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选修一
1、世界与中国的城镇化和面临的问题;
这个课题蕴含了诸多内涵,适合学生在养成世界观的时候来全面了解
2、天文理论与观测
我当年初中选修过,超爱。也是当年反响最好的选修课之一。
建议偏向认星座、观测流星雨、有条件的可以用望远镜观测一下木星、土星、月亮等,也可以观察太阳黑子。尤其是太阳黑子和耀斑观测比较简单,不必耽误学生晚上休息时间,比较好协调。
3、气象观测
我当年也选修过。可以把各种云如何识别以及地震云的释疑讲解一下,还去参观过市气象局,和预报员见过面。我初中时有一个学期,坚持每天都去测风向等各种指标,自己绘制表格,对能力提升作用很明显。
4、城市规划相关
对于地理整个学科来说,是与实践结合比较好的方向,算是可以回击地理学毕业即失业的一个佐证。
5、人口问题与中国的人口政策
蛮有深度、蛮有内涵、蛮有意义
6、地质相关
当年我跟着天文课老师去蓟县观测流星雨时,顺道爬山发现了一些化石,印象深刻。
⑵ 高考地理选修哪个容易得分
其实万变不离气宗,你把自然地理和世界地理环境学好了,这两题都是手到擒来。做题只不过是增加解题经验而已
⑶ 文科生学地理选修1吗
高中地理是理科,但到了大学却是理科,而且很少招文科生,很郁闷……
文科生学了三年地理,并且文科数学和理科数学差别也不大,物理化学文科高二也要学,但是理科生高二只学7科,地理历史只在高一学点皮毛。
文科生学得好的数学一样很厉害。所以综合来说文科生的素质普遍比理科生高,可是为什么感觉现在社会有些看轻文科生似的。
文科生学了这么多地理知识,地理基础肯定比只学一年地理的理科生强得多,可是为什么大学地理专业不招文科生?那文科生高中学地理只是为了高考或是在生活中偶尔用上?喜欢地理的文科生高考完就要和地理说拜拜了吗?
大学很多文科专业都招理科生,但大部分理科专业却不招文科生,难道理科生真的都能把文科专业学得很好?我相信理科生的IQ并不一定比文科生高。想想我们中国古代一直重视文科,还不是照样富强了这么多年!
发了这么多牢骚希望社会多重视一下文科生,在文理科生能够公平对待
⑷ 高中地理一共有几个必修和选修每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我是课改区。一共三本必修,选修一本。必修一主要内容是自然地理,也就是太阳的版直射,运动权,地方时的计算。冷锋暖风的移动,影响。气旋的运动和影响。寒暖流的分布等。必修二开始是人文地理,就只是讲一些日常的知识。比如地形,人口分别,什么是城市化。产业分布,转移。交通运输工具,比较等。选修看你老师怎么选。有旅游,环境等
⑸ 地理(选修1-宇宙与地球)知识要点梳理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知识要点
一、 宇宙及其探索
1、宇宙含义:我国古代把空间称为“ ”,把时间称为“ ”,即天地万物的总称。
组成: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统称为 ,
天体包括 、 、 、 、 、 、 等。
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等属于人造天体。
2、人类认识宇宙经历了漫长的时间
世纪 倡导的“日心说”:认为地球、月亮、星星都在绕着 转。
3、天体系统:形成:运动着的天体相互 、相互 ,而形成天体系统。
层次:总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
河外星系 恒星系 行星系
外部 太阳稳定——地球上光照稳定
4、地球上存在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安全的宇宙环境
生物的条件
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中
内部 质量和体积适中——能吸引住大气
地球内部结晶水逸出,凝结形成原始海洋
5、在探索宇宙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时间 国家 事件 意义
1957年10月 前苏联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开创了宇宙探测新时代
1970年 中国 地球卫星“东方红”号发射成功 成为世界第五个能发射人造卫星国家
1981年 美国 世界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人类对宇宙,已经从空间探索阶段,
逐步进入到了空间开发利用新阶段
2003年10月15日中国 载人航天试验飞船发射成功 成为世界第三个能发射航天飞船的国家
空间资源(特点:高真空、强辐射、失重)
6、开发宇宙 太阳能资源
矿产资源(月球上的3He地球上没有,是 理想燃料)
产生原因
危害
7、宇宙环境问题 目前趋势
保护措施
二、太阳
8、太阳概况:是一个巨大炽热的 球, ①日地平均距离——1、5亿千米,
②半径——70万千米, ③主要成分为氢和氦, ④表面温度—— K。
9、太阳的能量来源:内部核 变(4个氢核聚变成1个氦核,消耗质量,放出能量) 。
10、太阳辐射
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 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
维持地表
对地球的影响 是地球上 、 、 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是地球上 的主要来源
主要特点:西部 东部 (东部阴雨天多)
我国太阳能分布 最多区域: 高原(地势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
最少区域: 盆地(阴雨天多)
11、太阳的外部结构:
①光球层:太阳表面一薄层(约500Km),温度6000K,太阳光基本上都从这一层发出,表面有
一些黑色斑点, 叫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平均约为11年。
②色球层:厚约几千Km的稀薄气体;可见光很少,只有在日全食时(或用特殊望远镜)才被
人们看到;会喷出很高的红色火焰,叫日珥;短时间内有突然增亮现象,叫做耀斑,
活动周期也是11年,常随黑子群的增多而增多。
③日冕层:色球层外很稀薄、完全电离的气体层;亮度仅为光求的百万分之一,也只有在日全食
(或用特制的日冕仪)时才能看到;温度高达100万度,使高能带电粒子脱离太阳引
力飞逸到行星际空间,叫做太阳风。
光球层 色球层 日冕层
位置: 从 里 到 外
厚度: 从 薄 到 厚
亮度: 从 亮 到 暗
温度: 越 来 越 高
1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太阳黑子与降水量有 性。
②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发出的强烈射电会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
③太阳大气抛出的高速带电粒子流(太阳风)能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磁爆”现象;
④高速带电粒子流(太阳风)冲入地球两极高空大气层,在两极地区夜空会看到极光。
⑤太阳活动强烈时,发出的射线会影响人体健康。
三、太阳系
13、太阳系的组成
太阳: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位于中心;
九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行星本身不发可见光,以表面反射太阳光而发亮,肉眼能看到水、金、火、木、土,
