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大名将
1. 中国古代100大名将
1 磻溪垂钓----吕尚(西周)
2 吴宫教战----孙武(春秋)
3 剑赠渔父----伍员(春秋)
4 吮卒病疽----吴起(战国)
5 穰苴斩监----田穰苴(战国)
6 马陵伏弩----孙膑(战国)
7 火牛破敌----田单(战国)
8 济上劳军----乐毅(战国)
9 雁门纵牧----李牧(战国)
10 肉袒负荆----廉颇(战国)
11 坑弃万军----白起(战国)
12 登墵拜将----韩信(西汉)
13 细柳式车----周亚夫(西汉)
14 鸿门闯宴----樊哙(西汉)
15 冥山射虎----李广(西汉)
16 钳徒论相----卫青(西汉)
17 渡河受款----霍去病(西汉)
18 高平斩使----寇恂(东汉)
19 荒亭进粥----冯异(东汉)
20 受檄击郾----贾复(东汉)
21 无终夺军----吴汉(东汉)
22 宫台望战----耿弇 (东汉)
23 冰合滹沱----王霸(东汉)
24 城门断限----臧宫 (东汉)
25 雅诃投壶----祭遵 (东汉)
26 聚米为山---- 马援 (东汉)
27 疏勒拜泉----耿恭(东汉)
28 投笔封侯----班超(东汉)
29 酹酒还金----张奂 (东汉)
30 增灶断追----虞诩 (东汉)
31 祁山伐魏----诸葛亮(三国)
32 水淹七军----关羽(三国)
33 当阳退敌----张飞(三国)
34 截江救主----赵云(三国)
35 智灭三帅----姜维(三国)
36 合肥陷阵----张辽(三国)
37 牙门建纛----典韦(三国)
38 街亭绝汲----张郃(三国)
39 阴平凿险----邓艾(三国)
40 赤壁纵火----周瑜(三国)
41 神亭搏战----太史慈(三国)
42 酎酒厉兵----甘宁(三国)
43 火焚连营----陆逊(三国)
44 轻裘缓带----羊祜(西晋)
45 铁锁沉江----王浚(西晋)
46 冢闲埋肉----周访(西晋)
47 宫台运甓----陶侃(东晋)
48 长桥搏蛟----周处(东晋)
49 蒙冲溯渭----王镇恶(南北朝)
50 唱筹量沙----檀道济(南北朝)
51 望蔡伏兵----周山图(南北朝)
52 观矛折树----羊侃(南北朝)
53 齐镳射猎----杨大眼(南北朝)
54 射还赏格----韦孝宽(南北朝)
55 岐亭攻栅----杨素(隋)
56 威临突厥----韩擒虎(隋)
57 单骑赌胜----史万岁(隋)
58 一箭双雕----长孙晟(隋)
59 对开幕府----柴绍(唐)
60 殿前夺矛----尉迟恭(唐)
61 天山三箭----薛仁贵(唐)
62 免胄见酋----郭子仪(唐)
63 策降二将----李光弼(唐)
64 登堤斩将----白孝德(唐)
65 杀妾飨士----张巡(唐)
66 射 员嬖?---南霁云(唐)
67 雍邱固守----雷万春(唐)
68 火焚攻具----韩游櫰(唐)
69 袒呼决阵----李嗣业(唐)
70 披心示贼----马燧(唐)
71 隧陷云梁---- 氍{(唐)
72 锦裘督战----李晟(唐)
73 雪夜入蔡----李愬(唐)
74 穴城出击----石雄(唐)
75 林中夺马----柴再用(五代十国)
76 棘林赤足----王彦章(五代十国)
77 锤中野乂----周德威(五代十国)
78 焚香禁杀----曹彬(北宋)
79 微服度关----狄青(北宋)
80 单骑赴州----宗泽(北宋)
81 注水冰城----杨延昭(北宋)
82 水战杨么----岳飞(南宋)
83 桴鼓助战----韩世忠(南宋)
84 点军纵鸽----曲端(南宋)
85 回军斩将----伯颜(元)
86 里门举狮----史弼(元)
87 伏阶称罪----徐达(明)
88 超登采石----常遇春(明)
89 威慑婺州----胡大海(明)
90 杀虏焚辎----李文忠(明)
91 白石济师----沐英(明)
92 立斩三酋----沈希仪(明)
93 一鼓夺山----傅友德(明)
94 楼船击倭----俞大猷(明)
95 阵演鸳鸯----戚继光(明)
96 督师御寇----秦良玉(明)
97 威平西域----年羹尧(清)
98 金阙奏凯----左宗棠(清)
99 断锁横江----彭玉麟(清)
100 扬旗贼溃----鲍超(清)
2. 世界历史名将排行榜100
世界历史名将排行榜的话,非常多的这个世界历史名人这个非常多的,真的。
3. 请问历史上排名前100名的名将是谁详细介绍!~
世界历史上的十大用兵奇才[转]
TOP10:李舜臣
是朝鲜历史唯一一个拿得出手的人物。
他是百年难得一见的海战奇才。
很难相像在朝鲜壬辰卫国战中没有了他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鸣梁海峡之战中,他以十二艘战舰击退倭舰三百三十余艘更是创下了世界海战史上的一个奇迹。
世界历史上的十大用兵奇才第十位
——李舜臣(朝鲜)
TOP9:隆美尔
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隆美尔这个名字。
当时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个人,因为他有一个美丽的外号“沙漠之狐”。
他是二战中最出色的将领之一。
法兰西战役中他率领的第七装甲师赢得了“魔鬼之师”的称号。该师歼灭敌人之多、自身损失之少、运行速度之快、挺进距离之远都让人无法相信。
在北非的战争中,他更是屡屡以弱胜战,创下无数辉煌战绩。
他强悍勇猛,如同下山之虎;他狡诈多智,如同机警之狐。
他是勇敢和机智的梦幻组合。
丘吉尔曾这样评价隆美尔:“尽管我们在战争浩劫中相互撕杀,请准许我说,他是一位伟大的将军”。
世界历史上的十大用兵奇才第九位
——隆美尔(德国)
TOP8:卡立德
每一个民族都有他们的英雄。
阿拉伯民族也不例外。
在公元七世纪阿拉伯民族的扩张中涌现出了无数的名将。
卡立德便是其中之一。
他被阿拉伯人骄傲地称为“安拉之剑”。
他率阿拉伯大军在雅穆克战役中大破东罗马军。
他使得当时另一杰出人物东罗马皇帝希拉克悲哀地和叙利亚告别:“美丽的叙利亚,永别了!”
