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的名词解释
Ⅰ 名词解释:条件性病原微生物
大多数病原微生物是寄生性病原微生物,从寄生的宿主获得营养,并造成宿主的损伤和专疾病。另有一些微属生物长期生活在人或动植物体内,正常情况下不致病,但在特定条件下,也能引起人类和动植物的病害,称为条件性病原微生物。有一些微生物如巴氏杆菌、大肠杆菌,长期生活在动物体内,只有在一定条件下(体内遭到外界强抗原侵入,致使体内某些病原微生物的弱抗原发生异变,产生毒性强的强抗原时)才表现出致病性作用,这类微生物称为条件性病原微生物。
Ⅱ 【微生物】的名词解释
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却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涵盖了有益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健康、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等诸多领域。
Ⅲ 什么叫病原微生物
在自然界除了抄分布有动物、植物袭外,还生活着多种多样微小的生物,称为微生物。微生物种类繁多,包括细菌、真菌(霉菌和酵母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及病毒等,微生物绝大多数对人类和动物无害而有益。它们对于物质的分解、转化、综合和循环,起了巨大的作用。如土壤中的固氮菌、定氮菌、硝化菌、亚硝化菌等,是植物氮素营养供应的重要来源。此外,微生物在工业、医药、农业和畜牧方面也被广为利用,尤其是在酿造、抗生素和疫苗制造方面最为突出。仅有极少数微生物对人和动物有害,可引起各种传染病,故称为病原微生物。如引起猪肺疫的巴氏杆菌,引起猪瘟的猪瘟病毒,引起仔猪红痢的密螺旋体等。
Ⅳ 什么叫病原性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是指可以抄侵犯人体,引起感染甚至传染病的微生物,或称病原体。
病原体中,以细菌和病毒的危害性最大。
包括朊毒体、寄生虫(原虫、蠕虫、医学昆虫)、真菌、细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病毒。
详细请见http://ke..com/view/440356.htm
Ⅳ 病原生物名词解释
病原微生物是指可以侵犯人体,引起感染甚至传染病的微生物,或称病原体。病原体中,以细菌和病毒的危害性最大。病原微生物指朊毒体、寄生虫(原虫、蠕虫、医学昆虫)、真菌、细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病毒。
根据病原微生物的组成及结构,可将其分为三大类:
1、非细胞型微生物。主要包括病毒和朊粒等。病毒无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衣包裹核酸构成,如甲型肝炎病毒、SARS冠状病毒等。朊粒是一种感染性蛋白质分子,能够引起动物和人类脑组织慢性海绵体变性,如疯牛病及人类的库鲁病。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由裸露的DNA盘绕形成原始核质,没有核膜和细胞器,包括细菌、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属于广义的细菌范畴。
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真菌、原虫等。此类微生物具有核膜和复杂的细胞器,如引起疟疾的疟原虫及引起皮肤病的霉菌等。
病原微生物具有一定的耐受性,称为耐药性或抗药性。某些病原体反复接触某些化学治疗药物后,其反应性不断减弱,以致最后病原体可抵抗该药而不被杀灭或抑制。产生抗药性的主要原因是药物剂量不足或长期使用某种药。许多细菌和寄生虫都会发生抗药性。病原体产生了抗药性,常使疗效减小或完全失效。抗药菌株具有遗传性,因此,在治疗疾病时要严格掌握适应症,防止滥用药物。
人类生活的改善和行为方式的改变以及环境、气候的变化,人类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谱”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加上病原体对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和新的病原体因子的发现,人类仍面临着与病原生物斗争的严峻挑战。常见的病原生物:
1、朊病毒。朊病毒与常规病毒一样,有可滤过性、传染性、致病性、对宿主范围的特异性,但它比已知的最小的常规病毒还小得多(约30~50nm);电镜下观察不到病毒粒子的结构,且不呈现免疫效应,不诱发干扰素产生,也不受干扰作用。
2、真菌。真菌是生物界中很大的一个类群,世界上已被描述的真菌约有 1万属12万余种(属与种都是单位,且属大于种),真菌学家戴芳澜教授估计中国大约有4万种(种为单位)。按照林奈(Linneaus)的两界分类系统,人们通常将真菌门,分为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
3、细菌。细菌对人类活动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细菌是许多疾病的病原体,包括肺结核、淋病、炭疽病、梅毒、鼠疫、砂眼等疾病都是由细菌所引发。然而,人类也时常利用细菌,例如乳酪及酸奶和酒酿的制作、部分抗生素的制造、废水的处理等,都与细菌有关。
Ⅵ 病原体名词解释
病原体(pathogens)指可造成人或动植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寄生虫、真菌)或其他媒介(微生物重组体包括杂交体或突变体)。
中文名
病原体
外文名
pathogens
解 释
可造成人或动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
种 类
微生物或其他媒介
发现者
塞麦尔维斯
发现年代
1840年代
Ⅶ 病原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是指可以侵犯人体,引起感染甚至传染病的微生物,或称病原体。
病原体中,以细菌和病毒的危害性最大。病原微生物指朊毒体、寄生虫(原虫、蠕虫、医学昆虫)、真菌、细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病毒。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人体就是病原体生存的场所,医学上称为病原体的宿主。 病原体在宿主中进行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质等引起机体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这一过程称为感染。不过人体或动物不像人工培养细菌的培养基,可以让病菌不受限制地肆意生长繁殖,轻易地导致机体死亡。病原体入侵人体后,在发生感染的同时,能激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一系列免疫应答与之对抗,这称之为免疫。 感染和免疫是一对矛盾,其结局如何,根据病原体和宿主两方面力量强弱而定。如果宿主足够强壮,可以根本不形成感染;即使形成了感染,病原体也多半会逐渐消亡,于是患者康复;如果宿主很虚弱而病原体很凶猛,则感染扩散,病人将会死亡。 除了宿主自身的力量,有效的抗菌药物和其它措施的协同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大多数疾病是可以很快治好的。依靠不断发展的科学进步,总是能够不断控制和消灭有害人类和动物的微生物。 有研究表明[1],浇灌粪肥的蔬菜会被病原微生物污染,距离施肥时间越近,蔬菜表面大肠菌群数量越多,用自来水浸泡、冲洗等方法对去除蔬菜表面的大肠菌群有一定效果,其中以冲洗效果最佳。此外,最好的杀灭蔬菜病原菌的方法是沸水浸泡。
Ⅷ 什么是病原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是指可以侵入人或动物机体,引起感染甚至传染病的微生物,也称病原体。病原体中,以细菌和病毒的危害性最大。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原虫、蠕虫、医学昆虫)、真菌等。
病原体侵入动物机体,机体就是病原体生存的场所,医学上称为病原体的宿主。
病原体在宿主中进行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质等引起机体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这一过程称为感染。动物机体在发生感染的同时,能激发机体免疫系统产生一系列免疫应答而与之对抗,称之为免疫。
感染和免疫是一对矛盾,其结局如何,根据病原体和宿主两方面力量强弱而定。如果宿主免疫系统足够强壮,可能不形成感染;即使形成了感染,病原体也多半会逐渐消亡,动物康复;如果宿主很虚弱,免疫系统机能下降,而病原体很凶猛,则感染扩散,甚至导致动物死亡。
对于细菌引起的感染,可以用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而对于病毒引起的感染,抗菌药物没有效果,病毒性疾病有细菌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时,须用抗菌药物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