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历史
1. 湖州的历史演变
湖州是一座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楚考烈王十五年(公元前248年),春申君黄歇徙封于此,在此筑城,始置菰城县,以泽多菰草故名。隋仁寿二年(公元602年),置州治,以滨太湖而名湖州,湖州之名从此始。
湖州远在原始社会晚期的新石器时代(距今约5000—5500年),已有人类聚居。
湖州建城至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江南古城。
公元前334年,楚春申君黄歇徙封于此,在此筑城,名“菰城”(以泽多菰草而名)。
公元前223年,秦改“菰城”为“乌程”,以乌巾、程林两氏善酿得名。
公元266年(三国东吴孙皓宝鼎元年),始改“乌程”为吴兴郡。
公元602年(隋仁寿二年),置州治,名湖州,因地滨太湖而名,湖州之名从此而始。
明、清时,设府治,一直沿称“湖州府”。
1912年(民国元年)废湖州府,把乌程、归安二县合为吴兴县。
1949年4月27日,湖州解放,分设湖州市和吴兴县,至1983年曾几度分合;湖州又是解放后浙江省第一专区、嘉兴专区和嘉兴地区行政中心所在地。
1983年7月,撤地建市,撤销嘉兴地区,分设湖州、嘉兴两市,实行市管县体制。湖州作为地级省辖市,下辖城、郊两区和德清、长兴、安吉三县。1988年撤销城、郊两区建制,1993年又设城区、南浔、菱湖三区。
2003年1月,撤销城区、南浔、菱湖三区,新设立吴兴区、南浔区两个市辖区。现湖州市行政区域辖两区三县。
2. 湖州历史上也相当富裕,为何现在却发展的默默无闻
现在的湖州同样也是全国比较富裕的地区,只不过因为湖州人口比较少,所以说给人感觉经济总量似乎不太显眼,湖州人口总量也就300万左右,比起周边的苏州,杭州,确实要规模小很多,但不代表当地人生活不行,近代的湖州因为太平天国战死了很多平民百姓,也流失了不少人口,所以说现在的湖州人口数量一时半会儿也没恢复起来。
湖州消费水平不像苏杭,上海那么的高,居住在湖州也是很舒服的,房价也相对比较亲民,并且湖州地处太湖之滨,无论是太湖河鲜,还说山珍,民间点心,湖州都是样样不缺的,当地人生活水平也很高,放在全国来看,湖州也是一个很不错的小城市,如今沪苏湖铁路的开建,湖州将来到苏州,上海也会越来越方便。
3. 湖州有哪些名人
一、古代名人
姚平,舜帝69世嫡长孙,西汉大臣,代睦侯爵。
朱然,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助孙权定江南。
陆修静,南朝刘宋著名道士,南天师教创始人,所著《山洞经书目录》等,
丘迟南梁永嘉太守,好诗文,所著名篇有《答陈伯之书》。
沈约,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四声”的最早发现者,“二十四史”中《宋书》作者。
张僧繇,南朝梁武帝时画家,“画龙点睛”的典故出自于他。
陈霸先,南北朝时期陈的开国皇帝。政治家、军事家,结束梁末混乱局面,统一中国南方。
姚察、姚思廉父子,文学家、史学家,《梁书》、《陈书》作者。
智永禅师,王羲之七世孙,居湖州永欣寺三十年,苦习书法,终有大成。
徐惠唐太宗李世民贤妃。
陆羽,居湖州30多年,写成世界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被后人奉为“茶圣”。
孟郊,诗人,著名《游子吟》的作者。
皎然,唐代诗僧,其诗清丽闲淡。
钱起,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李季兰,唐代女诗人,道士,与陆羽交好,曾招入宫中。
张志和,居湖州写下“西塞山前白鹭飞”佳句。
胡进思,曾任湖州刺史,吴越国兵部尚书,加尚父。
李昪,祖籍湖州,政治家,五代时期南唐开国皇帝。
丘光庭,五代十国人,所著《海潮论》,对后世天体研究具有很大影响。
张先,北宋词人,与柳永齐名,时称“张三影”。
苏轼,曾任湖州太守,作《湖州谢上表》,酿就“乌台诗案”
燕文贵,北宋画家,擅长山水人物,人称“燕家景致”。
姜夔,南宋词人,因隐居湖州弁山白石洞,自号“白石道人”。
钱选,南宋画家,“吴兴八骏”之一。
赵孟頫,元代书画家,其楷书自唐以后无出其右者,世称“赵体”。
管夫人,元赵孟頫妻管道升,字仲姬,亦工书画,山水佛像之外,尤擅墨竹兰梅,笔意清绝,称;管夫人。
王蒙,元末画家,赵孟頫外甥,“元四家”之一,因胡惟庸案死于狱中。
沈万三,南浔人,时称“江南第一巨富”。
凌蒙初,《三言二拍》中《二拍》的作者。
潘季驯,在明末历任工部、兵部、刑部尚书,被誉为“千古治黄第一人”的水利专家。
朱国桢,明万历首辅大臣,他的遗著《明史稿》引发了著名的“明史案”。
臧懋循,明代戏曲理论家,编印有《元曲选》。
茅元仪,明代兵学家,祖父茅坤为文学家,所著《武备志》被誉为古代兵学网络全书。
沈铨,清代名画家,对日本绘画影响极大,被誉为“舶来画家第一”。
闵一得,清代名道士,原名思澄,字谱芝,派名一得,别号懒云子,龙门派第十一代传人。
戚蓼生,为《红楼梦》作序,“戚序本”是研究《红楼梦》的重要版本。
姚文田,清嘉庆状元,官至礼部尚书,对《周易》、《春秋》等有较深研究,所著颇多。
二、近现代名人
吴昌硕,近代绘画史的开创者,海上画派的创始人,书法、篆刻巨擘。
钱慧安,海派代表性画家之一,“城隍庙画派”代表画家。
沈尹默,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有“书坛泰斗”之称。
俞平伯,著名学者、红学家。
