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物理史
楼主你好,
推荐我喜欢的
物理:《爱因斯坦错了吗?》高山
《上帝掷骰子版吗?量子物权理史话》 曹天元
《趣味物理学》
《物理的奥秘》 尼查耶夫
《物理学讲义》 费曼
《物理世界奇遇记》
《啊哈灵机一动》和《啊哈原来如此》
化学:《趣味地球化学》
《化学的奥秘》 查耶夫
《罗密欧的毒药(苏瓦兹老师讲趣味化学)》 苏瓦兹
《中学生化学知识网络全书》
《生活中的化学》
《化学之路》
《化学与生活》
理科: 《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中文译成《学会提问,判断性思维》
《画说数理化》这个是介绍简史的,用漫画的形式,很好看。
《不知道的世界》这是一个系列科普书。
多看点科普书特别有助于学好数理化,最后祝你成功!
㈡ 寻详细介绍数学史,物理学史和化学史的书籍。
牛顿怎样验证F=ma这个公式,去看《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
㈢ 上帝要扔骰子了──《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读后感
读后感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体,就是在你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写出你的感受来。
第一部分:由读而引出感。这一部分就象一个帽子或引子一样,交代清楚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感想。这一部分一般来说要简明、开门见山,不要饶圈子。只要概括性说出感受就可以了。
第二部分:具体的感受过程。写法应采用边叙边议的方法,叙就是叙述所看的书报的感人的情节,议就是抒发我们的感受。要有层次有顺序把感一步一步推向顶点。叙述时要简述,抓住要点,不要抄原文。议论要真实得体,这样才能感人。这其实就是议论文的论述部分。
第三部分:把感受落实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导我们的实际行动,要不感就没有意义了。这一部分就是要把感受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把感受落到实处。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所作所为同书报感动自己的人或事比较,找出差别,提出改进的方法或建议。
㈣ 关于物理的学习
哈哈!!你跟我很像。我也想成为一名物理学家,现在我在PKU学物理,有些经历可以跟你分享下~
首先得了解下物理的发展前沿,虽然现在看PRL等专业的学术性杂志还是为时过早。但是,至少要大概地了解一下当代物理学主要研究的方向。当代物理学科,基本上都与其他学科交叉,研究一个问题往往需要大量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就比如天文学,研究天文学需要很好的量子力学功底,在解决一些具体的非线性引力方程时又需要很多有关数学和计算机的知识。所以了解前沿物理,最好要多多涉猎。要特别注意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这样思维才打得开,以后才好出成果~
物理研究无非分理论和实验两种,理论物理学需要很扎实的数学知识。而实验物理学需要综合很强的知识体系,而二者离不开的是活跃的创新型思维。关于学术的环境,其实在现在还不用考虑太多,国外的硬件设施好,而且科学底蕴深厚,这是肯定的,但是在国内出成果也是可以的,这一切都在变化,先不用考虑那么多。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锻炼提高自己,那就要多看书,多思考,多动手,培养创新型的思维。
做任何事都要早点确定目标,早点着手去实践。我在高中的时候就定下来我以后要读凝聚态物理。当然,定目标绝对不要像我这么早,真正了解物理的是在大学的时期,大学当中你所接触到的信息是前所未有的,很多以前的印象会被彻底推翻。所以,在高中,最首要的任务并不是去钻研问题,替科学家操心,要扎扎实实地学基础知识。
当然,如果立志成为物理学家的话,那么学习物理和数学的方式就肯定要与一般人有所不同。我的建议是:站得高,看得远,可以的话,去学大学的教材。因为大学的教材阐述得更严谨,更详细。而且大学教材都附有推导,这对于物理思维过程的形成是很有帮助的。
学物理,数学一定要好,因为数学的思维方式和物理的思维方式大部分是相通的。学数学和学物理都要抱有相同的兴趣,否则一旦一个拉下了,另外一科也少不了落后。建议你学数学和学物理的时候,多多关注他逻辑上推导的过程。并享受这些充满智慧的推演,就是去玩数学物理,去享受数学物理,去膜拜人类的伟大智慧结晶、然后,有意识地利用所学的知识,架构起来自己的世界观。学物理,世界观很重要,你的世界观决定了你看问题的方式,也决定了你以后所研究的方向。
建议去参加物理竞赛,虽然竞赛很多时候已经变了味道,但是对于真正想要学习物理的同学,竞赛的条件是独一无二的
最后,我也希望你不要因为物理而放弃许多人文的东西。科学和美学是相同的,很多科学家都是从自然中寻找美发现美的。因此,陶冶自己的人文素养,也是非常必要的。你看哪个物理学家是胸无点墨的??
