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院的历史
Ⅰ 北京电影院的历史背景
在过去北京并没有专抄门播放电影的场所。首次放映电影的地方就是前门外打磨厂的福寿堂了。1902年一个外国人在这里放映了3部影片——《黑人吃西瓜》、《脚踏车赛跑车》、《马由墙壁直上屋顶》,这是北京人第一次真正看到电影。后来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一些戏院也开始播放电影,但都算不上是正式的电影院。
北京的第一家电影院,是1913年开业的大观楼。提到这,不得不提任庆泰。他是辽宁人,原是名匠,后来学习了摄影,曾为慈禧太后照相。1905年,他拍摄了《定军山》,是中国第一部电影。由于当时抗战的原因,大部分的戏院不能正常开门,就被迫改放电影了。也颇有收获。后来有的场所干脆把二者兼容。因此,北京电影院又有影剧院之称。
有趣的是,早期的北京电影院是不允许男女相邻。影院中一边是男座,一边是女座,中间隔着一人多高的木栅栏,即使夫妻二人也要分座。最早允许男女混杂的是平安影院,因为是洋人经营,观众也是洋人,一般人不敢管。以后渐成风气,其他影院也不开始分座了。
直到抗战胜利,北京解放不久,中央政府从紧张的建设资金中拿出钱来装修了5家电影院。即紫光电影院、交道口电影院、新街口电影院、广安门电影院和花市电影院。
Ⅱ 古城电影院的影院历史
影院始建于来1982年,隶属于自区文化委员会,是该区唯一一所专业影院。近年按星级标准几经改扩建后,现有大、小和豪华三个厅,能容纳观众644人,是市级未成年人定点影院。我院是全区唯一一家具有S.RD数码立体声迹设备的影院。影院还具有35MM和16MM流动放映能力,能为社会各界提供优质的放映服务。全新3D数字电影放映设备,超大银幕,高品质观影效果。
Ⅲ 电影放映机的历史你知道多少
乔治梅里爱
1896年,梅里爱拍摄了《贵妇失踪》,在影片中,梅里爱扮演的魔术师将一名女人变成了一具骷髅。拍摄方法是先拍摄女人,然后关掉摄影机,再将女人换成骷髅,接着再拍。
梅里爱用这种拍摄方式与其他特效技术结合,制造了独特的魔幻场景。尤其是他拍摄的科幻影片,广受观众的欢迎。
梅里爱成立了明星影片公司,出资修建了豪华的摄影棚。他最著名的影片是《月球旅行记》,讲述了科学家从地球乘坐太空飞船到月球,被一个神秘种族监禁后逃跑的故事。
从1900年之后,梅里爱几乎从未走出他的摄影场地一步。在电影尚未成熟的时代,梅里爱的科幻影片“代表着一个惊奇的孩子眼中所看到的一个充满科学奇迹的世界”。
美国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曾经在2011年拍摄电影《雨果》来表达自己对梅里爱的敬意与怀念,他说:“作为一个电影创作者,我认为今天有关电影的一切都是源自乔治·梅里爱。”
(作者:刘杨)
看历史微信公众号:EYEONHISTORY
Ⅳ 电影放映机的历史你知道多少
与电话、留声机、汽车等19世纪新生事物一样,电影也尾随着工业革命来到人间。技术在电影诞生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19世纪中后期,正是由于新技术的不断累积,才让电影放映机的出现成为可能。
Ⅳ 怎么查询一个电影院的历史电影时刻表
这个你艾特下电影院排片表的领导,应该就知道了,或者你直接去门店问问;
Ⅵ 顶级电影网的影院历史
2010年1月起,为满足广大用户高清视觉的需要,顶级电影网依托P2P技术,逐步添加了快播高清播放模式,观看的人越多,播放越流畅,现如今高清影视已达1万8千余部,10多万集,并在不断增加。2012年网络影音的推出,我们会热切的关注,希望能给大家提供网络影音播放模式。
顶级电影网从建站初期就秉承用户体验第一的办站宗旨,用最少的广告收入维持网站正常运行,从来没有出现过欺骗、病毒、影响观看的不良广告,顶级电影院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网站的标准,网站页面一直保持着简单、清爽、便利的风格,这些优点使得顶级电影网在同类网站中起到了引导和楷模作用,并通过良好的口碑在广大影视爱好者中传阅。
目前,顶级电影网的用户越来越多,每天都有上千新的用户到来,顶级电影网用户忠诚度在同类网站中名列前茅,这就是顶级电影网取得进步的关键所在。
Ⅶ 新闻电影院的历史
新闻电影院是我中小学经常光顾的地方。文革期间的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红灯记》都是在那里看的,在样板戏开始前还经常加演几辑《新闻简报》。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新闻电影院相继上映了被“四人帮”禁演的优秀影片,还上映了中国香港、台湾和日本、印度、巴基斯坦、南斯拉夫等国的故事影片。 哪个时候是电影院最火的时候,为了一张电影票经常半夜去排队买票,有时甚至排个通宵。