叶桔泉,中科院院士、中医中药学家。
黄佐卿,民族资本家,第一家机器缫丝厂的创办者。
钱玄同,语言文字学家、思想家,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戴季陶,民国煊赫一时的风云人物,蒋介石挚友。
陈其美(陈英士),辛亥革命的功臣、同盟会主要骨干、孙中山的得力助手。
张静江,“民国奇人”、“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
陈果夫、陈立夫,国民党元老,“四大家族”中陈氏家族的开创者。
胡宗南,国民党高级将领,陆军1级上将。
钱壮飞,1931年在上海挽救了党中央、被周恩来称为共产党情报工作“龙潭三杰”之一。
杨光泩,被后人称为“民族节气的楷模”的外交官。
沈家本,中国近代法律体系的奠基人。
梁希,新中国第1任林业部部长。
陆学善,著名物理学家,晶体物理学研究和X射线晶体学研究的主要创建人之一。
钱三强,著名核物理学家。
任鸿隽,辛亥革命元老,著名教育家,化学家。
屠守锷,“中国航天之父”、火箭技术和结构强度专家。
赵九章,气象学、地球物理和空间物理学家。
赵紫宸,哲学家,冰心、费孝通、雷洁琼的老师。
蔡昌年,中科院院士、电力系统专家。
王仁,著名力学家、地球动力学家和力学教育家。
邱式邦,昆虫学家。
徐森玉,国宝”级文物鉴定家。
陆志韦,燕京大学校长,语言学家、心理学家。
徐迟,著名散文家。
段中洋,知名网络策划人、网络营销顾问。
徐舜寿,中国飞机设计创始人。
潘镜芙,船舶工程专家,工程院院士。
朱惠勇,中国古桥古船专家。
谭建丞,已故著名书画家。
汪德祖,已故著名书画家,著名诗人,北京大学东方文艺系研究员。
4. 湖州历史上的文化名人
湖州名人 古代名人
曹不兴,“二十四史”中最早立传的画家,善画龙、虎、马及人物。
朱然,三国时期吴国大都督、征北将军,封永安侯。
陆修静,南朝刘宋著名道士,南天师教创始人,所著《山洞经书目录》等,
丘迟,南梁永嘉太守,好诗文,所著名篇有《答陈伯之书》。
沈约,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名相,“四声”的最早发现者,“二十四史”中《宋书》的作者。
张僧繇,南朝梁武帝时期画家,“画龙点睛”的典故出自于他。
陈霸先,南北朝时期陈的开国皇帝。
姚察、姚思廉父子,“二十四史”中《梁书》、《陈书》的作者。
智永禅师,王羲之七世孙,居湖州永欣寺三十年不出,苦习书法,终有大成。
陆羽,客居湖州30多年,写成了世界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被后人奉为“茶圣”。
孟郊,著名唐诗《游子吟》的作者。
皎然,唐代诗僧,其诗清丽闲淡。
钱起,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李季兰,唐代女诗人,道士,与陆羽交好,曾招入宫中。
张志和,客居湖州写下“西塞山前白鹭飞”佳句。
李昪,五代时期南唐开国皇帝。
李煜,祖籍湖州,南唐后主、婉约派词人。
邱光庭,五代十国人,所著《海潮论》,对后世天体研究具有很大影响。
张先,北宋词人,与柳永齐名,时称“张三影”。
苏轼,曾任湖州太守,作《湖州谢上表》,酿就“乌台诗案”
燕文贵,北宋画家,擅长山水人物,人称“燕家景致”。
姜夔,南宋词人,因隐居湖州弁山白石洞,自号“白石道人”。
钱选,南宋画家,“吴兴八骏”之一。
赵孟頫,元代书画家,其楷书自唐以后无出其右者,世称“赵体”。
王蒙,元末画家,赵孟頫外甥,“元四家”之一,因胡惟庸案死于狱中。
沈万三,南浔人,时称“江南第一巨富”。
凌蒙初,《三言二拍》中《二拍》的作者。
潘季驯,在明末历任工部、兵部、刑部尚书,被誉为“千古治黄第一人”的水利专家。
朱国桢,明万历首辅大臣,他的遗著《明史稿》引发了著名的“明史案”。
臧懋循,明代戏曲理论家,编印有《元曲选》。
茅元仪,明代兵学家,祖父茅坤为文学家,所著《武备志》被誉为古代兵学网络全书。
沈铨,清代著名画家,对日本绘画影响极大,被誉为“舶来画家第一”。
戚蓼生,为《红楼梦》作序,“戚序本”是研究《红楼梦》的重要版本。
姚文田,清嘉庆状元,官至礼部尚书,对《周易》、《春秋》等有较深研究,所著颇多。
近现代名人
吴昌硕,近代绘画史的开创者,海上画派的创始人,书法、篆刻巨擘。
沈尹默,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有“书坛泰斗”之称。
俞樾,晚清著名文学家、教育家、书法家、国学大师。俞平伯曾祖,章太炎的老师。
俞平伯,著名学者、红学家。
黄佐卿,民族资本家,第一家机器缫丝厂的创办者。
钱玄同,语言文字学家、思想家,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戴季陶,民国煊赫一时的风云人物,蒋介石挚友。
陈其美(陈英士),辛亥革命的功臣、同盟会主要骨干、孙中山的得力助手。
张静江,“民国奇人”、“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
陈果夫、陈立夫,国民党元老,“四大家族”中陈氏家族的开创者。
朱家骅,教育界、学术界的泰斗、外交界的耆宿,曾任中央研究院第二任院长、行政院副院长。
胡宗南,国民党高级将领,陆军一级上将。
钱壮飞,1931年在上海挽救了党中央、被周恩来称为共产党情报工作“龙潭三杰”之一。
杨光泩,被后人称为“民族节气的楷模”的外交官。
沈家本,是中国近代法律体系的奠基人。
梁希,新中国第一任林业部部长。
钱三强,著名核物理学家。
任鸿隽,辛亥革命元老,著名教育家,化学家。
屠守锷,“中国航天之父”、火箭技术和结构强度专家。
