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简答题
1. 20道初二物理简答题 要答案
问题
1.开水冒“白气”冰棒也冒“白气”,试解释两种白气的形成?
2.人骑自行车快速下坡时,为什么不能突然只急刹前闸?
3.医生用注射器打针前,要把药液吸进注射器针筒。简单描述医生如何把药液吸进针筒,并且作出解释?
4.连续用铁锤敲打铁钉,铁钉的温度会升高,为什么?
5.工程师为什么要把拦河坝设计成上宽下窄的形状?
6.用一张硬纸片划过木梳的尖齿,划得快时音调高,还是划的慢时音调高,为什么?
7.将一个鸡蛋从冰箱里拿出来,我们会看到蛋壳先变湿后变干,为什么?
8.举出两个摩擦生热的实际例子。
9.由于开水太烫,小明同学喝水前,用部分凉开水掺入其中。他认为“若不考虑热损失,混合后当水达到共同温度时,热水降低的温度就等于冷水升高的温度。”这种说法全面吗?为什么?
10.医生给病人检查口腔时,常把一把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再放入病人
的口腔,这是为什么?
11.舞台上经常用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你知
道其中的道理吗?
12.试说明“孤掌难鸣”的道理。
答案
1。大气蒸发,升华
2。惯性使人向前摔倒
3。把针管放进液体,向后拉推射器,原因是大气压强大于针筒内压强,所以把液体推入针筒
4。连续打击铁钉其实是对其做功,做功使其能量增大,所以温度升高
5。下面受力面积小因而受到较大的冲力,上面面积大所以受到较小的冲力,这样才不容易被冲破。
6。划得快比较高,因为在划过第一个时马上划第二个,因此在第一个摆动的频率减小前第二个摆动的同时给第一个一个新的频率
7。蛋壳上的温度很低,在周围的水蒸气会先凝固为小水滴,当蛋壳温度逐渐升高,水滴也会再次蒸发变成水蒸汽。
8。冬天的时候人们搓手就是摩擦生热,火柴的点燃也是由于摩擦生热。
9。不全面,虽然不考虑热损失但是要考虑倒入凉水的份量,若凉水体积远大于热水体积,则温度趋近于凉水温度,若凉水体积远小于热水体积,则温度趋近于热水温度.
10.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小镜子的温度,避免口腔中的水蒸气在镜面液化,使平面镜成像模糊.
11. 舞台上喷洒的干冰升华需从周围的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量,从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我们看到的”白雾”.
12.因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两个物体同时存在,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2. 求初二物理简答题30道(附答案)谢谢!
1.初二物理简答题
1.你一个透镜,不用手接触它的表面,如何判定它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
2.写出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3.游泳后,从水中上岸时被风吹会感到很冷,为什么?
4.夏天吃冰棒感到凉快,扇扇子也感到凉快,这两种凉快原因一样吗?
答:不一样。吃冰棒感到凉快是因为冰熔化吸热;而扇扇子也感到凉快是因为加快气流速度来加快身上水份蒸发,从身上吸热。
6.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为38万千米,太阳光从月球反射到地球需要多少秒?
7.看到闪电后4秒,才听到雷声,问闪电处离我们有多少米?
8.光由火星传到地球需11分钟,求火星离地球有多远?
9.有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如何用简便的方法粗略测出它的焦距?
10.冬天可以看到呼出的“白气”,夏天却看不见,为什么?
11.舞台上常用干冰制造烟雾,这是什么物态变化?
12.阳光下和室内各有一杯冰水混合物,哪杯的温度高些,为什么?
13.怎样晒衣服才能干得快?
14.使用电流表,有哪些注意事项?
15.人站在湖边往水中看,看到清澈湖水中游动的小鱼和天空的太阳。
请回答:哪个是实像,哪个是虚像?它们各是光的哪种现象形成的?
16.用纸折成的盒子装上八九分满的水,放在火上加热,水沸腾了而纸盒却没有烧焦,这是什么原因?
17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各有什么特点?
18.用久了的电灯会发黑,为什么?
19. 100°C的水蒸气与100°C的水哪种烫伤的来严重些?
20. 0°C的冰吸收热量后温度会直接升高吗?
21.怎样规定0°C和100°C?
