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初中物理光学

初中物理光学

发布时间: 2022-01-04 11:33:12

1. 初中物理光学部分内容

倒立放大实像,这是物距在一倍、二倍焦距间的情况,即

f<40cm<2f

所以焦距

20cm<f<40cm

2. 初二物理光学归纳

光学包括两大部分内容:几何光学和物理光学.几何光学(又称光线光学)是以光的直线传播性质为基础,研究光在煤质中的传播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物理光学是研究光的本性、光和物质的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一、重要概念和规律 (一)、几何光学基本概念和规律 1、基本规律 光源发光的物体.分两大类:点光源和扩展光源.点光源是一种理想模型,扩展光源可看成无数点光源的集合.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几何线.光束通过一定面积的一束光线.它是温过一定截面光线的集合.光速——光传播的速度。光在真空中速度最大。恒为C=3×108m/s。丹麦天文学家罗默第一次利用天体间的大距离测出了光速。法国人裴索第一次在地面上用旋转齿轮法测出了光这。实像——光源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件后,由实际光线形成的.虚像——光源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件后,由发实际光线的延长线形成的。本影——光直线传播时,物体后完全照射不到光的暗区.半影——光直线传播时,物体后有部分光可以照射到的半明半暗区域. 2.基本规律 (1)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先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例证。 (2)光的独立传播规律 光在传播时虽屡屡相交,但互不扰乱,保持各自的规律继续传播。 (3)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线、人射线、法线共面;反射线与人射线分布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光的折射定律 折射线、人射线、法织共面,折射线和入射线分居法线两侧;对确定的两种介质,入射 角(i)的正弦和折射角(r)的正弦之比是一个常数. 介质的折射串 n=sini/sinr=c/v。全反射条件①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②入射角大于临界角A,sinA=1/n。 (5)光路可逆原理 光线逆着反射线或折射线方向入射,将沿着原来的入射线方向反射或折射. 3.常用光学器件及其光学特性 (1)平面镜点光源发出的同心发散光束,经平面镜反射后,得到的也是同心发散光束.能在镜后形成等大的、正立的虚出,像与物对镜面对称。 (2)球面镜 凹面镜有会聚光的作用,凸面镜有发散光的作用. (3)棱镜光密煤质的棱镜放在光疏煤质的环境中,入射到棱镜侧面的光经棱镜后向底面偏折。隔着棱镜看到物体的像向项角偏移。棱镜的色散作用复色光通过三棱镜被分解成单色光的现象。 (4)透镜在光疏介质的环境中放置有光密介质的透镜时,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透镜成像作图利用三条特殊光线。成像规律1/u+1/v=1/f。线放大率m=像长/物长=|v|/u。说明①成像公式的符号法则——凸透镜焦距f取正,凹透镜焦距f取负;实像像距v取正,虚像像距v取负。②线放大率与焦距和物距有关. (5)平行透明板光线经平行透明板时发生平行移动(侧移).侧移的大小与入射角、透明板厚度、折射率有关。 4.简单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和眼睛 (1)放大镜 是凸透镜成像在。u(2)照相机 是凸透镜成像在u>2f时的应用.得到的是倒立缩小施实像。 (3)幻灯机 是凸透镜成像在 f<u<2f时的应用。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4)显微镜由短焦距的凸透镜作物镜,长焦距的透镜作目镜所组成。物体位于物镜焦点外很靠近焦点处,经物镜成实像于目镜焦点内很靠近焦点处。再经物镜在同侧形成一放大虚像(通常位于明视距离处)。 (5)望远镜由长焦距的凸透镜作物镜,辕焦距的〕透镜作目镜所组成。极远处至物镜的光可看成平行光,经物镜成中间像(倒立、缩小、实像)于物镜焦点外很靠近焦点处,恰位于目镜焦点内,再经目镜成虚像于极远处(或明视距离处)。 (6)眼睛等效于一变焦距照相机,正常人明视距约25厘米。明视距离小子25厘米的近视眼患者需配戴凹透镜做镜片的眼镜;明视距离大于25厘米的远视25者需配戴凸透镜做镜片的眼镜。 (二)物理光学——人类对光本性的认识发展过程 (1)微粒说(牛顿) 基本观点 认为光像一群弹性小球的微粒。实验基础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现象。困难问题无法解释两种媒质界面同时发生的反射、折射现象以及光的独立传播规律等。 (2)波动说(惠更斯) 基本观点 认为光是某种振动激起的波(机械波)。实验基础 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①个的干涉现象——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条件 两束光频率相同、相差恒定。装置 (略)。 现象出现中央明条,两边等距分布的明暗相间条纹。解释屏上某处到双孔(双缝)的路程差是波长的整数倍(半个波长的偶数倍)时,两波同相叠加,振动加强,产生明条;两波反相叠加,振动相消,产生暗条。应用检查平面、测量厚度、增强光学镜头透射光强度(增透膜). ②光的衍射现象——单缝衍射(或圆孔衍射) 条件 缝宽(或孔径)可与波长相比拟。装置 (略)。 现象 出现中央最亮最宽的明条,两边不等距发表的明暗条纹(或明暗乡间的圆环)。困难问题 难以解释光的直进、寻找不到传播介质。 (3)电磁说(麦克斯韦) 基本观点 认为光是一种电磁波。 实验基础赫兹实验(证明电磁波具有跟光同样的性质和波速)。各种电磁波的产生机理无线电波 自由电子的运动;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原子外层电子受激发;x射线 原子内层电子受激发;γ射线原子核受激发。可见光的光谱发射光谱——连续光谱、明线光谱;吸收光谱(特征光谱。 困难问题 无法解释光电效应现象。 (4)光子说(爱因斯坦) 基本观点 认为光由一份一份不连续的光子组成每份光子的能量E=hν。实验基础光电效应现象。装置(略)。 现象①入射光照到光电子发射几乎是瞬时的;②入射光频率必须大于光阴极金属的极限频率ν。; ③当ν>v。时,光电流强度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④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强无关,只随着人射光灯中的增大而增大。 解释①光子能量可以被电子全部吸收.不需能量积累过程;②表面电子克服金属原子核引力逸出至少需做功(逸出功)hν。;③入射光强。单位时间内入射光子多,产生光电子多;④入射光子能量只与其频率有关,入射至金属表,除用于逸出功外。其余转化为光电子初动能。困难问题无法解释光的波动性。 (5)光的波粒二象性基本观点认为光是一种具有电磁本性的物质,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大量光子的运动规律显示波动性,个别光子的行为显示粒子性。实验基础微弱光线的干涉,X射线衍射. 二、重要研究方法 1.作图锋几何光学离不开光路图。利用作图法可以直观地反映光线的传播,方便地确定像的位置、大小、倒正、虚实以及成像区域或观察范围等.把它与公式法结合起来,可以互相补充、互相验证。 2.光路追踪法用作图法研究光的传播和成像问题时,抓住物点上发出的某条光线为研究对象。不断追踪下去的方法.尤其适合于研究组合光具成多重保的情况。 3.光路可逆法 在几何光学中,一所有的光路都是可逆的,利用光路可逆原理在作图和计算上往在都会带来方便。