随着电视的普及和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形式的出现,电影已不再是唯一和首选的娱乐方式。1988年新闻电影院进行全面技术改造,增设了录像厅、电子游艺室、商场,并将地下室开辟成酒吧。改造后的新闻电影院,仍保持原有的欧式建筑风韵,营业项目虽然扩大,但却风光不再。看看她门脸上的各种招牌,也尽显她的无奈。
2004年闻电影院再次变脸,变脸回戏院和茶园,变脸成二人转剧场。巨大的二人转剧场招牌遮住了建筑的主要部分,“新闻电影院”几个字已显得很渺小了,据说这里已经不再演电影了。
令人欣慰的是新闻电影院已列入《哈尔滨三类建筑保护目录》,这座古典复兴主义风格的建筑可以依法保留下来了,避免了拆迁改造的厄运。
新闻电影院承载着年轻时的记忆,想起她就能想起那些老电影,那些经典台词。想起深印在脑海里那些熟悉的画面,就能想起她。
哈尔滨新闻电影院位于道外区景阳街和靖宇街的交汇处。
地址:道外区景阳街374号
Ⅷ 大光明电影院的历史
大光明电影院是上海老字号,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享有“远东第一影院”的美誉,曾是中国第一家宽银幕电影院,第一家立体声电影院,第一家四星级电影院。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它的足迹,同时也画下了中国电影放映技术发展的轨迹。大光明电影院地处黄浦区,坐落在人民广场文化圈,南临上海市政府大楼和上海大剧院,东临“中华商业第一街”南京路步行街的南京西路216号,占地近10000平方米,具有六、七个放映厅的现代化多功能经典影院,形成了上海独具特色的文化娱乐中心。 现大光明电影院为上海市近代优秀建筑保护单位。
大光明电影院始建于1928年。当时的潮州资本家高永清联合部分外资将静安寺路的卡尔登跳舞场改建为影院,命名为“大光明”。当时的大光明电影院设有茶室、酒排会室、吸烟室、等候室。1928年12月23日,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亲自为大光明电影院的开张剪彩。 1930年由于大光明电影院播放拥有辱华性质的美国电影《不怕死》,受到了民众和舆论的抵制,被迫关门歇业。在1933年由著名的匈牙利建筑师拉斯洛·邬达克(L.E.HUDEC)设计重建。重建后的大光明电影院凭借着自身豪华的设施成为了远东第一影院。1989年大光明电影院被评为上海重点保护文物。2008年,大光明电影院斥资1.2亿人民币对影院进行修复。修复依照1933年的原样修旧如旧。改造后的大光明原本可容纳1900人的放映大厅被缩减了600个座位,但依然保持了其原本两层楼的设置,即一楼设800多座、二楼设500多座。此外,大光明影院还新开发出了5个小观众厅,包括一个VIP厅。
Ⅸ 百度影音电影院的历史
网络影音电影院成立于2011年10月,为满足广大用户高清视觉的需要,网络影音电影院依托P2P技术,采用网络影音播放器高清播放模式,观看的人越多,播放越流畅,现如今影视已达现如今影视已达5万余部,并在不断增加。
网络影音电影院从建站初期就秉承用户体验第一的办站宗旨,用最少的广告收入维持网站正常运行,视频站从来没有出现过欺骗、病毒、影响观看的不良广告,网络影音电影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网站的标准,网站页面一直保持着简单、清爽、便利的风格,这些优点使得在同类网站中起到了引导和楷模作用,并通过良好的口碑在广大影视爱好者中传阅。 目前,我们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要落到实处,一切为了方便浏览客户,这就是网络影音电影院取得进步的关键所在。
Ⅹ 电影的百年历史
1905 北京丰泰照相馆老板任庆泰拍摄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1909 美国人布拉斯基在上海成立亚细亚影片公司,并派梁少坡到香港拍摄了短片《偷烧鸭》。
1912 郑正秋、张石川拍摄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
黎民伟拍摄香港第一部故事片《庄子试妻》。
(孙中山宣布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溥仪宣布退位,清朝结束)
1922 张石川、郑正秋在上海成立明星影片公司。
1923 明星公司的《孤儿救祖记》引起轰动。
黎民伟在香港成立民新公司。
1925 邵醉翁等兄弟四人在上海创办天一影片公司,为香港邵氏公司之前身。
黎民伟将民新公司迁至上海。
1926 明星、大中华、百华等六家公司组成扼制天一公司的六合影片营业公司。
(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