22.按要求连接电路:L1和L2串联,电流表A1测量L1的电流,还有开关S。
23.按要求连接电路:L1和L2连接成并联电路,使S1控制L1,S2控制L2,S控制整个电路。
24.有一个电动机,一个电灯,一个电铃,两个开关,一个电池组和若干导线。请按要求设计一个电路:开关S1为总开关,S2控制电动机、电灯。
3. 四道初二物理的简答题
1.由欧姆定律可知(I=U/R).当R一定时,I与U成正比。所以,电压越高就越危险。
2.导体的电阻不能为零,在无电流时,电阻也存在,对自由电子有阻碍作用。
3.因为,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导电性能,(在物理学中用电阻率表示),铝、铜、银和鉄比,鉄的导电性能最差,所以一般不用鉄做导线。
4.超导材料最大的优点就是电阻为零,没有线路的热损失;但在运用上存在问题,就是无法得到大范围的低温环境,目前,只停留在实验室。
4. 八年级物理简答题
这个简单啊 主要用到的原理是大气压强 饮料吸管外壁光滑插进去时因为吸管与口服液的瓶没有空隙,所以吸的时候,口服液瓶内压强很大 就洗不去来了 如果用口服液吸管外壁有棱那种 管与瓶有空隙 空气进入瓶中 瓶内外压强一样大了 就可以吸出来 解决方法可以用饮料吸管多插一个洞
5. 八年级上物理 简答题
通风好的地方和扇扇子, 都是加快人体表面空气流通,使人体汗液蒸发加快,人的体温降低加快;
在他身上擦些酒精的目的是:酒精的蒸发比水的蒸发速度更快,带走的热量更快,使人体温度降低加快。
6. 我要11道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简答题,急急急,谢了在线等
1.去年年初,我省遭遇了罕见的持续冰灾。在无雨、无雪的冰冻天气里,由于水蒸气不断______(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而形成冰,使得包裹在输电线上的冰柱逐渐加厚,致使输电线的拉力逐渐______,输电线、输电塔架因不堪重负而断裂、倒塌。
2.某人在配制酒精溶液时,把10ml的酒精倒入10ml的水中,摇晃混合后发现总的体积小于20ml,这一现象可以说明 。
3.火箭发射架下建有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通过水发生 来吸收大量的热;火箭升空瞬间,会看到巨大的白色“气团”,这是水蒸气 形成的(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4.防“非典”期间,常用消毒液加热熏蒸的办法对病房空气进行消毒处理。从物理上说,对消毒液加热是为了 ,弥漫到空气中是一种 现象。
5.气体打火机的燃料是丁烷气体,是用 的办法使它变成液态装入打火机的。
6.将烧红的铁棒插入水中,会听到“嗤嗤”的声音,同时看到水面上方出现的“白气”,这里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是 后是 。
7.目前,全球的气候悄悄变暖,这是 效应不断加剧带来的后果;而城市的平均气温高于周围乡村,这种现象称为 效应。
8.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些“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而成的 。
9.冬天,0℃以下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这是 现象;寒冷的冬夜,门窗玻璃 侧出现冰花,这是 现象。
10.空气中的水蒸气是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地 而来的。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 成小水珠附着在物体上,这就是露水,若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就形成 。深秋或冬天,夜晚温度迅速降到0℃以下,水蒸气会直接 成固态的小晶体,这就是 。
11.复习课上,老师写下一副与物理知识有关的对联。上联:“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 和 ,反映的一共性是 。
7. 2012八年级上物理所有简答题大全及答案,满意给100悬赏
1、吃饭时明明帮妈妈盛汤,他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掀开热汤锅的锅盖,有水从锅盖上滴下,明明想知道锅盖上的水是哪来的,这一过程是否发生了物态变化?
答:发生了物态变化,水是高温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滴。
2、北方建筑工人在秋冬季节和泥时,常用食盐水代替自来水,请你用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时候这样做?
答;向水中撒盐能降低水的凝固点。北方建筑工人在秋冬季节为防止由于气温低,水凝固成冰,常用食盐防止水凝固成冰。
3、医用体温计能当寒暑表使用吗?用它能准确测出气温吗?
答:医用体温计不能当寒暑表用。因为寒暑表的测量范围-30℃~50 ℃,超过了体温计的测量范围35 ℃ ~42 ℃。另外体温计有缩口,体温计的示数只能上,不能下,当气温降低时,不能反应此时的气温。
5、炎热的夏天,要将汽水冷却,用质量相等的0 ℃的水或者0 ℃的冰,哪一种效果好,为什么?
