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巷历史
❶ 急求慈溪发展史
短短三年间,慈溪市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从无到有,一下子有11个品牌获此殊荣,应该说是慈溪经济多年良性发展的厚积薄发。种种迹象表明,随着慈溪“品牌强市”和“质量兴市”战略的深入实施,慈溪的经济转型已步入良性的快速发展阶段。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慈溪经济能够发展到如今品牌的强劲势头,用慈溪市主要领导的话说,“这得益于规模庞大的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慈溪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特点是依托大规模的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在慈溪,全市登记注册的工业制造企业有3.5万多家,其中民营企业占99.9%以上。民营经济之所以能够在慈溪蓬勃发展,活力不断,跟慈溪深厚的文化底蕴密不可分。在长期经济、社会发展中,慈溪形成了区域特色明显的移民文化、围垦文化和青瓷文化。
围海造田的历史,锤炼出慈溪人与大自然斗争、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精神,形成了移民文化所拥有的开拓进取、兼容并蓄的秉性。而作为中国青瓷的发源地之一和著名海上陶瓷之路的起点,青瓷文化又赋予慈溪人能商善贾、精明务实的灵性。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慈溪人抓住机遇,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并在全国县级城市中独树一帜。
慈溪经济发展的另一个特点是,下辖的每个乡镇基本上都有自己在国内外别具一格的特色产业。如:附海镇的小家电产业、横河镇的轴承产业、观海卫的欧式插座产业、周巷的饮水机产业、天元镇的仿古家具生产基地等。
正是因为抱定一个产业,哪怕最小、最边缘的产品,也要把它做成规模最大的决心,成就了今天的慈溪,一举成为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中心。同时,也使慈溪经济由块状的产业制造基地,最终发展成为以大规模企业为龙头的品牌大市。
如今,慈溪在国内已成为响当当的“家电之都”、“轴承王国”、“轻纺基地”,更可喜的是,慈溪的民营企业大多已经走向国际市场。这给慈溪经济发展带井巨大的发展空间。据慈溪市有关部门统计,最近几年,品牌企业不断壮大发展,至去年底,全市销售超亿元的企业已达125家,有12家民营企业跨入中国最大的500家民营企业行列。
慈溪市的主要领导向记者坦承:“慈溪的企业品牌建设经历了从无牌、贴牌到有牌,再从有牌变名牌的发展过程,形成以企业品牌创新为主体,政府及部门全力推动的局面。”
进入2003年后,慈溪经济在继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开始受到资源和市场的双重压力,这也促使当时的政府部门开始重新审视长期以来规模扩张、低成本驱动的外延式经济增长方式。特别是土地、劳动力等成本上涨后,这种低成本优势逐渐减弱,慈溪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为此,慈溪市及时作出实施发展模式转型的战略决策,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通过品牌战略的实施和名牌产品的规模发展,在市场的调节下,实现资源合理有效的配置,带动慈溪块状产业结构、企业的重组、优化和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推进经济增长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同时,“品牌强市”和“质量兴市”的战略决策,也有力地推动了慈溪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成为全国县域经济转型提升的一个典范。迄今为止,慈溪有189个产品获名牌称号,其中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5个,浙江名牌产品32个;注册商标8100多家,其中被认定中国驰名商标6件,浙江省著名商标29件。境外注册商标总量达600余件,其中国家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品牌出口商品2个,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6个。国家免检产品14个。
品牌的打响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慈溪的三A、方太、先锋等一批名牌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走在了国内同行前列。名牌企业的成长也增强了区域经济的综合实力,城市形象得以提升。2005年,慈溪共实现生产总值375亿元,工业增加值230亿元,综合实力在全国百强县市中排名14位。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12亿元,同比增长15.8%。
为进一步鼓励支持企业创品牌、争名牌,建设品牌强市,打造“品牌慈溪”,全面提升慈溪整体经济素质和综合竞争力,该市又以文件的形式,正式出台《关于实施品牌战略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制定和细化了详尽的工作步骤。
第一、实施品牌战略,主要包括企业商标创牌和产品创牌。这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企业经营质量和效益,推动企业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参与市场竞争的客观趋势;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和质量振兴,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入推进特色制造业基地、都市创汇农业基地、休闲旅游基地、现代物流基地等“四大基地”建设,引领大桥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抓手。
第二、激发企业创牌积极性。立足于企业发展和提高综合竞争力,积极引导企业进一步增强品牌意识,充分认识创牌意义,把品牌战略纳入企业经营发展规划,以市场为导向,灵活运用品牌延伸、核心技术、商标、资本运营、OEM、全球化等方式,进一步创新品牌,提高质量,增创优势,以实施名牌战略进一步加快企业发展。建立和完善企业创牌激励机制。被评为国家级名牌产品或驰名商标、免检或免验产品的企业,以及被评为省级品牌或著名商标、宁波市和市本级名牌产品或知名商标的企业,分别给予重奖。
第三、成立实施品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成立由工商、质监、经济发展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市实施品牌战略推进委员会,作为市政府实施品牌战略的领导和协调机构。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制订全市产品创牌和商标创牌的战略规划并组织实施;统一领导和协调全市创牌工作,组织认定慈溪市名牌产品和知名商标,并指导和协调全市创牌工作;组织认定慈溪市名牌产品和知名商标,并指导和协调慈溪市名牌产品和知名商标的后续管理和保护工作;组织确认并推荐宁波市以上名牌产品和知名(著名、驰名)商标名单;制订并落实品牌扶持的政策措施。
