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历史人口数量

历史人口数量

发布时间: 2021-07-31 18:29:02

❶ 北京市历年人口历史

1948年203万人(建国前)。

1949年,北京市常住人口420万人。

1950年至1960年——人口高速增长阶段。11年间全市常住人口增加319.5万人,平均每年增加29万人,1960年达到739.6万人。

1961年至1970年——人口增长波动阶段。10年间,平均每年增加4.5万人,1970年全市常住人口为784.3万人。

1971年至1978年——人口增长回升阶段。随着少生优生、限制多胎生育政策的出台,北京市人口自然增长率略微下降,1978年全市常住人口为871.5万人。

1979年至1990年——人口平稳增长阶段。1990年,全市常住人口达到1086万人。

1991年至2004年——外来人口大量增加阶段。到2004年全市常住人口达到1492.7万人,在全市增加的人口中,外来人口占到63%。

2004年——2008年,2008年1800万人,其中本市人员1230万,外地来京人员(居住超过半年)570万。北京全年外来人口超过1亿4700万人次,居世界之冠。

2009年1860万人;2010年1962万人;2011年2019万人;2012年2069万人;

2013年2115万人;2014年2152万人;2015年2171万人;2016年2173万人;

2017年2170万人。

北京市人口增长的两个高峰在上世纪50年代和上世纪末,进入21世纪,尽管本地人口自然增长率显著下降,由于外地移民持续进入,导致北京市人口已接近饱和。

(1)历史人口数量扩展阅读

2014年,全市常住人口密度为1311人/平方公里,比2011年增加81人/平方公里(2011年为1230人/平方公里)。

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 人口密度也逐步上升。

西城区常住人口密度最高,为25767人/平方公里,而延庆县最低,只有158人/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密度从首都功能核心区开始向外围逐渐降低。

核心区人口密度为23953人/平方公里,是城市功能拓展区的2.9倍,是城市发展新区的22倍,是生态涵养发展区的109.9倍。

❷ 古代人口数量

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人口数量究竟是多少?古代的史书上也有一些记载,但这些记载很难说是真实的数据。因为官方的统计数字,仅限于官府实际掌控的人口数,而官方掌控人口的多少,往往取决于政府统治的有效程度。所以,在政府控制能力薄弱的时期,大量的人口被地方豪族所掌控,不在官方的统计范围之内。

各个朝代的真实人口数据究竟是多少,有没有可能获得一个比较可靠的数字呢?历史地理学家尤其是历史人口学家通过细致的研究,大致推测出了一个比较接近历史真相的人口数据。当然,他们的成果也不能说一定就与历史事实完全相符,但建立在科学研究基础上的数据,应该说还是比较可信的。

下面我们根据蓝勇教授主编的《中国历史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2002年版),盘点一下学者给出的历史人口数据:

一、战国、秦朝:大约2000万


二、西汉后期:约6000万


三、西晋:约3500万


四、南北朝:南北总计约5000万


五、隋朝:最多时约5600万——5800万


六、唐朝:开元年间人口峰值约8000万——9000万


七、五代十国:总共约3000万


八、北宋:宋徽宗前期,宋12600万、辽900万、西夏300万,总计约1.38亿人


9、南宋:13世纪初,南宋8060万、金5600万、西夏300万,总计约1.4亿人


10、元朝:约8500万


11、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约2亿人


12、清朝:道光三十年(1850),4.3亿人

❸ 中国历朝历代的人口是多少占世界的总人口比例

[编辑] 春秋战国时代
春秋末年到战国初年的这一时期(前481年—前453年)是古代中国传统农业的迅速发展和奠定后来传统农耕文明基础的时代。期间各诸侯国的人口以较快速度稳定成长,到前230年时中原各国总人口达到约3000万。此后一直到秦末民变之前持续不断的增长.