答:0 ℃冰好一些;因为0 ℃的水和0 ℃的冰的温度相同,冷却的效果相同,但0 ℃的冰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冰的冷却效果好一些。
6、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温度为0 ℃的房间里,冰能不能继续熔化?为什么?
答:冰不能继续熔化;因为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把正在熔化0 ℃的冰放在0 ℃的房间里,冰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能够继续熔化
7、夏天吃冰棒感到凉快,扇扇子也感到凉快,试分析这两种凉快的原因。
答:吃冰棒是熔化吸热,而扇扇子是通过加快空气流动来加快人体汗液的蒸发来吸收人体的热量。
8、医生给病人检查口腔时,常常先把一面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再放入病人的口腔中,这是为什么?
答:在酒精灯上烧一烧是为了提高镜面的温度,避免由于镜面的温度低,使口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使镜面模糊不清。
9、取一根较粗的铁丝,把它的一端放在炉火上烧一段时间(烧红),然后把烧红的部位插入水盆中,你会看到铁丝周围出现大量的气泡,并有白气产生,这是什么现象
答:由于铁丝温度较高,插入水中后发生局部的沸腾现象,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上升,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气”。
11、冰和雪都是水的固定形式,但它们的形状又有很大的区别,你能作出解释吗?
答:冰是水凝固而形成的有圆滑的表面 ;雪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有规则的图形。
12、灯泡用久了以后为什么会发黑?
答:因为灯发光时温度很高,钨丝因受热升华变成气态钨,当气态钨遇到冷的
灯泡壁又凝华成固态的小钨粒,附在灯内壁上,长时间灯泡变黑。
13、为什么北方的冷气流南下,南方的暖湿气流北上,交汇处会下雨?
答:南方的暖湿气流中的水蒸气与北方的冷气流相遇,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冰晶 熔化变成水滴,与原来 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
14、我国南方的夏天,每当烈日当空,导致地表温急剧上升,人们普通感到酷热难当:有时会下一场不小的阵雨,下雨时以及雨停后的一段时间,人们感觉空气湿热;但过一阵子,特别是一阵风刮过之后,大地和空气便清凉了,人们也感到凉爽了。根据你学过的物理知识指出其中包含的物理现象和原理。
答:烈日当空,温度很高,人体的汗液难蒸发,人体不能散热,所以感到酷热难当;下了阵雨以后,空气中温度增大,人体汗液变慢,所以人体感到湿热;刮风加快汗液蒸发,蒸发吸收人体的热量,人们感到凉爽。
16、从冰箱里拿出冷藏的鸡蛋,一会儿发现它变湿了,马上用干布擦拭却擦不干,但是在桌面上放置一段时间后鸡蛋自己也会干,请你解释上述现象?
答:冷藏鸡蛋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附在鸡蛋上,所在鸡蛋变湿了;擦拭以后水蒸气还不断液化,所以擦不干;放置一段时间后,鸡蛋温度升高,鸡蛋表面的小水滴汽化为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所以变干了。
17、霜前冷,雪后寒?
答: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
18、(1)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
(2)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来。
答:(1)因为人身上有水,而水蒸发吸收人体的热量,因此人感觉冷。
(2)因为狗身上没有汗腺,天热时不能靠身体出汗来散热,只得伸长舌头,大口喘气加快舌头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加快舌头表面唾液蒸发来吸收身体的热量。
19、火箭点火发射时,若高温火焰向下喷射到发射台上,发射台就会被烧毁。为了保护发射台,在它的底部建造了一个大水池,从而巧妙地解决了这个技术问题。火箭发射时,发射架为什么不被高温烧坏?底部喷出的庞大的白色气团(下图)是由什么组成的?它是怎样形成的?
答案:大水池里的水受到高温汽化吸收热量,保护发射架不被烧坏;火箭发射时,底部喷出的庞大的白色气团是由小水珠组成的。它是由水池里的水汽化后又降温液化成小水珠漂浮在空气中成的
20、小鹭善于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一天,她从冰箱的冷冻室中拿出一支冰棍,发现冰棍上附着白花花的“粉”;剥去包装纸,看见冰棍在冒“白气”;她把这支冰棍放进茶杯里,过一会儿,茶杯壁逐渐形成了一些小水珠,像是茶杯在“冒汗”.请你帮小鹭解释“粉”、“白气”和“冒汗”是怎么形成的.