同时组织开展慈溪市名牌产品和知名商标评审工作。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组织实施《慈溪市名牌产品管理办法》和《慈溪市知名商标管理办法》。通过开展慈溪市名牌产品和知名商标评审,壮大企业品牌创建队伍,培育慈溪市品牌后备库,形成以国家级、省级、宁波市级及本市级品牌为对象的四级品牌梯度培育体系。
第四、建立和形成条块结合,密切协作、合力推动的实施品牌战略服务机制。发挥各地、各部门优势,加强对企业创牌的指导和服务。市经济发展局、外经贸局、农业局等主管部门发挥行业指导作用,在创行业品牌、出口品牌、农产品品牌、服务品牌、科技产品创牌等方面加强规划和指导,各项专项资金分配向创牌企业倾斜。各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加强对企业创牌工作的业务辅导,积极做好企业品牌评审、认定及推荐工作,加强对企业创牌的支持和配合。各镇(街道、经济开发区)根据本地经济发展实施,制定本地创牌规划并组织实施,对各地所获得本市级以上品牌成果,纳入各地经济发展目标考核内容。市政府根据年度创牌成果,实施创牌经费补助政策。
第五、积极打造行业品牌和城市品牌。引进国内外优势品牌落户慈溪,鼓励支持本地企业与国际著名企业进行合作生产,多渠道提升“慈溪制造”水平,发挥慈溪块状经济优势,积极推进企业集群、产品集群升格为名牌集群,用名牌名品托起名企业,用名品名牌展示名区域,扩大慈溪“家电之都”、“轴承王国”、“轻纺基地”等地方产业群知名度。依托企业创牌,着力打造慈溪城市品牌,凡慈溪本市级以上品牌企业,在媒体、国际和国内重要体育赛事及高速公路、港口、机场等宣传企业品牌的同时,宣传慈溪城市形象的,经认定后给予一定奖励。
慈溪市主要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前慈溪经济正处在一个重要的战略转折期。由于世界第一跨海大桥——杭州湾大桥建成通车在即,将使慈溪一跃成为连接上海、宁波两大城市的黄金枢纽,并融入沪杭甬经济的金三角的2小时交通圈,慈溪的空间区位和外部环境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区位和交通优势的凸显,加上杭州湾新区的高速发展,一个产业集群、块状经济发达的慈溪,已具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能力,为实施品牌强市和质量兴市战略添砖加瓦。
慈溪近期的发展目标是:到2007年,培育发展的慈溪市名牌产品和知名商标各达到100件,新增宁波市名牌产品和知名商标分别为60件、50件,新增浙江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各20件,新增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分别为4件、2件,形成层次清楚、结构合理、具有发展潜力的品牌梯度培育体系;到2010年,发展慈溪市名牌产品和知名商标各达到200件,新增宁波市名牌产品和知名商标分别为120件、100件,新增浙江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各为40件,新增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分别为6件和4件,力争使慈溪拥有的国家级、省级名牌产品数量和总体水平位居全省前列;以一大批企业品牌为支撑,打造若干个与“四大基地”建设相适应、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行业品牌和地方产业群品牌,提升“慈溪制造”整体水平。
相关链接
杭州湾新区轮廓初现
杭州湾大桥的建设,给浙江慈溪带来了跨越式发展的大好契机。以“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的杭州湾新区,目前轮廓初现:总投资28亿元的核心区域“五横七纵”高等级路网框架基本形成,振邦化纤、吉利汽车、欧洲工业园等176家企业到新区落户,总投资达300亿元。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滨海新城——杭州湾新区,逐渐显现在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南翼。
杭州湾新区位于慈溪市北部,东离宁波60公里,北距上海168公里,西至杭州138公里,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南翼、环杭州湾地区——上海、杭州、宁波三大中心城市经济金三角的中心。
慈溪市委、市政府把建设新区作为接轨上海、迎接“大桥经济”的历史机遇和重要举措,利用慈溪产业配套完善、加工能力强以及杭州湾大桥建设带来的交通便捷等优势,直接引进技术、资金、人才等各种优质资源。新区规划面积为143平方公里,其中工业开发面积65平方公里,整个区域地势平坦,非常适合大工业开发的要求。新区分成三大功能区块:中部65平方公里区块为工业聚集区,重点发展家电、化纤、精密仪器、电子信息、新材料等行业。并坚持发展园中园,区内初步形成五金、家电、轻纺、渔具、电子和欧洲工业园等六大特色工业园区;东部40平方公里区块为新区经济、文化、行政、商住、休闲等综合配套功能;西部38平方公里区块则沿杭州湾大桥通道向两侧拓展,建设休闲、娱乐、旅游区。根据慈溪市“十一五”规划和远景规划,杭州湾新区将建成一座聚集几十万人口的生态型现代化工业新城,成为宁波市的北部经济中心。
根据杭州湾新区的远景规划,经过数年建设,新区将成为慈溪乃至宁波市利用外资的主战场、吸引工业的积聚地、对外展示的新窗口、新型体制的试验地、吸引人才的新高地。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南翼的杭州湾新区,必将以优越的区位条件、良好的投资环境、美好的发展前景,吸引世人关注的目光。
慈溪出口加工区投入运行
2006年11月2日,浙江慈溪出口加工区正式通过海关总署、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商务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外汇局国家九部委联合验收小组的验收。
出口加工区是具有进料保税、入区退税、快捷通关等政策优势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对促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引进、推动进出口增长、带动国内原辅料出口、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加就业、促进区域经济繁荣等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慈溪出口加工区于2005年6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是浙江省内继宁波、杭州、嘉兴出口加工区成立后的第4个出口加工区,也是宁波市的第2个出口加工区。慈溪出口加工区位于宁波北部经济中心圈内,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南岸,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和外向型经济发展优势。它的封关运作必将提升慈溪及宁波在国内的经济地位,促进浙江省经济的快速发展,推进杭州湾南翼地区产业升级。此次出口加工区验收封关运作面积为0.7平方公里,目前已有多家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有意落户加工区。
良好用工环境促经济发展
