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初二物理下册

初二物理下册

发布时间: 2020-11-20 00:43:55

㈠ 初二物理下册目录

轻松练习30分 初二物理(下册) 目录

第九章 力和运动 节节练习卷
1 牛顿第一定律
2 惯性 惯性现象
3 二力平衡
4 摩擦力
第九章 单元训练卷
第一单元 牛顿第一定律
第二单元 二力平衡
第三单元 摩擦力
第九章 综合测试卷
第十章 压强 液体的压强 节节练习卷
1 压力和压强(一)
1 压力和压强(二)
2 实验:研究液体的压强
3 液体压强的计算(一)
3 液体压强的计算(二)
4 连通器 船闸
第十章 单元训练卷
第一单元 压力和压强
第二单元 液体的压强
第十章 综合测试卷
第十一章 大气压强 节节练习卷
1 大气的压强
2 大气压的变化
3 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泵
4 气体的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第十一章 综合测试卷
期中检测卷
第十二章 浮力 节节练习卷
1 浮力(一)
1 浮力(二)
2 阿基米德原理(一)
2 阿基米德原理(二)
3 浮力的利用(一)
3 浮力的利用(二)
4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第十二章 单元训练卷
第一单元 浮力 阿基米德原理
第二单元 物体的浮沉 浮力的利用
第十二章 综合测试卷
第十三章 简单机械 节节练习卷
1 杠杆(一)
1 杠杆(二)
2 杠杆的应用(一)
2 杠杆的应用(二)
3 滑轮(一)
3 滑轮(二)
4 轮轴
第十三章 单元训练卷
第一单元 杠杆和杠杆的应用
第二单元 滑轮和滑轮
第十三章 综合测试卷
第十四章 功 节节练习卷
1 功(一)
1 功(一)
2 功的原理(一)
2 功的原理(二)
3 机械效率(一)
3 机械效率(二)
4 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5 功率(一)
5 功率(一)
第十四章 单元训练卷
第一单元 功和功的原理
第二单元 机械效率和实验
第三单元 功率
第十四章 综合测试卷
期末检测卷
试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㈡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尽可能详细一点哦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材内容共包括四章,他们分别是:欧姆定律、电功率、电与磁、信息的传递,他们都是功勋卓著的电与磁内容。
第六章 欧姆定律
课程标准的要求:
1. 初步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2. 初步了解超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超导体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
3. 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实例.
4.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5. 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6.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有安全用电意识:
全章内容概述.
1.电压 电压的单位,电压的测量.
2.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3.电阻 电阻的概念,单位,变阻器的结构及作用.
4.欧姆定律 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短路的危害.
5.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6.欧姆定理和安全用电 .
教材内容分析及建议:
章首图:章首图是雷电现象,是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引发学生思考。可提问:生活中的电和雷电有关系吗?以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第一节 电压
通过此节的学习要让学生明白电压的单位是什么?怎样测量电压?这是对学生 最基本的要求。
电压是电学中重要的概念,是研究欧姆定律的基础。本节重点是练习使用电压表。
图6.1—1是实验室模拟的雷电现象,即起电机的高压放电现象。与章首图相对比,可让学生思考自然现象与科学实验也有联系。教师可想办法模拟实验,演示放电现象。
电压概念的形成:教材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热知的“电压”一词来学习。教材只讲了电压是什么的问题。
教学建议:启发提问:你在日常生活那些地方听说过“电压”这一概念呢?让学生讨论、阅读思考回答,让他们从实际中认识电压。
想想做做: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灯泡两端电压变化及亮度变化情况。让学生感知灯泡的亮度与电压的关系,从而引出电压的作用。即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要有电压。然后讲解电源作用、电压表示符号及单位。
怎样连接电压表: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它去掉了现行教材的讲述式的介绍电压表的使用方法,而是让学生根据说明书自学并使用电压表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电压表的使用说明书,来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建议:教师可以采用先让学生阅读电压表使用说明书,然后交流获取的信息,谈谈电压表的连接方法。同时让学生根据电压表的使用方法自我设计一个用电压表测小灯泡两端的电路,并动手实验。这样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师注意:电压表的连接与旧教材的区别:过去的是“电压表与部分电路并联”。电流从“+”入“—”出,过于抽象。现今更加直观、准确、可操作性强。
怎样在电压表上读数:教材没有告诉读数的方法,而是采用类比联想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思考电压表读数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切忌直接告诉。可先展示一下电流表,让学生说说电流表的读数方法,然后想想该怎样,谈谈你从电流表的读数中受到什么启发。大胆尝试一下电压表的读数。
想想做做:电池串联问题是生活中常见的问题。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对测量的分析,不难得出串联电池组电压的特点,即让他们从实验中感知串联电池组电压比单个电池电压多,且等于个串联电池电压之和。
建议:教师可让学生动手实验后提问:串联电池电压组给了我们哪些新的启发呢?关于学生问到并联电池组电压时,由于并联电池组在日常生活中少见,教材未研究,教学中可让学生课外研究。
动手动脑学物理:共有4个小题,且都联系实际,给学生实践的机会。第2题自制盐水电池,并用电压表判断电源正、负极。教师应想办法为学生提供器材,让他们动手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打破对电的产生的神秘感。在用电压表判断电源正负极时,大胆用“试触”的方法来实验。遇到问题可讨论如何解决。
第2节 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这个探究是教材中没有告诉结论的探究。它是从学生实验演变而来的,为学生提供了探索过程完全的探究。教材告诉了一个学案,有些探究程序中的具体内容需要学生自己填写。探究的结论,学生容易得出。教材中之所以没有给出结论,其原因之一是标准中没有确定的要求。
建议:由于教材中给出了学生导学的过程。因此,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我探讨完成导学内容前五部分,然后让他们交流。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将并联电路中电压规律的探究,作为课外内容布置,让学生去完成。当然教师也可以用实验向学生展示。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制作水果电池,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不仅用菠萝可做,而且用其他水果、蔬菜如葡萄、土豆等也可以做。活动中让学生感知了电压表的作用,进一步巩固了利用电压表判断电源正负极的方法。此实验活动的最后让学生思考:关于“水果电池”你还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展开想象,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生活用品来做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STS:防止废电池对环境的危害。主要讲保护环境的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
第三节 电阻
通过此节的学习,要让学生明白电阻的概念,单位是什么?变阻器是什么样的?如何调节灯泡的亮度?了解半导体、超导体的特点。
本节内容电阻是电学中重要物理量之一,对电阻的理解,探究导体长度对导体电阻大小的影响及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炮的亮度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1.电阻概念的形成:教材首先从学生们熟悉的事例中引出了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并不陌生的概念:导体、绝缘体、接着让学生通过“想想做做”动手实验来获取不同导体连入电路中对灯泡的亮度的影响的信息。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感知
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有大、有小。从而形成电阻的概念,避免了过去的读概念、记概念的做法。
想想做做:(见教材附注)建议:当学生自我动手试验后,课中提出思考: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有困难是教师可引导,如“引起灯泡亮度变化,你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的?”
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课标中没有明确的要求,而是以活动建议的形式提出,课本中以“想想做做”来研究电阻大小与长度的关系。为理解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打基础。学生通过“想想做做”的实验探究来获取信息。明白了铅笔芯的长短对电阻大小的影响
