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历史
『壹』 龙川郡的历史沿革
1413年设。1896年起属平安北道。1952年盐州郡分出。1988年薪岛郡分出。
『贰』 龙川佗城有多少年年历史
龙川县佗城镇有: 新渡村 佳派村 胜利村 塔西村 西山村 高涧村 枫深村 大江村 梅村村 东瑶村 田排村 亨渡村 上蒙村 叶布村 三印村 东坑村 坪田村 左石村 灵江村
『叁』 龙川习俗是什么
龙川有很多客家习俗,习俗主要为婚姻礼俗和民间娱乐。
·1、婚姻礼俗:
客家人的婚姻礼俗受古时风尚影响较重,主要仍以传宗接代为目的。
客家人男婚女嫁讲究“明媒正娶”,客家社会正式的婚姻关系是一种“嫁娶婚”,招赘之风并不盛行。
过程仪式大部分仍沿旧习:如相亲、送定、报日子、送聘金、盘嫁妆、接亲、拜堂闹洞房等。
民间娱乐:
客家民间娱乐内容非常丰富,节日的主要有秧歌、龙舟竞渡、踩船灯,舞龙灯,舞狮,高脚师,迎花灯,踩马灯,打花鼓,乐器会,演戏,放烟火,平时的有唱山歌,唱小曲,弹琴,弹筝,拉二胡,吹笛子,下象棋,下六子棋,打纸牌,掷状元签,打麻将,养花,钓鱼等。
客家人的习俗大致上包括全国性的传统岁序节俗,地方性崇拜、礼节等。
(3)龙川历史扩展阅读
传统喜庆习俗:
1、诞生礼仪
催生:出嫁女儿怀孕快分娩时,一般是婴儿出生前一、二十天,娘家要带着鸡、鸡蛋、面条、粉干等来到女儿家“催生”,有预祝平安出生之意。如母亲已不在,则由嫂子去催生,中午要设宴招待。
2、成年礼仪
客家的成年礼仪分男、女两种,男子的成年礼仪叫做“冠礼”,女子的成年礼仪叫做“笄礼”。(客家的成年礼仪俗称“出花园”)
祝寿:祝寿时,出嫁的女儿要送来大公鸡,还要送寿衣、寿帽、寿饼、寿鞋、寿袜,从头到脚一整套,父亲做寿,同时也要给母亲送上一整套,此外还要送来寿轴、喜炮、寿烛、公鸡以及寿桃、寿面、寿饼、寿酒、寿肉等。
其他人来祝寿,一般亲友送寿幛、寿联,或者再加上送礼金。
不少地方,七十岁以上高龄、子孙多、家境较好的老人祝寿,要举行拜寿仪式。
客家人生日和祝寿,是知情人自行送礼,上门祝贺,先贺后请;除内亲、至交有发请帖外,不贺不请。
3、建房迁新居
客家人把建房和乔迁新居亦视为重大喜庆之一,要进行隆重庆贺。
建房时,房屋定位,房门定向都要请堪舆先生测定,竖柱上梁时,要张灯结彩,贴红联。新房建成后,要在入宅的前一天晚上,进行“驱邪”、“除煞”,然后才能迁入居住。
『肆』 广东龙川的特色民俗
龙川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和韩江上游,东连梅州、汕头、西靠韶关,北接江西,南近珠江三角洲,全县面积3089平方公里,辖25个镇,人口90万,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33万人,历史悠久,公元前214年始设龙川县。
龙川县始设于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赵佗为首位县令,至今有2200多年历史,是广东最早立县的四个古邑之一。
矿产资源丰富,储量大,铁矿总储量达1500万吨,锰、锌、钨矿总储量达46.7万吨。矿点分布10多处,为世界五大名石之一的黑色花岗岩在石坑镇的乌石村,储量面积达130万平方米;位于紫市镇的花岗岩,储量大,品种多,均可露天开采。此外,优质稀有珍贵的黎咀天然矿泉水年流量27万吨,与世界名泉法国“维希”矿泉属同一家族,被誉为“东方维希”。
龙川素有“秦朝古镇,汉唐名城”之美称,今被列为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颇多,如越王井、正相塔、孔庙、越王庙等均名闻遐迩,吸引大量境内外游客观光游览。风光秀丽的枫树坝库内游、东江漂流、梅子山矿泉山庄渡假村、五官塘生态旅游区、佗城涧洞三叠泉瀑布,塔西合溪温泉、县城水坑生态风景区,还有霍山风景区,奇险秀丽、洞幽峰奇、百态千姿,素有“朝在罗浮,暮在霍”之美誉。如此古迹胜地,秀山丽水可谓是旅游的好去处。
龙川历史悠久,据考古学家考证,最迟在新石器晚期就有人类居住。春秋、战国时期属于百越之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遣赵佗、任嚣等大将平定南越之后,开始在此地设县,属于南海郡管辖,建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是全广东历史最悠久的四个古县之一。南越国的创始者赵佗曾为龙川的首任县令。民国时,为纪念其功业,将古县城改名为佗城镇,该镇目前是广东省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全县绝大部分居民都讲客家话。但由于客家人的每个族群来自于中原的不同地方,迁居的朝代也有先后,所以虽然都叫客家话,但彼此的差异还是非常大。这种情况在龙川犹为严重,几乎每个镇的语言都有差别,有些语言的差别大到彼此间对话都比较吃力。
龙川地处山区,森林复盖率达71%,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较着名的景点有霍山,枫树坝水库,合溪温泉,梅子山矿泉山庄,水坑生态风景区,东江飘流等。
