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历史
㈠ 江西万载历史
革命老根据地之一的万载县,位于江西省西北边陲,东经113°59′-114°36′,北纬27°59′-28°27′。东至本省的上高县,南接袁州区,西北连铜鼓县,东北与宜丰县接壤,西和湖南省浏阳市毗邻。县域东西长61公里,南北宽52公里,总面积1719.16平方公里。现辖黄茅、株潭、潭埠、双桥、三兴、罗城、高村7个镇和鹅峰、马步、高城、赤兴、白水、仙源、岭东、白良、茭湖9个乡及康乐街道,181个行政村,16个居委会,3373个村民小组。现有汉、壮、满、瑶、白、回、苗、蒙等12个民族,全县总人口近48万人。悠久的历史
历史悠久的万载,3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居住,建县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孙吴黄武年间(公元222-228年)就开始设县,叫阳乐县,县治设罗城(今罗城镇)。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改为康乐县。唐武德五年(622年)复设阳乐县,县治由罗城迁至龙山下(今县公安局所在地)。杨吴顺义元年(921年)取当时万载乡之“万载”为县名。县名前后经历多次更迭,至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才稳定下来,一直至今。
多彩的文化
源远流长的历史,积累了丰厚的万载文化。傩舞是万载最古老最原始的艺术形式之一。如今被誉为“舞蹈史上的活化石”。傩舞起源于五代十国时期(公元892~937年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如今万载傩舞已引起国际友人的重视,2005年6月,在中国江西国际傩文化节艺术周上,万载傩舞获“民间艺术表演优秀表演奖(最高奖)”、“江西傩文化展金奖(唯一)”和“中外傩艺术展演银奖”。除此以外,还有花灯、龙灯、抬阁、打灯等。万载的历史文化,还表现在人文景观上,古塔、古桥、古墓葬、古寺庙、古建筑众多,诸如城隍庙、文明塔、康乐桥(即如今的丁田桥)、周家大屋等等。
出众的人才
古邑万载,曾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山水派鼻祖、晋康乐侯谢灵运的袭封地。其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素为万载美称、《袁州府志》载:“万载山水明秀,古号多士”。北宋大诗人黄庭坚《道院赋序》云:“万载地方,向时储材擢秀,城坊居多,今乡落人才,亦渐蔚起,故科名较盛。”据旧志载:自南唐至清末,万载计有进士42人,举人311人,官达七品以上者231人。著名的有南唐宰相宋齐邱;五代宋初文学家徐铉、徐锴;清代二甲一名进士、历任吏部、工部、礼部左右侍郎的辛从益;有“神童”之称的、精于舆地、对山脉水系辛勤勘察和系统整理的贡献巨大的李荣陛等等。
新中国成立后,则涌现了著名女作曲家辛沪光、大词学家龙榆生、著名心理学家郭一岑,还有美籍华人、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女高级工程师张剑红、有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被誉为“天下微书第一人”的谢水林,此外,有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王子高旭伟。由于战争的洗礼,万载还诞生了共和国将军杜平、王宗槐、张翼翔等等。他们是万载人民的骄傲。他们的业绩,将永载史册,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万载山清水秀,旅游资源丰富,“红”、“绿”、“古”三色齐全,山、水、洞各具特色,有机农业欣欣向荣,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融为一体,是旅游休闲的理想胜地。
万载风光旖旎,绿色资源丰富。旧有“鹅峰耸翠”、“汤周雪霁”、“紫盖浮云”、“笔架回澜”、“石笋凌空”、“小岭樵歌”、“龙河晚渡”、“坤山夕照”等万载古八景。现有全长3985米的江西十大特色美景—竹山洞、目前全国唯一的长达4000多米的特大山体卧佛、三十把省级自然风景保护区、九龙省级森林公园和有机农业示范园等众多景区(点)。
万载是个千年古邑,历史文化积淀雄厚,有被誉为舞蹈史上活化石之称的傩舞、建于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的城隍庙、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鼻祖—谢灵运之墓、有建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的文明古塔及近200年历史的汉族古民居周家大屋等众多人文景观。
万载是革命老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朱德、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王首道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率领红军转战万载城乡。1932年4月至1934年1月,中共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曾在万载“小源”(今仙源乡)驻扎两年之久,万载一度成为湘鄂赣边区政治、军事、文化的中心,时有“小莫斯科”之称。2004年10月21日,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和其他省直机关旧址被评为“江西百姓喜爱的十大红色旅游景点”。如今,“红色旅游”、“古色旅游”和“绿色旅游”在万载方兴未艾。
