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曲靖的历史

曲靖的历史

发布时间: 2021-07-30 08:04:36

『壹』 曲靖有些什麽传说啊

从公元339年崛起的云南地方大姓统治者——爨(cuàn)氏地方政权,其统治中心在今天云南的曲靖(当时称宁州,为全中国十九州之一)。爨氏地方政权统辖着《三国志》和《华阳国志》中称为“南中”的今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地区,直至公元748年止,爨氏地方政权雄踞古南中地区的统治势力共计409年。

爨氏地方政权统治南中期间,遗留在曲靖的碑刻文物——《爨宝子碑》和曲靖市陆良县的《爨龙颜碑》,是爨氏在公元405年和公元458年称霸古南中地区的物证,两通爨碑上铭记载着爨氏家族的辉煌历史,爨宝子为“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龙颜是“龙骧将军、护镇蛮校尉、宁州刺史”。两通爨碑都是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爨氏势力独踞南中共409年,南诏国崛起后灭爨,爨氏统治势力逐渐消亡,连爨姓也在云南范围内销声匿迹,没留下一丁点儿爨氏后裔的蛛丝马迹,这给后人研究爨氏地方政权统治古南中地区409年的历史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贰』 曲靖在古代属于什么地方

这要看是古代的哪个朝代。下面就是曲靖的历史沿革:

早期(秦朝之前)
公元前280年,楚将庄蹻率兵入滇,曲靖为古滇国腹心地带,史称"靡莫之属"。

秦修五尺道 边地交通连
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派常 修通了起自四川宜宾,终于云南曲靖的“五尺道”,有力的促进了云南边疆地区的开发。

汉武开南疆 南中置味县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刘彻派兵打败了盘江流域一代的“劳浸、靡莫”部族,滇国归顺了汉王朝。在今三岔一带建成了味县,隶属于益州郡。

诸葛平南中 新设建宁郡
公元225年,诸葛亮亲率大军南征,在盘东一带与南中地区叛乱部族发生激战,主帅孟获被擒后率军归附,在三宝温泉石宝山与诸葛武侯和盟。诸葛亮三军会师味县,立纪功碑于城内。废益州郡设建宁郡,并将郡治由滇池迁到味县,并将南中军事管制机构移到味县,味县成了南中地区政治、军事中心。

西晋设宁州 爨氏露峥嵘
西晋泰始六年(公元270年)八月,分建宁、云南、永昌、兴古四郡改设宁州,治所仍在味县,直属于中央王朝。宁州成为全国十九州之一,其余为司州、兖州、豫州、冀州、幽州、平州、雍州、凉州、秦州、梁州、益州、青州、徐州、荆州、扬州、交州、广州、并州。

爨氏称雄南北朝 宁州易名南宁州
北周时期,仍授爨氏为宁州刺史。但因北魏已设置宁州于彭元(甘肃境内),为区别南中宁州,则将彭元的宁州改称为北宁州,南中宁州改称为南宁州,南宁一词开始在云南曲靖的历史中使用。

隋置南宁总管府 战火摧毁汉味城
在中国历史上仅存在了三十八年的隋王朝,在味县设置南宁州总管府,后以“平叛”为由,在南中发动了两次大规模军事征讨,不仅彻底摧毁了整个南宁州的经济社会,也重创了汉代建起来的味县城。

盛唐高祖复南宁 都督仁寿筑石城
唐王朝建立后,高祖在全国范围内置州废郡,承隋制设南宁州。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南宁州为郎州,设郎州都督府。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又复名南宁州都督府。管南 宁、恭、协、昆、盘,尹、曾、姚、西濮、西宗,西宁,豫,西利,南云,磨,南笼等十六州。首任都督韦仁寿率军民在今曲靖老城以北二十里,筑成后世闻名的石城,武德八年,自益州移都督于今治。

天宝之战失唐地 南诏大理石城郡
唐天宝年间,民族矛盾激化,唐王朝与南诏爆发了三次大规模战争,天宝13年(公元755年)第三次天宝战争结束,唐朝损兵二十万,南宁全境尽归南诏,政治,经济,军事中心转移到洱海地区,正式结束了曲靖长达530年南中首府的地位。南诏及后来的大理国均在石城设石城郡。大理国明政三年(宋开宝四年,公元 971年)大理国与三十七部在石城歃血盟誓,云南世居的两大民族——白族和彝族的先民们,奏响了民族大团结的乐章。

元跨革囊渡金沙 曲靖名称首出现
公元1253年,忽必烈率蒙古铁骑渡过金沙江,进军云南。三个月后,大理投降,两年后云南全境归属蒙元。又是一个500年的轮回,云南的统治中心由洱海移到滇池地区。元朝先后在石城 设磨弥万户府,石城千户,公元1271年,改磨弥万户府为中路总管府。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再改中路总管府为曲靖路总管府,改石城千户为南宁州。