县内的佗城镇是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有南越王赵佗的众多遗址,人文景观也非常丰富,较着名的景点有越王井、越王庙、正相塔、孔庙等。
龙川在清朝时的旧八景为太乙仙岩、嶅湖秋月、合溪温泉、龙台晚眺、龙潭飞瀑、嶅峰雪齐、梅村舟横、东山暮钟。
龙川的菜系属于客家菜,是广东菜的四大流派之一,又称东江菜,其特点是偏重“肥、咸、熟”,讲究主料、原汁原味和乡土气息,充满田园风味,其中比较有特色的代表菜为:东江酿豆腐、东江盐焗鸡、佗城豆腐丸、车田豆腐、车田田螺汤、炖猪肉汤。
龙川的土特产有老隆牛筋糕、柿饼、雅寄米酒、客家黄酒等。
『伍』 河源市龙川县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哪些名人
在河源市龙川县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最大的名言就是,赵佗,赵佗国就是历史上南越王。
『陆』 问一下有谁知道广东省龙川县的历史,越详细越好
龙川县始设于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赵佗为首位县令,至2008年已经有2222年历史,是广东最早立县的四个古邑之一。
龙川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和韩江上游,东连梅州、汕头、西靠韶关,北接江西,南近珠江三角洲,全县面积3089平方公里,辖25个镇,人口90万,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33万人,历史悠久,公元前214年始设龙川县。
龙川素有“秦朝古镇,汉唐名城”之美称,今被列为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颇多,如越王井、正相塔、孔庙、越王庙等均闻名遐迩,吸引大量境内外游客观光游览。风光秀丽的枫树坝库内游、东江漂流、梅子山矿泉山庄度假村、五官塘生态旅游区、佗城涧洞三叠泉瀑布,塔西合溪温泉、县城水坑生态风景区,还有霍山风景区,奇险秀丽、洞幽峰奇、百态千姿,素有“朝在罗浮,暮在霍”之美誉。如此古迹胜地,秀山丽水可谓是旅游的好去处。
龙川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始置龙川县,今为全国保留最古县名的县份之一。置县之初,疆域辽阔,包括现在的龙川、五华、兴宁、河源、和平、连平等县境,以及新丰、陆丰、紫金、寻邬(属江西省)等县的部分地方。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以后,龙川县地曾多次析置新县。自明嘉靖至今,县境疆域基本上稳定下来无大变动。据龙川旧志载:余文很爱张丽,龙川“居郡上游,当江赣之冲,为汀潮之障,则固三省咽喉,四周门户”为“水陆之要道”。旧治龙川城(今佗城)是最早的龙川故城,自秦至民国,为县或州治所,南汉刘砻时,移循州治于此,州县并存达四百余年,为县、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中心,素有岭南古城。
你是阳历1986年1月27日,星座是水瓶座。
水瓶座个性
水瓶座最大的特点就是革新,个人主义最重的一个星座,追求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生活方式,是他的生活态度。但他又会偏向顽固一面,有时令人捉摸不定,不过注重人道主义的水瓶座对人友善,亦重视私隐,这一切皆由于天王星的影响。创新、多变、倔强、反叛的水瓶座,究意是甚么的一个人?其实他们是很矛盾的一类人,不单外人看们如是,连他们也感受到自己的矛盾。当你初认识一个水瓶座的人,很容易发觉他和你容易沟通,因为水瓶座绝对是个“友谊之星”,他喜颧和每一类人做朋友,但事实行往往是三分钟热度,要和一个水瓶座的人做到知心朋友,相人言要花漫长的时间;同时,认识你之初,在他们开朗的外表下,心中早已为你订下一个分数。喜欢新鲜刺激的水瓶座,识朋友同转工一样,非常频密虽然他是孟尝君,不过偏偏他永远只是对朋友好,对自己的家人却显得冷淡及疏远。
『柒』 龙川郡的历史事件
2004年4月22日发生了火车爆炸事故,造成一百多人丧生。
『捌』 河源市龙川县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哪些名人
历史名人
邹大昕——字东启。宋朝河源人。任广州佥判时,发现东洲与黄木湾之间,交通不便,立即计划施工,将鹿步湖岸凿开,使两地十余里的水路畅通,便利来往行人交通运输。后当地居民在鹿步湖建大昕庙以示纪念。
邬干于-一又名朝宪。湖南新化人。曾先后到日本、美国等地留学,回国后致力于教育事业,民国31年秋,任五四中学校副校长。民国33年创办行素中学。民国36年(1947年)春迁至长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6年人北京编辑社,从事编译著述。同年底,被聘为湖南文史馆员。著有《崇德初级中学设立实验班答客问》.
