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的历史
① 轮椅是谁发明的
轮椅的历史发展 百年来,最重要的就是的椅子由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于1595年。我们开发了一个轮椅,以满足所有的需求的君主,钢厂倾斜,脚凳和变化的临时卧床休息。需要非常小心locomovido,并有机会获得各种专用的城堡之王。 轮椅 几个世纪以来,许多家庭的财富,委托其成员的椅子上,因为有没有有序轮椅制造。然后他给了类似的制造这把椅子,柳条印度,座椅,两个大后轮,前面的两个小轮子的运动得到保证,重约25公斤。 在1655年度,斯蒂芬Farfler,高位截瘫的钟表制造商,在22岁的年龄已经创建了一个模型三轮车。除了舒适,移动的用户。使用武器,并不需要任何帮助,在水平地面上 - 像今天这样没有任何障碍。 现代家轮椅 1933年,赫伯特A.珠穆朗玛峰,北美,委托坐在轮椅上,可以随身携带在一辆车上,这是一个决定性的一步,朝着目标发展更灵活的轮椅。 HC詹宁斯的工程师为他建造的第一折叠式轮椅。正式申请了专利,许多其他模型,此模型已使用了几十年,,与珠穆朗玛峰品牌/詹宁斯,在此之前,在其他市场上出现。 轻便摩托车和现代 轮椅由于工业进步和崛起的原料柔韧性更强,重量更轻,更大的需求,自二十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发展中的一个令人惊讶的方式。这将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以提高现有的所有车型,从本手册,折叠或没有,到医院检查,调整的具体情况和摩托车,慢慢地对市场。 有许多设计的多种口味和需求。从三轮车(摩托车)有上百种型号,颜色和风格在世界各地的。有各种地形的轮椅和克服的障碍。最重要的是,他们没有约束,但人民获得解放,使用它们的人。
② 轮椅网球的发展历史
轮椅网球运动1976年由美国人发起。1988年成立国际轮椅网球联合会(IWTF)。1998年1月1日,IWTF完全并入国际网球联合会(ITF),成为首个世界级别的残疾人体育组织。1988年第8届韩国汉城残奥会上轮椅网球首次成为表演项目,1992年第9届巴塞罗那残奥会正式成为比赛项目。残奥会轮椅网球比赛,一般是在2名或4名下肢丧失运动能力的运动员之间进行,四肢瘫痪、下肢残疾且上肢截肢的运动员也可参加。
③ 轮椅网球的历史沿革
残奥会是现代社会和残疾人体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标志。国际奥委会十分重视和支持残奥会。
二战期间,由于当时伤病员多而医疗条件差,英国斯托克·曼德维尔脊髓损伤中心主任格特曼博士提出了以运动方式协助手术治疗脊髓损伤的设想,创立了残疾人恢复中心。1948年,这个中心首次组织了16名男、女残疾人乘轮椅进行了射箭比赛。1952年,由于有荷兰残疾人射箭队的参加,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会成为一个国际性的残疾人运动会。同年由格特曼博士倡导,成立了国际野外轮椅竞赛联盟(ISMGF)。1960年,成功地举办了第17届奥运会的意大利人,在罗马组织了首届世界残疾人运动会,为世界残疾人体育竞赛仿效奥运会的模式开了先河。此后,夏季奥运会的举办国一般也举办世界残疾人运动会。
1989年,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宣告成立,承担起举办残疾人奥运会的责任。此外,它也是组织各种有残疾人体育项目的运动会及国际残疾人锦标赛的唯一世界性组织。从此,国际残疾人体育运动与奥林匹克五环旗有了更密切的关系,更加兴旺地发展起来。
④ 轮椅的发展史