世界历史上的十大用兵奇才第八位
——卡立德(阿拉伯)
TOP7:苏沃洛夫
苏沃洛夫,俄国历史上的第一名将。
他是西方战争史上罕见的用兵奇才。
他在俄土战争中屡建奇功,他在远征意大利时大败法军。
他是拿破仑时代唯一一个能于拿破仑相匹敌的统帅。
可历史却遗憾地没有能给他们正面交锋的机会。
世界历史上的十大用兵奇才第七位
——苏沃洛夫(俄罗斯)
TOP6:古德里安
你知道坦克战么?你知道闪电战么?
如果是,那你一定听说过古德里安这个名字。
因为他是坦克之父,因为他是闪电战英雄。
古德里安,堪称二战中陆地上最优秀的统帅。
初战波兰,闪电战粉墨登场,一举击溃了坚强的波兰人。
再战法兰西,他在两周之内横扫法国。他的进攻速度不仅令对手,甚至令他的上级和希特勒都感到心惊胆寒。
三战苏联,他更是将闪电战发挥至极诣。在五个月内,连战连捷,兵锋所指,挡者披糜,战车直逼莫斯科城下,俘虏苏军几达两百万人。
虽然德国战败了,但请你记住这个人的名字——海因茨DangerCode;威廉DangerCode;古德里安。
世界历史上的十大用兵奇才第六位
——古德里安(德国)
TOP5:凯撒大帝
凯撒大帝,古罗马的象征。
同时他也是一位极会用兵的人物。
他征战高卢,积累了足够的实力。
后来,他与庞培争雄,在法萨罗一战以弱胜强,一举击溃庞培。
其后兵锋指处,无人能敌。
小亚细亚、北非、西班牙,一次次战争中,凯撒几乎成了胜利的代名词。
世界历史上的十大用兵奇才第五位
——凯撒(古罗马)
TOP4:拿破仑
在世界近现代史上,有谁能和拿破仑相提并论?
拿破仑,这个差一点就成了全欧洲大皇帝的人,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一大奇才。
土伦战役拿破仑初露峥嵘。之后,他在军事上的成就简直让人无法相信。
试问有谁还能像他那样取得那么多场辉煌的胜利?
试问有谁能像他那样让整个欧洲都为之颤栗?
他是法国人心中永远的骄傲。
“整座阿尔卑斯山都在我的脚下!”
世界历史上的十大用兵奇才第四位
——拿破仑(法国)
TOP3:成吉思汗
这个世界上有人不知道成吉思汗的名字么?
没有。
成吉思汗,冷兵器时代闪电战的英雄。
他的蒙古骑兵让东方的儒家世界、欧洲的基督教世界、西亚的伊斯兰教世界全部心惊胆寒。
他生平争战无数,灭国百余,兵威之胜无人能及。
他的他的子孙建立起的蒙国帝国更是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人们称他们为“世界的征服者”。
成吉思汗,轻骑兵之王。
世界历史上的十大用兵奇才第三位
——成吉思汗(蒙古)
TOP2:汉尼拔
如果有人问我在世界历史上你最喜欢的将领是谁?
我会毫不犹豫的说出汉尼拔这个名字。
他是一个孤胆的英雄。
在与罗马的战争中,他率领六万人插入罗马境内,孤军奋战,屡创奇迹。坎尼一役更是把他的生命推上的巅峰。
但是,愚蠢的迦太基的权贵们却断送了这个上帝赐给他们的天才。
汉尼拔最终成了一个失败者,但是,他的名字比任何一个胜利者都让人尊敬。
世界历史上的十大用兵奇才第二位
——汉尼拔(迦太基)
TOP1:亚历山大
一直感觉亚历山大是个传说中的神话人物。
因为他在他的远征中取得的战绩太让人不可思议了。
伊苏斯一役,他以四万余人对抗波斯大流士的十六万人。以五千人伤亡的代价击毙敌军十万。
在高加米拉之战中,更是一举打败波斯军20余万人(有史料称:大流士集结了来自24个部族的军队约100万人),而自己仅伤亡数百。
这一切都太让人无法相信了。
他的战争的触角一直到达印度。
有时候想一想,如果那个时候,他的军队继续前进,前进,最终到达中国,将会是怎样一副情况。
中国的战国名将能敌得过他么?
