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进程
百年战争,是历史学家对法国和英格兰在1337年至1453年间断续进行的长达116年战争的称呼。
814年,显赫一时的西欧君主查理大帝去世,幅员广大的查理帝国也随之分裂了。843年,查理大帝的三个孙子在凡尔登缔结条约:三分帝国,各据一方。后来的法国、德国和意大利三个国家即由此发展而来。由查理帝国分裂出来的法国,长期处于封建割据状态,国王的权力很小,英格兰国王在法国还占有很多领地。英格兰国王怎么会在法国占有领地呢?这要追溯到诺曼底征服,百年战争的起因和它有直接关系。1066年,法国大封建主诺曼底公爵威廉为了夺取英格兰国地位,率兵渡海进入英格兰,加冕称王,英格兰历史上称为威廉一世。威廉虽然是英格兰国王,但同时又以法王的附庸身份占有诺曼底,以后他的后裔把在法国的领地逐渐扩充到法国西部。到了12世纪晚期,英格兰国王在法国的领地竟是法王领地的6倍。从13世纪初开始,法王陆续收复了英格兰国王在法国的领地。至14世纪初,英格兰国王还保留着西南沿海的一些地方。英法矛盾还有一个更深刻的原因,就是双方都想争夺富庶的佛兰德(现在的比利时大部和法国的东北部)。佛兰德有着发达的呢绒业,法王迫切希望将佛兰德并入自己的王室领地。但英格兰与佛兰德有密切的经济联系,羊毛是英格兰的主要出口物资,1300年英格兰出口总值30万镑,羊毛就占了28万镑,其主要市场就是佛兰德。英格兰当然十分害怕法国统治佛兰德,损害它的经济利益。在英格兰与法国的争夺中,佛兰德出于自身利益支持英格兰,承认英格兰国王是佛兰德的最高统治者,继而干脆承认英格兰国王也是法国国王。原来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的母亲是法王腓力五世的女儿。腓力五世去世以后,他的儿子查理四世继位,但死后没有子嗣。爱德华三世乘机以外甥的身份要求继承法国王位,但法国封建主却推举腓力五世的侄子瓦卢瓦伯爵腓力为法国国王,称为腓力六世,从此法国开始了瓦卢瓦王朝的统治(1328~1589)。领土争夺加上王位继承的纠纷,终于酿成了一场长达100余年的大战。这场百年战争,以王朝之间的争夺开始,逐渐转变为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
1337年1月至1360年为战争第一阶段。西欧从14世纪起,步兵已开始取代骑兵成为战争的主要力量,战术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英格兰军队的主力由自由民组成,有良好的纪律,步兵骑兵协同作战,采用进攻性的防御战术。法军的主力则是由封建贵族组成的重装骑兵,步兵由意大利雇佣兵组成。封建贵族看不起雇佣兵,不能与他们协同作战,仍采用突出个人、不顾整体的作战方法,因此战争初期法军接连败北。
1346年8月26日,英格兰与法国军队在克雷西遭遇,法军3倍于英格兰军,士气高昂。傍晚时分,法军首先发起进攻,打头阵的是意大利热那亚的弓箭手,法军的箭射程短,威力小,射不到英格兰军阵地,时间一长攻势便弱了下来。而这时英格兰军却射出一支支箭,霎时,那些打头阵的热那亚雇佣兵一个个丢盔弃甲往阵地拼命奔跑,丢下了一大批尸体。这是因为英格兰军的弓箭都是长弓,杀伤力极大,他们每分钟能射出10至12枝箭,有效射程达150余米。锐利的箭能穿过头盔,穿透铠甲。骄横的法国骑士一见这阵势便冲了过来,大骂那些热那亚弓箭手:“滚开,别在这儿挡道,你们这些胆小鬼!”法军又发出了攻击令,骑士的荣誉感使他们争先恐后地冲了过去。可惜英格兰军弓箭手训练有素,箭无虚发,使许多骑士倒地而死,没有一个骑士能冲到英军阵前。直到深夜,法国骑士还在不顾一切地向英格兰军阵地冲击,但他们在英格兰军强大的弓箭手面前却毫无办法。第二天早晨,法国骑士的尸体堆满了山谷,损失骑士4000余人。随后英格兰军又攻陷了加来城,这个海港就长期成为英格兰在欧洲大陆的据点。
1356年9月19日,两军又在普瓦蒂埃对阵。法军在骑兵冲锋失败以后,便仿照英格兰人的战术下马缓步前进,而英格兰军却抽调预备队对法军侧翼发起一场猛攻。身着沉重铠甲的法国骑兵行动不便,只能坐以待毙,法王约翰二世和大批贵族被俘。英格兰封建主对这次战争十分积极,他们想借战争蹂躏法国的城市、农村和城堡,指望俘虏法国的封建主而得到大笔的赎金。所以劫掠很快成了英格兰人对这次战争的基本动机。在每一次的侵掠中,英格兰人都获得许许多多战利品和法国的被俘骑士,他们就以这些骑士为人质勒索大量赎金,仅被俘的约翰二世的赎金就高达300万金币。法国被迫于1360年在布雷蒂尼订立和约。和约条款极为苛刻,法国把加来港和西南部的大部领土割让给英格兰。
法国的溃败使国内人民的负担急剧加重,阶级矛盾更加尖锐起来。1364年,法王约翰二世囚死伦敦,其子查理继位,是为查理五世。他利用订立和约的喘息机会,进行了许多财政和军事改革,决心废弃屈辱的对英格兰和约。1369年,他开始反击英格兰,战争进入第二阶段(1369~1395)。法国逐渐收复大片失地,也付出了巨大代价。
1415年8月,英格兰王亨利五世乘法国封建主集团发生内讧,农民和市民举行新的起义,法国力量遭到削弱之机,率兵6万在塞纳河口登陆,战事再起,进入第三阶段(1415~1420)。英格兰迅速占领了包括巴黎在内的法国北部广大地区。亨利五世宣布要统治法国。1420年5月双方签订特鲁瓦和约。按照和约条款规定,法国沦为英法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英格兰国王亨利五世宣布自己为法国摄政王,并有权在法国国王查理六世死后继承法国王位。但是,查理六世和亨利五世于1422年都先后猝然死去。由于争夺王位斗争(1422~1423)加剧,法国遭到侵略者的洗劫和瓜分,处境十分困难。苛捐杂税和巨额赔款沉重地压在英格兰占据区居民的身上。争夺王位的战争已转变为民族解放战争。
