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历史教科书
① 日本的历史教科书里有侵略中国的这段历史吗
日本教科书与中国不同,中国教科书由省市教育局统一确定,由国家相关几个出版社出版。而日本教科书由出版社自由出版,同一类教科书的数目达成千上万,由各个学校自由选择采用。有的教科书有侵略历史记载,有的可能没有,如果你愿意,跑日本出版一套有的,日本人也不会介意,最多没有学校买。
② 日本历史教科书
http://www.je-kaleidoscope.jp/chinese/index.html
这有日本文部科学省审批的所有8册历史教科书。
近代史部分有汉语翻译。你自己看看。
有些住在日本的中国人写关于日本教科书的事情。
请你自己查一下。
关键词是,
“眼见为实:日本初中历史教科书”
“眼见为实:日本高中历史教科书”
“中国年轻一代对日本的绝大误解”
③ 日本的历史教材
怎么说呢?
日本的教材可以随便编写~
跟中国统一使用教材是不一样的!!
其次~日本大多数教材也不都完全都否认那段历史的!
只不过大多对于那段历史都比较模棱两可的!!
只有极少数是完全不承认的!!
但是很多教材对于日本军人二战在中国做过的错事还是以完全模糊的形式来对待!!
最为著名的就是南京大TS!!
他们和一些媚日的中国人总是以中国人说的数目太多不可思议为由而否定!!
(当然,这都要感谢当年那批侵华日军,要不是他们将被杀的中国人尸体扔到河里 的话!或许他们和那些媚日族今天也就不会有什么把柄了!!)
至于其他就不晓得了!!
不过日本媒体常常报道中国的糗事来娱乐自己!!
属于典型的小人心态!!
就拿最近很热闹的地沟油来说!!
日本人嘲笑中国人吃地沟油!!
他们或许忘了上个世纪60年代自己也曾弄地沟油进餐桌!
当然!
他们很缺德!他们不自己吃!
而是卖到台湾去了!!!!
④ 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
日本历史教科书没有问题,只是用词上没有中国课本写的那样可怕。比如中国写日军强奸妇女,日本则写非礼。于是中国当局就指责日本歪曲历史。
可是强奸与非礼有多大区别吗?事实非礼包涵面更广,只是没有强奸听着过瘾而已。
还有南京屠杀数字,日本大多数课本中是遵循当年远东国际法庭公布的数字是“伤亡20万以上”这个数字是国际公认有历史依据的。但是中国课本30万是85年中国文史研究部门估算的,近年又有人估算出48万来,但是估算数字只是学术观点,任何学者都可以按自己的意愿估算,估算1个亿都可以。可是在所有档案公开并彻底研究结果之前本不应该拿估算数字来当真实历史讲,但是中国对下一代教育不求严谨,还要日本也这样作,这本身就不讲理。
另外中国人对日本教育存在认识误区,日本是资本主义民主国家,政府不干涉教育的具体内容,不像中国那样搞统一教育。日本的历史课本是由各出版所自行编辑的,政府根本无权过问,中国指责日本政府根本就是没有用的。
⑤ 日本历史教科书是怎样描述侵略中国这段历史的
日本的历史教学和中国是完全不一样的,日本是一个思想观念自由的国度,所以日专本文部属省并不设立历史教学大纲,也就是说日本的历史教育国家并不干涉,也就没有统一的标准。在这样的大前提下日本各地的学校对历史教育各有不同。有的学校会把历史课作为主课,也有的学校会把历史课作为一般选修课来讲,还有的学校认为历史没什么用根本不开历史课。日本的教学课本跟中国也完全不一样,他们没有统一的教学课本,各大出版社根据自己的市场需要编出不同版本的教学课本,各学校在市场上采购教学课本也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日本政府不干预。所以现在在日本的图书市场上各个学级的历史课本种类非常多几乎不下百种,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儿。所以不同学校的历史教育也各不一样,没有统一的模式。
⑥ 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
