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地理位置
A. 婺源的地点在江西哪里
婺源,位于江西东北部,上饶市北部。
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建县,天宝元年(742),歙州改为新安郡;唐代歙州曾经历多次行政划分调整,婺源均随歙州而从之。 五代十国时,吴武义元年(919)歙州隶吴,婺源属之。
中华民国元年(1912),废府留县,婺源县直隶安徽省。三年六月,婺源改属安徽省芜湖道,十七年八月,废道,复直隶安徽省;二十一年十月,隶安徽省第十行政区;二十三年九月,划属江西省隶属第五行政区;三十六年八月,划回安徽省隶属第七行政区。
1949年5月1日婺源解放,属华东区赣东北行政区浮梁专区;9月,改属江西省乐平专区;11月,属江西省浮梁专区。1950年6月,婺源定为丙等县。1952年10月,属江西省上饶专(地)区(现为上饶市)至今。
(1)婺源地理位置扩展阅读:
婺源与皖、浙两省交界,东邻浙江开化,西毗景德镇,北枕黄山,南接德兴铜矿。全县属丘陵地貌,地势大致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境内山峦重叠,溪涧纵横,森林覆盖率 82%,县总面积 2947 平方公里。 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称。
县境地处中亚热带,具有东亚季风区的特色,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霜期较短、四季分明。境内山峦起伏,走向不一,由于云雾、雨日较多,高山挡光,林木蔽荫,使各地日照时数差异较大,西南乡多于东北乡,平原低丘多于山区。
B. 婺源属于哪个城市
婺源县,今属江西省上饶市下辖县,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位于江西东北部,与皖、浙两省交界,土地面积2967平方公里,其中有林地378万亩,耕地32万亩,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称。
婺源东邻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衢州市,西毗瓷都景德镇市,北枕国家级旅游胜地黄山市和古徽州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南接江南第一仙山三清山和铜都德兴市。
(2)婺源地理位置扩展阅读:
名称由来:
婺源县因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析休宁县之回玉乡和乐平县之怀金乡置县,以地当婺水源头而名。
县境地处中亚热带,具有东亚季风区的特色,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霜期较短、四季分明。
境内山峦起伏,走向不一,由于云雾、雨日较多,高山挡光,林木蔽荫,使各地日照时数差异较大,西南乡多于东北乡,平原低丘多于山区。2011年可照时数4425.9小时,(闰年4437.0小时),而实际只有1715.1小时,占可照时数的39%。
C. 婺源在哪里,婺源在哪个省,属于哪个市
婺源位于江西东北部,与皖、浙两省交界,是属于江西省上饶市。
婺源,地处江西东北部,西距景德镇80公里,是镶嵌在赣浙皖三省交界处的一颗绿色明珠。“婺源文化与生态旅游区”目前已形成了“一区四线”20个景区(点)的旅游产品格局,被许多海内外媒体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
婺源特产丰富,独具特色的有红、白、黑、绿4种。分别为:红为荷包鲤鱼,肉质鲜嫩;白为江湾雪梨,肉厚汁醇,每当梨花开时,满山飘香满山白,为春游一大美景;黑为龙尾砚,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绿为婺源绿茶,原生态育就了生态茶,乃茶中上品。
(3)婺源地理位置扩展阅读:
婺源县隶属于江西省的上饶市,与安徽省的黄山市交界。其实,黄山市之前的称呼是徽州府,而婺源县曾经长期隶属于徽州府,是徽州府下辖的6个县之一。但是在1949年5月,隶属于徽州的婺源县,被第二次划入了江西省。
1934年,还是出于军事防御的需要,婺源县被划入了江西省。与此同时,还有两个乡镇被划入了浙江省。对于这样的划分,安徽籍官员表示反对,因为一旦拆分,徽州府的整体性会直接破坏。当时,各地的报纸也纷纷反对拆分。但婺源县最终还是被划入了江西省,而且长达10多年的时间。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以后,很多社会名人和官员再次建议,把婺源县还给安徽省。在各方面的建议下,1947年,婺源县被重新划入了安徽省。似乎婺源县已经物归原主,但这段时间并不长。40年代的战争连续不断,到了1949年,当时安徽省已经解放,但各方面的局势还不稳定。
因此,安徽省暂时被分成了皖南行署区和皖北行署区。与此同时,婺源县被暂时划入了江西省的上饶地区。当时,主要考虑到从上饶进入婺源县比较方便,方便各方面的管理。起初,这仅仅是临时性的划分。
