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历史地理

历史地理

发布时间: 2020-11-21 13:48:13

什么历史地理

《历史地理》是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编辑出版的历史地理学集刊,供历史地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者参考。中国历史地理学以中国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化和发展的学科。近现代学者有顾颉刚、严耕望、谭其骧、侯仁之、史念海、陈桥驿、石泉、邹逸麟、张修桂、葛剑雄、周振鹤、李孝聪、唐晓峰、辛德勇、韩茂莉、吴松弟等。[1]

② 选历史政治、历史地理两个对未来工作和前景有什么不同

政治类的专业有: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外交学、思想政治教育等,历史类的专业有:历史学、世界历史、考古学、博物馆学、民族学等,地理类的专业有: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市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等。每一个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不同,因而其就业的方向也不一样,要说到就业面广,应该是:政治学与行政学、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环境与城市规划管理。但是就业面广和容易就业是两码事,一些冷门的专业可能更容易就业。 1中小学校: 小学教育 初中 历史与社会教师 高中 历史教师 2大专院校党校电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师 历史系教师 3博物馆:从事历史研究,博物馆管理其他 4旅游:导游主要是历史文化旅游 5档案管或单位公司档案工作。 6 图书馆图书馆图书馆,从事图书相关工作 7编辑:文字编辑 8政府部门:教育局,政策研究,党史研究室,其他人文岗位 包括革命纪念馆,历史文化遗址管理保护等文化有关工作,以及地方志工作,宗教民族相关工作 9文物部门;如考古,文物管理,文物坚定拍卖 10各报纸新闻单位 11进社会科学院系统从事专职的历史研究 12高等学校学生辅导员高校管理工作 13考研究生,文化史,社会史,生活史,工业史,地方史,区域史,政法史,政治史,中外关系史,政治制度史,思想史等方向归入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发历史学硕士学位。从上我们看出历史学(发史学学位)的范围正在缩小,被其他学科分割的现在就是我们所说的史学危机的一个表现。其实这也是研究专门化发展的必然。

③ 历史地理都学习什么书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邹逸麟福建 人民出版社。


《中国历史地理概论》 王育民 人民教育出版社 。


《中国史纲要》 翦伯赞 人民出版社 。


《中国自然地理》 赵济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古代汉语》 王力主编 中华书局。

《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中国近代史》李侃。《中国现代史》王绘琳(上、下)

《世界史》吴于廑(六本)。

如何学习历史地理学?

一、归类记忆法
整理、归类历史知识,可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不仅便于学生记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二、“浓缩”记忆法
“浓缩”记忆法,即把一些繁杂的内容进行概括、浓缩,提炼成几个要点,使学生能提纲挈领地掌握其重点。而如果将要点扩展,又能呈现出历史内容的原貌。

三、串线记忆法
通过串线,使同一类型的历史事件或同一人物在不同时期的活动,按历史发展的线索,呈现于学生面前, 便于学生理解和巩固。

四、歌诀记忆法
历史年代、历史朝代、政权名称或某一朝代的封建帝皇等,用一般方法学生也难记住。有的则可编制成歌 诀的形式。

五、趣味记忆法
有趣味的知识学生印象就深刻,记得也牢。因此,可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学时联系教材内容,采用讲述历史故事,引用诗、词、对联,编造谜语或用谐音等方法,使学生有一种新奇的感觉,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可提高记忆效果。

六、规律记忆法
历史发展有其规律性。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能为预示未来发展的方向提供借鉴,能帮助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七、联想记忆法
对容易混淆的历史事件,年代、概念,教学时则可采取联想的方法,帮助学生加以区别。

八、图示记忆法
图示法的特征是形象、直观,一目了然。图示法的板书设计可以多样化。它能生动、形象地揭示复杂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既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又能帮助学生记忆知识。

九、比较记忆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所谓比较,就是对性质相同或相似的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找出异同。

十、重复记忆法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

④ 历史地理学怎样

历史地理学是由民国时期一代大师顾颉刚首创,早期的研究成果主要发布在《禹贡》杂志上,那时主要侧重边疆史地的研究。由其三大弟子谭其骧、侯仁之、史念海奠基的一门学科,现在是历史学大类下面的一个二级学科。历史地理学主要是沿革地理学,即研究历史上各个地区行政区划、风土人情等情况的变迁。当然现在情况有了很大变化,结合历史情况研究城市规划等,也被算入历史地理学的范畴之中。现在历史地理学最强的学校是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

⑤ 环境史与历史地理的关系

中国历史地理学是研究我国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迁、人地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等的学科。由于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覆盖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很多领域,对于从总体上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同时也有很强的应用性。中国历史地理学自诞生以来,涌现了谭其骧、史念海、侯仁之等一批学术大家,产生了许多重要成果,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有关其学科性质、任务和学科属性、研究方法等基本理论,有关其各个分支学科的探索及今后的发展方向等重要问题仍旧存在诸多不同观点和论争。本刊将邀请几位专家就此发表一组文章,以期对推进相关问题的交流和学科发展有所启迪、有所助益。

中国历史地理学在近30年取得了较大发展,研究领域大大拓宽,汲取了大量新方法和新手段。国内开设“中国历史地理学”课程的高校越来越多,研究机构也越来越多。以历史自然地理为基础的环境史在历史学的研究中与社会史一样成为显学。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还受到很大挑战,面临不少困难。

从学科发展现状来看,以前与历史地理学同处历史学二级学科的考古学、世界史都已单列为一级学科,而历史地理学还面临学科归属争论较大、学科整体积淀还不具规模、学科发展长期方向还不够明确等困境,在学术界的整体影响远不如考古学和世界史。以前我从发展角度提出的历史地理学在将来应发展成为“人地时空学”的理念亦未引起重视。具体来看,历史地理学的研究队伍还相对薄弱,而且长期分属于历史学和地理学领域,未受到足够重视。