建议:实验中教师可提问:实验中你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小灯泡作用是什么?让学生明白铅笔芯电阻的大小可通过灯泡亮暗程度来体现(学生完成这一思维过程,笔者认为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应给予引导)
3.变阻器:研究变阻器时,除研究了滑动变阻器外,还增添拓展了对电位器的研究,画出了电位器的内部结构图,教学建议P16,批注。
4.探究变阻器的作用: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炮的亮度?这个探究有两个核心问题:○1变阻器是怎样改变电阻的?○2如何让学生自己设计电路。这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建议:(见教材P16,批注)
5.科学世界 介绍了半导体、超导体的特点及半导体、超导体材料的发展对高科技的影响,教师要给予指导性的阅读。
第四节 欧姆定律
1.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这是一个完整的探究,不希望教师告诉学生的结论,应让学生去探究,通过测得的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应注意多次测量数据,综合分析,以避免出现以偏概全的错误,强调学生要如实记录,综合分析,得出结论。这个探究是过程完全的探究,课标中有要求,教材给出了结论,学生应加强理解。
教材中还设计了例题,渗透了物理学的计算方法。欧姆定律知识的应用,对于物理计算,教师要有度。注意不要把计算题设计的过深、过难、过偏,应有实用性,体现学习物理的实用价值。如教材例题一中,通过对试电笔中电流的计算,让学生明白试电笔的使用方法及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
额定电压、短路:短路主要让学生明白,短路时电阻小,电流大。危害:电源损坏,导线升温,可能导致火灾。
第五节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本节内容突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材中“想想议议”为学生测电阻作准备。思考如何设计测电阻的试验电路,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设计电路、操作步骤及记录数据表格。实验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学生如实记录,引导学生对计算数据的分析。同时,强调变阻器的作用。
第六节 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投影)
本节内容涉及知识面较宽,主要研究○1为什么电压越高越危险?○2为什么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3注意防雷:讲了形形色色的避雷方法。○4STS:气象报上的新闻增强了学生对欧姆定律的理解。
第七章 电功率
课程标准的要求:
1. 能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2. 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3.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4. 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全章内容概述:
1.电能 电能的单位,电能表的读数.
2.电功率 家用电器的“瓦”数表示的意思.
3.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4.电和热 什么情况下电流发热多?怎样利用电热和防止电热.
5.电功率和安全用电 保险丝怎样“保险”?为什么用电器接的太多就会烧保险丝?
教材内容分析及建议
章首图:它是风能发电(投影)。学生对水力、火力发电较熟悉,而风力发电只有在我国北方才有,南方同学少见 。这幅图,旨在让大多数同学都能对风力发电有所了解,扩大学生知识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第一节 电能(投影)
电能是本章的核心概念。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电能的知识有所了解,教材给出了一个火力发电场的图片,让学生感知电能获得的途径致意,火力发电。同时也列举了电能的应用的实例即教材是围绕电能的来源和使用而展开,让学生从实例中来感知“电能”这一概念,并不要求学生了解电能的定义
电能的单位:日常生活中的“度”。科学名词“千瓦时”(KW•h)物理学中常用单位:焦(J)1KW•h=3.6×106J
电能表:本节重点内容,初中学生学习电能表的作用是一个科普性的内容.学生应该明白:读数、记录一些参数,让学生同过对参数的阅读,更深入了解电能表。建议见P31
电功:教材从电能的转化和过程来让学生识别“功”的概念,学生读教材后,可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电流做功的实例。教材没有告诉功的计算公式,降低了难度。
动手动脑学物理:3个题目,实用性很强,与生活联系紧密,学生通过练习,让他们意识到物理就在身边,物理有用。
第二节 电功率
本节内容:是以电能表为基础来研究电功律的。即教师可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用电器工作时,电能表铝盘转动有快慢,而导出电功率。建议:P33
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 电功率大小的表示方法可用1s内消耗电能表示即p=w/t
“千瓦时”的来历:通过对“千瓦时”来历的研究来加深学生对“KW•h”与“KW”的区别。
怎样测量电功率:讲了测电功率的两条途径,即专用功能表,非专业实验中常用V、I间接测量。额定功率 图7.2-2 7.2-3
第三节 测量小灯泡的功率
这是一个电学部分内容总结性的探究实验,综合性较强,是对学生能力的综合性表现。先推导出电功率公式P=VI然后探究测量方法。建议:(见P36)
第四节 电和热
此接实际是旧教材中的内容。但教材是从常见得用电器入手,引出电流的热效应现象,同时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想想做做”来研究。感知在电流相同条件下,电阻越大,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热量越多,即产生热量的功率大这一规律。
想想做做:学生在探究实验前,教师应给予指导,如在实验中你是采用什么方法来比较电阻器产生热量的快慢的?实验中通过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来感知电阻丝不同,产生的热不同。P39
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是本节的重点。课标中有明确要求:即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呈正比。教材先通过实验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然后推理得出P=I2R。让学生理解定理并解释现象。本节还讲了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第五节 电功率和安全用电
安全用电的内容教材中出现了三次,即第一处是第一章的测电比的使用与全用电、欧姆定律与安全用电、电热与安全用电。教材先通过“想想议议”,让学生思考在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功率的关系接着通过漫画形象地展示了用电器总功率过大造成安全用电隐患的问题,即电路中同时使用的用电器总功率过大容易烧坏保险丝,甚至引起火灾。
保险丝:应用电热的原理制成,也告诉学生不能用Cu、Fe丝代替保险丝的道理,同时还告诉了空气开关
想想议议:动手动脑学物理都从实际中列出的有关物理问题,让学生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加以解决。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实用性。
第八章 电和磁
课程标准的要求:
1.能用语言.文字和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
2.能用实验证实电磁相互作用.
3.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4.通过实验,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及磁场的方向都有关.
5.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全章内容概述:
1.磁场 磁场及磁感线的概念.
2.电生磁 电流周围的磁场及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是什么样的?
3.电磁继电器 扬声器 如何用小电流控制大电流,低电压控制高电压?扬声器是怎样工作的?
4.电动机 影响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的有关因素,电动机的换向器的作用,电动机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5.磁生电 什么情况下磁生电?什么是交流电?
教材内容分析及建议
本章内容是电磁的基础,应重视学生的感悟与实验,重视实际利用,重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以学生的动手动脑来体会:学习物理有用。注意指导学生联系实际,学习探究物理奥秘的方法。
章首图:它是一幅激光图片。它是地磁场使得来自太阳的高速粒子飞向地球的两极,与空气中分子原子作用形成绚丽的极光。教师可引导学生齐读章首语,通过阅读可以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研究磁场的问题中来。
第一节 磁场
本节的重点是磁场及磁感线。教材通过从古代历史入手,即中国人利用手中罗盘在公元843年,开辟了从浙江温州到达日本嘉值岛的航线。导出了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让学生通过阅读指南针的发明,来进一步明白指南针的作用。
关于磁现象学生是比较熟悉的,虽然对场比较陌生,但对身边有磁场的物体都比较熟悉,尤其对读过小学自然的同学来学习这部分内容,相当于是复习的性质。教师可通过让学生阅读磁现象有关内容及想想议议来学习。让他们自我阅读、看图填空,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
磁场:教材先给出了磁场定义,接着让学生通过想想做做的实验探究来研究磁体的磁极,感知磁体周围的磁场、磁场的方向。
通过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感知条形磁体的磁场的分布。通过P48 图⒏1-6 ⒏1-7 类比联想找出磁感线分布规律。
地磁场:学生通过前面的实验不难发现小磁针静止的指向的规律性不易推断出周围有磁场对它的作用,即地磁场教材中明确指出了地理地磁两极并不重合。至于地磁场产生的原因还是一个秘密,还没有满意的结果。教材把希望寄予在同学门身上