世界历史上的十大用兵奇才第一位
——亚历山大(马其顿)
4. 所有历史名将
白起 蒙恬 赵奢 廉颇 韩信 李广 卫青 霍去病 班超 窦固 窦宪 张辽 赵云 关羽 张飞 周瑜 岳飞 戚继光 郑成功
5. 历史名将排名前100
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中,不仅涌现出许许多多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艺术家、科学家,更产生了许多杰出的军事家和将领。他们利用自己的胆识和谋略,在大大小小的战争中取得辉煌的战绩:有的生逢乱世,在战火烽烟中成就丰功伟业;有的临危受命,为祖国统一做出了杰出贡献;有的在反抗外来侵略中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的辉煌业绩,为我们这个安定、统一、团结的国家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的爱国热情,为我们增添了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坚定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强国之列的决心。趣历史专题在此为您盘点中国古代十大天才级别的名将,这些将军为后世又留下了怎样震撼人心的丰功伟绩!查看更多
1、项羽——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最佳战例:以三万疲惫之师千里奔袭,半日破刘邦六十万之众;
垓下之战,以十万兵力敌韩信五十万,非战之罪也;
但其战略头脑太成问题,虽非智障,但至少与常人相去不远。故汉尼巴被称为西方战略之父,与孙子齐名,而小项却被民间贬为莽夫典型,同吕布共类。
身高:身高1.89米。出生地:下相(今江苏宿迁市)
故都:徐州(古称彭城)年少生长以及起兵地:会稽郡吴中(今苏州)
妻子:宋凝父亲:项超母亲:龙氏
爱姬:虞姬儿子:项隆(此人物存有争议,在《项氏族谱》老版本里,项隆是项庄之孙、项明的次子,而不是项羽之子,更没有项还、项迪这两个人)。
坐骑:踢云乌骓(青白色带黑毛的骏马)兵器:楚戟(演义为虎头盘龙戟,一或天龙破城戟)铠甲:乌金甲(在锻造中加入乌金强化坚固性,乌金甲为黑色)、虎皮红战袍特征:中国史书上记载项羽目有重瞳。
项羽在战场上的无往不利相对的却是政治上的幼稚,坑杀战俘,放弃关中,怀念楚国,放逐义帝,自立为王却失尽人心。更为突出的表现是在用人方面。刘邦手下萧何、张良、韩信、彭越、英布出身各不相同却可以尽发挥其所长,而项羽却连一个范增都不能用,项羽与刘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来三国时代的东吴被灭也从侧面说明当天下大定只剩江东的时候,江东是无法抵挡的。按河南大学王立群先生的话讲“项羽是一个非常可用之人,却坐在了用人之人的位置上”这就是项羽的悲哀。兵上天才,政治蠢材。但政治上的失败,无法遮掩项羽在军事上的才华。22岁起兵反秦,27岁成为分封十八路诸侯的西楚霸王,三十岁自刎乌江。
他是一位当之无愧的英雄豪杰。在中国历史上,有无数的英雄人物。但如项羽这样铁血柔情的汉子却很少。万军包围,四面楚歌也打不倒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战场上的纵横吟啸,面对伊人却柔情刻骨,像项羽这样的英雄,当之无愧的受后人敬仰。查看更多
2、霍去病——中国骑兵战三天才之一
霍去病(前140—前117),西汉名将,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为大将军卫青之甥。
一生四次领兵出击匈奴,均大获全胜而回,歼灭匈奴11万多人,降服匈奴4万余众,开河西、酒泉之地,消除了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他作战勇猛,是一位军事天才,汉武帝曾劝他学习孙吴兵法,他回答说:“为将须随时运谋,不至学古兵法。”汉武帝为奖励他的军功给他建造了豪华的宅第,他却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霍去病是西汉著名抗匈将领,是一位少年将军。多次以少胜多,立下赫赫功劳。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十七岁的霍去病被汉武帝任为骠姚校尉(故霍去病又称霍骠姚),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斩获敌人2028人,其中包括相国、当户的官员,同时也斩杀了单于的祖父辈籍若侯产(籍若侯乃封号,名产),并且俘虏了单于的叔父罗姑比,勇冠全军,以一千六百户受封冠军侯。
他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每战皆胜,深得武帝信任。与卫青被称为帝国双璧。并留下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千古名句。他一生四次领兵正式出击匈奴,都以大胜回师,灭敌十一万,降敌四万,开疆拓土,战功比他的舅舅卫青还要壮观。对于整部世界军事史和中国史来说,霍去病是彪炳千秋的传奇。查看更多
3、卫青——中国骑兵战三天才之一
排行榜中出身最苗红根正者
但考虑到其战绩有不尽完美之处,列于外甥之后
卫青,西汉着名将领。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字仲卿。系县吏郑季与平阳侯府中婢女卫氏的私生子。幼为家奴,饱尝酸辛,及长,为侯府骑士。建元二年(前139),因其同母异父姊卫子夫得幸武帝,始以卫为姓,入宫当差。不久被武帝升为建章监、侍中,迁大中大夫。元光六年(前129)春,以车骑将军率万骑出上谷郡(治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击匈奴,进至龙城(今内蒙古东、西乌珠穆沁旗境),斩获700人,受爵关内侯。元朔元年(前128)秋,率3万骑出雁门郡(治善无,今山西右玉境)反击匈奴,斩获数千。二年春,与将军李息等领兵出云中(今呼和浩特西南),向西至高阙(今内蒙古临河西北),再折向南,围歼匈奴白羊王、楼烦王两部,斩获数千,取得河南地(今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开辟其后出击匈奴单于本部的基地,受封长平侯。五年春,率骑兵3万出高阙六七百里,夜袭右贤王,俘获1.5万人,拜大将军,统领众将。六年春、夏,两次率六将军、十余万骑出定襄(今和林格尔西北)击漠南单于大本营,歼万余人(见河南漠南之战)。元狩四年(前119)春,率4将军、5万骑出定襄奔袭匈奴,击溃单于本部,追至掣颜山(今蒙古杭爱山南面支脉)赵信城,烧匈奴积粟而还。是役斩获近两万人,给匈奴以沉重打击(见漠北之战)。因功与霍去病并为大司马。卫青一生七次率兵击匈奴。用兵敢于深入,奇正兼擅;为将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作战常奋勇争先,将士皆愿为其效力;处世谨慎,奉法守职。漠北大战后未再出征。