⑥ 历史地理学如何考研

答:历史地理方抄向 大概招历史学硕士的学校里面一半的学校都有招收 具体去查看报考院校招生简章

比较传统的 实力比较好的如 陕西师大 西南大学 暨南大学 复旦大学 北京大学 武汉大学 厦门大学 四川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人大等

考试范围要去查看各学校官方网站的招生简章 每个学校考法不一样
厦大这个 按照你给的情况 考试范围是 中国史+世界史 考历史学通史

⑦ 历史和历史地理哪个就业好

历史地理好,你的知识面是相关的,可以从地理角度解释一些历史现象,比如为什么历史上中国基本上北方统一南方。

⑧ 有关历史地理的论文

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研究主题和研究特点相关资料: 图片

研究主题 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研究主题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综合性,它涉及政治制度、政治历史、政治哲学、理想模式、治国战略、施政方策、权力运用等。二是主题稳定。自春秋战国直到明清之际两千多年间,历代研究者长期使用形式固定的概念、范畴、范式等,尽管含义有所不同。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研究主要涉及下述主题:①政治哲学。包括仁、礼、法、道、势等范畴,天与人、义与利、君与臣、君与民等关系,以及人性论、历史观等理论。②理想社会政治模式。如孔丘的“天下归仁”的“有道”之世,孟轲的“足衣足食”的“王道”世界,墨翟的“兼爱”、“尚同”的政治思想,老聃的“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荀况的“王制”天下,朝非的法治社会,鲍敬言的无君无臣的理想社会,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洪秀全的乌托邦,康有为的“大同世界”,等等。③治国战略。

为了达到理想的社会政治状态,治国战略也是中国历来政治研究的重要课题。在这方面,历代研究者提出了诸如:仁爱、礼治、峻法、尚同、无为而治、孝治、刑德而治,通过格、致、诚、正,达到修齐治平,以及改良、革命等各式各样的治国战略。同时还研究各种治国战略间的协调、配置等等。④施政方策。对各个历史时期的决策研究,也是中国历来政治研究的课题。这种研究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总体层面,如经济发展中的重农抑商,唯农除商,农商协调发展,重商等等;外交领域的远交近攻,合纵连横,和亲,羁糜,以夷制夷等等。二是具体层面,即各个历史时期统治中面临的政治问题的决策研究。⑤权力运用。

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要求统治者具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总揽全局的统治术。因此,有关谏议、兼听、独断、考课、监察、防奸等统治术的研究,在近代以前的政治研究中一直受到重视。⑥政治制度。国家的统一和政治的有效运作,离不开制度、规范的研究与建设。数千年来的中国政治研究对在封建体制框架内如何建立和完善各项具体制度和规范、保障政治的有效运行,进行了大量研究。在诸如地方与中央的关系、官吏的选拔与任用、政权机构的组织、监察制度等方面都有一系列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在维护和发展封建政治统治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近代以后,研究重点开始转向制度改造。⑦政治史。

中国历代的政治研究者,特别重视政治史的研究,在政治沿革史、制度史、思想史等方面留下了大量著述。他们的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总结前代的政治经验、教训,“以史为鉴”。
研究特点 数千年来的中国政治研究,在中国历史、社会、文化的背景下,在自身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可归纳为:①范式单一。尽管中国历史漫长、曲折,但从西周、春秋战国起对封建社会政治研究,到秦、汉时期确立了以儒家为主体的,糅合法、道及其他各家的思想与方法的研究范式。这一研究范式在中国政治研究中长期处于统治地位,直到为近代新的政治研究范式所替代。②注重世事。中国历代政治研究较为注重对人与现实政治的研究,如人性、人与社会、君臣关系、君民关系、施政方略等,在研究中有泛政治化倾向和浓厚的“经世致用”倾向,而疏于对国家、权力、体制等政治形式的研究。

③强调布政。在对人与现实政治的研究中,中国历代政治研究者注重的是对治国之道及其合理性的研究,包括治国战略、施政方策、权力运用、选才用人以及它们与政治哲学范畴的关系等,而不注重研究政治体制的合理性问题,这一状况到近代才有所改变。④侧重伦理。受到单一范式的影响,中国历代政治研究者在研究治国之道时,侧重于对伦理调控手段的研究。从孔丘的“导之以德、齐之以礼”,到荀况的“导之以礼、齐之以刑”,以至董仲舒的“德经刑权”、朱熹的“为政以德”,无不体现着政治道德化的浓重色彩。虽然政治运作中的“阳儒阴法”,使法理调控在政治研究中仍占有一定地位。但与伦理调控相比,法理调控长期被置于次要地位。⑤学科界线模糊。

由于中国历代学科分化不明显,由于单一范式的影响和偏重伦理研究,历代政治研究一直与哲学、伦理学、历史学合为一体,学科界线极不明确,未能确立独立的学科地位。

热点内容
2017全国数学文科二卷 发布:2025-07-13 07:49:17 浏览:155
水泥多久干 发布:2025-07-13 07:12:13 浏览:105
中考语文要点 发布:2025-07-13 06:16:00 浏览:386
教师节送给老师的贺卡 发布:2025-07-13 06:07:45 浏览:28
英语考公务员 发布:2025-07-13 05:54:03 浏览:243
2017全国一卷语文题型 发布:2025-07-13 05:12:55 浏览:652
教师尿裤子 发布:2025-07-13 03:39:22 浏览:909
自体脂肪填充哪里好 发布:2025-07-13 03:32:04 浏览:174
幼儿园片段教学 发布:2025-07-13 02:47:43 浏览:426
2017年师德培训心得 发布:2025-07-13 02:45:25 浏览: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