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九年级物理学习与评价

九年级物理学习与评价

发布时间: 2021-07-30 04:00:46

① 初三物理学习与评价12页

3,在图11-24所示的电路图中,那些是串联电路?那些是并联电路?并在图上标出内电池的正容,负极(正极用“+”号表示,负极用“-”号表示)。
4,某家庭电路可简化成图11-25所示的情况,你能说出用电器中哪些采用了串联接法,哪些采用了并联接法吗?

希望可以被采纳。

② 你有九年级上册的物理学习与评价的答案么

没有,不过推荐你到网络文库去找找,说不定会有。>3<

③ 初二下册物理学习与评价答案零五网

物理那么有趣,你应该多加思考,然后能体会到物理之美。

④ 谁有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的学习与评价的答案

何必只要那一本……急先锋是不错的选择……

⑤ 初二物理 的 学习与评价(全部答案)

初中物理课是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启蒙课,《科学之旅》则是这门启蒙课的开篇,它能使学生简单了解物理课将学习哪些内容?研究物理的主要方法和如何去学习物理?

初二学生年纪大多在十四五岁,这个年龄的学生心理特征是:好奇心强,富于幻想,思维活跃,喜欢动手,求知欲旺。在设计《科学之旅》的教学方法上要依据学生的这些特重,利用其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力求做到一开始就给学生一种新颖的感觉,从而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物理的心理环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首先应结合当前的热点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物理中来,激发学习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如我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神舟五号飞船的发射与回收,实现了中国人遨游太空的梦想,以及近两年内实施的“嫦娥奔月”计划等,同时演示一些物理现象明显、效果好的简单实验可活跃课堂气氛,如惯性、大气压、电磁感应、光的色散等。此时的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疑问,期盼教师的解答,教师既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又要耐心地向学生说明:刚才观察到的许多物理现象和大家所提的疑问,今后将会逐步学习到,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⑥ 谁有广州出版社的物理九年级上册学习与评价学习指导部分的答案

有~把邮箱发来~

⑦ 初中物理学业评价的标准主要有哪些

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是教学,教学工作的主要形式又是课堂教学,所以研究改革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的评价,一直是教育界的领导、教师最为关心的问题。所谓物理课堂教学评价,就是从现代教育价值论的角度,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相应的手段,对物理课堂教学过程进行价值判断。用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激励、鉴定作用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在我国各地已逐渐开展。因此,理解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研究课堂评价的标准,掌握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步骤,也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之一。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作用和意义 1.对教学改革具有导向作用 教学改革在整个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教育改革的中心环节。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制订体现改革方向的评价标准,并使之成为广大教师课堂教学的准则,能把教学改革引导上正确的轨道,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利于培养出更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型人才。 2.对教学管理和教师的工作具有激励作用 通过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可促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学习教育理论,研究评价标准,深入课堂听课,参加课堂教学评议研讨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和教学实践,有利于领导掌握现代教育规律,学会科学的教学管理。同时,通过课堂教学评价,在有比较、有指导的教学实践中,促进广大教师努力钻研教材,积极探讨教学规律,交流教学经验,从而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对教学方法、教学改革具有鉴定作用 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的结果、情感、技能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评价,能客观有效地检验新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宜,是否达到预期目的。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能对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作出客观定量的评判,从而为教学改革的鉴定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二、物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及说明 (一)评价标准 物理课堂教学虽应遵守一般课堂教学的共同规律,但也有它自己的特点。课堂教学是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就其整个发展来说,不可能有固定不变的模式。但就它发展的某个阶段人们对它的认识来说,也可给它判定个相对合理的标准,有了一个标准,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才有努力方向;听课评价教学情况,检查教学效果,才有一个准则;开展教学研究,总结、交流教学经验才有客观的依据。因此制定一个比较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为此应该以总结、继承、发展的态度,面对近些年来教学上的各种改革,学习传统的、现代的教育思想,了解教学论的发展历史,明确教育任务,参照国内外制定的教学原则,吸取全国一些优秀教师讲课的经验,研究课堂教学的共同规律,探讨物理学科的特点,结合我们的实践体会,制定了以下物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见表1该表在河南省平顶山市六县五区几千名物理教师中已试用8年,《河南教育》1988年第11期刊登。) (二)关于评价标准的说明 由于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指标繁杂,因此这里有必要对“教学过程”这一动态过程的评价标准提出的一些问题做些说明。 1.教、学和谐统一 (1)“教”与“学”的过程应统一 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关于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第一点就指出: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这个认识过程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只有处于主动积极状态,才能真正理解所学物理知识并获得相应的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应体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有利的条件和进行必要的讲解、指导、帮助,使他们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具备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它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教学过程中,教是为了学,教制约了学;学需要教,学受导于教,教和学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所以必须发挥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积极性,使“教”和“学”统一同步进行,以达到“教”与“学”的合拍“共振”。 (2)学生的认识过程应协调发展 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应是教师启发、引导、指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课前把分析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同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认识水平和思想情况结合起来,精心设计和确定每节课启发、引导、指导的思路。根据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对具体事物进行观察、实验和直观描述,创造学生观察与实验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加快思维的步伐,提高认知效率。这样教师在课堂上不是演员而是教学过程的导演,由学生去画龙,教师来点睛,师生共同活动。那种教师无准备,课堂上让学生自由放任地进行尝试性自学,或教师当讲解员,滔滔不绝地讲,学生静静地听的注入式教学,是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 (3)师生情感和谐融洽 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学习、认识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兴趣、情感、意志行为的培养过程,认识是情、意、行的基础,而情、意、行反过来又激发和促进认识的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满腔热情地研究