万载资源丰富,物产富庶,素有“银万载”之称。全县山地面积17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3.1%,有水杉、银杏、金钱松等50多个珍贵树种。全县有大小河流10条,水能总蕴藏量达6.4 万千瓦。全县可养水田1.8万余亩,草地可利用面积33.6万亩。地下资源中,已发现且具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大理石、高岭土(又名瓷土)、花岗石和金、铜、铁、钨、硫磺、石英、矿泉水及河砂、红壤等,特别是石灰石、瓷土储量丰富。
万载是中外闻名的“花炮之乡”、“百合故里”,“三大特产”(花炮、夏布、土纸)和“三大名产”(百合、辣椒、三黄鸡)早已闻名遐迩。近年来,全县以“生态立县、有机富民”为理念,大力发展有机农业,从1999年建立茭湖有机农业有机食品示范园区开始,已历九年艰辛探索。迄今,全县现有有机农业生产乡镇6个,有机农业认证总面积21.9万亩,被国家环保总局定为“全国四大有机食品生产基地”之一。有机水稻、木姜、百合、脚板薯、萝卜、小葱、草莓、毛豆、竹笋、南酸枣等29个品种通过BCS或ECOCERT有机认证,10多个系列100多个产品获得了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产品销往欧洲、美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全县有机食品加工龙头企业6个,产品年销售收入突破2亿元。
㈡ 江西省重大历史事件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先后在江西建立了大片革命根据专地。著名的赣西井冈属山革命根据地(宁冈、永新、莲花3县和吉安、安福、遂川与湖南酃县的一部分)、湘赣革命根据地、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弋阳、横峰、贵溪、德兴、余江、万年、上饶、铅山等县,后发展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以及包括铜鼓、修水、万载、宜丰等县的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江西的瑞金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故江西瑞金有红都之称。
㈢ 关于江西的文化历史
江西开发的历史,从出土文物考证,可以上溯到距今一万年以前。而江西作为明确的行政区域建制,则始于约于公元前202年(汉高帝初年)。时设豫章郡(赣江原称豫章江),郡治南昌,下辖18县,分别为南昌、庐陵、彭泽、鄱阳、馀汗、柴桑、赣、新淦、南城、宜春、雩都、艾、安平、海昏、历陵和建成等,分布地域为赣江、盱江、信江、修水、袁水沿岸,即与后来的江西省区大致相当。汉武帝时划全国为13个监察区,称13部州,此时的江西属扬州部。
公元291年,即西晋元康元年,改设江州,其主体为江西地区原有郡县。隋朝曾作行政区划调整,州的级别降与郡同,因而隋代的江西地区设有7郡24县。至唐时增加到8州37县,分别为洪州、饶州、虔州、吉州、江州、袁州、抚州和信州。贞观元年唐太宗划全国为10道监察区,玄宗时增为15道,洪、饶、虔、吉、江、袁、抚、信8州隶属于江南西道监察区。
五代时期,江西地区先辖于吴后辖于南唐。在这个时期出现了相当于下等州的新的行政区划6州、4军、55县。交泰元年,南唐中主决定建南都于洪州,并因此升洪州为南昌府。宋代在州之上改道为路,江西地区被置9州、4军、68县,其大部分隶属于江南西路,另有一部分隶属于江南东路。
元朝开始确立行中书省制度(简称行省或省)。江西行省辖区远远大于今天的江西省区。除包括了今江西绝大部分地区外(原江西东北地区隶属于江浙行省),还包括了今天广东省的大部分。元行省下设路、直隶州、州(同县级行政机构)和县。江西行省下辖龙兴、吉安、南康、赣州、建昌、江州、南安、瑞州、袁州、临江、抚州、饶州、信州等13路和南丰、铅山2直隶州以及48个县、16个县级州。
明朝虽然基本上保留了元朝的省区建制,但改行中书省为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然称省),改路为府和改州为县。江西布政使司辖南昌、瑞州、饶州、南康、九江、广信、抚州、建昌、吉安、袁州、临江、赣州、南安13府,下辖78县,地域基本等同今天的江西省区。其时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为江西布政使司的最高行政机关,三司分别由中央直接节制,分权而治,互不统属。
清朝改江西布政使司为江西省,行政区域基本承袭明建制。另在吉安府增设莲花、南昌府增设铜鼓、赣州府增设虔南等3个县级厅,同时升宁都县为省辖直隶州。巡抚成为全省最高行政长官,下设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管民政、财政与司法监察。