卫青一生七次率兵击匈奴 。用兵敢于深入 ,奇正兼擅;为将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作战常奋勇争先,将士皆愿为其效力;处世谨慎,奉法守职。漠北大战后未再出征。
卫青不愧是西汉杰出将领,司马光评他“有将帅材”“故每出辄有功”,是很恰当的。他的战略战术的成就,可以归纳为:善于在沙漠草原组织骑兵集团的进攻战役;善于发挥骑兵的特长,实行远程奔袭,捕捉战机和包围歼敌。在此之前,汉族名将中没有人在沙漠草原地带指挥过规模如此巨大而又获得成功的战役。卫青的战略战术运用,是极其有创造性的。
6. 汉朝百大猛将排行
西汉十大名将:1、韩信、2、霍去病、3、卫青、4、李广、5、周亚夫、6、李陵、7、赵充国、8、彭越、9、冯奉世、10、李广利
汉代十大名将:
西汉:1、韩信、2、周亚夫、3、卫青、4、霍去病、5、李广、
东汉:6、邓禹、7、窦固、8、窦宪、9、陈汤、10、马援。
西汉名将的代表(部分):
韩信、彭越、英布、樊哙、夏侯婴、季布、栾布、王陵、周勃、郦商、灌婴、傅宽、靳歙、张苍、申屠嘉、灌夫、韩安国、李广、苏建、卫青、霍去病、李广利、赵食其、程不实、公孙贺、李敢、赵充国、辛庆忌、傅介子、甘延寿、陈汤、段会宗、冯奉世……
东汉名将(汉光武云台二十八将):邓禹、寇恂、冯异、岑彭、贾复、吴汉、盖延、陈俊、臧宫、耿弇、铫期、王霸、祭遵、任光、李忠、万修、邳彤、刘植、耿纯、朱佑、景丹、王梁、杜茂、马成、刘隆、傅俊、坚镡、马武。
汉光武四客将:王常、李通、窦融、卓茂。
7. 古代名将100排名
中国历史悠久,朝代更替频繁,大小战争无数,军事家和名将也层出不穷。从学生时代起就喜欢历史,尤其是古代战争史和开国将军的故事,所以曾写过许多开国将军系列文章,和一篇《中国历史上影响较大的100位名将》的文章,经一些朋友指正,现在我重新排列出最有影响的一百位!起止时间为从春秋到清末,以将领为主,这些名将,一是曾经战功赫赫从而青史留名的孙武、卫青,霍去病、岳飞等;二是部分虽以失败告终但壮烈殉国,从而英名长存的将领,如关天培、张世杰等;三是一些在中国历史上有重要影响但颇有非议的将领,如吴三桂、袁世凯等。另外我所列这些名将还没包括历史上一些出色的军事家,比如象张良、诸葛亮一样的军师,象曹操、李世民、赵匡胤、朱元璋那样的军事统帅。
一、春秋战国——秦朝时期(前770—前221—前206年)
夏商周时期也发生过很多重要的战争,如阪泉之战、涿鹿之战、鸣条之战、牧野之战等,但信史(有文字佐证)不足,如姜太公估计也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将领,但传说的成分很大。另外从考古发掘实证看,商朝妇好也是个能干的军事家,却无文字佐证,因此从春秋开始排序相对可信得多。名将的出世,往往是出现在这么几个时期,一是割据之时诸侯混战,二是结束分裂一统江山之际,三是中华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战争。春秋战国时期多名将,皆因这三种类型兼而有之,特别是赵国和秦国,更是名将辈出。
1、先轸(?—前627年)领导晋国军队取得晋楚城濮之战、秦晋崤之战的胜利,奠定了晋国在春秋时期长期称霸的基础。
2、伍子胥(?—前484)伐楚灭越,帮助吴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3、孙武(约前535—?),即以《孙子兵法》传世的孙子,史称“兵圣”,论起历朝名将军事影响,毫无疑问首推孙武,非但影响国人两千多年,且其思想已经超越军事领域成为世界的宝贵精神财富。
4、赵襄子(?—前425年),春秋晋国后期,实权掌握在赵、韩、魏和智氏四家之手,以智氏最强。前455年,韩、魏、智联手攻赵,赵襄子独力支撑,又说服韩、魏倒戈,终取得“晋阳之战”的胜利,奠定了“三家分晋”的基础。
5、吴起(约前440—前381年),战国时期卫国人,著有《吴子》一书,与《孙子》一起被后世并称为《孙吴兵法》。吴起先后协助鲁国抵抗齐国,又率魏国军队以少胜多,大败过秦军,但都受到了排挤。最后只好来到楚国被楚悼王任为相,使楚国又强大起来。但楚悼王死后,吴起竟然被乱箭射杀于楚悼王的尸体之上。
6、孙膑(?—前316年),齐国军事家,“知彼知已,百战不殆;不知彼知已,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已,每战必殆”,此名言就出自他之口,另外“田忌赛马”“围魏救赵”的故事皆闻名中外。前354年和前341年,在与魏国大将庞涓的战斗中,分别取得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使战国初期的超级强国魏国从此雄风不再。
7、赵武灵王(约前340—前295年),赵国国君,公元前325—前299年在位。为了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侵袭,实行“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实现富国强兵的战略,使赵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8、乐毅(生卒年不详),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诸葛亮年轻时的志向就是“文成管仲,武比乐毅”,可见乐毅在古代武将中的地位之高。公元前284年,身为赵国人的乐毅被燕国拜为上将后,指挥五国联军伐齐,连破70余座城池,使齐国只余下两座城市。如果不是最后被排挤,说不定就灭了强大的齐国。
9、田单(生卒年不详),齐国将领,齐国七十城失守后处于灭亡边缘,公元前279年,齐将田单据守孤城即墨5年后,凭借“火牛阵”击败燕军,并由防御转向反攻最后收复国土。