赵九章,气象学、地球物理和空间物理学家。
赵紫宸,哲学家,冰心、费孝通、雷洁琼的老师。
徐森玉,国宝”级文物鉴定家。
陆志韦,燕京大学校长,语言学家、心理学家。
徐迟,现代著名散文学家
朱惠勇,中国古桥古船专家。
谭建丞,著名书画家。
北岛,原名赵振开,著名诗人,十年三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先后获瑞典笔会文学奖、美国西部笔会中心自由写作奖、古根海姆奖学金等,并被选为美国艺术文学院终身荣誉院士。代表作《回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绵亘千余年的科举制度下,湖州产生的状元确凿可考者有贾安宅、范应期、韩敬、严斯我、蔡启僔、蔡升元、王以衔、姚文田、钮福保 等9人,另有数人籍贯尚存争议。其数量仅次于苏州而位居全国第二。清代湖州科举尤盛,有状元6人、榜眼6人、探花4人
5. 湖州历史上最有名的知府
葛胜仲--浙江湖州治律极严的知府
6. 湖州的历史多久
战国至秦
楚考烈王十五年(前248),春申君黄歇置菰城县,以泽多菰草而得名.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改菰城为乌程县,属会稽。
秦始皇二十七年(前期220),嬴政南巡会稽,途经乌程。时项羽随叔项梁避仇于此,羽“观秦始舆,大言‘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因名其处曰掩浦,又称项浦。
秦二世二年(前期208),项羽在江子汇东北筑城,周一里三百六十七步。后世称“项王城”(子城,今湖州人民公园一带)。
惠帝五年(前190),夏大旱,太湖干涸。
元封二年(前109),改鄣郡为丹杨(阳)郡,故鄣属丹杨(阳)郡。
永建四年(129),分会稽浙江以西为吴郡。乌程属吴郡。
中平二年(185),分故鄣县南、东境置安吉、原乡两县,仍属丹杨(阳)郡。
兴平年间(约195前后),乌程严白虎聚众万余人起事,后被孙策破灭。
建安中(约210前后),骆统为乌程相,善于治理,民户过万。
三国
吴黄武元年(222),分乌程、余杭置永安县。
永安元年(258)十月,孙皓加封为乌程侯。乌程政治、经济地位日趋显要。
永安年间(258-263),官府发民筑青塘、孙塘、皋塘,遏太湖之水以卫民田。
宝鼎元年(266),分吴郡乌程、阳羡、永安、余杭、临水与丹杨郡故鄣、安吉、原乡、於潜9县置吴兴郡,治乌程.
晋
太康二年(281),改永安县为武康县。析乌程西境为长城县,东境为东迁县。
永和四年(348),王羲之任吴兴太守,曾至东效乌山言:“百年后谁知王逸少与诸卿游乎!”后称此山为“升山”。
永和中(约350年前后),郡太守殷康发民开东塘,溉田千顷,以地多芦荻,因名荻塘。
咸安年间(371-372),谢安发民开城西官塘,民获其利,誉称“谢公塘”。
太元中(约385年前后),王羲之之子王献之为吴兴太守,时乌程令羊不疑之子羊欣着绢裙昼寝,献之伎痒,取笔在其绢裙上书写。后被艺林传为佳话。
南朝
梁天监二年(503)著名诗人柳恽任吴兴郡太守,八年复为吴兴郡太守,发民重浚郡北青塘,后称柳塘。又于郡西南筑西亭,与主簿、著名文人吴均同赋《西亭五韵》。
大同七年(541),武帝萧衍建妙喜寺于州西金斗山。
梁代,郡太守建霅溪馆(亦称古公馆)
陈永定元年(557),长城(今长兴)人陈霸先称帝,建立陈朝。
隋
开皇九年(589),陈亡,废吴兴郡,并武康入余杭,并故鄣、安吉、原乡人绥安,并东迁、长城入乌程。划余杭、临安、於潜归杭州,绥安归宣州,乌程归苏州。
仁寿二年(602),置湖州,治乌程。复置武康、长城两县,属湖州。大业末,复改湖州为吴兴郡。
五代
梁开平二年(908),吴越王钱鏐改长城县名为长兴。
周显德六年(959)二月,升湖州为节镇,称宣德军,以州刺史钱偡为节度使。
大宋辉煌!!!
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王钱鏐纳土归宋。奉敕拆除子城。
七年(982),析乌程县东南15乡置归安县。
天圣年间(1023-1031),湖州绫、罗能染深红、浅红、淡红等色。因其色可与玛瑙缬媲美,故名“湖缬”。
宝元二年(1039)知州事滕宗谅奏准建州学。胡瑗(安定)执教,经学治事并重,明体达用,教育有方。庆历年间,宋廷取其法为太学之法,世称“湖学”。
元丰二年(1079),四月,苏轼出知湖州。抵任甫3月,以“讪谤朝廷”,被捕系狱,世称“乌台诗案”。
建炎三年(1129),金将完颜宗弼(兀术)举兵南下,占建康(今南京),经广德,越安吉,取临安(今杭州)。岳飞在长兴缠岭、将军山与金兵鏖战,“六战六捷”,擒王权,俘金军首领四十余,击退金兵。
绍兴二年(1132),由释净梵等劝募,密州观察使王永从捐资,在归安县思溪圆觉禅院刊印《大藏经》5480卷,世称“思溪圆觉藏”,为我国佛学重要经典总集。
绍兴八年(1138),湖州知府宇文时中刊印吴缜所撰《新唐书纠谬》及《五代史纂误》。
淳熙年间(1174-1189),湖州境内大量生产丝织品,乌程、归安的樗蒲绫,双林的纱、绢,安吉的丝、绢,武康的“天鹅脂”丝绵名闻遐迩。
嘉泰元年(1201),湖人谈钥纂成《吴兴志》20卷(今存)。
嘉定十年(1217),德清吴潜考中状元,淳佑十一年(1251)官至右丞相。
宝庆二年(1226),改湖州为安吉州。
淳佑年间(1241-1252),箸名藏书家陈振孙撰成目录学专箸《直斋书录解题》56卷。
南宋时(1127-1279),湖州制镜业兴起。所产铜镜,有方、圆、葵花、心形、带柄等形状,背面镌有牌号、铭文。以石家镜、薛家镜最箸名。作坊多在湖州市区仪凤桥一带。
元末明初时期衰弱!!!
