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滨州历史

滨州历史

发布时间: 2022-04-12 05:13:17

㈠ 滨州历史名人300字简介

孙武字长卿,生卒年不详,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惠民县)人,祖父田书为齐大夫,攻伐莒国有功,齐景公赐姓孙,封采地于乐安。公元前532年的齐国内乱后,孙武毅然到了南方的吴国,潜心钻研兵法,著成兵法十三篇。公元前512年,经吴国谋臣伍子胥多次推荐,孙武带上他的兵法十篇晋见吴王。在回答吴王的提问时,孙武议论惊世骇俗,见解独特深邃,引起了一心图霸的吴王深刻共鸣,连声称赞孙武的见解,并以宫女180名让孙武操演阵法,当面试验了孙武的军事才能,于是任命孙武以客卿身份为将军。公元前506年,吴楚大战开始,孙武指挥吴国军队以三万之师,千里远袭,深入大国,五战五捷,直捣楚都,创造了我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为吴国立下了卓著战功。孙武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也是世界著名的军事理论家。流传至今的《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兵书,北宋神宗时,被列为《武经七书》之首。全书共分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十三篇,5900余字。《孙子兵法》揭示了战争的规律,论述了战争论、治军论、制胜论等多方面的法则,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被誉为“兵经”、“兵家鼻祖”。《孙子兵法》已有英、日、德、法、俄、捷、朝等文译本,国际上认为它是“世界古代第一部兵书”,现在不仅于军事领域,而且在经济、体育等方面,都受到了关注和应用。

㈡ 山东滨州有什么文化历史故事吗

沾化县位于山东省东北部,在渤海湾南岸和黄河三角洲腹地。它不仅是山东半岛与京津唐经济区的连接区,还是国家“黄河三角洲”发展和山东省确定的“山东海洋”建设的主要战场。 。总面积2214.57平方公里,辖6个镇和4个乡,一个渔港办公室,443个行政村,总人口38.2万。幅员辽阔,物产丰富,水陆交通便捷,农林牧渔业协调发展,工业门类齐全,基础设施配套,环境优美,被誉为“黄河三角洲上的一颗明珠”。

㈢ 滨州有那些历史

滨州市位于黄河下游、鲁北平原,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北临渤海,东与东营市接壤,南和淄博市毗邻,西同德州市和济南市搭界,是山东的北大门。1950年建惠民专区,几经沿革,1992年改称滨州地区,2001年撤地设市。现辖滨城区、惠民县、阳信县、无棣县、沾化县、博兴县、邹平县六县一区和经济开发区,版图面积9600平方公里,人口369万人。
滨州历史悠久,文化渊源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是黄河文化和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商朝时建有蒲姑国,秦朝开始建县,从西汉起至民国先后设有郡(国)、州、府、道等地方行政建置,五代时期置滨州,以濒临渤海而得名。传统民间艺术异彩纷呈,发源于博兴的吕剧、惠民的胡集书会、泥塑、木版画及滨州剪纸具有深厚的乡土气息,独具艺术风格。滨州民风淳朴,人杰地灵,惠民县是古代著名军事家中国武圣孙武的故里。邹平县是宋代著名政治家范仲淹的生长地。博兴县是汉孝子董永的故乡,中国“孝”文化的发源地。滨州还是中国吕剧的发源地。革命战争年

㈣ 滨州有多少人口

滨州有380万人口。(2014年)