10、赵奢(生卒年不详),公元前279年赵奢指挥“阏与之战”击败强大秦军。赵奢还有识人的本领,他经常与儿子赵括谈论兵法,往往处于下风,时人皆以为赵括军事才能极佳,但赵奢却留下遗言其子难堪大任,结果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果然丧师辱国。
11、白起(?—前258年),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全歼韩魏联军、攻陷楚都郢都、以及公元前的260年的长平之战,皆其杰作,可以说白起的战功奠定了秦朝统一江山的基础。只可叹长平之战坑杀四十万赵国俘虏太过残忍了,因此白起最后被秦王逼迫自杀也可谓是报应了。
12、廉颇(前327—前243年),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将相和”、“负荆请罪”、“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等典故,都是对老将廉颇的高度赞赏,据说在其一生中的战斗中,几乎百战百胜,在各国中有着崇高的威望。
13、李牧(?—前229年),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据守赵国北方边境,以抗击匈奴而成名。在秦灭赵之战过程中,赵国因中反间计杀了李牧而导致亡国。
14、王翦(生卒年不详),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是继白起以后秦国的又一位名将,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连年征战中,赵、魏、楚、齐、燕等五国皆由其父子率军所灭。王翦指挥战役中最有名的一战是灭楚之战。
15、王贲(生卒年不详),与父亲一起同为秦国名将,为秦朝统一大业立下汗马功劳。最出名的是灭魏之战中水淹魏都大梁。
16、蒙恬(?—前210年),蒙恬参与了秦朝统一六国的战争,又为抵抗匈奴的名将,据说还是毛笔的发明者。
除了以上名将外,因《曹刿论战》成名的曹刿(生卒不详)、说出“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的齐国将领田穰苴、协助勾践灭吴的范蠡(前536—前448)、“窃符救赵”的信陵君魏无忌(?—前243年)也都有杰出的军事才能。
二、楚汉及两汉时期(前206—前220年)
两汉经历了“楚汉战争”“七王之乱”“光武中兴”及抵御外倭的一系列战争,各个时期都出现了一批名将。在楚汉战争中涌现了项羽、韩信、彭越(?—前196年)、英布(?—前196年)、樊哙(前242—前189年)、周勃等名将和张良(约251—前186年)、陈平(?—前178年)等优秀谋士,东汉中兴时又有刘秀(前6年—57年)所统帅的邓禹(2—58年)、吴汉(?—44年)、耿龠(3—58)、冯异(?—34年)、岑彭(?—35年)等“云台二十八将”,但最杰出的莫过于抵御外族战斗中涌现的名将。
17、章邯(?—前205年),秦末大将。率秦军屡次击败陈胜、吴广的起义军,又于前208年在“定陶大战”中击败项梁,无奈难以挽救秦朝灭亡的命运,在巨鹿之战后投降项羽,次又败于刘邦大军而自杀。
18、项羽(前232—前202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成为讴歌项羽的千古佳句,何等英雄气概的人物,推翻强秦残暴统治是多么了不起的成就,然顷刻间却在“楚汉争霸”败于刘邦手下。
19、韩信(前228—前196年),韩信熟谙兵法,可谓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背水为营,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都是他为后世留下的著名军事典故。公元前196年,被吕后和萧何设计骗杀,并被诛灭三族。
20、冒顿(?—前174年)匈奴单于,在汉初实现了北方统一,于“白登之围”一战中歼灭汉军,并差点俘虏刘邦,迫使汉朝从此采取“和亲”政策。
21、周勃(?—前169年),参与灭秦和“楚汉战争”的开国功臣。西汉建立后作为刘邦的亲信,更是平定诸位异性王内乱的主将。最后又平定吕稚外戚,是匡扶汉室的重臣。
22、周亚夫(前199—前143年),周勃次子,“文景之治”时期首屈一指的大将,为抵挡匈奴进攻、平定“七王之乱”建功立业,直至被景帝倚为相,却因脾气耿直得罪了皇上及太后等人,最后竟因家仆控告谋反而锒铛入狱,于是绝食抗议而亡。传说早在他身为公子还没位极人臣之时,即有相面老太断言他将贵为公候,也会以饿死结束其一生,真为奇谈。
23、李广(?—前119年)“飞将军”李广真英雄也,一手好箭竟能射穿石虎,一千多年后《水浒传》将花荣的绰号就起为“小李广”。一生长期奋战在抗击匈奴的前线,使匈奴将士闻之丧胆,可惜最后却被迫引颈自刎。
24、卫青(?—前105年),无论以何标准评选中华十大名将,都不会少了卫青。
25、霍去病(前140—前117年),作为西汉征讨匈奴的将领之一,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名气一点也不逊色于卫青,只可惜英年早逝。
26、赵充国(前137—前52年)抗击外族侵略的名将。赵充国平定羌族叛乱之战有“穷寇莫追”之言,还创造了史上有名的屯田制。
27、陈汤,西汉末年大将,远征西域的胜利终于结束了西汉与匈奴的百年战争。
28、马援(前14—49年)东汉“云台二十八将”之一,以“马革裹尸还”而被后世爱国将领立志效仿。
29、班超(32—102)为东汉镇守西域多年,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而闻名,同胞兄妹班固、班昭也十分出名,史上少有。
30、虞诩(?——137年)东汉名将。
三、三国时期(汉末—280年)
因《三国演义》一书,三国将领为百姓耳熟能详,蜀有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五虎将,魏有张辽、徐晃、李典、于禁、乐进、许诸等将,吴国有孙策、程普、吕蒙、黄盖、陆逊等,及匹夫之勇的吕布,但主要是文学名气大于军事成就。实际上曹操(155—220年)、诸葛亮(181—234)和司马懿(179—251年)倒是比其中多数人更称得上是优秀的军事家。
31、周瑜(175—210)“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割据的局面,周瑜即此战的统帅。