3. 初中物理光学

LZ您好

1/f=1/u+1/v

根据题意,在第一种条件下

1/f=1/u+1/12--(1)

之后透镜背离物体移远2cm,也就是u增加了2

同时屏幕相对物体移近2cm,这说明像距减少了4[注意这里有陷阱!]

也就是说1/f=1/(u+2) + 1/(12-4)--(2)

(1),(2)联立.

1/u+1/12=1/(u+2) + 1/8

24(u+2) + 2(u+2)u=24u + 3(u+2)u

u²+2u-48=0

u=6或者u=-8(舍弃)

那么,1/f=1/6+1/12

1/f=1/4

f=4

所以这个透镜的焦距是4cm

4. 初中物理光学!

五、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一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理解:
(1) 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
(2) 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3) 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8、两种反射现象
(1)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
(2) 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0、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2)像和物的大小 (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1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3、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镜成像 (3)潜望镜
六、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2、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抽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一面 (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4、透镜及分类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5、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如图

6、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如图)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如图)

7、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 距
(u) 成像
大小 像的
虚实 像物位置 像 距
( v ) 应 用
u > 2f 缩小 实像 透镜两侧 f < v <2f 照相机
u = 2f 等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f < u <2f 放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幻灯机
u = f 不 成 像
u < f 放大 虚像 透镜同侧 v > u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决一: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运像变小”
口决二:
三物距、三界限,成像随着物距变;
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
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8、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9、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5. 初中物理光学所有的概念

主要就是,光的传播,根据光的传播可以知道,光是可以反射,和折射的。光是不可以转弯的,但在光的传播中光路是可逆,也就是光反射可以让光按原路反回,漫反射是光射向四面八方(漫反射是表面凸凹不平)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虚像和实像是相同的,实像变大虚像也变大,相反,实像变小虚像也变小!折射是从一物体射向另一物体,光是有三种原色的,红,绿,蓝,这三种就是三原色!用它们可以混成各种色光,白色的物体可以反射所以有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以色光。看不见的光是红光以外的一种色光叫红外线,还有一种色光是紫儿以外的一种色光叫紫外线!光学知识也就是这些吧,还有一些我没有写,但我想我没写出来的你应该都会,那只是一些简单的知识我没写,物体的光学知识只要把定义背下来,应该都会了,不算太难!

