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历史
『壹』 缙云仙都风景名胜区的历史由来
相传在唐天宝年间有许多缤纷彩云回旋于此山,山谷乐声震天,山林增辉内。当时有刺史苗奉倩上报玄容宗。玄宗听后惊叹地说:“这是仙人荟萃之都也!”并亲自写下“仙都”二字。仙都盛名由此传到今天。仙都景色美在天然,奇峰异石,千姿百态;她有桂林山水之秀又有雁荡奇峰怪石之神韵。
『贰』 缙云氏的历史记载
作为一个“传说时代”的氏族或部落来说,缙云氏最早见于《左传》文公十八年。谓:“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聚敛积实,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杜预注:“缙云,黄帝时官名。”司马迁据《左传》编入《史记·五帝本纪》中谓:“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天下谓之饕餮。天下恶之,比之三凶。”《集解》引贾逵曰:“缙云氏,姜姓也,炎帝之苗裔,当黄帝时任缙云之官也。”’《正义》:“今括州缙云县,盖其所封也。字书云缙,赤缯也。”又“谓三苗也。言贪饮食,冒货贿,故谓之饕餮。”《左传》中的缙云氏是与帝鸿氏、少昊氏、颛顼氏并列叙述,可见缙云氏也是一个古老氏族。
缙云氏与炎帝、黄帝、三苗的关系是需要再探讨的问题。贾逵是东汉初期著名的占文经学大师许慎的老师。其父贾徽曾受业于刘歆学习《左传》,又专习《古文尚书》和《毛涛》。他所见古文经典及其有关资料不少,按说他对古史所解说应是尤大问题。可是说缙云氏是“炎帝之苗裔”,就难以理解。“苗裔”,即后代子孙。既然“当黄帝时任缙云之官也”,怎能是炎帝的后代子孙?这类的记载确实给研究先秦历史文化设置了不少的障碍和谜团。
『叁』 缙云县历史以来哪年洪水最大
2015年缙云县降水量创历史新高
受厄尔尼诺大环流的影响,缙云县今年降水量异常偏多,截至12月6日,累计降水量达2067.8毫米,较常年平均降水量的1482.2毫米多出近3成,创历史新高,成为有气象纪录以来降水量最多年。
全年除1月、2月、3月、4月、6月降水量比常年偏少外,其余各月均比常年偏多,其中尤以5月、7月偏多最为明显,两月降水量分别为320.3毫米和389.6毫米,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2015年缙云县梅雨形势典型,5-6月份降水量549.2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7-9月份分别受到今年第9号台风“灿鸿”、第13号台风“苏迪罗”和第21号台风“杜鹃”的影响,均出现明显降水过程,其中“苏迪罗”影响最为严重。10-11月地面冷空气和西南暖湿气流活跃,又出现了明显的秋汛。
针对今年异常的气候,缙云县气象局正严密监测天气,及时做好气候分析,最大限度的避免灾情的发生
『肆』 缙云氏的历史由来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由若干氏族、部落经过长时期争斗、兼并、融合而成。我们祖国经过上古时代的发展,人王朝时期就逐渐形成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见诸于文字记载“传说时代”的一些某某氏,无论是氏族、部落或代表人物都当视为存在过。如盘古氏(浑沌氏)、女娲氏(女娲、她娲、女希等)、燧人氏、有巢氏、容成氏(庸成)、柏皇氏、中央氏、伏羲氏(宓羲氏、庖羲氏、太昊)、栗陆氏(栗睦氏)、黎连氏、尊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亡怀氏、东扈氏等等。其中或有同名异族、同族异名者,因记事简略难以考究。有的见于《庄子》、《吕氏春秋》等先秦典籍,应当说不是无根之木。还有许多氏族、部落或代表人物因事迹或经后世人补充叙述,有较多的了解,这里从略。
『伍』 有谁知道丽水的历史