1928 明星公司出品的武侠神怪片《火烧红莲寺》轰动一时,并连续拍了近二十部续集。
1929 六合公司宣告解体。
1930 联华影片公司成立,创业作品为《故都春梦》和《野草闲花》。
国民政府颁发电影检查法。
1931 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公映。
(九.一八事变)
1932 一.二八事变,日机轰炸上海,多家电影公司毁于战火。
1933 上海天一公司于薛觉先在上海拍摄首部粤语电影《白金龙》,引起轰动。
1934 蔡楚生推出《渔光曲》,卖座鼎盛,并于次年成为中国首部国际获奖影片。
吴永刚编导《神女》。
国民政府属下的中央宣传委员会成立中央电影摄影场,简称“中电”。
1935 《风云儿女》在上海首映,影片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阮玲玉留下“人言可畏”的遗书,服毒自尽。
1937 袁牧之导演的《马路天使》上映,女主角周璇一鸣惊人。
上海沦陷,上海制片事业陷入停顿。
(卢沟桥事变,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38 中制完成《八百壮士》等三部抗战故事片,同年武汉沦陷,中制迁往重庆。
1941 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上映,轰动一时。
(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
1945 日本投降。
1947 《一江春水向东流》上映,卖座鼎盛,产生很大政治影响。
1948 《小城之春》上映。
1949 上海电影制片厂成立。
北京电影制片厂成立。
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由东北电影制片厂出品。
香港第一部黄飞鸿电影,关德兴主演的《鞭风灭烛》上映,后来成为中国最长的系列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 南洋影业改为邵氏父子公司。
1951 批判《武训传》的运动开始。
1952 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影制片厂在北京成立,后改名为八一电影制片厂。
1953 新中国第一部彩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完成。
1958 邵氏公司成立,邵逸夫出任总裁,同时在清水湾兴建邵氏影城。
1959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举办“庆祝建国十周年国产新片展览月”,同年出品大批优秀电影。
1960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完成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1961 《大众电影》杂志举办第一届电影百花奖。
1963 邵氏出品,李翰祥导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台湾地区上映,引起轰动。
李行、李嘉导演《蚵女》,掀起台湾地区“健康写实主义”风潮。
1964 李翰祥离开邵氏,在中国台湾创办国联,创业作品为《七仙女》。
1966 胡金铨导演的《大醉侠》开创新派武侠电影潮流。
(文化大革命开始)
1967 胡金铨导演《龙门客栈》。
张彻的《独臂刀》上映,影响到日后香港电影向男明星为主导的路线发展。
《清宫秘史》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全国性的批判。
1970 新中国恢复生产影片,本年出品两部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和《红灯记》。
邹文怀离开邵氏自组嘉禾公司。
1971 李小龙返港拍摄《唐山大兄》,掀起功夫片热潮,同时挽救了嘉禾,使之成为实力仅次于邵氏的大公司。
1972 李小龙主演的《精武门》打破香港票房记录。
李翰祥重返邵氏,拍摄许冠文主演的《大军阀》,十分卖座。
1973 李小龙猝死。
1975 胡金铨导演的《侠女》获得第28届嘎纳电影节技术大奖。
----------------------------------------------------------
中国电影大事记
(1896—2005)
1896年 电影传入中国。
1905年 第一部中国电影诞生。《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正式诞生。
1908年 意大利侨民劳罗在上海拍摄了《上海第一辆电车行驶》、《上海租界各处风景》、《强行剪辫》等短纪录片。
