家的呢,还是半路出家的呢?”诋毁和尚说:“我吗,是半路出家的。秀才你问我这些做啥?”乾隆皇帝没得话讲了,眼光一扫,看见和尚身上那件千补百衲的破袈裟,便说:“听说老师父是个有德行的高僧,为啥穿这丝瓜筋一般的破衣衫呀?”诋毁和尚笑道:“我年轻的时候,也穿过锦绣的衣衫哩!后来那锦绣衣衫被野狗撕碎了,我就做了和尚,穿起这破麻皮的袈裟来啦!不过我穿的虽然破烂,心术可是正的。不比那些着官服的老爷,看起来富丽堂皇,暗地里男盗女娼。”乾隆皇帝当头挨了一闷棍,又发作不出来,心里恨恨地想:这诋毁和尚,果然名不虚传!总得找个岔子,好狠狠地办他的罪。他肚皮里打着恶算盘,面孔上堆起假笑,叫诋毁和尚领他进寺去耍子。他们进了净慈寺山门,见旁边的人在劈毛竹做香篮。乾隆皇帝眼珠一转,随手拾起一块劈开的毛竹片,把青的一面朝着诋毁和尚,问道:“老师父,这个你们叫什么呀?”诋毁和尚说:“这个叫竹皮。”乾隆皇帝把毛竹片掉转个面,将白的一面朝着诋毁和尚,又问:“老师父,这个叫什么呢?”诋毁和尚道:“这个吗,我们叫它竹肉。”乾隆皇帝皱起眉头苦笑道:“好个新鲜的名称哪!”诋毁和尚打个哈哈说:“老客人呀,如今这世道变啦,名称也得跟着变哩!”乾隆皇帝吃瘪了,只好闷声不响。原来当时正在大兴文字狱,专门找岔子杀人。如果诋毁和尚照着老称呼,把毛竹片青的一面叫篾青,把白的一面叫篾黄,就会被乾隆皇帝抓住小辫子,诬他要“灭清”、“灭皇”,杀他的头。乾隆皇帝拿毛竹片问诋毁和尚,就是想找他一个岔子的。乾隆皇帝进大雄宝殿去拜过如来,又到罗汉堂看了佛像。最后,他们来到香积厨。香积厨就是寺院里的伙房。乾隆皇帝东张西望,见灶下歇着一担豆芽菜。偏巧这时窜过来一条小狗,扯起后腿在豆芽菜上撒了一泡尿。乾隆皇帝看在眼里,就问:“老师父,这豆芽菜算不算干净的东西?”诋毁和尚说:“豆芽菜水中生,水中长,当然是最干净的东西啦!”乾隆皇帝鼻吼里哼了一声,说:“有狗尿浇在上面,怎么还说它是干净的呢?”诋毁和尚呵呵大笑:“俗话说,眼不见为净,耳不听为真。你看见只当不看见,岂不就干净了吗?这点小事,何必如此认真呢!譬如有的人,日日夜夜挨天下百姓咒骂,但他却装作没听见,还厚着脸皮自吹自擂,说自己是圣人哩!”乾隆皇帝听了这话语,气得火冒三丈,但怕泄露身份,不好发作。心想再找个岔子,一时却想不出题目。正在为难,猛听得厨房后门外有个小贩在高声叫卖:“茶叶蛋要喔?……茶叶蛋罗!”他灵机一动,说肚子饿了,就借买茶叶蛋的机会,灰溜溜地从后门溜走了。
9. 历史上真实的乾隆是怎样的
乾隆抄皇帝是一个占有欲极强的人,对于各种名画,他都会把自己的印章盖上去,还有他非常的喜欢作诗,想当一个诗人,是历史中作诗皇帝最多的一个,还有就是他非常的疼爱自己的老婆,不过世俗的眼光和大臣的阻拦,给自己的皇后取谥号为孝贤。
10. 乾隆的历史!