日本总是试图通过历史教科书美化侵略战争的罪行。日本新历史教科书送审本被媒体提前曝光,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本报讯 据《参考消息》报道又到了日本4年一度的教科书审定时间,在4月上旬教科书审定结果出炉前,由于日本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送审的《新历史教科书》内容被日本媒体提前曝光,因而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日本《新历史教科书》严重歪曲历史,有民间团体将其称为“凶化书”(与“教科书”一词的日语发音相同),纵观该教科书的内容,“凶化”可谓恰如其分。根据这次曝光的送
审本内容,其“凶化”程度变本加厉,充满了以天皇为中心的家族国家观、亚洲支配观、对他国优越感和本国中心史观,同时隐瞒加害事实、充满了受害者意识,大肆宣扬侵略有理,侵略有功,使用大东亚战争的说法,肯定日本发动战争是自存自卫的战争,并且歌颂日本国民积极投身战争的献身精神。
教科书内容曝光之后,引起了比较强烈的反响,韩国已经掀起了批判浪潮。至于送审本为何曝光,有一种说法是编撰会故意泄露出来的,因为送审教科书泄露是史无前例的,将引发舆论的强烈反应,反而会扩大编撰会在社会上的影响,从而达到推广自己教科书的目的。而编撰会和一些右翼媒体则指责左翼人士和民间进步团体泄露了样本,是为了阻止该教科书获得审定通过。
从新送审本的内容来看,该历史教科书在有关侵略历史的叙述上更加暧昧和倒退,而且俨然将自己打扮成了受害者。教科书还一如既往地特别注重煽动对中国的仇恨,而且将这种仇视情绪一直追溯到古代。
对于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美化侵略战争的举动,一些日本人往往说这是民主社会的言论自由,但是对于这样的教科书,如果由文部科学省审定通过,显然表明日本政府对这种言论的赞成,也必然会引起受害国的抗议。
2001年版教科书审定时,作了一定程度的修改,但未改变美化侵略战争的本质。日本文部科学省如何制定审定意见,正式上市的版本将是一个如何的面目,人们正拭目以待。
教科书内容解读
提前曝光的日本新历史教科书送审本在有关侵略历史的叙述上更加暧昧和倒退,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抗日战争研究》(北京)执行主编、抗战史研究专家荣维木先生。以下是日本2001年版历史教科书(简称“2001版”)及2005年日本新版历史教科书送审本(简称“送审本”)中对于有关历史事件的描述以及荣维木先生对于相关史实的阐述。
掩盖灭亡中国图谋完全推卸战争责任
1 关于甲午战争爆发原因
2001版不提日本首先在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而用暧昧的“日清两军发生冲突,日清战争开始了。”
送审本则进一步歪曲事实:“清不想失掉最后的朝贡国朝鲜,开始将日本作为敌人。日本进行了日清和日俄两场战争,就是由于东亚的这种国际关系。”荣维木:甲午战争源于1890年日本第一届帝国会议制定的大陆政策提出的利益线问题,将领土扩张的矛头直接对准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在此政策思想指导下,1894年日本发动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并赔偿白银两亿两,割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日本同时出兵侵略朝鲜,试图一并吞并辽东半岛,但遭到俄德法国干涉,最后由清政府出3000万两白银“赎回”辽东。
2 关于“二十一条”
2001版称:“英国和美国提出了抗议,二十一条要求分为五款,第五款是希望条款,被作为秘密。第五款要求接受日本人作为政治、财政和军事顾问以及大量购买日本制武器。”
送审本使用了“要求”一词,删掉了强迫性含义和英美抗议的内容,而且还歪曲宣称:“中国方面期待列强的介入,向国内外泄露了极为机密的谈判内容,而且在5大条款中,将并非正式要求的事项也列入,制造了‘二十一条要求’的名称,中国国内的反日舆论开始高涨。”也就是说,新送审本称当时的反日完全是中国政府制造谎言引起的。
荣维木:1915年,日本以武力威胁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了全面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企图排除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在华势力独霸中国。袁世凯为取得日本支持,基本答应了二十一条请求。
