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游泳生物

游泳生物

发布时间: 2022-02-09 19:05:09

Ⅰ 简述游泳生物的主要类群特征

游泳生物是重要的经济鱼类,鳀鱼主要吃浮游植物,鲱鱼和沙丁鱼主要吃浮游动物。如前肢呈鳍状,后肢消失,鼻孔位于头顶,入水后能借助瓣膜关闭;肺具弹性,能贮存大量氧气;外耳退化;身体呈流线形等。

什么是海洋游泳生物

海洋中有大量的能在水层中克服水流阻力、自由游动的海洋生物。它们都具有发达的运动器官,是海洋生物的一个生态类群。1891年德国学者E.H.哈克尔首先使用“游泳生物(Nekton)”一词。研究者对游泳生物各个门类形态、分类的研究早已进行,但把游泳生物作为一个生态类群进行研究,则是在哈克尔之后。1912年和1916年,奥地利O.阿贝尔分别在关于脊椎动物和头足类的著作中,第一次把隶属不同门类、具有不同体型、但在行动上有一定趋向性的水生生物归并为游泳生物。20世纪30年代以后,对海洋游泳生物的形态功能、生物力学以及生物声学等方面进行了许多研究。

Ⅲ 浮游生物和游泳生物的区别。最好从定义上阐述一下。

浮游复生物泛指生活于水中而缺乏有制效移动能力的漂流生物,其中分有浮游植物及浮游动物。部分浮游生物具游动能力,但其游动速度往往比它自身所在的洋流流速来得缓慢,因而不能有效地在水中灵活游动。 浮游生物(plankton),在海洋、湖泊及河川等水域的生物中,自身完全没有移动能力,或者有也非常弱,因而不能逆水流而动,而是浮在水面生活,这类生物总称为浮游生物。
游泳生物亦称自游生物。能自由游泳的生物,包括鱼类、龟鳖类和鲸、海豚、海豹等在水中生活的哺乳类。详见网络。

Ⅳ 海洋游泳生物的种类组成

由和、头足类和甲壳类的一些种类,以及爬行类和鸟类的少数种类组成。其中,内海洋鱼类中容的硬骨鱼纲、海洋哺乳类、头足纲中的鞘亚纲等的大多数种类,都是游泳生物。
鱼类、甲壳类、头足类等游泳生物,它们的整个演化过程都在海洋环境中进行,故属于原水生生物。海洋哺乳类由于其祖先在陆地上生活了相当长的时期,后来重返海洋的,因而属于次水生生物。

Ⅳ 海洋中的游泳生物指的是哪些动物

海洋中的游泳生物指那些具有发达的运动器官而游泳能力强的动物。包括鱼类、哺乳专动物属(如鲸、海豚、海豹)、爬行动物(如海蛇、海龟)、软件动物(如乌贼、章鱼)和一些大型虾类(如对虾、龙虾)等,它们的游泳能力、速度和方式也有很大差异。有些种类能横跨大洋作长距离的洄游,如金枪鱼等;有的游泳很快,如剑鱼每小时速度达70公里以上。海鳗以整个身体弯曲摆动向前游动,乌贼和章鱼则从漏斗口向外喷射水流以推动身体反向运动。它们有时生活在上层水域(如太平洋鲱鱼),有的生活在中层或底层水域(如小黄鱼、真鲷、牙鲑)。游泳动物除了有发达的游泳器官外,身体大多呈流线型,以减小阻力,提高游泳速度。

