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bank
㈠ 电脑内存中有一个术语Bank是啥意思
通常主板上的每个内存插槽分为两段,这个大家从VIA主板BIOS设置中的BANK 0/1 DRAM Timing选项很容易推理得到,实际上也就是两个BANK,不过这里的BANK概念与我们前面分析芯片内部结构时提到的BANK可不一样。简单地说这个BANK就是内存和主板上的北桥芯片之间用来交换数据的通道,目前以SDRAM系统为例,CPU与内存之间(就是CPU到DIMM槽)的接口位宽是64bit,也就意味着CPU一次会向内存发送或从内存读取64bit的数据,那么这一个64bit的数据集合就是一个内存条BANK,很多厂家的产品说明里称之为物理BANK(Physical BANK),目前绝大多数的芯片组都只能支持一根内存包含两个物理BANK,但是针对某个具体的条子,很多人想当然,认为每个DIMM插槽使用内存条的面数来区分占用几个BANK通道,单面的(16M,64M)只占用一个物理BANK,而双面的(32M,128M)则需占用两个物理BANK。实际上物理BANK与面数是无关的,PCB电路可以设计成双面和单面,也可把全部芯片(16颗)放在一面上(至少从理论上是完全可能)。有些内存条单面就是一个物理BANK,但有些双面才是一个物理BANK,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前一阵闹得沸沸扬扬的大度256MB内存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虽然是双面并多达16枚芯片,但仍然是单个物理BANK的。要准确知道内存条实际物理BANK数量,我们只要要将单个芯片的逻辑BANK数量和位宽以及内存条上芯片个数搞清楚。各个芯片位宽之和为64就是单物理BANK,如果是128就是双物理BANK。目前的芯片组最多支持2个物理BANK。所以内存厂家生产的内存条都不可能超过2个物理BANK。
CPU一次只能对一个物理BANK进行访问和操作(因为一个物理BANK是64bit的位宽),那么内存条要保证一个周期内向数据总线提供或接收64bit的数据,而这些数据都是分别存储在内存条的的芯片中。那么内存条中有多个内存芯片,这64位数据到底是有一个芯片提供还是由所有芯片每个提供一部分呢?我们还是以上面的那颗256Mbit的芯片为例,根据芯片组的工作原理,目前还没有那家芯片生产厂家做出位宽16位以上的芯片,所以现在的芯片组设计时都是要求内存条上每个芯片均承担提供数据的任务,也就是说内存条上的每个芯片都要要对这64位数据做贡献,而那颗内存芯片的位宽是8位,因此用这个芯片组成内存条只需要8颗芯片即完成了64位数据并发任务,算下来,内存条的容量就是32 MB (256Mbit)×8=256MB的容量,假如是内存芯片的位宽是4位,那么需要的芯片数量必须是16颗,这时假如使用八颗位宽还是8位的64MB(512bit)芯片(单个芯片的总容量翻了一番)组装,尽管内存条上的总容量达到了256MB的要求,还是由于位宽不够是不能正常工作。要能工作就必须采用16位位宽的64MB(512bit)芯片。
586以上电脑的数据总线宽度都是64bit,即每次读取内存为64bit,SDRAM内存条的设计带宽也是64bit,内存条的带宽为条上各个内存芯片的带宽之和,基本条件为带宽之和应等于64bit或其倍数。假如出现了各个芯片位宽之和等于128。则分成两个64位,当读取一个64位部分时,另一个64位部分就不能读取,通常很多厂家就分别将这两部分放在内存的两面上。这就造成了许多人的错觉:双面是两个BANK的,单面是一个BANK的。实际根本不能这样认识,比如大度256MB内存,尽管两面16个芯片,但是由于内存芯片的位宽是4位(32Mbit×4),所以必须要有4×16=64才能达到系统所要求的位宽。