磁化:课标中虽没有明确要求,单磁化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多见,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中安排了一个探究性的实验,来研究磁化问题,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大致了解到使一根钢针磁化的方法,后面又让学生利用自己自制的磁化钢针制作一个指南针,实验容易成功。这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科学世界可引导学生阅读。
第二节 电生磁
本节重点:电流磁效应 教材通过重复奥斯特做过的实验掩饰,让学生明白电和磁之间的联系。并对电流的磁场给了描述性的定义,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这部分内容教材通过探究性的实验来研究通电骡线管的磁场可能与那种磁体相似。通电螺线管的磁性与电流方向之间有什么关系。对于螺线管中的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教材没有结论它希望学生通过图⒏2-6中蚂蚁和猴子的对话受到启发。归纳的出结论。这有一定难度,可以适当提示,不过这部分内容课标并没有做要求。教材也只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有所了解。
电磁铁:教材是让学生自制电磁铁,自我设计电路、实验方案来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这重安排,我们许多教师在过去教学中都尝试过,效果较好。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题 牵牛花的茎 是让学生将前面所学的归纳的螺线管磁极与电流方向的方法迁移运用及发展,教师不易展开。因为它涉及知识面较广。
第三节 扬声器 电磁继电器
本节内容是电磁铁的应用,主要讲了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扬声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教师可采用阅读讲解的方法进行。“想想做做”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其落实,让学生阅读继电器的使用说明书,观察结构,动手实验,来加强对电磁继电器的了解。
第四节 电动机
电动机在我们生活中广泛存在,那么电动机能够转动是为什么呢?这一问题对同学们来说都想急切知道,但是要理解它却有一定难度教材改变了过去的从理论开始的教学模式,从探究入手,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对成功的渴望。
本节主要有以下内容:○1演示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2演示通电线圈在磁场中扭转。○3探究让线圈转起来。○4直流电动机的基本构造 换向器
教学建议:教师引入新课标可先提出问题:磁体再磁场中回受到力的作用。通电的螺线管有磁性像一个磁体有N、S极。那么是不是意味着通电导体也会受到磁场的作用力呢?引发学生猜想,然后师生共同探究可得出结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且受力方向与电流方向、磁感线方向有关。
接着教师启发提问若将一个通电线框放在磁场中,他会怎样运动呢?学生猜想,教师演示实验,验证猜想(也可让学生动手实验)。可发现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发生扭转现象,这样激发了学生兴趣,引发了学生思考。同时教师可在学生思维处于亢奋状态之时提问:通过刚才的两个实验可知,既然磁场对通电导线有力的作用,既然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能发生扭转,那么我们能否想办法让线圈转动起来呢?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探究,做让线圈转起来的实验。这个探究是旧教材中自制小小电动机的小制作内容,学生非常感兴趣,很容易成功。
通过这个小小的实验(投影),让学生明白了线圈转动时的主要问题是改变线圈中电流的方向。学生在探究制作的过程中,肯定有成功的或不成功的,这样他们都会去探究,去观察,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同时定会有学生提问:为什么在制作时只将导线的一端刮掉一半的漆皮呢?此时教师可告诉学生:这是为了改变线圈中电流的方向。从而告诉学生这就是一个小小电动机,接着可讲解一般电动机的结构,换向器的作用。通过前面的小制作,学生感知了线圈转动时需要改变电流。这样对换向器的作用学生就不难理解了。这样在重视实验事实的基础上来研究问题,学生就容易对教材P63图⒏4-5中的现象进行理解了。
第五节 磁生电
本节内容主要有:探究什么情况下磁能生电,引出电磁感应现象。教材中没有直接告诉电磁感应现象的概念,而是让学生去探究感知。
发电机:(投影)改变了过去教学模式,而是从实验入手,讲解发电机,加深学生对发电机得了解。通过“想想做做”,让学生明白发电机电流的方向改变次数与线圈转动次数的关系,发电机转速跟小灯泡亮度的关系。让学生感知、体会发电机发电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动手动脑学物理、STS:介绍了磁记录、录音机、磁记录产品、磁卡等。
第九章 信息的传递
课程标准的要求:
1.知道光是电磁波.
2.知道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3.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全章内容概述:
1.现代顺风耳__电话 电话的工作原理及电话交换机的作用.
2.电磁波的海洋 电磁波的产生及传播,电磁波的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无线电广播和电视的工作过程,移动电话是如何工作的?
4.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微波通信为什么需要中继站,卫星通信?光纤为什么能传送大量的信息?什么是宽带网?
教材内容分析及建议
章首图:(投影)这是一幅古长城,绵延万里,蜿蜒起伏,向人们展示了它的雄伟、壮观。同时也引起学生对它的思考,古长城的作用—抵御来犯之敌,“烽火台”的烟火点燃向远处同伴传递着信息;古人用长城传递信息,现代人用那些方式传递信息呢?引入新课。
教材用一幅组合图(P74),让学生观察,通过“想想议议”来对通信发展的回顾,让学生了解信息传递的历史。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的交流,可以先让每个人说出自己知道的通信方式,再通过书上的组合图的提示,引导学生梳理出同学通信发展的历史脉络。
教师引导学生对组合图观察,让学生感知了信息是需要运载才能传递的。教师可告诉学生,信息常指的是消息、情报、信号、指令、数据、密码等的总称。信息传递需要的运载工具就是载体。如语文、文字、印刷品、电流、数字网络都是信息的载体。教材就按照信息的载体的发展情况来编写的。
第一节 现代顺风耳—电话
本节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白电话的工作原理和电话交换机的作用,让学生了解数字信号和摸拟信号。教材通过神化的传说“顺风耳”,引起学生关注信息传递的兴趣,体现了人文精神。讲述了当今社会是狠多神话已变成了现实,引出了电话的内容。
图9.1-2电话:(投影)他向学生展示了电话是利用电流把信息传导远处的,图注告诉了话筒、听筒的基本作用。
电话交换机:教材通过电话的问世到交换机的出现,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的意义。
想想议议:让学生思考电话交换机的作用,即通过电话交换机能减少电话线的数量,减少材料的浪费。
拓展:程控电话 技术发展,电话交换机有人操作变为自动电话交换机(通过电磁继电器接线),即程控电话机。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电话分模拟和数字两种。电流传递的信号叫模拟信号,这种通信方式叫模拟通信。用不同符号的不同组合表示的信号叫数字信号,这种通信方式叫数字通信。数字通信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建议:模拟通信、数字通信看起来是技术性很强的名词,实际上它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教材通过形象的描述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了介绍,教师教学时不要展开。教材介绍了莫尔斯电码、汉字电报码旨在加深学生对数字信号的认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教师也不要过多讲解。想想做做、动手动脑学物理(见P79)
第二节 电磁波的海洋
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电磁波其实是无限的信息传递的内容。主要讲解了电磁波的产生及传播。
电磁波的产生:教师不要讲产生的基本原理,要通过演示实验来向学生展示电磁波的存在及产生,即电磁波是由迅速变化的电流来产生的。通过实验打破学生对电磁波的神秘感。
电磁波的传播:教师可以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为基础,让学生想象:电磁波是否也需要介质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师生共同设计方案动手实验得出结论。
电磁波的波速与波长、频率的关系,及电磁波谱要引导学生分析。让它们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对于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C=3×105㎞∕S(即30万千米每秒)应让学生记忆。
科学世界:(投影)微波炉主要告诉学生电磁波不仅可以用来传递信息,还可以使食物分子发生剧烈振动,扩大学生视野,让学生做科普性的了解。
第三节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这一节内容,教师可采用科普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展示。主要介绍了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电视的发射和接收、移动电话的基本原理。教师只作简单介绍,不要深究。笔者认为主要通过教材5幅图片来展示讲解。
科学世界:介绍音频、视频、射频和频道,要引导学生阅读。
STS:电视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教师要让学生讨论交流。
第四节 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此节内容也是一个科普性介绍的内容,主要讲解了为什么要利用微波通信,为什么要建立微波中继站、卫星通信、光纤通信。此部分内容主要通过图片向学生展示介绍即可。
STS:我国光缆通信的发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它旨在培养学生保护光缆的意识。光的频率比电磁波的频率更高,因此要用光纤通信。

