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生物武器

生物武器

发布时间: 2020-11-22 04:49:49

生物武器有哪两种

生物武器是一种特殊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它由生物战剂及其施放装置组成。战回争中,用来杀伤人畜、答毁坏农作物的致病微生物和细菌毒素叫做生物战剂;装有生物战剂的各种炸弹、导弹弹头以及布洒器等是现代意义上的生物武器。

什么是生物武器

生物武器是一种特殊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它由生物战剂及其施放装置组成。战争中,用来杀伤人畜、毁坏农作物的致病微生物和细菌毒素叫做生物战剂;装有生物战剂的各种炸弹、导弹弹头以及布洒器等是现代意义上的生物武器。

如前所述,在19世纪末以前,人们在进行生物战时,主要还是以自然物为生物武器。如以上所说的那些人畜尸体和各种媒介物,它使敌方人员因受传染而得病。

然而,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战争狂人开始大量培养各种会造成传染病与瘟疫的细菌和病毒,制成生物战剂,并应用于战争。

英国在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就开始建立细菌武器试验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前夕,德国纳粹就制造出了小型细菌弹。后来法西斯又在集中营里进行了一系列细菌武器的实验,屠杀无数无辜的犹太人和战俘,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更令人愤慨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侵略者使用了大量细菌武器来攻击抗日的军队和手无寸铁的中国百姓,还建立了专门研制生物武器的特种部队,如臭名昭著的“黑太阳”731特种部队,对我国人民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杀害。

生物武器的种类很多,至少有160种。

目前,美国把下列病毒列为了标准生物战剂:疽杆菌、士拉杆菌、布鲁氏杆菌、Q热立克次体、黄热病毒、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肉毒杆菌毒素和葡萄球菌肠毒、英国疯牛病病毒等。

根据生物战剂对人体危害的程度,可将其分为致死性战剂和失能性战剂两类。

致死性战剂的病死率约在10%以上,甚至达到50%~90%。炭疽杆菌、霍乱弧菌、野兔热杆菌、伤寒杆菌、天花病毒、黄热病毒、东方马脑炎病毒、西方马脑炎病毒。斑疹伤寒立克次体、肉毒杆菌毒素都属于致死性战剂。

病死率在10%以下的为失能性战剂,如布鲁氏杆菌、Q热立克次体、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等。

根据生物战剂有无传染性,可将其分为传染性生物战剂和非传染性生物战剂。

传染性生物战剂包括大花病毒、流感病毒、鼠疫杆菌和霍乱弧菌等,所致疾病能在人群中传播流行。

非传染性生物战剂有土拉杆菌、肉毒杆菌毒素等。

随着微生物学和有关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致病微生物不断被发现,生物战剂的种类也将不断增加。

目前,为了挖掘新的生物战剂,有的国家从非洲等地搜集拉沙热病毒、伊波拉出血热病毒及马尔堡热病毒等致病性强的病毒,作为新的生物战剂。

除了刻意发现自然界现存的病毒以外,生物病毒专家们还利用微生物遗传学和遗传工程的研究成果,运用基因重组技术进行遗传物质重组,定向控制和改变微生物的性状,从而获得新的、符合生物战要求的。致病力更强的生物战剂。

上述生物战剂尽管林林总总,但其总体趋势是价格比较低廉,生产设备比较简单,投放也很方便,因此生物武器被认为是最便宜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据推算,与其他武器相比较而言,生产1吨核武器炸药需要100万美元,生产1吨沙林化学毒剂需要1万美元,而生产1吨生物战剂仅需要几十美元。你看,相差是多么的悬殊!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迄今仍有许多军事大国还在“孜孜不倦”地进行生物武器的研究和制造,并或明或暗地把它们装备了部队。当然,有生物战就有反生物战,许多国家也十分重视反生物战的训练。

生物武器不同于通常的爆炸杀伤性武器。根据军事上的需要和战场上想要达到的目的,生物战剂可以使用火箭发射,飞机布撒,也可以通过带菌昆虫及特务投放;既可单独使用,也可混合使用,甚至可以与放射性物质。

❸ 什么是生物武器

生物武器是一种特殊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它由生物战剂及其施放装置组成。战内争中,用来容杀伤人畜、毁坏农作物的致病微生物和细菌毒素叫做生物战剂;装有生物战剂的各种炸弹、导弹弹头以及布洒器等是现代意义上的生物武器。生物武器的种类很多,至少有160种。