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南岸落足地——浙江省慈溪市,近年来以家电制造业为龙头,在长三角城市群中迅速崛起,成为与山东青岛、广东顺德三足鼎立的“中国家电城”。在2005年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慈溪市以第7名的位次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十强,是浙江省四强县市之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蓬勃发展的市场经济,规范的用工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来此就业。据统计,这个常住人口超百万的新兴城市,目前外来务工人员已达60多万人,每年还以数万人的规模递增。
在慈溪经济发展过程中,外来务工人员的注入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外来务工人员的增多,给社会建设和城市管理带来新的内容,特别是这一庞大的群体,对用水、住房及其他各种公共资源的需求比较大,给区域资源、环境带来较大压力。慈溪市主要领导表示,我们对于外来务工人员有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服务的过程。一开始是将他们看作外来人,以管理为主,服务工作做得不够。后来认识到,外来务工人员已经融入慈溪的经济发展和城市运行之中,必须由过去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服务,积极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生存环境,努力维护其合法权益。
正是认识上的改变,推动了慈溪用工环境的改变。打造“平安慈溪”成为慈溪社会的主旋律。根据该市外来务工人员的实际情况,慈溪提出了“新慈溪人”的概念,坚持“人格平等、人文关怀、人性化管理”的服务原则,按照“政治上被信任,经济上能平等,社会上受尊重,文化上能共享”的要求,积极消除政策壁垒,早在几年前就全面取消了对外来务工人员进城就业的政策限制,并提供了免费的公共职介服务。同时,针对外来务工人员文化、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的实际情况,政府出钱买单,为每一位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免费的教育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让新慈溪人逐渐融入到慈溪主流社会之中。
“十一五”划定四大功能区慈溪是杭州湾地区新兴的中等城市之一,在区域城镇体系中是宁波大都市的发展重点。总体规划将慈溪市确定为长江三角洲南翼工商名城、宁波大都市北部中心城市。随着杭州湾大通道的打通,慈溪将会成为连接上海和宁波的节点与枢纽。从规划发展看,沪、杭、甬对慈溪的辐射作用将进一步增强,同时慈溪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力也会加大,必将带动城市传统产业升级与城市开放度的增强。目前,慈溪在建成区内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使得用地功能进一步优化,更符合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
慈溪的“十一五”总体规划首次把市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大主体功能区,并落实到具体的空间地形上。此举增强了总体规划的空间约束和指导功能,形成功能定位清晰、片区布局合理、发展导向明确、开发秩序规范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优化空间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十一五”时期慈溪推进集聚集约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从宁波市区北部中心城市定位出发,以大城市发展为理念,突破传统行政区划概念,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明确提出构建“一个中心、四个片区”的空间布局,形成中心带动、片区联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和“中心城区--片区重点镇--农民集中居住区”的新型城镇体系。一个中心:即中心城区,包括浒山、宗汉、坎墩三个街道及横河等周边镇部分,是现代商贸金融区、行政文教区和创业宜居区;四个片区:即杭州湾片区、慈东片区、周巷片区、观海卫片区。区域空间格局从原有的“一体两翼”向“一个中心、四个片区”的战略性调整,对于有效引导要素流向,实现生产力合理布局和人口适当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发现状和发展潜力,将市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四大主体功能区,科学界定产业空间布局、居民区空间布局以及各功能区空间布局。同时,注重将主体功能区与“一个中心、四个片区”空间加以有机融合,将中心城区定位于优化开发区域,四个片区定位为重点开发区域。
在读书的时候偶然了解到慈溪这个城市,觉得这个城市经济发展好快哦。每当在网上,报纸会特别关注慈溪的一些相关信息。可能对慈溪有特别的好感吧,在读书时期,竟有种强烈的愿望去慈溪那儿工作,在找工作的时候也竟跑到慈溪去,不过我最终没有去慈溪这个城市工作,可能自己不敢去外面一个人生活,呵呵,胆子是不是很小哦, 慈溪地处东海之滨,东邻宁波,西近杭州,北与上海隔海相望,位于建设中的杭州湾宁波跨海大桥南岸,是一个位于沪杭甬经济金三角中的新兴城市,属规划中的宁波大都市北部中心城市。慈溪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秦代设县,古称“句章”,至唐始称慈溪。总面积1154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02万人,下辖17个镇、3个街道,308个行政村。1988年10月撤县设市。市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上林湖越窑遗址,近代工商巨子虞洽卿旧宅,以及浙东名刹五磊讲寺、秦代徐福东渡达蓬山遗址等。 慈溪是一个典型的围垦城市,境内“二山一水七分田”,平原大部由海涂围筑而成,有“唐涂宋地”之称。慈溪又是一个移民城市,往上追溯,慈溪人都是随着围涂,由外地迁入的。慈溪还是我国青瓷的发源地,是陶瓷输出“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境内现存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上林湖越窑遗址。慈溪独特的历史,孕育了鲜明的“围垦、移民、青瓷”三大地域文化,这种地域文化哺育了慈溪人特别能适应市场经济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兼容并蓄、勇于开拓,精于细作、能商善贾”的品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的精神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勤劳智慧、勇于开拓的慈溪人民以千家万户的个私经济、社队企业起家,把一个以产棉为主的农业县,建设成为新兴的工业城市。2006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50.2亿元,比上年增长15.6%,人均生产总值5663美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2亿元,同口径增长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1623元和9564元(恩格尔系数37.9%)。