近代崛起之
清代
十八年(1661),“庄氏 明史狱”案发。庄廷 系南浔人,因编纂《明书》称努尔哈赤为建州都督,不书清帝年号等被人告发。庄被戮尸,其家籍没。
八年(1669),长兴沿太湖新筑湖堤,三十四溇港各有跨桥。
十七年(1678)春,戏曲家洪升寓居武康前溪,组织演出其杰作《沉香亭》(后改名《长生殿》)
九年(1731),德清县人沈铨赴日授画;近二年后归。
六年(1741),湖州王一品斋笔庄开张,以“天官”图像为商标,经营善琏村所制笔。因“齐、健、圆、锐”,被称“湖颖四德”,著誉大江南北。
三十四年(1769),德清戚蓼生中进士,在京得曹雪芹《石头记》并作序,世称“戚序本”。
道光五年(1825),上海福润、永和合信局在湖州开设分局。此乃湖州民信局之始。
十四年(1834),知府吴其泰发民开浚乌程三十六溇及碧浪湖。
二十年(1840),范来庚纂成《南浔镇志》10卷(今存)。
二十三年(1843),著名文字学家严可均卒。
五年(1866),湖州士绅沈丙莹、钮福皆禀请浙抚开浚乌程、长兴溇港,至八年竣工。
八年(1869),湖州首家加工经营面粉的商号--陈德兴切面真粉号在城内中街开业。
十年(1871),浙抚杨昌浚奏派湖州知府宗源瀚疏浚碧浪湖及三十三溇港。
是年后,因连年战乱,湖属各县,人口锐减。清廷实行“招垦、招细”政策,河南、湖北、安徽和浙江宁、绍、温、台等地乡民陆续迁入安吉、孝丰、长兴等地。
十三年(1874),知府宗源瀚主修,湖人陆心源、周学浚等纂成《湖州府志》,集历代《湖志》之大成,为湖州最后一部府志(今存)。
光绪三年(1877),湖州最早的碾米坊--同成义碾米坊开业,以石臼、杵碓为工具,手工操作,时称“碓房”。
五年(1879),湖州产生丝208万公斤,时占浙江全省总产量三分之二以上。
七年(1881),陆心源建千甓亭于府城东门月河街寓所,内藏汉魏六朝古砖。
九年(1883),南浔电报局开业,隶属上海电报总局。
十一年(1885)十一月,上海《申报》在湖州设售报处。
十七年(1891),湖州创立电报局,属南浔电报局管辖。
十八年(1892),孙志熊纂成《菱湖镇志》45卷(今存)。
二十年(1894),美国基督教浸礼会传教士佛礼甲游猎莫干山。此后,美、英两国传教士相继上山游览。二十四年,英国传教士伊文思在山上占地筑屋。
二十一年(1895),湖州发生“海岛教案”。
二十六年(1900),德清县新市创办二等邮局。
二十七年(1901),上海南翔文洁女塾迁至湖州马军巷办学,由基督教监理公会主办。后迁入海岛新校舍,改名为湖郡女塾。
是年,大清湖州府邮政分局开业,隶上海海关税务司邮政局。
湖人沈翔云、秦力山等在日本东京出版《国民报》(月刊),为当时较早出现的反清刊物。
二十八年(1902)六月,建立湖州府中学堂。
是年,湖绅沈谱琴在东街家宅捐资创办志卫学堂,开湖州私人办学之先河。
钱玄同等人创办《湖州白话报》。
梅溪设立竹商公所,募勇保护竹筏运输。
三十一年(1905)六月,湖州士商**抵制美货,以抗议美国政府排华和残杀华工,并印发署名“陆家花园”的反美爱国传单。
客民杨洪兴在德清县创设洛舍布厂。
三十二年(1906),秋瑾抵南浔浔溪女校执教。
三十四年(1908),在城内紫城巷成立湖州商务分会钱业会馆。
晚清举人俞恒农等捐资建立海岛图书馆。
基督教监理会设湖州海岛中学堂(民国4年改名为东吴大学第三附属中学)。
德清县新市合资兴办德新轮船公司,经营客运业务。
王笙甫、范芹圃等人以10万两白银开办公益缫丝厂生产“牡丹牌”白厂丝。
钱恂应沈谱琴之聘,代理湖州府中学堂校长,其弟钱玄同在校代理国文教员。
南浔梅月牌、梅花牌湖丝在南洋劝业会上获超等奖。
湖州的历史 =======每一位湖州人应该知道的
湖州是一座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楚考烈王十五年(公元前248年),春申君黄歇徙封于此,在此筑城,始置菰城县,以泽多菰草故名。隋仁寿二年(公元602年),置州治,以滨太湖而名湖州,湖州之名从此始。解放后,先后设浙江第一专区、嘉兴专区和嘉兴地区,治所长期设在湖州。1983年10月,实行撤地建市,撤嘉兴地区,建湖州、嘉兴两个省辖市。湖州市下辖德清、长兴、安吉三县和城区、郊区。1988年撤销城、郊两区建制,1993年设立城区、南浔、菱湖三区。2003年撤销城区、南浔、菱湖三区,设立吴兴、南浔两区。
湖州是中国蚕丝文化、茶文化、湖笔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市郊钱山漾遗址出土的蚕丝织物,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蚕丝织物。南浔“辑里丝”曾获1815年巴拿马国际金奖。长兴顾渚山曾建有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贡茶院,是“茶圣”陆羽进行茶事活动的主要场所。被列为“文房四宝”之首的湖笔产于湖州善琏,百姓尊秦朝大将军蒙恬为“笔祖”。湖州人才辈出,人文荟萃。在历史上既哺育了唐代诗人孟郊、元代书画家赵孟兆页、明代小说家凌蒙初、近现代书画大师吴昌硕等一批名人,也吸引了王羲之、颜真卿、陆羽、苏轼等不少名流。建国以来湖州籍的“两院”院士(学部委员)共18名。“两弹一星”的功臣中,钱三强、赵九章、屠守锷就是湖州人;“新时期铁人”王启民、“海空卫士”王伟、“人民卫士”沈克诚更是当代湖州人的骄傲。
湖州历史沿革简表
年 代
史 实
备 注
夏(公元前21世纪)
防风氏在今德清县武康境内建国
商(公元前12世纪)