乾隆皇帝(1711—1799年),中国清朝皇帝(1735—1795年在位)
前代所以亡国者,曰强藩,曰外患,曰权臣,曰外威,曰女倡,曰宦寺,曰奸臣,曰佞幸,令皆无一仿佛者——乾隆自评
我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本不需外夷货物,……朕体谅西洋各国的难处,所以准许在澳门开设洋行,满足夷人所需。……天朝法制森严,每一尽土地都开于版图,不容分制,英人请求赏给土地一事,断不可行,……尔国王惟当善体朕意,益励款诚,永矢恭顺,以保全尔有邦,共享太平之福——乾隆答外国通商使臣
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庙号清高宗,是清朝入关之后第四任皇帝。他60年的稳定统治,维持了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盛世,他的时代,是中国封建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经过漫长沉淀之后的集大成的时代,他个人也成为这一切的总代表。
乾隆是雍正皇帝第四子,也是雍正诸子中最有才干的一位,自小甚得其祖父康熙喜爱,在雍正即位当年,就被以“秘建皇储”的方式确立为继承人。1735年,雍正暴崩,乾隆顺利继承皇位。自小得宠,且几乎没受到挫折就登上最高宝座,也许是酿成乾隆后来“好大喜功”的一个原因。
雍正在位时期进行一系列改革以加强统治,并大力反贪,整肃朝纲,为乾隆的统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他的统治也留下了“严苛”的恶名。乾隆即位之后,首先想树立宽大政治的形象,平反了雍正时期被迫害的一些要员。但实际上,终其60年的统治,“宽大”只是表面文章,严苛才是其真正内核。
乾隆在内政方面创举不多,最大的成绩是继续施行雍正时期的“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政策,并以个人的威望维持统治高层的稳定,使社会经济在稳定发展中达到繁荣。最为乾隆自己引以为豪的,是他的“十全武功”,他也因此自称为“十全老人”。所谓“十全武功”包括两次平定西北的准噶尔部,一次平定新疆回部,两次征服西南的大小金川,一次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一次出征缅甸,一次出征越南和两次出征尼泊尔的廓尔喀。实际上,对历史影响较大的只有西北方面的军事行动。
尽管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被康熙击败,但他的侄子策布阿拉布坦在西北仍拥有很大的势力,控制了新疆、西藏、青海等地,煽动这些地区的少数民族与清廷为敌。策布阿拉布坦死后,其子噶尔丹策零继续统领其众。乾隆时代,遇上准噶尔部内乱的大好时机,果断地在1755年出兵攻占伊犁。但噶尔丹策零的外甥阿睦尔撒纳降而复叛,清廷在1757年第二次出兵,终于完全清除了准噶尔部的反叛势力。这场战争,从噶尔丹时代算起,已持续了近70年。
准噶尔部平定之后,维吾尔族的首领大、小和卓木回到新疆,策动维族各部反清。乾隆被迫第三次对西北用兵,这场战争延续了三年,终于迫使大、小和卓木逃亡国外。随后,乾隆设置伊犁将军,并在喀什等地设参赞大臣、领队大臣等,同时大幅减轻了维族地区的赋税负担。西北190多万具有离心倾向的土地,终于巩固在中央政权之下,这是乾隆对中国历史的一大贡献。
此外,西南的大小金川之战也打得十分艰辛,两次反叛总共持续了近30年,贯穿了乾隆统治期的中段。乾隆先后两杀主帅,耗银七千万,才压服了这里的藏民。
除了“十全武功”外,乾隆时期最大的亮点就是文化上的作为了。乾隆本人是个热心的文艺爱好者和赞助者。他本人据说作诗达四万多首,所游玩之名胜古迹,常亲题诗于上。他也是一个藏书家。为了粉饰太平,显示自己的文化修养,也或许是出自真心的热情,他在位期间组织了许多大规模的文化工程,包括编撰《四库全书》、《大清会典》、《周易述义》、《三礼义疏》、《皇朝通志》、《八旗通志》等书籍,还校刊重刻了《十三经》、《二十二史》、《三通》等书籍,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四库全书》的编撰,共收入古书3457部,共79070卷,装订成36275册,保存了许多珍贵古书,为中国古籍文化的集大成之作。此外,乾隆的时代还诞生了一部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虽于乾隆本人没有关系,却也为这个时代增添了光彩。
