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地图出版社地理
㈠ 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星球地图出版社):经纬度,海陆变迁,海陆分布,世界人口,世界的人种、语言很宗教,
这几句话说不清,上面内容总体包括自然地理简单部分和部分人文回地理,其实地理是人类为了更答加科学的探索和了解、利用我们的自然环境,才诞生了这门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变化和发展规律而为人类而服务的学科。上面的经纬度是简单而言为了区别方向的,海洋和大陆是地球表面基本概况啊…
㈡ 买中国地图集、世界地图集是买星球地图出版社的好还是中国地图出版社的好
那必然是中图社的图。全国所有地图出版社的图我都看过。中国地图出版社各方面来说(信息量大小,包装精美程度,修订频繁程度)都远远好于其他的。
㈢ 初二地理下册复习资料星球地图出版社
第一课 四大地理区域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 青藏地区:高寒,日照强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分界线:昆仑山 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秦淮一线:1 一月零度等温线 2 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3 八百毫米等降水量线
4 湿润半湿润分界线 5 亚热带暖温带分界线 6 南北方分界线
四大地理区域,主要是依据气候和地形的差异,同时兼顾自然景观和土地利用的不同来划分的
学习区域地理地方:1综合法 2比较法
第二课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面积 地形 气候 土壤 河流
北方 百分之二十 平原为主 温带季风气候 黄土地黑土地 较少
南方 百分之二十五 丘陵为主 亚热带季风气候 红壤,水稻土 较多,河湖密布
北方主要是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南方主要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
农业:南方水田 北方旱地
工业 :北方:煤炭,石油 南方:有色金属,水能
主要农作物:北方:玉米,大豆,高粱,小麦,棉花 南方:水稻,油菜,甘蔗
主要水果:北方:水稻,油菜,甘蔗 南方:柑橘,椰子,香蕉,荔枝,菠萝
由于自然环境、生产和生活及民族分布等差异的影响,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我国南北方地区在传统服饰、饮食习惯、居民风格、歌舞娱乐、民俗风情等方面也存在这明显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
第三课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面积:百分之三十。人口:百分之四。范围:大兴安岭—长城—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 地形:高原盆地为主。气候:温带大陆气候 河流:内流河(塔里木河) 植被:自东向西: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民族:维吾尔族、回族、蒙古族、哈萨克族、汉族
坎儿井由竖井、暗渠及蓄水池等组成。竖井由于开掘和维护时出土和通风,暗渠由于输水,蓄水池用于储水。 解决西北地区干旱缺水问题:南水北调、多修蓄水工程
世界屋脊:面积,百分之二十五 人口:百分之一,地形:高原为主,海拔四千米以上 气候:高原山地为主 拉萨:日光城 河流:许多江河的发源地 民族:藏族 宗教;佛教
㈣ 八年级上册地理同步学习答案 星球地图出版社
你可以去课后答案网找找
㈤ 求高一地理必修一地图册答案 星球地图出版社的, 急!!!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岩石分三大类:①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②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③变质岩(变质作用)。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
(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造成地表高低不平。地质构造的类型有褶皱(背斜和向斜)和断层(地垒和地堑)。
(2)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和重力。使高低不平的地表趋向平坦。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流水侵蚀地貌(V型谷)、堆积地貌(冲积扇、冲积平原和三角洲);风蚀地貌(风蚀洼地、蘑菇)、风积地貌(沙丘)。
3、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火山、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海洋。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处,常形成山脉、海沟。
4、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削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对可见光吸收的很少。②反射作用: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③散射作用: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并产生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把部分热量归还给地面,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
5、全球近地面有7 个气压带(高低压相间分布),6 个风带。
(1)低纬度环流:
①赤道低压带:因为热力作用形成,气流辐合上升,易成云致雨,形成多雨带。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东南亚的马来群岛)
②副热带高压带:因为动力作用而形成,气流在30度纬度上空聚积而下沉,形成少雨带(东亚季风区除外),常年受其控制的地区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北非的撒哈拉水沙漠、西亚的沙漠、北美美国西部的沙漠、南美智利、秘鲁西部的沙漠、澳大利亚大沙漠)
③信风带:由副高吹向赤道低压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东北信风,在南半球左偏成东南信风。
(2)中纬度环流:
④副极地低压带:由来自低纬的暖气流与来自高纬的冷气流相遇运动上升而形成。形成温带多雨带。
⑤中纬西风带:由副高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西南风,在南半球左偏成西北风,习惯上叫西风,受其常年控制的地区,在大陆西岸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欧洲西部、北美西部如加拿大的温哥华附近、南美南端的安第斯山西侧、澳大利亚南端及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等)
(3)高纬环流:
⑥极地高压带:因为热力作用而形成,冷空气下沉,形成少雨带。不过极地因为气温低,蒸发更少,所以极地属于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为湿润地区。