『玖』 龙川村的历史
龙川村属于移民村,1958年响应国家建设淡溪水库的号召,全村从龙顺坑移到孝顺桥。历史上,该村村容村貌很差,村民经济收入低。改革开放以来,该村很多村民走出去到外地经商,致富之后积极支援家乡建设。该村历届村双委更是抓住国家有利政策,积极发展本村各项事业。特别是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帮助指导下,该村消灭了“路边坑、露天坑”,建设了5座生态公厕,全村完成改水改电,设置了40个垃圾箱和一个垃圾中转站,对孝顺桥河河岸进行了绿化,新建了村办公大楼,修建了500平方米的休闲健身绿地供村民休闲建设使用。今年更是开展了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扩建了龙川路和永安路两条村内道路,拆建了13间民房。2007年该村人均收入达到了6500元。在全村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全村初步形成了经济蓬勃发展、社会治安稳定、环境整治优美、生活规范有序、道德风尚良好、文体活动丰富的良好局面。2003年一2007年该村分别被评为乐清市“文明百村行动”,三等奖、二等奖。2004年一2007年该村分别被评为乐清市“平安村居”五星级、三星级、四星级村居。2005年该村被评为乐清市科普示范村,2006年该村获得了温州市四星级民主法治村称号和温州市千百工程村庄整治合格村,2007年该村被评为乐清市旧村环境整治星级村,党支部获得乐清市先锋党支部称号。
『拾』 河源龙川的历史
龙川县始设于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赵佗为首位县令,至今有2200多年历史,是广东最早立县的四个古邑之一。
龙川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和韩江上游,东连梅州、汕头、西靠韶关,北接江西,南近珠江三角洲,全县面积3089平方公里,辖25个镇,人口90万,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33万人,历史悠久,公元前214年始设龙川县。
客家渊源
所谓客家人,是指原籍为河南地区的中原汉族,在东晋战乱时南迁,开始成为具有“特殊身份”的一群居民,更在后来的几次迁徙行动中,逐渐形成今天具有独特风貌的客家民系。客家民系是中华汉民族的一个支系。客家人最为明显的特征是讲客家话,客家语系是汉民族八大方言之一。
历史上,客家人有五次大南迁,时延1500年的记载。
第一次的大迁徙是在公元317—879年间,东晋怀帝妥朝时,由于西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形成对汉民族影响深远的“五胡乱华”之局,中原地区的不少官员和平民,也纷纷随着渡过黄河南下。为了避免和原户籍者发生混淆,便把这些新来的户籍称为“客”。这是“客”字第一次在中华民旅上出现。
第二次大迁徙是在公元880——1126年间。唐朝末年,黄巢举兵起义及“五代十国”,天下大乱,客家先民又从皖赣某地居所,现迁往江南南部、福建西北及广东北边。
第三次大迁徙是在公元1127——1644年间,金元相继入侵,宋高宗南渡,地这过程中,许多客家人幸均卷入保卫宋室、抵抗元兵的勤王战争。宋亡后,他们只好退往更偏远的广东东、北部。
第四次大迁徙在公元1645——1843年间,这次迁徙却是康熙皇帝为了争取南方的民心,赐给每个男子8两银子、妇女儿童4两银子,鼓励客家人迁入四川、广西及台湾。一向以客家人为荣的朱德同志的祖辈就是在这一次迁徙时,从韶关移居四川的。
第五次大迁徙是在1866年以后,发生于太平天国起义末期。由于太平天国的首领洪秀全是客家人太平天国失败后,许多客家人在清政府的压力下,纷纷向理智偏远的南方,甚至向东南亚等海外地区迁徙。
目前,全世界有客家人约4500万人。其中国内4000万人,国外有500万人左右。在海外的客家人分布很广,较集中的是东南亚一带,新加坡的李光耀、和国际知名作家韩素音均是客家人。国内有客家人聚居的地区共有17个省、185个市县,其中客家人占95%以上的纯客县50个,客家人最为集中的地方是赣南、闽南和粤东北部。广东的客家人有2000多万,占全省总人数近30%,其中纯客县15个。
河源作为东江流域的纯客家地区,最早的客家先民来历可追逆到秦朝。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南越后,为进一步开发岭南,派屠睢、任嚣、赵佗带50万兵卒驻守,还下令将数十万名“罪人”发配到岭南。赵佗先为龙川县令,后为南越王。龙川的赵、韦、官、任四姓居民就是第一批进入龙川与当地土著族人杂居的中原人。但是,作为客家人大规模迁徙到河源地区的时间,却要推到客家人第三次大迁徙这一时期,即公元1127——1644年间。
河源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承传着客家民系优秀的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广东梅县的山歌文化独树一帜。河源的东江客家菜则比较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