地属勾吴
吴太伯与弟仲雍奔荆蛮,自号“勾吴”
周
太伯开辟吴地,湖州即“三吴”之一
“三吴”指苏州、湖州、吴江
春秋战国(公元前248年)
置菰城县,为春申君封地
因泽多菰草,故名菰城
秦王政 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
于菰城置乌程县
以乌申、程林两家善酿酒而得名
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
吴王刘濞封地内
德清县莫干乡境内有刘濞采铜铸钱遗址
三国(公元266年)
孙皓设置吴兴郡
取吴国兴盛之意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
废郡置州,废乌程、武康、长城(今长兴)等县合置湖州
因滨临太湖而得名
唐武德四年(621年)
复置湖州,领乌程一县
唐武德七年(624年)
领乌程、长城、武康三县
唐天宝六年(742年)
改湖州为吴兴郡,改临溪县为德清县
以“德清山”而命名
唐乾元六年(758年)
复改吴兴郡为湖州
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
领乌程、归安、长兴、安吉、德清、武康县
乌程县东南十五乡划出,分置归安县,归安县始设于此
元元贞六年(1295年)
省下废州,置路,湖州路,领一州五县,即长兴州、乌程、归安、安吉、德清、武康县
升长兴县为长兴州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
改湖州府,领乌程、归安、德清、武康县
明洪武二年(1369年)
领乌程、归安、德清、武康、安吉、长兴县
复长兴州为长兴县
明正德二年(1507年)
领安吉州、孝丰、乌程、归安、长兴、德清、武康县
升安吉县为安吉州,领孝丰一县,仍隶湖州府
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
领乌程、归安、长兴、德清、武康、安吉、孝丰县
改安吉州为安吉县,与孝丰县并编湖州府
民国元年(1912年)
吴兴县
撤道废府,乌程、归安合并为吴兴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4月27日)
湖州解放
1950年
嘉兴专区辖吴兴、长兴、嘉兴、嘉善、桐乡、崇德、德清、海宁、海盐、平湖县
撤销湖州、嘉兴两市
1951年
恢复湖州市建制
1953年
嘉兴专区,辖2市17县
安吉、孝丰、武康、昌化、余杭、於潜、临安县划入
1958年
湖州改县属市
1978年
嘉兴专区更名为嘉兴地区辖10县
地区驻地迁湖州
1979年
恢复湖州市建制
1981年
撤消吴兴县并入湖州市
1983年
湖州市辖德清、长兴、安吉3县,城区、郊区2区
撤消嘉兴地区,湖州升地级市
1988年 辖德清、长兴、安吉3县,湖州市直管乡镇 撤消城、郊区建制,实行市直接领导乡镇体制
2003年
湖州市辖德清、长兴、安吉3县,吴兴、南浔两区
撤销城区、南浔、菱湖三区,设立吴兴、南浔两区
7. 湖州地名的由来
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楚灭越,地属楚国。楚考烈王十五年(前248年),春申君黄歇徙封于此,在此筑城,始置“菰城县”,以泽多菰草故名,隋仁寿二年(公元602年),置州治,以滨太湖而名湖州,湖州之名从此始。
湖州地处浙江北部,处在江苏省常州市、苏州市、无锡市、浙江省杭州市、嘉兴市、安徽省宣城市中间,太湖南岸,是中国环太湖城市之中,唯一因太湖而得名的城市。总面积5,820平方公里,人口302.7万。
湖州是以上海浦东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14个重点城市之一。2006年被央视评为中国十大魅力名城之一。
湖州是全国著名的蚕乡,也是世界丝绸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绸都之一,素有湖丝衣天下之说。湖州也是全国闻名的鱼米之乡。2014年该市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7)湖州历史扩展阅读:
湖州为典型的江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冬季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全年平均温度为摄氏16.3度,年降水总量为1303.4毫米。
2019年4月30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发文同意设立湖州南太湖新区,范围包括湖州南太湖产业集聚区核心区、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区全部区域,保留原有两块国家级牌子(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区),同步撤销省级以下产业平台牌子。
8. 湖州的人文与历史
湖州人文历史---名胜篇----莫干山2007-08-22 16:54
莫干山坐落在德清县西部,原属武康县,为天目山的分支,挺拔峻峭,秀丽多姿。中心区位于北纬30°36’,东经119°52’,占地4400余亩。若以荫山为中心,则中华山屏障于西北,炮台山拱卫于东南,武陵山(屋脊头)支撑于东北,而以海拔724米的塔山为最高峰。整个莫干山地区,东至东南为三桥埠、武康,南至筏头,西至铜岑山,北至龙池山碧坞,东西横亘15公里,南北纵贯12.5公里,方圆百里有余。