为彻底打跨法国,英格兰再次向法国发起进攻,一路打到奥尔良。奥尔良是通往法国南方的门户,一旦陷落,法国全境不保。
牧羊女贞德出生在法国北部的一个小村庄,艰苦的生活赋予了她坚强的性格。1428年,她3次求见王太子,陈述她的救国大计。1429年4月27日,王太子授予贞德“战争总指挥”的头衔。她全身甲胄,腰悬宝剑,扛着上面绣有“耶稣,玛利亚”字样的大旗跨上战马,率领3000~4000人向奥尔良进发。奥尔良已被英格兰军包围达半年之久。贞德先从英格兰军围城的薄弱环节发动猛烈进攻,英格兰军四散逃窜。4月29日晚8时贞德骑着一匹白马,在锦旗的引导下进入了奥尔良,全城军民燃着火炬来欢迎她。贞德高昂了法军的士气,迅速攻克了几个要塞,敌人闻风丧胆。人们歌颂贞德的战功,称她为“奥尔良姑娘”。5月8日,被英格兰军包围209天的奥尔良终于解了围。奥尔良战役的胜利,扭转了法国在整个战争中的危难局面。贞德又率军收复了北方许多领土。但是,宫廷贵族和查理七世的将军们却不满意这位“平凡的农民丫头”的影响扩大,蓄意谋害贞德。1431年5月30日上午,不满20岁的贞德备受酷刑之后在鲁昂城下被活活烧死。贞德之死激起了法国人民的极大义愤和高度爱国热情,在人民运动的压力下法国当局对军队进行了整顿。1436年法军攻取巴黎;1441年收复香槟;1447年夺回鲁昂和诺曼底,1453年又收复基恩。1453年10月19日,英格兰军在波尔多投降,战争至此结束。
『贰』 历史的进程有哪些
『叁』 历史进程是什么短语
是偏正短语。中心词是进程,历史修饰中心词——进程
偏正短语由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与它们前头起修饰作用的词组合而成,其中名词、动词、形容词是中心语,名词前面的修饰部分是定语,动词、形容词前面的修饰部分是状语。
『肆』 简述新中国60年的历史进程 1000字以上
新中国从1949年到2009年走过了60年辉煌历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努力克服前进中的艰难险阻,取得了综合国力明显增强、社会商品极大丰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总体水平显著提高,对外经济日益活跃,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辉煌成就。我们已经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贫穷落后、深受外国列强欺凌的旧中国改造建设成了屹立在世界东方、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初步实现了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的百年来的梦想。
纵向比较,新中国比旧中国国力大大增强,今非昔比
国内生产总值从1949年408亿元增长到1978年3624.1亿元和2002年102398亿元,扣除物价因素,增长65.5倍,年平均增长8.3%,其中改革前后分别年增长7.4%和9.35%;按当年汇率计算,GDP从1949年194.3亿美元增长到1978年2157亿美元和2002年12371亿美元;将2002年与旧中国最高年(一般指1936年)相比较,比旧中国75.8亿美元高出162.2倍;据测算,2002年一天创造GDP达280.5亿元,合33.89亿美元,相当于1949年全年GDP408亿元的68.8%,相当于1936年全年GNP75.8亿美元的44.7%;一天产量超过1949年全年产量的还有钢(49.7 15.8万吨)、水泥(198.6 66万吨)、硫酸(8.36 4万吨)、生铁(46.8 25万吨),原油一天产量45.8万吨,比1949年全年产量12万吨增长2.82倍,比1943年全年产量32万吨增长43.1%等。2002年一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为43201.6亿元,为改革开放前29年投资总和7722.8亿元的5.59倍。现工业一年吃掉2.4亿吨钢材,超过美、日两国年产量的总和。现每年建筑工地浇灌的水泥相当于全球年产量的40%,世界年产玻璃的30%镶在了中国的高楼大厦上。在1982年以前每年新增财政收入100亿元十分困难,但近两年分别新增2990.8亿元和2527.9亿元。从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新中国所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比国民党统治的旧中国最好年份要高出上百倍,比历代封建王朝要强千百倍、上万倍。由此说,中国共产党执政54年,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增长最快、国力最强、人民生活改善最多的时期。新中国与旧中国相比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生产力获得飞速发展。旧貌换新貌,真是今非昔比。
横向比较,中国比世界强国增速遥遥领先,强国富民