民国时期,清朝的府、州、厅一律改为县。江西省共辖81县。至1926年北伐军进驻南昌时正式设南昌市。1934年从安徽划婺源县入江西,1947年划回安徽,1949年再次划归江西。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先后在江西建立了大片革命根据地。其中著名的有赣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包括宁冈、永新、莲花3县和吉安、安福、遂川与湖南酃县的一部分)、湘赣革命根据地、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包括弋阳、横峰、贵溪、德兴、余江、万年、上饶、铅山等县,后发展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以及包括铜鼓、修水、万载、宜丰等县的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当时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在赣南和闽西地区的21县(包括江西的瑞金、安远、信丰、广昌、石城、黎川、宁都、兴国、于都、会昌、寻乌等11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设在瑞金,故瑞金有红都之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江西省的行政区划曾经有过多次调整和变动。南昌市为江西省会。
㈣ 江西有多少年的历史
翻开历史,明清以前,江西从来都是全国最繁华的地方。首先,南昌之名就是“南方昌盛之地的意思”。
江西最昌盛的时候应该是唐宋: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写到“豫章(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彩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住。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可见当时南昌确实昌盛。
唐宋八大家中有三人是江西人: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宋朝时江西出了两位著名的宰相:一是变法的王安石,二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
明朝时江西人在科举考试中更是了得:以吉安来说,吉安历史上共出了18个科举状元。建文二年,吉安府包揽了那一届的状元,榜眼,探花。他们分别是胡广、王艮和李贯。科举前三名同出一地,这在中国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此时候,吉安府天下谁人不知,谁人不晓。永乐二年科举,又一次破天荒,吉安府包揽全国前七名!从此,天下读书人闻吉安府色变,当真个是威震天下!明朝可以说是吉安的教育界,思想界成就最高的朝代。那时“隔河两帝相,十里五状元”,甚至“一门五进士”都并不少见。明朝的吉安,共出过12名状元、11名榜眼、10探花,并且有10位帝辅、22位尚书。明成祖朱棣创设的内阁中,七个内阁成员(和现在的中央常委一样),解缙、胡广、杨士奇、金幼孜四人同属吉安。其中解缙是《永乐大典》主编。杨士奇更是为四朝帝辅,称他为仁宣盛世的第一功臣一点都不为过。而正德年间的的江西吉安府庐陵县知县,正是大名鼎鼎的心学创始人王阳明!
所以江西自古便很繁华的。(自己是吉安人,所以拿吉安说了点)
另外说点题外的,江西既然自古繁华,为什么现在不见得怎么样了?
江西一省为全国贡献了多少文人,为中国的社会科学作出的贡献恐怕连山东都要退避的,没有江西就没有古典文学,哲学的高度繁荣,长征路上三个亡灵中就有一个兴国人,而兴国只是江西的一个县。
“ 京广线的一次选择就让湖南湖北繁荣了上百年,直到最近十年,南昌才找回了南方昌盛之地的浮华旧梦。这不仅仅是一种气度,更是一种包容。江西没有错,但是江西却当作后娘的孩子养了将近50年。翻开历史,明清以前,江西从来都是全国最繁华的地方,说明江西人缺乏的不是人和,而是一种环境。 ”
㈤ 中国江西省在历史发生过几次地震
据档案记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江西省地震活动呈现活跃的态势。先后发生8次地震回。答
分别为1982年龙南5.0级地震、1987年寻乌5.5级、5.2级、5.0级地震。2003年以来,先后发生了会昌4.2级地震、寻乌3.5级地震、南昌3.2级地震、德安-瑞昌4.1级地震,给当地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据了解,南昌没有发生过破坏性地震,地震形势是乐观的;从地质构造上看,南昌市地处欧亚板块腹地,没有活动性断裂带通过,地壳比较稳定。不论是地震带还是曾发生的较大地震地点都非常“巧妙”地避开了江西。
(5)江西历史扩展阅读:
东南沿海地震强度增强趋势、地震南强北弱与该应变场和横向走滑有关:
1、由于该断裂以南比以北地区应力应变场变化大,多场耦合复杂,耦合程度降低,造成蠕动变形不均产生应力闭锁,孕育地震发生。
2、福建东部比台湾海峡地壳均一性差、地球物理场变化明显,组成更为复杂的多元、多场耦合,耦合场稳定性差,容易受横向构造活动干扰,产生弹性变形而孕育地震强度增强。
㈥ 江西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地位