㈢ 初二物理下册所有知识点

初二物理知识总结
一, 电路
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串联:把元件逐个顺序连接起来,叫串联.(任意处断开,电流都会消失)
并联: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二, 电流
国际单位:安培(A);常用:毫安(mA),微安( 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
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三, 电压
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千伏(KV),毫伏(mV).1千伏=103伏=106毫伏.
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使用规则: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实验室常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
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熟记的电压值: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⑤工业电压380伏.
四, 电阻
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兆欧(MΩ),千欧(KΩ);1兆欧=103千欧; 1千欧=103欧.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R与它的U和I无关).
滑动变阻器:
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
五, 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 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
公式的理解:
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
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
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欧姆定律的应用:
①同一电阻的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其电流随电压增大而增大.(R=U/I)
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I=U/R)
③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U=IR)
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串得越多,电阻越大)
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③ 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等值电阻串联,则有R总=nR
④ 分压作用:=;计算U1,U2,可用:;
⑤ 比例关系:电流:I1:I2=1:1 (Q是热量)
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并得越多,电阻越小)
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的倒数和)如果n个等值电阻并联,则有R总=R
④分流作用:;计算I1,I2可用:;
⑤比例关系:电压:U1:U2=1:1 ,(Q是热量)
六, 电功和电功率
1. 电功(W):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能的多少叫电功,
2.功的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度(千瓦时),1度=1千瓦时=3.6?06焦耳.
3.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
4.电功公式:W=Pt=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利用W=UIt计算时注意:
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
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还有公式:=I2Rt
电功率(P):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国际单位:瓦特(W);常用:千瓦
公式:式中单位P→瓦(w);W→焦;t→秒;U→伏(V),I→安(A)
利用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①如果W用焦,t用秒,则P的单位是瓦;
②如果W用千瓦时,t用小时,则P的单位是千瓦.
10.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右公式:P=I2R和P=U2/R
11.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另有:额定电流
12.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13.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另有:实际电流
14.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亮,易烧坏.
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暗,
当U = U0时,则P = P0 ;正常发光.
15.同一个电阻,接在不同的电压下使用,则有;如:当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则实际功率就是额定功率的1/4.例"220V100W"如果接在110伏的电路中,则实际功率是25瓦.)
16.热功率:导体的热功率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17.P热公式:P=I2Rt ,(式中单位P→瓦(W);I→安(A);R→欧(Ω);t→秒.)
18.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电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电热),则有:热功率=电功率,可用电功率公式来计算热功率.(如电热器,电阻就是这样的.)
七,生活用电
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火线和零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
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而用电器要与它的开关串联接火线.
保险丝:是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它的作用是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它升温达到熔点而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的作用.
引起电路电流过大的两个原因:一是电路发生短路;二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安全用电的原则是:①不接触低压带电体;②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八,电和磁
磁性:物体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性质.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是北极(N极);另一个是南极(S极)
磁极间的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
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磁场的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磁场的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强弱,方向的假想曲线.不存在且不相交,北出南进.
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
10.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近;而地磁的南极则在地理的北极附近.但并不重合,它们的交角称磁偏角,我国学者沈括最早记述这一现象.
11.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12.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
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N极).
13.通电螺线管的性质: ①通过电流越大,磁性越强;
②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③插入软铁芯,磁性大大增强
④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可用电流方向来改变.
14.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就构成电磁铁.
15.电磁铁的特点:
①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
②磁性的强弱可由改变电流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来调节;
③磁极可由电流方向来改变.
16.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还可实现自动控制.
17.电话基本原理:振动→强弱变化电流→振动.
18.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应用:发电机
感应电流的条件:
①电路必须闭合;
②只是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
③这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发电机的原理:电磁感应现象.结构:定子和转子.它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磁力的作用.是由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应用:电动机.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电动机原理: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
换向器:实现交流电和直流电之间的互换.
交流电:周期性改变电流方向的电流.
直流电:电流方向不改变的电流.