1950 2002年,中国GDP增长65.5倍、年增长8.3%,比同期美国增长4.75倍、年增长3.35%,比日本增长21.9倍、年增长6.05%,比英国增长2.46倍、年增长2.35%,比苏俄增长6.741倍、年增长3.95%,(1990年以前为苏联,年增6.05%,在此以后为俄罗斯,年增 3%),比澳大利亚增长6.762倍、年增4.0%(1950 2001),比德国增长5.075倍、年增3.55%(1951 2002),比法国增长5.266倍、年增3.6%(1951 2002年),比意大利增长5.568倍、年增3.7%,比加拿大增长5.879倍、年增3.85%(1951 2001年),比印度增长11.305倍、年增4.95%,要高出43.6倍和2.25个百分点(日本) 63.04倍和5.95个百分点(英国)。比亚洲所谓新兴国家和地区的GDP增速也要快。比韩国1956 2001年增长23.055倍、年增速7.15%,比新加坡1961 2001年增长21.917倍、年增长7.95%,比印尼1961 2001年增长8.1倍、年增速5.55%及我国台湾省1953 2002年增长43.44倍、年增速7.9%,仍然要高出0.35(新加坡) 2.75(印尼)个百分点,即增速快了4.4% 49.5%。按汇率法测算,中国GDP已从1949年194.3亿美元增到1978年2157亿美元和2002年12371亿美元,经济总量列世界位次从1949年的第13位上升到1978年的第8位和2001年以后的第6位,已高于意大利,列在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和法国之后,成为世界第6大经济强国。据世界银行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GDP已从2000年50194亿美元(比按汇率法测算高出3.648倍)增到2002年58762亿美元(比按汇率法测算高出3.75倍),仅低于同期美国的96127亿美元(2000年)和101379亿美元(2002年),超过日本的33944亿美元(2000年)和33400亿美元(2002年,比上年零增长),列世界第2大经济强国。由于致力于工业现代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使中国三次产业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就业结构:1949年为91.5 3.5 5.0,到1978年分别为70.5 17.4 12.1,转变到2002年50.0 21.4 28.6,其中一产就业人数2002年分别比1978年和1949年减少20.5 41.5个百分点;二产分别提升4 17.9个百分点;三产提升16.5 23.6个百分点;产值结构:1949年分别为68.4 12.7 18.9,1978年分别为28.1 48.2 23.7,2002年转变为14.5 51.8 33.7,其中一产降低13.6 53.9个百分点,二产提升3.6 39.1个百分点;三产提升10 14.8个百分点。上述一产下降,二产在工业化初期急剧上升然后减速并下降,三产从渐长到大幅度增长,符合经济现代化发展的趋势。中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主要来源于二、三产业快速发展,2002年比1949年GDP新增额中二产和三产贡献率为85.7%,按改革开放前后划分,在前29年主要靠工业贡献率达64.3%(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年增长速度),近24年工业和社会服务业贡献率高达76.8%。
中国农业增加值从1949年279亿元增到1978年1018.4亿元和2002年148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891倍,年增长3.75%,在1950 2001年间,美国为1.65%、日本1.0%、英国1.1%、德国1.2%、法国1.5%,印度2.7%、苏俄1.25%(其中苏联1950 1990年年增速为2.4%,俄罗斯1991 2001年为 3.05%),在1952 2001年间,意大利为1.05%,加拿大为1.5%,澳大利亚在1953 2001年为2.15%。此外我国的台湾省在1953 2002年为3%。中国农业增速虽然比我国工业增速要低,但比上述各国和地区要高出25% 2.75倍。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居世界位次,除大豆外,都有较大幅度上升,如谷物从第2位上升到第1位,肉类从第3位上升到第1位,棉花从第4位,花生、油菜籽从第2位上升到第1位,水果从1980年第10位上升到第1位,水产品从1985年第3位上升到第1位,甜菜、牛奶和橡胶的位次有所上升,茶叶从第3位上升到第2位,只有大豆从第2位下降到第4位。
中国工业增加值从1949年50.5亿元增到1978年1607亿元和2002年4593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580.5倍,年递增12.75%,比同时期美国年增3.65%、日本年增7.9%、德国年增4%、英国年增1.9%、法国年增3.5%、印度年增5.6%、苏俄年增4.5% 其中苏联1950 1990年为6.6%、俄罗斯1991 1999年为 4.1% ,(以上外国年增率为1950 2001年的数据),要高出4.85 日本 10.85 英国 个百分点,即快了61.4% 5.71倍。比意大利、加拿大在1949 2001年的4.55%和3.95%也快了1.8 2.23倍;比澳大利亚在1953 2001年年增2.8%要快3.55倍;比我国台湾省在1953 2002年年增9.9%仍然快了28.8%。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都列世界前列。钢、煤、水泥、化肥、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服装、鞋帽、空调器、电风扇等产品列世界第1位,发电量、化纤、棉布、人造板材列第2位,能源总量、轮胎、食糖、纸张列第3位,合成橡胶列第4位,原油、汽车列第5位,新闻纸列第9位,原木列第10位。中国工业增加值2002年以5549.7亿美元列世界第4位。我国工业化水平已由1952年的25.9%提高到1978年的62%和2001年的77%(指工业与农业的增加值、就业人数比较之和),初步实现了工业现代化。