以全国1/8000的土地,创造出1/600的财政收入、1/500的生产总值、1/400的进出口额。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名列全省前茅,在第六届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比中居全国第5位,综合实力在全国百强县中排名第14位。在2006年度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中排名第12位。 全市现有各类工业企业2.8万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31家,其中年销售超亿元企业156家),形成了五金机械、电子电器、塑料化纤、纺织服装、化工建材、金属冶炼等30多个行业、3000多种产品的工业体系。2006年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602.2亿元,比上年增长17.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76.29亿元,比上年增长21.6%。以经济开发区(杭州湾新区)为重点的“一区四城十七园”加速推进,家电、轴承、轻纺、欧式插座等特色块状经济集聚优势日益凸现,特别是迅速崛起的家电行业,目前已与北青岛、南顺德形成国内家电行业的三足鼎立之势。开放型经济取得新突破。全年共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47.85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自营出口额40.53亿美元,同比增长28.8%;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78家,合同利用外资7.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 3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8.2%和11.6%。全市现有自营出口实绩企业900家,其中出口超千万美元企业81家,超五千万美元企业10家,超亿美元的企业3家,出口产品达海关HS编码的20类75章(其中机电产品29.89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73.7%),产品销往193个国家和地区。自营出口额和增幅均居全省各县(市)前茅 慈溪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管理措施都走在浙江省的前列,这些方法对浙江省的很多县市有借鉴。比如说对外来人员的级别管辖,以级挑选大学生到农村去当村官,从面打破了农村管理人员年龄大,知识面低的局面,我觉得这些方法无不走在浙江省的前列,同时我也觉得这些方法对很多地方有值得借鉴的意味。 作为全省唯一的居住证改革试点县(市)区,日前,慈溪外来人员的居住证制度改革正式启动。据悉,根据总的改革框架,将取消原先的统一登记发放的暂住证制度,取而代之的是按外来员工在慈溪居住年限和技术专长分类,发放临时居住证、居住证和技术员工居住证并给予相应的政策福利待遇。 慈溪现有73万外来人员,且每年来慈人员以10%的速度增长,为破解大量外来人员涌入带来的管理难题,让外来人员更好地安居乐业,前阶段浙江省发改委会同相关部门在慈溪专门进行了调研,并确定总的居住证改革试点方案。从省发改委的方案征求意见稿上获悉,发放新证件分为临时居住证、居住证、技术员工居住证三类,临时居住证发放对象是年满16周岁,来务工地居住30日以上,必须依法办理;居住证和技术员工居住证则是非本地籍居住人员根据条件自愿申领、有关部门审核后发放的证件,其中技术员工居住证还需进行公示。办理居住证的对象是取得临时居住证1年以上,有相对固定的住所和职业,且文化程度初中以上。技术员工居住证的申领条件为取得居住证两年以上,具有高级工以上的技术等级证书和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有突出劳动贡献和政治荣誉者可直接申请,如获得操作能手、劳动模范称号、拥有技术创新成果,当选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 据悉,持有居住证、技术员工居住证人员在原户籍所在地土地承包、计划生育、宅基地、兵役等政策不变的前提下,在务工地享受养老保险、医疗保障、计划生育、住房政策、子女就读、政治待遇等相关政策福利待遇。 慈溪发改局一位同志介绍,改革总的方向是为吸引和集聚更多的优质劳动力资源,创造一个“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的政策和体制环境。目前,慈溪市正对全市的外来人员进行调查摸底,从10月份开始,将陆续对各类人员发放相应的证件,并落实相应的政策福利待遇。 据了解,今年慈溪市报名竞聘“村官”的2450人中,本科以上学历占总数的50%以上,浙江大学等全国一流重点大学毕业生130多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3人。 昨日,有关部门对竞聘者组织了一场笔试,考查内容主要为农业、农村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和知识,公文写作,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试等。在以后的几天里,竞聘者还必须通过资格复审,然后再接受面试。最终过关的73人,才有资格获得村、社区的工作岗位。 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场面,慈溪市人才服务中心负责人余建孟不胜感慨。他说,为解决原有村干部年龄偏大、知识结构偏低的问题,2001年慈溪市首次从大中专毕业生中竞选“村官”,当时报名的包括中专生在内也不过100人。今年门槛明显提高,竞聘对象已限定为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想不到竟有这么多人前来应聘。 “村官”岗位为何如此受欢迎?原因在于这是一种双赢选择
❷ 吴耕民对周巷做了什么贡献
吴耕民(1896—1991),原名润苍,后改润苍为字,浙江省余姚县孝义乡吴家路东溜场(今属慈溪周巷镇)人。著名园艺学家、园艺教育家。中国近代园艺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毕生致力于园艺教育,参加创建我国首批高等院校园艺系,培养了我国几代园艺人才。他运用近代园艺科学知识,调查整理我国果、蔬生产经验,传播国内外园艺良种和栽培技术。他对中国温带及亚热带果树的栽培造诣深厚,果树修剪的理论与技术尤为突出。一生著作甚丰,著有《果树园艺通论》、《中国蔬菜栽培学》、《果树修剪学》等。他是中国园艺学会成立发起人之一。
更多信息
http://ke..com/view/573277.htm?fr=aladdin
❸ 慈溪20年之变化
慈溪由来
因治南有溪,东汉董黯“母慈子孝”传说而得名。
唐开元以前
慈溪历史悠久。
据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文物测定,远在公元前约5000年前之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活动。
春秋时属越,并吴后置句章城,为句章地。战国时楚灭越,又属楚。秦灭六国,推行郡县制,置句章县,属会稽郡,县治在城山渡(今余姚市河姆渡东5里),历两汉、三国不变。东汉并曾为会稽东部都尉治。东晋隆安四年(公元400年),孙恩起义军由海道入浃口,句章城为所残破,遂迁治小溪(今鄞县鄞江桥)。隋开皇九年(589),省余姚、鄞、3县入句章县。