⑧ 求文档: 九年级物理学习评价手册 答案

2009年10月05日 星期一 11:52第11章:一.杠杆(1):

当堂评价:1.A 向下 B 向上 2.C 3.B 4.(略)

巩固练习:5.右 右 2 6.左 不能 实验次数太少,避免偶然性。 水平位置 为了避免杠杆的自生重力,能直接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 不正确 不同的物理量不能相加 7.C 8.B 9.(略)10(略)11.(B) 12.(B) 13.变小 变大 14.(B)

这是我自己打上去的,图画不上去。你们就凑活着看吧。嘻嘻

1、BCD

2.C

3.A

4.A

5.BD

6.B

7.A

8.A

9.B

10.B

选择题

11. mgus

12.(好烦的结果,不会打,空着吧)

13.25000

第一节 走进神奇
1.A.C.D.E B.F 2.D 3.B 4.B 5.能 6.向上弯折7.右脸
8.大9.如:水为什么会向低处流?
第二节 探索之路

1.B2.(1)d e (2)b d f (3) a b c d (4)d (5)b3.D
4.空气5.如:自行车外胎为什么要有凸凹不平的花纹
自行车哪些地方安有钢珠?为什么安钢珠?
自行车轮为什么是圆的?
自行车座垫下为什么有弹簧?
自行车的轴为什么要上润滑油?
自行车为什么用充气橡胶胎?等
6.如:跳闸是指灯线断了吗?跳闸之后我们应采取什么措施等

聚沙成塔:
(1)太阳光可以分解。理由是太阳光是白光,白光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不同颜色的光
(2)人们看到物体有不同的颜色

第三节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1.(1)哥白尼 (2)伽利略 (3)牛顿 (4)爱因斯坦2.(1)提出问题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7)交流与合作3.(1)尊重客观规律、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真理 (2)孜孜不倦、刻苦认真、坚强自信(3)合作与交流、修正或放弃4.C .D
5.体会一:牛顿非常谦虚,没有否认别人的成就
体会二:科学探究需要合作
体会三:要善于总结别人的经验,吸取教训,丰富自己的成果
聚沙成塔:
(1)在陆地上使用气浮法不但会激扬起大量尘土,而且会产生很大的噪音,
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因而不宜采用。
(2)磁悬浮列车的原理是利用两个同名磁极之间的磁斥力或两个异名磁极之
间磁吸力使火车从铁轨上浮起来。
原因是使火车从铁轨上浮起来,消除了火车车轮与铁轨之间的摩擦,所
以能大幅度地提高火车的速度。
综合测试答案

1.现代通讯 ; 航天 ; 材料2.C 3.A 4.C 5.
科学家姓名 成就
爱因斯坦 狭义相对论
牛顿 牛顿第一定律
法拉第 电磁感应定律
焦耳 焦耳定律
欧姆 欧姆定律