这时由于芯片大小的限制,不可能将16颗芯片都放在一面上(到目前位置笔者好象还没有看到过这种设计,但理论上应该可以),所以只能设计成双面。对于64Mbit芯片 (4M*16) 来说,芯片带宽16bit,8颗芯片带宽=16*8=128bit(即两个BANK),4颗芯片带宽=16*4=64bit(即一个BANK)。两个物理BANK的情况只有出现在位宽超出了64位的情况下(即位宽出现了富余),由于芯片组任一时刻只能处理一个64位,所以才分成两个物理BANK。今后随着新一代数据总线位宽的提高,也许CPU的胃口就不是一次只能64位数据了,可能是128位甚至更多。
另外我们常说的内存交错设置并不是指的物理BANK的交错。也就是说不是内存条双面的交错,而是指内存芯片内部逻辑BANK的交错,如果芯片有4个BANK,那么就可以进行4路交错,如果只有两个BANK就只能是二路交错。很多资料介绍的以内存条的单面或双面来决定交错是错误的,实际上就是混淆了物理BANK和逻辑BANK的区别
㈡ 内存条的BANK数是指什么呢
一.内存芯片的逻辑BANK
在芯片的内部,内存的数据是以位(bit)为单位写入一张大的矩阵中,每个单元我们称为CELL,只要指定一个行(Row),再指定一个列(Column),就可以准确地定位到某个CELL,这就是内存芯片寻址的基本原理。这个阵列我们就称为内存芯片的BANK,也称之为逻辑BANK(Logical BANK)。由于工艺上的原因,这个阵列不可能做得太大,所以一般内存芯片中都是将内存容量分成几个阵列来制造,也就是说存在内存芯片中存在多个逻辑BANK,随着芯片容量的不断增加,逻辑BANK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目前从32MB到1GB的芯片基本都是4个,只有早期的16Mbit和32Mbit的芯片采用的还是2个逻辑BANK的设计,譬如三星的两种16MB芯片:K4S161622D (512K x 16Bit x 2 BANK)和K4S160822DT(1M x 8Bit x 2 BANK)。芯片组本身设计时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只允许对一个逻辑BANK进行操作(实际上芯片的位宽就是逻辑BANK的位宽),而不是芯片组对内存芯片内所有逻辑BANK同时操作。逻辑BANK的地址线是通用的,只要再有一个逻辑BANK编号加以区别就可以了(BANK0到BANK3)。但是这个芯片的位宽决定了一次能从它那里读出多少数据,并不是内存芯片里所有单元的数据一次全部能够读出
每个逻辑BANK有8M个单元格(CELL),一些厂商(比如现代/三星)就把每个逻辑BANK的单元格数称为数据深度(Data Depth),每个单元由8bit组成,那么一个逻辑BANK的总容量就是64Mbit(8M×8bit),4个逻辑BANK就是256Mbit,因此这颗芯片的总容量就是256Mbit(32MB)。
内存芯片的容量是一般以bit为单位的。比如说32Mbit的芯片,就是说它的容量是32Mb(b=bit=位),注意位(bit)与字节(Byte)区别,这个芯片换算成字节就是4MB(B=Byte=字节=8个bit),一般内存芯片厂家在芯片上是标明容量的,我们可以芯片上的标识知道,这个芯片有几个逻辑BANK,每个逻辑bank的位宽是多少,每个逻辑BANK内有多少单元格(CELL),比如64MB和128MB内存条常用的64Mbit的芯片就有如下三种结构形式:
①16 Meg x 4 (4 Meg x 4 x 4 banks) [16M╳4]
②8 Meg x 8 (2 Meg x 8 x 4 banks) [8M╳8]
③4 Meg x 16 (1 Meg x 16 x 4 banks) [4M╳16]