答案:“粉”是冰箱里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凝华产生的;“白气”是冰棍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而成的;“冒汗”是茶杯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而成的.
1、如图,大烧杯内的冰熔化时小烧杯内的冰是否会熔化?为什么?
答 不会熔化,因为大烧杯内的冰熔化时,虽然吸收热量,但是温度却保持熔点温度不变;小烧杯内的冰由于热传递温度也会达到熔点温度,由于温度和大烧杯内混合物的温度相同,不能从大烧杯内的混合物中继续吸热,所以不会熔化
2、夏天,小明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几个冰块,放入装有常温矿泉水的杯中。过一会儿,他用吸管搅动冰块,发现这几个冰块“粘”到一起了,如图所示。请解释这个现象。
答: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冰块温度低于O℃,放到水中后水放热降温,冰吸热升温当冰块附近的水的温度降到O℃时,冰的温度还低于O℃;冰块继续吸热,冰块附近O‘C的水继续放热,凝固成冰。所以冰块会“粘”到一起。
3、 “炖”菜是应用煮食法,即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和煲底隔离,如图所示,当煲中的水沸腾后,盅内的汤水是否能沸腾?为什么?(设汤水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
答:不会沸腾,因为大烧杯内的水沸腾时,虽然吸收热量,但是温度却保持沸点温度不变(1分);小烧杯内的水由于热传递温度也会达到沸点温度(1分),由于温度和大烧杯内水的温度相同,不能从大烧杯内的水中继续吸热,所以不会沸腾(1分)。
4、取一张光滑的厚纸,照图那样做成一个小纸锅。纸锅里装些水,放到火上加热。注意不要让火苗烧到水面以上的纸。过一会儿水就会沸腾,而纸锅不会燃烧。实际做一做,并且说明纸锅为什么不会燃烧.
答: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水在沸腾时,虽然吸收热量,但是温度却保持沸点温度不变,用纸锅烧水,纸锅始终要向水传热,所以温度不能达到纸锅的着火点,所以纸锅能烧开水,而不会燃烧。
5.小明的妈妈用食用油炸油条时,油的温度约为200℃。她不小心把几滴水溅到了油锅里,出现了“油花四溅”的现象。请解释这个现象。
答:溅入油里的水滴,到达油面时有一定的速度,要继续向下运动。由于油的温度远高于水的沸点;水滴向下运动过程中快速汽化,产生高压气泡,气泡迅速膨胀破裂把油溅起来。
6、夏季的清晨,湖面上飘着淡淡的白雾,它是怎样形成的?
答:夏季的白天温度高,湖水蒸发,形成大量的水蒸气,夜间至次日清晨,气温降低,湖面上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白雾飘在湖面上。
7、在玻璃杯里倒上半杯开水,会发现玻璃杯的上半部模糊不清,这是为什么?
答:开水蒸发产生高温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杯壁,降温液化形成水雾附着在杯壁上,因而模糊不清。
8.冰箱冷冻室里的冻肉块,其表面通常会有一层霜。请解释这层霜是怎样产生的。
答:冷冻室里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通常在零下十几度的冻肉块,发生凝华现象,在冻肉块表面形成小冰晶。(评分点:1.冷冻室里空气中的水蒸气;2.零下温度的冻肉块;3.凝华、产生小冰晶)
9.人们常将新鲜蔬菜装在塑料袋内并密封,放在冰箱冷藏室中保存。在夏天,当把装有蔬菜的塑料袋从冰箱中取出后,看到塑料袋内、外都有水珠。请解释这个现象。
答:把装蔬菜的塑料袋放入冰箱后,塑料袋内蔬菜蒸发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在塑料袋内侧形成小水珠;把装蔬菜的塑料袋从冰箱中取出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塑料袋液化,在塑料袋外面形成小水珠。
10.不同季节的清晨,有时会看到卧室窗玻璃内侧表面有一层小水珠,有时是小冰花.请分别解释这两个现象,并说明发生这两种物态变化的条件有什么不同。
答:小水珠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而成的:小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凝华而成的;两种物态变化中,水蒸气遇冷温度不同。凝华时遇冷温度低且低于零度。
11、 寒冬时节的早晨,汽车司机上车后常发现在前风挡车窗上出现白色的“哈气”,于是他打开暖风, 很快就能除掉“哈气”; 夏天, 在下大雨后, 风挡车窗上也出现“哈气”影响安全驾驶, 于是司机打开空调制冷, 很快“哈气”也被除掉。为什么同样的现象, 司机采取不同的方法却收到了相同的效果?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
答案:水蒸汽遇冷才能液化成小水珠形成哈气,司机采取的措施都是从抑制气体液化的条件入手的在冬季.司机用暖风提高风挡玻璃的温度,使水蒸汽不能在风挡玻璃上液化而形成哈气,在夏季下大雨时.车外温度较低,关闭车窗后.车内温度较高,风档玻璃玻温度较低,车内水蒸汽在风档玻璃玻上遇冷可以液化形成哈气,此时打开空调制冷.使车内温度低于风档玻璃的温度.车内水蒸汽不能在璃玻上液化,从而起到预防哈气产生的作用。
12.一天下午,天气突然变得阴沉,九年一班的同学们正在教室上课,窗户的玻璃上出现了许多雾水,但是隔壁无人上课的物理实验室玻璃上的雾水却不明显,这是为什么?