但是,乾隆时代(也包括整个清朝前期)文化成就的特点是,缺少创造型的成果,而较多的是考订、编撰、总结这一类的成就。这与这个时代的特点有关。清代的“文字狱”到乾隆时代达到了高峰,数量之多,株连之广均远超过前代,累计达130多起。与他的前辈康熙、雍正相比,乾隆更热衷于此道,且明显在借“文字狱”来强化自己在思想文化界的垄断地位。在编撰《四库全书》期间,有十几万部图书因各种原因犯忌而被禁毁,这也是不得不提的一桩文化公案。
乾隆是一个很有福气,也很会享福的帝王。他晚年时曾深深陶醉于同历代帝王的比较,认为不但“得国之正,扩土之广,臣服之普,民庶之安”罕有人能相比,甚至连在位时间、年寿、子孙数目等方面自己都是数一数二。乾隆的自我陶醉固不可取,不过他举的事实都还有些道理,他本人也确实天生睿智,多才多艺,而且一生无数次地享受豪华的庆典、巡游(其中包括孕育了无数风流传说的“六下江南”)等,他统治时期,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集大成时期,君主专制的程度,无论思想上还是制度上都达到顶点。
乾隆时代中期以后,奢侈之风上行下效,逐渐蔓延整个统治阶层。与奢侈相伴相生的是腐败。与乾隆的后半生保持着特殊关系的宠臣和绅,正是腐化的总代表。他在乾隆死后被抄家时的家产,相当于18年的全国赋税收入。
当乾隆在自我陶醉的时候,也是中国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睡得最沉的时候。欧洲列强的坚船利炮已经在中国周边出没,正在想方设法打开中国的大门。而中国则被看似“超稳定”的社会结构和思想体系束缚住了前进的脚步,乾隆时代的清王朝,开始成了腐朽落后的代名词。
尽管大清王朝和乾隆盛世已经成为历史的背影,但由于乾隆在维持中国领土完整方面的作用和他在文化方面的作为(包括正负两面)等,他仍“勉强”被列入本排行榜中,位列第100位。
小提示: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乾隆皇帝都是一个天生强势的帝王,先辈给他留下的,不仅有辽阔的疆域和治世的积累,还有皇帝以天下为私产的思想基础。乾隆的成功,正在于他最完全充分地利用了强势的地位,与出色的个人能力相结合,将各方面的影响发挥到极大。只有在一个完全强势的帝王经营下,才会有中国2000年来制度和思想文化上“大一统”的巅峰。
乾隆
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全称为“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八月,卒于嘉庆四年(1799)正月。他是雍正帝第四子,在位六十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终年89岁。
弘历是雍正帝第四子,康熙五十年(1711年)生于雍亲王府。雍正十三年(1735年)即位,年号乾隆。
弘历幼年天资聪颖,颇受皇祖康熙帝宠爱,曾为其慎择良师,进行多方面教育。雍正元年(1723年)被密立为太子,十一年封为和硕宝亲王,开始参预军国要务。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去世,弘历即位。由此,他站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至高点,开始施展其“文治武功”。
乾隆帝的“文治”表现于他在政治、经济上的作为和文化上的贡献。
乾隆帝即位后,政治上矫其祖宽父严之弊,实行“宽严相济”之策,整顿吏治,厘定各项典章制度,优待士人,安抚雍正朝受打击之宗室。经济上奖励垦荒,兴修水利,全国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之势。从乾隆初年至中期左右,是乾隆帝政治生命中最有活力,备受后人称颂的时期。后期倚重于敏中、和珅,尤其宠信贪官和珅,加之乾隆帝本人年事已高,致使吏治败坏,弊政丛出,贪污盛行,使乾隆帝辉煌的一生罩上了阴影。
乾隆帝儒雅风流,一生著文吟诗,其诗作竟达四万二千余首,几与《全唐诗》相埒。又重视文物典籍的收藏与整理,令将内府珍藏编成《石渠宝笈》、《西清古鉴》等。乾隆帝最突出的文化成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图书,编纂巨帙《四库全书》。然而与此相悖的是他大兴文字狱,焚毁中国历史上许多重要文化典籍,使其“文治”黯然失色。
乾隆帝还曾六下江南,六莅五台,奠孔林等,数十次木兰秋狝,多次于避暑山庄宴见西北边疆少数民族首领,这些举措对发展经济、巩固统治、安定边疆产生了重要作用。但乾隆帝的视角还仅限于中国本土,对同时期已经蓬勃发展的欧洲各国的科学文化尚无足够的认识。
乾隆帝的“武功”主要是对边疆的战事,虽有胜有负,有义与不义,然而他皆自诩为“十全武功”。
乾隆帝执政60年后,虽禅位与其子颙琰,但又以太上皇的身份进行了3年统治。他不仅是中国历代帝王中寿命最长的皇帝,而且也是实际执政时间最久的皇帝。