⑦极地东风带:由极地高压带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右偏成东北风,南半球左偏成东南风。
(4)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移动的原因: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动。△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5)单一气压带或风带作用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温带海洋性气候(中纬西风带)。
(6)气压带、风带移动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低纬信风带控制)、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中纬西风带控制)。
6、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锋面气旋。气旋是低压,低压系统在实际大气中常会出现沿中心向一定方向延伸出的低压槽,在低压槽上形成了锋面系统。锋面与气旋是一个整体(高压系统是没有的)。
7、水循环
(1)类型:海陆间大循环(大循环)、陆地循环(水量很少)、海洋循环(水量最大)
(2)各环节的名称: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植物蒸腾
(3)意义:它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塑造地表形态;联系四大圈层。
8、洋流:
(1)类型:按成因分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按性质分暖流和寒流。
(2)分布:△中低纬度——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流动(与半球反气旋方向一致),南半球逆时针方向流动(与南半球反气旋方向一致)。△中高纬度(主要指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南半球西风漂流,世界最强大的寒流。△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夏季由西向东流,冬季由东向西流(夏顺冬逆)。
(3)影响:①对气候的影响:暖流起到增温、增湿作用(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寒流起到降温、减湿作用(澳大利亚西海岸的维多利亚沙漠、秘鲁太平洋沿岸的阿塔卡马沙漠的形成都与沿岸的西澳大利亚寒流和秘鲁寒流有关)
②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渔场的分布:寒暖流交汇处,给鱼类带来了丰富多样的饵料。
△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的交汇处。△纽芬兰渔场——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的交汇处。△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高纬南下的冷海水交汇形成。△秘鲁渔场——上升补偿流使深层海水上泛,带来深海的硅酸盐类,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浮游生物又是鱼类的饵料。
③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也使污染物的范围扩大。
④对海洋运输事业的影响:顺流——航行速度快;逆流——航行速度慢。
㈥ 谁有(星球地图出版社)的初中地理复习提纲啊急!!!
第一章 地球和地球的运动
考试范围与要求(2009年揭阳市中考地理科考试要求)
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2、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和周期。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知道本初子午线,地轴,两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知道五带的名称和范围。
知识要点归纳
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3、在地球仪上,穿过地心且连接南北两极的假想轴叫地轴,指向北极星的一点是北极(地球最北点),相反是南极(地球最南点)。
4、关于经线和纬线:
纬 线 经 线
定 义 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特 点 形 状 圆圈,除两极点以外,每一条纬线自成圆圈 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圆圈
长 度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两极收缩成一点。南、北纬度数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 每条经线长度都相等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5、关于经度和纬度:
经 度 纬 度
度数起点线 本初子午线(0°经线) 赤道(0°纬线)
度数划分 从0°经线开始,度数向东增加至180°为东经,代号为E;度数向西增加至180°为西经,代号为W。 从赤道开始,度数向北增加至90°为北纬,代号为N;度数向南增加至90°为南纬,代号为S。
特殊线 东西经度分界线:0°、180°
东西半球分界线:20°W、160°E 南北回归线纬度:23°26′
南北极圈纬度:66°34′
半球划分 20°W、160°E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1°长度 纬度相差1°,两地之间的经线长度为111千米 赤道上经度相差1°,两地间的纬度长度为111千米,越向两极点,两地间的纬度长度变小
6、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低纬度:0°至30°;中纬度:30°至60°;高纬度:60°至90°。
7、本初子午线经过英国伦敦的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赤道纪念碑在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
8、地球的运动:
自 转 公 转
中心 地轴 太阳
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周期 一天 一年
现象 昼夜更替 时间的差异 四季变化
9、地球的五带
温带与寒带的界线:南、北极圈(66°34′)
温带与热带的界线:南、北回归线(23°26′)
10、经纬网:
定义: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作用:确定地球表面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重难点突破
1、经度、纬度的变化规律
(1)经度的变化规律:度数向东增大的为东经(E),向西增大的为西经(W)。如图(一):
图(一)
(2)纬度的变化规律:度数向北增大是北纬(N),向南增大
是南纬(S)。如图(二):
2、东西半球的判定方法:
东半球:20°W向东至160°E之间
公式:(X)°W<20°W,(X)°E<160°E
西半球:20°W向西至160°E之间
公式:(Y)°W>20°W,(Y)°E>160°E
如:15°W<20°W,故15°W在东半球
注:20°W、160°E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既不属于东半球,
也不属于西半球。