明军大战白石江胜峰山下建府城
公元1381年,三十万明朝大军在颍川侯傅友德,永昌侯蓝玉、西平侯沐英的统率下,在石城周围与云南梁王把匝刺瓦尔密的十万蒙古残余势力展开了殊死搏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石城之战,也称白石江战役。最后元军全军大败,大明统一了中国。1387年开始在胜峰山下,交海(东海子)之滨建造新府城,取代那座迟暮衰老,又遭战争严重破坏的石城。公元1394年升曲靖府为曲靖军民府,府治仍在南宁(今曲靖老城)。

清承明制
公元1765年,清朝再改曲靖军民府为曲靖府,县府仍为南宁县。

民国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奉中央政府令:一律裁府改县”。裁去曲靖府,南宁县改为曲靖县。至民国37年(公元1948年)1月,设云南省第二区督察专员公署,驻曲靖县城。
至此,“南宁”一名被广西那个原名邕州的城市永远“借走”,不过这些年来,曲靖通过一些街道及办事处的命名,取回了如南宁,建宁等古称,但还有味城,宁州,石城等还未被开发利用,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建国
1950年设曲靖专区,专署驻曲靖县。辖曲靖、沾益、宣威、平彝、马龙(驻通泉镇)、嵩明(驻嵩阳镇)、寻甸(驻仁德镇)等7县。

『叁』 云南曲靖历史古迹作文800

我生在曲靖、长在曲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曲靖人。曲靖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城市美,公园美,同时还有很多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下面就由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曲靖由四美,那第一美得就是——曲靖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历史文化。曲靖位于云贵高原中部,境内乌蒙磅礴,群山巍巍,坝子绵延,沃野千里,山水雄奇,人为荟萃。这里是珠江的发源地,是珠江源头的第一座城市,是连接内陆的重要路上通道,是彩云之南的东大门;曲靖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爨龙颜碑、爨宝子碑以其极高的书艺价值和史料价值而被世人推崇……
曲靖的第二美就是——城市风姿卓然、其规模在滇东城市群中仅次于省会昆明,以别具风格的城市雕塑独显特色。城区有寥廓山森林公园、龙潭公园、河滨公园、白石江公园、珠江源广场以及南城门广场等休闲娱乐之地,风景如画,人流不息。
曲靖的第三美就是——公园美。寥廓山森林公园位于城区西南郊,又名胜峰山,源于明代朱元璋部将博友德、蓝玉等在此大败元军,并活捉元军将领平章政事达里麻,为纪念这场战争的胜利,而将此山称之为胜峰山。1973年辟为公园,占地218亩,公园里有樱花园、梅园、儿童乐园、靖宁塔和动物园等。山上鲜花盛开,绿树成荫,亭阁雅致,曲尽通幽,登上靖宁塔远眺,曲靖坝子尽收眼底,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令人心旷神怡。
龙潭公园位于曲靖市城区中心,占地面积115亩,绿地面积60%,水面面积24%。共设有前广场、中心广场、林荫区、原野风情园、科技展览馆、大温室、观鱼池、水榭茶楼、休闲长廊等九个景区,是曲靖市区最具有代表性的公园景观之一,成为乌蒙曲靖市民休闲活动的首选场所,被誉为麒麟城的“花园名片“。(其余美景只好留给朋友前来亲身感受……)
曲靖的第四美就是——美食。曲靖的美食有:鱼腐鸡(鱼)洋芋鸡、糊辣鱼、猪脚火锅、蒸饵丝、韭菜花、曲靖小粑粑、砂锅饭……真是让人垂涎欲滴!

『肆』 曲靖历史文化性格

1、爨[cuàn]文化。是指分布在中国云南曲靖陆良地区自东晋经南北朝至唐天宝七年,爨氏统治南中地区长达400余年间所造就的历史文明。有礼乐、诗歌、习俗、典祀、服饰、饮食、医药、建筑、工艺等。

2、爨乡古乐。爨乡古乐是一种独具地方民族特色的乐种。洞经音乐则是云南特定历史,特定社会的文化产物。明朝万历年间(1579年),随着佛教的盛行,人们世界观、人生观的改变和生活习俗的要求,将《文昌大洞仙经》的经文作为唱词而填入部分曲调中,故称“洞经”。

3、铜商文化。曲靖会泽地区秦汉时为古夜郎地,因铜矿的开采冶炼铸币而鼎盛一时。东汉时期,会泽铸造锻打的"堂琅铜洗"铭文和图案,为滇中最早使用汉文字的实物。清朝乾隆、嘉庆年间,会泽在铜的开采、冶炼、铸币、运输等方面盛况空前。

4、吸引了赣、浙、桂、川、黔等十省八府的中原汉族云集到会泽,带来了不同地域的多元的汉文化、赣文化、秦文化、楚文化、闽文化、川文化,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铜商文化和会馆文化。

(4)曲靖的历史扩展阅读:

曲靖民族

1、曲靖是云南省下辖地级市,位于云南省东部,处珠江源头,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区交界处,素有“滇黔锁钥”、“云南咽喉”之称,距省会昆明市120公里,地区面积2.89万平方公里,占云南省面积的13.63%。

2、截至2017年末,曲靖有49种少数民族,共计538609人,占全市总人口的8.15%。其中,曲靖7种世居少数民族人口有510761人,分别为彝族294944人、回族87746人、苗族39799人、壮族39153人、布依族36671人、水族9772人、瑶族2676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有27848人。

3、在全市9个县(市、区)中,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宣威市117332人,最少的是陆良县15314人;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高的是师宗县81494人,占该县总人口的18.79%;其次是罗平县93911人,占该县总人口的14.5%。

『伍』 云南省曲靖市历史上有哪些已经消失的建筑地标

珠江源头之城——曲靖市位于云南省东部,云贵高原中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全区最高点在会泽县的大海梁子牯牛寨,海拔4017.3米,最低点在会泽县娜姑区王家山象鼻岭小江出口处,海拔695米,相对高差3322.3米。曲靖市地处东经102°42′~104°49′,北纬24°21′~27°04′之间,东西距215公里,南北长302公里,总面积32565平方公理,其中南良坝子面积771.99平方公理,是全省最大的坝子。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无酷热,东少严寒,四季如春。其东与贵州、广西两省区接壤,南连文山、红河州,西与昆明市交界,北达昭通,辖8县1市1区,139个乡镇。市委所在地曲靖城(传说中有麒麟仙女在此下凡造福于人故以称为“麒麟城”)距云南省会昆明市138公理。气势磅礴的乌蒙山、梁子山蜿蜒纵横,奔流不息的南盘江(珠江上游)、牛栏江南北分流,自古以来便是进入云南的陆地要塞,史称“入滇锁钥”。

曲靖,人文古迹众多,自然景观幽美,民风古朴。在中国书法上吏上有被康有为誉为“正书古石第一”的爨龙颜碑和爨宝子碑;有战国至元明时期的庞大罕见的珠街八塔台古墓群,秦修“五道尺”、“七擒孟获”……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这里演义过多少可歌可泣的历史壮举。有绿荫怀抱,水碧如玉的花山湖、潇湘湖;有被称为“云南第二奇观”的地下艺术宫殿——天生洞;有美绝人寰的罗平风景区——九龙瀑布群、美丽的多依河、有“小三峡”之称的鲁布革峡谷;有地理奇观壮、秀、幽、绝的陆良彩色沙林;有被徐霞客称为“秀拔为此中之冠”的翠峰山、廖廓山、郎目大山……多少美丽的自然风景引你进入一个清爽的世界。