32、关羽(约160—220年)关公作为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尽管失荆州成为俘虏被孙权杀了头,但此后一千多年却成为忠义的化身,上升至“武圣”地位被朝拜,全国各地都建起了关帝庙,只有孔夫子的文庙才有一比。
33、张辽(169—222年)曹魏名将,武功高强,又谋略过人,多次建立奇功。
34、陆逊(183—245年)吴国杰出将领,击败刘备的“夷陵之战”是历史著名战役。
35、邓艾(197—264年)公元263年,魏国大将邓艾率偏师,绕过姜维的蜀军正面防御,攻下蜀都成都,使蜀汉灭亡,为司马氏统一中国功不可没,然居功自傲,又被钟会等人诬告其谋反,引起司马昭猜疑而被杀,可谓是“出师虽捷身也死”十分冤枉。
四、两晋南北朝(266—316年)
两晋南北朝,分分合合横跨四百余年,期间自然少不了大大小小的战争。期间北方诸雄纷起,从纷乱的战事中脱颖而出,建立一个个国家,即“五胡十六国”。南方虽有陶侃、祖逖、谢石、谢玄、檀道济等名将,却又都偏居一隅,军事成就一般。唯有拓跋焘称得上是军事统帅级人物。
36、羊祜(221—278年)西晋名将,为消灭孙吴政权实现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同时还是一位具有高尚品格的人。
37、杜预(222—284)作为大将先后北守边关西征吴国,灭吴后又南定两广和交趾,为实现西晋皇朝的统一大业战功卓著,
38、王濬(206—286年)率军攻下了吴国都城建业,结束了三国分裂的局面。晋灭吴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突破长江天堑的江河进攻战,此役创造了水陆俱进、多路并发、顺流直下的大江河进攻方略,亦为后世用兵长江提供了借鉴。
39、刘渊(?—310年)西晋“八王之乱”后,趁势而起创立了匈奴汉国,给了西晋王朝毁灭性的打击。
40、石勒(286—333年)作为前赵将领东征西伐,最后建立了后赵政权,是从奴隶到皇帝的唯一一人。
41、陶侃(259—334年)东晋名将,为稳定东晋初年动荡不安的政局颇有建树。
42、祖逖(266—321)以“闻鸡起舞”成名的东晋大将,北伐之战收复诸多失地,可惜没有完全取得胜利就去世了。
43、桓温(312—373年)东晋大将,立志统一的他曾三度北伐,可惜错失大好良机。
44、谢玄(327—388年)与叔叔谢石一起指挥了著名的“淝水之战”。
45、符坚(338—335年)统治期间,先后灭亡了前燕、前凉,统一了北方,却莫名其妙地在“淝水之战”溃败,一代英雄最终成为了狗熊。
46、慕容垂(326—396)后燕建立者,是一名杰出的军事家。
47、刘裕(363—422年)讨桓玄、灭南燕、收巴蜀、克长安,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广大地区,取代东晋建立了南宋政权。辛弃疾曾写下“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样豪迈的词句,赞扬他的功绩,遗憾地是他只做了半世英雄,并没能实现南北的统一大业。
48、檀道济(?—436)南北朝时期宋之大将,北伐立下赫赫战功,因其威名被冤杀, “自毁长城” 的典故就指此事。
49、韦睿(?—436)南梁名将,在与北魏“钟离之战”中取得以少胜多的大胜。
50、拓跋焘(408—452)北魏太武皇帝,亲率北魏铁骑,灭亡了夏国、北燕、北凉等诸多政权,统一了北方;向北,横扫了占据蒙古大漠的柔然汗国;向南,屡次挫败南朝,并占据了刘宋的河南之地。
51、斛律光(515—572)北齐名将,骁勇善战,在与北周的战争中多次取胜。无奈正处于高氏暴君统治时期,逃不了被杀的命运。
52、冼夫人(522—602年)生活在广东,致力于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在战乱纷争的南北朝时期,保持了岭南地区百多年的稳定,是真正的巾帼英雄。
南北朝时期,十六国时期的前赵刘曜、后赵石虎、夏之赫连勃勃、前燕之慕容恪(?—367年)、东魏之高欢、以及汉人冉闵(?—252年)也骁勇剽悍,但皆为杀人不眨眼的家伙,就不将他们入选了。北魏之杨大眼、南齐之裴叔业(438—500年)、北周之宇文泰(507—556年)、韦孝宽,南梁之陈庆之(484—539年)、陈朝之陈霸先(503—559年)、萧摩诃(532—604年)也名重一时,因名额所限只能放弃了。
五、隋朝(581—618年)
53、杨素(522—602年)帮助隋朝实现统一大业的军事统帅。
54、高颖,辅佐文帝统一天下的大将。
55、长孙晟(551—609年)曾指挥大破突厥,遏制了突厥大规模攻势的发展。
56、启民可汗(?—609年)东突厥可汗。
隋朝虽存世仅38年,却奠定了后世数百年统一封建皇朝的基业。为隋朝统一立下大功的还有虎将韩擒虎(538—592年)、刘方(?—605年)、张须陀(565—616年)、贺若弼(544—607年)等,但其时陈朝弱小,灭陈之战顺风顺水,就不将他们列入史上名将之列了。隋末农民起义,诸雄混战一番,反而是由贵族出身的李氏家族夺取了政权,那些义军首领都只能称作乱世枭雄。
六、唐朝(618—907年)
大唐是中国最强大的皇朝,因处于盛世,军事实力虽强但战争相对较少,我选中的名将主要集中于唐初和安史之乱以及边关将领。其中皇帝李世民是杰出的军事统帅,而名气较大的程咬金(593—665年)、平阳公主、李光弼、高仙芝(?—756)、李愬(773—821年)就只能落选了。
57、李靖(571—649)非但是唐初开国军功第一人,还是一名军事理论家,将成功的治军、作战经验整理成书传世,
58、秦琼(571—638)唐初开国功臣,不知哪位好事者编出“关公战秦琼”取笑吹牛者的故事,让秦琼同志名气更大。
59、尉迟敬德(585—658年)唐初名将,后世人将其和秦琼放在一起,成为了两位“门神”。
60、李勣(594—667)即有名的徐茂功也,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在民间演义中几乎被神化了。
61、苏定方(592—667)早期追随它人南征北战,后来在开拓西域的战事中立下殊勋。
62、刘仁轨(601—685)唐朝海军统帅,取得灭百济、败日本的胜利。
63、薛仁贵(614—683年)唐朝名将。
64、裴行俭(619—682年)征讨东西突厥的名将。
65、安禄山(703—757年)结束大唐盛世的“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
66、郭子仪(697—781年)平定“安史之乱”的首功之臣,在唐皇朝风雨飘摇之际,不愧“中兴名将”之誉。
67、李泌(722—789年)为平定安史之乱、讨伐李希烈、抗击吐蕃入侵作出了卓越贡献;还写有《议复府兵制》一书。