关于提问者的书,以下几本可以参考下:
(这些书目并不是马上去读,我的建议是学到高二有一定物理基础或者说竞赛到一定层次了,再来参考,看这些书之前最好自学下微积分。很多科普书虽然讲得很通俗,但是从长远来看,对能力的培养作用并不是很大)
《力学》 舒幼生
讲得非常细,而且附带题目很有水平~非常适合打基础
《新概念物理学教程》 赵凯华等
新概念系列个人认为编得不错,虽然内容众多且看似宽泛。但是,在介绍物理前沿和学科应用交叉方面却是其他教材没办法比拟的。
《The Feynman's Lectures on Physics》 Richard Phillips Feynman
费曼物理学讲义不用说了。。很经典的教材
《Physical Universe》
某华盛顿大学的教授推荐的天文方面的教材,感觉还是很不错的
《相对论与时空》
05年为了纪念爱因斯坦出的小册子
《自然科学中的混沌与分形》 刘式适 等
混沌与分形是数学和物理学中最美的部分,我就是被混沌和分形深深吸引才走向物理学方向的。
对于《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等,我的建议是,看就看吧,不懂的不要深究。一旦深究,很容易走入歧途,误解霍金他老人的意思,会冲击你的世界观并带来混乱。所以书的话我的建议是最好是有带公式的定量的阐述。
物理学史数学史方面的书 :
《数学悖论与三次数学危机》 湖南科技出版社
里面对于人们逻辑的形成发展有着相当多的探讨。建议去读。
《数学证明》 萧文强
这是一本相当好的书!!可以看作是搞科研的预备知识,里面对于创新型思维的培养和研究的历程和所应该注意的事项有着详细的解说。不读十分遗憾。
还有以下的几本:
《终极理论之梦》
《简明天文学教程》
《简明物理学史》
《大话量子》
《微积分》(微积分是学物理的基础呀!!)
《The World is Flat》
(囧,这不是经济的么,但是看完之后你就知道某些数学思想的伟大了)
还有一个网站 http://prl.aps.org/
物理学评论快报的,可以学英语也可以学物理==||
哲学方面的书,看谁的并不重要,孔子孟子庄子黑格尔马*克*思的尼采甚至毛主席的都可以。不同角度看世界往往会创造出很棒的成果。关键是要结合几家之说看,看完后要思考,逐渐在物理和哲学数学框架内架构自己的世界观。
此外除了上述几种,建议也去看一些诸如《数据结构和算法》,《普通化学》等其他学科的书。大概了解一下就好了。没时间看也不要紧~关键就是时间不能浪费了~
最后祝你成功!!