表示方法是:每个逻辑BANK的单元格数×逻辑BANK数量×每个单元格的位数(芯片的位宽)。芯片逻辑BANK位宽目前的工艺水平只能最多做到16位,因此大家看到几乎所有的芯片逻辑BANK位宽只可能4/8/16三者之一。以前16Mbit的芯片基本采用的单个芯片两个逻辑BANK,但是到了64Mbit基本就都是4个逻辑BANK设计了
二.内存条的物理BANK
通常主板上的每个内存插槽分为两段,这个大家从VIA主板BIOS设置中的BANK 0/1 DRAM Timing选项很容易推理得到,实际上也就是两个BANK,不过这里的BANK概念与我们前面分析芯片内部结构时提到的BANK可不一样。简单地说这个BANK就是内存和主板上的北桥芯片之间用来交换数据的通道,目前以SDRAM系统为例,CPU与内存之间(就是CPU到DIMM槽)的接口位宽是64bit,也就意味着CPU一次会向内存发送或从内存读取64bit的数据,那么这一个64bit的数据集合就是一个内存条BANK,很多厂家的产品说明里称之为物理BANK(Physical BANK),目前绝大多数的芯片组都只能支持一根内存包含两个物理BANK,但是针对某个具体的条子,很多人想当然,认为每个DIMM插槽使用内存条的面数来区分占用几个BANK通道,单面的(16M,64M)只占用一个物理BANK,而双面的(32M,128M)则需占用两个物理BANK。实际上物理BANK与面数是无关的,PCB电路可以设计成双面和单面,也可把全部芯片(16颗)放在一面上(至少从理论上是完全可能)。有些内存条单面就是一个物理BANK,但有些双面才是一个物理BANK,所以不能一概而论。256MB内存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虽然是双面并多达16枚芯片,但仍然是单个物理BANK的。要准确知道内存条实际物理BANK数量,我们只要将单个芯片的逻辑BANK数量和位宽以及内存条上芯片个数搞清楚。各个芯片位宽之和为64就是单物理BANK,如果是128就是双物理BANK。 CPU一次只能对一个物理BANK进行访问和操作(因为一个物理BANK是64bit的位宽),那么内存条要保证一个周期内向数据总线提供或接收64bit的数据,而这些数据都是分别存储在内存条的的芯片中。那么内存条中有多个内存芯片,这64位数据到底是有一个芯片提供还是由所有芯片每个提供一部分呢?我们还是以上面的那颗256Mbit的芯片为例,根据芯片组的工作原理,目前还没有那家芯片生产厂家做出位宽16位以上的芯片,所以现在的芯片组设计时都是要求内存条上每个芯片均承担提供数据的任务,也就是说内存条上的每个芯片都要要对这64位数据做贡献,而那颗内存芯片的位宽是8位,因此用这个芯片组成内存条只需要8颗芯片即完成了64位数据并发任务,算下来,内存条的容量就是32 MB (256Mbit)×8=256MB的容量,假如是内存芯片的位宽是4位,那么需要的芯片数量必须是16颗,这时假如使用八颗位宽还是8位的64MB(512bit)芯片(单个芯片的总容量翻了一番)组装,尽管内存条上的总容量达到了256MB的要求,还是由于位宽不够是不能正常工作。要能工作就必须采用16位位宽的64MB(512bit)芯片。
586以上电脑的数据总线宽度都是64bit,即每次读取内存为64bit,SDRAM内存条的设计带宽也是64bit,内存条的带宽为条上各个内存芯片的带宽之和,基本条件为带宽之和应等于64bit或其倍数。假如出现了各个芯片位宽之和等于128。则分成两个64位,当读取一个64位部分时,另一个64位部分就不能读取,通常很多厂家就分别将这两部分放在内存的两面上。这就造成了许多人的错觉:双面是两个BANK的,单面是一个BANK的。实际根本不能这样认识,比如大度256MB内存,尽管两面16个芯片,但是由于内存芯片的位宽是4位(32Mbit×4),所以必须要有4×16=64才能达到系统所要求的位宽。这时由于芯片大小的限制,不可能将16颗芯片都放在一面上,所以只能设计成双面。对于64Mbit芯片 (4M*16) 来说,芯片带宽16bit,8颗芯片带宽=16*8=128bit(即两个BANK),4颗芯片带宽=16*4=64bit(即一个BANK)。两个物理BANK的情况只有出现在位宽超出了64位的情况下(即位宽出现了富余),由于芯片组任一时刻只能处理一个64位,所以才分成两个物理BANK。今后随着新一代数据总线位宽的提高,也许CPU的胃口就不是一次只能64位数据了,可能是128位甚至更多。