❹ 生物武器的杀伤特点有哪些

1、致病性强

传染性大生物战剂多为烈性传染性致病微生物,少量使用即可使人患病。在缺乏防护、人员密集、平时卫 生条件差的地区,因其所致的疾病极易传播、蔓延。电影《生化危机》里明显表示生化病毒对人类伤害的效果,严重扩散可至全人类灭亡。

2、污染面积大

危害时间长直接喷洒的生物气溶胶,可随风飘到较远的地区,杀伤范围可达数百至数千平方公里。在适当条件下,有些生物战剂存活时间长,不易被侦察发现。例如炭疽芽孢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可数十年不死,即使已经死亡多年的朽尸,也可成为传染源。

3、传染途径多

生物战剂可通过多种途径使人感染发病,如经口食入,经呼吸道吸入,昆虫叮咬、伤口污染、皮肤接触、黏膜感染等都可造成传染。



(4)生物武器扩展阅读:

生物武器的分类

一、根据生物战剂对人的危害程度,可分为致死性战剂和失能性战剂。

二、根据生物战剂的形态和病理可分为:

1、细菌类生物战剂。主要有炭疽杆菌、鼠疫杆菌、霍乱弧菌、野兔热杆菌、布氏杆菌等。

2、病毒类生物战剂。主要有黄热病毒、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天花病毒等。

3、立克次体类生物战剂。主要有流行性斑疹伤寒立克次体、Q热立克次体等。

4、衣原体类生物战剂。主要有鸟疫衣原体。

5、毒素类生物战剂。主要有肉毒杆菌毒素、葡萄球菌肠毒素等。

6、真菌类生物战剂。主要有粗球孢子菌、荚膜组织胞浆菌等。

三、根据生物战剂有无传染性可分为两种

1、传染性生物战剂,如天花病毒、流感病毒、鼠疫杆菌和霍乱弧菌等。

2、非传染性生物战剂,如土拉杆菌、肉毒杆菌毒素等。

网络-生物武器

❺ 最早的生物武器是什么

病毒个体微小,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涵盖了有益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健康、医药、工农业、环保等诸多领域。由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发病快、死亡率高、传播迅速、传播范围广,不仅严重危害着人民健康而且极易引起大众的心理恐慌,因此,病毒常常被恐怖分子选择用于制造生物恐怖事件的首选目标。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某些烈性病原生物进行遗传改造,使其毒力增强或在其强致病性的基础上增加各种耐药基因,使之更加难于救治已愈来愈引起各国的重视。

正是由于生化武器具有巨大的危害性,一些恐怖组织也想利用生化武器进行恐怖活动。日本的奥姆真理教首领麻原就想利用生化武器,制造社会混乱。生化武器一旦掌握在战争狂人、恐怖分子手中,后果不堪设想不堪设,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对此不能掉以轻心!

最早的生物武器——病毒

21世纪,人类可能面临的战争形态是不对称战争。利用某些种类的新、危病毒进行生物战争,可能成为这种战争中的一种重要手段。这种战争手段可以在隐秘的条件下采用,并可以在短时期内,给对手造成经济、政治和生命的严重破坏。对此,我们已有必要引起高度警惕。人类历史上最早利用生物武器进行的战争,起源于汉武帝后期的汉匈之战,是匈奴人所最早使用,对中国造成了严重的祸害。此事件关系西汉后期,以至两汉魏晋数百年历史,影响至为深远。但迄今从未被史家所论及。

征和四年汉武帝著名的“轮台诏”中说:几年前匈奴将战马捆缚前腿送放到长城之下,对汉军说:“你们要马,我送你们战马。”而所捆缚的这些战马,是被胡巫施过法术的马匹。所谓法术,当时称为“诅”或“蛊”。实际就是染上草原所特有、汉地所没有的病毒的带疫马匹。汉人将此马引入关后,遂致人染病。

在武帝时代汉匈战争之后期,由于汉军攻势猛烈,“匈奴闻汉军来,使巫埋羊牛,于汉军所出诸道及水源上,以阻汉军。”

埋牛羊如何能阻挡汉军攻势呢?原来这些羊牛也是被胡巫“诅”过的,汉军触及或食用或饮用过设置牛羊尸体的水源,就会大染疾疫,使军队丧失战斗力。显然,这些牛羊是被胡巫作过特殊毒化处理的“生物武器”。这是人类历史上见诸记载的第一代生化武器。这种生化战的后果,《通鉴》记东汉桓帝延熹五年春三月,皇甫规伐羌之战,“军中大疫,死者十之三四。”可知流行疫病对当时军队战斗力影响之大。

