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化学效应

化学效应

发布时间: 2020-11-22 05:34:05

1. 化学效应

表面层(~几个nm)的化学成分会发生变化,这是由于: (a)金属与版气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权 (b)金属与润滑剂之间的相互作用 (c)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 成分变化对性能影响很大

2. 电伤是由电流的(),化学效应,或者机械效应,对人体构成的伤害。

主要是热效应,还有对人体自身生物电的干扰

3. 《化学效应》 孙楠

2001年第一届全球华语歌曲排行榜颁奖结果
华语歌曲最佳男女歌手:张学友、王菲

最佳作词那英:《辛酸的浪漫》

最佳新人奖周杰伦

最佳创作歌手奖:王力宏

华语榜最佳专集奖:《寓言》

最佳组合奖:羽.泉《冷酷到底》

最佳乐队奖:零点乐队

2002第二届全球华语歌曲排行榜得奖名单:

1、2002全球华语歌曲排行榜金曲(按照颁奖顺序排列,排名不分先后,共20首)

刘德华《天生天养》
孙燕姿《我不爱》
陈奕迅《你的背包》
黎明《冲锋陷阵》
周杰伦《安静》
陈慧琳《爱情来了》
羽泉《开往春天的地铁》
任贤齐《哎哟,我的天》
许志安《我还能爱谁》
谢霆锋《香水》
陈琳《喝彩》
F4《流星雨》
郭富城《是我》
灵感组合《怎能不靠近你》
韩晓《BECAUSE I LOVE YOU》
梁咏琪《透明》
朴树《冲出你的窗口》
黄品冠《最想念的季节》
游鸿明《恋上(另)一个人》
伍佰《你爱我》

2、2002全球华语歌曲排行榜最受欢迎男歌手:刘德华

3、2002全球华语歌曲排行榜最受欢迎女歌手:孙燕姿

4、2002全球华语歌曲排行榜最受欢迎新人:

男新人:周渝民(金)、沙宝亮(银) 、杜成义(铜)

女新人:TWINS(金)、魏雪漫(银)、许哲佩(铜)

5、2002全球华语歌曲排行榜最受欢迎组合:

F4(金)、羽泉(银)、TWINS(铜)

6、2002全球华语歌曲排行榜最受欢迎乐队:零点乐队

7、2002全球华语歌曲排行榜最受欢迎对唱奖:(空缺)

8、2002全球华语歌曲排行榜最佳创作歌手(排名不分先后,4名)

周杰伦、伍佰、李泉、谢霆锋

9、2002全球华语歌曲排行榜杰出歌手(排名不分先后,7名)

陈琳、灵感组合、魏雪漫、容祖儿、周杰伦、戴佩妮、孙燕姿

10、2002全球华语歌曲排行榜最佳舞台演绎奖:

男歌手:郭富城 女歌手:陈慧琳

11、2002全球华语歌曲排行榜年度最佳全能艺人:任贤齐

12、2002全球华语歌曲排行榜最佳传媒推荐荣誉大奖:黎明

13、2002全球华语歌曲排行榜最佳作词:林夕(《你的背包》)

14、2002全球华语歌曲排行榜最佳作曲:张亚东(《开往春天的地铁》)

15、2002全球华语歌曲排行榜最佳编曲:王双骏(《香水》)

16、2002全球华语歌曲排行榜最佳制作人:周杰伦

17、2002全球华语歌曲排行榜最佳专辑(排名不分先后,3名)

《周杰伦——范特西》、《孙燕姿LEAVE》、《陈琳——1/2爱情》

第三届全球华语歌曲排行榜获奖名单全功攻略 :

二十佳金曲奖(排名部分先后):

1.陈慧琳 《ShakeShake》

2.谢霆锋 《边走边爱》

3.胡彦斌 《告诉我》

4.魏雪漫 《小心轻放》

5.王力宏 《两个人不等于我们》

6.游鸿明 《楼下那个女人》

7.梁咏琪 《魔幻季节》

8.S.H.E 《美丽新世界》

9.梁静茹 《为我好》

10.杜成义 《坚持到底》

11.容祖儿 《我的骄傲》

12.朴树 《ColorfulDays》

13.F4 《绝不能失去你》

14.那英 《爱上你等于爱上寂寞》

15.陶喆 《Angel》

16.陈奕迅 《明年今日》

17.刘德华 《练习》

18.梁朝伟+刘德华 《无间道》

19.张敬轩 《MY WAY》

20.孙燕姿 《神奇》

最受欢迎女新人奖:

