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物理选择题

物理选择题

发布时间: 2020-11-19 12:22:09

物理选择题、、

浮力不变
因为不管船在河里还是海里
始终浮在水面
而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
船的重力不变所以浮力不变
沉下去
根据公式
从海里驶到河里时
水的密度变小
则排开水的体积增大

② 物理填空题30道题 (有答案)

知识与技能
一、填空题
1.医生听诊器的作用在于增加声音的__________.
2.回声是由于声音的__________现象形成的.
3.在物理学中,用__________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它是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__________.
4.人们把高于__________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把低于__________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__________.
5.人们以__________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0 dB是__________的声音.
6.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三个阶段,分别是(1)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利用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2.男同学一般比女同学发出的声音沉闷、浑厚,其原因是男同学声带振动的频率和
女同学声带振动的频率相比
A.较高 B.较低 C.一样 D.无法比较
3.用大小不同的力按同一个琴键发出的声音,不同的是
A.声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4.用同样的力弹同一琴的C调音符4和F调音符4,声音不同的是
A.声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5.用同样的力弹钢琴的C调音符4和手风琴的C调音符4,声音不同的是
A.声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6.日常所说的“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是指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调
C.声音的音色 D.以上说法都不对
7.站在桥洞里说话时,听不到回声的原因是
A.桥洞两端是开口的,不能产生回声
B.桥洞反射产生的回声从洞口跑了
C.桥洞窄小,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
D.桥洞两侧的回声正好抵消
8.频率为60 Hz的声音,每分钟振动次数是
A.60次
B.1800次
C.3600次
D.缺少条件,无法计算
9.不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440次;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次.不带花蜜的蜜蜂发出的嗡嗡声比带花蜜的蜜蜂发出的嗡嗡声
A.音调高
B.音调低
C.响度大
D.响度小

章后小结
知识与技能
一、1.响度 2. 反射 3.频率 次数
4. 20000 20 20 Hz~20000 Hz 5.分贝 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 6.(1)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 (2)空气等介质的传播 (3)鼓膜的振动
二、1.BC 2.B 3.C 4.B 5.D 6.A 7.C8.C 9.A

知识与技能
一、填空题
1.一条光线跟平面镜的夹角为35°,那么入射角为__________,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_____.
2.利用平面镜不但可以__________,还可以改变光的__________.
3.平行光线射到粗糙的黑板表面,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叫做__________.有的黑板“反光”,因而坐在某一位置的同学看不清上面写的粉笔字,这是因为发生了__________的缘故.
4.在水平桌面上有一块厚玻璃板,玻璃板上放着一枚硬币,硬币和它的虚像大约相距10 mm,玻璃板的厚度大约是__________.
5.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__________携带的信息实现对电视机遥控的.
6.太阳光是天然紫外线的最重要来源.如果太阳辐射的紫外线全部到达地面,地球上的植物、动物和人类__________.
7.渔民在叉鱼的时候,他看到水中的鱼是由于__________而成的__________像.像的位置比鱼的实际位置偏__________.所以,只有将鱼叉对着他看到的鱼的__________叉去,才能叉到鱼.
二、选择题
1.人沿着街道走向路灯,再从路灯下走远,则他的影子长短的变化是
A.变长 B.变短 C.先变长再变短 D.先变短再变长
2.一条光线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没有入射角和反射角 B.入射角和反射角都是0°
C.入射角是90°,反射角是0° D.入射角是0°,反射角是90°
3.一支铅笔与它在平面镜内的像相互垂直,则铅笔同镜面之间的夹角为
A.90° B.60° C.45° D.180°
4.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物理现象是
A.日食和月食
B.影的形成
C.小孔成像
D.岸上物体在水中的倒影
5.一束太阳光沿着与水平面成60°角的方向照射到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A.120° B.60° C.30° D.0°
6.平面镜M1与M2的夹角为60°,如图2—32所示

③ 一、物理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每题3分,共24分)