㈤ 霍金的简明!资料
斯蒂芬•威廉•霍金
斯蒂芬•威廉•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曾先后毕业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并获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在大学学习后期,开始患“肌肉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运动神经元疾病),半身不遂。他克服身患残疾的种种困难,于1965年进入剑桥大学冈维尔和凯厄斯学院任研究员。这个时期,他在研究宇宙起源问题上,创立了宇宙之始是“无限密度的一点”的著名理论。1969年起任冈维尔和凯厄斯学院科学杰出成就研究员。1972-1975年先后在剑桥大学天文研究所、应用数学和理论物理学部进行研究工作,1975-1977年任重力物理学高级讲师,1977-1979年任教授,1979年起任卢卡斯讲座数学教授。其间,1974年当选为皇家学会最年轻的会员。1974-1975年为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费尔柴尔德讲座功勋学者。1978年获世界理论物理研究的最高奖爱因斯坦奖。霍金的成名始于对黑洞的研究成果。在爱因斯坦之后融合了20世纪另一个伟大理论——量子理论,他认为,宇宙是有限的,但无法找到边际,这如同地球表面有限但无法找到边际一样;时间也是有开始的,大约始于150亿到200亿年前。1988年获沃尔夫物理学奖。
1985年霍金丧失语言能力,表达思想唯一的工具是一台电脑声音合成器。他用仅能活动的几个手指操纵一个特制的鼠标器在电脑屏幕上选择字母、单词来造句,然后通过电脑播放声音,通常制造一个句子要5、6分钟,为了合成一个小时的录音演讲要准备10天。1988年写成科普著作《时间简史》,至1955年10月该书发行量已超过2500万册,译成几十种语言,中译本也已出版。
1990年与结婚25年之久的妻子简•怀尔德离婚。1995年9月16日,与他的护士伊莱恩•梅森结婚。
史蒂芬•霍金教授是当代享有盛誉的伟人之一,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当今的爱因斯坦。他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论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1989年获得英国爵士荣誉称号。他是英国皇家学会学员和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霍金1942年1月8号出生于英国牛津,这一天正好是伽利略的300年忌日。可能因为他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代,所以小时候对模型特别着迷。他十岁时不但喜欢做模型飞机和轮船,还和学友制作了很多不同种类的战争游戏,反映出他研究和操控事物的渴望。这种渴望驱使他攻读博士学位,并在黑洞和宇宙论的研究上获得重大成就。霍金十三、四岁时已下定决心要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十七岁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学的奖学金,顺利入读牛津大学。大学毕后他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宇宙学。1963年,21岁的霍金被诊断出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1965年获得理论物理学博士学位。70年代他与彭罗斯一道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他因此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1974年3月1日,他在《自然》上发表论文,阐述了自己的新发现—黑洞是有辐射的(所指的辐射被称为霍金辐射)。他的新发现,被认为是多年来理论物理学最重要的进展。该论文被称为“物理学史上最深刻的论文之一”。同年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75—1976年间,获得伦敦皇家天文学会的埃丁顿勋章、梵蒂冈教皇科学学会十一世勋章、霍普金斯奖、美国丹尼欧海涅曼奖、马克斯韦奖和英国皇家学会的休斯勋章6项大奖中。1978年他获得物理界最有威望的大奖—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奖。1979年,被任命为著名剑桥大学有史以来最为崇高的教授职务,既牛顿和狄拉克担任过的卢卡逊数学教授。1979年出版了《广义相对论评述:纪念爱因斯坦百年诞辰》。1988年,霍金的惊世之著《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A Brief History of Time:from the Big Bang to Black Holes)发行。从研究黑洞出发,探索了宇宙的起源和归宿,解答了人类有史以来一直探索的问题:时间有没有开端,空间有没有边界。这是人类科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佳作。该书被译成40余种文字,出版了1000余万册,至今已经销售2500万册。霍金教授的通俗演讲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他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他试图通过自己的书籍和通俗演讲,将自己的思想与整个世界交流。1993年出版了《黑洞与婴儿宇宙及其它论文》。2000年初,霍金在美国白宫做了演讲,这是世界之夜(Millenium Evenings)活动的一部分,克林顿总统亲切会见他并向他表示祝贺。2001年10月又一部力作《The Universe in a Nutshell》出版发行。该书是《时间简史》的姐妹篇。在该书中,霍金揭示了自《时间简史》发表以来,理论物理学的伟大突破。