3 关于“九一八”事变
2001版说:“关东军炸死满洲军阀张作霖后,希望加强对满洲的控制,中国人的反日运动激化,不断发生妨碍列车运行的事态。此外,对日本来说,北面有苏联的威胁,南面有国民党的力量不断逼近。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关东军军官制定了通过占领整个满洲解决问题的计划。”
送审本变成了:“随着国民党统一中国的逼近,中国人的反日运动激化,不断发生妨碍列车运行和迫害日本学童的事件。此外,对日本来说,北面有苏联的威胁,南面有国民党的力量不断逼近。”表明是关东军精心策划的句子也删除了。
荣维木:1927年春,日本爆发了以金融危机为特征的经济危机,这使得当时的日本政府急欲通过对外扩张来转移国内矛盾。日本意图进一步夺取中国东北,由此引发了“九一八”事变。
4 关于卢沟桥事变
2001版说:“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一早,与中国国民党军队之间进入战斗状态。虽然当时人们希望现场解决,但是不久日本方面大规模派兵,国民党政府也立即发布了动员令,此后进入了持续8年的日中战争。”
送审本强调:“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也就是说,旧版本尚承认日本大规模派兵在先,新版本则将卢沟桥事变完全算成中国的责任,是中国方面扩大了事态。
荣维木:事实上,丰台的日军为非法驻军,中国守军当然要卫护领土,在1937年7月7日之前,日本军队也曾开过枪;而且到目前也没有史实证明中国士兵首先开枪。
5 关于西安事变
在《日中战争》一章中,送审本比2001版增加了《西安事变》一节,其中说:“共产党获得了喘息,共产党员潜入国民党内部,大肆推进将日本引入战争的破坏和挑衅活动。”也就是说,新送审本称中日战争是共产党阴谋挑唆起来的。
荣维木:1936年12月,中国发生了“西安事变”,事实上西安事变是在蒋介石同意“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情况下,国共两党开始合作的背景下发生的,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因此初步建立。
对外侵略不称“侵略”极力强调日本损失
A 关于对外发动战争
教科书对日本自古至今的历次对外侵略战争从来不用“侵略”二字,对丰臣秀吉入侵朝鲜,也称为出兵,右翼学者可笑地辩解说,为何不用侵略,是因为秀吉根本没把朝鲜看在眼里,不过是借道,真正的目的是征服中国明朝。对于殖民统治朝鲜,新旧版本都强调朝鲜像一只手一样伸向日本,如果被其他国家控制,日本将受到威胁,并且将沙俄在朝鲜北部建立的伐木场称为军事基地,为自己吞并朝鲜正当化制造借口。惟一对于苏联在二战后期出兵中国东北,教科书毫不吝啬地用了“侵入”、“侵攻”等字样。
B 关于南京大屠杀
2001版在《日中战争》一节的正文中的括号内加了一句话:“(那时,日本军队导致民众中也出现了很多死伤者,这就是南京事件)”,将大屠杀以“事件”一词轻轻带过,文后又以稍小字体介绍:“关于事件的实际情况,资料上被发现有很多疑点,存在各种见解,现在仍在争论。”这就使括号中的那句话进一步大大折扣。
送审本将括号中那句话删除,只是在一张名为“因巷战而遭到破坏的上海市区”的照片上面用小字注解重复了上面的那句话。也就是说,教科书进一步否定了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而且几乎不会使读者注意到南京大屠杀这个问题。
荣维木:1937年12月13日凌晨,日军攻陷南京城,对南京市民犯下滔天罪行。“二战”后东京法庭已经认定日本的犯罪事实,当时说的数字是20万以上,而事实上学者的研究是30万以上;后来,也有很多资料史证证明南京大屠杀日军的暴行。
C 关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送审本继续将盟军对日本的统治称为占领统治,而且改变了2001年版用较小字体介绍远东国际军事法庭非法性的做法,用与正文等大字体介绍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非法性,为战犯鸣冤叫屈,同时认为“直到今天,评价也未确定”,显然是企图否认东京审判的合法性。