莫干山山名,来自干将、莫邪二人铸剑于此的古代传说。早在春秋末期,群雄争霸,吴王欲争盟主,得知吴越边疆有干将、莫邪夫妇,是铸剑神手,限令三月之内,铸成盖世宝剑来献。干将、莫邪采山间之铜精,铸剑于山中。时冶炉不沸,妻子莫邪剪指甲、断头发,发黄士拌揉,作为人状,投之炉中。炉腾红焰煅锤成雌雄宝剑。雌号莫邪,雄称干将,合则为一,分则为二,蘸山泉,磨山石,剑锋利倍常。时莫邪有孕,夫妻俩知吴王奸凶,莫邪留雄剑于山中,干将往献雌剑。吴王问此剑有何奇妙,干将说:“妙在刚能斩金削玉,柔可拂钟无声。论锋利,吹毛断发,说诛戮,血不见痕。”试之果然。吴王为使天下无此第二剑,杀干将。十六年后,莫邪、干将之子莫干成人。莫邪详告家史。莫干问宝剑何在。莫邪道:“日日空中悬,夜夜涧边眠。竹青是我 鞘,黄金遮霜妍。”莫干机敏,在竹林中黄槿(金)树洞孔内得到干将雄剑。于是别母亲,持剑赴吴国京城,欲刺杀吴王。途遇干将好友之光老人。老人说:吴王禁卫如林,谋刺难成。若能借得莫干二宝,老人定能谋取吴王之头。莫干问中哪二宝?老人说:“干将之剑,莫干之头。”莫干即以剑自割其头,一手献剑,一手献头。之光老人至吴宫阶下,言献“稀世之宝”。吴王召见,之光以油鼎煮莫干头,头歌唱,之光邀吴王近看。吴王至,之光拔剑斩吴王之首,两头相搏于油鼎中。王头奸凶,之光亦自杀其头,两头共斗王头,得胜。时二剑化作两巨龙腾空而飞。后人为纪念莫邪、干将,将其铸剑、磨剑处叫剑池,将剑池所在之山名为莫干山。
这个神话传说,说明莫干山历史悠久。莫干山隶于武康,而武康“昔在夏为防风,在周为吴越,在七国为春申封属之菰城。”汉朝吴王濞,就在这里的铜官山炼铜铸钱。至今铜山寺、铜官庙、铜官桥等名称还留在山南乡村里。塔山发现的残砖证明,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塔山建塔;翌年又在铜山建寺。可见其民富物阜之一斑。地灵人杰,莫干山历史上出现过的名人,不胜枚举。
近几年来,为适应旅游和避暑,休养的需要,又兴建了公路和不少旅馆、餐厅、休养所,加强了园林建筑和修饰。莫干山日新月异,变得更加清新美丽了。
泰岱雄,华山险,嵩山峻,黄山雅,峨嵋秀,雁荡奇,名山各有特色。被誉为“清凉世界、翠绿仙境”的莫干山、与庐山、北戴河、鸡公山并称为中国四大避暑 胜地;而在地理位置上又靠近宁、沪、杭经济文化昌盛之区域,交通便利,得天独厚。
在全国名山中,莫干山的绿化程度名列前茅。荫山周围的毛竹不但茂密,而且特别粗大,高可三四丈,围沿10寸以上。“毛竹王”的胸径竟有14.8寸,四季常绿的毛竹,每一株都是一柄翠绿清凉的巨伞。毛竹之外,尚有淡竹、花竹、红壳竹、孵鸡竹、木竹、苦竹、箬竹、紫竹、凤尾竹、象牙竹、乌筋竹、早元竹、桃枝竹、孝顺竹等等,说莫干山是个百竹陈列馆,也可当之无愧。除了竹,品种繁多的树木,如松、柏、杉、香樟、苦梓、银杏、冬青、石楠、木笔、枫、桐、檀、栎等处处可见。其中尤其珍贵的树种是冷杉。至于芸芸灌木丛,攀缘植物和千态万状的花花草草,也纷列杂陈。这样,乔木、灌木、常绿、落叶、阔叶、针叶,高高低低,造成了名副其实的“翠绿仙境”。
莫干山有句地方谚语:“三胜竹云泉,三宝绿净静”。“三胜”指竹胜、云胜、泉胜;“三宝”指绿宝、净宝、静宝。
莫干山上多云雾,多风雨。年平均降水量达1640毫米,比宁、沪、杭都多。有时雷鸣脚底,云起瓮中;有时日照明霞,虹跨峰峦;忽儿阵云带雨,倾盘泼瓢;忽儿云开天晴,处处朗丽,瞬息千变,都以风云为转移。陈毅形容莫干山云雾有诗:“莫干好,大雾常弥天。时晴时雨浑难定,迷失楼台咫尺间。夜来喜睡酣。莫干好,雨后看堆云。片片层层铺白絮,有天无地剩空灵。数峰长短亭。” “云胜”如此。“泉胜”又如何?莫干山山高林密多清泉。剑池、龙潭是大泉。其余中泉、小泉、微泉,遍山皆是。无须“山中一夜雨”,也堪“树梢百重泉”。淙淙潺潺,丁丁冬冬,嘀嘀嗒嗒,到处是泉水的歌声。至于莫干山的“绿宝”,则是菁密林茂,是个绿色的海洋。“净宝”是讲水净和空气洁净。“静宝”是指环境一片幽静。
湖州人文历史---名胜篇----韵海楼2007-08-22 16:54 韵海楼在湖州市区飞英公园内,清同治《湖州府志》有载:“韵海楼在府治后。颜真卿在郡著《韵海镜源》因以为名。”
清康熙五年(1666)曾任湖州知府的吴绮,其《玉楼春词并序》称:“颜真卿守是土,延诸名士作《韵海镜源》一书于上,朱甍画栋,宏敞壮丽,为一郡大观。”或曰:“真卿著《韵海镜源》本在杼山,后人慕其事而名此楼耳。”韵海楼始建唐大历八年(773),现在所存的五楹楼屋系清代重建。
这是一座五开间的楼厅,前连长廊,青瓦粉墙,朴素雅洁。楼前有香樟、女贞等树,登楼可观公园全景,雄胜、凤山、迎春三亭以及假山、水池等尽收眼底。
据颜真卿撰并书的《杼山妙喜寺碑铭》称,《韵海镜源》一书他早年就已着手编纂。该书是引《法言》、《说文》诸字书,“穷其训解,次以经史子集中两字以上成句者,广而编之,故曰‘韵海’,以其镜照源本,无所不见,故曰‘镜源’。”颜真卿在唐大历七年(772)到湖州任刺史后,继续从事编纂,并“以俸钱为纸笔费,延江东名士萧存、陆士修、裴澄、陆羽等十余人,笔削旧章,核搜群籍,撰定为三百六十卷。”这部书稿先在州学“日相讨论至冬”,后移到当时称为“郡之胜绝,游者忘归”的杼山定稿。当时和颜真卿同在湖州的著名 诗僧皎然曾有《韵海楼诗》赞扬此举,诗道:“世学高南郡,身封盛鲁邦。九流宗韵海,七字揖文江。惜赏云归堞,留欢月满窗。不知乐教乐,千载与谁双!”