一、滨州市位山东省北部、鲁北平原、黄河三角洲腹地,版图面积9600平方公里,地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圈、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两区两圈”叠加地带,是山东省的北大门。2000年6月18日撤地设市,人口380万(2014年),现辖滨城区、沾化区、惠民县、阳信县、无棣县、博兴县、邹平县五县二区和滨州经济开发区、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是黄河三角洲区域内最大的行政区。
二、滨州历史文化悠久,是黄河文化和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渤海革命老区中心区、渤海区党委机关驻地,古代著名军事思想家孙武、汉孝子董永、宋代著名政治家范仲淹、清代帝师杜受田出生或成长在这里。
三、滨州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示范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城市、山东省园林城市等称号。滨州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北拥渤海,黄河横穿城市,是连接苏、鲁、京、津的重要通道、鲁北到河北的必经之地,国家级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
四、人口概述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如下:
1、滨州市常住人口:常住人口为374.85万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356.41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18.44万人。增长5.17%,年平均增长0.51%。
家庭户人口:滨州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115.91万户,家庭户人口为357.02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08人,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3.26人减少了0.18人。
性别构成:滨州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为188.40万人,占总人口的50.26%;女性为186.45万人,占总人口的49.74%,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的100.90上升为101.05。
2、年龄构成:滨州市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60.15万人,占16.05%,15-64岁的人口为277.95万人,占74.15%;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36.75万人,占9.80%。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4.72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比重上升了3.1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61个百分点。
3、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滨州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教育程度的人数为21.16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教育程度的人数为42.06万人;具有初中教育程度的人数为157.93万人;具有小学教育程度的人数为111.13万人(以上各种教育程度的人数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4、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具有大学教育程度的人数由2670人上升为5646人;具有高中教育程度的人数由9320人上升为11221人;具有初中教育程度的人数由37570人上升为42133人;具有小学教育程度的人数由38420人下降为29647人。
滨州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15岁以上不识字的人)为16.06万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20.00万人,文盲率由10.12%下降为4.28%,下降了5.84个百分点。

㈤ 滨州历史名人

孙武(今山东惠民),董永(滨州博兴),东方朔(今山东惠民),唐赛儿(今滨州市)。

㈥ 滨州港的历史沿革

1969年,东风港在套尔河西岸两个500吨级泊位开工建设。
1971年,东风港正式投产。
1990年,滨州与黄骅争取神华集团出海通道建港。
1991年6月,惠民地区行署(滨州市)专门成立建港筹建处。
1992年5月,成立滨州地区港口建设办公室。
1991年末及1992年初,山东省人民政府分别在滨州和北京召开“神木煤炭出口港滨州港路方案”大型专家论证会。
1992年4月,国家最终确定把神木煤炭出口港定在河北黄骅,滨州遗憾地与机遇失之交臂。
1992年7月,省计委批准在套尔河东西两岸兴建两个3000吨级散盐泊位。
1994年7月,国家计委批复了滨州港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意在潮河口建设两个1万吨级码头,另在套尔河内退海十几公里处建设两个3000吨泊位。
1994年底,套尔河两个3000吨级散盐泊位建成主体工程。
1995年,国家批复滨州两个万吨级的“一盐一杂”泊位,一个盐业专用泊位、一个杂货泊位。
1997年3月,在套尔河开工建设东西两条导流防沙堤拟建设万吨级码头。
1997年,滨州遭遇百年不遇大海潮,港口建设遭受重大损失。
1998年,因资金困难港口建设搁浅。 2005年5月28日,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对加快滨州港建设进行了专门研究和部署,提出航道疏浚、商港、渔港、造船、油盐化工“五位一体”的总体工作思路。从此,滨州港跳出内海,走向深蓝,拉开了万吨级大港建设序幕。
2006年,《滨州港总体规划》作为地方一般港口由滨州市政府批准实施。
2006年2月26日,滨州港务有限责任公司成立。
2007年,滨州市政府确定了“以港兴市”的战略,强力推进滨州万吨级港口建设。
2010年,滨州市紧抓“黄蓝”两区开发的历史机遇,把滨州港确定为2011年全市的“一号工程”重点推进。
2010年3月,滨州港疏港公路开建。
2010年4月,滨州港防波堤、防潮堤一期工程开建,正式启动滨州港大规模开发建设。
2010年4月,滨州港2×3万吨级码头及附属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2010年9月30日,疏港公路竣工通车。
2010年12月17日,山东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将潍坊港等3个港口确定为地区性重要港口的批复》,将滨州港提升为地区性重要港口。
2012年3月5日,修改后的《滨州港总体规划》(2011-2030年)获省政府和交通运输部正式批复。
2012年7月15日,四座25吨级、变幅达33米门座式起重机安装完毕。
2013年5月16日,由中交烟台环保疏浚公司承建的滨州港防波堤一期工程顺利通过省质监总站验收。
2013年8月15日,防波堤二期工程开建。
2013年10月10日,市政府组织召开全市口岸开放工作专题会议,对滨州港申报一类口岸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滨州港正式准备申报国家一类开发口岸。
2013年10月12日,从烟台港驶向滨州港的冠全1号、兴华8号、通达698号三艘5000吨-7000吨巨轮依次落锚成功靠岸;13日,万吨级巨轮“昊昌6号”在滨州港停靠。这意味着2x3万吨级散杂货码头(结构预留5万吨级)试通航。
2013年12月30日,滨州港供水工程竣工,滨州港调度运营中心正式通水。
2014年5月20日,滨州港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
2014年8月14日,市政府与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及滨州港务集团有限公司与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滨州港通用码头项目合资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滨州举行,滨州港将与青岛港正式合作。