6.思维程序是: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分析得出结论
7. (1)探究课题:撕物体时力的作用效果是否与缺口的大小有关
(2)猜想:撕物体时力的作用效果与缺口的大小有关(或:无关)
(3)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器材:六张相同的纸,三张有缺口,三张无缺口
实验步骤:(1)将纸分成三组,每组分别有一张有缺口的和一张无缺口的
(2)实验第一组:沿缺口撕那张有缺口的纸张,感觉一下用力 的大小;然后用同样的方法撕那张无缺口的纸张,感觉一下用力的大小
(3)实验第二、三组:用同样的方法撕其余两组有缺口和无缺口的纸张,感觉一下每一次用力的大小并将结果记入下表
实验记录表格
实验组次 撕开无缺口的纸张用力大小 撕开有缺口的纸张用力大小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预测实验:如果猜想正确,将会出现的现象是:撕每一组纸张时用力的大小均不同。(或“撕每一组纸张时用力的大小均相同”)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一节 动与静
基础过关
1. 人(船);山(岸)2. 火车或乘客自己3.太阳;地球4.运动的;静止的5.B 6.B 7.C 8.A 9.D 10. 足球运动员相对于球场上的跑道或坐椅等是运动的,但由于摄像机始终让运动员在镜头中,所以运动员与电视机是相对静止的,所以人始终在电视机屏幕上 11.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惧东;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
能力提升
12.是静止的;是运动的13.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14.静止的;运动的15.小明;柳树 16.C 17.C 18.A 19.A 20.C 21.C 22.D 23.以飞机为参照物,小明不动,但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就在高速运动,当飞机降落时,小明和飞机相对于地面虽然在高速运动,但速度在逐渐减小,最后会安全降落到地面。24.云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基础过关
1.(1)150;9000 (2)0.166;16.6 (3)50;5×10-8 2.(1)mm(2)km(3)cm(4)μm(5)dm(6)dm2 3. 3;4.4 4.2.7;2.70 5. 8.78cm;0.24 6. 1cm;383;3.8dm 7.A 8.C 9.D 10.B 11.D 12.C 13.B 14.D
能力提升
15.min;s;10s;h ;min; s ;2.01s 16. 4.2 ×109m 17.D 18.B 19.D 20.C 21.C 22.C 23.B 24. 将两种细铜丝分别紧密地排绕到两只铅笔上,使缠绕的总宽度相同,分别查清各自缠绕的圈数。设待测铜丝的直径d′,圈数n′,直径为d = 0.5mm的铜丝的圈数为n 则d′=(n/ n′)d=0.5 n/ n′毫米

⑨ 九年级上册的学习与评价答案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C 2.B 3.D 4. A B 5.B 6. C 7. B 8.C 二、填空题 9.
物质名称 氯酸钾 二氧化碳 四氧化三铁 氧化镁 氧化铜 水 硫 氧气 颜色、状态 白色 固体 无色 气体 黑色 固体 白色 固体 黑色 固体 无色 液体 淡黄固体 无色
气体 化学式 KClO3 CO2 Fe3O4 MgO CuO H2O S O2

10.伸入瓶内 平放在瓶口
11.氯化钾和二氧化锰 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二氧化锰 催化剂 催化 生成 选双氧水和少量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来制取氧气 双氧水水+氧气 操作简便,
环保
12. ① A:过氧化氢 B:二氧化锰 C:氧气 D:水 E:铁 F:四氧化三铁 ② 催化 催化剂 三、简答题:
13.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KClO3 ) (KCl) (O2) (KMnO4 ) (K2MnO4)(MnO2)(O2) 铁 + 氧气四氧化三铁 乙醇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 (Fe) (O2) (Fe3O4) (C2H5OH) (O2) (CO2) (H2O)
(3) (1)(2) (3)(4) 四、实验题:
14.(1)a.药品堆积在试管底部,不利于均匀加热和增大受热面积,药品应平铺在试管底部。
b.铁夹夹在试管中间,不利于均匀加热,易炸裂试管,铁夹应夹在试管中上部。 c.试管口向上倾斜,易使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d.试管内导管太长,不利于气体的排出,导管露出橡皮塞1~2 mm即可。
e.试管口没有塞棉花,高锰酸钾粉末易随气流进入导管堵塞导管并能使水槽中的水变红,应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2)①铁架台 ②试管 ③集气瓶 ④酒精灯
(3)气密性 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熄灭酒精灯 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4)气泡连续放出
(5)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向外冒出
(6)导管移出水面,停止加热,水沿导管进入试管中使试管炸裂水槽
15.(1)首先将集气瓶盛满水,并用玻璃片磨砂面盖住一小部分瓶口,然后沿着水平方向推动玻璃片把瓶口全部盖住。(2)应该将集气瓶扶直(扶正)(3)a