另外我们常说的内存交错设置并不是指的物理BANK的交错。也就是说不是内存条双面的交错,而是指内存芯片内部逻辑BANK的交错,如果芯片有4个BANK,那么就可以进行4路交错,如果只有两个BANK就只能是二路交错。很多资料介绍的以内存条的单面或双面来决定交错是错误的,实际上就是混淆了物理BANK和逻辑BANK的区别。
㈢ 计算机中BANK是什么意思
BANK是内存插槽的计算单位(也叫内存库),它是电脑系统与内存之间数据总线的基本工作单位。只有插满一个BANK,电脑才可以正常开机。
㈣ 电脑内存的单面与双面,单Bank与双Bank有什么区别
何谓内存BANK
一般而言,各位注意了,是一般而言,单面内存每条拥有一组BANK,而双面的内存则每条提供了两组的BANK,之所以要强调一般而言我会在文中加以阐明。……什么?不知道BANK为何物?好!那我就来解释一下BANK先。 内存的BANK其实分为两部分,逻辑BANK和物理BANK。
先来讲讲逻辑BANK。芯片的内部,内存的数据是以位(bit)为单位写入一张大的矩阵中,每个单元格我们称为CELL,只要指定一个行(Row),再指定一个列(Column),就可以准确地定位到某个CELL,这就是内存芯片寻址的基本原理。这样的一个阵列我们就叫它内存的逻辑BANK(Logical BANK)。
再来说说物理BANK。通常主板上的每个内存插槽分为两段,这个大家从VIA主板BIOS设置中的BANK 0/1 DRAM Timing选项很容易推理得到,实际上也就是两个BANK,不过这里的BANK概念与我们前面分析芯片内部结构时提到的BANK可不一样。
简单地说这个BANK就是内存和主板上的北桥芯片之间用来交换数据的通道,目前以SDRAM系统为例,CPU与内存之间(就是CPU到DIMM槽)的接口位宽是64bit,也就意味着CPU一次会向内存发送或从内存读取64bit的数据,那么这一个64bit的数据集合就是一个内存条BANK,很多厂家的产品说明里称之为物理BANK(Physical BANK)。
目前绝大多数的芯片组都只能支持一根内存包含两个物理BANK,但是针对某个具体的条子,很多人想当然,认为每个DIMM插槽使用内存条的面数来区分占用几个BANK通道,单面的(16M,64M)只占用一个物理BANK,而双面的(32M,128M)则需占用两个物理BANK。实际上物理BANK与面数是无关的,PCB电路可以设计成双面和单面,也可把全部芯片(16颗)放在一面上(至少从理论上是完全可能)。
有些内存条单面就是一个物理BANK,但有些双面才是一个物理BANK,所以不能一概而论。256MB内存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虽然是双面并多达16枚芯片,但仍然是单个物理BANK的。要准确知道内存条实际物理BANK数量,我们只要将单个芯片的逻辑BANK数量和位宽以及内存条上芯片个数搞清楚。各个芯片位宽之和为64就是单物理BANK,如果是128就是双物理BANK。
CPU工作时与BANK的关系
CPU工作时,每次只访问一个物理BANK,这是因为一个物理BANK的位宽是64Bit。CPU访问的数据是存放在内存条的内存颗粒上的,现在的芯片组设计时都是要求内存条上每个芯片均承担提供数据的任务,即内存条上的每个颗粒都要负担这64bit数据的一部分。