答案:天气变阴,气温降低,窗户上的玻璃温度降低教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玻璃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附在玻璃的内表面,而隔壁的物理实验室由于没有同学呼出的大量水蒸气,所以玻璃上液化现象并不明显
13、如图是电冰箱制冷系统简化示意图,请说明电冰箱制冷的工作过程
答案:液态制冷剂进入冰箱内冷冻室内迅速汽化、吸热,使水箱内温度降低生成的蒸气又被电动压缩机抽走.压入冷凝器,制冷剂蒸气液化放热
14、简述“雾凇”是怎样形成的?
答: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很大,温度骤降到零下二十几度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树枝上凝华形成小冰晶。
阀门
15、如图是一种常见的打火机,可以看见里面装有液体.阿强同学一天玩打火机时,把阀门松动了,一会儿工夫,虽然没有把液体倒出来,却发现液体不见了,但阀门周围却结了一层白色的东西,用手摸一摸打火机,发现打火机非常冰冷.试用学过的“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解释上述发生的现象。
答:打火机内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阀门
松动,丁烷液体迅速汽化,从外壳吸收
大量的热,外壳温度降低,所以冷;而
阀门处的温度低于0℃,空气中的水蒸气
迅速放热降温,凝华形成小冰晶附着在
阀门处结了一层白色的粉末。
16、据传某年夏天洋人宴请林则徐,其中一道甜点为冰淇淋,因其上白气不断,林则徐以为必烫,以嘴吹之,谁知入口却冷,洋人笑以为柄;林则徐不动声色,过得几日,回宴洋人,其中一道热汤刚刚煮沸,浮有厚油,无一丝白气冒出,林则徐热情请之,洋人一口吞下一匙,顿时呲牙咧嘴。请用物理知识解释
答案:冰淇淋上面的白气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碰到冷冰淇淋而液化成的水滴。
因为油的密度比水轻,水的温度虽然高,但是水在油的下面,被油隔开了空气,不能汽化;而油的沸点比较高,所以从表面看来,油没有沸腾,无一丝白气冒出,给人一种温度不高的假象。
8. 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简答题
给答案
18.吹电风扇加快蒸发,蒸发吸热,所以凉快
19.100度水蒸气会液化,液化放热,所以更严重
20.不对.晶体在融化和凝固时,吸放热温度不变
21.下雪是凝华过程,凝华吸热,不冷.化雪是融化,吸热,所以冷
9. 如何做初中物理简答题
简答题答题方法;简答题是通常围绕某个物理现象或通过一段阅读材料背;简答题一般着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合理选择信息和应;不少学生对一些简答题“似曾相识”,但又不能用合适;首先要明确简答题的特点:简答题侧重考查学生运用知;(1)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能用简洁、严谨的语;(2)简答题不宜直接取用教材的内容让学生作答,要;(3)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考查学生对物理
简答题答题方法
简答题是通常围绕某个物理现象或通过一段阅读材料背景材料,借助问题的形式,要求考生书面简述的一种题型。简答题既能有效地考查同学们对初中物理“双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又能很好地考查同学们分析问题、合理选择信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简答题一般着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合理选择信息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思维开放,有一定的综合能力。解答时要使用物理语言做针对性的回答。语言要精练,观点要明确,条理要清楚,内容要完整。
不少学生对一些简答题“似曾相识”,但又不能用合适的语言或物理方法将它们清楚地表述出来,普遍感到头痛。学生一是限于初中的语文水平,二是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对解答问答题有据不能依,有理不能用。尤其对物理概念、定律、现象和过程等抓不到对问题的实际性分析和概括,无法用文字或语言贯通起来,甚至即使作业做了,也无法领会其要领。这表明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有待提高。所以教师应在平时教学中要搞好问答题的强化训练。
首先要明确简答题的特点: 简答题侧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和方法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推理能力以及文字组织与表达能力等。简答题通常是用生活化的语言陈述一个客观事实或物理现象,设问指向性清晰,通常用得比较多的是解释这种现象。
(1)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能用简洁、严谨的语言正确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2)简答题不宜直接取用教材的内容让学生作答,要避免答案就在书上的简答题,以免导致学生死记硬背。简答题要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3)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对考生的答题做出有层次的评价,更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