《韵海镜源》是一部著名的古代字书,可惜其书早已散失。州人为表彰颜真卿在文字学上的巨大贡献,乃建韵海楼以纪念之。
湖州人文历史---名胜篇----府庙2007-08-22 16:55
府庙,在市内府庙前街。即府城隍庙。又因正殿四周是封闭型的走马楼阁,神象面向戏台,从高大似殿的庙门望进去,似“庙里有庙”。故又称“庙里庙”。
据清同治《湖州府志》略载:“府城隍庙在府治东北阜安坊,梁清泰元年十一月敕湖州城隍封阜俗安成王。宋绍兴间在阜安坊西。明洪武二年徙于今所。”其后,明成化、万历和清康照、乾隆各代屡有修建。同治初毁。同治十年(1871),郡人沈丙莹、钮福皆、陈烈等募建。”过去的封建统治者把城隍奉为“主一方之治,能赏善罚恶”的地方尊神。接历代通例,城隍由朝廷封赠,历史上曾有福国利民之功绩的文臣武将死后为某城城隍,因此,城隍神例有真名实姓。清乾隆五十七年湖州知府雷轮所撰并书的《重修城隍庙记》(此碑现仍立在府庙内)称:“神(指本府城隍)于后唐清泰元年封阜俗安城王,前明洪武年间封威灵公,第有爵号而不著姓名。其以姓名称,则自陆稳一碑始。”同治《湖州府志》载,陆稳为湖州人,他于明万历元年曾撰写过《湖州府城隍劳公神庙碑》(今已不存),湖州府城隍即是明代成化八年(1472)来湖州为知府的劳钺。
劳钺,清同治《湖州府志》有传。明弘治《湖州府志》亦有载:称其“字廷器,九江人,进士,成化八年知湖州。勤慎梗介,政多恺悌。建府学及城隍庙,工程 浩繁,而财力不匮。尝纂郡志。”他修的明成化《湖州府志》今尚存。解放前府庙正殿前的大门上悬着“劳公祠”三个大字。传说劳钺帮老百姓治虫,自己吃蝗虫而死。这个传闻表达了百姓对他的爱戴。
府庙除戏台、庙门已毁外,其余尚存,旧时也如同南京的夫子庙、杭州的城隍庙、苏州的玄妙观一样,除了宗教活动以外,又是当地群众的娱乐场所,一年四季不断地有走江湖的戏剧、说唱、杂耍、魔术等卖艺人来此演出。它又是说唱湖州大书,湖滩的发源地。抗战前还办过国货商场。这里有各色小吃、百货 府庙除戏台、庙门已毁外,其余尚存,旧时也如同南京的夫子庙、杭州的城隍庙、苏州的玄妙观一样,除了宗教活动以外,又是当地群众的娱乐场所,一年四季不断地有走江湖的戏剧、说唱、杂耍、魔术等卖艺人来此演出。它又是说唱湖州大书,湖滩的发源地。抗战前还办过国货商场。这里有各色小吃、百货零售。也有星相卜卦、测字算命等的迷信职业者骗钱混饭,可谓五光十色无奇不有。
解放后,随着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府庙昔日那种畸形的繁荣景象早已不复存在。四周的走马阁已破败不堪,仅存的文物就是建于光绪七年的一座石结构建筑的井亭,东面石柱刻有对联:
峙向真庭,最宜皓月流辉,明霞散绮;
汲从宝地,应悟原泉有本,止水无波。
还有乾隆五十年的一座庙碑。
湖州人文历史---名胜篇----飞英塔2007-08-22 16:56 飞英塔,雄峙在湖州市东北角上。千百年来,以其“塔里塔”的独特结构而闻名遐迩。
据志书记载,唐咸通年间(860——874),有僧名云皎,游历长安时,得僧伽大师(又名泗州大圣菩萨)所授“舍利(注:指佛祖释迦牟尼火化后的遗骨)七粒及阿育王饲虎面像”,归来后建石塔藏之。石塔始建于中和四年(884),成于乾宁元年(894),名上乘寺舍利石塔。后因称有神光见于绝顶,遂于北宋开宝年间(968——976),于石塔之外增建木塔经罩护之,从而形成别具一格的“塔里塔”。根据建外塔缘由,取佛家语“舍利飞轮,英光普照”中之二字为塔名,更名为飞英塔。上乘寺也因塔易名“飞英塔”。
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塔遭雷击而焚于火,因“舍利无恙”,旋即重修石塔,至今石塔上刻有“绍兴二十四年”等年代题记字样。外塔亦于南宋端平初(1234)“茸而新之”。后历经元、明、清各代多次修缮。1929年,因年久失修,塔顶长期漏损而突然倒塌,内外塔均遭重砸,继而风雨侵蚀,塔身日趋残破,游人唯有望塔兴叹。
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文物古迹的保护和维修。1961年4月,飞英塔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古塔考察团、国 家文物保护科技研究所古建筑专家先后到湖州对飞英塔作了认真的考查和实地勘察,确认它是国内罕见的古塔珍品。1982年被列为重点维修项目,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测绘和设计。经国家文物局审检批准拨款一百余万元对飞英塔进行大修,历时五年,于1986年底竣工。1987年元旦开放。198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内塔为仿木构楼阁式,八面五层,下设须弥座,由一百多块太湖青白石雕凿拼叠而成,不含塔刹高为15米。各层腰檐、平座及其斗拱等建筑构件雕刻精细,型制规整,均合宋《营造法式》制度,石刻斗拱采用偷心造,其形式较古老。尤其是塔身转角雕出梭形瓜楞状倚柱,覆盆式柱础,此种做法除宁波保国寺大殿外,已不多见。塔身各面均辟壶门状佛龛,内雕大幅佛传故事及千佛造像,构图严谨,刻划入微。最引人注目的是第四层北面的观音像,乃是出神入化,别具风采。高大的须弥座更是石塔雕刻的精华所在。首先跃入眼帘的是束腰八边的狮子群像,造型生动,呼之欲出,整座石塔不失为一件庞大的唐代雕艺术珍品。