有明显的相对运动。
14、九大行星运动特征
共性: 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
15、九大行星结构特征
距太阳 体积 质量 密度 表温 物质 卫星 光环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 近 小 小 大 较高 铁核,金属含量高 少或无 无
巨 行星:木、土 较远 大 大 小 低 氢、氦、氖 多 有
远日行星:天、海、冥 远 (中)(中) 中 最低 氢、甲烷 有 (有)
四、地球的自转
16、 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周期:太阳日——24小时(自转360度日9分);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速度 角速度:每小时15度,除两极点外,处处相等。
线速度:赤道最大——每小时1670千米,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到南北纬
60度,线速度减少为赤道处的一半,到两极就变为零。
17、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①产生昼夜更替现象(晨昏圈,晨线,昏线);
②不同经度有不同地方时(地方时计算);
③物体水平运动产生偏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纬度越高,偏转越厉害。
影响河流、洋流、气流。
④地球形状向赤道膨胀,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约21千米,南极半径比北极半径小。
五、 地球的公转
18、方向:自西向东
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1月初近日点,7月初远日点。
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回归年:365天5小时48分46秒
速度:(角)平均每天1度, (线)平均约30千米/秒;近日点时最快,远日点时最慢。
19、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含义:地球公转轨道平面(黄道平面)与自转平面(赤道平面)的交角,目前为23度26分。
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产生二分二至。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最南),开始向北移动;南回归线及以南
地区,太阳高度最高,昼最长夜最短;北半球太阳高度最低,昼最短夜最长;南极
极昼范围最大,北极极夜范围最大;地球公转在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直射点在赤道,继续向北移动;全球昼夜等长;两极无极昼、
极夜现象;地球公转速度继续变慢。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最北),开始向南移动;北回归线及以北
地区,太阳高度最高,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太阳高度最低,昼最短夜最长;北极
极昼范围最大,南极极夜范围最大;地球公转在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慢。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点在赤道,继续向南移动;全球昼夜等长;两极无极昼、
极夜现象;地球公转速度继续变快。
若黄赤交角增大:则地球上 热带和寒带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 极昼、极夜范围扩大;
昼夜长短变化增大。
20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由于地球公转和黄赤交角的存在 太阳直射点移动 太阳
光线与地平面夹角变化 地面接受太阳辐射热能的变化 季节变化
某地区太阳高度计算公式:
①昼夜长短变化:除赤道上和两分日外,各地的昼夜长短都不一样, 3月21日——9月23日,
北半球为夏半年,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附近有极昼现象。
②四季更替:地球上的季节变化,从天文现象来看,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变化;从天文含义
看四季,夏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冬季相反),春秋两季就是冬夏两
季的过度季节;为了使季节与气候相结合,我国和许多北半球国家把四季划分为
春季(3、4、5月), 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
五带划分:反映了年太阳辐射总量从 地区向 地区 的规律。
(见课本22页下图)
这是样本,这里有很多课件,可以下来看看:http://k.3e.net/dl5/
祝你学习进步。
⑹ 选修一的地理学不学
你可以不选,也可不学,选择选修2~5任一模块
⑺ 人教版高中地理课本有几本书啊
一共有9本,分别是:
3本必修:
必修1自然地理、必修2人文地理、必修3区域地理
6本选修:
选修1宇宙回与地球、答选修2海洋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选修4城乡规划、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6环境保护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上册),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理解重于记忆,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
(7)地理选修一扩展阅读: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上册部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
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下册和选修教材一)和区域地理(选修教材二),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
参考资料:网络-高中地理
⑻ 有那一本地理资料包括了选修1至选修6
不知道你用的是哪一版本的,以下是人教版的高中地理用书:3本必修:必修1自然地理;必修2人文地理;必修3区域地理 6本选修:选修1宇宙与地球选修2海洋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选修4城乡规划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6环境保护 共9本
⑼ 高中地理 必修 选修 加起来一共有几本书
必修三本 一到三 选修 :海洋地理 旅游地理 环境保护 自然灾害 宇宙与地球 城乡规划 六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