『陆』 云南曲靖从唐朝到现在的历史怎样

盛唐高祖复南宁 都督仁寿筑石城 唐王朝建立后,高祖在全国范围内置州废郡,承隋制设南宁州。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南宁州为郎州,设郎州都督府。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又复名南宁州都督府。管南 宁、恭、协、昆、盘,尹、曾、姚、西濮、西宗,西宁,豫,西利,南云,磨,南笼等十六州。首任都督韦仁寿率军民在今曲靖老城以北二十里,筑成后世闻名的石城,武德八年,自益州移都督于今治。 天宝之战失唐地 南诏大理石城郡 唐天宝年间,民族矛盾激化,唐王朝与南诏爆发了三次大规模战争,天宝13年(公元755年)第三次天宝战争结束,唐朝损兵二十万,南宁全境尽归南诏,政治,经济,军事中心转移到洱海地区,正式结束了曲靖长达530年南中首府的地位。南诏及后来的大理国均在石城设石城郡。大理国明政三年(宋开宝四年,公元 971年)大理国与三十七部在石城歃血盟誓,云南世居的两大民族——白族和彝族的先民们,奏响了民族大团结的乐章。 元跨革囊渡金沙 曲靖名称首出现 公元1253年,忽必烈率蒙古铁骑渡过金沙江,进军云南。三个月后,大理投降,两年后云南全境归属蒙元。又是一个500年的轮回,云南的统治中心由洱海移到滇池地区。元朝先后在石城 设磨弥万户府,石城千户,公元1271年,改磨弥万户府为中路总管府。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再改中路总管府为曲靖路总管府,改石城千户为南宁州。 明军大战白石江胜峰山下建府城 公元1381年,三十万明朝大军在颍川侯傅友德,永昌侯蓝玉、西平侯沐英的统率下,在石城周围与云南梁王把匝刺瓦尔密的十万蒙古残余势力展开了殊死搏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石城之战,也称白石江战役。最后元军全军大败,大明统一了中国。1387年开始在胜峰山下,交海(东海子)之滨建造新府城,取代那座迟暮衰老,又遭战争严重破坏的石城。公元1394年升曲靖府为曲靖军民府,府治仍在南宁(今曲靖老城)。 清承明制 公元1765年,清朝再改曲靖军民府为曲靖府,县府仍为南宁县。 民国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奉中央政府令:一律裁府改县”。裁去曲靖府,南宁县改为曲靖县。至民国37年(公元1948年)1月,设云南省第二区督察专员公署,驻曲靖县城。 至此,“南宁”一名被广西那个原名邕州的城市永远“借走”,不过这些年来,曲靖通过一些街道及办事处的命名,取回了如南宁,建宁等古称,但还有味城,宁州,石城等还未被开发利用,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建国 1950年设曲靖专区,专署驻曲靖县。辖曲靖、沾益、宣威、平彝、马龙(驻通泉镇)、嵩明(驻嵩阳镇)、寻甸(驻仁德镇)等7县。 1954年原宜良专区所属宜良(驻匡远镇)、陆良、罗平(驻罗雄镇)、师宗(驻丹凤镇)、泸西、路南6县划入曲靖专区。宣威县改称榕峰县(驻榕城镇);平彝县改称富源县(驻中安镇)。曲靖专区辖13县。 1957年3月26日由路南县改设路南彝族自治县;同年寻甸县改设寻甸回族自治县(驻仁德镇)。曲靖专区辖11县、2自治县。 1958年撤销沾益县,并入曲靖县。曲靖专区辖10县、2自治县。 1959年榕峰县恢复原名宣威县。 1960年撤销马龙县,并入曲靖县;撤销师宗县,并入罗平县;撤销泸西县,并入弥勒县;撤销路南彝族自治县,并入宜良县;撤销寻甸回族自治县和嵩明县,合并设立寻甸县(驻仁德镇)。曲靖专区辖7县。 1962年恢复马龙(驻通泉镇)、师宗(驻肇民镇)、嵩明(驻嵩阳镇)3县。曲靖县由城关镇迁驻沾益镇,曲靖专区辖10县。 1964年原由东川市领导的会泽县划入曲靖专区。恢复路南彝族自治县。曲靖专区辖11县、1自治县。 1965年恢复沾益县(驻沾益镇)。曲靖县由沾益镇迁驻环城镇。曲靖专区辖12县、1自治县。 1966年宜良县驻地匡远镇改名东风镇。 1970年曲靖专区改称曲靖地区,地区驻曲靖县。辖曲靖、寻甸、宣威(驻榕城镇)、会泽、富源(驻中安镇)、沾益、师宗(驻丹凤)、罗平(驻罗雄镇)、陆良(驻中枢镇)、宜良、嵩明(驻嵩阳)、马龙(驻通泉镇)等12县及路南彝族自治县。(后路南县和嵩明县划归昆明市管辖。) 1979年寻甸县改为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后划归昆明市)。曲靖地区辖11县、2自治县。 1997年5月6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7]32号):(1)撤销曲靖地区和县级曲靖市,设立地级曲靖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麒麟区城关镇文昌街。(2)曲靖市设立麒麟区和沾益县。麒麟区辖原县级曲靖市的城关、三宝、越州、东山4个镇和环城、珠街、沿江、茨营、潇湘、西山6个乡。区人民政府驻城关镇南宁东路。沾益县辖原县级曲靖市的西平、花山2个镇和沾益、盘江、白水、大坡、菱角、德泽、炎方、播乐8个乡。县人民政府驻西平镇龙华新路。(3)曲靖市辖原曲靖地区的陆良县、罗平县、会泽县、马龙县、富源县、师宗县、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后划归昆明市)和新设立的沾益县、麒麟区,原曲靖地区的宣威市由省直辖。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曲靖市总人口5466089人;麒麟区 648956人、马龙县 185766人、陆良县 581764人、师宗县 349770人、罗平县 515211人、富源县 657474人、会泽县 844485人、沾益县 389838人、宣威市 1292825人。(按当年行政区划)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2005年乡镇区划调整:撤销沾益县西平镇和沾益乡,合并设立西平镇,镇政府驻原沾益乡政府驻地。

『柒』 求解!关于曲靖的历史!!

你去查查段氏与东爨三十七部会盟那段时间的历史,或许会有帮助!