12
16.
(1)在双氧水一定的条件下,二氧化锰的质量范围内,随着质量增大,反应速度加快。 (2)在二氧化锰的质量一定的条件下,H202溶液的质量分数越大,反应速度越快。 (3)温度(二氧化锰颗粒的大小)
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基础过关
一、 选择题
1.D 2.C 3.A 4.B 5.C 6.D 7.C 8.D 9.C 10.A 二、填空题:
11. 最低温度 可燃物 达到着火点 与空气和氧气接触 12. 有限空间 大量的热 迅速膨胀 爆炸 爆炸极限
13. 清除可燃物 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隔绝空气 湿毛巾 14. D ; C ; D; A ; B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A 2.B 3.C 4.C 5.D 6. A 7. C 8.C 9.A 10.C 11.D 12.A 13.C 14.C 15.B 16.A 17.B 18.A 二、填空题:
19.催化;氯酸钾受热放出的氧气会使木炭急速燃烧,生成的气体在有限的空间内体积急速膨胀而爆炸;可燃物
20.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之燃烧更充分
高温
煤+水蒸气 一氧化碳+氢气 泄漏时易被发现
21. CO2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附着在物体表面 液态的CO2 在气化时吸热 三、简答题:
22.燃烧需要较多的氧气,“空心”可增加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使燃烧更充分。 23.①主要是使油井上方缺氧而灭火 ②主要是吸热导致油井上方温度降低而灭火 方法①中由于爆炸在瞬间发生,可使油井上方急速缺氧; 而方法 ②主要是液氮吸热气化需要一个热传递的过程,油井上方温度不会骤然降低。 四、实验探究题:
24.可燃物 与空气接触 达到着火点
25.白磷燃烧冒白烟; 4; 压缩空气时,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又有氧气参加,满足了燃烧的条件; 1/5 26.(1)①不燃烧;②燃烧,产生白烟③不燃烧
(2)锥形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过氧化氢→水+氧气;催化作用,加快反应速率 (3)达到着火点的白磷接触空气立即剧烈燃烧 (4)保存在水中
3.4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
基础过关
一、选择题:
1.A 2.C 3.C 4.C 5.D 6. C 7. C 8.A 9.C 10.D 11.B 12.A 二、填空题: 13. 略
14.在表中把各物质所属的类别在相应的空格上打“√”的记号。

13
物质分类 二氧化碳 镁条 空气 白磷 食盐水 氮气 碱式碳酸铜 混合物 √ √ 纯净物 √ √ √ √ √ 单 质 √ √ √ 化合物 √ √ 金属单质 √ 非金属单质





15. 略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A 2.B 3.D 4.C 5.C 6.C 7.C 8.B 9.D 10.C 11.A 12.B 13.C 14.C 二、填空题: 15.略
16. He Hg Ne Na
17.⑥⑧ ①③④⑦⑩ ②⑤⑨ ①③⑦ ⑤⑥ ⑤ ⑩ 18.水 其他为混合物 水银 其他为氧化物 19.Cu O2 N2 S CuO SO2 NO2 三、简答题:
20. 蒸馏水是纯水,不含人体所需的钙、镁离子,长期饮用危害人体的健康。 21.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物理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原子或分子本身不变,在化学变化中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原子种类、数目、质量都不改变,所以物质不灭。
22. A分子 B原子;a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b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c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23.每一周期中各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每一族中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相同