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个知道他的人。
研究领域:
理论物理学:70年代霍金与彭罗斯一道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遨游到光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
霍金教授是现代科普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是1988年撰写的《时间简史》,这是一篇优秀的天文科普小说。作者想象丰富,构思奇妙,语言优美,字字珠玑,更让人咋惊,世界之外,未来之变,是这样的神奇和美妙。这本书至今累计发行量已达2500万册,被译成近 40种语言。1992年耗资350万英镑的同名电影问世。霍金坚信关于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基本理念可以不用数学来表达,世人应当可以通过电影——这一视听媒介来了解他那深奥莫测的学说。本书是关于探索时间本质和宇宙最前沿的通俗读物,是一本当代有关宇宙科学思想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它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观念。《时间简史续编》 作为宇宙学无可争议的权威,霍金的研究成就和生平一直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时间简史续篇》是为想更多了解霍金教授生命及其学说的读者而编的。该书以坦白真挚的私人访谈形式,叙述了霍金教授的生平历程和研究工作,展现了在巨大的理论架构后面真实的“人”。该书不是一部寻常的口述历史,而是对二十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头脑之一的极为感人又迷人的画像和描述。对于非专业读者,本书无疑是他们享受人类文明成果的机会和滋生宝贵灵感的源泉。《霍金讲演录——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是由霍金1976-1992年间所写文章和演讲稿共13篇结集而成。讨论了虚时间、有黑洞引起的婴儿宇宙的诞生以及科学家寻求完全统一理论的努力,并对自由意志、生活价值和死亡作出了独到的见解。
《时空本性》80年前广义相对论就以完整的数学形式表达出来,量子理论的基本原理在70年前也已出现,然而这两种整个物理学中最精确、最成功的理论能被统一在单独的量子引力中吗?世界上最著名的两位物理学家就此问题展开一场辩论。本书是基于霍金和彭罗斯在剑桥大学的6次演讲和最后辩论而成。
㈥ 对系统课程理论的诞生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物理学像一条奔腾的大江,波澜壮阔,源远流长。物理学又像一棵参天的大树,根深叶茂.生机盎然,既长出茂密的枝叶。又结出累累果实。物理学是研究物质性质、运动规律及其相互作用的学科。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又是一门带头学科。物理学是古老的科学,又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科学。它向着研究物质世界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探索着物质世界及其运动的奥秘。物理学是技术革命的先寻,已经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物理学的进步必将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活的改善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上下五千年,无数的物理学家.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光辉的业绩,犹如一座座灯塔,照亮了科学技术发展的道路。我们编写《简明物理学史》这本书,欲提供一种精神食粮。希望通过对物理学史的简要叙述,使大家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基本脉络.掌握物理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增加对物理学的兴趣与热爱。更主要的是从物理学史的学习中受到启迪,得到教益,汲取奋发前进的力量。物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很长的时间.我们不可能详尽地、系统地讲述物理学史,只能以物理学的各分支学科的发展为线索,重点讲述几个重要的物理事件,以说明物理概念、定律、理论的形成与社会、历史背景和生产条件之间的关系;物理学家个人的作用以及他们的物理思想的发展过程和物理方法的运用。让读者从中得到启示,受到鼓舞。为满足不同层次的读者的要求,并结合物理学史课程学时较少的实际,本书采用“三层次”的结构:第一层次,在每章的概述或引言中,对物理学的该分支学科历史梗概,作简要介绍;随后.分成几节,重点讲述该分支学科中主要的物理事件的发生和发展,以及物理学家的贡献.以期对该学科的来龙去脉有清楚的认识,这是本书的核心内容,限于篇幅,我们不能展
㈦ 物理论文 牛顿对经典力学的贡献
牛顿与经典力学的建立
吕增建
焦作大学
摘要 牛顿一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
