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历史未来

历史未来

发布时间: 2020-11-19 12:54:47

㈠ 为什么说忘记历史就没有未来

因为历史不仅仅是过去的事,更是一种借鉴,我们现在的为人处世都是以前的思想道德传承下来,我们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绝不能全部舍弃。

㈡ 未来百年历史将如何演变

在世界还没有连成一片的中世纪以前,地球上各文明都被分割开来,其他区域的风貌只存在于各民族的传说之中,都未能真正见到、经历到。由此而来的世界,文明的大碰撞在欧洲、西亚(北非)、东亚经过了数千年之久。民族的差异、文化的差异、人种的差异、宗教的差异等等使各地形成了迥然不同的文明。

只要存在不同,就会存在争论,一方总想说服另一方顺从自己的意识形态,同化那些异于自己想法的人,古往今来,口诛笔伐在文献中随处可见,但最直接了当的处理方式依旧是人类不愿面对的、那普遍的、贯穿历史进程的战争,战争依旧是处理不同文明形态争端的最有效的办法。

西亚(北非)正是这种文明大碰撞最为激烈、最为深远的区域。从上古的埃及帝国、巴比伦王国、波斯帝国、爱琴文明、罗马帝国等等竞相交替,战争在这块土地从来没有间断过,就算是现代,那里依旧是世界争端最频繁的地区,没有哪一个文明能够真正完成那个地方的统一。

而出现这种情况正是西亚的独特地理位置引起的,此地在欧洲、非洲、亚洲三个大洲的交界处,三大洲的不同的民族、人种、意识形态在此地的争斗可以用惨烈两字来形容,而且互有胜败,然而从现在的状态而言,非洲文明对此地的影响力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埃及这个国家的人们竟都读不懂先人的文字,还要靠国外的专家前来破译,这里的人们实际上已经被欧亚两块陆地的文明同化了,而整个非洲现在的处境大家也都很了解。

单论现阶段的西亚(北非),各国相互争斗均在西方列强的操控之中,美国对此地的控制最为深入,西亚的人们同样也在抗争着,只可惜内部矛盾实在太多,只好听之任之。

欧洲方面,在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欧洲大陆有点像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各诸侯国分庭抗礼,争取建立属于相同民族、文化的国家进程。法兰西帝国、英格兰王国、西班牙王国、德国等等在这个时期建立,然而历史没能让欧洲像中国一样出现一个伟大的始皇帝,即便强如法兰西各时期的国王、皇帝拿破仑、希特勒都有一统欧洲的决心,但终究因为欧洲地形的因素、文化差异、气候差异等太大导致全部归于失败。

实际上欧洲很像东亚,英国就像日本,而欧洲内陆就像中国大陆,不同的是欧洲内陆国家始终都没有统一,中国大陆统一了,相同的是两个岛国都学习过内陆的先进文化,那时的英国只有上层贵族才有资格说法语写法文,和日本写汉字同出一辙,而他们都先于内陆走向通往世界的道路,都曾经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再有都是和太阳有关联,大英帝国自称日不落帝国,而日本更是直接上了自以为的太阳旗,只可惜的是都被美国击败,殖民地土崩瓦解,两国基本都成为现在美帝的附庸。

而有意思的是俄罗斯、蒙古也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阻碍欧洲和中国大陆统一的一块梗,而西欧的征服者们就是一根筋,我可以不管那个岛国(英国),但是我一定要把你俄国给击败了才算完成了统一,只可惜事与愿违,拿破仑和希特勒都倒在了毛熊的冰天雪地之中。

相比较而言中国的君主们就聪明的多,你蒙古、匈奴只是野人蛮族而已,不算中原正统,而那个地方中国的君主们也嗤之以鼻,拿来完全没用,当然北方民族的战斗力也应该是其因素之一,想当年汉武帝北伐也只是赶跑他们而已,若干年后他们又卷土重来,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地形气候的原因,中原无法向那块地区殖民,最终也只得修长城了事。

而俄国之于西欧也是同样道理,俄国像匈奴一样时刻都有入主中原的想法,这是欧洲内陆不得不时刻提防的,然而俄国并不像匈奴蒙古一样能征善战,拿破仑和希特勒都错误估计了形势,以为俄国可以瞬间征服,但是他们都没能料到俄国的地理纵深及气候条件使得他们一败涂地,法兰西帝国及德意志帝国均在英国与俄国的东西夹击下彻底失败。

㈢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 神马意思!!!!!!!!!!!!!!!

