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蒙山历史

蒙山历史

发布时间: 2022-03-24 21:33:52

⑴ 蒙山的历史文化

太平天国在永安
1851年1月11日(清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日),洪秀全在桂平县金田树聚众起义。3月25日,在武宣县东乡建立太平天国。洪秀全称天王,立幼主,封军师,设百官,蓄发易服。5月,清廷开始大规模调兵遣将,派大学士赛尚阿为钦差大臣,命广州副都统乌兰泰邦办广西军务,并调蒙古都统巴清德、广西提督向荣等协同指挥军队,对太平军进行围攻。太平军主动撤离东乡,进击象州,从象州回师桂平,又从桂平冲破敌人围攻,东进平南,清军穷追不舍。太平军设伏平南县官村一带,重创清军巴清德、向荣和乌兰泰部,夺得战场的主动权后,迅即甩开敌军主力,会师于大同江畔大旺圩,继于9月19日分兵水陆两路向藤县境转移。水路是指挥部和全军辎重、老弱妇孺,由洪秀全、杨秀清、冯云山亲自统帅,沿大同江顺流而下,先后于上坡、三江口等处击退平南、藤县团练拦截,并派出机动兵力于太平圩方向,有效地阻击沿濛江上犯之敌后,大队即折入湄江,溯流而上,入永安州(今蒙山县)境。陆路为太平军主力,由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率领,自大旺越琵琶界,进抵大黎山区,屯扎数日,扩军筹粮。23日,水陆两路会合于永安州樟村,当即继续溯流北进。当天罗大纲率先锋部队,首先冲破古属峡清军防线,进抵峡口乃平村。盘踞水窦的平乐协副将阿尔精阿闻讯,立即撤至村外的中营岭,盲目向对河发炮。太平军发动进攻,抢渡湄江,占领水窦,攻击中营岭,清军溃退,逃回州城。
永安教案
中国抵抗外国侵略的中法战争,由于清政府的妥协卖国政策,造成了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的结局。中法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法国势力侵入我国云南、广西,进一步加深了我国西南边疆的危机。法国教会和传教士,依靠不平等条约,大批窜入我国西南地区。他们在慈善外衣的掩护下,干着间谍特务的罪恶勾当,粗暴地干涉中围内政,侵犯中国主权;挑拨、破坏我国民族团结;对中同各族人民更是骄横无忌,任意欺压。他们的不法罪行,激起了中国人民强烈的反抗。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发生了1898年4月21日(清光绪二十四年)永安(今蒙山县)人民杀掉为非作歹的法国天主教传教士苏安宁,以及依仗洋人的地痞流氓唐启虞、彭亚昌。
永安教案是永安人民反对侵略、挽救民族危机的爱国正义斗争。它与1885年结束的中法战命,虽已相距13年,因教案的斗争都和中法双方有密切联系,也可以说,永安教案是这场反侵略斗争的延续。
永安教案的起因是永安州东平里蒙寨村罗天生投靠教会,引狼入室。罗天生三兄弟原是广东客家人,清光绪初从桂平县迁居蒙寨。这里的老住户魏七叔的菜园边有棵猪肚木,与罗家菜园紧邻。七叔见小孩常去爬树,怕他们跌伤,就砍掉此树。因砍树压坏罗家青菜,七叔以木抵偿。罗家硬说树荫范围是他家产权,迫七叔签字,还打得他吐血。
罗家的行为引起村人不满,告到州府。州官据实情,把木判归七叔。罗家欺负老弱,应赔礼道歉。从此,罗魏两家纠纷不断。
1897年秋(清光绪二十三年),象州龙女村天主教堂杂
工吴三祝(广东客家人),路过蒙察,适逢魏家族人与罗家因口角而动武,吴精通武术,见罗是客家人,便挥拳相助,将魏姓人赶跑。罗家便留吴住宿。
吴三祝是犯案累累、无法在家乡立足,而投靠教会的人。在吴三祝的劝说下,罗天生跟吴去象州龙女教堂,由苏安宁洗礼入教。
苏安宁曾在越南法国天主教堂见习。1889年11月27日,派来广西传教。先在上思教堂,1890年4月转到贵县天主教堂实习。由于他对法国殖民事业忠诚,不久,被广西主教司立修,派到象州龙女村独当一面。负责象州,兼顾柳城、修仁、永福、荔浦、永安等地传教事务。罗天生在象州入教后,向苏表示要为天主教在永安传播效力,他家可作传教堂点。因此,苏决定巡视永安,相机建立传教点。他叫吴三祝和罗天生先回永安作准备。1898年8月25日,苏带传教员唐启虞、佣人彭亚吕、江飞祥、教徒陆本祥、邱有业、陈光秀等人前往永安。州官何臻祥闻讯,派兵到新圩迎护,在官邸为苏洗尘。席问,苏向何捉及罗天生受魏姓欺凌之事。何怕得罪洋人,第二天便另下一道判决,说魏家盗砍罗家树木,强占园地,着即退还,并向罗家赔礼道歉。苏为罗家打赢官司,并在罗家建立传教点。罗天生全家入教,他还带着苏的名片,以传教员自居,出入团总、地方绅士门庭。