汉武帝时代的名将霍去病,远征匈奴归后,年仅24岁就病死了。使他早夭致死的病因在历史上始终是一个谜。但是《汉书》本传记:“骠骑将军登临瀚海,取食于敌,卓行殊远而粮不绝。”他的部队不带粮草,完全依靠掠食匈奴牛羊,则在胡巫施术后,部属必多染疾疫。这位年轻将领一向体魄壮健,剽勇过人。远征归来后,突患暴病而夭折。现在看来,很可能与匈奴的“生物战”有关。

匈奴(胡巫)通过疫马和疫畜所施放的瘟疫,当时人称为“伤寒”。由于缺乏有效抗疫手段,自武帝后期开始,从西汉中期直到三国、魏晋的200余年间,这种流行恶疫呈10~20年的周期反复发作,频频不已,绵延不断。在政治、经济、宗教、文化以及医学上,均对中国历史发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和变化。东汉末名医张仲景总结治疗疫病经验写成名著《伤寒论》,就是从中医学上对两汉时期流行瘟疫的治疗方法的一部总结性著作。

西汉后期,由王莽改制及赤眉、绿林起义引爆的社会动乱,原因除当时社会中的阶级矛盾外,与大疫的流行也有关系。总体来说,当社会的上升期,大疫不致影响社会安定。但在社会危机时期,大疫往往成为社会变乱的导因。至东汉后期,疫情再度频繁发作。特别是东汉桓帝延熹年间国中屡发“大疫”。延熹五年瘟疫对军事的影响已见前述。延熹七年襄楷上疏警告皇帝称:当前“天象异,地吐妖,人疾疫”,可能会引发社会变乱。这一预言不到20年就应验了。桓帝死后,灵帝时代大疫又于公元171年、173年、179年、182年、185年5次暴发流行。其中尤以灵帝光和五年春(公元182)的大疫最为猛烈。次年即光和六年(公元183年),张氏三兄弟(张角、张宝、张梁)趁民间大疫流行,“以妖术教授,立‘太平道’,咒符水以为人疗病,民众神信之。十余年间,徒众数十万。”其徒党诡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起事焚烧官府,劫掠州邑,旬月之间,天下响应。这就是著名的“黄巾起义”。由黄巾起义,中经三国分裂,直到晋武帝泰始元年(公元265)重新统一中国为止,战乱分裂绵延持续80余年。而在这期间,瘟疫仍然反复发作不已。

战乱与疾疫,导致这一时期中国人口锐减。汉桓帝永寿三年(公元157)统计全国人口5650万。仅80年后,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统计,全国人口仅有1600余万,锐减去3/4。毛泽东同志曾注意到汉末三国时期中国人口的锐减情况,说“原子弹不如刘关张的大刀长矛厉害”。其实,导致这一时期中国人口锐减的更重要原因并不仅是战争,而是饥荒和瘟疫。

匈奴本身虽是汉代这场生物战的最初发动者,但其本族后来也成为严重的受害者。史载自武帝征和年代后,匈奴部亦屡遭大疫,导致人口锐减。在汉军的打击下,势力急剧衰落。随着北匈奴的西迁,在公元2世纪后,这种瘟疫暴发于中亚,2~3世纪流行到罗马。公元6世纪中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北非,传布到几乎整个欧洲……

古代战争曾将患病驴子用作生化武器

据国外媒体报道,加拿大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早在3300年前,人类就曾在战争中使用过“生化武器”,只不过这种“生化武器”是感染了致命病菌的驴子而已。

在最新一期出版的《医学假说》杂志上,加拿大科学家刊登了他们的一篇研究文章,称在公元前1320~前1318年的安纳托利亚战争期间,古代阿扎瓦人和赫提人都曾“在双方交战中将感染患病的动物用作武器”。加拿大分子生物学家西罗—特维桑纳托博士说:“这些动物都曾是土拉弗朗西斯菌的携带者。土拉菌病又称兔热菌,其病原体就是土拉弗朗西斯菌,即便是在今天,如果不使用抗生素及时治疗也极易致命。”特维桑纳托表示,这种病菌曾在东地中海一带最为活跃,直到公元前14世纪末,这种持久的致命性传染病在中东大部分地区引发了有名的赫提瘟疫。约在公元前1335年,有人将发生在今天黎巴嫩和叙利亚之间的边界之城,当时的西米拉市的这场瘟疫写成文字,报告给了埃及国王阿肯纳顿。