历史形成现实,现实形成未来。现实是连接历史和未来的桥梁。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回来的历史答。

过去的历史不能改变,但未来的历史可能改变,因为现实可以改变。

过去的历史不能改变,但可以假设。假设过去的历史,是为了提供思路改变现实,从而改变未来的历史。

过去的历史有很多辉煌,也有很多伤痛。假设过去的历史,给现实的改善提供思路,使未来的历史不再伤痛,使现实和未来都更美好。

㈣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 神马意思!!!!!!!!!!!!!!!

历史形成现实,现实形成未来。现实是连接历史和未来的桥梁。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

过去的历史不能改变,但未来的历史可能改变,因为现实可以改变。

过去的历史不能改变,但可以假设。假设过去的历史,是为了提供思路改变现实,从而改变未来的历史。

过去的历史有很多辉煌,也有很多伤痛。假设过去的历史,给现实的改善提供思路,使未来的历史不再伤痛,使现实和未来都更美好。

㈤ “不知过去 焉知未来”出自哪里

古者,今之鉴也。
今之世人遇惑而不得解,返古而察之,读古籍阅古人,自可明了。当无法把握将来之势,亦可翻书求解。
断句: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之”为句间停顿,无意)
寓意: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总是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似性,后者是前者的“遗传”和“变异”。因此后之世人便可借古解今。
历史是人类的“日记”和“总结”,从历史中,可以学到许多经验教训。世人应不怠于学习历史,从历史中获取智慧。

㈥ 什么是现在过去是历史,未来是以后,现在是什么怎么解释

过去就是以前的生活就经历了好多叫历史。现在就是在我们周围发生的不同的事这就是现在。未来就是在将来以后发生的一切事,好多期望在以后会实现,就是未来。

㈦ 未来蕴含于历史是什么意思

大意是学习历史、了解了历史规律,可以对未来有着更好的理解、对把握未来有着更强的能力。

㈧ 历史和未来有什么区别

主要区别是,意思不同、基本解释不同、引证解释不同,具体如下:

一、意思不同

1、历史

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

2、未来

未来,是从现在往后的时间,是相对于现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时刻而言的未来时间,它是一个时刻,也可以是一个时间段。

二、基本解释不同

1、历史

(1)、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2)、沿革,来历。

(3)、过去的事实。

2、未来

(1)、将来的光景。

(2)、从现在往后的时间。

(3)、将来。

三、引证解释不同

1、历史

①、老舍《骆驼祥子》二一:“ 夏太太 大概不会留着个知道她的历史的仆人。”

②、菡子《源远流长》:“历史在发展着,丰富着。”

③、鲁迅《书信集·致曹聚仁》:“ 中国 学问,待从新整理者甚多,即如历史,就该另编一部。”

2、未来

①、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书籍培养了她丰富的想象力和对于美好未来的憧憬。”

②、杨朔《永定河纪行》:“这条河是未来,也是现实。”

③ 、巴金《灭亡》第十五章:“打了一些时候,被打者的叫骂声也减弱了,两位警察先生似乎打够了,现在怒气没有了,心里在盘算未来的奖赏。”如:未来二十四小时内有暴风雪。

㈨ 知道历史才能明白未来用成语怎么说

以古为鉴
[释义] 借历史上的成败得失作为鉴戒。
[出处] 《新唐书·魏徵传》:“以铜为鉴,可正内衣寇;以古为容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按《旧唐书·魏徵传》“鉴”作“镜”。

以铜为镜

[释义] 借历史上的成败得失作为鉴借。同“以古为鉴”。
[出处] 《旧唐书·魏徵传》: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以史为鉴
以古为镜

以史为镜

㈩ 观历史知未来是谁说的

这句话的原型应该是以古为鉴,可知兴替,唐太宗说的。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一一零·列传第二十二魏徵》:“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 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徵逝,一鉴亡矣。”

热点内容
药物化学习题 发布:2025-05-14 04:23:45 浏览:642
教育培训章程 发布:2025-05-14 04:13:05 浏览:634
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库 发布:2025-05-14 03:21:37 浏览:461
小学语文拍手歌 发布:2025-05-14 02:17:21 浏览:531
魔兽有哪些 发布:2025-05-14 01:45:05 浏览:911
微生物标本采集原则 发布:2025-05-14 01:41:26 浏览:769
泰益欣生物科技 发布:2025-05-13 23:45:47 浏览:206
好未来语文 发布:2025-05-13 23:30:47 浏览:798
胃有哪些 发布:2025-05-13 21:28:01 浏览:31
教学用琴 发布:2025-05-12 15:51:55 浏览: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