D 关于日本的战争损失
2001版在“战争的惨祸”一章中,将日本作为加害者所受的损失与受害国并列,但是用很大篇幅介绍了东京大空袭的问题。
送审本不再提受害国的损失,而是单纯强调日本的损失,并且将日本的损失与“两大极权主义的牺牲者并列”,强调,“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对东京等多数城市进行不加区别地空袭,并且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了原子弹。而且,苏联撕毁日苏中立条约,侵入满洲,不断发生掠夺、杀害日本平民的暴行,包括日军俘虏在内的约60万日本人被强制带到西伯利亚,被迫从事严酷的劳动,约有10%的人死亡”。
E 关于日本的战争罪行
2001版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没有在战争中发生过杀害和虐待非武装人员的行为,日本也不例外。战争中,日本军队对于俘虏的敌国士兵和平民进行了不当的杀害和虐待。”也就是说,即使日本干了坏事,也不过彼此彼此。
送审本仅仅说:“没有一个国家在战争中没有任何杀害和虐待非武装人员的事情,日本也不例外。”没有再提日本军队所犯罪行。
⑦ 关于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的问题
1、日本教科书的演变
在二战后,日本的教科书的制度与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制度上,原来的国定教科书的制度改为审定制,国家仅通过文部省(现改为文部科学省)制定《学习指导要领》,提出基本的要求,而教材的具体内容,可由学者和教师编写,通过教育课程审议会审定后即可使用。而学校是否采用,则由各学区决定,各种教材通过竞争获得在学校的采用率。
在内容上,战后初期的教科书基本上摆脱了原来的皇国史观和军国主义的思想体系,代之以民主主义的内容。对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的历史事实,有一定程度的描写,这是历史教科书的“改善”趋势。尽管这种“改善”是迫于国际压力,而且还很不彻底,但与战前和战争中的教科书相比,还是有根本的变化。
战后伴随冷战的开始,日本右翼势力也对历史教科书的“改善”趋势进行了顽固的抵制,不断地推动历史教科书向相反的方向发展,这就是历史教科书的“改恶”趋向。总的来看,战后日本历史教科书是在“改善”与“改恶”这两种趋向的斗争中变化的。
历史教科书的改善趋势,表现在有良心的知识分子和进步的学者教师不断追究侵略战争的责任,把侵略的历史事实充实在教科书中,并在教科书之外,通过辅助教材和和平教育向学生进行教育,以引导学生从加害的角度认识战争责任。特别是通过家永三郎从1965年到1997年的持续32年的教科书诉讼,为把“南京大屠杀”、“慰安妇”、“731细菌部队”等问题写进教科书铺平了道路。1997年通过审定的日本中学历史教科书共7种,全部介绍了慰安妇问题,6种介绍了南京大屠杀问题。于是,日本的历史教科书“改善”达到了战后的高峰。
日本的保守和右翼势力对历史教科书的改善趋势一直在进行抵制,从上一世纪的50年代开始,他们对上述改善了的历史教科书进行了三次集中的攻击。人们记忆犹新的是80年代中期的第二次攻击和2005年前后的攻击。从1997年历史教科书“改善”达到战后的高峰开始,右翼与保守势力便对改善了的历史教科书施加压力,迫使7种教科书从原来的记述基础上倒退,而且确定了编写反映右翼势力观点的教科书。因为文部科学省对教科书的审定每4年进行一次,所以到2001年, 扶桑社的《新历史教科书》就出笼了。这一次,日本中学的历史教科书达到8种。
2.具体“篡改”历程:
1955年,日本民主党发动“第一次教科书攻击”,对日本历史教科书进行了最大的一次篡改。这次篡改否定了“南京大屠杀”,把日本的“侵略”改成“进出”,淡化了日本加诸世界的伤害。为了还历史本来面目,日本历史学家家永三郎1970年编纂了新的历史教科书,并通过法律诉讼告倒文部省,使“南京大屠杀”等史实重新出现在日本教科书中。