最早的“轮椅”可能就是诸葛亮摇着鸡毛扇坐的那种吧。是诸葛亮用他姥姥家的那把木头椅子改制的。因为是在椅子上加了两个轮子做成的,所以就叫“轮椅”啦。你去翻翻《史记—诸葛亮本家列传》就知道啦,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记载“轮椅”的一本书啦。发展到现在就是我们常见的生铁结构加数码蒸汽机的这种啦。
⑤ 轮椅篮球的历史发展
轮椅篮球是属于残疾人的篮球运动,对他们而言,这项运动激情澎湃、魅力无穷。技术和体力的挑战、闪电般的速度是轮椅篮球和普通篮球所共有的特点,也是它成为残奥会最引人注目项目之一的原因。对普通观众来说,它是残疾人项目中最具观赏性的竞技项目之一。
1946年,一名叫格特曼的德国医生为了帮助在二战中受伤的士兵康复,将作为脊髓损伤治疗手段的轮椅马球改为轮椅篮球,并组织了首次轮椅篮球比赛。当时的比赛使用的是日常生活轮椅。不久,由于轮椅篮球运动的不断发展,比赛日益激烈,竞技轮椅得到开发,轮椅篮球比赛规则也对轮椅进行了明确规定,随着竞技轮椅的开发、发展,轮椅篮球也变得越来越普及。
正是因为轮椅篮球作为理疗手段而取得了成功,轮椅篮球运动才在世界上变得越来越盛大。特别是作为篮球发祥地的美国,轮椅篮球快速得到了普及。1949年,全美轮椅篮球协会成立。轮椅篮球作为竞技项目成为正式组织的体育运动项目。此后这项运动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目前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从1960年第1届罗马残奥会至今,轮椅篮球一直都被列为残奥会正式比赛项目。是残奥会最受观众欢迎和喜爱的比赛项目之一,也是电视台转播频率很高的项目之一。
中国残疾人轮椅篮球运动始于1984年。轮椅篮球被列为第1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表演项目。1987年8月,在河北唐山举行的第2届残运会上,轮椅篮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1995年,北京队代表国家队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奥运会预选赛。这也是中国轮椅篮球所参加过的最早国际轮椅篮球联合会的国际比赛。参加此次比赛的澳大利亚队在本次残奥会上获得冠军。2000年和2003年中国国家队分别在日本和澳大利亚参加了残奥会预选赛,终因实力悬殊没能取得残奥会参赛资格。
⑥ 历史人物有谁坐轮椅上过的
霍金虽离我们远去,不过他的丰功伟绩和为人类带来的财富是后人享之不尽的。斯蒂芬·威廉·霍金21岁时患上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天降大祸于这等奇人之上,直叫人惋惜,不过因祸得福,不便的行动使他能够摆脱身边琐事,全身心的投入在宇宙学的研究之中,并建树独到,理论威震全球。虽然坐在轮椅之上,但他的心胸却大过宇宙,实乃轮椅上的世界第一人也。
诸葛亮和霍金,都是集大智慧于一身的,改变世界走向的大人物,不同的是他们的轮椅,一个是被逼而坐,一个是依据时局战况而选择。同样的轮椅,不同的命运,一中一外也抒写了两段传奇佳话。
⑦ 轮椅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世界公认轮椅发展史,最早的轮椅出现在中国南北朝时期(公元525年)。
⑧ 有谁知道轮椅的发展历史
轮椅的最早发明者原来是诸葛亮呀!
最早设计的轮椅有三个轮子
轮椅是康复的重要工具,它不仅是肢体伤残者的代步工具,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借助于轮椅进行身体锻炼和参与社会活动。
(一)轮椅的结构和功能
轮椅的结构
普通轮椅一般由轮椅架、车轮、刹车装置及座靠四部分组成,如图3-7-7。下面简述轮椅各主要部件的功能。
1. 大车轮 承载主要的重量。轮的直径有51、56、61、66cm数种。除了少数使用环境要求而用实心轮胎外,多用充气轮胎。