68、黄巢(?—884年)唐末率义军转战万里,摧枯拉朽般地地动摇了大唐王朝,并建立大齐政权。“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由于最终未能成功而且滥杀无辜,只能被史书称之为流寇了。
七、五代、辽、宋、金、元时期(907—1368年)
五代时期最有名的要数朱温和李克用,实也为唐末将领,其它五代十国的将领都称不上名将,石敬塘甚至自称儿臣。辽、金、元其时要远比同时期的汉族军队强大得多,辽太祖耶律阿保机(872—926年)、辽太宗耶律德光(902—947)、金太祖完颜阿骨打(1068—1123)、成吉思汗(1162—1227年)都是优秀的军事统帅。宋朝虽然富裕,宋太祖赵匡胤(927—976年)也是将领出身,但“杯酒释兵权”后重文轻武,成为经济强国军事弱国,潘美、曹彬(931—999)等在辽军面前常吃败仗,只能丢人现眼地称臣纳贡,让国人读这段历史十分气闷,南宋一朝倒也出现许多名将。
69、李克用(856—908年)唐末镇压黄巢起义军,率沙陀、鞑靼兵攻入关中,迫黄巢军撤出长安,以功封为晋王。后被其子追谥为后唐太祖。
70、朱温(852—912年)随黄巢义军而起家,被任命为同州防御史;随后叛变与唐军一起镇压起义军,成为割据一方的藩镇,还被封为梁王;协助唐昭宗诛杀宦官有功,即控制朝廷大权,最后弑君篡位建立起后梁政权,成为后梁太祖皇帝。
71、耶律休哥(?—998)辽国著名将领,在多次辽宋激战中大败宋朝军队。
72、杨业(?—986年)杨家将满门忠烈,说的就是杨业及其子孙的故事。杨业原系北汉将领,随主归附北宋,在宋辽战争中曾取得雁门关大捷而英名远扬,后因寡不敌众被俘,在辽军敌营中绝食三日而殉国。
73、狄青(1008—1057年)北宋名将首推狄青,尽管北宋重文轻武,始终受到辽和西夏的威胁,而狄青却在北宋将领中脱颖而出,十分不易。
74、完颜宗望(?—1127年)又叫斡离不,是金消灭辽和北宋的统帅。
75、完颜宗弼(?—1149年)即金兀术。《说岳全书》过多渲染了金兀术的败绩,使后人对其战功多有误会。其实他在金朝出将入相功勋卓著。综观其一生在军事领域的表现,连连大破宋朝名将宗泽、韩世忠,平定中原,追击宋朝皇帝赵构迫使宋朝上表称臣,确立了金朝不可撼动的超级政治大国地位。
76、岳飞(1103—1142年)作为一身浩然正气的民族英雄,被宋高宗和秦桧杀害于风波亭,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知名的冤案。
77、韩世忠(1089—1151年)抗金名将。
78、吴玠(1093—1139年),和吴璘兄弟,皆为抗金名将,取得和尚原之战的胜利。
79、刘锜(1098—1162)与岳飞、韩世忠、张俊(迫害岳飞)并称抗金中兴四名将,取得了顺昌之战的胜利。
80、孟珙(1195—1246年)南宁灭金抗蒙名将。
81、张世杰(?—1279年)南宋末年将领,与陆文夫、文天祥一起被称为“宋亡三杰”。南宋都城临安被攻陷后,他曾多次指挥部队坚决抵抗元军,且战且退一路护送新帝南下直至没有了退路,陆文夫与幼帝跳海后,他也随军而亡。
82、伯颜(1236—1295年)攻陷临安俘虏宋帝的元朝开国功臣。
元朝成吉思汗可谓世界上古往今来最伟大的军事统帅。由于其名声太响亮,以至其手下诸将的名声反而不响了,协助成吉思汗成就大业的“蒙古四杰”——木华黎(1170—1223年)、博尔术、博尔忽(?—1217年)、赤老温,远征西亚和东欧的哲别(?—1224年),成吉思汗的子孙——术赤(1177—1227年)、察合台(?—1241年)、窝阔台(1186—1241年)、拖雷(1193—1232年)、歼灭金军主力的蒙哥(1208—1259年)其实都是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将领。
八、明朝(1368—1644年)
在朱元璋的统帅下涌现了一批诸如徐达、常遇春、李文忠、蓝玉等开国名将,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皇朝。明朝中后期皇帝虽多为混蛋,可是却出现了戚继光、胡宗宪、俞大猷等抗倭名将和于谦、邓子龙、史可法等多位民族英雄,以致腐败的明王朝居然苟延残喘延续了近300年。
83、徐达(1332—1385年)开朝诸将首功之臣,大明朝的军事统帅军功卓著,先是协助朱元璋战胜了强大的陈友谅和张士诚,后又大败元军收复北京一统江山。
84、常遇春(1330—1369)明朝开国将领。
85、郑和(1371—1433年)率水师七下西洋。
86、戚继光(1528—1588)有两件事值得一提,一是组建了“戚家军”,扫平了凶悍的倭寇,可称为民族英雄,二是作出了修建明长城的特殊贡献。
87、袁崇焕(1584—1630年)明朝末年内忧外患,军事实力也明显下降,幸亏有袁崇焕守在关外,挡住了日益强悍的满清武装。怎奈生性多疑的崇祯竟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竟将袁崇焕外以磔刑,弃尸于市,大明朝怎么能大厦不会倾覆?
88、李成梁(1526—1615)明朝镇守辽东大将。
89、孙承宗(1563—1638年)明末重要将领,曾取得京城保卫战的胜利,最终抗金而牺牲的民族英雄。
90、李自成(1606—?)李自成几乎是黄巢的翻版,尽管威风八面地攻进北京,建立了大顺朝,可皇帝位置还没坐热,就被入关的清军赶下了台,失去了踪影。
91、郑成功(1624—1662)打败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居功至伟,可叹天妒英才,郑成功英年早逝。
92、秦良玉(1574—1468)是中国有史以来最杰出的女将,一生为保卫大明朝征战无数,战功卓著,被明朝皇帝封为“镇东将军”。
93、吴三桂(1612—1678)是最为出名的叛将,“冲冠一怒为红颜”还情有可原,但一生三叛实难让人理解。
十二、清朝(1644年—1911年)
清朝近三百年,从世界最强蜕变到受尽欺凌,其名将也体现了不同时期的特征。早期多为杰出军事统帅,中晚期旗人将领日渐平庸,直至太平天国起义,才出现了一批湘淮名将。另外太平天国军队中也出现了杨秀清、石达开、陈玉成等名将,在抵御外国侵略的过程中出现了关天培、僧格林沁、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但他们最终皆遭到惨败,就不将其列入百位将领了。
94、多尔衮(1612—1650年)与同为军事统帅的父亲努尔哈赤和兄长皇太极比较更为杰出,他继承了父兄的才能,为满人入关建立殊勋,最终奠定了大清300年的宏伟基业。没有哪一位清朝将领能够与多尔衮比肩?