这就要牵扯到我们上文所说得位宽的问题了,如果内存芯片的位宽是8位,那么用这个芯片组成内存条只需要8颗芯片即完成了64位数据并发任务,如果是4位,那么就需要16颗芯片才能达到64bit的要求。当内存条颗粒设计为位宽为8位,16颗内存颗粒的时候,内存条的位宽就变为6 x 16=128bit。所以就要设计为双BANK。这是由于CPU一次只能处理64bit的数据所造成的。
以后随着技术的进步,128bit,256bit都是可以实现的。以上就是所谓的逻辑BANK和物理BANK。 虽然这些区别不是很大,但是却往往造成不小的问题,让人头痛。举一个较古老的例子:曾经有一款大度256M内存采用单面了设计,仅有一组物理BANK。但是由于INTEL(Intel440BX,i815)芯片组只能正确识别单物理BANK最高容量为128M,这种情况造成大部分INTEL主板就无法完全使用大度256M内存的全部容量,只可以使用一半128M。
事实上很多类似的大容量内存不能为一些旧型号主板支持的主要原因就是芯片组对内存芯片的逻辑BANK数据深度有一定限制。我们知道芯片的容量主要由三个参数决定,首先是逻辑BANK的单元格数(数据深度),其次是逻辑BANK的位数。最后是逻辑BANK的个数。三者相乘得到芯片的容量。
大度内存256MB之所以不能在440BX上用,就是由于BX芯片组只支持内存芯片的数据深度为4M,而不是8M,所以大度条子的内存芯片在BX板上被识别成4×4×4=64Mbit(8MB),而不是本来的8×4×4=128Mbit(16MB),现在很多大容量的内存没有在BANK数和位宽上提高多少,基本都是增加芯片的数据深度,而这是需要芯片组支持的,象INTEL的LX/BX/810/815等老主板都只能支持最大4M,所以出问题再所难免。
单、双面内存孰好孰坏
那这是不是意味着单面内存不好呢?答案是否定的,上述问题的罪魁祸首应该是INTEL芯片的SDRAM识别技术,VIA、ALI、SIS大部分芯片的主板就没有问题。不过现在内存厂商考虑兼容性的问题,已经不生产单面256M的产品了,所以用户一般不用考虑此环节。
另外如果在INTEL815芯片组的主板(如ASUS CUSL2)上插三条现代双面128M的内存,系统就会自动把内存的时钟频率降到PC100来使用,而且使用过程中很不稳定,经常死机。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INTEL815E芯片虽然有三个DIMM槽,但最多同时支持4组Bank运行在PC133状态下,如果超过四组就会自动降至PC100。所以上述问题如果换用三条单面128M的内存就迎刃而解。
我们再以kingmax为例。对比KingMax PC150 128M两个版本的产品(MPGA83S-68KX3 单面128M和MPGA83S-88KX3 双面128M),从外形上不难发现,凡1.0版的内存采用的都是16M×8,即单面八片结构的,而1.2版本的则是8MB×8即双面十六片结构。
MPGA83S-68KX3
其实说了半天,也不是说单面内存就一定比双面内存好,或者一定要在两者之间区分伯仲。单、双面内存它们的本身没有好坏,区别也很小,只不过看哪种封装被主板芯片组支持的更好罢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同等容量的内存,单面比双面的集成度要高,生产日期要靠后,所以工作起来就更稳定。
但是升级内存的用户请注意,一定要尽量保证升级前后,内存单、双面的统一性,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你系统的稳定。同时,对于广大想要对老主板升级的用户来说,分清楚自己主板所支持的范围是最重要的,当然喽,有些问题我们也可以通过升级新的主板bios达到支持的目的,但是这样做的可操作性就不是很强了,要因人而异,因板而异了。
㈤ 内存ddr3上的bank0,bank1,bank2表示什么意思坐等!!!