1980年代初,出现了“第二次教科书攻击”,日本文部省再度强化了教科书审定标准。于是,“侵略”重新成为“进出”,“南京大屠杀”被说成是“在混乱中发生”……这次“攻击”由于引发了世界范围的关注,特别是邻国的强烈反对,日本被迫在教科书审定标准中增加了“处理我国与亚洲近邻各国之间近现代史的历史事件时,要从国际理解和国际协调的角度予以必要的考虑”的标准。教科书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
199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保守思潮泛起。一些日本右翼学者借机于1997年组成了“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挑起了延续至今的“第三次教科书攻击”。2001年4月3日,“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编写的《新历史教科书》,被文部省宣布为“合格”,通过了审定。虽然这部2002年版历史教科书,在审定过程中因被认为存在“严重问题”而作了137处修改,但其宣扬“皇国史观”的基调未变。用此书编撰者之一西尾干二的话说,修改不过是删繁就简,并未伤筋动骨。当年8月,东京都教育委员会决定,扶桑社的《新历史教科书》将为东京的两所特护学校采用。尽管日本右翼篡改历史不遗余力,不过,截至2004年7月,在日本全国544个选择区中,这本教材采用率不到0.1%,更没有被一所公立学校采用。
扶桑社《新历史教科书》是通过精心选取的历史资料,按照编者设计的叙述过程,一步一步地建立起其唯心主义史观的理论体系。
第一步,《新历史教科书》在讲述日本的远古历史的时候,突出地强调日本文明的悠久与独特,竭力回避日本与亚洲大陆文明的关系,力图突破传统的日本文明受中国古文明影响的定论。该教科书在这一部分使用了相当多的资料与图片,其实是为证明后面的日本国的优秀所做的铺垫。
第二步,在上述基础上,教科书肯定性地叙述存在本来是有相当疑问的所谓的“神武天皇东征”,相反,对于已经成为历史定论的中国历史文献《魏志·倭人传》中关于卑弥呼的记载,该教科书却表示怀疑,因为与神武天皇相矛盾。为了鼓吹天皇制的所谓的“万世一系”。在学生的印象中建立天皇始终拥有绝对权威的印象,教科书处心积虑地回避日本中世纪天皇的势力虚弱而且被架空的历史事实,却以相当多的篇幅叙述“日本的神话”,包括日本天皇与神的密切的甚至是直系的关系,日本国受到神的护佑的故事等等,使学生建立以天皇为首的日本国的认识基础。
第三步,在进入到日本的近代社会的描述后,该教科书继续沿着上述脉络进行推论:中国与朝鲜都没有觉察到西洋的威胁,所以被西方列强战胜,而日本从幕府的后期就已经觉察到,所以日本能够独立。而其中的原因,与日本是神的后代有密切的关系。这种逻辑关系与教科书的古代部分的神国日本的铺垫恰好形成了呼应。
第四步,关于明治维新,《新历史教科书》强调所谓武士道的“为了公共利益而活动的”的立场,强调“全国的武士,最终是站在为天皇献身的立场,以皇室为统一整合日本的中心,所以使得政权的转移比较顺利地进行”。也就是说,《新历史教科书》将明治维新的核心问题归结为武士对天皇献身的“忠义”精神,将导致日本近代社会巨大变动的事件的原因归结为所谓武士的精神力量。在这样的铺垫下,该教科书毫不掩饰地歌颂明治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全文刊载鼓吹为天皇献身的“教育敕语”。而“大日本帝国宪法”和“教育敕语”本来在战后被普遍认为是导致日本军国主义思想膨胀的重要的理论基础。
第五步,前面已经为日本比亚洲其它各国优越的观点埋下了伏笔,所以接下来《新历史教科书》的逻辑就是:近代以来的日本在亚洲的活动,包括战争,都是围绕保护日本在亚洲的当然的领袖地位,都是合理合法的行动,即使发生过屠杀与伤害,也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日本方面的自存自卫所必须的行动。日本人应当关注日本人的整体意识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即日本国民是如何在这些活动与战争中确立献身国家与天皇的意识这一精神层面的问题。