⑵ 蒙山的历史

晋阳西山大佛所在的寺院,原为东魏所建的大庄严寺。北齐天保二年(551),高洋赐额“开化”,又称开化寺,并依山凿制佛像,建成上、下二寺,称“大庄严石窟二寺”,可见“西山大佛”当初是称“石窟”的位于上寺之中。隋文帝仁寿初年(602),建起了庇盖大佛的大佛阁,改称“净明”寺。唐武德三年(620),李渊留守晋阳,复名开化寺。显庆五年(660),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来幸并州,瞻仰开化寺和童子寺大佛,“礼敬瞻睹,嗟叹希奇,大舍珍宝财物衣服”,并令并州州官长史窦轨“速庄严备饰圣容”,“开拓龛前地,务令宽广”。武则天和李治回到京城长安后,经两年时间,由皇帝内宫做了两件袈裟,派专使驰马飞送并州,给这两寺大佛像赐披袈裟。袈裟上装饰的金银珠宝大放异彩,“放五色光,流照崖岩,洞烛山川”,“道俗瞻睹,数千万众”,轰动了并州。唐武宗灭佛时,大阁虽然失修破败,但大佛未损。晚唐乾宁二年(895),晋王李克用竭河东之力,“计口随钱,不可胜计”,五年用工三十万,重修了大佛阁。五代后晋开运二年(945),北平王刘智远留守北京(晋阳),又修佛阁。这次重修的庄严阁,高五层,每层十三楹,二十六间,共一百三十间,将二百尺高的大佛庇盖于内,可见阁之大。元末(1368),寺毁阁倾,火佛头部掉落,残砖破瓦和山间泥石掩覆了佛像下部。明洪武十八年(1385),晋恭王朱棡只重修了前寺院,称法华寺。显赫了八百年的“西山大佛”便从此埋没六百余年。
自北齐凿佛,历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历代都有重修、扩建、瞻游、纪事等碑刻,除前寺址上遗有五代后晋和元、明的几通碑刻已移置太原双塔寺保存外,其余各代碑刻均未外运。

⑶ 蒙山有什么古代名人游览过

蒙山是“东夷文化”的发祥地,五千年以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秦砖汉瓦、古刹庙宇、碑碣石刻等遗存悠悠林立。

周朝起,蒙山被封国颛臾专事祭祀,达千年之久。

春秋时期,在蒙山南北封国设邑,孔子也曾“登东山而小鲁”,咏叹蒙山。

唐代李白、杜甫结伴同游蒙山,杜甫写下“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名句;

唐玄宗曾率群臣登临蒙山,留下佳话流传至今;