开机后的第二个画面可查看到内存的Bank信息,为双Bank的SDRAM内存用最小化系统启动计算机,即只采用主板、CPU、内存和显卡。在开机后的第二个画面按键盘上的"Pause" 键暂停,如果内存是SDRAM,则会看到:
sdram at bank:0此为单bank;
sdram at bank:0,1此为双bank;
如内存是DDR SDRAM,则会看到:
ddr sdram at bank:0此为单bank;
ddr sdram at bank:0,1此为双bank。
(5)物理bank扩展阅读:
目前市场上的主流主板大都支持4或者6个Bank,对于Intel 82845这种支持4个Bank的芯片组来说,在选购内存时就要多加一分留意。因为现在很多内存都是双Bank的,这意味着在Intel 82845芯片组上最多只能使用两条这样的内存,多了芯片组将无法识别。
最好根据自己的主板所提供的内存插槽数目来选购内存,如果主板只提供了两个内存插槽,那就不必为内存是单Bank还是双Bank而担心了。而如果主板提供了4个内存插槽(同一种规格),那么应该尽量购买单Bank或大容量双Bank的内存,以免给日后升级留下不必要的麻烦。
㈥ memory中,rank和bank有什么区别
ranks和banks都是内存的指标,但这两种指标的含义是有很大区别的。区别如下:
一、ranks的含义。
ranks指的是一组或几组内存芯片,芯片分为两种4位与8位,由于中央处理器处理能力为64位,如果内存要达到中央处理器处理能力,就把Chips组成了Rank;简单理解就是64位为一个rank。内存可以分为single rank、al rank和double rank。
二、banks的含义。
传统内存系统为了保证CPU的正常工作,必须一次传输完CPU在一个传输周期内所需要的数据。而CPU在一个传输周期能接收的数据容量就是CPU数据总线的位宽,单位是bit(位)。内存与CPU之间的数据交换通过主板上的北桥芯片进行,内存总线的数据位宽等同于CPU数据总线的位宽,这个位宽就称之为物理Bank(Physical
Bank,简称P-Bank)的位宽。以目前主流的DDR系统为例,CPU与内存之间的接口位宽是64bit,也就意味着CPU在一个周期内会向内存发送或从内存读取64bit的数据,那么这一个64bit的数据集合就是一个内存条Bank。不过以前有不少朋友都认为,内存的物理Bank是由面数决定的:即单面内存条则包含一个物理Bank,双面内存则包含两个。其实这个看法是错误的。
一条内存条的物理Bank是由所采用的内存颗粒的位宽决定的,各个芯片位宽之和为64bit就是单物理Bank;如果是128bit就是双物理Bank。读到这里,大家也应该知道,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增加这种类型内存的容量。第一种就是通过增加每一个独立模块的容量来增加Bank的容量,第二种方法就是增加Bank的数目。由于目前内存颗粒位宽的限制,一个系统只有一个物理Bank已经不能满足容量的需要。所以,目前新一代芯片组可以支持多个物理Bank,最少的也能支持4个物理Bank。对于像Intel i845D这种支持4个Bank的芯片组来说,在选购内存时就要考虑一下插槽数与内存Bank 的分配问题了。因为如果选购双Bank的内存,这意味着在Intel i845D芯片组上最多只能使用两条这样的内存,多了的话芯片组将无法识别。这里我建议大家最好根据自己的主板所提供的内存插槽数目来选购内存,如果主板只提供了两个内存插槽,那就不必为内存是单Bank还是双Bank而担心了。而如果主板提供了4个内存插槽(同一种规格),那么应该尽量购买单Bank或大容量双Bank的内存,以免给日后升级留下不必要的麻烦。
SDRAM与DDR内存的物理Bank是一样的,不过在RDRAM内存规格中,物理Bank被通道(Channel)取代。
㈦ 内存上经常说Bank是什么意思
内存的BANK其实分为两部分,逻辑BANK和物理BANK。
先来讲讲逻辑BANK。芯片的内部,内存的数据是以位(bit)为单位写入一张大的矩阵中,每个单元格我们称为CELL,只要指定一个行(Row),再指定一个列(Column),就可以准确地定位到某个CELL,这就是内存芯片寻址的基本原理。这样的一个阵列我们就叫它内存的逻辑BANK(Logical BANK)。
再来说说物理BANK。通常主板上的每个内存插槽分为两段,这个大家从VIA主板BIOS设置中的BANK 0/1 DRAM Timing选项很容易推理得到,实际上也就是两个BANK,不过这里的BANK概念与我们前面分析芯片内部结构时提到的BANK可不一样。