中国外贸53年来平均每年以15.2%速度(其中出口年增15.4%,进口年增15.05%)参与国际经济交流,外贸占世界贸易位次大大提升,其中出口列世界位次,从1950年列26位(1959年列第12位)降到1978年的第32位,再上升到2002年的第5位贸易大国。截至2003年7月底,累计批准“三资”企业44.64万个,合同外资额8872.31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4813.2亿美元。中国利用外资近十年来一直列发展中国家首位,其中2002年因美国大幅度减少,中国以527.4亿美元列世界第1位。虽然建国以来总人口纯增74286万人,增长137.1%,平均每年增长1.60%,但由于GDP以8.3%速度快速增长,人均GDP仍然从1949年75元增到2002年7997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年增长6.55%。按当年官方汇率测算,约从35.7美元增到2000年856美元和2002年966美元,即到2000年已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达到800美元以上,人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按联合国划分标准,现中国人均GDP,高于700美元以下的低收入国家,低于756 9265美元中等收入国家,约列世界银行排列168个国家和地区中的109位,列联合国排列207个国家和地区的第140位,已由低收入国家进入下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食品占消费额的比重)已由建国初期的80%和90%降低到1978年57.5%和67.7%,再降到2002年的37.7%和46.2%,分别比1978年和建国初期降低19.8 21.5和42.3 43.8个百分点。按恩格尔划分标准,中国农村居民(低于50%)现处于温饱向小康水平迈进阶段;城镇居民家庭已从小康向富裕水平迈进阶段。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从1952年8.6亿元增到1978年210.6亿元和2002年86910.6亿元,50年增长10104.9倍(按现价计算),年增长20.2%;全国人口平均拥有储蓄存款从1.5元增到21.9元和6766元,50年增长4509.7倍,年增长18.3%,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战略设想。
新中国54年来取得了经济迅速发展、国力不断壮大、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等辉煌成就。目前也存在着产业和地区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尚未优化、投资低技术重复扩张、财政赤字和债务加重、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总之,新中国54年取得了旧中国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法比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充分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
『伍』 历史上有哪一些改变了历史进程的事件
我认为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事件的发生,彻底改变了一个朝代的推进,其中不得不说的就是秦孝公商鞅变法。他顺应了封建历史发展的潮流,推动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型。
说起秦朝的建立,商鞅变法是必须要说的,正是因为商鞅的变法,才让秦国逐渐富强成为后期战国的最强者,虽然商鞅的下场最后车裂而死,但秦国的君主们,仍旧延续了他的商鞅的变法内容,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大大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的发展。
商鞅变法,对秦国体制作了很大的调整。它主要包括奖励军功、重农抑商、严刑酷法三个方面。
奖励军功的第一措施就是,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这个法令从打破了贵族仗着自己是亲戚就世世代代占有优势政治地位的局面,而是拿军功作为标准来分配金钱和利益。这也意味着,国家从此不会让人白吃白喝。
除奖励军功、重农抑商之外,商鞅还制定了许多针对老百姓的严刑酷法。就是把老百姓按户组,五家为保,十户相连,只要有一个人作奸犯科,所有人都逃脱不了干系,不去告就相当于在战场上向敌人投降,要处腰斩刑。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人民,每天都是胆战心惊,魂不守舍。可以说商鞅变法,把所有的人都变成了警察,互相监视,彼此揭发,人人自危。