㈦ 求山东滨州市历史文化特点。如名人故居,剪纸及特产或者民俗活动

民间艺术
1978年,全区的民间艺术处于低谷阶段。1980年起,分布在中南部和黄河、徒骇河沿岸村庄的民间剪纸开始恢复,有鞋花、枕头花、门帘花、帐沿花、窗花、墙花、灯花、家畜、家禽、蔬菜、瓜果、花卉、鱼虫等一起出现,还有历史人物、戏曲人物等,逐步丰富起来。1985年,滨县民间剪纸赴济南展出,随后又晋京展出,中央电视台作了专题播出。 展品中3副作品被选送全国剪纸展。 1988年, 滨州市文化馆出版《滨州民间剪纸》一书,较详尽地介绍了全区民间剪纸的源流、题材、风格、花样种类等。1990年起,惠民县的木版年画、惠民县河南张村的泥娃娃,生产数量和艺术质量都有所发展,并不定时举办各种展览,吸引中外游客参观、购买。博兴县的柳编制品、无棣县的草编制品,从花样品类到生产数量都成倍增加,并畅销国内外。1991年,滨州市的剪纸、惠民县的木版年画、博兴县的柳编工艺品,联合在上海市举办民间艺术展览,1992年赴香港展出。至2000年,无棣县的草编制品从生产数量到创造花样均占到全国的四分之一,畅销日本、马来西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而扩展到英国、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