以上的五步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构成《新历史教科书》的理论体系。《新历史教科书》就是通过以上的五步(当然,也可以将这五步细致划分)将读者渐渐地引入其编织好的理论体系,也就是它的唯心主义的历史观,就是战前所谓的“国体论”。而一旦进入这一理论体系,人们所关注的侵略战争的历史事实问题,人们所追究的侵略战争的责任问题,就都已经被彻底地转移或充分地淡化了。
3.邻国的态度
基本上,只要有媒体披露送审新版教科书的部分内容,日本周边国家就对该书的观点和内容纷纷提出严厉批评。
⑧ 日本历史教科书篡改了哪些历史
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文部科学省在右翼势力的施压下加强了对历史教科书的审定。
1957年 岸信介上台后,强迫部分出版社将“侵略中国”改为“进出大陆”。
1982年 中小学历史教科书把“三光政策”改为“抗日运动的展开,迫使日本军队保证治安”。
1985年 《新编日本史》把南京大屠杀说成是“尚无定论”;把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说成是“被迫应战”。
2001年 日本政府宣布审查通过了2002年度开始使用的8种中学历史教科书。
关于二战中日本侵占中国东北描述为:日本租借了关东州,并获得了俄罗斯转让的南满洲铁道经营权;
对日本统治满洲后的状况描述为:促进了经济发展,中国人大量涌入。
其意思不仅日本的侵占是合法的,而且日本还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关于南京大屠杀描述为:12月占领南京。由于日军行动民众死伤多数,称为南京事件。
在介绍远东国际法庭时又捎带一段:东京审判认定日军在1937年占领南京时,杀害了多数中国民众。但是对于这一事件的实际状况,由于资料有疑点,存在各种见解,至今仍在争论。
2005年 据媒体披露,2005年日本再改教科书较之前版更加恶劣。不仅完全删除了日本侵略的史实,还处处以“受害者”的面目出现。2005年 新版历史教科书强调,日本参与的历次战争都是由对方的挑衅和攻击引起的,属于“忍无可忍”的防卫举动。
关于“甲午战争”的起因:教科书称是由于清朝政府不断挤压日本在朝鲜的势力范围,日本不得不快速扩张军备,同清朝海军进行了决战。
关于“九一八事变”的起因:教科书大肆渲染中国当时“不断激化的反日运动”,称“破坏满洲铁路和迫害日本儿童的事件频发”,关东军为了保护日本国民的安全才发动了这次事变。
关于“七七事变”的起因:教科书将其起因说成是“中国军队不断向日军开炮”。
关于“中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起因:被描述为“两个日本官兵在上海被射杀,导致日中间的冲突扩大了”。
此外,中国人永远铭记的那些悲惨的战争史实,如平顶山惨案、“三光”政策、731细菌部队、花冈惨案、慰安妇、强制劳工等,彻底地从这本教科书中销声匿迹了。
⑨ 日本修改历史教科书,急......
近来,日本历史教科书事件再起波澜。
事情起因于负责出版日本“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编写的初中历史教科书的扶桑社,本月2日向文部科学省提出主动修改这本教科书,从而引起中日韩各方舆论的关注。
扶桑社的这本旨在美化和否认日本侵略战争的初中历史教科书出笼之后,遭到中韩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强烈抗议和谴责,也遭到日本进步舆论的广泛批评。编撰会和扶桑社拿着这本破书到处推销,结果处处碰壁。在这种情况下,编撰会主动提出修订申请。对此事件,我们有三点看法:第一、不能对其修改过程抱有任何幻想;第二、此次日方修改教科书隐含着离间中韩关系的阴谋企图;第三、日本是一个典型的奉行双重标准的国家。
从目前得到的信息看,扶桑设对这本教科书的修改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涉及韩国的记述,一种是纯技术性修改。全书的基本格调、主要观点和重大史实几乎原封不动。7月9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由于没有发现明显违背史实之处,以及日本史学界存在不同说法,不能根据中方的要求对扶桑社教科书作进一步修改。同时表示日本政府将继续坚持承认和反省侵略历史的立场。一方面对颠倒黑白的篡改、世人皆知的谬误视而不见、包庇纵容,一方面又说什么承认和反省侵略历史,这种自相矛盾和虚伪态度让人义愤填膺又啼笑皆非。狼改不了吃人,狗改不了吃屎,此乃本性使然。要使日本右翼分子改邪归正、改弦更张,谈何容易。此其一。