乌蒙在历史长河中由人名嬗变为部号、地名和山名的变化过程,即是彝族社会的发展、变化史。它标志着彝族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不同时期的社会形态。
一、人名“乌蒙”
乌蒙是唐时始迁于窦地甸的阿统十一孙,最早见于明代天顺五年(公元1461年)成书的《大明一统志》。明末曹学(蜀中广记·边防记》和清代乾隆初年傀蜕《滇云历年传》等书,也有相同记载,说明今天仍然常用的“乌蒙”一词,原本是人名。
乌蒙源于人名之说未曾产生过较大争议,但乌蒙生活的时代则歧说不一。这是因为彝族历史无纪年可以查对,只有用父子连名制去推算。而史家以多少年为一代并不统一,或以25年为一代,或28年为一代,或以30年为一代。其测算结果,年代相差甚远,出入较大。笔者根据贵州《大定县志》安氏谱及相关资料测算,彝族父子连名每代只能在18至20年之间。如用每代20年去计算,从生活在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助武候南征的济火至22世裔孙阿统,有440年,加上225年则为公元665年,约在唐代高宗前期,符合唐时阿统“始迁于窦地甸”之说。再加上“至十一世孙乌蒙始强,号乌蒙部”时约在公元885年,已经是唐代晚期。当时的唐王朝早已无力控制原爨氏统治下的地区,乌蒙的发展壮大再无朝政和南中“大姓”的干涉,于是得以扩土称王,雄踞一方。
“乌蒙”之名,从此流传青史。彝、汉文史料中的“乌蒙”之称,也屡见不鲜。例如:《元史·地理志》阔州载:“州治密纳甸,古无城邑,乌蒙所居”;宋史《黎州诸蛮传》载:“乌蒙蛮在州东南千里”;吴恒《彝族简史》载:“……‘阿猛’当即‘阿蒙’(‘乌蒙’)”。
人名“乌蒙”时期,是今天彝族形成的前身时期,也是彝族先民由游牧开始走向定居的时期。
二、部号“乌蒙”
乌蒙建立了乌蒙部。据元、明两代历史记载,其他芒部、乌撒都是“其后昌盛,因祖名。”芒部是何时子孙昌盛因祖名不详,尚未见史书记载。据《元史·地理志》和《蜀中广记·边防记》记载,乌撒是宋时乌些(乌撒)之后折怒始强大,因起远祖乌撒为部名。阿统、芒部、乌撒等人,为乌蛮仲牟由(笃慕俄)之裔,都是唐代人。其中阿统迁入窦地甸(今昭阳区)、乌撒居巴的甸(威宁)、也都是唐时先后进入这些地区,随爨氏的灭亡而来。只有阿统之子芒部居原地屈流大雄甸(镇雄)。
乌蛮仲牟由之裔称雄建立部落王国,割据一方之时,不只是乌蒙、芒部、东川、乌撒是在唐代天宝年间之后,天复二年(公元902年)南诏灭亡之前。其实所有东爨乌蛮各部的建立都是如此,据《蛮书》记载:贞元十年(公元794年)袁滋为册南诏使,途经东爨乌蛮之地,所记乌蛮七部中未有“乌蒙”等部名称。至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段思平自滇东起兵,得到“乌蛮三十七部”的支持,其中有乌蒙、乌撒、芒部、閟畔等部。证明这百余年间之内,是东爨乌蛮仲牟由之裔各部在川、黔、滇、桂交界地带建立的奴隶制王国时期。在曲靖出土的《大理国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记录下三十七部与大理国的盟约关系。
乌蒙、乌撒、芒部、诸部到北宋初年,乌蒙、芒部、乌撒、水西向川南发展,至宋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遭宋王朝打击之后,才往今云、贵边境退缩。宋封阿杓为乌蒙王就是这时。《蜀中名胜记》说:“筠连县汉定川县,唐之筠连州也。其地南通芒部,西控乌蒙。”指明今盐津县普洱镇夷都山确是当年乌蒙王所在地。
部号“乌蒙”时期,是彝族古代社会的奴隶制度时期。其鼎盛在宋代。彝书《西南彝志》说:“恒捕濮的人,恒以濮使用”,“濮裔以万计,久为彝所平。”指的主要就是这一历史时期。
三、地名“乌蒙”
乌蒙作为地名使用,首先是行政机构建置名称,起于元代元世祖以平章政事赛典赤行省云南之后,将原来的万户、千户、百户等军事管理性质的组织改设为路、府、州、县等行政机构。是年,置芒部路,乌撒部内附。十三年十月,元军攻乌蒙,使乌蒙归今四川筠连县,诏开乌蒙道。是年,立乌蒙路、乌撒路。二十一年置乌撒乌蒙宣抚司,二十四年升为乌撒乌蒙宣慰司,领乌撒、乌蒙、东川、芒部四路。但各路治所在今何地不详。《云南辞典》说:乌蒙路治所在今昭通市,(现昭阳区)。又说:乌撒乌蒙宣慰司治所在乌撒路(今贵州威宁)。从元史查考,宣慰司署不可能建在威宁,它不是四路的中心。乌蒙路治所,初也不可能是昭阳区。因为这里不是宋时乌蒙部的中心地带,而是乌撒与乌蒙不时发生争夺的交界处。
据《元史》记载:“二十二年九月,乌蒙叛,命四川行院也速答儿将兵讨之,马湖总管汝作以蛮军三百为助,降西崖门酋长阿者等百余户”。又:“十月,乌蒙蛮夷宣抚使阿蒙(谋)叛,诏征罗必甸兵同云南行省共讨之。”以上交战之地名,无一在今昭阳区境内,由此推断乌蒙路治所当初应在盐津普洱乌蒙部旧地。乌撒乌蒙宣慰司署,应如陈序德、卢常美《论元对乌蒙等部政策及城乡建设》所说:乌撒乌蒙宣慰司府,乌撒乌蒙元帅府,乌蒙等处屯田总管万户府都是在今昭通市昭阳区天梯土城。明、清乌蒙土府沿用,毁于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今犹见残垣遗迹。
乌蒙作为路各使用,方开始赋予地名的使命,逐渐演化为地名。至明代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以乌蒙路政置乌蒙府,乌蒙作为地名,才完全从人名、部号中脱胎出来,成为地理概念。故才有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鄂尔泰以“乌暗者易而昭明,蒙蔽者易而宣通”之说,请皇上赐名“昭通”,诏改乌蒙府为昭通府。
地名“乌蒙”时期,是封建土司制度促使彝族奴隶制向封建领主制过渡时期,也是彝族社会全面接受汉文化时期和农牧经济发展时期。
四、山名“乌蒙”
乌蒙演变为山名,起于何时未见记载。不过只能是在乌蒙为地名之后。“乌蒙山”不只是一座孤立的山名,可以诠释为乌蒙大地上的山脉。乌蒙山在人们的心目中始终是一个泛称,并非是专指哪一条山脉或哪一座山峰。现今地图上的乌蒙山,从东北向西南斜卧在云南省的威信县、昭阳区、会泽县、宣威市和贵州省的盘县特区、六盘水市、毕节市之间。这一地区正好是乌蛮聚居地的核心部位,是乌蒙、乌撒、芒部、东川、永宁、水西、普安、普定和普里等明代彝族土司先人生息繁衍的发迹地。
吴光范《云南地名探源》说:“云南的山岭称为乌蒙者不止一处。以山来说,滇东北和贵州西部有乌蒙山脉,北起镇雄、彝良,纵贯贵州威宁,向南延展至宣威一带,即《辞海》所说的‘乌蒙山,在云南省东北部和贵州西部。东北———西南走向。海拔2300米左右’。又寻甸县北界金沙江处也有乌蒙山,亦名雪山,即《读史方舆纪要》所说‘在武定府禄劝州东北二百八十里,接四川东川府界,亦名乌蒙山,亦名云龙山,亦名绛云露山,亦曰雪山,北临金沙江,上有十二峰,雄拔陡绝,盘旋七十余里’。中央红军及二、六军团于一九三五年四月下旬和一九三六年四月上旬曾经过寻甸,毛主席诗中所指的乌蒙很可能是寻甸、禄劝之北的乌蒙山。”又,《云南辞典》解释说:“乌蒙山,在云南东北部,跨越滇、黔两省边缘地带,走向东北———西南,为金沙江和南北盘江分水岭。由三列山地组成:西列山地海拔高于2100米,主峰牯牛寨山,海拔4016米;中列山地海拔2000米以上;东列山地低于2000米。山地由古生界石灰岩等组成,喀斯特地貌发育。矿石、动植物源丰富。”相比之下,《云南辞典》最为详尽。
山名“乌蒙”使“乌蒙”获得了永恒的依托。从此,乌蒙山不因社会风云变幻,始终魏然耸立于天地之间,经历周而复始,永不停息的春来暑往,秋去冬来,向不改磅礴雄风。