6. 初中物理光学凸透镜成像规律

凹透镜成像规律:只能生成缩小的正立的虚像。成虚像时,若是放大定是凸透镜生成的,缩小的一定是凹透镜生成的。
无论是什么透镜生成的虚像一定是正立的,生成的实像一定是倒立的。

7. 初中物理光学内容有哪些

⒈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影子、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为3×10^8米/秒=3×10^5千米/秒
⒉光的反射定律:一面二侧三等大。【入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是入射角。反射光线和法线间夹角是反射角。】
平面镜成像特点:虚像,等大,等距离,与镜面对称。物体在水中倒影是虚像属光的反射现象。
⒊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
看到水中筷子、鱼的虚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光线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光线作用。
光的折射定律:一面二侧三随大四空大。
⒋凸透镜成像规律:[U=f时不成像
U=2f时
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
光路图
应用
u>2f
f
2f
倒放大实
幻灯机
u
评论
0
0
加载更多

8. 怎样学好初中物理光学

先看看一下内容有没有记住:
①u的5个位置对应的v的5个位置,以及它们的成像原内理和应用有没有容记住;
②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反射、折射定律有没有理解,完全不用背;
③u、v的坐标系图象是否会分析,比如横纵坐标有一个交点为X(20,20),那么此时u=2f,f=10cm;
④眼睛的结构,近视/远视眼的原因;
⑤会解释实际生活中“重影”、“分节”等现象;
⑥凸透镜、凹透镜的应用。
这些初中足够了,看你有没有完全掌握。

////////////补充几点也很重要:
1、小孔成像(成因、原理)
2、真空不能传声(应用)
3、不同介质中光的速度(计算、应用)
4、光的色散,即白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了解、应用)
5、波长的计算(好像是和电磁一块儿的,再不就是高一的)
6、初中主要是讲光学的几何光学,所以光路图也要会画,要格外注意u=f(或p/2)时,成像是一束平行光线。
7、我们如何能够看到物体。

9. 初中物理光学问题

1)汽车头灯总要装有横竖条纹的玻璃灯罩汽车头灯由灯泡、反射镜和灯前玻璃罩组成。根据透镜和棱镜的知识,汽车头灯玻璃罩相当于一个透镜和棱镜的组合体。在夜晚行车时,司机不仅要看清前方路面的情况,还要还要看清路边持人、路标、岔路口等。透镜和棱镜对光线有折射作用,所以灯罩通过折射,根据实际需要将光分散到需要的方向上,使光均匀柔和地照亮汽车前进的道路和路边的景物,同时这种散光灯罩还能使一部分光微向上折射,以便照明路标和里程碑,从而确保行车安全。
2)手电筒灯泡的前面有一块平整的玻璃。你注意过汽车的前灯吗?汽车前灯也有一块灯前玻璃,但它和手电筒的灯前玻璃有所不同,上面有横竖的条纹。这是为什么呢?

在漆黑的夜间,你不妨打开手电筒观察一下,它的光束是那样狭窄而笔直。这对夜间手执手电筒赶路的行人,当然很有用,然而对一辆急速行驶的汽车来说,这种照明方式却隐藏有极大的危险。

原来狭窄而界限分明的布昂书,虽然能使人看清前方,可路边的一切几乎都看不见,这给车辆驾驶时观察道路情况带来莫大困难。再说,亮处明晃晃,暗处黑乎乎,这种一暗一明的强烈对比,还会使驾驶员目眩,特别是在汽车震动或晃动的时候,由于亮处不断的急剧变位,驾驶员为适应照明情况的不断变化,视觉很容易疲劳。因此,车辆前灯不能采取这种照明方式。

现在的车辆前灯,显示采用同毛玻璃相仿的磨砂灯泡,通过散光程度的增加而削弱灯光的眩目作用,使驾驶员能很好的边清周围环境,如向左或向右的支路、路缘、林荫树等等,后来,又有人用散光程度相仿的磨砂灯前玻璃来替代磨砂灯泡。可是磨砂灯泡和磨砂玻璃的散光作用不仅发生在车子的侧面和前方,也发生在上方,因此有许多光束就被浪费掉了。而用有横竖条纹的散光玻璃,就能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这种散光玻璃实质上是透镜和棱镜的组合体,具有将光线折射而分散到所需要方向的作用。所以,现代汽车装有这种灯前玻璃以后,汽车前灯就能均因柔和的照亮它前进的道路和路边的景物。戏外这种散光玻璃还能使其中一部分光折射得略偏向上和两侧,以便照明道路标志和里程碑等。

一块不起眼的灯前玻璃,居然能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

热点内容
佐川美术馆 发布:2025-05-22 13:59:32 浏览:891
2017贵州语文高考 发布:2025-05-22 13:37:29 浏览:394
教师业务总结 发布:2025-05-22 11:23:26 浏览:72
元旦晚会唱什么歌好 发布:2025-05-22 11:07:28 浏览:600
车丽丽老师 发布:2025-05-22 10:43:07 浏览:988
茅台酒厂的历史 发布:2025-05-22 10:11:40 浏览:99
师德培训工作总结 发布:2025-05-22 07:07:53 浏览:718
数学书的照片 发布:2025-05-22 06:43:53 浏览:834
我严厉的老师 发布:2025-05-22 04:40:42 浏览:31
玉林老师招聘 发布:2025-05-22 04:32:54 浏览: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