丽水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活动。隋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建处州,592年改为括州,607年改为永嘉郡。唐朝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复改为括州,779年改为处州。元朝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改为处州路,1359年改为安南府,随后改为处州府。明朝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起,处州府辖丽水、龙泉、松阳、缙云、青田、遂昌、庆元、宣平、云和、景宁10县。1911年辛亥革命后设立处州军政分府。民国元年(1912年)撤销处州军政分府,先后由瓯海道和丽水、第九、第六、第七行政督查区管辖,辖丽水、松阳、缙云、龙泉、庆元、宣平、景宁、云和8县。 1949年5月解放,10月设丽水专区,1952年撤销专区,各县分别划入温州、金华、衢州专区管辖。1963年5月恢复丽水专区,辖丽水、青田、缙云、遂昌、云和、龙泉6县。1968年改称丽水地区,1978年设立丽水地区行政公署。其中:1973年恢复庆元县,1982年恢复松阳县,1984年设立景宁畲族自治县,1986年撤销丽水县,设立县级丽水市,1990年撤销龙泉县,设立县级龙泉市,2000年撤销县级丽水市,设立莲都区。2000年7月19日撤销行署建制,设丽水市,辖莲都区、缙云、青田、景宁、云和、松阳、遂昌、庆元七县另代省管理一个龙泉市。其中,景宁畲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浙江省唯一少数民族自治县,而珍贵的畲族绿曲酒就产自于之,据《景宁县志》记载,唐永泰二年(766),畲族从闽迁居浙西南山区时,畲族绿曲酒也随即成为畲族长老府的养生之宝。此酒在色泽上呈现出自然纯净的金黄兼翠绿,酒液莹澈透明,犹如深山碧玉;清新淡雅的山草香轻柔飘逸,入口顺滑,纯净清幽、成熟雅致、风格独特。 龙泉市是联合国非遗保护名录龙泉青瓷的产地,全国闻名的龙泉宝剑也出自于此。青田是浙江省重点侨乡之一,出产有名的青田石产地。
『陆』 缙云山名字的由来
轩辕帝在缙云山修道出关时,山下的云突然都变成了特殊的红色.那座山因为有这个事件,后人就给这座山取了这个名字."缙"是指一种浅红色
『柒』 浙江丽水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丽水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活动。隋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建处州,592年改为括州,607年改为永嘉郡。唐朝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复改为括州,779年改为处州。元朝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改为处州路,1359年改为安南府,随后改为处州府。明朝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起,处州府辖丽水、松阳、缙云、青田、遂昌、庆元、宣平、云和、景宁10县。1911年辛亥革命后设立处州军政分府。民国元年(1912年)撤销处州军政分府,先后由瓯海道和丽水、第九、第六、第七行政督查区管辖,辖丽水、松阳、缙云、龙泉、庆元、宣平、景宁、云和8县。1949年5月解放,10月设丽水专区,1952年撤销专区,各县分别划入温州、金华、衢州专区管辖。1963年5月恢复丽水专区,辖丽水、青田、缙云、遂昌、云和、龙泉6县。1968年改称丽水地区,1978年设立丽水地区行政公署。其中:1973年恢复庆元县,1982年恢复松阳县,1984年设立景宁畲族自治县,1986年撤销丽水县,设立县级丽水市,1990年撤销龙泉县,设立县级龙泉市,2000年撤销县级丽水市,设立莲都区。2000年7月19日撤销行署建制,设丽水市,辖莲都区、龙泉市和青田、缙云、云和、庆元、遂昌、松阳、景宁7县。
『捌』 缙云 有哪些历代遗留下来的文化
建置沿革
缙云县历代建置沿革表
缙云建县时间辨证
缙云建县时间释疑
附:我国古籍记载缙云建县时间一览表
女皇武则天封禅与缙云建县
经济
番薯、玉米的种植与缙云的人口
宋代处州名酒金盘露的传说与酿造
地质
天然的火山地质博物馆——仙都
黄帝文化
缙云黄帝文化概论
我国古代黄帝驭龙飞升的文化现象
中国古代的自然崇拜和缙云封禅
三天子鄣山考
东夷、两昊和蚩尤
轩辕黄帝车驾驻跸之地——黄碧
黄帝合宫的文化遗产和缙云河阳民居
仙都文化
缙云仙都文化发展史纲
唐明皇敕封仙都的综合考证
缙云越王山传说及其研究
括苍山山脉地理和文化考察
缙云永康之交东历山虞舜文化考察
鼎湖峰巡礼
仙乡帝里——缙云琼阁
元日登黄龙山记
文物考古
缙云出土石器的年代初探
试探李邕《缙云三帖》
再探李邕《缙云三帖》
仙都的摩崖石刻
吏隐山中的李阳冰摩崖石刻
仙都胡塔地的宋元古桥
缙云的古井
宋缙云胡份《钦止帖》的考定