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B 2.B 3.D 4.A 5.B 6.D 7.B 8C. 9B. 10. A
11.A 12.D 13.B 14.A 15. C 16.B 17.D 18.C 19.D 20.C 二、填空题:
21. 2 N 2 Fe2+
Ne H2O
22.四氧化三铁 硫化钙 Hg AlCl3 O2 氧化物 单质 化合物 化合物 单质
23. H2O2 H2O 、O2 H2O2 24.铁原子 水分子
25.C H N O 11个 26.CO2 He O2 H2

14
27.石灰石 汽水 ;O2 Fe He ;CuO Cu2 (OH) 2 CO2 CO2 KMnO4 ; CuO CO2, 三、简答题:
28.醋酸分子不断运动扩散到空气中,导致酸的浓度降低。
29. 发生火灾时,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隔绝空气,使火熄灭。
四、实验题:
30.小烧杯和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点完蜡烛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小水珠
反应后有水生成,证明石蜡中含有H
将罩在火焰上方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反应后有CO2生成,证明石蜡中含有C

31. 燃烧;喷出;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硫+氧气
二氧化硫
32.
(1) 双氧水水+氧气 (2)
(3) 略
(4)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助燃性(可支持燃烧)

上学期期末测试题 一、选择题:
1. B 2. A 3. C 4. C 5. C 6. C 7. D 8. A 9. B 10. B 11. B 12. B 13. D
14. B 15. A 16. A 17. C 18. A 19. C 20. D 21. B 22. D 23. CD 24. AB 25. D 二、填空题:
26.不断运动的;闻到饭菜香味
27.①都是分解反应 ②高锰酸钾不需催化剂 28.(1)氧化 能量 (2)试管口处没有棉花 (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9. 铁架台、酒精灯、大试管、橡皮塞、导管。(少填一种不得分);
将带火量的木条伸入瓶内,木条复燃,表明收集的气体是O2 。 30.(答案合理均给分)每条斜线均有相同的电子层
每条斜线电子层的电子由1到8逐渐增加
31.铅笔不含铅,主要是石墨 水银不是银是金属汞 略 32.(1)①②⑤,其中②、⑥和④ (2)③ (3)③,⑨ 33. ⑪① ⑫ CO2;N2(或二氧化碳;氮气)
34.(1)氯酸钾加二氧化锰制氧气(2)碳在氧气中燃烧和在空气中燃烧现象不同
装置A
装置B 反应物状态 固体
固体和液体
反应条件
加热
不需加热

15
三、简答题:
35. 100 mL酒精与100 mL水混合后溶液的体积
36. (1)取适量土壤密封于塑料袋中,一段时间后有水滴出现。(2)称取10g土壤样品于蒸发皿中,加热到质量不再减少,停止加热,冷却,称量,实验前后的质量之差即为10g土壤样品中水的含量。
37.(1)不是。(2)比在氧气中燃烧更旺。(3)超音速飞机安装废气处理装置;寻找无害的致冷剂代替“氟里昂” 四、研究性学习
38.猜想:蜡烛燃烧需要氧气和合适的温度。 实验现象:熄灭;大量的白烟.②氧气
实验反思 作用:放出大量热达到白磷燃烧的最低温度
39.猜想:能 实验一:向盛有过氧化氢的试管中,伸入一带火星的木条 实验证明:水泥 过氧化氢溶液的催化剂。
交流反思:水泥块能放出氧气 实验步骤:③ 称量水泥快重量
探究:水泥块的化学性质是否变化 。
40. (1)19.00;20 (2)8 (3) B C (4) B
请采纳答案,支持我一下。

热点内容
程云老师 发布:2025-07-17 03:00:34 浏览:948
二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文内容 发布:2025-07-17 02:23:11 浏览:503
师德师风报告心得体会 发布:2025-07-17 01:38:15 浏览:573
情景剧历史 发布:2025-07-17 01:23:34 浏览:212
西湖的英语 发布:2025-07-17 01:02:08 浏览:376
教学反思音乐 发布:2025-07-17 00:42:22 浏览:888
中班数学10的形成 发布:2025-07-17 00:29:18 浏览:517
医学英语文献 发布:2025-07-16 23:40:25 浏览:445
消防安全教育视频下载 发布:2025-07-16 22:21:59 浏览:578
o化学元素是什么 发布:2025-07-16 22:17:00 浏览: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