㈣ 八年级下册物理,概念整理。

第七章 力
一、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有“力”就一定涉及到两个物体。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物体运动状态变化指运动快慢或运动方向的变化。运动快慢指由动到静、静到动、快到慢、慢到快;运动方向指由直线到曲线、由曲线到直线等;
物体形变指伸长、缩短、弯曲、扭转等。
3、力的单位是:牛顿(N),1N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4、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只画一个长度适当,沿力的方向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就可以了。
二、弹力 弹簧测力计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弹性。
2、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3、弹簧测力计:
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收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
2)使用:
(1)认清分度值和量程;
(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测量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秤的量程。
三、重力
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
2、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1)重力的大小叫重量,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重力公式:G=mg. 质量公式:m=G/g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心)。
3)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个部分,但是,对于整个物体,重力的作用好像作用在一个点,这个点叫重心。(形状规则、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第八章 力与运动
一、牛顿第一定律
1、几种观点:亚里士多德观点: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伽利略观点:物体的运动不须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作用。
2、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收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3、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
二、二力平衡
1、平衡力: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因为物体受到的是平衡力。
2、二力平衡: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
3、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三、摩擦力
1、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处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2、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3、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压力(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而与接触面大小和速度无关。
4、摩擦的分类:
1)静摩擦: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没有发生相对的运动。
2)动摩擦:
(1)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
(2)滚动摩擦:轮状或球状物体滚动时产生的摩擦,通常情况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5、增大摩擦力方法:使接触面粗糙些和增大压力。
6、减小有害摩擦方法:
1)使接触面光滑;2)减小压力;
3)用滚动代替滑动;
4)使接触面分开(加润滑油、形成气垫)。 第九章 压强
一、压强
1、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
水平面:F=G
2、压力的作用效果:(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跟压力、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3、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4、压强公式:P=F/S,压力公式:F=PS受力面积S=F/P,式中P是压强、单位是:Pa,F是压力、单位是:N, S是受力面积
5、增大压强方法:
(1)S不变,F增大; (2)F不变,S减小;
(3)同时把F增大,S减小。 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液体具有流动性。
2、液体压强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3、液体压强计算:P=ρgh (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kg/m3;g=9.8N/kg;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m。)
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 ,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等无关。
4、连通器: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5、连通器原理:连通器如果只装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6、连通器的应用:船闸、锅炉水位计、茶壶、下水管道。
三、大气压强
1、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2、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具有流动性而产生的,
3、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4、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金属盒)气压计。
5、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mm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mm汞柱=1.013×10 Pa。
6、大气压的变化:和高度、天气等有关;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7、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8、应用: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的。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飞机的升力:飞机前进时,由于机翼上下不对称,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较小,下方流速小,压强较大,机翼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这就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第十章 浮力
1、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2、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3、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4、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方法一:比较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的关系
(1) F浮<G下沉;
(2) F浮>G 上浮(最后漂浮,此时F浮=G)
(3) F浮=G 悬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较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大小的关系
(1)ρ物>ρ液 下沉;
(2)ρ物<ρ液 上浮;
(3)ρ物=ρ液 悬浮。(不会漂浮)
5、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G排=ρ液gV排
6、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F浮=G-F ,(G是物体受到重力,F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4)平衡法:F浮=G物 (适合漂浮、悬浮)
7、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
排水量:轮船按照设计要求,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排水量=轮船的总质量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4)密度计: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利用物体漂浮在液面的条件工作(F浮=G),刻度值上小下大。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一、功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水平方向:W=FS 竖直方向:W=Gh
推导公式:F=W/s s=W/F W=Pt
3、单位:焦耳(J) 1J=1Nm
二、功率
1、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功率是用来表示做功的快慢的。
2、计算公式:P=W/t 单位:J/s
瓦特(w) 1W=1J/s
推导公式:P=Fv
三、动能和势能
1、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能做的功越多,能量就越大。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其中,速度对物体的动能影响较大。 注:对车速限制,防止动能太大。
3、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
1)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质量相同的物体,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2)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四、机械能及其转化
4、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J
5、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1)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可相互转化;例:上抛的球。
2)动能和弹性势能之间可相互转化。 例:落地的皮球被弹起。
3)机械能与其它能量间的转化。例:水利发电是由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机械能守恒;近地点动能最大,重力势能最小;远地点重力势能最大,动能最小。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一、杠杆
1)几个概念
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支撑点转动的坚实物体都可以看作杠杆;
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支撑点;
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一般为人的施力端)
阻力(F2):阻碍杠杆的力;(一般为重物端)
力的作用线:通过过力的作用点且沿力的方向的直线。
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2)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表示为:F1×L1=F2×L2
作用在杠杆上的力与其力臂成反比,所以要使作用在某杠杆端的力“最小”,则要求作用在该端的力的力臂“最长”。
3)杠杆的分类

分 类

关 系

优点

缺点

应用

省力杠杆

L1>L2

省力

费距离

板手

费力杠杆

L1<L2

省距离

费力

理发剪

等臂杠杆

L1=L2

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

天平

4)杠杆的作图
与杠杆有关的作图题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给出力的方向,要求画出力臂;二是只给出施力点,要求画出在该点用最省的力的“力的方向”和“力臂”。
注意:画力臂时,一定记得要从支点画出,并一定要与力的作用线垂直。
二、滑轮
1)滑轮的类型及定义
定滑轮:使用时滑轮位置固定不变;
动滑轮:作用时滑轮的位置跟被拉动的物体一起运动;
2)滑轮的特点

分类

优点

缺点

实质

定滑轮

可改变动力的方向

不省力

相当于等臂杠杆

动滑轮

省一半的力

不方便改变动力的方向

相当于一个动力臂等于阻力臂2倍的杠杆

3)滑轮组:既可省力,也方便改变动力的方向。
滑轮组的省力规律:承担重物的绳子为n段时,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动力F就是重物G的n分之一(F=G/n),同时,动力F移动的距离S就是重物提升的距离h的n倍(S=nh)。
3、斜面:是一个省力的机械。
斜面的省力规律:斜面长L是斜面高h的n倍,那么,拉力F就是重物G的n分之一,也就是斜面越长拉力越小。
三、机械效率
1、有用功:为实现人们的目的,对人们有用,无论采用什么办法都必须做的功。
2、额外功:对人们没用,不得不做的功(通常克服机械的重力和机件之间的摩擦做的功)。
3、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
4、机械效率
1)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即分析有用功占总功的几分之几。)
2)计算公式:η=W有用/W总
导公式: W有用=W总η W总=W有用/η
3)注意:机械效率小于1,因为有用功总小于总功。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Gh/FS
斜面的机械效率: η=W有用/W总=Gh/FL
四、功的原理:
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㈤ 初二物理下册复习提纲(人教版)