金奖:王蓉

银奖:周迅

铜奖:关心妍

最受欢迎男新人奖:

金奖:吴建豪

银奖:胡彦斌 张敬轩

铜奖:范逸辰

最受欢迎创作歌手奖:朴树,陶喆,王力宏,谢霆锋 张敬轩

最佳作词奖:林夕——陈奕迅《明年今日》

最佳作曲奖:董赫楠——孙悦《哭泣的百合花》

最佳编曲奖:KENNC——孙燕姿《神奇》

最佳制作人奖:陶喆《Angel》

最佳专辑奖:

1.胡彦斌《文武双全》

2.游鸿明《台北寂寞部屋》

3.孙燕姿《未完成》

地区杰出歌手奖:

上海地区:胡彦斌

北京地区:朴树

广东地区:张敬轩

台湾地区:周杰伦

香港地区:李克勤

马来西亚地区:梁静茹

新加坡地区:孙燕姿

最受欢迎歌唱组合奖:

金奖:F4

银奖:Twins和S.H.E

铜奖:羽泉

年度最佳对唱奖:

金奖:谭咏麟+李克勤《左邻右里》 梁朝伟+刘德华《无间道》

银奖:胡彦斌+萧亚轩《进行式》

传媒推荐大奖:陶喆

最受欢迎女歌手:孙燕姿

最受欢迎男歌手:刘德华

最佳舞台演绎女歌手奖: 容祖儿

最佳舞台演绎男歌手奖: 阿杜

2004年第四届全球华语歌曲排行榜完全获奖名单

最受欢迎男歌手:

周杰伦

用UC每月免费发短信 微创隆胸塑造惹火胸围
百万免费礼品等你拿 美式MP3 SOUL登陆中国

最受欢迎女歌手:

孙燕姿

最受欢迎创作歌手:

张敬轩、周杰伦、王力宏、谢霆锋、陶喆

最受欢迎对唱歌曲:

孙悦沙宝亮《倾城之恋》

谭咏麟李克勤《拿拿声》

李泉范晓萱《流浪狗》

最受欢迎歌唱组合:

S.H.E、TWINS、羽泉、ENERGY

最受欢迎乐团:

F.I.R、花儿乐队、五月天

最受欢迎新人:

张韶涵、F.I.R、黄义达、周岭

卓越成就奖:

张学友

专家奖项部分

传媒推荐大奖 :

蔡依林

地区杰出艺人奖

新加坡地区最佳艺人奖:

孙燕姿

香港地区最佳艺人奖:

李克勤

上海地区最佳艺人奖:

胡彦斌

台湾地区最佳艺人奖:

周杰伦

马来西亚最佳艺人奖:

戴佩妮

广东地区最佳艺人奖:

张敬轩

北京地区最佳艺人奖:

孙楠

年度20大金曲

朴树《我爱你再见》

羽泉《没你不行》

胡彦斌《你记得吗》

容祖儿《独照》

林俊杰《江南》

梁静茹《听不到》

杨坤《月亮可以代表我的心》

陶喆《今天没回家》

谢霆锋《我没有》

王力宏《你不在》

张敬轩《公园前》

杨千嬅《处处吻》

Twins《饮歌》

周杰伦《晴天》

王蓉《请说出来》

粱咏琪《归属感》

孙楠《化学效应》

张学友《讲你知》

蔡依林《海盗》

孙燕姿《遇见》

年度最佳舞台演艺奖:

张惠妹、孙悦

最佳作词:

戴佩妮《防空洞》

最佳作曲:

孙燕姿《遇见》(林一峰作曲)

最佳编曲:

蔡依林《海盗》(洪敬尧编曲)

最佳专辑:

朴树《生如夏花》

周杰伦《叶惠美》

王力宏《不可思议》

最佳专辑制作人奖:

陶喆

最佳全能艺人:

蔡依林
参考资料:主要是新浪上海

4. 化学效应

同离子效应
配位效应
盐效应
共存离子效应
共轭效应
超共轭效应
场效应

5. 辐射有哪些化学效应及生物学效应

辐射的概念太大了。电磁辐射,电离辐射,热辐射等等。

一般有化学和生物学效应的是电离辐射,比如各种放射性物质,紫外线等等。射线的能量足够大,可以破坏原子间的共价键,导致电离(化学效应),产生自由基。
可以破坏大分子结构,比如DNA链的断裂,蛋白质分子结构改变等等(生物学效应)

6. 电流有怎样的化学效应

电流通过导电溶液时,溶液会发生化学变化,这种现象就叫做电流的化学效应。在专盛有硫酸铜属溶液的玻璃杯里,直立放人两根碳棒,用导线把它们和直流电源相连接,溶液中就有电流通过。过几分钟以后就会看到,和电源负极相连的碳棒上出现了一层红色的铜,这层铜就是硫酸铜溶液在电流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变化后分解出来的。利用电流的化学效应,可以电镀各种金屑制品,使它们的表面更加光亮,提高耐磨和防锈的能力。利用电流的化学效应,能提炼高纯度的金属,比如电解铜,可以得到纯度为99999%的铜。还可以通过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氢和氧,为寻找新能源提供了条件。

7. 什么是化学效应

化学效应就是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一系列发光,发热,变色,沉淀…等等。比喻说镁条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氧气镁,效应就是反应过程中的一些变化

8. 什么叫电的化学效应

呵呵,我也是原创哦:
电的化学效应主要是电流中的带电粒子(电子或离子)参与内而使得物质发生了化容学变化。我们都知道,化学变化中往往是这个物质得到了电子,那个物质失去了电子而产生了的变化。最典型的就是氧化还原反应。而电流的作用使得某些原来需要更加苛刻的条件才发生的反应发生了,并使某些反应过程可逆了(比如说电镀、电极化)。

9. 神秘化学效应——姆潘巴效应

一、姆潘巴效应

人们通常都会认为,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同时放入冰箱时,冷水结冰快。事实并非如此。1963年的一天,在地处非洲热带的坦桑尼亚一所中学里,一群学生想做一点冰冻食品降温。一个名叫埃拉斯托·姆佩巴的学生在热牛奶里加了糖后,准备放进冰箱里做冰淇淋。他想,如果等热牛奶凉后放入冰箱,那么别的同学将会把冰箱占满,于是就将热牛奶放进了冰箱。过了不久,他打开冰箱一看,令人惊奇的是,自己的那杯冰淇淋已经变成了一杯可口的冰淇淋,而其他同学用冷水做的冰淇淋还没有结冰。他的这一发现并没有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相反在为他们的笑料。姆佩巴把这特殊现象告诉了达累萨拉姆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奥斯博尔内博士。奥斯博尔内听了姆佩巴的叙述后也感到有点惊奇,但他相信姆佩巴讲的一定是事实。尊重科学的奥斯博尔内又进行了实验,其结果也姆佩巴的叙述完全相符。这就确切地肯定了在低温环境中,热水比冷水结冰快。此后,世界上许多科学杂志载文介绍了这种自然现象,还将这种现象命名为"姆佩巴效应。