其二,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修改过程中,日本“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和扶桑社扬言只修改与韩国有关的部分内容,而完全不接受中国的修改要求。按理说,中国是日本侵略的主要目标,是日本军国主义的最大受害者,若修改教科书首先应当考虑中国的要求才是。而日本恰恰相反,宁可接受韩国的要求,也不接受中国的要求。这不禁让笔者联想到一些事:去年日本政府就侵略战争正式向韩国谢罪,却拒不向中国谢罪;今年韩国以禽流感病毒为由禁止进口中国家禽,日本也以闪电速度紧随韩国对华发出进口禁令。可见日本对中韩实行不同政策的做法并非一时冲动而是蓄意为之。其用意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在中韩之间一打一拉,企图离间分化中韩关系,达到孤立中国的目的。只不过日本的这种小人伎俩不可能得逞,因为日方不触及实质的修改不可能让韩国满意,更不可能让韩国妥协。韩国外务部官员说:“日本的修改与我们的要求相去甚远。扶桑社的行动无法让我们感到满意。”汉城政府的一名官员也表示:“我们决不能接受这样的修改。”与此相应,韩国官方几乎停止了与日方的交流。
针对日本修改教科书事件,从我们来说,一是要坚定不移、理直气壮地继续要求日本按事实真相修订教科书,此乃大义所在,没有什么可犹豫的。应当承认,在这件事情上,韩国为我们作出了很好的榜样。二是在要求日本端正历史认识的问题上,应注意与韩国协调关系,结为统一战线,采取共同立场,以免中了日本政客的离间之计。让我们欣慰的是,韩国方面也表达了相同的愿望。
其三,大家都说美国人奉行双重标准,其实日本人的双重标准才是天下第一。对于广岛、长崎遭受原子弹袭击,日本人年年纪念,惟恐天下不知,甚至把展览搬到了联合国;但他们闭口不谈美国人为何向日本投掷原子弹,更闭口不提日本军队侵略中国的血腥暴行。前两天,驻冲绳的美国大兵强奸了日本女人,日本又是追查,又是逮捕,又是宣传,天下尽人皆知。我们说,美国军人撒野强奸,触犯刑律,日本人追查逮捕,理所应当。但日本政客和右翼分子想过没有,日本军队当年是如何对待中国人民的?日本军队像野兽一样,对中国人民犯下了超过美国大兵亿万倍的滔天大罪,而你们既不承认,也不道歉,还毫无道理地敌视中国人民。别人不能动他们一根毫毛,而他们却可以对别人烧杀抢掠,这就是日本右翼分子的逻辑。
小到一个人,大至一个国家,要获得尊重、取信于人,都离不开“良知”二字。日本之所以不能像德国那样获得世界舆论的原谅和尊重,之所以在世界上处于相当孤立的状态,原因何在?日本的有识之士当深思之。
当年法西斯主义兴起和泛滥的一个重要背景是经济危机。因为经济的萧条会引发并激化各种社会矛盾,使民族心理变得更加狭隘和极端。日本政治上日益加剧的右倾化和反华情绪,与其历史悠久的军国主义传统和皇国史观不无关系,也与十多年来日本持续低迷的经济状况不无关系。可以预计,如果日本经济不能走出低迷状态,而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在狭隘、极端与羡慕、嫉妒相互交织的心理之下,日本的反华浪潮将持续加剧,反华花样将有增无减,反华领域将渐趋扩大。
对日本的反华逆流和右倾思潮我们要有足够的警惕,并准备相应的对策;但我们最紧要的工作还应立足于国内。指望日本右翼势力对华友好,指望他们反省战争、端正认识无疑与虎谋皮,是不现实的;但我们有条件,有能力,也有责任把日本侵华的真相和日本右翼势力篡改教科书、竭力抹煞和美化侵略战争的情况告诉我们的国民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日本修改教科书事件还给了我们的一个启示——人家为了歪曲隐瞒历史而在教科书上面大作文章,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充分利用教科书澄清真相、伸张正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