遗址遗迹
一、西南庄遗址
位于邹平县苑城镇西南庄西, 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2~3米,为东周
至汉代遗存。出土北辛文化时期的石器有石斧、铲、磨盘;骨器有针、锥;陶器有敛
口钵、红顶钵、鼎、罐等。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小韩遗址
位于阳信县商店镇小韩村北两公里处,遗址呈漫坡状,略高于地面,面积约15万
平方米,文化堆积厚1.5米左右。采集有大汶口文化时期的蚌壳红陶鼎、泥质红陶钵、
小口双耳壶、泥质灰陶三足高柄杯、彩陶罐,龙山文化时期的夹砂红陶器,商周时期
的夹砂灰陶绳纹鬲、泥质灰陶豆、盆等。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丁公遗址
位于邹平县苑城镇丁公村东的高埠上,面积约24万平方米,为龙山文化时期的典
型城堡遗址。文化堆积厚3.5~5米,分为13层。清理了一批城墙基础、墓葬、灰坑、
窑址、房址遗址。出土有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彩陶盂、泥质红陶罐;龙山文化陶器以夹
砂和泥质黑陶为主,次为灰陶和黄褐陶,纹饰有弦纹、堆纹、蓝纹、方格纹、刻划纹
和突棱纹等,器形有(yan) 、鼎、、鬲、盆、杯和器盖。岳石文化时期的陶器以夹
砂和泥质灰陶为主,次为褐陶和黑陶,纹饰多为绳纹、突棱纹、附加堆纹和划纹,器
形有罐、鼎、、鬲、尊和器盖。商周时期陶器多为夹砂和泥质灰陶、红褐陶,流行
绳纹。在1235号灰坑内发现一片龙山文化刻13个字符号的陶片,将汉字起源向前推进
800~1200年。 1985年,被定为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邹平工作站。1991年,被列
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路家遗址
位于惠民县胡集镇路家村东, 面积近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3~5米以上,主要为
龙山文化时期的遗址,出土有黑陶盆、鼎足、器盖、石锛等;商周时期的有鬲、罐、
陶豆等。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利城遗址
位于博兴县店子镇利城村西南150米处, 面积约6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2.5米,
暴露有红烧土、灰坑等遗存。采集的龙山文化陶器以夹砂黑陶、夹砂红陶为主,纹饰
有弦纹、堆纹,器形有鼎、罐、杯;岳石文化有泥质灰陶尊形器、罐、夹砂黑陶盆、
鼎;商周时期有夹砂红陶绳纹鬲、泥质灰陶豆等;另有汉代遗存。为省级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

六、秦台遗址
位于阳信县雷家乡秦家村西北800米处, 为台形地遗址, 东西约400米、南北约
250米,遗址中部有一高5米的土堆,曾出土铜器,文化层距地表不足1米,厚度1.5米
左右。遗物有商周时期的陶鬲、灰陶罐、粗把豆、陶纺轮、石镰等。为省级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