简单地说这个BANK就是内存和主板上的北桥芯片之间用来交换数据的通道,目前以SDRAM系统为例,CPU与内存之间(就是CPU到DIMM槽)的接口位宽是64bit,也就意味着CPU一次会向内存发送或从内存读取64bit的数据,那么这一个64bit的数据集合就是一个内存条BANK,很多厂家的产品说明里称之为物理BANK(Physical BANK)。
目前绝大多数的芯片组都只能支持一根内存包含两个物理BANK,但是针对某个具体的条子,很多人想当然,认为每个DIMM插槽使用内存条的面数来区分占用几个BANK通道,单面的(16M,64M)只占用一个物理BANK,而双面的(32M,128M)则需占用两个物理BANK。实际上物理BANK与面数是无关的,PCB电路可以设计成双面和单面,也可把全部芯片(16颗)放在一面上(至少从理论上是完全可能)。
有些内存条单面就是一个物理BANK,但有些双面才是一个物理BANK,所以不能一概而论。256MB内存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虽然是双面并多达16枚芯片,但仍然是单个物理BANK的。要准确知道内存条实际物理BANK数量,我们只要将单个芯片的逻辑BANK数量和位宽以及内存条上芯片个数搞清楚。各个芯片位宽之和为64就是单物理BANK,如果是128就是双物理BANK。
㈧ 怎么看内存条有几个bank
对新入道的朋友来说,购买内存时一般不会去注意这个问题,所以常常会碰上莫名其妙的内存兼容性问题,而给旧机加内存的朋友为此而遇上的苦恼更多。 为什么要弄清自己要买的内存是单bank还是双bank?一句话----为了少花冤枉钱、跑冤枉路。现在用于个人电脑上的芯片组普遍最多只能支持 4个bank,如果有谁把自己电脑上三个或四个内存槽全插上了双bank内存,不仅无法被正确识别,还可能连机都开不了。 由于各厂家内存颗粒的设计方案不同,现在市面上又是多种多代内存并存,一两句话很难说清如何判断单双bank内存。平时很多人认为单面内存就是单Bank,双面内存就是双bank,包括不少卖家也都这么看。 其实并非如此。 单面内存一般是单bank的,但也有例外,而双面内存使用单bank就不是很个别的现象了。要弄清自己买的内存是单bank还是双bank,准确的方法是: 内存芯片的数据宽度 × 全部芯片数量  ̄ ̄ ̄ ̄ ̄ ̄ ̄ ̄ ̄ ̄ ̄ ̄ ̄ ̄ ̄ ̄ ̄ 如果得数是64,那么就是单bank,如果是128,则是双bank。内存规范规定64位数据宽度为一个物理bank,这是由于当前的CPU一次只能并行读写64位数据,也就是在同一瞬间只能读写1个物理bank。 数据宽度在内存芯片上都有标明,问题是各家的标示方法五花八门,所以只能根据实例来讲。下面列举几个常用品牌的例子,便于各位掌握。 现代芯片:(例:HY57V65《80》10CTC-10s,书名号是我加的,下同)这是一颗64Mbit(8MB)的SDEAM,而位于第8、9两位的数字80表示其数据宽度是8bit,现代用40、80、16、32来分别表示4bit、8bit、16bit、32bit 的数据宽度。用8颗这种芯片组装起来的内存条就是单bank,用16颗组装的则是双bank。 (其他各个字母和数字的含义,请参见9月3日大天使在假货组的贴子及 liuting525的跟贴,下同。) 三星芯片:(例:K4H28《08》38B-TCB0)这是一颗128Mb(16MB)DDR,第 6、7位的“08”表示其数据带宽为8bit,如果一条内存上有16颗这种芯片,肯定是双bank了。 Micron(美光)芯片:(例:MT46V32M《4》-75)16MB容量、4bit数据宽度的DDR颗粒。 Kingmax:标示方法拐弯太多了,让人算半天才知道它的容量,对买家来说不太直观,好在我们这里只谈如何判断bank数,记着第5位用4、8、6、2分别表示4bit、8bit、16bit、32bit的数据宽度就行了。如: KSV2《4》4T4XXX——128Mbits,32M地址空间 × 4位数据宽度; KSV6《8》4T4XXX——128Mbits,16M地址空间 × 8位数据宽度; KSV8《6》4T4XXX——128Mbits,8M地址空间 × 16位数据宽度。 在配置内存特别是升级系统时,除了要考虑内存条的bank数外,还要考虑主板芯片组所支持的最大单条内存容量,如440BX芯片组只能识别单条 128M的内存,想在这种主板上升级内存的朋友,就别多花钱去买256M的内存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