如图(三):
图(三)
例题:读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C三点经纬度
A _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__;C _______________
(2)A地所处的纬度带是________,所处温度带为________。
(3)B地所处东西半球为________,C地所处南北半球为________。
解析:(1)A点经度:40°,因为度数是向东增大,故为东经。纬度:20°,因为度数是向北增大,故为北纬。即:40°E,20°N;B点经度:170°,因为度数向西增大,故为西经。纬度:40°,因为度数向南增大,故为南纬。即:170°W,40°S;C点首先根据箭头所指示的自转方向(北逆南顺),可判断该图所示为南半球,即南纬,同时,从自转方向来看,因为C点位于0°经线之前,故为东经。即:90°E,30°S。
(2)A点纬度20°N,属低纬度。同时,该点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为热带。
(3)东西半球的判断只需看经度,南北半球的判断只需看纬度。所以,因为B点经度为(170)°W>20°W,为西半球;C点纬度为30°S,为南半球。
3、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极地出现极昼、极夜现象除外)。
例题:在地球公转示意图中,A、B、C、D分别表示二分、二至4个节气之间的时段,读图填空:
(1)地球从春分日(北半球)运行至夏至日(北半球)的这段时间,在图中用字母______表示。
(2)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时候是______、______。
(3)北半球昼短夜长的时段是______、______。
(4)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增大的时段是______。
(5)北半球白昼逐日缩短的时段是______、______。
解析:夏至日太阳直射点移至最北界线——北回归线上,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至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南移到最南界线——南回归线上,之后太阳直射点又向北移动。北半球当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时,昼渐短,夜渐长,冬至日时,昼最短,夜最长;当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情况刚好相反。在春、秋分日时,太阳直射在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北半球从春分日到秋分日,虽然昼长的变化是渐长——最长——渐短,但整体是昼长大于夜长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北极圈以内地区是极昼变化范围,北半球从秋分日到春分日,情况则相反。
故答案应为:(1)A (2)D、A (3)C、D (4)A (5)B、C。
4、时间的变化:由于地球在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经度不同的地方,时间不同:越往东,时间越早;时差的计算方法:全球共24个时区,每隔一个时区,时间相差一个小时,计算时采用东加西减的原则。
例题:若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定于2008年8月8日20时(北京:东8区)开始,问在美国纽约(西5区)的汤姆几点能看到现场直播?
解析:(1)计算两地相隔的时区数量:13,那么两地相差13小时;
(2)由于纽约在北京的西面,所以纽约的时间是:20-13=7
答:在纽约的汤姆早上7点能看到开幕式的现场直播。 赞同0| 评论
等待您来回答1回答30谁有生物(江苏版)、地理(星球地图出版社)初中总复习提纲?请发到...0回答关于南师大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考研,请给点考研时怎样复习的经验吧3回答5谁有(星球地图出版社)的初中地理复习提纲啊??急!!!2回答华东师范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
㈦ 星球地图出版社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试题
地理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案填写在后面的答题表中(本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 )
A. 24小时 B. 12小时 C. 1小时 D. 1年
2.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
A.地转偏向力 B.昼夜更替 C.昼夜长短变化 D.时间的差异
3. 期末考试的今天,太阳直射点位于:( )
A.赤道上 B.南回归线附近 C.北回归线附近 D.南极圈
4. 经度和纬度都是零的地点,位于:( )
A.北半球 B.西半球 C.南半球 D.东半球
5. 当一个人站在南极点时,他周围的方向是:( )
A. 四周都是北 B. 左东右西 C. 左西右东 D. 四周都是南
6. 在一幅四百万分之一的地图上,6厘米代表实际距离是:( )
A. 240千米 B. 2400千米 C. 24千米 D. 1200千米
7. 下面对高度的叙述,表示相对高度的是:( )
A. 珠穆朗玛峰高8848米 B. 珠穆朗玛峰比吐鲁番盆地高9003米
C. 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高-155米 D. 青藏高原平均高度为4000米
8. 被亚、欧、北美三大洲环抱的大洋是: ( )
A. 太平洋 B. 大西洋 C. 北冰洋 D.印度洋
9. 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例分别是:( )
A. 50% 和 50% B. 79% 和 21% C. 29% 和71% D. 71% 和 29%
10. 北美洲与亚洲的分界线是:( )
A. 丹麦海峡 B. 白令海峡 C. 巴拿马运河 D. 德雷克海峡
11. 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位于: ( )
A. 印度洋板块 B. 非洲板块 C. 亚欧板块 D. 欧洲板块
12. 火山和地震的相同之处是:( )
①地球内部能量的剧烈释放; ②多发生在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
③是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④是地球外部力量作用的结果。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④ D. ②③
13. 下列语句中,描述天气的是:( )
A. 秋高气爽 B. 冬冷夏热 C. 狂风暴雨 D. 全年炎热干燥
14. 南半球陆地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 )
A. 7月 B. 8月 C. 2月 D. 1月
15. 某地的年降水量是指:( )
A. 该地某一年的降水量 B. 该地降水最多一年的降水量
C. 该地多年平均的降水量 D. 该地降水量最少一年的降水量
16、影响塔里木盆地与同纬度北京气候差别的最主要因素有: ( )
A. 海陆位置 B. 纬度位置 C. 地形 D. 人为因素
17. 西亚和北非大部分地区属于:( )
A. 热带雨林气候 B. 热带沙漠气候 C. 热带季风气候 D. 地中海气候
18. 关于热带季风气候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终年高温多雨 B.四季分明,夏季多雨