北宋文学家苏轼登蒙山留有“不惊渤海桑田变,来看龟蒙漏泽春”的赞誉;

康熙大帝冬游蒙山留下“马碲踏碎琼瑶路,隔断蒙山顶上峰”的诗篇;

乾隆皇帝南巡中游历蒙山则留有“山灵盖不违尧命,示我诗情在玉峰”的赞美之辞。

钟灵毓秀,人杰地灵,蒙山孕育了孔子弟子仲由、“算圣”刘洪、“智圣”诸葛亮、“书圣”王羲之、书法家颜真卿等圣贤人杰,留有孔子小鲁处、鬼谷子洞、孔膑洞、鬼谷子讲堂、诸葛庐等历史遗迹。是孩子假期学习的好地方。
蒙山景区内,有森林冲锋车、森林索道、森林漂流、森林观光车、挑战游乐场、蒙山会馆、蒙山天池、金刚门文化广场等八大精品项目及旅游服务设施。景区的票价才30元。快去玩玩。

⑷ 蒙山的山名由来

蒙山,又名东山、东蒙。蒙山在古代曾是一座宗教文化名山,有“岱宗之亚”的称号,近代又因是沂蒙山区革命根据地而闻名遐迩。
大凡山川的得名,多由来于本身的主要特征,如东岳泰山,古时作“大山”,“大”字读“太”音,即大山的意思;西岳华山,因其形似莲花,华与花通;东北的长白山,因石色多白;新疆的火焰山,因石为红色;黄河因其水浊色黄;长江因其源远流长等等。也有因历史人物或物产得名的。或象形,或状体,或表色,或传史,莫不名实相符。那么蒙山的“蒙”字,其确切的涵义是什么呢?这在我国古典名著称为群经之首的《易经》中可以找到答案。《易经》六十四卦中第四卦是“蒙卦”,其卦体符号是艮上坎下,艮代表山,坎代表水,艮上坎下的卦象,即象征山下有水;另外,坎又象征凶险,艮又代表停止,因此,解释蒙卦卦象和卦义的彖辞说:“山下有险,险而止,蒙。”“山下出泉,蒙。”对此,三国魏王弼注解说:“退则困险,进则阂(阻隔之意)山,不知所适,蒙之义也。”又说:“山下出泉,未知所适,蒙之象也。”再看蒙山的形势,它绵亘于鲁中南大地,跨平邑、蒙阴、费县、沂南等县,层峦叠嶂,云雾弥漫,给人以深邃莫测、晦冥难辨之感;千峰耸峙,万壑争流,常陷人于山重水复、进退无路之境地。蒙山的形势,不正是蒙卦卦象的标本吗?反过来,蒙卦卦义也正是蒙山形势的写照。再者,上古时期的蒙山,被洪水包围着(《尚书·夏书》:“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当比以后的蒙山险恶得多。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蒙山的“蒙”字有山水相连,形峻势险,深邃莫测,使人迷茫之义,简言之,蒙山即险峻莫测之山。
八卦符号“是先人对天地万物的一种抽象,是先人们关于自然界中各种认识对象其中包括事物发生发展规律的概括抽象”。(周山《易经新论》1992年辽宁出版社)八卦符号的抽象过程,战国时期的学者有此描述:“古者包牺(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八卦后来重叠推演成六十四卦,其表现内容更为丰富多彩。六十四卦卦名的产生也是先人望形生义,寓意于形,取诸自然的结果。由此推知,蒙卦或因蒙山而得名,蒙山则因蒙卦而名义得彰。
蒙山与蒙卦的关系,前人已经有所论及。光绪《费县志》载,金承安五年(公元1200年),在蒙山著名的道教活动中心玉虚观(今万寿宫)石碑碑文《蒙山祈雨记》中,引道书《灵宝经》、《岳渎洞天图》描述蒙山形势说:“东蒙,靖庐福地,东浮云气口接于蓬莱,西根连于三宫空洞之天,南隶衡岳为佐命,北重艮坎为蒙卦,中有靖庐仙宫,神仙僚佐万众,主校罪福生死之籍……”。这里谈到“北重艮坎为蒙卦”,按文王后天八卦图。坎代表北方,艮代表东北方,如果登上龟蒙顶,放眼向北及东北方望去,陵谷千重,一望无际,正是蒙卦卦象的实际反映。