1、B 【解析】闻到醋味是因为分子动理论,而不是因为空气流动,故不选A;晶体发生物态变化时,温度不变,内能变化,故不选C;把刀磨锋利,减小了接触面积,从而增大压强,故不选D。
2、C 【解析】人耳无法听见超声波,因此不会把耳朵震聋,故C错误。
3、B 【解析】钟为竖直放置,则“6”在最下端,当电池没电时,秒针受重力作用下垂,固指向“6”。
4、B 【解析】“白气”是因为火箭发射时放出大量的热,使下面的水池中的水迅速汽化,变成水蒸气,火箭发射后,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而产生的,故B错误。
5(无图)
6、B 【解析】物质在任何状况下质量不变,由G=mg可知受到的重力(在地球上)也不变,故B中的“重力增大”的说法是错误的。
7、C 【解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二力平衡,故F=G,选C。
8、D 【解析】远距离输电中的输电导线要求电阻小,减少电能的损耗,故选D。

④ 物理简单选择题

3m/s 车匀速,摩擦力13N,说明同学用力13N(牵引力),P=FV可以算。其中F是牵引力~答案和你一样

⑤ 物理选择题

二.选择题
15. 一根较粗的铜线被均匀地拉伸为原长的两倍,它的电阻将会(B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无法确定
16.下列哪种情况中,机械能没有变化? ( D)
A.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受水平拉力作用速度逐渐加大的运动;
B.利用支滑轮匀速提起重物;
C、跳伞运动员匀速下落;
D、物体从光滑斜面上滑下,不考虑阻力。
17. 两个物体互相接触没有发生热传递,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C )
A.比热 B.质量 C.温度 D.热量
18. 下面所举实例中,说明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是(C )
A、钻木取火 B、擦火柴取火
C、用热水袋使身体变暖 D、弯折铁丝,使铁丝温度升高
19. 使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C水>C煤油),则(A )
A、煤油吸收的热量多些 B、水吸收的热量多些
C、煤油和水吸收的热量一样多 D、无法判断
20. 汽油机的四个冲程里,其中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冲程是(C )
A、吸气冲程 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 D、排气冲程

21. 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
A.不带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B.绝缘体就是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导电的物体
C.导体中有大量的电子,所以能导电;
D.存在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的物体叫导体
24. 电能表在电路中测量的是: (B )
A、电功 。 B、电功率。
C、电流强度。 D、电压

26. 将一个标有“6V 3W”的灯泡接入某电路中,
测得通过它的电流强度为0.4安,那么该灯的: ( A)
A、实际功率小于3W。 B、实际功率大于6W。
C、实际功率大于3W。 D、无法判断。
27. 一只“220V 5A”的家用电能表,最多可装“220V 40W”的电灯: (C )
A、20盏。 B、34盏。 C、27盏。 D、30盏。
三.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
31.下列关于重力势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BC )
A. 下落的苹果,重力势能越来越小。
B. 向上抛出的石子,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越来越大。
C. 在某一高度飞行的飞机,载客时比空载时重力势能大
D. 飞机降落过程中,重力势能不变。
32.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BC )
A.物体吸收热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一定增大。
B.物体的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C.质量相同的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一定相等。
D.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能一定增加。
34.标有“220、5A”的电度表,这只表(BD )
A.可以测量220伏以内的电压和5安的电流
B.额定电压是220伏,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5安
C.可以量度电路中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多少,单位是度
D.能承担“PZ220—40”灯5盏,“220V100W”电冰箱一台和“220V800W”微波炉一台同时工作
35.一个小灯泡标有“3V 1W”的字样,给灯泡两端加上1。5V电压时,则(BD )
A.灯泡的实际功率为0。5瓦 B。灯泡的实际功率为0。25瓦
C.灯泡灯丝的电阻为4。5欧 D。灯泡灯丝的电阻为9欧

⑥ 初中物理选择题

解:仰视液体,看到的读数偏小,但量取的实际液体偏大,所以仰视读数为20毫升,液体的实际体积大于20毫升,俯视液体,看到的读数偏大,但量取的实际体积正好偏小,所以俯视,读数为15毫升,剩余液体的实际体积小于15毫升,所以倒出的液体体积一定大于5毫升.选B

⑦ 想要高中的物理选择题,100道。(包括答案)