新修的外塔为砖木混合结构楼阁式塔。 外塔七层八面,通高55米。副阶宽敞明亮,塔体收分自然、塔刹高峻挺拔,雄浑古朴、端庄秀丽。其中最具宋代建筑风格的是平伸舒展的翼角,简洁朴实的檐面,用材硕大的斗拱和寻杖望柱式栏杆。由于内含石塔,至使外塔构造更为奇特。四层以下中空,沿内壁悬挑出各层平座和扶梯,与各层外平座相通;上三层统设楼面, 四层、七层施平纂式天花,六层底架设计十字交叉的千斤梁,悬挑27米高的塔心柱,直插刹尖。顶檐梁架为斜柱结构,坚实稳固,颇为壮观。外塔斗拱用材硕大,规格甚多亦为一大特色。全塔内外共施木质斗拱348攒,此外还有乳袱下的丁头拱以及大量的砖刻扶壁斗拱。其中尤以二层内平座下斗拱采用“七铺作重拱出双杪双上昂偷心造”做法,实为现存木结构古建筑中所鲜见。登塔扶梯设在副阶廊内,拾级登临,盘旋而上,可直达顶层。内可饱览石塔精华,外可俯瞰湖城风光。飞英塔不施彩绘,红墙青瓦,朴实无华,塔旁伴银杏一棵,杆大数抱,枝繁叶茂;老树古塔,交相辉映。
千百年来,历代文人名流对飞英塔的赞赏题咏不绝。如宋代苏轼多次登游飞英塔。他任湖州太守时,留下游飞英塔诗句有“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卞峰照城乡,震泽浮云天”等句。元代书画家赵孟 《登飞英塔》诗云:“梯飙直上几百尺,俯视层空鸟背过。千里湖光秋色尽,万家烟火夕阳多。鱼龙滚滚扶舟楫,鸿雁冥冥避网罗。谁种山中千树桔,侧身东望洞庭波。”飞英塔已远胜当年风姿,正以雍容大度的非凡气概,为湖州和江浙沪地区增添一处绝佳的景观。
————————————————————————————————-
太多了 我不一一摘了
你只要在网络输入湖州人文历史就可以了
9. 湖州的历史沿革
湖州在五帝夏禹时为防风氏(都城在今德清县武康境内)之地夏禹灭防风氏其地归属扬州,直至商文丁时吴太伯与其弟仲雍奔荆蛮自号“勾吴”建立吴国时湖州地属勾吴。即“三吴”(苏州湖州会稽)之一。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越灭吴,地属越国。周显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楚灭越,地属楚国。
楚考烈王十五年(公元前248年),春申君黄歇徙封于此,在此筑城,始置“菰城县”,以泽多菰草故名,遗址在今吴兴区云巢窑头村。
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置乌程县。汉高帝元年(前206年),项羽自立于今湖州西楚霸王城中心建“项王城”。汉高帝五年(202)刘邦灭项羽归属汉军,汉高祖十二年(195)汉封刘濞为吴王时为刘濞领地;景帝前元三年丁亥(前154年)吴王刘濞七国之乱平定后归属于汉
东吴甘露二年(266年)孙皓取吴国兴盛之意置“吴兴郡”,为吴兴名称之始。至南朝,吴兴郡辖地包括今湖州全境及钱塘(今杭州)、阳羡(今宜兴)等县。
隋仁寿二年(602年),以地滨太湖而名“湖州”,为湖州名称之始。
唐代湖州“吴兴郡”为上郡。武德四年,以乌程县置。户数73360,人口477698。辖县五:乌程,望、武康,上、长城,望、安吉,紧、德清,上。
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吴越王钱镠为避后梁太祖朱温父亲朱诚讳,改长城县为长兴县。
宋代属两浙路十二州之一,“湖州吴兴郡”,景祐元年,升“昭庆军节度”。宝庆元年,改“安吉州”,崇宁年间户数162335,人口361689。辖县六:乌程,望、归安,望(太平兴国七年置)、安吉,望、长兴,望、德清,紧、武康。上。
元代,湖州属江浙行省“湖州路”。至元十三年,升安吉州为湖州路。户数254345。领司一、县五、州一:录事司、乌程,上、归安,上、安吉,中、德清,下、武康。中、长兴州,中(元贞元年,升长兴县为为州)。
元至正二十六年十一月(1366年)为“湖州府”归属明太祖。十四年十一月(1381年)改隶浙江。领州一,县六:乌程倚、归安倚、长兴(1357年改名长兴州为长官州,1362年复曰长兴。洪武二年降为县)、德清、武康、安吉州(正德元年升为州,领孝丰县)。
清“湖州府”:繁,疲,难。隶杭嘉湖道。乾隆三十八年,改安吉为县。领县七。乌程繁,疲,难,倚、归安繁,疲,难,倚、长兴冲,繁、德清繁,疲,难、武康疲,难、安吉疲,难、孝丰简。
民国元年(1912)一月乌程、归安二县合并为“吴兴县”。二月湖属各县直隶于省。
解放后,先后设浙江第一专区、嘉兴专区和嘉兴地区,治所长期设在湖州。1949年于吴兴县城区置“吴兴市”,1950年改为“湖州市”。1962年撤销,1970年复置。1981年撤销吴兴县并入湖州市。1983年10月,撤地建市建湖州、嘉兴两个省辖市。湖州市辖吴兴、南浔两个市辖区及长兴、德清、安吉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