其后,清乾隆皇帝在诗中也谈到蒙山与蒙卦的关系。乾隆多次下江南巡视途中,有六次驻跸于蒙山脚下,写了多首咏蒙山的诗,其中乾隆十六年(1751)写的《望蒙山雪色》:“崇峦积雪昔年同,圣祖巡踪景仰中。奄有海邦为鲁镇,果然山下出泉蒙。逢年民鲜饥寒色,敦俗户多淳朴风。百岁熙和九州晏,自维奚以继鸿功。”其中第四句,用“果然”二字肯定了蒙山真是像蒙卦彖辞说的那样“山下出泉蒙”。
蒙山见于最早的文字记载是《书经》和《诗经》,《书·禹贡》载“淮沂其乂,蒙羽其艺”,意思是说淮沂二水经过大禹的治理,蒙山和羽山地区已能种植作物了。但据考据家考证,《书经》内容多系后人伪托,《禹贡》一篇也是后人追述之作,成书时间不能肯定。《诗经·鲁颂·閟宫》有“奄有龟蒙,遂荒大东”的诗句。据袁梅《诗经译注引言》,《诗》的创作年代基本在西周初叶至春秋中叶,《閟宫》一诗是歌颂鲁僖公(公元前659年~前627年)政绩的,其创作时间当在公元前七世纪或者更晚一些。由此知道,蒙山之名见于《诗经》迄今至少已有2600多年了。
东蒙一名,见于《论语·季氏》孔子和学生冉有的一段对话:“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论语·邢疏》:“蒙山在东,故曰东蒙”。蒙山在东的“东”字,当指鲁国国境的东部,鲁国境内只有一个蒙山,且颛臾城就在蒙山脚下,毫无疑义,孔子说的东蒙,就是《诗经》上说的“蒙”,在“蒙”字上加一“东”字,意在指明其方位,因此说“东蒙”不过是当时的俗称而已。
至于“东山”的称呼。见诸《孟子·尽心》“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记载。孟子说的这个东山指的是哪个山呢?据《孟子·孙奭疏》载:“孟子言孔子登鲁国之东山而览者大,故小其鲁国,以鲁国莫大于东山也。”这里孙奭虽未明指“东山”即蒙山,但已圈定是鲁国之东山,非他国之东山,进而推之,鲁国东境有龟山和蒙山,但龟山高度面积与蒙山相比,犹如小巫见大巫,联系孔子说的“东蒙”可以断定孟子说的“东山”,即今临沂市境内之蒙山,“东山”只是蒙山当时的俗称而已。这犹如过去的城门,都有一个雅名。可是人们在交谈中,往往不呼其名,而以“东门”、“西门”称之,听者不会误解。蒙山西麓的人们,还经常以“东山”代称蒙山,此种情况恐怕是古今相通的。杨伯峻《孟子译注》(1960年中华书局版)注释:“东出――当即蒙山,在今山东平邑县北。”这是很有见地的。平邑县境内有传为孔子登东山途中住过宿的“子宿村”,纪念孔子与老莱子门徒相迂的“迂圣桥”,以及龟蒙顶上“孔子小鲁处”、“圣憩石”等遗迹,可谓事出有据,不为无因。
蒙山旧称有七十二峰,三十六洞之胜景。有名的山头就有1076座,他们的名号有的俗,有的雅;有的载入地方志书,有的仅流传于群众口碑。就其大者,俗分在东者称东蒙,中间者称云蒙,在西者称龟蒙。清《一统志》:“蒙山高峰数处,云蒙,龟蒙,东蒙,其实一山,未尝中断。”由此得知,俗分的“龟蒙”、“东蒙”等,只是蒙山山脉某一山峰的称呼。