嘉庆四年(1799年),乾隆帝去世。卒谥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庙号高宗。葬河北遵化清东陵之裕陵。
清高宗乾隆(纯)皇帝(1711年9月25日子时—1799年2月7日),爱新觉罗氏,讳弘历,是雍正帝第四子。生于康熙五十年,卒于嘉庆四年。于雍正十三年即位,乾隆六十年禅位于十五子颙琰,自己成为太上皇。在位共六十年,是中国封建史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仅次于祖父康熙帝,而且是寿命最长的皇帝。
他自称文治武功十全老人。乾隆一生喜文喜诗,作诗数以万计,又精通擅长武术。主要施政特点是宽猛相济。他在位时期,平定新疆、蒙古,还使四川、贵州等地继续改土归流,人口不断增加,突破了三亿大关,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强大的中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但他同时又比较好大喜功、专制骄横,曾六下江南,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大兴文字狱,政治上也越来越腐败。尤其是其晚年重用大奸臣、“贪官之王”--和珅,使清朝国库逐渐虚空,百姓生活贫苦,据说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剧。应该说,清朝是从乾隆中后期开始走向衰落的。乾隆六十年(1796年),高宗以在位期不越祖父康熙帝为名禅位于子颙琰,是为清仁宗,又号嘉庆帝,自称太上皇,仍然继续执政,直到嘉庆四年(1799年)去世为止。
乾隆统治时期的几项治国措施:
(一)、大兴文字狱,毁坏中华文明的根基。
文字狱的特征是:罪状由权力人物对文字的歪曲解释而起,证据也由权力人物对文字的歪曲解释而成。一个单字或一个句子一旦被认为诽谤元首或讽刺政府,即构成刑责。满洲人入主中国后,因为满洲民族在汉人眼中属于尚未开化的“野蛮人”(夷狄),因此统治者基于病态的“自卑心理”,经常自觉或不自觉地用残酷的暴力摧残汉人的“优越感”,对于汉人的佼佼者——知识分子则摧残得尤为得力。而“文字狱”则是摧残知识分子最有力的工具。清王朝从征服中国的那一天起就兴起“文字狱”,顺治、康熙当政时“文字狱”还只是个别现象,到五任帝雍正在位时则成为一种暴虐的“制度”。在文字狱浪潮中表现得最为癫狂的人物则是乾隆皇帝!这里把乾隆当政时最著名的文字狱列举如下:
一七五三年,乾隆屡次到江南游历,民不聊生。江西抚州千总卢鲁生假借宰相孙嘉淦名义撰写劝止乾隆再下江南的奏章,辞意悲切,全国广为传颂。案发后卢鲁生千刀万剐,两个儿子处斩,受牵连定罪下狱的有一千多人。
一七五五年,内阁学士胡中藻所著《坚磨室诗抄》中有诗句“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认为他故意把“浊”字加在“清”字上,居心叵测,处斩。广西省长满族人鄂昌跟胡中藻作诗唱和,在《塞上吟》一诗中称蒙古人为“胡儿”,乾隆认为鄂昌自己就是胡儿,诋毁同类,丧心病狂,下令自杀。
一七六四年,秦州州长赖宏典向北京高级官员请托谋求升迁,信里说“点将交兵,不失军机”,乾隆认为他明目张胆谋反,砍头。
一七七八年,江苏东台诗人徐某早已去世,遗著《一柱楼诗》中有“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举杯忽见明天子,且把壶儿抛半边”。乾隆认为“壶儿”就是“胡儿”,显然诽谤政府,嘲讽满清没文化。徐某剖棺戮尸,儿孙和地方官员全部斩首。
乾隆非常赏识教育部长沈德潜,作诗常请他删改,乾隆作不出诗时还请他秘密代笔。沈德潜死后,乾隆命他的家人进呈沈的诗集,发现他把代乾隆捉刀的诗也收录其中,这对乾隆的虚荣心是一个极大的打击。恰好诗集中有咏黑牡丹一首,有诗句“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乾隆认为是影射入主中国的满族为“异种”,下令剖棺戮尸。
一七八一年,退休家居的最高法院院长(大理寺卿)所著书中自称“古稀老人”,又有句说“为王者师”。乾隆说“我自称古稀老人,早已布告天下,他怎么也敢自称古稀老人?”绞死。
…………
上面列举的是乾隆朝有代表性的“文字狱”案,基于篇幅的限制,还有许多没有列举出来。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乾隆制造的“文字狱”全是强加给文人身上的“莫须有”罪名。如徐某的“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纯乎是描述生活闲情的随兴之作,硬让乾隆曲解为讽刺清政府没有文化还故作斯文。文字狱中的乾隆和《还珠格格》里那位风流儒雅爱才如命的“皇阿玛”相去何止十万八千里!