人物考索
隋代缙云山高道——徐则
法华尊者——缙云智威禅师
附:天台宗六祖——法华尊者智威
唐初丽州刺史——闾丘胤
“缙云飞声”的唐县令——李阳冰
关于李阳冰的读音
唐代净土宗五祖——缙云少康
附:净土宗五祖——缙云少康
缙云詹骥的传说和考证
缙云宋代名将詹度
附:宋爱国名将——缙云詹度
文物考古
人物考索
杜光庭年谱(青少年时代)
吕祖谦后裔族祖谱在缙云被发现
明代缙云五重臣
宗教
缙云仙都道教概述
缙云仙都与道教南天师道
缙云是我国佛教初传之圣地
仙都洞天的开启和敕封
浙江古代赵炳崇拜
教育
缙云县学兴废史略
名家仙踪
倪翁寻踪
谢灵运慧眼首识缙云山
缙云古代两胡则
苏东坡和缙云詹适的朋党情结
朱熹与缙云仙都的独峰书院
历代状元仙都行
元末朱元璋兵取处州和礼聘刘伯温
徐霞客考察仙都踪迹
一路诗赋桃花岭
农民战事
缙云钢叉舞与古代浙中农民斗争
缙云宣和纪事
缙云张山寨陈十四的史实和传说
太平军在缙云的历史考证
传说怀古
缙云龙津怀古
缙云青田古钟之谜
玉盒记
好溪玳瑁鱼的传说
缙云鬼仙的传说
轩辕天鼋在缙云的踪迹和传说
城镇溯源
五云镇的聚邑和集市
缙云壶镇的传说和设镇
史事钩沉
辛亥革命时期的黄龙会党
五四运动与缙云
赵舒义救周恩来
缙云大地上的红军活动足迹
朦胧的回忆
古史丛考
鬼谷子其人其书
夏禹涂山地名辨识
释姑蔑
漯水、屯氏河和鲁北徒骇河的禹息故城
跋
1996年12月23日
在纪念缙云建县1300周年的时候,有人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今年真的是缙云建县1300年吗?”出现这个问题,是我国古籍对缙云建县时间记载不一致所造成的。为了对历史负责,有必要对此作全面的考证和认定。
我国是一个伟大文明古国,有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它们详尽地记录着各个时期全国各地的生动历史,其中有关缙云建县的史料,就我目前所知,就有十九种。归纳起来,有六种说法:
一、唐武德四至八年(621-25)说。《旧唐书·地理志》曰:“婺州东阳郡……永康,吴分乌伤县置。武德四年置丽州,又分置缙云县。八年废丽州及缙云县。以永康来属。”
二、唐中宗嗣圣元年(684)说。明李寅《重建缙云县厅记》曰:“缙云……始唐中宗改置名县。”同持此说的还有:成化《处州府志》,万历《缙云县志》,清康熙十一、二十三年、乾隆三十二年三部《缙云县志》,还有樊献科、李镱等。
三、武周万岁登封元年(696)说。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曰:“缙云县、上、万岁登封元年分丽水县北界、婺州永康县南界置,因山(缙云)名县。”持此说的还有五代的《旧唐书》,北宋的《太平寰宇记》,道光、光绪、民国续志和新近修成的四部《缙云县志》。
四、武周圣历元年(698)说。《新唐书·地理志》曰:“缙云,上。圣历元年析括苍及婺州永康置。有缙云山。”持此说还有元陈性定的《仙都志》。
五、唐代宗大历中(766-779)说。明李棠的《樊通缙云集序》中有:“大历中始分丽水、永康二县为缙云。”
六、唐宝历间(825-826)说。明樊公伦《访溪图志序》云:“缙云为邑,秦所未闻,唐宝历间始折括之丽水及婺之永康余地建置。”
『玖』 缙云历史上出的名人
潜说友
潜说友(1216—1288)字君高,号赤璧子,缙云人。南宋淳佑元年(1241)进士,官至代理户部尚书,封缙云县开国男。任临安(今杭州)知府期间,重视疏浚西湖,修葺名胜,整修道路。主修《咸淳临安志》。后迁任平江(今苏州)知府。德佑元年(1275)元兵逼平江时弃城逃跑,在福州降元,任福州安抚使,被部将李雄杀死。
赵顺孙
赵顺孙(1215—1277)字和仲,缙云人。南宋淳佑十年(1250)进士,曾任吏部尚书、参知政事等职。经常与奸臣贾似道对抗,为贾所忌。度宗欲封赵为相,辞谢。蒙古军南侵,襄阳危急,贾似道匿而不报,他竭力与之争论,忿然出朝,因忧愤成疾而卒。著有《四书纂疏》、《孝宗系年录》、《中兴名臣言行录》等书。
杜光庭
杜光庭(850—933)字圣宾,号东瀛子,缙云人。唐懿宗时,考进士未中,后到天台山入道。僖宗时,如为供奉麟德殿文章应制。随僖宗入蜀,后来追随前蜀王建,官至户部侍郎。赐号传真天师。晚年辞官隐居四川青城山。一生著作颇多,有《道德真经广圣义》、《道门科范大全集》、《广成集》、《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青城山记》、《武夷山记》、《西湖古迹事实》等。古代著名传奇小说《虬髯客传》相传系他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