C.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D.全年炎热干燥
19. 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小取决于:( )
A.经济发达程度 B.生活医疗水平 C.文化教育水平 D.出生率和死亡率
20. 2000年在亚洲,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数量是:( )
A.1个 B.7个 C.5个 D.6个
21. 下列不属于黄种人的是:( )
A.印度人 B.印第安人 C.蒙古人 D.中国人
22. 有关世界三大宗教,正确的说法是:( )
A.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B.基督教教徒又称为穆斯林
C.佛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D.伊斯兰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
23. 下列关于世界上语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个国家只有一种语言 B. 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
C.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D.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24.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是:( )
①森林减少,草原遭破坏、水土流失、土壤沙化;
②粮食及生活用品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需要;
③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
④生活水平会大幅度提高。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25.“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意思是:( )
A、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
B、在适应当地环境的长期过程中,人们形成了一定的生活习惯和方式
C、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D、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6. 下列那些条件不利于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
A. 水源充足 B. 交通便利 C. 崎岖山地 D. 自然资源丰富
27. 下列关于聚落与环境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 北极地区气候严寒,房屋用冰块构筑,低矮,墙厚,保温功能好
B. 我国黄土高原上气候干燥、冬冷夏热,用黄土筑成窑洞,冬暖夏凉
C. 西亚地区气候炎热干燥、风沙大,建平顶房可防风沙
D. 云南西双版纳地区气候潮湿,人住在竹楼上层,凉爽又防潮
28. 区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原则是:( )
A. 国家人口的多少 B. 国家面积的大小
C. 政治制度的不同 D. 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29. 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 )
A. 亚洲、非洲 B. 大洋洲 C. 拉丁美洲 D. 欧洲、北美洲
30. 一个国家的领土包括:( )
A. 国界线以内的陆地 B. 国界线以内的陆地、领海
C. 国界线以内的陆地、河湖 D. 国界线以内的陆地、河湖、领海和领空
2003年秋季培元中学初一上地理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答题表(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填空题:(13分)
1、风向为“南”,说明风来自 方;风力是风的 。
2、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带,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__地带和_________________地带。
3、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主要位于_______纬度_______的平原地带。
4、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__________状况,一般变化__________;气候一般只注意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个要素。
5、早期的聚落大都选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资源优越的地方。
三、综合题:(27分)
1、读经纬线为平行直线的地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
(1)写出E点和F点的经纬度E__________________ F__________________
(2) 图中A点位于D点的_______方向;B点位于C点的________方向。
(第1题图) (第2题图)
2、读地球上五带分布图,完成下列内容:(5分)
(1) 有阳光直射的是__________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____带,气候上四季变化比较明显的是____________带。
(2) 图中B带和C带之间的分界线叫___________线;每年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在______________线。
3、读“某地全年气温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5分)
(1) 该地最低月平均气温是_______________,出现在____________月份
(2) 该地的年较差是__________
(3) 从南、北半球看,该地位于____________半球
(4) 从地球的五带看,该地位于___________带
4、读位于北半球的A、B两地的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列要求:(5分)
(1)从图中可以看出,A地降水集中________月,说明该地降水集中在______季。
(2)B地降水最少的月份是______月,说明______季比较干燥。
(3)从以上分析可知,A、B两地降水季节分配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下图,回答问题:(6分)
(1)①地的全年气温高于__________ ,各月降水量大多在__________毫米以上,可判断其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气候。
(2)②地属于_____ _________气候类型。
(3)③地的气候特征________ _____,主要分布范围是____ __________
㈧ 初二下册地理书星球地图出版社
http://www..com/?tn=wenz_pg&word=%D0%C7%C7%F2%B5%D8%CD%BC%B3%F6%B0%E6%C9%E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