⑸ 蒙山的名人古迹

武侠小说祖师梁羽生
广西蒙山人杰地灵 钟灵毓秀,新武侠小说开山祖师梁羽生就诞生在这里,他与金庸古龙泰山北斗齐名新武侠小说三大宗师。
梁羽生原籍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原名陈文统,生于广西蒙山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写诗填词,接受了很好的传统教育。1945年,一批学者避难来到蒙山,太平天国史专家简又文和以敦煌学及诗书画著名的饶宗颐都在他家里住过,梁羽生向他们学习历史和文学,很受教益。
抗日战争胜利后,梁羽生进广州岭南大学读书,学的专业是国际经济。毕业后,由于酷爱中国古典诗词和文史,便在香港《大公报》作副刊编辑。一九四九年后定居香港,后侨居澳大利亚悉尼。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梁羽生被誉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其代表作有《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萍踪侠影录》等。在评价自己的武侠创作地位时,梁羽生曾说:“开风气也,梁羽生,发扬光大者,金庸。”
梁羽生公园
梁羽生公园位于广西梧州市蒙山县城东南角。距梧州市186千米,距桂林市143千米。经323国道可达。该地原名鳌山公园,因形似巨鳌而得名。始建于公元1762年,“文革”期间被毁,2005年10月重建,少年时代的梁羽生曾常在此处游玩。主体建筑“鳌山宝塔”为1985年在原址上恢复,塔联“文光映日,到最高外开阔心胸,看乡邦又翻新页;笔势凌云,是真才人自有眼界,望来者更胜前贤。”是梁羽生先生1987年2月回乡探亲时所作。新建建筑“天风堂”点明了梁羽生先生写武侠小说是纯属“忽遇天风”的偶然因缘。“连雾山庄”(又名棋艺馆)暗喻着武林中人武艺和棋艺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元素。“梁羽生旧居”设有横廊、药园、佐酒亭等,展现出青少年时期的梁羽生风流倜傥的“梁大侠”形象。

⑹ 沂蒙山历史

沂蒙山是泰沂山脉的两个支系,指的是以沂山、蒙山为地质坐标的地理区域,这里不仅是革命老区,还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圈,历史上属于东夷文明。
沂蒙山同时也是一个旅游概念,沂蒙山旅游区位于山东省中南部,包含沂山景区、蒙山云蒙景区、龟蒙景区、沂蒙山银座天蒙旅游区四个景区,核心景区面积148平方公里,是世界文化遗产齐长城所在地、世界著名养生长寿圣地,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

⑺ 蒙山有多少历史人物如谁

蒙山亦是历史文化名山。2000余年来,一直为文人骚客、帝王将相所瞩目。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达和先进文化的哺育,蒙山地区名人辈出,荀子、曾子、蒙恬、刘洪、匡衡、诸葛亮、王羲之、颜真卿、公鼐、左宝贵等很多业绩卓著的人物,分别在不同的领域,为我国社会发展做出了出色的贡献。

热点内容
2017高考语文试卷安徽 发布:2025-05-20 06:36:58 浏览:837
泰安一中教师招聘 发布:2025-05-20 04:20:27 浏览:231
兵佣哪里 发布:2025-05-20 01:47:42 浏览:170
一年级语文拼音练习题 发布:2025-05-20 00:57:44 浏览:91
教学管理培训 发布:2025-05-20 00:56:58 浏览:889
师德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发布:2025-05-20 00:37:15 浏览:824
课堂整老师 发布:2025-05-19 23:37:16 浏览:919
天才的英语 发布:2025-05-19 19:40:53 浏览:547
2016继续教育考试答案 发布:2025-05-19 17:57:30 浏览:128
学生喜欢的教师 发布:2025-05-19 17:55:49 浏览: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