七、棒槌刘遗址
位于阳信县水落坡乡棒槌刘村北, 面积约10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1.7米,采
集有商代夹砂灰陶绳纹鬲、泥质灰陶豆、方格纹罐、纺轮及骨锥、蚌镰等。为省级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鲍家遗址
位于邹平县长山镇鲍家村南, 面积约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6米,下层为龙山
文化遗址,上面叠压商周至秦汉遗址。出土器物有石斧、石镞、黑陶杯、鼎等,具有
龙山文化的特点。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兰家遗址
位于滨州市堡集镇兰家村东,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2~3米。1957年,
发现一批青铜器,有卣、觚、爵等。1960年,发现大量骨器,器物多具有商代晚期特
征。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大商遗址
位于惠民县何坊乡大商村南,面积近2.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米。发现有赤黄
色陶和黑陶、灰陶器物残片、堆纹鬼脸形陶鼎足、绳纹夹砂陶片及鹿角、骨器等。
属龙山文化晚期至商代人类居住遗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一、大郭遗址
位于惠民县麻店镇大郭村,面积3万平方米。出土器物有商代石斧、骨锥、磨石、
蚌镰、陶拍等。1973年,发现一座商代晚期墓葬,出土鼎、方彝、觚、铣、戈、矛、
刀等青铜器和石锛、石铲、玉环等,墓室有二层台,台上殉葬六人,墓室东、西、北
侧均有一耳室,各殉葬一人一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二、寨卞遗址
位于博兴县寨郝镇寨卞村北1公里处,面积约90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3米,经钻
探发现16万平方米的城址遗存。采集的龙山文化陶器多为夹砂褐陶、黑陶和红陶,纹
饰有弦纹、竹节纹、堆纹,器形有鼎、盆、杯等;商周遗物有夹砂红陶绳纹鬲、泥质
灰陶豆等。据考,此为蒲姑国故城。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三、村高遗址
位于博兴县兴福镇村高村北,面积约2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2米。采集的龙山文
化陶器以夹砂红陶、黑陶为主,纹饰有弦纹、堆纹,器形有、罐、鼎;商周时期有
夹砂红陶绳纹鬲、泥质灰陶簋等,另有汉代遗存。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四、郝家遗址
位于惠民县城关镇郝家村西南100米处,面积12万余平方米,为漫坡状台形遗址,
高出四周平地1米。文化层距地表较浅,堆积厚度3米以上。出土文物有商代陶鬲、陶
豆、罐和周代遗物。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五、东鲁遗址
位于博兴县曹王镇东鲁村西南,俗称“龙台子”,面积约10万平方米,文化堆积
1.5米。 采集有商周时期的夹砂黑陶素面鬲、夹砂灰陶绳纹鬲、泥质灰陶豆;另有汉
代、南北朝遗存。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六、贤城遗址
位于博兴县博兴镇贤城村西200米处,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1.5~2米。
经钻探发现长宽各1000米的城墙基址,遗址中发现有南北朝时期的寺庙遗址。采集有
商周夹砂褐陶素面鬲、夹砂红陶绳纹鬲,战国兽纹瓦当、泥质灰陶豆、鼎等。为省级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七、西(feng)遗址
位于沾化县冯家镇西(feng)村西500米处,为漫坡台形遗址,面积约10万平方米,
文化层厚度约2米。 遗物有战国时期的灰陶豆、陶釜、素面罐、夹蚌红陶素面陶器。
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八、杨家古窑址
位于沾化县富国镇东杨村北,面积15.6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1.5~2米。1955年
试掘,清理东周墓一座,出土贝币、青铜剑、矛等。因徒骇河水冲刷暴露出大量东周
盔形器、滤器、鬲、盆等残片,器壁厚重,质地坚硬,烧制火候高,河岸边有几处显
露的残窑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九、信阳故城址
位于无棣县信阳乡谢家村西南500米处, 面积约200万平方米, 西南角残存城墙
500米, 最高处6米。文化层厚2米以上。出土文物有战国晚期的陶豆、罐、盘、铜剑
及少量齐刀币等。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十、龙华寺遗址
位于博兴县陈户镇赵楼村北, 面积约40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1米,暴露有砖墙
基、灰坑等遗迹。出土北魏、东魏、北齐、隋代铜造像200余件和青釉瓷罐、瓶、碗、
壶、盘、杯、泥质灰陶瓦当、滴水、板瓦、筒瓦、砖以及北齐和隋代铜钱等。为省级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十一、王薄起义遗址
位于邹平县青阳镇西窝陀村东南雕窝峪内。 公元601年隋炀帝东征高丽,横征暴
敛,铁匠王薄在此聚众起义,后转战数十郡县达8年之久。

二十二、古城遗址
位于邹平县临池镇古城村,面积1.71万平方米,属商周文化遗址。遗址西南、东
南各有一段残存的於陵县故城城墙, 此城建于战国, 北宋宣和末年城圮。文化层厚
1.4米, 地表暴露大量陶片,有板瓦、卷云纹和树木纹半瓦当、方折豆盘等,文化层
中有灰陶、夹砂红陶、夹砂灰陶。城墙夯土层发现有石斧、石镰等石器。

二十三、邹平故城遗址
位于邹平县孙镇东南1公里处, 西为利民桥和庆淄公路,中间为利民河,为汉代
邹平县故城。旧基暴露大量碎瓦片和旧城墙基夯土痕迹。

二十四、梁邹故城遗址
位于邹平县韩店镇旧口村北1.5公里处。 北宋宣和末年县城迁址后废。出土文物
有商周时期鬲腿、豆把等。

二十五、朝阳故城遗址
位于邹平县码头乡甜水村西2公里处。为古朝阳县城。出土文物有周代鬲腿。

二十六、高苑故城遗址
位于邹平县苑城镇王世庄。传为战国齐桓公之苑囿,汉置高苑县,后废。清称苑
城店。遗址1米之下有大量古代砖瓦。

二十七、先棣州故城遗址
位于惠民县辛店乡先棣州村东南。公元518年(隋开皇元年) 置棣州。此处先后为
棣州、乐安州及厌次县治所。公元828年(唐太和二年) 大水淹州城,为避水患,迁新
城。出土文物有铜钱、擂石等。