(二)、六下江南游逸挥霍,耗尽国力民财。
乾隆皇帝和七世纪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亡国暴君杨广有一个同样的爱好:那就是喜好去繁华似锦的江南游玩。乾隆的英雄祖父康熙皇帝也曾到过江南六次,但康熙下江南的目的主要是看堤防和了解东南地区的社会和民生疾苦,每次都很俭朴,且多数情况下是微服私访。没有惊动更没有骚扰地方百姓。乾隆也曾六下江南,声言他的目的和祖父一样,其实他的目的恰恰不是如此。他的主要目的是变着法子寻开心和炫耀他的伟大。
乾隆的南巡集团声势浩大,每次都在万人以上,所到之处极尽奢侈糜费,地方供给极尽华丽壮观,百姓的财富经历巨大的浩劫。江苏学政(教育厅长)尹会一曾上奏章说南巡造成“民间疾苦,怨声载道”,乾隆大为光火:“民间疾苦,你指出什么地方疾苦?怨声载道,你指出什么人载道?”被乾隆封为“大清第一才子”的皇家教师纪晓岚曾趁便透露江南人民的财产已经枯竭,乾隆怒不可遏:“我看你文学上还有一点根基,才给你一个官做,其实不过当作娼妓豢养罢了,你怎么敢议论国家大事?”看看今天的影视剧《铁龄铜牙纪晓岚》,和真实的历史相差究竟有多大?乾隆南巡的花费超过康熙百倍以上,和俭省自律的祖父形成鲜明的对比。今天的影视剧津津乐道乾隆下江南时“微服私访”的“美政”,其实是把康熙的故事嫁接到乾隆身上。乾隆从不“微服私访”,即使有也是出于“猎奇”和“嫖妓”的用心,绝不是因为了解民生疾苦。乾隆第二次下江南时,就因为“微服出巡”,去秦淮河上嫖妓彻夜不归,皇后在伤透了心的情况下把万缕青丝一刀剪下,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截发皇后。
乾隆除了下江南游荡猎奇外,还花费巨资在北京西郊营造繁华盖世的皇家园林“圆明园”。东造琳宫,西增复殿,南筑崇台,北构杰阁,说不尽的巍峨华丽。又经文人学士,良工巧匠,费了无数心血这里凿池,那里叠石,此处栽林,彼处莳花,繁丽之中,点缀景致,不论春秋冬夏,都觉相宜。又责成各省地方官,搜罗珍禽异卉,古鼎文彝,把中外九万里的奇珍,上下五千年的宝物,一齐陈列园中,作为皇帝家常的供玩。从前秦二世胡亥筑阿房宫,陈后主起临春、结绮、望仙三阁,隋炀帝营显仁宫、芳华苑,华丽也不过如此,所不同的是前两位是著名的亡国君王。
乾隆的挥金如土,使康熙、雍正辛苦积攒的“家当”很快被消耗殆尽。
(三)、虚饰浮华,好大喜功,是“假、大、空”行政的始作甬者。
乾隆皇帝好大喜功,喜欢周围的人歌颂他英明伟大,更喜欢别人颂扬他的智慧和才能。他在任时大兴文字狱,但又故作斯文,作了五万多首不堪入目的“打油诗”,并且把这些诗全部刊印出来供官员学习吟诵。当他绞尽脑汁仍作不出“打油诗”时,竟然不惜请当朝儒士捉刀代笔。其实皇帝会不会作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会治理国家就成。乾隆作诗并非真的爱诗,而是利用作诗装璜门面,在国人心中形成皇帝才华盖世的假像。想不到弄巧成拙,反而暴露出乾隆的浅薄和无聊。
乾隆除了炫耀他的“绝世文才”外,还挖空心思渲染他的“盖世武功”。乾隆最得意的是宣称他有下列十大武功,因而自封为“十全老人”。