『捌』 云南曲靖这个地名的由来

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扫平滇国,设置郡县,始有味县(即今曲靖),属益州郡,历经两汉未改变。蜀汉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率军南征,六月到达味县,改益州郡为建宁郡,郡治由滇池县移到了味县,并以庲降都督“统摄”南中七郡,其后庲降都督马忠以味县为永久驻地。
公元265年,晋朝建立,晋武帝考虑到辖有今日西南川、渝、滇、黔四省市的益州实在是太大了,治理起来很不方便,于是于泰始七年、公元271年,分益州的南中建宁、兴古、云南、永昌四郡另外设立宁州,以南中都督驻地建宁郡味县为宁州的州治,从此味县(治所在今西山三岔)成为了中原王朝对云南大地进行统治的第一个首府。
天监十四年(515年),北魏夺取了梁朝的益州,并招徕南中,实际控制宁州的爨氏家族马上投效,于是爨云被任命为“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宁州刺史同乐县侯”。由于当时还有一个宁州(在彭元郡,今甘肃宁县),因此改梁朝归附的宁州为南宁州,南宁州之名一直使用到唐朝。
唐朝建立,在今滇东北昭通地区置曲州和靖州。《新唐书》卷四十三下《地理志七下羁縻州》:靖州:析协州置。县二:靖川,分协。曲州:本恭州,隋置,隋乱废。武德元年开南中复置,八年更名。故朱提郡(今昭通市),北接协州。县二:朱提,唐兴。
唐朝时,由于曲州和靖州地域相连,已经被合称为“曲、靖州”。《云南志•卷四》“西爨,白蛮也。东爨,乌蛮也。当天宝中,东北自曲、靖州,西南至宜城,邑落相望,牛马被野。在石城、昆川、曲轭、晋宁、喻献、安宁至龙和城,谓之西爨。在曲、靖州、弥鹿川、升麻川,南至步头,谓之东爨,风俗名爨也。”《新唐书》卷二二二上《南诏传》:“自曲、靖州至滇池,人水耕,食蚕以柘,……自曲、靖州、石城、升麻、昆川南,北至龙和,皆残于兵。”
唐朝时南宁州依旧存在。天宝时,南诏吞并爨区,南宁州废。南诏后期以南宁州地设石城郡,石城郡一直存在到元朝建立。
《元史》卷六十一《地理志四•云南行省》:曲靖等路宣慰司军民万户府,曲、靖二州在汉为夜郎味县地。蜀分置兴古郡。隋初为恭州、协州。唐置南宁州。……天宝末,征南诏,进次曲靖州,大败,其地遂没于蛮。元宪宗六年,立磨弥部万户。至元八年,改为中路。十三年,改曲靖路总管府。
就这样,曲靖这一滇东北边地的地名,如云雾一般,沿着乌蒙山,越过历史的空间,飘落到了滇东腹地。经元、明、清、民国,一直使用到今天。