其次清楚学生在回答问题是容易出现的错误:1.知识点不明确:2.逻辑关系混乱:3.表述不到位:
通过以上的分析做好简答题首先要明确学习目标:每一节复习课的定位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明确的目标才能让学生知道努力的方向。作为简答题专项复习课要达到的目的就是
1. 明确题目所涉及的物理现象和过程,明确题目所提供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物理关系。
2.找准原理与规律。要寻找到与题目相关的物理原理和规律。
3.找准关键词。组识好语言把关键词镶嵌到答案中,语言一定要规范、准确、要尽量用理的书面语言。(“关键词”一般是物理术语,也是每道简答题得分点。)
演绎推理法,返普归真法(这里的“普”和“真”都是指普遍的规律,对于给出一系列实验过程(或探究过程、或一系列数据)让大家总结规律的考题,一般思路是依托课本,总结规律。),透视揭纱法(这里的“视”和“纱”是指考题中给出的一种现象,大家需要通过科学分析,透过现象,看出本质。),信息优选法。
二、简答题的答题要领
简答题上得高分必须突出两个字,即“简明”。光“简”不“明”不行,光“明”而不“简”也不行。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要紧扣主题,不要转弯抹角。
审题是解题的前提,见题后,先要仔细看懂题目,正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设问的本意,即题目问的是什么,应从哪几方面进行回答,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答案不离题。否则,即使你的答案无比精妙,但因误解题意,答所非问而全军覆没。
2、要简明扼要,不要婆婆妈妈。
尽可能做到要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简练,实例典型。简答题,顾名思义就是要答案简明扼要,直接回答要点,不要东拉西扯,漫无边际。既要注意表达的有序性、层次性、科学性;又要注意使用物理语言作针对性回答,力求语言简洁明了、物理用语书写准确规范。
3、要全面完整,不要丢三落四。
在简明扼要的同时,且不可丢掉任何重要观点,否则就不可能得到全分。即从物理知识、原理入手,进行缜密思考和分析,然后再作答。
答题思路必须要从题目提供的情景中发现要解决的问题,要联系所学习的知识,找到知识与问题之间的结合点,确定解题的方案,这才是解题的关键。然后通过嫁接、移植等手段组织好答案,注意语言的规范化,必要时可以采用实验、数学推导公式、图形、图表等方法,把自己的方案讲清楚。
⑴、要认真读题。明确题目所涉及的物理现象和过程,明确题目所提供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物理关系。
⑵、找准原理与规律。要寻找到与题目相关的物理原理和规律。
⑶、找准关键词。组识好语言把关键词镶嵌到答案中,语言一定要规范、准确、要尽量用物理的书面语言。“关键词”一般是物理术语,也是每道简答题得分点。
总结解题思路那就是: 1.分析情景:关键词---翻译成物理语言---找准对象
2.推理:物理现象---物理规律(适用条件)
3.组织语言:知识准确,顺序正确,对接准确,语言表达全面性和具体性。
三、简答题的主要题型
1、社会热点类
每一个时期,都会有一些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这些热点往往是社会急待解决的问题。而它们常常成为中考命题的材料。热点的内容多涉及到科技前沿、环境污染、日常生活等相关内容。此类简答题重在考查学生了解实事、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书本上没有的、但是同学们知识范围内的知识。
例题1、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嫦娥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的一步。
10. 初中物理100道简答题
1.昆虫飞行时翅膀要振动.蝴蝶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6次,蜜蜂飞行时翅膀每动300-400次,为什么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而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
因为蜜蜂翅膀振动的频率是300-400Hz,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而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仅5-6Hz,低于人的听觉所能觉察的最小频率. 所以,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而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
2.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烧开水时,在最靠近壶嘴的地方反而不出现“白气”想一 想,为什么?