但是在50年代初期,皖北行署区与皖南行署区重新合并为安徽省的时候。婺源县却留在了江西省,而没有还给安徽省。
D. 水墨婺源的地理位置
婺源位于赣东北,东邻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衢州市,西毗景德镇市,浮梁县,乐平市,北枕国家级旅游胜地黄山市,南接江南第一仙山三清山,铜都德兴市,是一颗镶嵌在皖、浙、赣三省交界处的绿色明珠。婺源素有“书乡”、“茶乡”之称,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
2005年10月23日,中国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在京发布。此次活动由《中国国家地理》主办, 评选出的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其中就有婺源。
E. 婺源是在中国什么地方
在江西
“中国最美丽的乡村”----婺源。
婺源,位于江西东北部。在唐代开元28年设县(即公元740年)是一个有着壹仟贰佰多年悠久历史的古老县级行政区。因其“地当婺水之源”而得名。
婺源与安徽、浙江相邻,这里文风鼎盛,古迹遍布,尤其是明清古建筑群更为经典,这里田园、小溪、古木、翠竹环绕村落,飞瀑、驿道、路亭、拱桥散布乡野…,自然风光如诗如画。有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风光。
全婺源县方园贰仟玖佰肆拾柒平方公里,现下辖十一个镇和十五个乡。素有“八分半山-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说。
这里是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的区域。年平均气温在摄氏16.7度,年平均降水量在1821毫米以上。婺源是现代中国的速生丰产林基地县及生态农业先进县之一。拥有“全国绿化百佳县”和“全国民俗文化村”的桂冠。
这里是中国的茶乡,中国茶文化之乡…
婺源县在唐朝到五代时期隶属江南道歙州、宋代属徽州新安郡,元朝属徽州路,明清时期属徽州府…,这里是徽商的发源地之一,当年商人们在外挣钱,回家投资兴学,冲破了封建政治制度的斥商情结,走出了一条“以商养儒”、“以儒扬商”、“儒商互补”的生财之路。当年的婺源,行商的人多,读书的人多,做官的人也多。在“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的训示下,使婺源“-室之内,必有俊才”。在训示的影响下,婺源之人读书成风,并且久盛不衰。从读书好的氛围中走出了宋代文学家朱弁、南宋教育家理学家朱熹,走出了纂刻家何震、走出了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现代大学者胡适,现代教育家江谦、现代著名医学家程门雪......。据史书上的记载:自宋代至清未,全婺源县考取进士的有550人,出任各级官吏的人多达2665人,出现过“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的胜况…。
自古“无徽不成商”,然而在徽商之中的劲旅却是在婺源,当年在徽商里有“无婺不成徽”之说,来自婺源的商人是徽商中的木商、茶商盟主。这足以说明当年婺源商人的地位。
这也使得今日的婺源,明清建筑遍布全县。官宦府第、家族祠堂、商人住宅、乡民故居,应有尽有。这些建筑,有前堂后堂先后序列者,有数十栋连片者,街巷均由青石板铺成。石建筑以沱川、思口、江湾、流头、浙源、龙山、许村和清华等乡镇的某些村庄更为集中,此外尚有廊桥、路亭、门楼、店面、戏台等。 婺源是我国古建筑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之一,青林古木之间处处掩映着飞檐翘角的民居,这里是“最后的香格里拉”。
婺源物产丰富,当地的绿茶“婺绿”,是明清时期的贡品;独特的荷包红鲤鱼是钓鱼台国宴上的珍品;龙尾砚是中国传统的四大名砚之一;被誉为“江南梨王”的是江湾雪梨。
婺源文化与生态旅游区现已开放了“一区四线”20个旅游景区,这里我们可以欣赏到“京剧老祖宗”徽剧的韵味、粗犷原始的“舞蹈活化石”傩舞、这有清纯迷人的山村姑娘的茶艺表演…。
清代商贾住宅群中的精品---延村
朋友们:延村 位于县城北偏西18公里处。是婺源现存的清代商贾住宅群中的精品,一座幽雅的清代庄园。
F. 婺源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物产
婺源县属丘陵地貌,地势大致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境内山峦重叠,溪涧纵横,森林覆盖率82%。
县境地处中亚热带,具有东亚季风区的特色,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霜期较短、四季分明。
历年平均气温为16.8℃,以1998年、2006年17.9℃为最高,1965年、1976年、1980年16.3℃为最低。最热月7月,月平均气温为28.0℃。极端最高气温41.0℃,出现在1967年8月28日;极端最低气温-11.0℃,出现在1967年1月16日。[3]