2. 小车轮 直径有12、15、18、20cm数种,直径大的小轮易于越过小的障碍物和特殊的地毯。但直径太大使整个轮椅所占空间变大,行动不方便。正常小轮在大轮之前,但在下肢截瘫者用的轮椅,常将小轮放在大轮之后。操作中要注意的是小轮的方向最好可与大轮垂直,否则易倾倒。
3. 手轮圈 为轮椅所独有,直径一般比大轮圈小5cm。偏瘫用单手驱动时,再加一个直径更小者以供选择。手轮圈一般由患者直接推动,若功能不佳,为易于驱动,可有下列方式的改动:(1) 在手轮圈表面加橡皮等以增加磨檫力。 (2) 沿手轮圈四周增加推动把手(knob)。推把有以下几种: ① 水平推把。用于C5脊柱损伤时。因此时,肱二头肌健全,手放在推把上,靠屈肘力可推车前进。若无水平推把,则无法推动。 ② 垂直推把。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手关节活动受限时。因此时无法使用水平推把。 ③ 加粗推把。用于手指运动严重受限而不易握拳的患者,也适用于骨关节炎、心脏疾病或老年病人。
4. 轮胎 有实心的、有充气内胎和无内胎充气型三种。实心型在平地走较快且不易爆破,易推动,但在不平路上振动大,且卡入与轮胎同宽的沟内时不易拔出;有充气内胎的较难推,也易刺破,但振动比实心的小;无内胎充气型因无内胎不会刺破,而且内部也充气、坐起来舒服,但比实心者较难推。
5. 刹车 大轮应每轮均有刹车,当然象偏瘫者只能用一只手时,只好用单手刹车,但也可装延长杆,操纵两侧刹车。刹车有两种:(1) 凹口式刹车。此刹车安全可靠,但较费力。调整后在斜坡上也能刹住,若调到1级在平地上不能刹住为失效。 (2) 肘节式刹车。利用杠杆原理,通过几个关节而后制动,其力学优点比凹口式刹车强,但失效较快。为加大患者的刹车力,常在刹车上加延长杆,但此杆易损伤,如不经常检查会影响安全。
6. 椅座 其高、深、宽取决于患者的体型,其材料质地也取决于病种。一般深为41、43cm,宽40、46cm,高45、50cm。
7. 座垫 为避免压疮,对垫子要高度注意,有可能尽量用蛋篓(eggcrate)型或Roto垫,这种垫由一块大塑料,上面有大量直径5cm左右的乳头状塑胶空心柱组成,每个柱都柔软易动,患者坐上后受压面变成大量的受压点,而且患者稍一移动,受压点随乳头的移动而改变,这样就可以不断地变换受压点,避免经常压迫同一部位造成压疮。如无上述垫子,则需用层型泡沫塑料,其厚度应有10cm,上层为0.5cm 厚的高密度聚氯基甲酸酯(polyarethane)泡沫塑料,下层为中密度的同样性质的塑料,高密度者支持性强,中密度者柔软舒适。 在坐位时,坐骨结节承压很大,常超出正常毛细血管端压力的1~16倍,易于缺血形成压疮。为避免此处压力过大,常在相应处的垫子上挖去一块,让坐骨结节架空,挖时前方应在坐骨结节前2.5cm处,侧方应在该结节外侧2.5cm处,深度在7.5cm左右,挖后垫子呈凹字形,缺口在后,若采用上述垫子加上切口,可以相当有效地防止压疮的产生。
8. 脚托及腿托 腿托可为横跨两侧式,或两侧分开式,这两种托都以采用能摇摆到一边和可以拆卸的为最理想。必须注意脚托的高度。脚托过高,则屈髋角度过大,体重就更多地加在坐骨结节上,易引起该处压疮。
9. 靠背 靠背有高矮及可倾斜和不可倾斜之分。如患者对躯干的平衡和控制较好,可选用低靠背的轮椅,使患者有较大的活动度。反之,要选用高靠背轮椅。
10. 扶手或臂托 一般高出椅座面22.5~25cm,有些臂托可调节高度。还可在臂托上架上搭板(lap board),供读书、用餐。
(三)轮椅的选用
选用轮椅时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是轮椅的尺寸。乘坐轮椅者承受体重的主要部位为臀部坐骨结节周围、股骨周围、帼窝周围和肩胛骨周围。轮椅的尺寸,特别是座位宽窄、深浅与靠背的高度以及脚踏板到座垫的距离是否合适,都会使乘坐者有关着力部位的血液循环受影响,并发生皮肤摩损,甚至压疮。此外,还要考虑患者的安全性、操作能力、轮椅的重量、使用地点、外观等问题。
对不起,您说得我实在找不到。
⑨ 轮椅的发展
轮椅的最早发明者原来是诸葛亮呀!