为了防止这种传染病扩散,人们禁止用驴拉大篷车,然而病菌还是感染了从塞浦路斯到伊拉克以及从以色列到叙利亚之间的广大地区。后来,战争使这种病传播到了安纳托利亚中部和西部。最后,随着曾在西安纳托利亚作战的爱琴海战士返回家园,传染病得到进一步传播扩散。特维桑纳托说:“这场瘟疫持续了35~40年,土拉弗朗西斯菌通过诸如驴等啮齿类动物,感染了人类和动物,并导致他们发烧、残疾和死亡。此外,还有迹象表明,该地区的土拉菌病可追溯至公元前2500年,这意味着土拉菌病是该区域的地区病。”

加拿大研究人员表示,位于今天的土耳其至北叙利亚的赫提王国也曾在攻打了西米亚市后,在战利品和囚犯的传播下感染了土拉菌病,几年内两位国王相继死于该病。赫提王国为此大受重挫,于是来自西安纳托利亚的阿扎瓦人乘虚而入,因此公元前1320年—公元前1318年,力量薄弱的赫提人用感染土拉菌病的驴和羊作为武器,在2年内成功击退了敌军。有记载表示,公羊曾神秘地涌上阿扎瓦的公路。一块可追溯至公元前14世纪—前13世纪的石板上描述了这段情景,上面写着“这个国家发现他们将受可怕的瘟疫控制”,从而证明了生物武器的说法。据特维桑纳托称,这些公羊就是赫提人放出来的,为了将土拉菌病传播给敌人。阿扎瓦人看穿赫提人的用计后,立即以牙还牙,也将染病的公羊赶上了敌军的公路。知识点生物武器的攻击目标

生物武器一般没有立即杀伤作用,但有较强的致病性和传染性。因此,有些外国军队主张把生物武器主要用于战略目的,强调秘密突然地使用在对方广大后方地区,造成对方军民传染病流行,以破坏对方生产和运输,削弱其战斗力和战争潜力,并造成心理上的恐慌。主要攻击的目标是:①军队集结地域,人口集中地区,交通枢纽;②重要的工农业区、牧场、水库、水源及粮食仓库;③军队后方地域、海港、海空军基地、机场、舰队和岛屿;④被包围的城市、要塞等。在外国军队中有人主张,生物武器也可用于战役战术地幅,造成严重的污染区,限制对方的机动。进攻顺利时,一般不使用生物武器,但对设防坚固的孤立据点可能使用;防御中,对进入的对方有生力量,主要使用潜伏期短的生物武器。

❻ 生物武器都有哪些

目前,美国把下列病毒列为了标准生物战剂:碳蛆杆菌、土拉杆菌、布鲁氏杆菌、Q热立克次体、黄热病毒、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肉毒杆菌毒素和葡萄球菌肠毒、英国疯牛病病毒等。

根据生物战剂对人体危害的程度,可将其分为致死性战剂和失能性战剂两类。

致死性战剂的病死率约在10%以上,甚至达到50%~90%。碳蛆杆菌、霍乱弧菌、野兔热杆菌、伤寒杆菌、天花病毒、黄热病毒、东方马脑炎病毒、西方马脑炎病毒、斑疹伤寒立克次体、肉毒杆菌毒素都属于致死性战剂。

病死率在10%以下的为失能性战剂,如布鲁氏杆菌、Q热立克次体、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等。

根据生物战剂有无传染性,可将其分为传染性生物战剂和非传染性生物战剂。

传染性生物战剂包括天花病毒、流感病毒、鼠疫杆菌和霍乱弧菌等,所致疾病能在人群中传播流行。

非传染性生物战剂有土拉杆菌、肉毒杆菌毒素等。

随着微生物学和有关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致病微生物不断被发现,生物战剂的种类也将不断增加。

目前,为了挖掘新的生物战剂,有的国家从非洲等地搜集拉沙热病毒、伊波拉出血热病毒及马尔堡热病毒等致病性强的病毒,作为新的生物战剂。

除了刻意发现自然界现存的病毒以外,生物病毒专家们还利用微生物遗传学和遗传工程的研究成果,运用基因重组技术进行遗传物质重组,定向控制和改变微生物的性状,从而获得新的、符合生物战要求的、致病力更强的生物战剂。