(1)声现象
1.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电、力等的物理现象。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递声音。
3.声音的三大特性:
①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②响度: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③音色:由物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不同物体的音色不同。
4.人们听到声音的基本过程:
①鼓膜的振动 → 听小骨及其他组织 → 听觉神经→ 大脑
②颌骨、头骨 → 听觉神经 → 大脑
5.声音的作用: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能举例说明)
6.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声音都是噪声。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dB。
(2)物态变化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单位:摄氏度( ℃ ) 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 0℃ ; 沸水的温度 —— 100℃
2.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常用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 3.温度计的使用:一看:使用前要先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二放:玻璃泡全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三读:
○1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2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液面;
○3读数时眼睛要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量程:35℃~42℃;分度值:0.1℃ ; 使用前要将水银甩下去。
5.物态变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要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要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要放热。
6.常见的晶体有冰、海波、各种金属;非晶体有蜡、沥青、松香、玻璃等。要求能判别出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
7.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不变;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但温度不变;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温度不断上升;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温度不断下降。
8.汽化有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
○1沸腾:
a.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b.沸腾条件:①达到沸点; ②继续加热。
c.沸腾时的特点:液体在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2蒸发:
a.定义:在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气化现象。
b.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液体温度的高低: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液体表面积的大小: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c.蒸发有致冷的作用。
8.液化有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9.能解释日常生活中各种物态变化现象。如:雾、露水、霜、冰雹、雪的形成、各种“白气”、窗边的冰花、卫生球变小、灯管变黑、灯丝变细、冰化成水、铁水涛成钢件等。
10.水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海拔越高,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3)光现象
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c = 3 × 10 8 m/s
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 v = 340 m/s
3.元电荷: e = 1.6 × 10 –19 C 二.要点知识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激光引导掘进隧道、日食、月食的形成、影子的形成、瞄准时用到的“三点一线”、小孔成像等都是运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得到的。)
2.光源:
○1自然光源:如水母、太阳、萤火虫等。
○2人造光源:如电灯、手电筒、蜡烛等。(注意:不月亮是光源)
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4.光在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5.光的反射定律:
①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同面)
②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反射角i=入射角r
光的折射规律:
①光从空气进入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②光从其他介质进入空气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平面镜成像特点:
①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等大)
②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等距)
③像与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垂直)
④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虚像)
6.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7.反射有两种: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能举例说明)
8.红外线的作用 紫外线的作用。
① 红外线摇控
①杀菌作用
②红外线夜视仪
②使荧光物质发光来判断物质的真假
③探测病人的健康情况
③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帮助钙的吸收
9.光谱太阳光分解成为:红、橙、黄、绿、蓝、靛、紫。

(4)透镜及其应用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3.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4.能找出主光轴、焦点、焦距。
5.物距(u)→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v)→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与焦距关系 像距与焦距关系 像的正、倒 像的大、小 像的虚、实 u>2f f<v<2f 倒立 缩小 实像 u=2f v=2f 倒立 等大 实像 f<u<2f v>2f 倒立 放大 实像 u=2f 不 成 像 u<f 无限远 正立 放大 虚像结论: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6.照相机: u > 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幻灯机:f < u < 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 u < 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显微镜: 目镜:起放大作用;物镜:f < u < 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望远镜:目镜: 起放大作用;物镜:u > 2f ,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7.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形成的原因。 矫正:近视眼用凸透镜矫正(凸透镜为负);远视眼用凹透镜矫正(凹透镜为正)。
8.透镜焦度:Φ=1 / f ( f →焦距

㈥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有哪些

物理量 单位 公式
名称 符号 名称 符号
质量 m 千克 kg m=pv
温度 t 摄氏度 °C
速度 v 米/秒 m/s v=s/t
密度 p 千克/米?? kg/m?? p=m/v
力(重力) F 牛顿(牛) N G=mg
压强 P 帕斯卡(帕) Pa P=F/S
功 W 焦耳(焦) J W=Fs
功率 P 瓦特(瓦) w P=W/t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 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 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 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1毫米2=1×10-6米2。
五、压强
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
公式: F=PS 【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⒉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 [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ρgh h:单位:米; ρ:千克/米3; g=9.8牛/千克。
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盒式气压计)。
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即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沸点也降低。
六、浮力
1.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 (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浮力计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压力差
4.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悬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上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下沉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七、简单机械
⒈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通过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处于水位置的目的:便于直接测定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
定滑轮:相当于等臂杠杆,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动滑轮:相当于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⒉功: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距离。W=FS 功的单位:焦耳
3.功率:物体在单位时间里所做的功。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即功率大的物体做功快。
W=Pt P的单位:瓦特; W的单位:焦耳; t的单位:秒。
八、光
⒈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影子、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为3×108米/秒=3×105千米/秒
⒉光的反射定律:一面二侧三等大。【入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是入射角。反射光线和法线间夹角是反射角。】
平面镜成像特点:虚像,等大,等距离,与镜面对称。物体在水中倒影是虚像属光的反射现象。
⒊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 看到水中筷子、鱼的虚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光线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光线作用。 光的折射定律:一面二侧三随大四空大。
⒋凸透镜成像规律:[U=f时不成像 U=2f时 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 光路图 应用
u>2f f<v<2f 倒缩小实 照相机
f<u<2f v>2f 倒放大实 幻灯机
u<f 放大正虚 放大镜
⒌凸透镜成像实验: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个高度上。
九、热学:
⒈温度t: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是一个状态量。】
常用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
温度计与体温计的不同点:①量程,②最小刻度,③玻璃泡、弯曲细管,④使用方法。
⒉热传递条件:有温度差。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是过程量】
热传递的方式:传导(热沿着物体传递)、对流(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实现热传递)和辐射(高温物体直接向外发射出热)三种。
⒊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要吸热。
影响蒸发快慢因素:①液体温度,②液体表面积,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蒸发有致冷作用。
⒋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单位:焦/(千克℃) 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C水=4.2×103焦/(千克℃) 读法:4.2×103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物理含义:表示质量为1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热量为4.2×103焦。
⒌热量计算:Q放=cm⊿t降 Q吸=cm⊿t升
Q与c、m、⊿t成正比,c、m、⊿t之间成反比。⊿t=Q/cm
6.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单位:焦耳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7.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即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十、电路
⒈电路由电源、电键、用电器、导线等元件组成。要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电路中必须有电源,且电路应闭合的。 电路有通路、断路(开路)、电源和用电器短路等现象。
⒉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如金属、酸、碱、盐的水溶液。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如木头、玻璃等。
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导体。
⒊串、并联电路的识别:串联:电流不分叉,并联:电流有分叉。
【把非标准电路图转化为标准的电路图的方法:采用电流流径法。】
十一、电流定律
⒈电量Q:电荷的多少叫电量,单位:库仑。
电流I:1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叫做电流强度。 Q=It
电流单位:安培(A) 1安培=1000毫安 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测量电流用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并考虑量程适合。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
⒉电压U: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单位:伏特(V)。
测量电压用电压表(伏特表),并联在电路(用电器、电源)两端,并考虑量程适合。
⒊电阻R:导电物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符号:R,单位:欧姆、千欧、兆欧。
电阻大小跟导线长度成正比,横截面积成反比,还与材料有关。【 】
导体电阻不同,串联在电路中时,电流相同(1∶1)。 导体电阻不同,并联在电路中时,电压相同(1:1)
⒋欧姆定律:公式:I=U/R U=IR R=U/I
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导体电阻R=U/I。对一确定的导体若电压变化、电流也发生变化,但电阻值不变。
⒌串联电路特点:
① I=I1=I2 ② U=U1+U2 ③ R=R1+R2 ④ U1/R1=U2/R2
电阻不同的两导体串联后,电阻较大的两端电压较大,两端电压较小的导体电阻较小。
例题:一只标有“6V、3W”电灯,接到标有8伏电路中,如何联接一个多大电阻,才能使小灯泡正常发光?
解:由于P=3瓦,U=6伏
∴I=P/U=3瓦/6伏=0.5安
由于总电压8伏大于电灯额定电压6伏,应串联一只电阻R2 如右图,
因此U2=U-U1=8伏-6伏=2伏
∴R2=U2/I=2伏/0.5安=4欧。答:(略)
⒍并联电路特点:
①U=U1=U2 ②I=I1+I2 ③1/R=1/R1+1/R2 或 ④I1R1=I2R2
电阻不同的两导体并联:电阻较大的通过的电流较小,通过电流较大的导体电阻小。
例:如图R2=6欧,K断开时安培表的示数为0.4安,K闭合时,A表示数为1.2安。求:①R1阻值 ②电源电压 ③总电阻
已知:I=1.2安 I1=0.4安 R2=6欧
求:R1;U;R
解:∵R1、R2并联
∴I2=I-I1=1.2安-0.4安=0.8安
根据欧姆定律U2=I2R2=0.8安×6欧=4.8伏
又∵R1、R2并联 ∴U=U1=U2=4.8伏
∴R1=U1/I1=4.8伏/0.4安=12欧
∴R=U/I=4.8伏/1.2安=4欧 (或利用公式 计算总电阻) 答:(略)
十二、电能
⒈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电流作功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公式:W=UQ W=UIt=U2t/R=I2Rt W=Pt 单位:W焦 U伏特 I安培 t秒 Q库 P瓦特
⒉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作的电功,表示电流作功的快慢。【电功率大的用电器电流作功快。】
公式:P=W/t P=UI (P=U2/R P=I2R) 单位:W焦 U伏特 I安培 t秒 Q库 P瓦特
⒊电能表(瓦时计):测量用电器消耗电能的仪表。1度电=1千瓦时=1000瓦×3600秒=3.6×106焦耳
例:1度电可使二只“220V、40W”电灯工作几小时?
解 t=W/P=1千瓦时/(2×40瓦)=1000瓦时/80瓦=12.5小时
十三、磁
1.磁体、磁极【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质叫磁体。磁体的磁极总是成对出现的。
2.磁场:磁体周围空间存在着一个对其它磁体发生作用的区域。
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磁场方向: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磁体周围磁场用磁感线来表示。
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3.电流的磁场:奥斯特实验表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通电螺线管对外相当于一个条形磁铁。
通电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与螺线管两端极性的关系可以用右手螺旋定则来判定