二十八、博昌城遗址
位于博兴县寨郝镇寨郝村西南, 探查面积5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5米,为春秋
时期齐国博昌邑,后为博昌县治所。采集有陶罐、瓦、盆、壶、铜削、盘等,出土石
造像碑,皆属汉、南北朝文化遗存。

二十九、延侯城遗址
位于博兴县湖滨镇安柴村西500米处,面积25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层1.5米。1981
年发现,采集瓦、罐、盆等陶器标本,属周、汉文化遗存。经考,此地为汉延乡侯国
之都城。

三十、卧佛台遗址
位于滨县旧城内西北隅。1954年,在卧佛台附近发现黑陶、蚌、骨器物和残片,
鉴定为龙山文化遗址,并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6年,卧佛台基被撤平,出
土文物流失甚多,遂撤“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遗址范围扩大,重点区面积约
1500平方米,先后出土新石器时代到东周时期的文物有石斧、石凿、骨锥、鹿角化石
和陶豆、鬲、壶、罐、钵等陶片。1983年8月,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迹

一、魏氏庄园
位于惠民县魏集镇魏集村,建于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系清朝“恩授布政司理
问”户部郎中魏毓炳四世孙魏肇庆的住宅。庄园主体由城堡、广场、水塘、花园四部
分组成,呈长方形,南北84米,东西46米,占地5.7亩。城墙为砖墙,高10米,底宽3
米, 顶宽1.5米,内砌立墙,外垒垛口,四面临街,为封闭式宅院。院内东南、西北
转角处建圆形碉堡,墙内侧上部及碉堡内遍布射击孔。围墙内以南北轴线,分三进六
院, 共有房屋256间,现存48间,均为砖木结构;前、中、后院,各为厅厢回廊组成
的四合院。正厅为二层楼,山墙辟门,设翻板吊桥与围墙连通。庄园布局严谨,房屋
画梁雕栋, 脊顶房檐有陶禽陶兽,颇具中国北方传统建筑特色。1994年4月,开始维
修倒座房、 客厅前后院、东西厢房和复原倒座,总造价200多万元 (2000年竣工) 。
1996年,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王海石桥
位于博兴县曹王镇王海村东西大街中部,1563年(明嘉靖四十二年)建。为青石结
构三孔拱型桥,桥长6.5米,宽4.4米,高3.7米,每孔宽1.35米,起拱0.4米,从分水
石至孔顶1.2米,孔顶至桥面1.5米,孔眉浅浮雕卷草图案,中孔顶部刻一水兽头,獠
牙眦目。桥面铺青石板,每边栏杆用五块石板、六根石柱和两个石鼓组建。北侧中间
栏板上刻“凤阳桥”,下雕“双凤朝阳”图案,其余镌“八仙过海图”。南侧中间栏
板上刻“青龙街”,下雕“二龙戏珠”图案,其余镌“四季花鸟图”。南北两侧中间
一根石柱分别刻“明嘉靖岁在癸亥建志”和“清道光岁在戊申重修”铭文。为省级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范公祠
坐落于邹平县长山镇河南村,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之享堂。1065年 (北
宋治平二年) 邑人知县韩泽所建。后经元、明、清多次修葺。范公祠分主殿和后殿,
皆为歇山式,四角飞檐,斗拱相扣。现有重修大殿三间。1990年,邹平县长山镇政府
集资6万元,对范公祠大殿的门窗、楹柱、石阶、匾额、塑像、殿内外装饰进行修复,
基本恢复了大殿的原貌。修建院墙、大门形成原有的格局。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唐李庵
位于邹平县邹平镇石樊鲁村西北300米会仙山北麓,小型佛教寺院,相传古有唐、
李二仙在此修炼而得名。所建年代失考。碑记最后一次重修为明隆庆年间。现存大殿、
东西偏殿、跨院僧房、藏经楼、客房及山门共32间。山门左右有重修寺碑四通。院内
植丁香、 古柏。省文化厅拨款2万元,于1986年春对唐李庵进行部分维修,主要修复
主大殿屋顶, 更换西殿后墙,修复东、西偏殿屋顶和安装所有瓦兽,同年5月竣工。
1996~1998年,县府先后拨款14万元,自筹资金6万元,对唐李庵主建筑群(大殿、东
西偏殿、影壁、山门、院墙) 进行重建与维修、恢复了原貌。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