因为靠近壶嘴的地方温度较高,壶内水汽化后的水蒸气在壶嘴附近不会液化,所以在靠近壶嘴的地方反而不“出现”白气.
3.在沙漠中的仙人掌的叶子呈针状有什么作用?
沙漠中的仙人掌的针状叶子减小了表面积,可防止体内水分蒸发过快,有利于仙人掌在沙漠中的生存.
4.煨炖食物时,有经验的人总是先用大火将食物烧开,然后改用小火,试说明其中的道理.
因为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再加大火力也不能提高水温,只是加快了水的汽化,使锅内的水干的快而已,白白浪费了燃料.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大火把水烧开后,就改用小伙,保持锅内的水一直沸腾.
5.酒精灯的火焰能点燃纸,但是却能用纸做的小锅在酒精灯上烧开水,讲出其中的道理.(纸的着火点是183°C,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是800°C).
在纸做的小锅内,用酒精灯加热只能将水加热到沸腾的温度,即100°C.水沸腾时需吸收大量的热量,同时也吸收了纸的多余热量,使纸的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183°C,所以用纸锅烧水,纸并不会燃烧.
6.医生给病人检查口腔时,常把一把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再放入病人的口腔,这是为什么?
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小镜子的温度,避免口腔中的水蒸气在镜面液化,使平面镜成像模糊.
7.舞台上经常用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舞台上喷洒的干冰升华需从周围的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量,从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我们看到的”白雾”.
8.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你认为这一说法有道理吗?为什么?
这说法有道理. 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若气温偏高则无霜生成,所以会有”霜前冷”;而”雪后寒”是因为雪熔化时需从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量,导致气温降低,使人觉得寒冷.
9.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的装液体的饮料瓶,这是
为什么?
因为透明的装液体的饮料瓶相当于凸透镜,而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容易引发森林火灾.所以在森林里不能随便丢弃这种饮料瓶.
10.在游泳池边向水池底看去,感觉池水并不深,下水后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
试分析,为什么池水深度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因为人看到的是池底经水面折射所成的虚像,光的折射成的虚像在实际池
底的上方,所以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11.在火车上,由于车厢的振动,很难写字,有人发明了在火车上写字的装置,
试说明其中的道理. (八上课本P120图5-45)
用皮带把写字板固定在手臂上,可使两者保持相对静止,写字就不会受车
厢振动的影响.
12.在田径4×100m的接力赛中,公认的强队偶尔会因交接棒时的失误而与冠军
失之交臂,为保证交接棒的顺利进行,你能给他们什么样的建议?
接棒人在传棒人接近接力区时应及时起跑,当两人速度接近一致(基本保
持相对静止)时开始传接.
13.小华观察到水缸里的水总是从水面开始凝固,且听说冬天最冷的时候放在室
外的水缸会破裂,为什么呢?
因为水面温度较低,所以水总是从水面开始凝固.水面凝固后,缸内的水在
质量一定的条件下,由于冰的密度比水小,所以凝固后体积变大,造成水缸破裂。
14.据有关专家预测,三峡水电站建成后,三峡库区的气候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夏
夏天气温将比原来下降2°C左右,而冬天气温比原来升高2°C左右.你认为
专家的这种预测其理论依据时什么?
因为水的比热较大,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时,水的温度变化较小,所以三峡水电站建成后对当地气候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15.水稻是喜温作物,在每年的三四月份育秧时,为了防止霜冻,傍晚常常在秧
田里灌一些水过夜,第二天太阳升起后,再把秧田里的水放掉,为什么?
傍晚时在秧田里灌水,是因为水得比热大,所以在放出相同热量时温度变
化较慢.与不在秧田里灌水相比,秧田里的温度较高,不至于引发冻害.而白天
再把秧田里的水放掉,是因为与不放水相比,秧田比热小,吸热升温快,使得秧
苗有较好的生长条件.