上述生物战剂尽管林林总总,但其总体趋势是价格比较低廉,生产设备比较简单,投放也很方便,因此生物武器被认为是最便宜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据推算,与其他武器相比较而言,生产1吨核武器炸药(相当于400万吨的TNT炸药)需要100万美元,生产1吨沙林(神经性)化学毒剂需要1万美元,而生产1吨生物战剂仅需要几十美元。相差是多么的悬殊!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迄今仍有许多军事大国还在“孜孜不倦”地进行生物武器的研究和制造,并或明或暗地把它们装备了部队。当然,有生物战就有反生物战,许多国家也十分重视反生物战的训练。

❼ 生物武器有什么危害

生物武器所形成的生物战剂有极强的致病性和传染性。能造成大批人畜受染发病,并且多数可以相互传染。受染面积大,有的竟可达几百或几千平方公里;危害作用持久,有的病菌在适应的条件下可存活数十年之久。

❽ 生物武器有哪些种类

生物武器目前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由生物体内所携带的致病性细菌或病毒,利用该带病生物去袭击敌方人员,以达到消灭敌方有生力量的目的。另一种是经过高科技或基因变异技术改造的特殊生物,生物被改造后其战斗力和生存能力大幅度增强,可用于战争。
目前世界上的生物武器主要为第一种,第二种生物武器由于耗费时间长,投入的资金巨大,所以目前仅有少数国家研制。
生物武器是人类最早的非常规武器,早在公元前5世纪的罗马帝国,欧洲人就已经懂得利用带有传染病的山羊来感染敌国的人民和士兵,最终导致敌国整个国家的覆灭。
生物武器也是第一个被应用于战争的非常规武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731部队在中国东北地区设立了细菌战和毒气弹部队,专门研究病毒炸弹,并强迫当地的中国人来进行活体实验。

❾ 生物武器的特点是什么

1、致病性强

传染性大生物战剂多为烈性传染性致病微生物,少量使用即可使人患病。在缺乏防护、人员密集、平时卫 生条件差的地区,因其所致的疾病极易传播、蔓延。电影《生化危机》里明显表示生化病毒对人类伤害的效果,严重扩散可至全人类灭亡。

2、污染面积大

危害时间长直接喷洒的生物气溶胶,可随风飘到较远的地区,杀伤范围可达数百至数千平方公里。在适当条件下,有些生物战剂存活时间长,不易被侦察发现。例如炭疽芽孢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可数十年不死,即使已经死亡多年的朽尸,也可成为传染源。

3、传染途径多

生物战剂可通过多种途径使人感染发病,如经口食入,经呼吸道吸入,昆虫叮咬、伤口污染、皮肤接触、黏膜感染等都可造成传染。

4、成本低

有人将生物武器形容为“廉价原子弹”。据有关资料显示,以1969年联合国化学生物战专家组统计的数 据,以当时每平方公里导致50%死亡率的成本,传统武器为2000美元,核武器为800美元,化学武器为600美元,而生物武器仅为1美元。

5、使用方法简单

难以防治生物战剂可通过气溶胶、牲畜、植物、信件等多种不同形式释放传播,只要把100公斤的炭疽芽孢经飞机、航弹、鼠携带等方式散播在一个大城市,就会危及300万市民的生命。投放带菌的昆虫、动物还易与当地原有种类相混,不易发现。

6、受影响因素复杂

有限性生物武器易受气象、地形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烈日、雨雪、大风均能影响生物武器作用的发挥。此外,生物武器使用时难以控制,使用不当可危及使用者本身。

(9)生物武器扩展阅读

生物武器主要是以细菌为主,如:天花病毒、炭疽菌、鼠疫杆菌、霍乱弧菌、肉毒菌、球孢子菌等。这些感染死亡率都达到了80%以上,而其中的鼠疫杆菌感染者在1—2天就能发病死亡,其死亡率高达了90%。

二战时期,臭名昭著的日军731部队就是生产和投放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的部队,曾对我10余个省投放鼠疫、霍乱、伤寒、炭疽等战剂。如1940年7月,日军就用飞机在宁波投撒了70公斤的伤寒杆菌和50公斤的霍乱杆菌,还有5公斤的鼠疫跳蚤,大量无辜平民在痛不欲生,慢慢折磨中死亡。

❿ 生物武器有多少种类

目前,美国把下列病毒列为了标准生物战剂:疽杆菌、士拉杆菌、布鲁氏杆菌、Q热立克次体、黄热病毒、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肉毒杆菌毒素和葡萄球菌肠毒、英国疯牛病病毒等。