1909年 中国出现的第一家电影制片公司——亚细亚影戏公司在上海建立。
1911年 5月,上海城自治公所颁布《取缔影戏场条例》,共7条。
反映辛亥革命的短纪录片《武汉战争》在上海谋得利戏园上映。
1913年 中国人自组的电影公司新民公司在上海成立。
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又名《洞房花烛》)问世。
黎民伟在香港拍摄了短故事片《庄子试妻》。
1916年 幻仙影戏公司在上海徐家汇成立。
1917年 上海商务印书馆开始涉足电影业。
1919年 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了《偷烧鸭》等一批喜剧短片(时称为滑稽短片)。
中国影片制造公司在南通成立。
1920年 商务印书馆影片部摄制了由梅兰芳主演并导演的京剧短片《春香闹学》和《天女散花》,这是梅兰芳涉足电影的开始。
1921年 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问世。
1922年 《海誓》、《掷果缘》《红粉骷髅》上映。
1928年 武侠神怪片《火烧红莲寺》(第一集)上映。
1929年 首映有声影片《飞行将军》(仅有声响,并无对白)。
本年度出现的主要影片有《火烧红莲寺》四至九集、《王氏四侠续集》、《乾隆游江南》一至四集、《儿女英雄》二至三集、《红侠》、《风流剑客》、《飞行大盗》、《白玫瑰》、《关东大侠》等。
1930年《野草闲花》上映。该片采用蜡盘配音的方法为影片插曲《寻兄词》配音,这是中国电影的第一首插曲。
1931年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问世。
1933年《狂流》、《春蚕》、《三个摩登女性》、《都会的早晨》、《小玩意》和《城市之夜》上映。
1934年 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影片《神女》上映。该片是中国无声电影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姊妹花》、《渔光曲》上映。
1935年 《大路》、《新女性》上映。后者为著名影星阮玲玉主演的最后一部影片。
《都市风光》上映,这是中国第一部音乐喜剧片。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制作完成。
1936年《化身姑娘》、《迷途的羔羊》、《狼山喋血记》上映。
1937年 《壮志凌云》、《联华交响曲》、《夜半歌声》、《十字街头》、《马路天使》上映。
1938年 抗日题材影片《保卫我们的土地》、《热血忠魂》和《八百壮士》上映。
1939年 《木兰从军》,连映85天。摄制了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孤城喋血》、《中华儿女》、《保家乡》、《好丈夫》等抗战电影。
1940年 摄制了《东亚之光》、《胜利进行曲》、《塞上风云》等8部抗日题材故事片及大型抗战纪录片《民族万岁》。
1941年 《西施》、《家》(上、下集)上映。中国第一部大型动画片《铁扇公主》(片长80分钟)问世。
1943年 《秋海棠》、《红楼梦》两部文学名著影片在上海上映。
1944年 拍摄了《气壮山河》、《血溅樱花》等抗战题材影片。
1947年 《八千里路云和月》举行了首映。《天堂春梦》、《假凤虚凰》、《一江春水向东流》(上、下集)上映。
1948年 抗日题材影片《松花江上》公映。《乘龙快婿》、《夜店》、《艳阳天》、《万家灯火》、《小城之春》、《生死恨》上映。
1949年 《丽人行》上映。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导演王滨)问世。
1950年 《我这一辈子》(根据老舍小说改编)摄制完成,成为春节期间最上座的影片,并获得文化部优秀影片二等奖。
1951年 上影厂拍摄的《南征北战》摄制完成。这是新中国拍摄的第一部优秀的战争片。
作者: 银幕魅影 2005-12-20 10:45 回复此发言
--------------------------------------------------------------------------------
5 回复:中国电影百年简史
1953年 越剧片《梁山泊与祝英台》完成。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彩色片。
1954年 惊险故事片《渡江侦察记》完成,上映后受到热烈欢迎。
1955年 《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上放映,并于27日在巴黎明星电影院正式上映。
1957年 《柳堡的故事》、《女蓝五号》、《羊城暗哨》等影片深受观众欢迎。.