95、施琅(1621—1696)原为郑成功的部下,因触犯军法而叛逃成为清廷的走狗,施琅熟悉郑氏军情和台风规律,在其任福建水师提督期间,终于率清军攻克台湾为清朝统一了全中国,客观上也建立了功勋。
96、曾国藩(1811—1872)湘军统帅。数年苦战歼灭了“长毛造反”。小时读史书,他被描述成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军的刽子手,现在历史真相大明,太平天国比清廷更加腐败,非但摧毁了江南的资本主义萌芽,而且与“日寇侵华”“文化大革命”一起构成了对中国文物的最大破坏。因此曾国藩被称作“中兴名臣”是名符其实的。
97、李秀成(1823—1864年)忠王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最优秀的军事将领,与英王陈玉成一起苦撑危局,多次出奇制胜、转危为安,力挽狂澜。但因太平天国过于腐败,难免最终失败的命运,他也被曾国藩所杀。
98、左宗棠(1812—1885年)最值得称道的贡献是在督办新疆军务期间,使边陲之地始终归于祖国的怀抱之中,否则新疆早就成为又一个外蒙古了。
99、李鸿章(1823—1901)淮军首领,在平定太平军的战役中立下大功。李鸿章企图实施精兵强国战略,积极实施洋务运动,并精心打造北洋水师,不料在甲午海战前后全军覆灭,只能丧权辱国地签订城下之盟苟延残喘。
100、袁世凯(1859—1916)一代枭雄,在清末和民国初年叱咤风云。驻守朝鲜暂露头角,“小站练兵”起家,镇压义和团成名,被清廷倚为重臣。民国建立后强权获取大总统宝座。即使死后,其建立的北洋军阀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
8. 世界历史名将都有哪些
世界战争史上的十大名将(我也不知道以什么标准评的,人家这么说罢了)
TOP1:亚历山大:伊苏斯一役,他以四万余人对抗波斯大流士的十六万人。以五千人伤亡的代价击毙敌军十万。
TOP2:汉尼拔:孤胆英雄 ,在与罗马的战争中,他率领六万人插入罗马境内,孤军奋战,屡创奇迹。
TOP3:成吉思汗:冷兵器时代闪电战的英雄。整个欧洲的丧星。
TOP4:拿破仑:全欧洲大皇帝的人,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一大奇才。
TOP5:凯撒大帝:在法萨罗一战以弱胜强,一举击溃庞培。罗马帝国的象征。
TOP6:古德里安:他是坦克之父,因为他是闪电战英雄。
TOP7:苏沃洛夫:俄国历史上的第一名将。
TOP8:卡立德:公元七世纪阿拉伯民族的扩张中涌现出的名将TOP9:隆美尔:他有一个美丽的外号“沙漠之狐”。他是二战中最出色的将领之一。
TOP10:李舜臣:朝鲜历史唯一一个拿得出手的人物。是百年难得一见的海战奇才
9.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将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将:
1、项羽:他是一位当之无愧的英雄豪杰。在中国历史上,有无数的英雄人物。但如项羽这样铁血柔情的汉子却很少。万军包围,四面楚歌也打不倒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战场上的纵横吟啸,面对伊人却柔情刻骨,像项羽这样的英雄,当之无愧的受后人敬仰。查看更多
2、霍去病:他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每战皆胜,深得武帝信任。与卫青被称为帝国双璧。并留下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千古名句。他一生四次领兵正式出击匈奴,都以大胜回师,灭敌十一万,降敌四万,开疆拓土,战功比他的舅舅卫青还要壮观。对于整部世界军事史和中国史来说,霍去病是彪炳千秋的传奇。查看更多
3、卫青:卫青不愧是西汉杰出将领,司马光评他“有将帅材”“故每出辄有功”,是很恰当的。他的战略战术的成就,可以归纳为:善于在沙漠草原组织骑兵集团的进攻战役;善于发挥骑兵的特长,实行远程奔袭,捕捉战机和包围歼敌。在此之前,汉族名将中没有人在沙漠草原地带指挥过规模如此巨大而又获得成功的战役。卫青的战略战术运用,是极其有创造性的。查看更多
4、班超:班彪、班固、班超是班氏三父子,他们建功立业,青史载殊勋,炎黄子孙铭记于心。班彪,字叔皮,东汉史学家。东汉初任徐令,因病免官。他专力从事史学,以《史记》所记史实,止于汉武帝太初年间,乃收集史料,作《后传》六十余篇,为其子班固修《汉书》,奠定了基础;班彪写赋、论、书、记、奏,也颇有成就,功名传千秋。查看更多
5、孙膑: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竹简《孙膑兵法》,反映了孙膑的军事思想。认为战争有一定的规律;在战略战术上贵"势",即依据一定条件占据主动和优势;突破前人速战速决的理论,提出了持久作战的思想;适应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强调攻城;认为只有覆军杀将方为全胜,开创歼灭战的理论;对野战中车垒的运用、阵法的研究和将领的必备条件等均有阐述。查看更多
6、韦睿:梁天监五年(公元506年),魏中山王元英率军数十万围钟离,韦睿与右卫将军曹景宗奉命往救,率军进屯邵阳州。随即在敌营前,通宵达旦筑成营垒,又激战一整天,数次挫败魏军进攻。时值淮水暴涨,他遣将以小船载草,灌上膏油,焚烧敌桥,另遣敢死之士上前搏斗。在梁军总攻下,魏军大败,溺死、被杀者各10多万,被擒5万。韦睿因功进爵为侯,任右卫将军。
7、周瑜:周瑜,生于公元一七五年,死于公元二一0年,东吴大将。字公瑾,庐江舒(今安徽访庐江东南)人。出身官宦之家,仪表英俊,聪颖过人,多谋略,人称周郎。孙策死后与张昭共同辅佐孙权,任大都督。建安十三年(公元二○八年)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吴蜀联合,火烧赤壁,大破曹军,名传华夏。后进取南郡时,被曹仁的伏兵射伤。为人器量狭小,阴狠刻毒,见诸葛亮比自己高明,便处处加以暗算。后被诸葛亮三次激怒,箭疮发作而死。
8、徐达:徐达(1332~1385) 中国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字天德,濠州(今安徽凤阳)人。元至正十三年(1353),参加农民起义军,因智勇超群,位在诸将之上。十五年,从朱元璋渡长江,取太平(今安徽当涂),克集庆(今南京)。继又率部攻占镇江(今属江苏)等地,为开拓江南基地作出了贡献,授淮兴翼统军元帅。二十三年秋,在鄱阳湖之战中,身先诸将,冲锋陷阵,击败陈友谅军前锋。
9、郭子仪:郭子仪唐代著名的军事家。武举出身,六尺有余,也就是现在的一米八以上的身材,勇武不凡。安史之乱爆发时任朔方节度使,在河北打败史思明。后任副元帅率唐军及回纥等援军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功居平乱之首,晋为中书令,封汾阳郡王。代宗时,叛将仆固怀恩勾引吐蕃、回纥进犯关中地区,郭子仪正确地采取了结盟回纥,打击吐蕃的策略,保卫了国家的安宁。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以84岁的高龄才告别沙场。
10、李牧:胡三省注《通鉴》时曾将李牧的被害与赵国的灭亡联系在一起:“赵之所恃者李牧,而卒杀之,以速其亡。”司马迁在《史记.赵世家赞》中说赵王迁“其母倡也”,“素无行,信谗,故诛其良将李牧,用郭开”。批判赵王迁而迁怒其母,未必妥当,但他的义愤填膺,与读者的心是相通的。这种义愤。起着强烈而深刻的教育作用,也是对爱国志士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