根据生物战剂对人体危害的程度,可将其分为致死性战剂和失能性战剂两类。致死性战剂的病死率约在10%以上,甚至达到50%~90%。炭疽杆菌、霍乱弧菌、野兔热杆菌、伤寒杆菌、天花病毒、黄热病毒、东方马脑炎病毒、西方马脑炎病毒。斑疹伤寒立克次体、肉毒杆菌毒素都属于致死性战剂。

病死率在10%以下的为失能性战剂,如布鲁氏杆菌、Q热立克次体、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等。

根据生物战剂有无传染性,可将其分为传染性生物战剂和非传染性生物战剂。

传染性生物战剂包括大花病毒、流感病毒、鼠疫杆菌和霍乱弧菌等,所致疾病能在人群中传播流行。

非传染性生物战剂有土拉杆菌、肉毒杆菌毒素等。

随着微生物学和有关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致病微生物不断被发现,生物战剂的种类也将不断增加。

目前,为了挖掘新的生物战剂,有的国家从非洲等地搜集拉沙热病毒、伊波拉出血热病毒及马尔堡热病毒等致病性强的病毒,作为新的生物战剂。

除了刻意发现自然界现存的病毒以外,生物病毒专家们还利用微生物遗传学和遗传工程的研究成果,运用基因重组技术进行遗传物质重组,定向控制和改变微生物的性状,从而获得新的、符合生物战要求的。致病力更强的生物战剂。

生物武器不同于通常的爆炸杀伤性武器。根据军事上的需要和战场上想要达到的目的,生物战剂可以使用火箭发射,飞机布撒,也可以通过带菌昆虫及特务投放;既可单独使用,也可混合使用,甚至可以与放射性物质。化学武器同时使用。

第一种方式是施放生物战剂气溶胶。这是现代生物武器的主要施放方式。

鉴于生物战剂的特点,在攻击目标的上方,可用飞机、军舰或其他运载工具装载的气溶胶发生器,直接喷洒形成生物战剂气溶胶。

气溶胶颗粒的大小,既要有利于顺风传播,保持稳定性,又要使人吸进后迅速吸收。形成气溶胶的方法大致有三种类型:投掷式发射、机械发生器和喷雾装置。

归纳起来,气溶胶这种生物战剂的施放方式,可分为以下三种:

一是线源施放。如由飞机连续喷洒形成空中线源;军舰喷洒形成地面线源;飞机连续投掷小型生物弹,也可连续形成地面线源。

二是用机械发生器,向单点施放。比如用生物战剂作为装药制成的弹头,可以瞄准一点进行射击,从而达到打击有限目标的目的。

三是多点源施放,用爆炸性生物弹造成,当风向不定时,许多点源可连成一片污染区。

另外一种生物战剂施放方式是散布带菌的媒介物。可以携带致病微生物的媒介物有:小昆虫,比如跳蚤、蚊、蝇、虱、螨、婢、蜘蛛、黑跳虫等;小动物,如老鼠、青蛙、蛤蜊等;杂物,如树叶、羽毛、食品、玩具、棉花、纸片等。

其他生物战剂投放方式,如派遣特务潜入对方领地施放病毒,在战场上遗弃污染物品、尸体,释放感染病毒的战俘等。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和蛋白质工程新技术相继出现,微生物的致病力、对外界的耐受力和对各种药物的抵抗力都得到了增强,甚至还可能生产出传统方法所无法大量生产的致命微生物。

今后,生物武器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呢?概括起来不外3个方向:利用生物技术研制基因武器;寻找新的病原体用作生物战剂;继续完善已有的生物战剂。

热点内容
软件工程师英语 发布:2025-07-22 01:45:58 浏览:620
你的班主任老师 发布:2025-07-22 01:04:08 浏览:429
教师资格证科目考试时间 发布:2025-07-22 00:34:56 浏览:366
山东正高级教师 发布:2025-07-21 22:53:01 浏览:575
哪里卖小鸡 发布:2025-07-21 12:58:31 浏览:722
日本教师美女 发布:2025-07-21 12:00:49 浏览:961
语文添加符号 发布:2025-07-21 09:48:00 浏览:15
班主任德育故事演讲稿 发布:2025-07-21 08:55:41 浏览:467
师德专题报告 发布:2025-07-21 08:38:32 浏览:274
师德师风专业发展总结 发布:2025-07-21 06:32:21 浏览: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