五、刘庙南清真寺
位于阳信县城南六公里的大寺杨村南隅,俗称刘庙南寺,建于1495年 (明弘治八
年) 。1924年毁。1927年重建。为境内最古老的清真寺。在此读经“挂帐”的执教者
遍及省内及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内蒙古、宁夏等省市区,占地3600平方米,建
筑面积800平方米。

六、大觉寺塔
位于无棣县城东南关,始建于公元639年(唐贞观十三年) ,高13级,八角形密檐
式砖结构。塔基高约2米,第一级南北各设一拱顶券门,南门上方镌刻“文笔冲霄”,
落款为“罗柱书” , 塔内筑券形踏步回廊,逐级相通。明、清曾三次修葺。1888年
(清光绪十四年)地震,塔倒其半。1957年经省批准拆除,塔基底部封存地下。1991~
1992年,由县政府集资和社会投资155万元,重建海丰塔。
七、吴式芬故居
明清间厅堂建筑。位于无棣县城南门里,是晚清金石学家吴式芬的宅第。吴氏家
族世代居官,明清时期科甲相继,素有“九世朝运”之称。故居古朴典雅、一宅两院,
南院原称“尚书府”,北院原称“尚书第”,布局呈长方形,坐西面东,占地7000余
平方米。1999年,利用省、县拨款13万元专项维修经费对故居内建筑物进行了抢救性
维修。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㈧ 山东滨州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沾化县位于山东省东北部,渤海湾南岸,黄河三角洲腹地。既是山东半岛和京津唐两大经济区的联结地带,又是国家“黄河三角洲”开发和山东省确定的“海上山东”建设两大工程的主战场。总面积2214.57平方公里,辖六镇四乡、一个渔港办事处,443个行政村,总人口38.2万。这里土地广阔,物产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农林牧渔协调发展,工业门类齐全,基础设施功能配套,环境优美,被誉为“黄河三角洲上的一颗明珠”。
沾化,历史悠久,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因盛产稀世珍果沾化冬枣,而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冬枣之乡”。目前,沾化县冬枣密植园已达35万亩,年产量可达1500万公斤,产品销往全国各大中城市,并远销新加坡、南韩、日本等国家。
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28.56亿元,农民人均收达到2580元,各项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年均增幅都比较可观。
沾化县属环属环渤海“金项链”上的重要一环,所处的环渤海湾经济区已被列入本世纪国家重点发展区域。拥有海岸线171公里,驰名中外的渤海梭了蟹、渤海毛虾、东方对虾和被誉为“天下第一鲜”的文蛤就产于这里。全县拥有土地332万亩,人均占有9亩,是全省人均土地最多的县之一,其中有110万亩耕地、100万亩滩涂、70万亩海滨草场。土地的多样性特点,为农、牧、渔三业开发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唐代之前,境域一直为他县属地。宋庆历二年(1042年)置招安县。金明昌六年(1195年)更招安县为沾化县,县名取义于汉代龚遂治渤海民沾圣化之义。金代属滨州,元代属济南路滨州,明代属济南府滨州。
1913年废府设道,沾化属岱北道。1914年改岱北道为济南道,沾化县随属。
1925年设武定道,沾化县属武定道。1928年废道,县直隶于省。1937年,属鲁北行政区。抗日民主政府划沾化属冀鲁边区。
1941年10月后归清河区。1944年1月冀鲁边区与清河区合并为渤海行政区,沾化县属渤海区第四专区。
1949年属渤海区垦利专区。1950年撤销渤海区,建惠民专区,沾化随属。1958年惠民专区与淄博市合并为淄博专区,利津县并入沾化县,属淄博专区。1961年惠民专区与淄博市分治,利津县复制,沾化县属惠民专区。1967年惠民专区改称惠民地区,1992年改称滨州地区,沾化县随属之。