Ⅵ 海洋游泳生物的对游泳生活的适应

海洋游泳生物除了具有发达的运动器官、平衡器官、肌肉系统、神经系统、视觉以及适应不同生境的各种形态结构外,还具备一些特殊的适应性功能和习性。例如, 生活于外海的多数种类,鲐、金枪鱼、海豚等,均具有典型的流线型体型,以减少水流阻力,敏捷地快速游动。飞鱼具有极发达的胸鳍,可离开水面腾空滑翔,一般滑翔时间不超过 2秒,滑翔距离约50米,有时滑翔时间可达15秒,距离可达400米以上
海豚具有很厚且富有弹性的表皮,真皮中有许多小嵴,嵴间充满液体。所以,海豚能适应水流的压力变化,消除湍流,接近片流的境界,高速前进。头足类在遇到敌害时,能放出体内墨囊中的黑汁,使周围的海水变黑,借以掩护逃脱。蓝须鲸的上颚两侧长了两排有过滤功能的筛状板须,使它能摄食大量饵料,一尾长33米、重 190吨的蓝须鲸,以磷虾(一般体长4~6厘米,体重0.7~1.5克)为食,日摄食量高达4~5吨。鲸类具有能很好地接受和传递信息的器官,有一套极灵敏的探测系统,即“声呐”,因而具有回声定位和导航的能力。
一些游泳生物对深海的生活具有特殊的适应功能。在深海生活的鱼类、游泳头足类和甲壳类都有发光器,可在无光的深海处进行照明,以捕获食物,或迷惑捕食者以逃脱敌害。有的种类,具有特大的嘴、富有弹性的颌、令人生畏的牙齿及其可扩大的胃,以有效地捕捉出现在眼前的食物,吞食比自身更为粗大的食物。有的种类个体小(长度小于15厘米),或体重很轻(如一尾长1.5米的大鱼,体重仅1.8公斤),或骨骼骨化程度很差和肌肉松弛似胶状,使基础代谢的需要量减少到仅够维持捕食的能力,以尽量降低对食物和能量的需要,适应饵料贫乏的深海环境。雌雄结对生活也是深海游泳生物保证获得有效配偶的一种方法,例如生活于1500~2000米的角(Ceratias holbolli),雄鱼附着于雌鱼身上,成为“附生生物”。
种群分类
游泳生物生活于不同的生境中,对水流阻力的适应能力各不相同。据此,可分为4个类群: 日本囊对虾 学名:Penaeus japonicus
英 文 名:Kuruma prawn
俗名:花虾、竹节虾、花尾虾、斑竹虾、车虾
原 产 地:日本沿海、中国东海和南海
地理分布:日本北海道以南、中国沿海、东南亚、澳大利亚北部、非洲东部及红海等均有分布
凡纳滨对虾 学名:Penaeus Vanmamei
英 文 名:White Prawn
俗名:白脚虾、凡纳对虾
原 产 地:太平洋
地理分布:分布于太平洋西海岸至墨西哥湾中部
刀额新对虾
学名:Metapenaeus ensis
英 文 名:Greasyback shrimp
俗名:基围虾、土虾、沙虾
原 产 地:中国南海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于日本东海岸,我国东海与南海,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及澳大利亚一带。
斑节对虾
学名:Penaeus monodon Fabricius
英 文 名:giant tiger prawn
俗名:鬼虾、草虾、竹节虾、黑虎虾、大虎虾
原 产 地:东南亚
地理分布:斑节对虾广泛地分布于西印度~太平洋的大部分海区,但以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为主。我国广东、广西、福建南部等省虽有分布,但种群较小。
周氏新对虾
学名:Metapenaeus joyneri
英 文 名:
俗名:
原 产 地:中国 日本
地理分布:我国南海沿岸 常出现于海岸沙滩、 岩石、 冰层或浅海等处。 如海龟总科(Chelonioidea)、 企鹅目(Sphenisciformes)、 鳍脚目(Pinnipedia)、海牛属(Trichechus)的种类。

Ⅶ 海洋游泳生物的介绍

海洋游来泳生物是指在水层中自能克服水流阻力、自由游动的海洋生物。它们都具有发达的运动器官,是海洋生物的一个生态类群。1891年德国学者 E. H.哈克尔首先使用“游泳生物(Nekton)”一词。Nekton一词来自希腊文νηκτοs,意即游泳。

Ⅷ 深海的游泳生物有哪些

深海游泳生物有节肢动物、虾、乌贼、章鱼和鱼等。深海头足类,没有它的浅海兄弟那么神气,它们身上的肌肉少,比较脆弱,运动慢得多。虾不多见,占主导位置的是鱼,已发现150多种,只占中层鱼种数的10%,其中70%属于角(鱼安)(鱼康)类。
这类鱼口大得惊人,身体扁扁的,头大尾小,样子非常难看。它们都不大爱活动,只张开大口,靠拟铒诱捕猎物。这拟饵由背鳍前部鳍条衍生而成,即为一根长长的柄上有一个圆形膨大部,状如灯笼,内有发光器。发光器发出幽幽的光,“灯笼”在长柄上不停地摆动,状如游动的小动物。有些鱼误以为这是可口的美食,游过去刚要去咬,早被一直在守株待兔的(鱼安)(鱼康)一口吞进肚里。
不管是鱼还是别的什么动物它统统能吃。这类鱼还有一个特点,特别雄鱼都长在雌鱼身上,永远不离不弃。当它们孵化出来不久就忙着找配偶,雌鱼发出一种特殊香气吸引雄鱼,雄鱼一日找到雌鱼紧紧咬住不放,至于咬到什么地方它满不在乎。时间一久,雄鱼的口就和雌鱼皮肤吻合在一起,消化系统全部退化,全靠雌鱼供养,所以身体越来越小。雌鱼可以长到6-8千克重,雄鱼只有几克重,到了生殖季节就用不着再到处寻找配偶了。
由于深海食物供应匮乏,所以深海动物在生殖上往往只产为数不多且带有大卵黄的卵,孵化出的幼体依靠卵黄的营养就能很快发育成小的成体状幼体,无脊椎动物和多数鱼类都是这样繁殖的。

Ⅸ 游泳生物的介绍

游泳生物亦称自游生物。能自由游泳的生物,包括鱼类、龟鳖类和鲸、海豚、海豹等在水中生活的哺乳类。

Ⅹ 海洋生物可分为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和底栖生物三大类,分类的依据是

B: 运动方式

热点内容
什么网游可以挂机 发布:2025-05-21 10:37:31 浏览:11
piano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5-05-21 10:07:13 浏览:852
立师德正师风强师能 发布:2025-05-21 10:04:36 浏览:654
班主任节视频 发布:2025-05-21 08:52:45 浏览:440
教育审计 发布:2025-05-21 08:48:59 浏览:628
怎样形容教学楼 发布:2025-05-21 08:36:49 浏览:274
怎么入的的 发布:2025-05-21 07:49:33 浏览:303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发布:2025-05-21 06:53:13 浏览:312
夜景英语 发布:2025-05-21 05:00:05 浏览:188
中学安全教育教案 发布:2025-05-21 04:19:50 浏览: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