江西是红色文化的起源。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先后在江西建立了大片革命根据地。其中著名的有赣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湘赣革命根据地、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后发展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当时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在赣南和闽西地区的21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设在瑞金,故瑞金有红都之称。
江西的红色文化驰名中外,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南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诞生地,瑞金是苏维埃中央政府成立的地方,安源是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万里长征也是从赣州出发的。
(6)江西历史扩展阅读:
江西将坚持全面保护、整体保护,统筹推进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文物本体与周边环境保护,以确保革命文物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并将公布全省革命文物名录,建立江西革命文物数据库,推进革命文物资源信息开放共享。
江西将创新革命文物传播方式。完善中小学生利用革命旧址、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学习的长效机制,大力推动“红色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行动,整理编纂红色教材,开发红色“校本课程”。
计划到2022年,全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状况显著改善,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革命旧址保护利用经验得到积极推广,把江西建设成为全国红色文化传承创新高地。
㈦ 在江西的历史上有出过皇帝吗
有的。
按相关史籍记载,在江西的历史上是有出过皇帝的,此人名为林士弘,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 ,隋末南方农民起义军领袖。为人豪迈爽直,好武功,通谋略。
在隋朝末年,鄱阳郡的隋朝官吏腐败无能,一经交战,操师乞即亲自带领敢死军迅猛攻城。郡城守备袁斌的守军被打得落花流水,很快弃城逃之夭夭,起义军初战告捷。操师乞下令安抚百姓,开仓放赈,并对部队进行休整。起义军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拥护,起义队伍迅速壮大。
当年10月,操师乞建元“始兴”,自号元兴王。接着,操师乞又率领起义军一鼓作气攻下了浮梁、彭泽等邻县。大业十二年秋,操师乞亲率起义军向豫章郡进发,乘敌不备,一举攻占了豫章。起义军以豫章为据点,逐渐向各地扩展。不久,隋炀帝紧急命令治书侍御史刘子翊率兵奔赴豫章讨伐。
操师乞亲率部队迎战城外,操师乞豪气冲天,身先士卒,率领起义军冲锋杀敌,战斗打得非常激烈,双方损失惨重。操师乞冲锋在前,成为隋军的众矢之的,终于被隋军万箭齐发射死在阵前。起义军骤失统领,军心动摇,开始败退。
此时,大将军林士弘当机立断,挺身而出,带领起义军继续奋勇杀敌。最终大破隋军,刘子翊兵败身亡。
林士弘一战而树威名,兵势大振,拥有部众10余万。在江南成为首屈一指的军事力量。
林士弘胸怀大志,随即率10万大军溯赣江而上,一举攻下虔州(今赣州)并建立自己的政权。公元616年12月,林士弘在虔州自号南越王,没过几天,觉得称王不过瘾,他便又自立为帝,立国号“楚”,建元为“太平”,置署公卿百官,委任亲信王戎为司空,建立了大楚政权。
林士弘称帝后,没有固步自封,而是进一步开展军事扩张,他派出大军连续攻陷了临川、庐陵(今江西吉水北)、南康(今赣州市西)、宜春等郡,周边的豪杰争相杀死隋朝的太守、县令,以郡县归附之。
如日中天的大楚政权,势力最盛时控制着北到淮河,南到广州的辽阔地域。与北方的李渊、窦建德、王世充,南方的萧铣、杜伏威并列成为当时势力最大的六个割据政权之一。
(7)江西历史扩展阅读
林士弘兵败病逝
武德四年(621年),萧铣兵败被杀,萧铣的散兵大部分投靠了林士弘,林士弘的军队因此重振势力。 同年,唐朝荆州总管、赵王李孝恭派遣使者前去招抚,林士弘所辖的循州、潮州二州都投降唐朝。
武德五年(622年)十一月,林士弘派遣他的弟弟鄱阳王林药师率兵二万围攻循州,唐朝循州刺史杨略与林药师交战,杨略大败林药师军,将林药师杀死,林药师的将领王戎以南昌州投降唐朝。林士弘害怕,十一月二十一日,也向唐朝请求投降。
随即又逃入安城(一作安成)的山洞(今江西安福东南),袁州(今江西宜春地区)百姓相互聚合响应林士弘,唐朝洪州总管若干则派兵打败了他们。林士弘就在此时病逝。
㈧ 历史江西是重要的革命老区
人民解放军的摇篮是南昌(八一南昌起义)
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井冈山(朱毛在此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共和国的摇篮式瑞金(中共在此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人民民主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㈨ 江西历史上的名人