唐武德四(621),废句章县,析置鄞州、姚州。七年,废姚州仍为余姚县。八年,废鄞州,复县,属越州。
自秦始皇二十六年置句章县至唐武德四年废,凡842年,慈溪地域归其属。
此后百余年,先后属鄞州和县。现境姚北部分,自秦汉至唐初,先后属余姚县、姚州、余姚县。
春秋时属越,秦代设县,古称“句章”,至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始称慈溪,县治在今之慈城。
1954年行政区域调整,现市境为原慈溪、余姚、镇海三县的北部组成(俗称“三北”)。
唐开元至解放初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经唐初百余年之休养生息,浙东州县户口日繁,江南东道采访使齐浣奏请分县为慈溪、奉化、翁山(今定海)、�县4县,并分越州别立明州以辖之,明、越均隶江南东道。此为慈溪设县之始。县治设今宁波市之慈城镇。县名据《延四明志》载:“汉句章董黯,母尝婴疾,喜大隐溪水,不以时得。于是筑室溪旁,以便日汲。溪在今县南一舍。故以慈名溪,又以溪名县”。天宝元年(742),改明州为余姚郡。乾元元年(758),复为明州,慈溪县历为所属。同年,江南东道下分置浙江东道、浙江西道,慈溪县隶浙江东道。五代梁开平三年(909),明州刺史黄晟卒,钱�奄有其地,置节度使,设明州望海军,慈溪属明州望海军,隶吴越国。
北宋建隆元年(960),改明州望海军为明州奉国军。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归宋,国除。太宗平诸国后,因唐之旧置13道,慈溪县隶属江南东道明州奉国军。淳化五年(994)罢道。至道三年(997)分天下为15路。天圣八年(1030)增为18路。元丰中(1078~1085)又析为23路。慈溪县历属明州,隶两浙东路。南宋绍兴二年(1132),复分两浙路为两浙东路、两浙西路,慈溪属明州,隶两浙东路。绍熙五年(1194),宁宗即位。明年,改元庆元,以明州为宁宗潜邸,遂以年号为名,升明州为庆元府,慈溪县属之,仍隶两浙东路。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于庆元府置宣慰司。十四年改庆元路总管府。大德六年(1302),浙东道宣慰司都元帅府自婺州(今金华)移庆元,慈溪县属江浙行省浙东道宣慰司。元末,庆元路为方国珍所据。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朱元璋降方国珍,改庆元路为明州府,隶浙江行中书省。明洪武九年(1376),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洪武十四年,避“明”国号讳,改明州府为宁波府。永乐十六年(1418),慈溪失县印,恐为歹徒所得,请于朝,诏更铸,改溪从谷,遂改慈溪为慈溪,仍属宁波府,隶浙江承宣布政使司。
清初,改浙江布政使司为浙江省,省县之间设4道。慈溪县属宁波府,隶浙江省宁绍台道。咸丰十一年(1861)十一月,太平军李世贤部攻占宁波,曾一度改宁波府为宁波署。
民国元年(1912),废府,慈溪直属浙江省军政府。3年,于清宁绍台道范围置会稽道,道尹行政公署驻鄞县,慈溪县隶属浙江省会稽道。16年,国民政府迁都南京,废道制,慈溪直属浙江省政府。21年,浙江省设行政督察区,慈溪县属第五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鄞县。24年后,又历属第六行政督察区(24~35年,专员公署驻鄞县)、第三行政督察区(36~37年,专员公署驻余姚)、第二行政督察区(37年4月以后,专员公署驻余姚)。
1949年5月24日,慈溪县治孝中镇(今宁波慈城镇)解放。6月5日,浙江省第二区专员公署在宁波成立。10月改称宁波专员公署,慈溪属宁波专员公署。
1954年以后
1954年10月,为建立商品棉基地,调整县域,将慈溪的丈亭、陆埠、城关、云山4个区和慈城镇划归余姚县,庄桥区分别划归宁波市和镇海县,余姚县周朝区、逍林区、浒山区、周巷区、泗门区、临山区等5个区的部分和镇海县龙山区的北部划归慈溪县。县治从慈城镇迁至浒山镇。
1956年6月,原直属宁波专署管辖的庵东盐区归属慈溪县。
1956年,国务院公布《汉字简化方案》,复慈溪为慈溪。1970年改专区为地区,慈溪县属宁波地区。1983年,宁波地区撤销,并入宁波市,实行市管县体制,慈溪县属宁波市。
1979年9月,为完善水利条件,县境再度调整,以泗门区划归余姚县,余姚县以龙南区(今横河区)划入慈溪县,形成现有境域。
1988年10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慈溪县建制,改设慈溪市(县级),仍属宁波市,区、乡(镇)行政区划不变。
1997年11月16日,浙江省民政厅(浙民行字[1997]13号)批复同意慈溪市小安乡撤乡建镇,并更名为杭州湾镇。
2001年10月,慈溪市调整部分镇行政区划。浒山、宗汉、坎墩3个镇分别改为浒山、宗汉、坎墩3个街道办事处,实行街道办事处管理行政村的体制,办事处作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观城、师桥、鸣鹤三镇合并设立观海卫镇。周巷、杭州湾两镇合并设立新的周巷镇。
2008年7月,调整部分镇街道行政区划。龙山,范市,三北三个镇合并设立新的龙山镇;浒山街道以新城大道和三北大街为分界线,设立三个街道办事处,新城大道以东为白沙路街道,三北大街以南为浒山街道,以北为古塘街道。
❹ 慈溪是那个朝代的
不是慈溪,而是慈禧,是清朝的。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
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后联合慈安太后(即孝贞)、恭亲王奕欣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清政府暂时进入平静时期,史称同治中兴。1873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
1875年同治帝崩逝,择其侄子爱新觉罗·载湉继咸丰大统,年号光绪,两宫再度垂帘听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发动“甲申易枢”罢免恭亲王,开始独掌大权;1889年归政于光绪,退隐颐和园;1898年,戊戌变法中帝党密谋围园杀后,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光绪帝,斩戊戌六君子,再度训政;1900年庚子国变后,实行清末新政,对兵商学官法进行改革。
1908年,光绪帝驾崩,慈禧选择三岁的溥仪做为新帝,即日尊为太皇太后,次日17点(未正三刻)在仪鸾殿去世,葬于菩陀峪定东陵。
❺ 关于慈溪的历史介绍
慈溪历史悠久。据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文物测定,远在公元前约5000年前之新石器
时代已有先民活动。春秋时属越,并吴后置句章城, 为句章地。战国时楚灭越,又属楚
。秦灭六国,推行郡县制,置句章县,属会稽郡,县治在城山渡(今余姚市河姆渡东5里)
,
历两汉、三国不变。东
汉并曾为会稽东部都尉治。东晋隆安四年(公元400年), 孙恩起义军由海道入浃口,
句章城为所残破,遂迁治小溪(今鄞县鄞江桥)。隋开皇九年(589),省余姚、鄞、
❻ 慈溪的历史功绩
如果是浙江慈溪,请看下面:
因治南有溪,东汉董黯“母慈子孝”传说而得名。
唐开元以前
慈溪历史悠久。
据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文物测定,远在公元前约5000年前之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活动。
春秋时属越,并吴后置句章城,为句章地。战国时楚灭越,又属楚。秦灭六国,推行郡县制,置句章县,属会稽郡,县治在城山渡(今余姚市河姆渡东5里),历两汉、三国不变。东汉并曾为会稽东部都尉治。东晋隆安四年(公元400年),孙恩起义军由海道入浃口,句章城为所残破,遂迁治小溪(今鄞州鄞江桥)。隋开皇九年(589),省余姚、鄞、3县入句章县。