二、姆佩巴效应的历史

热水比冷水更快结冰的事实已被知道了很多个世纪。最早提到并记载此一现象的数据,可追溯到公元前300年的亚里斯多德,他写道:
"先前被加热过的水,有助于它更快地结冰。因此当人们想去冷却热水,他们会先放它在太阳下..."
但在20世纪前,此现象只被视为民间传说。直到1969年,才由Mpemba再次在科学界提出。自此之后,很多实验证实了Mpemba效应的存在,但没有一个唯一的解释。
大约在1461年,物理学家GiovanniMarliani在一个关于物体怎样冷却的辩论上,说他已经证实了热水比冷水更快结冰。他说他用了四盎司沸水,和四盎司未加热过的水,分别放在两个小容器内,置于一个寒冷冬天的屋外,发现沸水首先结冰。但他没能力解释此一现象。
到了十七世纪初,此现象似乎成为一种常识。1620年培根写道"水轻微加热后,比冷水更容易结冰。"不久之后,笛卡儿说"经验显示,放在火上一段时间的水,比其它水更快地结冰。"
直至1969年,那已是Marliani实验500年之后,坦桑尼亚中学的一个命叫Mpemba的中学生再发现此现象的故事,被刊登在《新科家》(NewScientist)杂志。这个故事告诉科学家和老师们,不要忽视非科学家的观察,和不要过早下判断。
1963年,Mpemba正在学校造雪糕,他混合沸腾的牛奶和糖。本来,他应该先等牛奶冷却,之后再放入冰箱。但由于冰箱空间不足,他不等牛奶冷却,就直接放入去。结果令他很惊讶,他发现他的热牛奶竟然比其同学的更早凝固成冰。他问他的物理老师为什么,但老师说,他一定是和其它同学的雪糕混淆了,因为他的观察是不可能的。
当时Mpemba相信他老师的说法。但那一年后期,他遇见他的一个朋友,他那朋友在Tanga镇制造和售卖雪糕。他告诉Mpemba,当他制造雪糕时,他会放那些热液体入冰箱,令他们更快结冰。Mpemba发觉,在Tanga镇的其它雪糕销售者也有相同的实践经验。
后来,Mpemba学到牛顿冷却定律,它描述热的物体怎样变冷(在某些简化了的假设下)。Mpemba问他的老师为什么热牛奶比冷牛奶先结冰。这位老师同样回答是一定Mpemba混淆了。当Mpemba继续争辩时,这位老师说:"所有我能够说的是,这是你Mpemba的物理,而不是普遍的物理。"从那以后,这位老师和其它同学就用"那是Mpemba的数学"或"那是Mpemba的物理"来批评他的错误。但后来,当Mpemba在学校的生物实验室,尝试用热水和冷水做实验时,他再一次发现:热水首先结冰。
更早时,有一位物理教授Osborne博士访问Mpemba的那间中学。Mpemba问他这个问题。Osborne博士说他想不到任何解释,但他迟些会尝试做这个实验。当他回到他的实验室,便叫一个年轻的技术员去测试Mpemba的实验。这位技术员之后报告说,是热水首先结冰,又说:"但我们将会继续重复这个实验,直至得出正确的结果。"然而,实验报告给出同样的结果。在1969年,Mpemba和Osborne报导他们的结果。
同一年,科学上很常见的巧合之一,Kell博士独立地写了一篇文章,是关于热水比冷水先结冰的。Kell显示,如果假设了水最初是透过蒸发冷却,和维持均匀的温度,这样,热水就会失去足的质量而首先结冰。Kell因此表明这种现象是真的(当时,这现象在加拿大城市是一个传闻。),而且能够用蒸发来解释。然而,他不知道Osborne的实验。Osborne测量那失去的质量,发现蒸发不足以解释此现象。后来的实验采用密封的容器,排除了蒸发的影响,仍然发现热水首先结冰。
三、对姆佩巴效应的各种解释
什么是Mpemba效应?有两个形状一样的杯,装着相同体积的水,唯一的分别是水的温度。现在将两杯水在相同的环境下冷却。在某些条件下,初温较高的水会先结冰,但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会这样。例如,99.9℃的热水和0.01℃的冷水,这样,冷水会先结冰。Mpemba效应并不是在任何的初始温度、容器形状、和冷却条件下,都可看到。
一般人会认为这似乎是不可能的,还有人会试图去证明它不可能。这种证明通常是这样的:30℃的水降温至结冰要花10分钟,70℃的水必须先花一段时间,降至30℃,然后再花10分钟降温至结冰。由于冷水必须做过的事,热水也必须做,所以热水结冰慢。这种证明有错吗?
这种证明错在,它暗中假设了水的结冰只受平均温度影响。但事实上,除了平均温度,其它因素也很重要。一杯初始温度均匀,70℃的水,冷却到平均温度为30℃的水,水已发生了改变,不同于那杯初始温度均匀,30℃的水。前者有较少质量,溶解气体和对流,造成温度分布不均。这些因素会改变冰箱内,容器周围的环境。下面会分别考虑这四个因素。
1.蒸发——在热水冷却到冷水的初温的过程中,热水由于蒸发会失去一部分水。质量较少,令水较容易冷却和结冰。这样热水就可能较冷水早结冰,但冰量较少。如果我们假设水只透过蒸发去失热,理论计算能显示蒸发能解释Mpemba效应。这个解释是可信的和很直觉的,蒸发的确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然而,这不是唯一的机制。蒸发不能解释在一个封闭容器内做的实验,在封闭的容器,没有水蒸气能离开。很多科学家声称,单是蒸发,不足以解释他们所做的实验。
2.溶解气体——热水比冷水能够留住较少溶解气体,随着沸腾,大量气体会逃出水面。溶解气体会改变水的性质。或者令它较易形成对流(因而较易冷却),或减少单位质量的水结冰所需的热量,或者改变沸点。有一些实验支持这种解释,但没有理论计算的支持。
3.对流——由于冷却,水会形成对流,和不均匀的温度分布。温度上升,水的密度就会下降,所以水的表面比水底部热—叫"热顶"。如果水主要透过表面失热,那么,"热顶"的水失热会比温度均匀的快。当热水冷却到冷水的初温时,它会有一热顶,因此与平均温度相同,但温度均匀的水相比,它的冷却速率会较快。虽然在实验中,能看到热顶和相关的对流,但对流能否解释Mpemba效应,仍是未知。
4.周围的事物——两杯水的最后的一个分别,与它们自己无关,而与它们周围的环境有关。初温较高的水可能会以复杂的方式,改变它周围的环境,从而影响到冷却过程。例如,如果这杯水是放在一层霜上面,霜的导热性能很差。热水可能会熔化这层霜,从而为自己创立了一个较好的冷却系统。明显地,这样的解释不够一般性,很多实验都不会将容器放在霜层上。
最后,过冷在此效应上,可能是重要的。过冷现象是水在低于0℃时才结冰的现象。有一个实验发现,热水比冷水较少会过冷。这意味着热水会先结冰,因为它在较高的温度下结冰。但这也不能完成解释Mpemba效应,因为我们仍需解释为什么热水较少会过冷。
在很多情况下,热水较冷水先结冰,但并不是在所有实验中都能观察到这种现象。而且,尽管有很多解释,但仍没有一种完美的解释。所以,姆佩巴效应仍然是一个谜