1958年《黄宝妹》公映,被评价为“纪录性艺术片”的代表作。
第一部中外合拍故事片《风筝》(中法合拍)问世。1958年出品的故事片高达105部。
1959年中国电影代表团携片参加第一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老兵新传》获电影节技术成就奖,《小鲤鱼跳龙门》获动画片银质奖。
1960年 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歌舞片《刘三姐》完成。
1962年 第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评选结果揭晓,《红色娘子军》获最佳故事片奖。
1963年 本年度最受观众欢迎的影片有《冰山上的来客》、《小兵张嘎》、《早春二月》、《野火春风斗古城》等。
1964年 《英雄儿女》、《雷锋》、《小铃铛》、《霓虹灯下的哨兵》、《阿诗玛》等一批优秀影片问世。
1965年 《地道战》、《烈火中永生》、《舞台姐妹》等文革前最后一批经典影片问世。
1970年 摄制完成第一部“样板戏电影”——彩色京剧艺术片《智取威虎山》。
1971年 完成“样板戏电影”《红灯记》(京剧)、《沙家浜》(京剧)和《红色娘子军》(舞剧)的拍摄。
1974年 全国上映《火红的年代》、《艳阳天》、《青松岭》等影片。
1975年《春苗》在全国公映。
1976年《欢腾的小凉河》在全国公映。
《创业》、《海霞》、《园丁之歌》等受到“四人帮”批判的电影在全国恢复上映。
1978年 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在南斯拉夫第3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上获一等奖。动画片《大闹天宫》(上、下集)在英国第22届伦敦国际电影节获最佳影片奖。
1979年 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归心似箭》、《小花》、《生活的颤音》、《苦恼人的笑》等。
1980年 《巴山夜雨》、《天云山传奇》等一批反思性影片摄制完成。
1981年 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西安事变》、《喜盈门》、《邻居》、《沙鸥》、《被爱情遗忘的角落》、《乡情》等。
1982年 《城南旧事》、《人到中年》、《牧马人》、《骆驼祥子》等一批重要影片摄制完成。
1983年 《泉水叮咚》在意大利第13届吉福尼国际儿童电影节被评为一等奖。
本年度较有影响的影片包括《咱们的牛百岁》、《血,总是热的》、《夕照街》、《我们的田野》等。
1984年 《猎场扎撒》、《野山》、《良家妇女》、《黑炮事件》等重要影片问世。
1987年 《老井》获第二届东京国际电影节大奖。《红高粱》、《老井》、《人?鬼?情》、《孩子王》、《太阳雨》、《我只流三次泪》、《最后的疯狂》等一批重要影片摄制完成。
1988年 《红高粱》在第38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获得“金熊奖”。这是我国第一次在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高奖。《芙蓉镇》在捷克斯洛伐克第26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获电影节大奖。
1989年 《金猴降妖》、木偶片《神医》分别获美国第六届芝加哥国际儿童电影节动画故事片一等奖、动画短片一等奖。《开国大典》问世。该片对传统的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990年 2月,《本命年》获得第4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
赵丽蓉因《过年》一片获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
本年度重要影片有《焦裕禄》、《我的九月》、《北京,你早》、《老店》、《龙年警官》、《血色清晨》等。
1991年 《哦,香雪》获得41届柏林电影节儿童片奖。这是中国电影第一次获得这一奖项。《大红灯笼高高挂》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得银狮奖。
本年度重要影片包括《大决战之一—平津战役》《大决战之二—淮海战役》、《过年》、《火焰山来的鼓手》《留守女士》等。
1992年 《秋菊打官司》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得金狮奖。
本年度重要影片有《站直啰,别趴下》、《秋菊打官司》、《香魂女》、《阙里人家》、《大撒把》、《新龙门客栈》、《蒋筑英》、《三毛从军记》等。
1993年 《香魂女》和台湾《喜宴》同获第43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本年度重要影片有《重庆谈判》、《霸王别姬》、《无人喝彩》、《炮打双灯》等。
1994年 本年度重要影片有《被告山杠爷》、《背靠背、脸对脸》、《二谟》等。
1995年 本年度重要影片有《孔繁森》、《九香》、《七七事变》、《大辫子的诱惑》、《赢家》等。
1996年 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鸦片战争》、《大转折》(上下)、《红河谷》等。
1997年 大陆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问世。
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大进军》系列:《南线大追歼》、《席卷大西南》、《安居》、《长征》等。
1998年 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不见不散》、《离开雷锋的日子》、《一个都不能少》等。
1999年 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黄河绝恋》、《紧急迫降》、《大战宁沪杭》、《洗澡》等。
2000年 本年度重要影片有《生死抉择》等。
2001年 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寻枪》、《开往春天的地铁》、《我的兄弟姐妹》等。
2002年 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邓小平》、《美丽的大脚》、《冲出亚马逊》、《和你在一起》、《卡拉是条狗》等。
2003年 中国第一部数字电影《冬至》摄制完成。《英雄》创下了2.5亿元的票房纪录。
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英雄》、《惊涛骇浪》、《暖》等。
2004年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十面埋伏》、《手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