『玖』 曲靖的建制沿革

宣威格宜尖角洞和曲靖珠街八塔台等古文化遗址的科学考证证实,早在旧石器时代,南盘江流域一带就有人类足迹可寻。
三四千年前,曲靖先民就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种植水稻,创造文明。 公元前280年,楚将庄蹻率兵入滇,曲靖为古滇国腹心地带,史称靡莫之属。
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派常 修通了起自四川宜宾,终于云南曲靖的“五尺道”,有力的促进了云南边疆地区的开发。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刘彻派兵打败了盘江流域一代的“劳浸、靡莫”部族,滇国归顺了汉王朝。在今三岔一带建成了味县,隶属于益州郡。
公元225年,诸葛亮亲率大军南征,在盘东一带与南中地区叛乱部族发生激战,主帅孟获被擒后率军归附,在三宝温泉石宝山与诸葛武侯和盟。诸葛亮三军会师味县,立纪功碑于城内。废益州郡设建宁郡,并将郡治由滇池迁到味县,并将南中军事管制机构移到味县,味县成了南中地区政治、军事中心。
西晋泰始六年(公元270年)八月,分建宁、云南、永昌、兴古四郡改设宁州,治所仍在味县,直属于中央王朝。宁州成为全国十九州之一,其余为司州、兖州、豫州、冀州、幽州、平州、雍州、凉州、秦州、梁州、益州、青州、徐州、荆州、扬州、交州、广州、并州。
北周时期,仍授爨氏为宁州刺史。但因北魏已设置宁州于彭元(甘肃境内),为区别南中宁州,则将彭元的宁州改称为北宁州,南中宁州改称为南宁州,南宁一词开始在云南曲靖的历史中使用。
在中国历史上仅存在了三十八年的隋王朝,在味县设置南宁州总管府,后以“平叛”为由,在南中发动了两次大规模军事征讨,不仅彻底摧毁了整个南宁州的经济社会,也重创了汉代建起来的味县城。
唐王朝建立后,高祖在全国范围内置州废郡,承隋制设南宁州。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南宁州为郎州,设郎州都督府。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又复名南宁州都督府。管南 宁、恭、协、昆、盘,尹、曾、姚、西濮、西宗,西宁,豫,西利,南云,磨,南笼等十六州。首任都督韦仁寿率军民在今曲靖老城以北二十里,筑成后世闻名的石城,武德八年,自益州移都督于今治。
唐天宝年间,民族矛盾激化,唐王朝与南诏爆发了三次大规模战争,天宝13年(公元755年)第三次天宝战争结束,唐朝损兵二十万,南宁全境尽归南诏,政治,经济,军事中心转移到洱海地区,正式结束了曲靖长达530年南中首府的地位。南诏及后来的大理国均在石城设石城郡。
大理国明政三年(宋开宝四年,公元 971年)大理国与三十七部在石城歃血盟誓,云南世居的两大民族——白族和彝族的先民们,奏响了民族大团结的乐章。
公元1253年,忽必烈率蒙古铁骑渡过金沙江,进军云南。三个月后,大理投降,两年后云南全境归属蒙元。又是一个500年的轮回,云南的统治中心由洱海移到滇池地区。元朝先后在石城 设磨弥万户府,石城千户,公元1271年,改磨弥万户府为中路总管府。
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再改中路总管府为曲靖路总管府,改石城千户为南宁州。
公元1381年,三十万明朝大军在颍川侯傅友德,永昌侯蓝玉、西平侯沐英的统率下,在石城周围与云南梁王把匝刺瓦尔密的十万蒙古残余势力展开了殊死搏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石城之战,也称白石江战役。最后元军全军大败,大明统一了中国。
1387年开始在胜峰山下,交海(东海子)之滨建造新府城,取代那座迟暮衰老,又遭战争严重破坏的石城。 公元1394年升曲靖府为曲靖军民府,府治仍在南宁(今曲靖老城)。
公元1765年,清朝再改曲靖军民府为曲靖府,县府仍为南宁县。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奉中央政府令:一律裁府改县”。裁去曲靖府,南宁县改为曲靖县。至民国37年(公元1948年)1月,设云南省第二区督察专员公署,驻曲靖县城。
1950年设曲靖专区,专署驻曲靖县。辖曲靖、沾益、宣威、平彝、马龙(驻通泉镇)、嵩明(驻嵩阳镇)、寻甸(驻仁德镇)等7县。
1954年原宜良专区所属宜良(驻匡远镇)、陆良、罗平(驻罗雄镇)、师宗(驻丹凤镇)、泸西、路南6县划入曲靖专区。宣威县改称榕峰县(驻榕城镇);平彝县改称富源县(驻中安镇)。曲靖专区辖13县。
1957年3月26日由路南县改设路南彝族自治县;同年寻甸县改设寻甸回族自治县(驻仁德镇)。曲靖专区辖11县、2自治县。
1958年撤销沾益县,并入曲靖县。曲靖专区辖10县、2自治县。
1959年榕峰县恢复原名宣威县。
1960年撤销马龙县,并入曲靖县;撤销师宗县,并入罗平县;撤销泸西县,并入弥勒县;撤销路南彝族自治县,并入宜良县;撤销寻甸回族自治县和嵩明县,合并设立寻甸县(驻仁德镇)。曲靖专区辖7县。
1962年恢复马龙(驻通泉镇)、师宗(驻肇民镇)、嵩明(驻嵩阳镇)3县。曲靖县由城关镇迁驻沾益镇,曲靖专区辖10县。
1964年原由东川市领导的会泽县划入曲靖专区。恢复路南彝族自治县。曲靖专区辖11县、1自治县。
1965年恢复沾益县(驻沾益镇)。曲靖县由沾益镇迁驻环城镇。曲靖专区辖12县、1自治县。
1966年宜良县驻地匡远镇改名东风镇。
1970年曲靖专区改称曲靖地区,地区驻曲靖县。辖曲靖、寻甸、宣威(驻榕城镇)、会泽、富源(驻中安镇)、沾益、师宗(驻丹凤)、罗平(驻罗雄镇)、陆良(驻中枢镇)、宜良、嵩明(驻嵩阳)、马龙(驻通泉镇)等12县及路南彝族自治县。(后路南县和嵩明县划归昆明市管辖,1998 年路南彝族自治县更名为石林彝族自治县。)
1979年寻甸县改为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1998年12月6日划归昆明市)。曲靖地区辖11县、2自治县。
1983年撤销曲靖县、沾益县,合并设立曲靖市。