仅挑选大家比较熟悉的: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十一世纪改革家)、欧阳修(政治家)、曾巩
诗词名家:黄庭坚(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书法“宋四家”之一)、文天祥(政治家、诗人、民族英雄)、陶渊明(田园诗第一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晏殊(宋词大家、政治家)、杨万里(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艺术家:八大山人朱耷(中国画一代宗师)、董源(五代绘画大师、北宋三大家)、
文学家:解缙(明朝三大才子、《永乐大典》主编)、姜夔、蒋士铨(乾嘉三大家)、
哲学家:朱熹(儒学集大成者)、陆九渊(陆王心学开创者)、李觏、吴澄(理学家)、
政治家:王安石(十一世纪改革家)、严嵩(明朝权臣)、周必大、杨士奇(明朝首辅“三杨”之首)、陈宝箴(维新变法实权派风云人物)
军事家:陶侃(武庙七十二将)、谭纶(抗倭名将)、邓子龙(抗倭名将)、李烈钧(
科学家:宋应星(中国17世纪的工艺网络全书《天工开物》)、
戏剧家:汤显祖(东方莎士比亚)、
建筑家:样式雷
宗教家:许逊(道教四大天师之一)
地理学家:汪大渊(航海家、《岛夷志略》)、朱思本(《舆地图》)、乐史(《太平寰宇记》)、
著名王侯:吴芮(长沙王)、
近代:陈寅恪(国学大师)、傅抱石(“新山水画”代表画家)、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方志敏(革命家)、张勋(北洋军阀)、张国焘(中共创始人)、胡先骕(中国植物学奠基人)、吴有训(中国物理学研究的“开山祖师”)、 杨杏佛(中国人权运动先驱、中国管理科学先驱)、饶毓泰(中国物理学先驱者之一)、李瑞清(中国近现代教育家、书画家)、柳子谷(画坛“金陵三杰”之一)
当代: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黄家驷(医学家)、欧阳自远(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高行健(诺贝尔文学奖)、古龙(著名武侠小说家)、刘瑜(学者)、汪东兴、舒同(书法家)、曾庆红(国家副主席)、吴官正(政治局常委)、李井泉(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段永平(企业家)、程维(企业家)
㈩ 江西有哪些历史名人
1、文天祥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在文天祥的心目中,复兴南宋和收复失地有望,所以这一时期写的诗歌的特点是清新、明快、豪放,感情特别丰富,浓郁,常以饱满的战斗精神勉励自己,使人读之如饮郁香的葡萄美酒,沁人肺腑。
2、江万里
江万里(1198-1275),字子远,号古心,南康军(江西都昌县林塘柏树下江村)人。南宋爱国丞相,教育家。自幼神隽颖异,年轻有文名,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进士,为官40余年,历官91任,也曾坐事闲废12年。宋度宗即位,官至左丞相兼枢密使。
秉性峭直,力主抗元。咸淳九年,予祠。元兵至,为游骑所执,后伺机脱归。元兵攻破饶州时,江万里率子江镐等投水殉国。著有《宣政杂录》。 江万里是都昌县宋代的杰出人物,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3、严嵩
严嵩(1480年-1567年)字惟中,号勉庵、介溪、分宜等,汉族江右民系,江西新余市分宜县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进士。他是明朝著名的权臣,擅专国政达20年之久,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
63岁拜相入阁。严嵩书法造诣深,擅长写青词。《明史》将严嵩列为明代六大奸臣之一,称其“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 透过戏曲和文艺作品、历史典籍,严嵩的奸臣形象已深入民间。
4、林士弘
林士弘,饶州鄱阳(江西鄱阳)人,隋末南方农民起义军领袖。林士弘豪迈爽直,好武功,通谋略。 大业十二年(616年),林士弘随同乡操师乞率众起义,任大将军,攻占豫章郡。操师乞战死,林士弘继领其众,大败隋军于鄱阳湖,杀隋将刘子翊,众至十余万。
初称南越王,后称帝,国号楚,定都豫章,年号太平。一度据有北起九江南达番禺(今广东广州)的广大地区。武德五年(622年),战败投降,后又退守安成(今江西安福东南)山洞,不久病死。
5、姜曰广
姜曰广(1583~1649)明末抗清官员,与史可法、高弘图并称“南中三贤相”。字居之,号燕及,晚号浠湖老人,江西南昌新建(今江西丰城市同田乡浠湖村)人。
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崇祯朝官至詹事掌南京翰林院事。福王时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为马士英所忌,乞休归。后从金声桓反清,兵败投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