16.汽车发动机利用循环流动水进行冷却,你能说明他的工作原理吗?
水得比热大,当其循环通过汽车发动机时,能从温度较高的发动机吸收更多的热量,从而达到较好的冷却效果.
17.试说明“孤掌难鸣”的道理。
因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两个物体同时存在,
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18.水坝的下部总比上部建造的宽一些,这是为什么?
因为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在水坝下部相同面积受到的压力
比上部大,所以下部要建的宽一些.
19.用塑料吸管从瓶中吸饮料时,饮料是怎样被吸进嘴里的?
饮料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上升到嘴里.
20.航海规则中规定,两艘大轮船不能近距离同向航行,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当两艘大轮船同向靠近航行时,由于两船中间的水流速大、压强小,在外侧水的压强作用下两船会相互靠拢而碰撞.因此不允许两船同向靠近航行.
21.健身教练为什么能够通过音乐节奏的变化来控制学员的运动量?
健身教练通过音乐节奏的变化,控制了学员做功的快慢,从而改变了学
员在相同时间内做功的多少,以达到控制学员运动量的目的.
22.重汽车造成的车祸比小轿车造成的车祸要严重得多,这是为什么?但也有例
外,这又是为什么?
由于载重汽车的质量要比小轿车的质量大得多,在速度差不多的情况下,
载重汽车的动能小轿车的动能大,因此造成的车祸也更严重一些.
23.如图所示是上海“明珠线”某轻轨车车站的设计方案,与站台连接的轨道有
一定的坡度.请你从节能的角度,分析这种设计的优点.
利用这种设计可以使列车在进站时上坡,将动能转化为势能,速度减小;而在出站时下坡,将势能转化为动能,速度增大,从而节约了能源.
24.“神州号”宇宙飞船的表面层由耐高温材料做成,以防飞船从太空中返回地
面的过程中产生的高温损坏飞船.请你想一想,为什么飞船在返回过程中温度
会升高?
因为飞船丛太空返回地面过程中的速度很大,飞船表面与空气摩擦产生大量的热,从而使飞船表面的温度升高.
25.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打完后摸一摸打气筒的外壁,发现外壁发热了,这是
为什么?
因为打气筒在打气过程中,打气筒活塞与筒壁上下摩擦,机械能转化为内
能,使气筒外壁变热;另一方面,活塞也压缩气体做功,使气体的内能增大,温度
升高,通过热传递也使气筒外壁发热.
26.打好气的轮胎放置一段时间,使轮胎里外的温度一致.然后将轮胎放气,同时
把温度计上的玻璃泡置于喷出的气流中,这时会看到温度计的示数逐渐减小,
这是为什么?
因为轮胎放气的过程中,气体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减小,因此温度会降低.
27.熨斗通电一段时间后,熨斗很烫,而连接熨斗的导线却不怎么烫,这主要是因
为什么?
这是因为导线的电阻远小于熨斗电热丝的电阻,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
的条件下,电流经过导线产生的热量远小于电热丝产生的热量,所以虽然熨斗
很烫,而连接熨斗的导线却不怎么热.
28.家用电器如电扇、电视机等,连续使用较长时间后,要停用一会儿(尤其是
在夏天).这是为什么?
因为电扇、电视机中含有电阻的元件通电发热使其温度升高,为了避免温
度过高损坏设备,必须让其及时散热,所以连续使用较长时间后,要停用一会.而用电器长期停用时,又必须隔一段时间通电一次,以便其中含有电阻的元件通电发热来驱除电器中的潮气,以免元器件发生绣蚀和霉变.
29.为什么线路连接处接触不良容易引起火灾?(小华家电热毯内的电阻丝断了,
他爸爸将电阻丝的两个断头接上后继续使用,在使用中发现接头处的电热毯被烧断了.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该处的电热毯被烧焦的原因.)
当线路连接处接触不良时,会使该处的电阻增大,电流经过该处产生的热
量增多.同时,接触处的电阻又将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从而形成电热的逐步积累和恶性循环,以致引发火灾.
30.为什么家用电器的插头和插座大多采用三线的?
因为插头和插座使用三线的,可将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接地,这样在因
各种原因导致火线与外壳接通时,人体接触到外壳就可避免发生触电事故。
电功率计算题-100道
http://czwl.cooco.net.cn/paper/226/
液体气体压强计算题(31道)
http://cooco.net.cn/paper/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