㈨ 滨城区的历史沿革

商、周时期属薄(蒲)姑地。
秦属齐郡。西汉武帝年间置湿(漂)沃县,属青州刺史部千乘郡,治湿沃城(《中国历史地图集》标注当在今滨城镇西莫李家、周家集一带)。
南北朝时期徙湿沃县治乱城(今北镇附近),
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改湿沃为蒲台县,因境内有蒲台(今名秦台)而得名,仍治乱城。
唐朝,垂拱四年(688年)析蒲台、厌次置渤海县(治所在滨城东40里。天宝五年移治李邱村,今滨城北垣外)。
五代置滨州。《太平寰宇记》:“滨州治渤海县,以在渤海之滨为名。”
后周显德三年(956年),置滨州,领渤海、蒲台二县。
明洪武元年(1368年)撤销渤海县将其属地直隶于滨州。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滨州降为不领属县的散州。
民国二年(1913年)改滨州为滨县。
1958年12月8日撤滨县并入惠民县。
1961年恢复滨县建置。
1982年8月2日,以滨县北镇、博兴县小营人民公社和蔡寨人民公社朱全镇管理区设立滨州市,置1镇3乡3个办事处。
1987年2月25日,撤销滨县,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滨州市。
1989年12月22日,将高青县的旧镇划归滨州市。
2000年6月10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滨州地区和县级滨州市,设立地级滨州市;设立滨州市滨城区,以原县级滨州市的行政区域为滨城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黄河六路530号。

㈩ 山东省滨州市蒲城乡历史变迁

滨州市位山东省北部、鲁北平原、黄河三角洲腹地,版图面积9600平方公里,地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圈、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两区两圈"叠加地带,是山东省的北大门。2000年6月18日撤地设市,人口380万(2014年),现辖滨城区、沾化区、惠民县、阳信县、无棣县、博兴县、邹平县五县二区和滨州经济开发区、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是黄河三角洲区域内最大的行政区。
滨州历史文化悠久,是黄河文化和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渤海革命老区中心区、渤海区党委机关驻地,古代著名军事思想家孙武、汉孝子董永、宋代著名政治家范仲淹、清代帝师杜受田出生或成长在这里。
滨州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示范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城市、山东省园林城市等称号。滨州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北拥渤海,黄河横穿城市,是连接苏、鲁、京、津的重要通道、鲁北到河北的必经之地,国家级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

热点内容
课堂整老师 发布:2025-05-19 23:37:16 浏览:919
天才的英语 发布:2025-05-19 19:40:53 浏览:547
2016继续教育考试答案 发布:2025-05-19 17:57:30 浏览:128
学生喜欢的教师 发布:2025-05-19 17:55:49 浏览:778
白凉粉是什么原料做的 发布:2025-05-19 17:32:44 浏览:381
2017年四川数学卷 发布:2025-05-18 00:16:14 浏览:719
中国社会科学院暑期 发布:2025-05-17 23:31:35 浏览:687
简单广场舞教学 发布:2025-05-17 20:37:48 浏览:13
二级学科博士点 发布:2025-05-17 19:10:15 浏览:125
永兴教师招聘 发布:2025-05-17 19:10:15 浏览: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