一、概念规律题
1、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下列每组概念的区别:
路程 位移;时间 时刻;速度 速率
2、要描述运动,首先要选择一个_______;并在其上建立_______。
3、匀加速直线运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加速度是描述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其主单位是_______。
5、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定义式是_______。根据此公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任意时刻的速度可以由公式_______得出。
6、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任意时刻的位移可以表示为_______。
7、在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中,一个有用的推论是 _______。
8、我们常用图像法研究直线运动的规律。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_______的直线,速度增加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其v-t图像是一条_______(向上倾斜、向下倾斜)的直线,速度减小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其v-t图像是一条_______(向上倾斜、向下倾斜)的直线。
二、基础练习题
1、某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初速度是2m/s,末速度是8m/s,历时2分钟,则其加速度为_______,在这一过程中通过的位移为_______;保持其加速度不变,要使之速度达到10m/s,还需要时间_______。
2、某个可以射出橡皮泥子弹的玩具手枪,枪管长20cm,子弹出膛速度为5m/s,则子弹在枪膛内的平均加速度为_______。(将子弹在枪膛内的运动看作是匀加速过程)
3、汽车关闭发动机后可以看作是匀减速过程,设某汽车初速度为18m/s,关闭发动机后又前进了81m,则其加速度为_______,停下来所需要的时间为_______。
4、设某汽车初速度为15m/s,如果是紧急刹车,需要在2s内将车停下来,则汽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至少为_______,汽车滑动的距离最长为_______。
5、如右图,某物体的v-t图像如图,在第一秒内物体做_______运动,位移为_______;在第二三秒内物体做_______运动,位移为_______;前三秒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
6、一个小石子从高20m的楼顶自由落下,落地前瞬间的速度为_______,用时_______。
7、在上题中,若这个石子最后一秒内的位移为20m,则落地前瞬间的速度为________,楼高_______,石子落地共用时_______。
8、若将一石子竖直上抛16.2m的高度,则这个石子的初速度应为_______。抛出这个石子后分别经过1s、2s、3s,这个石子的瞬时速度大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抛出后经过时间_______,这个石子达到最高点。
9、某物体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第一秒内的位移为2m,第二秒内的位移为_______,第三秒内位移为_______;相应的,前两秒内位移为_______,前三秒内位移为_______;此物体的加速度为_______;第一秒末、第二秒末、第三秒末物体的速度分别为_______。
三、初步深化题
1、在用电火花记时器研究匀加速运动的实验中,在一条纸带上找到顺次比较清晰的三个点A、B、C,已知AB段所代表的时间和BC段时间相同,都是0.1s,AC一共长0.8m,则B点经过记时器时物体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沿AC延长线方向再找到一点D,使CD所代表时间也为0.1s,BD距离为1m,则此物体的加速度为_______。纸带上A点和D点经过记时器时物体的速度分别为_______和_______。
2、在用电火花记时器研究匀加速直线运动(a>0)的实验中,在一条纸带上找到顺次比较清晰的三个点A、B、C,已知AB与BC长度相同,则AC段平均速度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者等于)B点的瞬时速度。
3、如右图,是两个物体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甲的加速度为_______,乙为_______;二者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分别为x甲=_______和x甲=_______。若某物体丙的初速度为2m/s,加速度为-0.5m/s2,在图中画出丙的v-t图线来。
4、在右图表示的甲乙运动过程中,甲乙都从同一点出发。在2s末即两线相交位置,甲乙距离为_______,当甲乙相遇时,距离出发点_______,用时_______,这时甲乙的速度分别为_______和_______。
5、一个气球以0.5m/s的速度徐徐向上匀速升起,当气球距离地面5m时从地面竖直向上抛起一个石子,初速度至少要达到_______才可以追上气球;若这个石子的初速度为15m/s,则分别经过时间_______和_______,石子和气球可以两次相遇,这两次相遇点距离地面分别为_______和_______。
6、甲乙同时从某地同向出发,甲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5m/s,乙做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2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甲乙相距最远的时候,乙的速度为_______,乙距离出发点_______,此时历时_______。当甲乙重新相遇时,乙的速度为_______,乙距离出发点_______,共历时_______。
7、正在匀速下降的电梯,开始系在顶部的一个小球突然下落,经过0.7s落到地面上,电梯的高度为_______;若小球下落过程中电梯正在做加速度为0.5m/s2的加速下降运动,电梯高度不变,则小球下落到电梯地面需要的时间为_______。
8、在互相垂直的马路上,甲沿南北方向马路匀速向北运动,速度为5m/s,乙沿东西方向马路匀速向西运动,速度为4m/s。在甲看来,乙的速度为_______,方向_______;在乙看来,甲的速度为_______,方向_______。假设当甲在路口南侧距路口50m,乙在路口东距路口100m时,乙为了在路口处遇到甲突然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乙的加速度为_______时恰好可以在路口遇到甲(甲乙同时到路口)。