1、1747年:平大小金川;2、1755年:平准部;3、1757年:再平准部;4、1759年:平回部;5、1769年:平缅甸;6、1776年:再平大小金川;7、1788年:平台湾;8、1789年:平越南;9、1791年:平尼泊尔;10、1792年:再平尼泊尔。
纵观乾隆的“十大武功”,绝大多数都是自我宣传的结果:大金川(四川靖化)和小金川(四川懋功)是西藏民族部落间的纷争,清政府加以干涉;台湾是汉人林爽文的抗暴革命;这三大武功都是血腥的对内镇压,不能称之为“武功”。平缅甸、平越南和平尼泊尔都是丑剧和败仗,更称不上“武功”。其实乾隆的武功只有一个——征服准噶尔汗国,开辟新疆省,可乾隆却把这一个分为三个——平准部、再平准部、平回部。一百九十万方公里辽阔疆土的开辟,仅此就足以成为中国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可乾隆非要凑足十项不可,进一步衬托出他的虚荣浮华和把肉麻当有趣。
乾隆皇帝的虚荣心还体现在帝国的“外交”上。乾隆的外交理念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进贡”。凡是肯向中国“进贡”的国家都是小国和穷国。中国和这些国家“建交”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益处”,他们向中国进贡的目的很少是出于“友好”的动机,而是贪图中国的“赏赐”。乾隆皇帝为了鼓励中国以外的国家向他“进贡”,对前来“进贡”的“藩属国”的“赏赐”十分丰厚,赏赐的价值往往十倍甚至百倍于“贡金”的价值。例如中国与印度之间有一个芝麻国巨坎堤王国,它每三年向中国进贡一次,每次进贡砂金一两五钱(价值相当于一个人两周的伙食费)。中国的回报则是堆积成山的绸缎、银币和茶叶。假使世界上有一种一本万利的交易,那就莫过于向乾隆皇帝进贡了。当周边的国家发现向乾隆进贡的好处时,就纷纷利用进贡的名义敲榨中国,并不惜用战争相威胁要求增加“进贡”的次数。乾隆皇帝为了一己虚荣和“面子”,把百姓的税钱不当回事,使中华帝国的财富大量外流。
(四)、恶直好谀,重用大贪官和珅。
乾隆皇帝对部下的阿谀奉承有狂热的爱好,这一嗜好直接导致了中国历史上前于古人后无来者的大贪官和珅的出场。
和珅是一位侍卫出身的满洲花花公子,因为特殊的机缘受到乾隆皇帝的信任和重用,在他统治的后期把帝国的行政大权交给他,擢升他为宰相(大学士·军机大臣)兼首都治安总司令(九门提督)。和珅有着绝顶的小聪明,熟谙做官技巧,用肉麻的谄媚和恭谨的外貌,把自以为英明盖世的乾隆皇帝玩弄于股掌之上。和珅的全部行政才能是贪污和弄权,对乾隆重用他的回报是在全国建立一个史无前例的贪污系统,把清帝国的墙基掏空。全国官员发现,如果不向上级行使巨额贿赂,就要被无情地淘汰出局,甚至被投入监狱,他们不得不适应这一形式。乾隆死后,和珅也跟着倒台,查抄他的家产折合白银九亿两,相当于全国十二年财政收入的总和。如果包括他挥霍掉的和亲人贪污的款项,总数应该不下二十年的财政收入,和珅当权刚好二十年!
今天,当国民对贪污受贿深恶痛竭时,我们的剧作家却把制造出中国历史上最大贪官的乾隆皇帝“美化”成神话般的英明帝王,这是一个多么深重的悲剧?!
详细
http://ke..com/view/26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