『拾』 我的家乡曲靖

我的家乡曲靖是我国南方第一大河珠江的发源地,是全国十佳宜居城市之一,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珠江的发源地——马雄山,被徐霞客称赞为“一水滴三江”的地理奇观。阳春三月的马雄山,殷红的马樱花硕大如盘,杜鹃花争齐斗艳,令游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吸引了不少游人前来寻根探源。
曲靖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它是著名的爨文化发原地,爨龙颜碑以其极高的书艺价值及史料价值而被世人推崇。别具风格的取材于曲靖历史文化的城市雕塑,不仅美化了城市,而且鼓舞着人民不解努力,不断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美丽的家乡曲靖,这里人杰地灵,养育了文人墨客、仁人志士。他们是曲靖的骄傲,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曲靖,一颗闪耀着的明珠,一座崛起中的城市。一座座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马路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街道绿树成荫。曲靖有许多公园,一座座公园像一颗颗镶嵌在城市里的绿宝石,把曲靖装点得分外妖娆。公园里游人如织。人们徜徉在湖畔、荡舟在湖中,那份闲适和惬意无以言表。
我爱我的家乡曲靖。故乡的山水养育了我们,无论走到哪里,故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会牵动着我,让我不能忘怀!

热点内容
物理昏迷 发布:2025-07-16 08:30:48 浏览:460
古典舞身韵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16 08:16:40 浏览:718
聚优数学 发布:2025-07-16 07:27:39 浏览:815
催眠老师小说 发布:2025-07-16 03:15:50 浏览:700
杨彭美术 发布:2025-07-16 02:49:22 浏览:348
变速教学 发布:2025-07-16 02:29:54 浏览:141
上海教师招聘报名入口 发布:2025-07-15 22:34:05 浏览:384
夏天的雷雨教学反思 发布:2025-07-15 20:44:07 浏览:606
教师资格证的报名时间 发布:2025-07-15 20:21:42 浏览:534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 发布:2025-07-15 19:20:08 浏览: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