⑧ 高中物理选择题

选C。下面把各个选项分析一下:
关于A,看看条形磁体的磁感线分布可知,在两极磁感线和地面基本垂直,在正中间(赤道)和地面平行,那么在北京等其它地方就不会和地面垂直或者平行了。
关于B,地球表面的磁场方向从南向北,而门框是朝南北方向安装,所以门开着时,通过门的磁通量为零,门关着时,通过门的磁通量最大。因此关门时,地磁场穿过门的磁通量增大;开门时,地磁场穿过门的磁通量减小。
关于C和D,利用左手定则可以判断出来C对D错。

⑨ 初中物理选择题100道(附答案)

http://www.skycn.com/soft/32645.html
这个网站。电子版的

⑩ 求八年级(下)物理选择题及答案 20道选择题,,不要太长//////急用呵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传播时只需要空气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也能面谈
D.有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解析:声音可通过气体〔空气〕、液体、固体等介质传播;不振动是不会发出声音的所以B对;
由于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不能面谈;有振动没有介质传播声音也就听不到声音了。
答案:B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 m/s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平时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由固体传播的
解析: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真空中无介质所以不能传播声音;平时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由固体、液体、气体传播的。
答案:C

3.下列各选项中声不能够在其中传播的是( )
A.酒精 B.岩土
C.月球上空 D.空气
解析:由于月球上空没有空气,既没有传播介质所以声音不能在月球上空创波。
答案:C

4.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声音传播时有时不需介质
B.声音可以在任何条件下传播
C.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
D.宇航员在太空中必须大声喊叫才能使同伴听见声音
解析:。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由于月球上空没有空气即使宇航员在太空中大声喊叫也不能使同伴听见声音。
答案:C

5.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在另一端敲击铁管,出现的现象是( )
A.只听到空气传来的声音
B.只听到铁管传来的声音
C.先听到空气传来的声音,再听到铁管传来的声音
D.先听到铁管传来的声音,再听到空气传来的声音
解析:。因为声音在钢中传播的速度比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得多,声音通过两种介质传人人耳的时间间隔大于0.1S,人耳便能区分这两次声音,所以第一次声音是从铁管中传来的,第二次声音是从空气中传来的.
答案:D

6.传声筒和听诊器能把声音传至远处,是因为它能保持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解析:传声筒和听诊器能把声音传至远处,是因为它能保持声音的响度即振源的振幅,这样传到耳朵的信息和声源的信息是一样的。
答案:A

7.先轻敲一口大钟,再用力敲这口钟,两次听到大钟发出的声音(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以上三者都不同
解析: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同一口钟,在钟上产生声音的振幅肯定是不同的,而振动的振幅决定响度。
答案:B

8.对你熟悉的人“闻其声,即知其人”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每个人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三者都不同
解析:音色是指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特色,人的声音因人而异所以,发出的声音特色不同.
答案:C

9.码头上轮船的汽笛传得很远是由于( )
A.汽笛声频率高
B.汽笛声音色好
C.汽笛发声的振幅大
D.汽笛声传播的速度快
解析: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由发声体振幅的大小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决定,发声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答案:C

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说话时发声是靠空气振动产生的
B.水中的游鱼会被岸上的脚步声吓跑,说明液体也能传声
C.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慢
D. 常温下声音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解析:人说话时发声是靠声带振动产生的;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快;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在液体中的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速度。
答案:B

热点内容
云南白药膏多少钱 发布:2025-05-11 12:53:15 浏览:566
师德师风演讲稿标题 发布:2025-05-11 11:22:34 浏览:520
小小的船优秀教学设计 发布:2025-05-11 11:06:30 浏览:240
老师的眼作文 发布:2025-05-11 10:38:52 浏览:803
扩大英语 发布:2025-05-11 09:48:26 浏览:473
在线教育美国 发布:2025-05-11 08:07:13 浏览:899
教育培训广告设计 发布:2025-05-11 08:07:13 浏览:894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发布:2025-05-11 06:32:22 浏览:221
占有女老师 发布:2025-05-11 06:11:24 浏览:979
小学师德自查材料 发布:2025-05-11 05:04:18 浏览: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