唐武德四(621),废句章县,析置鄞州、姚州。七年,废姚州仍为余姚县。八年,废鄞州,复县,属越州。
自秦始皇二十六年置句章县至唐武德四年废,凡842年,慈溪地域归其属。
此后百余年,先后属鄞州和县。现境姚北部分,自秦汉至唐初,先后属余姚县、姚州、余姚县。
春秋时属越,秦代设县,古称“句章”,至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始称慈溪,县治在今之慈城。
1954年行政区域调整,现市境为原慈溪、余姚、镇海三县的北部组成(俗称“三北”)。
唐开元至解放初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经唐初百余年之休养生息,浙东州县户口日繁,江南东道采访使齐浣奏请分县为慈溪、奉化、翁山(今定海)、?县4县,并分越州别立明州以辖之,明、越均隶江南东道。此为慈溪设县之始。县治设今宁波市之慈城镇。县名据《延四明志》载:“汉句章董黯,母尝婴疾,喜大隐溪水,不以时得。于是筑室溪旁,以便日汲。溪在今县南一舍。故以慈名溪,又以溪名县”。天宝元年(742),改明州为余姚郡。乾元元年(758),复为明州,慈溪县历为所属。同年,江南东道下分置浙江东道、浙江西道,慈溪县隶浙江东道。五代梁开平三年(909),明州刺史黄晟卒,钱?奄有其地,置节度使,设明州望海军,慈溪属明州望海军,隶吴越国。
北宋建隆元年(960),改明州望海军为明州奉国军。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归宋,国除。太宗平诸国后,因唐之旧置13道,慈溪县隶属江南东道明州奉国军。淳化五年(994)罢道。至道三年(997)分天下为15路。天圣八年(1030)增为18路。元丰中(1078~1085)又析为23路。慈溪县历属明州,隶两浙东路。南宋绍兴二年(1132),复分两浙路为两浙东路、两浙西路,慈溪属明州,隶两浙东路。绍熙五年(1194),宁宗即位。明年,改元庆元,以明州为宁宗潜邸,遂以年号为名,升明州为庆元府,慈溪县属之,仍隶两浙东路。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于庆元府置宣慰司。十四年改庆元路总管府。大德六年(1302),浙东道宣慰司都元帅府自婺州(今金华)移庆元,慈溪县属江浙行省浙东道宣慰司。元末,庆元路为方国珍所据。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朱元璋降方国珍,改庆元路为明州府,隶浙江行中书省。明洪武九年(1376),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洪武十四年,避“明”国号讳,改明州府为宁波府。永乐十六年(1418),慈溪失县印,恐为歹徒所得,请于朝,诏更铸,改溪从谷,遂改慈溪为慈溪,仍属宁波府,隶浙江承宣布政使司。
清初,改浙江布政使司为浙江省,省县之间设4道。慈溪县属宁波府,隶浙江省宁绍台道。咸丰十一年(1861)十一月,太平军李世贤部攻占宁波,曾一度改宁波府为宁波署。
民国元年(1912),废府,慈溪直属浙江省军政府。3年,于清宁绍台道范围置会稽道,道尹行政公署驻鄞县,慈溪县隶属浙江省会稽道。16年,国民政府迁都南京,废道制,慈溪直属浙江省政府。21年,浙江省设行政督察区,慈溪县属第五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鄞县。24年后,又历属第六行政督察区(24~35年,专员公署驻鄞县)、第三行政督察区(36~37年,专员公署驻余姚)、第二行政督察区(37年4月以后,专员公署驻余姚)。
1949年5月24日,慈溪县治孝中镇(今宁波慈城镇)解放。6月5日,浙江省第二区专员公署在宁波成立。10月改称宁波专员公署,慈溪属宁波专员公署。
1954年以后
1954年10月,为建立商品棉基地,调整县域,将慈溪的丈亭、陆埠、城关、云山4个区和慈城镇划归余姚县,庄桥区分别划归宁波市和镇海县,余姚县周朝区、逍林区、浒山区、周巷区、泗门区、临山区等5个区的部分和镇海县龙山区的北部划归慈溪县。县治从慈城镇迁至浒山镇。
1956年6月,原直属宁波专署管辖的庵东盐区归属慈溪县。
1956年,国务院公布《汉字简化方案》,复慈溪为慈溪。1970年改专区为地区,慈溪县属宁波地区。1983年,宁波地区撤销,并入宁波市,实行市管县体制,慈溪县属宁波市。
1979年9月,为完善水利条件,县境再度调整,以泗门区划归余姚县,余姚县以龙南区(今横河区)划入慈溪县,形成现有境域。
1988年10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慈溪县建制,改设慈溪市(县级),仍属宁波市,区、乡(镇)行政区划不变。
1997年11月16日,浙江省民政厅(浙民行字[1997]13号)批复同意慈溪市小安乡撤乡建镇,并更名为杭州湾镇。
2001年10月,慈溪市调整部分镇行政区划。浒山、宗汉、坎墩3个镇分别改为浒山、宗汉、坎墩3个街道办事处,实行街道办事处管理行政村的体制,办事处作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观城、师桥、鸣鹤三镇合并设立观海卫镇。周巷、杭州湾两镇合并设立新的周巷镇。
2008年7月,调整部分镇街道行政区划。龙山,范市,三北三个镇合并设立新的龙山镇;浒山街道以新城大道和三北大街为分界线,设立三个街道办事处,新城大道以东为白沙路街道,三北大街以南为浒山街道,以北为古塘街道。
南宋名儒黄东发 南宋末年,有一位著名的学者黄震。黄震字东发,人称於越先生,是我们慈溪人,现在的掌起镇黄家村有座古卧床桥,相传就是黄震幼年读书之处。 黄震生于南宋嘉定六年(1213),直至43岁才进士及第。他一生为官清廉,不畏权贵,正气浩然。虽屡遭挫折,均坚贞不屈。例如咸淳三年(1267),他因在担任地方官时很有政声,被擢升史馆检阅,参与宁宗、理宗两朝《国史》、《实录》的修纂,翌年七月轮对时,就因为直言不讳指出当时大弊为民穷、兵弱、财匮及士大夫无耻,还不顾宫中正在建内道场,建议停卖僧人及道士度牒,以致触怒了度宗皇帝,被贬官三级,并下放到广德军做了一个通判。 他到广德军后,办事仍旧十分认真。那里有座祠山庙,每年有数十万人来此祷神,滥杀耕牛作为祭品,并时常发生争斗,影响农业生产与村族之间的团结。在祭祀活动中,还有自戴桎梏,自行拷掠以求神灵保佑的陋俗。黄震见此情景,责令其中一个坦白自己的罪状。那人说:“我没犯罪。”黄震厉声斥道:“你肯定有许多罪孽,因为不敢对别人说,想以此来求得神灵的宽恕!”即下令当众罚打,直到对方大喊“饶命”方才罢休。自此一来,淫祀恶俗顿时消除。不久,黄震因指责郡守贾蕃世的不法行为,被贾告到他的叔叔、当时权相贾似道那里,结果得了个“挠政”的罪名而被免了职。 咸淳七年(1271),黄震任抚州知州。当时抚州正值饥荒,百姓流离失所,一片凄凉。米商富家却乘机囤积粮食,抬高粮价,大发其财。黄震单车疾驰,先不入州署,就在驿舍里处理起公务来,四处张贴“闭粜者籍,强籴者斩”的告示,当即把米价压了下来。接着,又亲自煮粥赈济灾民,并奖励有功于赈济的人员,很快稳定了局面。在抚州,黄震还办了二件大事:一是有一批因结关拒捕而入狱已28年的囚犯,活着的已仅半数,因此事关系到尚书省,一直无人敢作主结案。黄震经过调查,指出结关并非作乱,况且已经过多次大赦,就果敢地将他们全部释放了。二是抚州原设有“慈幼局”,当初是为收养弃婴而设的,久而久之,名存实亡。黄震提出与其弃后收养,不如保于末弃。于是改进旧法,凡将分娩而实在贫穷的家庭,可以申请官养;被遗弃的婴儿,允许他人收养,官方给予补助。这样一来,救活了许多婴儿。 德?元年(1275)三月,黄震从江西提点刑狱,调任浙东提举。当时,鸣鹤、石堰一带盐民因不堪官吏盘剥而举行大规模暴动,遭到镇压后大批逃亡。黄震受命处置,他深入盐场,反复调查,知道完全是官逼民反。便一方面如实向朝廷反映情况,一方面着手多方招集逃难的盐民,并如数发还官府历年所欠的晒盐本钱61.3万余贯,由此而把一场“千里震惊”的风波平息了下来。 《宋史.黄震传》称其“决滞狱,清民讼,赫然如神明”;“居官恒未明视事,事至立决。