历年总降水平均1962.3毫米,其中1-6月降水呈递增趋势,7-12月呈递减趋势;上半年占2011年降水量的69%,4-6月为明显雨季,称为汛期,平均月雨量在200-300毫米以上,占2011年降水量的47.9%。年最大降水量3036.8毫米,出现在1998年。月最大降水量970.4毫米,出现在1998年7月。雨量分布是四周多,中间少;东北多,西南少。
境内山峦起伏,走向不一,由于云雾、雨日较多,高山挡光,林木蔽荫,使各地日照时数差异较大,西南乡多于东北乡,平原低丘多于山区。2011年可照时数4425.9小时,(闰年4437.0小时),而实际只有1715.1小时,占可照时数的39%。
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历年平均风速1.5米/秒;极端最大瞬间风速为40米/秒以上,出现在1965年8月13日和1978年8月19日。
婺源县已发现的矿种有20多种,具体有:
(1)能源矿产:煤;
(2)金属矿产:金、钨、锑、铁、锰、银、铜、铅、锌;
(3)非金属矿产:灰岩、砚石、花岗岩、大理岩、高岭土、钾长石、建筑用砂、砂岩、石英、板岩、粘土、水晶、硅石等;
(4)水气矿产:矿泉水。
G. 婺源县的地理环境
婺源县属丘陵地貌,地势大致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境内山峦重叠,溪涧纵横,森林覆盖率82%。
县境地处中亚热带,具有东亚季风区的特色,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霜期较短、四季分明。
历年平均气温为16.8℃,以1998年、2006年17.9℃为最高,1965年、1976年、1980年16.3℃为最低。最热月7月,月平均气温为28.0℃。极端最高气温41.0℃,出现在1967年8月28日;极端最低气温-11.0℃,出现在1967年1月16日。
历年总降水平均1962.3毫米,其中1-6月降水呈递增趋势,7-12月呈递减趋势;上半年占2011年降水量的69%,4-6月为明显雨季,称为汛期,平均月雨量在200-300毫米以上,占2011年降水量的47.9%。年最大降水量3036.8毫米,出现在1998年。月最大降水量970.4毫米,出现在1998年7月。雨量分布是四周多,中间少;东北多,西南少。
境内山峦起伏,走向不一,由于云雾、雨日较多,高山挡光,林木蔽荫,使各地日照时数差异较大,西南乡多于东北乡,平原低丘多于山区。2011年可照时数4425.9小时,(闰年4437.0小时),而实际只有1715.1小时,占可照时数的39%。
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历年平均风速1.5米/秒;极端最大瞬间风速为40米/秒以上,出现在1965年8月13日和1978年8月19日。
H. 婺源古城的地理位置
婺源古城,今婺源县城,设紫阳镇,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现有诸多历史名胜遗存。多年来,随着婺源城市扩张和开发,大量历史文化建筑曾被拆毁,古城整体风貌遭到破坏。 由于婺源历史上曾属安徽管辖,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故里和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家乡。“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徽州”是被越来越多人提及的字眼,有人说这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家园,地处偏僻山乡的婺源很幸运地保存了古徽州的所有气韵。
I. 谁知道婺源的具体地址
婺源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与皖、浙交界处,隶属于上饶市。
面积2947.51平方千米。
总人口33.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3万人。
邮编:333200。
代码:361130。
区号:0793。
拼音:Wuyuan Xian。
交通
婺源的交通及通讯也较为便利。景婺黄(常)高速婺源段已于2006年11月完工,拉近了与周边城市的距离,铁路的建设已列入交通规划中,到周边地区的机场(如:南昌、景德镇、黄山、衢州)也较方便。营运班车可直达上海、杭州、温州、宁波、金华、衢州、绍兴、东阳、义乌、乐清、南昌、上饶、九江、景德镇、黄山等地,婺源有专业的旅游车队,可从县城北站到达各景点,交通便利。通讯上实现手机乡乡通,各景区均有基站。
J. 婺源属于哪个省份
婺源县属于江西省上饶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在上饶市北部是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