最早设计的轮椅有三个轮子
轮椅是康复的重要工具,它不仅是肢体伤残者的代步工具,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借助于轮椅进行身体锻炼和参与社会活动。
(一)轮椅的结构和功能
轮椅的结构
普通轮椅一般由轮椅架、车轮、刹车装置及座靠四部分组成,如图3-7-7。下面简述轮椅各主要部件的功能。
1. 大车轮 承载主要的重量。轮的直径有51、56、61、66cm数种。除了少数使用环境要求而用实心轮胎外,多用充气轮胎。
2. 小车轮 直径有12、15、18、20cm数种,直径大的小轮易于越过小的障碍物和特殊的地毯。但直径太大使整个轮椅所占空间变大,行动不方便。正常小轮在大轮之前,但在下肢截瘫者用的轮椅,常将小轮放在大轮之后。操作中要注意的是小轮的方向最好可与大轮垂直,否则易倾倒。
3. 手轮圈 为轮椅所独有,直径一般比大轮圈小5cm。偏瘫用单手驱动时,再加一个直径更小者以供选择。手轮圈一般由患者直接推动,若功能不佳,为易于驱动,可有下列方式的改动:(1) 在手轮圈表面加橡皮等以增加磨檫力。 (2) 沿手轮圈四周增加推动把手(knob)。推把有以下几种: ① 水平推把。用于C5脊柱损伤时。因此时,肱二头肌健全,手放在推把上,靠屈肘力可推车前进。若无水平推把,则无法推动。 ② 垂直推把。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手关节活动受限时。因此时无法使用水平推把。 ③ 加粗推把。用于手指运动严重受限而不易握拳的患者,也适用于骨关节炎、心脏疾病或老年病人。
4. 轮胎 有实心的、有充气内胎和无内胎充气型三种。实心型在平地走较快且不易爆破,易推动,但在不平路上振动大,且卡入与轮胎同宽的沟内时不易拔出;有充气内胎的较难推,也易刺破,但振动比实心的小;无内胎充气型因无内胎不会刺破,而且内部也充气、坐起来舒服,但比实心者较难推。
5. 刹车 大轮应每轮均有刹车,当然象偏瘫者只能用一只手时,只好用单手刹车,但也可装延长杆,操纵两侧刹车。刹车有两种:(1) 凹口式刹车。此刹车安全可靠,但较费力。调整后在斜坡上也能刹住,若调到1级在平地上不能刹住为失效。 (2) 肘节式刹车。利用杠杆原理,通过几个关节而后制动,其力学优点比凹口式刹车强,但失效较快。为加大患者的刹车力,常在刹车上加延长杆,但此杆易损伤,如不经常检查会影响安全。
6. 椅座 其高、深、宽取决于患者的体型,其材料质地也取决于病种。一般深为41、43cm,宽40、46cm,高45、50cm。
7. 座垫 为避免压疮,对垫子要高度注意,有可能尽量用蛋篓(eggcrate)型或Roto垫,这种垫由一块大塑料,上面有大量直径5cm左右的乳头状塑胶空心柱组成,每个柱都柔软易动,患者坐上后受压面变成大量的受压点,而且患者稍一移动,受压点随乳头的移动而改变,这样就可以不断地变换受压点,避免经常压迫同一部位造成压疮。如无上述垫子,则需用层型泡沫塑料,其厚度应有10cm,上层为0.5cm 厚的高密度聚氯基甲酸酯(polyarethane)泡沫塑料,下层为中密度的同样性质的塑料,高密度者支持性强,中密度者柔软舒适。 在坐位时,坐骨结节承压很大,常超出正常毛细血管端压力的1~16倍,易于缺血形成压疮。为避免此处压力过大,常在相应处的垫子上挖去一块,让坐骨结节架空,挖时前方应在坐骨结节前2.5cm处,侧方应在该结节外侧2.5cm处,深度在7.5cm左右,挖后垫子呈凹字形,缺口在后,若采用上述垫子加上切口,可以相当有效地防止压疮的产生。
8. 脚托及腿托 腿托可为横跨两侧式,或两侧分开式,这两种托都以采用能摇摆到一边和可以拆卸的为最理想。必须注意脚托的高度。脚托过高,则屈髋角度过大,体重就更多地加在坐骨结节上,易引起该处压疮。
9. 靠背 靠背有高矮及可倾斜和不可倾斜之分。如患者对躯干的平衡和控制较好,可选用低靠背的轮椅,使患者有较大的活动度。反之,要选用高靠背轮椅。
10. 扶手或臂托 一般高出椅座面22.5~25cm,有些臂托可调节高度。还可在臂托上架上搭板(lap board),供读书、用餐。
(三)轮椅的选用
选用轮椅时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是轮椅的尺寸。乘坐轮椅者承受体重的主要部位为臀部坐骨结节周围、股骨周围、帼窝周围和肩胛骨周围。轮椅的尺寸,特别是座位宽窄、深浅与靠背的高度以及脚踏板到座垫的距离是否合适,都会使乘坐者有关着力部位的血液循环受影响,并发生皮肤摩损,甚至压疮。此外,还要考虑患者的安全性、操作能力、轮椅的重量、使用地点、外观等问题。
很少有这方面的资料,找来找去还是没有!
只找到这个,可能你也看到过,但其他的确实没有找到了!
还帮你搜集了一些资料:http://www.hudong.com/wiki/%E8%BD%AE%E6%A4%85
相关轮椅历史的很少很少!
⑩ 轮椅在中国最早什么时候出现
中国最古老的轮椅记载,考古学者在一处约公元前1600年石棺的刻画上,发现有轮椅的图案。
欧洲最早的记载是在中世纪时期的独轮推车(需他人推进,比较接近当代护理型的轮椅)
目前世界公认的轮椅历史中,最早的记录是中国南北朝(公元525年)石棺上带轮子椅子的雕刻也是现代轮椅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