自奉俭薄,人有急难,则周之不少吝。”应该说这些记述和评论都是十分确凿、十分公允的。 南宋王朝覆灭后,黄震隐居于泽山,在今田央乡,榜其门曰:“泽山行馆”、其室为“归来之庐”,专心整理自己的著作。他的哲学思想虽以朱熹为宗,但并不墨守成规,而自有创见,并有系统论述,形成“东发学派”。他主张理是“四时行,百物生”的“自然之准则”;释“道”为日用之常行之理,斥道家高谈“人心”、“道心”之玄虚。其子黄梦干、黄儒雅(一作叔雅)、黄儒英(一作叔英)及学侣陈著,均重经史考辨,将东发学派思想传播至闽浙一带。黄震的《东发日钞》(一作《黄氏日钞》)是一部满含睿语哲理的读书笔记,对古书辨伪致力至深,为东发学派的代表作。另著有《古今纪要》、《古今纪要逸编》、《戊辰修史传》、《读书一得》、《礼记集解》、《春秋集解》等多种。 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正月,69岁的黄震在故里去世(《宋元学案》称饿死在鄞县宝幢山),门人私谥文洁先生,并建湖山书院来纪念他。 卧床桥原为泥桥,后人已将它改为石桥,横跨在快船江上。东西桥栏分别有“古卧床桥”、“护龙桥”的题额。东西桥门分别镌有:“地接渭川是名贤故里,堤连上闸沔古浦青流”、“看烟景波光不殊往昔,想流风余韵直至于今”的对联,成为三山古迹之一。田央乡湖山村也还有湖山书院的遗址。特别是1975年在今鸣鹤镇西埠头村出土了黄震的墓志,那上面详细记述了黄震的生平事迹,可补充正史记载之不足,是一件十分珍贵的文物,现由市文管会收藏着。 辛亥先烈马宗汉 马宗汉原名纯昌,字子畦,别号宗汉子。1884年3月30日生,今宗汉镇宗汉村人。其祖父和父亲均任侠好义,在当地颇有声望。马宗汉幼年受家庭熏陶,爱憎分明,见义勇为。15岁那年,马宗汉入达善学堂读书,随着知识面的开阔,对当时政府腐败、列强侮国痛心疾首,常引吭高歌岳飞的《满江红》,以抒发报国壮志。为推翻满清,他除坚持学习外,还每日锻炼身体,兼习英语,从小就展示了他不同寻常的抱负。 1902年,马宗汉考入浙江高等学堂,结识了不少热血青年。1904年,他勉强遵从祖父和父亲之命,考取秀才,但矢志革命的决心促使他对仕途一无兴趣。归来后在三山学堂任教二年,其间,他多次购买革命书刊,在学校和家乡散发。当时反清救国的革命风潮已逐渐形成,秋瑾、徐锡麟等人的革命行动使马宗汉夜不成寐。1905年9月,他听说徐锡麟在绍兴创办了大通学堂,就前去拜会,并由徐介绍参加了光复会。1906年1月,他又与徐锡麟、陈伯平一起东渡日本,学习军事,后因清政府驻日使馆的阻挠未成,于5月份回国。 回国以后,马宗汉本想与徐锡麟、陈伯平一起去德留学,适逢其祖父病故,无法成行。马宗汉身在故里,心向革命,他多次邀集朋友,借谈论时局作政治宣传。 1907年初,马宗汉得知徐锡麟已按计划捐得安徽道员,打入了清政府内部,极为振奋。曾连复两信,表示“准于阴历正月赴皖。”后因病延期至6月10日,才和陈伯平一起从上海溯江而上。两人到达安庆,徐锡麟已升任巡警处会办兼巡警学堂会办,并与秋瑾约定于7月8日皖、浙两地同时起义。马宗汉到皖,使徐锡麟如虎添翼,大家马上分头去做起义的准备工作。6月22日,马、陈奉徐之命,赴上海与秋瑾作最后磋商并采购武器。马宗汉和陈伯平于7月5日回到安庆,徐锡麟告知他俩,起义时间提前,就在明天。马宗汉知道其中的变故肯定突然,也没多问原由,只是将起义的一切准备工作又重新作了商量。 马宗汉牺牲后,蔡元培、陶成章等反清斗士都曾撰文以示悼念。民国以后,烈士的家乡柯东乡改名为宗汉乡,表达了人民对烈士的深切怀念。如今,烈士旧居已被列为文保单位,每逢节日,都有人前去凭吊,以缅怀烈士的功绩。 爱国侨商吴锦堂 吴锦堂是近代著名的爱国侨商。1855年11月14日生于今观城镇西房村。世代躬耕务农,家境贫寒。幼年进私塾两年,后在耕稼之余跟随做塾师的叔父读书,得以略通文字。1882年,到上海虹庙萃丰油烛店帮佣,并自学算术,兼习经营之方,深得店主赏识。三年以后,在友人的资助下东渡日本,落脚长崎,经过四年的稳步发展,在日本激烈的商界竞争中站住了脚跟。最后选择了著名商港神户为其经商中心。同时,在上海也设立义生洋行和裕生洋行,生意越做越兴隆,短短几年内,积资数十万,在商务关系、经营经验和资本实力诸方面,均已游刃有余,遂开始兴办实业并从事金融活动。他在日本组织了东亚水泥株式会社、小野田会社、大阪针织会社等,成了神户、大阪有名巨商,关西财界的大人物。以致新闻媒介关于他的行踪的报导往往影响股票行情的涨落。 吴锦堂根据自己在日本的亲身经历和亲眼所见,认为“日本富强,全靠教育”。1905年,他出资兴建锦堂学校。该校选址于锦堂先生的故居附近,主建筑为一幢二层的口字形洋房,朱窗红墙,白灰嵌缝,巍然屹立于旷野上,分外夺目。北面楼房与小山之间,开凿人工水池一口,东、西、南三面也新辟小河一条,在一大片土地上,高楼桑田交相映辉,操场小河流带左右,显得葱郁而妍丽。学校在1908年落成,1909年元月正式招生。为保证学校经常教育经费,吴锦堂又买田1200亩,并将汉冶萍公司和浙江铁路局的股票4万元一并献给学校,还规定学校的一切财产永远归学校所有,吴氏子孙后代谁也不得借故干预。 1909年四月初八日,学校举行成立大会,吴锦堂亲临大会讲话,到会代表一千多人。当时学生定额360人,其规模之大,可见一斑。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将吴锦堂、陈嘉庚、聂云台并称为我国的“办学三贤”。为创办学校,吴锦堂先后共出资20多万银元,是水利投资的总额的三倍。他还从社会实业需要着眼,注重培养农业方面的人才。1911年,锦堂学校改名为锦堂农业中学堂,开设农本科和蚕本科专业。还聘请了学有专长的学者担任教师,阵容整齐,为国家培养了不少优秀农科专业人才。 吴锦堂虽然是一个商人,但他十分关心祖国的命运。1905年8月,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不久神户也出现了同盟会活动。吴锦堂为支持孙中山的革命,多次将私邸借给同盟会办公,并出资帮助孙中山开展革命活动。1913年3月14日,吴锦堂以中国国民党神户支部长的身份在别庄热情欢迎孙中山,并与孙中山、宋嘉树(宋庆龄之父)等合影留念。张勋复辟后,吴锦堂首先在会上发表反对封建帝制的主张,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拥护。在辛亥革命期间,吴锦堂更先后向上海、宁波军政府捐银2.1万余两,银元5000圆。在军阀混战,国破家亡的时刻,吴锦堂又多次出巨资赈济难民,北至京津,南至闽广,甘霖所及,被广大群众称为“福星”和“生佛”。 1910年,吴锦堂派人在白洋湖畔选择了墓地,并由张謇题了碑,章太炎撰墓表。他为表达自己的重农爱国之心,自撰对联一副:“为爱湖山堪埋骨,不论风水只凭心。”1926年1月14日,吴锦堂因患急性肺炎,在日本神户养和山庄与世长逝,终年72岁。弥留之际,他一再嘱咐把遗体运回祖国,葬于家乡,还特别关照后辈子孙切莫忘了自己是炎黄子孙,任何时候都不要做出有损于祖国的事情。1929年旧历四月初十,他的灵枢由儿子启藩等护送,经上海、宁波从水道辗转运至慈溪,在金仙寺畔举行了隆重的追悼营葬仪式。这一天,出席追悼会的国内外各界代表多达数千人。慈北地区的广大群众也自动扶老携幼,前来凭吊致哀,多达数万。十里长堤,万头攒动。金仙寺内,挂着一幅幅挽联,灵堂前排放着无数的花圈。家乡人民敬献的挽联上写道:“抱济世热忱,推食解衣,不愧万家生佛;奋海外事业,含辛茹苦,允推当代人豪。”乡亲们为表达思念之情,在淹浦崇寿宫内立了一座铜像,吴锦堂以他慈祥的目光,注视着家乡的兴旺和发展。 冯骥才,祖籍浙江慈溪,1942年生于天津。著名当代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著名民间文艺家。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大学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文学自由谈》杂志和《艺术家》杂志主编,并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2009年1月16日被国务院聘为国务院参事。
如果是那个老太后,我看你想一想,她有功绩吗?