㈦ 初二物理下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学情调查卷
2010.6
(本试卷中g=10N/kg)
一、选择题(每题2分,计24分)
1. 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测量过程中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相当于
A. 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B.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C.往右盘增加砝码 D.往右盘减少砝码
2.如图1所示,将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两个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
即使在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这个实验表明
A.分子间有间隙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间存在斥力 D.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3.在图2所列事例中,属于运用了重力方向的是

4.如图3所示,其中与其它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

5.下列实例中,为了增大有益摩擦的是
A.给自行车轴加润滑油 B.车轮上刻有凸凹不平的花纹
C.在机器的转动部分装滚动轴承 D.移动重物时,在它下面垫上钢管
6.如图4是一款利用电磁悬浮技术制作的没有“地轴”的地球仪,其原理是:将空心金属球放在通电的线圈上,电磁场在金属球表面产生涡流,涡流与磁场作用形成磁力,从而实现地球仪的悬空静止。地球仪悬空静止的原因是
A.只受到磁力的作用
B.由于惯性的作用
C.没有受到重力的作用
D.磁场的磁力和重力相互平衡
7.如图5所示,用左手掌平压在气球上,右手的食指顶住气球,处于静止状态的气球发生了形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气球的形变才;能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
B.右子指对气球的压力大于左手掌对气球的压力
C. 右于指对气球的作用效果大于左手掌对气球的作用效果
D.右手指对气球的作用效果与左手掌对气球的作用效果相同
8.有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个体积相同的实心物体,质量之比是2:3,这两种物质的密度值比是
A.2:3 B.3:2 C.1:1 D.4:9
9.轮滑是青少年喜爱的一种运动(如图6)。轮滑比赛时运动员到了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来,是因为人体具有
A.浮力 B.摩擦
C.惯性 D.压力
10.一个人在公园结冰的湖面上行走,压破冰面掉进了冰窟窿。工作人员需要接近冰窟窿去营救他。旁边有质量及长、宽都差不多的梯子和木板,为了救人,应该
A.立即跑向冰窟窿
B.将木板铺在冰上,从上面爬过去救落水者
C. 将梯子铺在冰上,从上面爬过去救落水者
D.从冰面上爬过去救落水者
11.现实当中,人们的许多活动、做法都跟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有关,下列对涉及压强和浮力的事例论述不正确的是
A.用吸管能把饮料吸入嘴里,其实是大气压强的作用
B.石头扔进河里会沉入水底说明石头在水中不受浮力
C.用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是因为锅内气压加大使液体(锅内的水)的沸点升高
D.拦河坝坝堤筑成上窄下宽是因为液体(坝里的水)的压强随深度增大而增大
12.某课外活动小组在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时,将质量为100g的物体放入盛满水的盆中,有90g水溢出,则
A.物块会浮在水面上 B.物块会悬浮在水中
C. 物块会沉入盆底 D. 不能据此判断出物块的沉浮
二、填空(每空1分,共计28分)
13.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的步骤如图7所示。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小明的操作有两处错误,指出有错误的步骤并写出正确的做法。
①错误一: (填代号).正确的做法: 。
②错误二: (填代号).正确的做法: 。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 (填代号)

14.水的密度是 kg/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
15.图8所示的建筑,是位于北京人民大会堂旁高新科学技术和时代美感完美结合的国家大剧院。该建筑的穹顶表面积达3万平方米,为使如此大面积的建筑外壳不至过重而又坚固,设计者选择了钛金属板作主材,这主要是因为钛的密度 ,硬度 。(两空均选填:“大”或“小”)