在自然科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他的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出版,
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经典力学理论体系的科学成就和科学的方法论启迪了
人类征服自然的无穷智慧, 对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
响。
关键词 牛顿经典力学贡献
牛顿是伟大的物理学家, 在他所处的时代, 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开普勒从第谷的观测
资料中总结了经验的行星三定律, 伽利略又给出了力、加速度等概念并发现了惯性定律和自
由落体定律。但是, 这些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孤立的, 在逻辑上是各自独立的东西。牛顿
正是“ 站在这些巨人的肩上” 对行星及地面上的物体运动作了整体的考察和研究, 用数学方法, 使物理学成为能够表述因果性的一个完整体系。正如牛顿所说“ 自然哲学应称之为
“ 物理学,’ 的目的在于发现自然界的结构和作用, 并且尽可能地把它们归结为一些普遍的法则和一般的定律—用观察和实验来建立这些法则, 从而导出事物的原因和结果⋯ ⋯” 牛顿对力学的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他的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以下简称《原理》
中, 这本书是科学史上极为重要的伟大著作。牛顿在《原理》书中, 提出了力学的三大定律
和万有引力定律, 对宏观物体的运动给出了精确的描述, 总结了他自己的物理发现和哲学观
点。可以说在整个科学史上没有一部著作在创新或思维方面可以和该书相媲美, 在取得伟大
成就方面也是如此。它不仅标志了十六、十七世纪科学革命的顶点, 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划
时代标志, 它不仅总结和发展了牛顿之前物理学的几乎全部重要成果, 而且也是后来所有科
学著作和科学方法的楷模。该书的出版, 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立即作为新科学的经
典著作而受到崇敬, 在科学发展史上建立了一个不朽的丰碑。
1.1划时代的巨著《原理》
《原理》一书分为两大部分, 在第一部分中, 牛顿首先明确了当时人们常常混淆的几个
重要概念, 如质量、惯性、外力、向心力、时间、空间等, 然后提出了运动的基本定理和定
律, 即牛顿力学三定律, 力的合成与分解、动量守恒定律、质心运动定律、相对性原理以及
力的等效原理等。这一部分虽然篇幅不大, 但它是全书的基础, 内容极为重要。第二部分是
这些定律的应用, 又分为三篇, 前两篇是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导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确定了这
一定律的具体形式讨论了阻尼运动、流体动力学以及流体静力学等。在第三篇中, 用已发,
第期吕增建牛顿与经典力学的建立现的规律解释宇宙体系, 研究天体的观测资料, 其中包括行星围绕太阳的运动, 卫星围绕行星的运动, 地面上物体的降落运动和抛射运动, 慧星轨道的确定, 岁差以及潮汐现象与万有引力的符合程度等, 首次把地上的运动与天体运动用数学方式联系起来。
牛顿的时空观是绝对的, 它虽然不能正确揭示作为物质存在形式的空间和时间的统一
性, 不能正确揭示物质和运动的统一性, 但它正确反映了当速度远低于光速时的经典理论的
基础, 它是在当时实验条件下的科学总结, 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个里程碑。
1.2著名的牛顿三定律
在明确了这些概念, 建立了时空观以后, 牛顿又精辟地阐述了著名的运动三定律。
“ 定律工每个物体继续保持其静止或沿一直线作等速运动的状态, 除非有力加于其上
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 定律运动的改变和所加的动力成正比, 并且发生在所加的力的那个直线方向上。”
“ 定律每个作用总有一个相等的反作用和它相对抗, 或者说, 两物体彼此之间相互
作用永远相等, 并且各指其对方。”
牛顿三定律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发现的, 已被公认为宏观自然规律, 并成为数学
演绎的基础。第一定律是在伽利略、笛卡儿关于惯性定律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对当今的物
理学家来说, 它几乎自然地成了力学的基础。第二定律是在明确了质量概念以后, 对伽利略
动力学思想的发展, 它是运动三定律的核心。牛顿第一和第二定律是密切相关的。第一定律
表明一个不受干扰力的质点保持它的原有的运动状态第二定律则表明, 力只能引起原有运
动状态的改变。故这两个定律否定了伽利略—牛顿时代以前关于必须有力才能保持运动的
错误观点。第三定律的指出, 可以说是牛顿对力学发展的一个最具创造性的独到的贡献, 这
个定律的确立指出了每一个力都有其反作用力, 从而对力的概念作了完整的概括。这三个看
起来非常简单的物体运动定律作为一个整体是动力学的基础。这个基础, 从牛顿奠定之后又
成为近代动力学和天体力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因此得到物理学家, 甚至所有科学家和自然
哲学家的极大重视。
1.3万有引力定律