10. 电流有怎样的化学效应

电流通过导电溶液时,溶液会发生化学变化,这种现象就叫做电流的化学效应。在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玻璃杯里,直立放人两根碳棒,用导线把它们和直流电源相连接,溶液中就有电流通过。过几分钟以后就会看到,和电源负极相连的碳棒上出现了一层红色的铜,这层铜就是硫酸铜溶液在电流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变化后分解出来的。利用电流的化学效应,可以电镀各种金屑制品,使它们的表面更加光亮,提高耐磨和防锈的能力。利用电流的化学效应,能提炼高纯度的金属,比如电解铜,可以得到纯度为99?999%的铜。还可以通过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氢和氧,为寻找新能源提供了条件。

热点内容
五好教师下载 发布:2025-07-22 12:37:05 浏览:729
师德考细则 发布:2025-07-22 11:58:05 浏览:453
热键冲突怎么办 发布:2025-07-22 11:43:10 浏览:557
猥褒怎么念 发布:2025-07-22 10:21:39 浏览:456
教师技能大赛方案 发布:2025-07-22 09:15:41 浏览:92
师德模范事迹简介 发布:2025-07-22 07:53:42 浏览:25
考个教师 发布:2025-07-22 06:50:45 浏览:523
课堂点睛五上语文答案 发布:2025-07-22 06:25:33 浏览:783
教师角色定位 发布:2025-07-22 05:21:38 浏览:10
二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发布:2025-07-22 04:34:56 浏览: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