❼ 周巷镇的历史遗址
“哭竹港”位于孝昌县东20公里处的周巷镇青山村。此地为大别山的尾部,“哭竹港”旁的墩坡遗址坐落于澴水支流之一的青山河一块小平原上。墩坡遗址呈不规则形台地,总面积为12.28万平方米。台地东南高而西北低,高出外围2~3.2米,四周除南面临青山河外,其它三面有护壕环绕,壕宽20~118米,现为农田。墩坡遗址地处群山环抱之势,山清水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繁衍生息之地,也是中国古代二十四孝之一的汉江夏大司马孟宗的故乡。该遗址1982年文物普查时发现,1994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收录于《中国文物地图集》。
❽ 湖北省孝昌县周巷镇的历史 谁知道
周巷镇
开放分类: 乡镇、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
周巷镇 镇政府驻周巷,人口60989人,面积138平方千米。辖41个村委会:周巷、新农、荣华、脚门、宽山、黄庙、叶山、安桥、新张、绿林、农科站、新民、九峰、大屋、双峰、安全、龙泉、五泉、恒阳、青山、青年、肖彭、袁山、公平、陈庙、月塘、燎原、三畈、三联、阳岗、李集、李砦、三星、七姜、二姜、合群、蔡桥、大徐、骆店、曹徐、潘冲。
孝昌县周巷镇周巷镇位于孝昌县东部,双峰山脚下,山场广阔,岗地肥沃,矿藏丰富,已探明的矿产有花岗石、大理石、白云石、重晶石、石庆石、水泥石等十多种优质矿产。境内地理、气候及土壤特性极适宜于茶叶的生长,栽种苗木花卉。结合这种实际,周巷镇近年来大力发展了石材、茶叶、苗木等支柱产业,现有石材厂158家,创产值2.8亿元,以凤凰茶叶集团公司为龙头的茶叶种植专业户有3000余户,种植面积达到1.6万亩;苗木的种植面积也超过了8000亩,有15个村家家种苗,户户育花,培育经济类、绿化类、观赏类花卉苗木580多个品种,并且运销湖南上海、四川、浙江等20多个省市。
国土面积为138.3平方公里。2002年,全镇总人口为60969人,其中,农业人口为54290人。耕地面积为30527亩,其中,水田面积为25220亩,旱地面积为5307亩。全镇农业总产值为6995万元,多种经营产值为5166万元,乡镇工业产值为35970万元,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为6246万元,乡镇企业产值为61562万元,预算内财政收入为464.1万元,人均财政收入为76.11元,万元产值创财政收入132.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634元。
❾ 浙江慈溪出过哪些历史名人
1 严子陵
严子陵,原姓庄名遵,字子陵。东汉高士。今横河镇石堰人,是慈溪现境最早载入史册的人物,严子陵曾受到王莽多次邀聘,但他不但不为所动反而隐名换姓,避居他乡。光武帝刘秀曾与严子陵同学,对他十分器重。刘秀登基后三次派人带了聘礼,备了车子去请严子陵。严子陵虽然来到了洛阳,但他依然性情高洁,孤介。刘秀想聘他做谏议大夫,他不辞而行,隐居于富春山下,那里有个“严陵濑”,据说就是他当年垂钓之处。
公元41年,严子陵再一次拒绝了刘秀的征召,回到故里陈山隐居,直至老死。
范仲淹曾为此赞扬严子陵的高风亮节:“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虞世南(558-638)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唐初书法家、文学家。今观海卫镇鸣鹤场人。
虞世南出生望族,博学多才,刚直敢谏。在陈、隋两代做过官,都不得志。后遇李世民,方以知交启用。历任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秘书监,封永兴县子、县公。唐太宗李世民称他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夸他是“当代名臣,人伦准的”。
虞世南的书法外柔内刚,笔致圆融遒劲,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书家。代表作有《孔子庙堂碑》,被誉为书法艺术的瑰宝,并深得唐太宗的赞赏。唐太宗曾誓言远学王羲之,近学虞世南,足见虞之书法在初唐的影响之大。
3黄 震(1213-1281)
黄震(1213-1281),字东发,人称於越先生。南宋思想家。掌起镇黄家村人。宝佑四年进士,授吴县尉。在职抑得扶弱,颇有政声,咸淳三年擢史馆检阅,因直言时弊,触怒度宗,被贬官三级,出判广德军。后因指责权相贾似道之侄贾番世的不法行为,被解官。咸淳七年任江西抚州太守,赈饥民,兴水利,决滞狱,清民讼,深得民心。南宋亡后,隐居著书。
黄震一生治学严谨,他的哲学思想以朱熹为宗,形成“东发学派”,重经史考辨。代表作有《黄氏日钞》90卷。
❿ 慈溪的名胜古迹
栲栳飞瀑汀步桥 米筛瀑布王龙潭 栲栳松杠石
泥鳅石和蛤蜊石 石谷亭题刻 杜湖
白洋湖 凤浦湖 白洋瀑布
砥柱石 鹁鸪石 老虎洞
白龙潭瀑布 十里梅花径 千丈岩
古生态村兰屿 范市千年古樟 鲶鱼龙潭
胜山
上林湖和越窑遗址 寺龙口窑址 荷花芯窑址
彭侍郎祠旧址 虞世南故里 越国公袁韶墓
白洋后溪桥 鸣鹤古桥 鸣鹤古建筑群
观海卫城 卫山镇峰塔 卫山烽火台
达蓬山石刻画像 求仙亭和千人坛 秦渡庵遗址
徐福庙遗址 宋塔和白云洞 灵湖和灵龙宫
伏龙山石刻 刺史桥 龙山所城
下梅林庙 三北轮埠公司旧址 掌起文昌阁
陈家车子屋 古卧床桥 范市河头村
桥头镇走马楼 桑家大厅 浒山北城门
客星山 横河七星桥 鸣鹤古镇
祖师洞 望海亭 五磊讲寺
月亮池 五磊寺塔林 金仙禅寺
达蓬山佛迹洞 佛迹寺旧址 洞山教寺
伏龙寺与莲花池 蛇打滚 白路岭
虞氏天叙堂 吴锦堂故居 吴锦堂墓园
锦堂师范学校 杨贤江故居 马宗汉故居
陈之佛故居 吴耕民纪念馆 徐福纪念馆
孙家境祠堂 路甬祥旧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