16.吸烟有害健康,吸“二手烟”危害更大,因此公共场所通常有“禁止吸烟”的标志,如图9所示。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内,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造成其他人吸“二手烟”。这是由于分子 的结果。
17.用手拍桌面,手会感到疼,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用力捏一下空易拉罐,易拉罐变扁了,这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
18.用20N的力握住装油的瓶子悬空静止不动,若此时将手的握力增加到30N,则手与油瓶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9.如图10所示,锤头松动时(图甲),用力敲锤柄是利用 使锤头套紧;许多机器的轴上都装了滚动轴承(图乙),这是因为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 。
20.图11所示,物体A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从甲图位置匀速运动到乙图位置。此过程中,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 水平推力F(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物体A对桌面的压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物体A对桌面的压强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1. 学校实践活动小组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时,将一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管逐渐浸人水中,如图12所示.在此过程中看到的现象是 。
22.注射器插入药液前,将活塞推至下端,是为了 ,插入药液后,提起活塞时,由于 的作用,把药液压进针管里。
23.如图13所示,新鲜的鸡蛋放在水中会下沉,如果向水中加盐并轻轻搅拌,鸡蛋会 ,这一现象说明: 。
24.如图14所示,金鱼吐出的气泡在水中上升的过程中,气泡受到水的压强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气泡受到水的浮力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5.坐沙发要比坐板凳舒服,这主要是因为沙发较容易发生形变,增大了人与沙发间的 ,在 不变的情况下, 了压强。(选“增大”或“减小”)。
三、解答题(每空1分,第26(1)(2)各2分,(3)题1分,28题2分,29题第二空2分,第32题(2)①2分,②3分,第33题5分,第35题5分,36题6分,计48分)
26.(1)在图15中,画出电灯静止时受力的示意图。
(2)如图16所示,小物块A在固定的斜面B上恰能匀速下滑,请在图中画出A下滑时受到斜面的摩擦力和物块A对斜面的压力的示意图。
(3)用力的示意图在图l7中画出用10N的力按压图钉时,图钉对墙的压力。

27.小星用天平称一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18所示,石块的质量m= g= kg。

28.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三次实验如图19所示。实验时,让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棉布)上做匀速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比较甲、乙两图实验情景,可知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无关
B.比较乙、丙两图实验情景,可知摩擦力的大小只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
C.比较甲、丙两图实验情景,可知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D.比较乙、丙两图实验情景,可知摩擦力的大小只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29.在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有一组同学在实验桌桌面上安装了如图20所示实验装置。他们猜想一个物体在二力作用下保持静止的条件是:这两个力方向相反,并且在一条件直线上,大小之差的绝对值是一个定值。经过实验,获得如下实验记录:

于是,他们认为自己的猜想得到了验证,你认为他们的结论是正确吗?答 ,为什么?
答 。
30.小明同学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做了如图21甲、乙所示的实验。
(1)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
(2)若想继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再做图 (填“丙”或“丁”)所示实验。

31.下表是小明同学利用图22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液体压强规律时所测得的部分数据.

(1)实验所得的数据有一组是错误的,其实验序号为 ;
(2)综合分析上列实验数据,归纳可以得出液体压强的规律:① ,
该结论是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的数据得出来的.② ,
该结论是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的数据得出来的。
32. 做研究浮力大小的实验中

(1)测量浸没在水中物体所受浮力大小步骤如图23。
①用细线把一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如图23甲所示,测出该物体所受重力G=1.2N;
②把该物体浸没在水中如图23乙所示.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F= N;
②该物体所受浮力F浮= N。
(2)按上述方法测定两组共8个实心物体浸没往水中所受浮力的实验数据如表1、表2
表1体积均为100cm3的石块、铝块、铁块、铜块 表2四块质量不等、密度相同的石块

①为了研究体积相同的不同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与重力的关系,根据表1数据,在图24中以G为横坐标、F浮为纵坐标的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起来。
②甲同学根据所描图线得出“—切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皆相等”的结论。
乙同学根据表2数据得出“一切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与其所受重力成正比”的结论,请你从两位同学的结论中任选一个判断其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

33. 在学习运动和力的关系时,小明和小华提出下面的观点。请你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说明他们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1)写出你选用的物品或实验器材; 图25

(2)简述实验方法及实验现象。

34.在—个晴朗周六,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想探究大气压强的大小,他们拿来—个带挂钩的吸盘,将吸盘紧压在厚玻璃的下表面,用一个可装细沙的购物袋(质量不计)挂在挂钩下。如图26所示,向袋里逐渐注入细沙直至吸盘被拉下来,由此可得到大气压的大小。
(1)本实验主要的测量器材: , 。
(2)需要直接测量的物理量: , 。
(3)大气压的表达式p= 。
(4)他们测出的大气压为0.8×105Pa,为了判断测量结果是否准确,他们查到了做实验时的大气压值为1.0×105Pa,请你分析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
35.—辆汽车驶过夹河大桥时,交警示意停车.该车司机反应时间是0.5s,反应距离为12.5m,停车后查得该车的总质量为10t,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0.1m2.按照规定,该路段限速80km/h,对路面的压强不得超过7×105Pa利用上述数据计算说明,该车被示意停车的原因。

36.某同学手边有一个边长为0.1m,质量为4.45kg的正方体铜块,他用此铜块研究了如下的问题。求:(1)把铜块浸没于水中,铜块受到的浮力;
(2)请用两种方法计算并说明铜块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ρ铜=8.9×103kg/m3)

㈧ 初二下册物理怎样才能学好

很多的学生对物理充满的厌恶,这是因为这个科目可能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难的,并且牵扯的内容非常多,这使得大多数的孩子对于这们课程有放弃的打算,家长也忙于工作没有办法来教导孩子,所以现在唯一的方式就是找一个初中物理辅导,这样可以改善孩子这个科目发的分数.

物理重点内容

以上就是初中物理辅导的方式,如果你也是面对物理比较头疼的话,可以观看以上的内容,会对你有一些帮助.

热点内容
中国政法大学地理位置 发布:2024-05-18 14:45:01 浏览:903
2014暑期师德培训体会 发布:2024-05-18 13:36:20 浏览:961
包头市教育考试信息网 发布:2024-05-18 12:13:11 浏览:357
老师自我简介 发布:2024-05-18 12:08:27 浏览:893
漂移板刹车教学 发布:2024-05-18 11:13:46 浏览:29
股德老师 发布:2024-05-18 08:27:32 浏览:722
班主任谈丛 发布:2024-05-18 07:40:14 浏览:480
德森生物 发布:2024-05-18 04:29:02 浏览:839
杞县招聘老师 发布:2024-05-18 04:28:55 浏览:652
宝宝晚上不睡觉怎么办 发布:2024-05-18 04:27:25 浏览: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