在引力问题上, 牛顿在观念上肯定了地球上的重力与天体间引力的同一性, 这在科学史上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他从建立总的力学体系出发, 排除次要因素, 发挥他高超的数学才能处理变量问题, 在前人已知引力平方反比定理的基础上, 把向心力与物体天体的质量联系起来,并利用了他的反作用定律, 从而推广为普适的万有引力定律峡。利用万有
引力理论, 人们发现了海王星、冥王星, 解释了今后几百年内极多的地面现象与天体现象, 例如哈雷慧星、地球的扁形等。定律经过了实践的严格检验, 得到了全世纪的公认。直到今天, 万有引力定律仍是最精密可靠的基本定律之一, 也是天体力学和宇宙航行计算的基础。
牛顿的功绩及经典力学的创立对现代科学发展的影响和启示
恩格斯在谈到牛顿的成就时说, 牛顿“ 借助于万有引力定律而创造了科学的天文学, 借助于对光学的分解而创造了科学的光学, 借助于二项式定理和无穷级数理论而创立了科学的数学, 借助于对力的本性认识而创造了科学的力学” 。对牛顿的科学贡献作了极高的评价。牛顿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一生的重要贡献是集十六、十七世纪科学先驱们成果的大成。以《原理》出版为标志创立了一个完整的经典力学理论体系, 把天地间万物的运动规律概括在一个严密的统一理论中, 正确地反映了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宏观运动规律, 从而完成了人类文明史上第一次自然科学的大综合。以牛顿命名的力学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 也是现代工程力学以及与之有关的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此外, 为了说明天体现象和物理规律, 牛顿在数学上创建的微积分微积分之发明, 史学家也归功于莱布尼兹, 他们几乎同时创立了微积分学与微分方程, 为后来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最为必要的思想工具和数学手段, 开创了数学发展的新纪元。同样, 牛顿在热学、光学、天文学等方面都做出了自己的卓越贡献。如同历史上一切伟大人物一样, 牛顿虽然对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他也不能不受时代的限制。他对那些暂时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归结为上帝的安排, 提出所谓“ 第一推动力” , 花费后半生的心血写出巧万字的神学著述。牛顿虽然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然而正是经典力学的建立表明了一个新时代和新科学文明的到来。
牛顿是近代理论物理学的创始人, 他所建立的力学理论体系不仅能说明已有的理论已经说明的现象, 更重要的是, 经典力学理论能预见到新的物理现象和物理事实, 并能以天文观测或实验证实它们的正确性。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在谈到物理学发展时曾指出物理学发展的动力有两个, 一个是实验, 另一个是物理学本身的结构。理论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没有实验, 没有对客观现象的分析和研究就不可能有物理学的发展。和经典力学体系相应的是, 牛顿建立了研究自然科学的新方法。他站在巨人的肩上以培根的实验归纳方法为基础, 又吸收了笛卡儿的数学演绎体系, 形成了他的比较全面的科学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即分析现象, 然后加以概括和总结为普遍法则即综合方法, 启开了实验科学的大门, 使作为实验科学的物理学形成了一个光辉的体系。这已成为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智能体现和重要的方法论之一, 三百年来为自然科学的繁荣立下了不朽功勋。
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和他的方法论使物理学在十八、十九世纪期间得以迅速发展, 并成为那时理论物理学的纲领或规范, 直到麦克斯韦电磁理论诞生, 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扩展到电磁领域, 提出电磁场概念。这也可以认为是牛顿引力场理论的一次重大飞跃。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建立以及人们对自然过程的物理认识都可以看作是牛顿思想的一种系统的发展。
牛顿是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在自然科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给两个多世纪的自然科学的
内容和结构打上了自己的烙印。他的经典力学体系所奠定的物理基础和方法启迪了人们征服
自然的无穷智慧, 二百多年来受到人们的高度崇敬。他的科学成就和哲学观点不仅对当时的学术界和思想界起着重大推动作用, 而且还影响了的后来的一些社会变革, 对现代化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参考文献
谷世义物理学史简编 天津和科学技术出版社,
陈毓芳, 邹延肃物理学史简明教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丁士章等简明物理学史 山西人民出版社,
周培源在纪念牛顿《原理》三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物理通报,
钱令希等中国大网络全书物理学 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
梅益等中国大网络全书物理学 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