商鞅变法以来,秦国人在路上丢了东西都没有人敢捡,山里面没有盗贼,百姓都想去当兵,没有人再打架。社会都是其乐融融,所以说还真的作用不小呢,了不起的大事件。
『陆』 例举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史进程
1949新中国成立
1950朝鲜战争爆发,土地改革完成
1956 1三大改造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提前超额完成第一个5年计划
1958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国的发展道路进入歧途
1959~1961 三年自然灾害,饿死数千万人、
1966文化大革命
1976文革结束
1977关于真理标准的探讨
1978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邓小平为第二代领导核心
1979文革平反
1982十二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
1987十三大.提出具体路线
1992南方谈话,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97香港回归
1999澳门回归
2001三个代表提出
然后是科学发展观了
『柒』 我国历史上影响了历史进程的六大经典战争是什么
在我国上下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发生了无数场的战争。其中总有一些战争非常经典,并且影响了我国的历史进程。今天,我们就一来盘点我国历史上的六大经典战争。
六、抗美援朝,我们一个刚从战争中走出来的贫困落后的国家,面对以发达的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联合国军的威胁,我们敢于亮剑,我们的志愿军靠着顽强的意志,用血肉之躯战胜了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抗美援朝的胜利,震惊了世界,一雪前耻,扬我国威。最后,向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最可爱的人致敬,他们永垂不朽!
『捌』 中国历史进程
中国史前时期炎黄二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约公元前2070年,中国最早的国家夏朝出现。东周推进了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变革,思想上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帝国—秦朝,西汉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中国陷入分裂割据局面,五胡乱华期间,异族融于中国趋势加强,诸多民族在分立政权的冲突中逐渐汇聚。
隋唐时期,中央与边疆少数民族联系更为密切,经济繁荣、科技文化高度发展。宋元时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经济、科技发展到新的高度。明朝鼎盛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明末在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确立了共和政体。袁世凯死后,中国进入军阀割据混乱时期。后经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终于在1949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又经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1978年后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国经济快速发展,2011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8)历史进程扩展阅读
中华民族5000多年:熔铸与传承中华文明精神基因
中华文明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中国道路的独特性,还在于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创造性地书写中华文明的当代新形态。
以高度的理论自觉与文化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养分,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强调,对于传统文化“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
在改革开放中成功开创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高度,注重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华民族特有的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