估计公元前1000年时的世界人口有5000万。
估计公元前500年时的世界人口有1.0亿, 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此年有25,000,000人口。
估计公元前400年时的世界人口有1.62亿。
估计公元前200年时的世界人口有1.905亿。
估计公元前265年的印度孔雀王朝有50,000,000人口。
[编辑] 秦、汉
[编辑] 秦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最终完成统一六国大业,之后持续不断的领土扩张,到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全国总人口约3000万。 估计此年的世界人口有2.0亿,秦代人口占据世界15%的比例。

秦末民变和楚汉战争造成期间全国的社会经济生产受到严重破坏,大量人口死亡,民生凋敝,全国各地到处一片凄惨萧条,原来的人口稠密地区的繁荣景象不在。据《史记》载:“至汉祖定天下,民之死伤,亦数百万,是以平城之卒,不过三十万,方之六国,五损其二”;由此可以反映人口大量死亡的事实。

[编辑] 前汉
由于中国历史早期农业发展集中在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的黄河中下游流域地区,故全国人口分布格局为北多南少。

若以淮河、秦岭为界,那此时的华北人口超过85%,华南人口不足15%。人口数超过500万的司、豫、冀、兖、青、徐五州均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带,这五州的人口总数占全国的55%。首都长安周围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1000人左右。人口数量在200万以下的有交、凉、并、朔方四州。扬、荆、益三州的主要人口分布在成都平原、南阳盆地、太湖平原和宁绍平原。

汉太祖元年(前202年)在楚汉战争之中取胜的汉王刘邦称帝,天下重新统一,建立汉朝,据当代学者估计,人口约1650万。占此年世界人口的8.66%.

西汉建立后由于奉行黄老政治、与民生息的政治措施,特别是文景之治的迅速发展到孝武皇帝元光六年时(前129年)达到3600万,黄河中下游这一全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在这六十年之中增长了2.5倍.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繁荣富庶的景象。

从汉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年开始,因之后连年的战争和徭役赋税较之于前加重,使得自汉武帝在位中期开始,人口数出现了多年的停滞和下降,到汉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只有3200万。之后昭宣中兴的休养生息使得汉武帝在位后期已濒临崩溃的全国经济形势得到扭转,社会稳定下来,期间人口开始恢复增长。到汉平帝元始二年时(2年)根据《汉书》记载,有12,366,470户,57,671,401人.

汉太祖元年(前202年)16,500,000人
汉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年)36,000,000人
汉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32,000,000人
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12,366,470户 57,671,401人 一说:59,594,978人
[编辑] 新莽
新莽时期没有具体的人口调查,估计新莽天凤五年(17年)全国有5600万人.但是新莽天凤五年(17年)爆发绿林赤眉起义,紧接着烽火遍地,群雄割据和混战,流寇作乱,造成期间大量中原人口流徙或死亡,或为躲避战火向长江流域迁徙,华南地区人口升至全国四成。口数超过500万的有豫、荆、扬、益四州。南方人口增长的同时,北方大部分郡国人口减少。

估计公元元年(1年)的世界人口为2.7227亿 此年的汉代人口占世界比例是21.18%

罗马帝国在前25年有270万平方千米土地 5680万人口;117年的罗马帝国有590万平方千米土地 8800万人口;395年的东罗马帝国有250万平方千米土地 3400万人口;

[编辑] 后汉
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时估计全国有人口2800万人.

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 4,279,634户 21,007,820人

汉明帝永平十八年(75年)5,860,573户 34,125,021人

汉章帝章和二年(88年)7,456,784户 43,356,367人

汉和帝元兴元年(105年)9,237,112户 53,256,029人

汉安帝延光四年(125年)9,647,838户 4,869.0789人

汉顺帝永和三年(138年)估计有10,736,000户,53,860,000人

汉顺帝永和五年(140年) 9,698,630户 49,150,220人

汉顺帝建康元年(144年)9,946,915户 49,730,550人

汉冲帝永嘉元年(145年)9,937,680户 49,524,183人

汉质帝本初元年(146年)9,348,227户 47,566,772人 [1]

汉桓帝永寿三年(157年)10,677,960户 56,476,856人

汉灵帝光和七年(184年) 估计有11,000,000户,55,000,000人

估计公元200年的世界人口为2.23亿. 此年的后汉人口占世界比例的15.7%.

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估计有3,000,000户,约15,000,000人
[编辑] 魏.晋.南北朝
[编辑] 三国
自东汉末黄巾之乱开始(184年),进入长期的瘟疫频发和大小战争频繁的祸乱时期,全国人口数量与分布格局发生重大变化。黄河流域屡遭战争,十室九空,人口或外迁避难或死亡。到蜀汉灭亡时(263年)人口数字根据传世文献资料记载合计在8,180,000人左右。自此人口数一蹶不振,到隋文帝在位时方复苏.

[编辑] 两晋
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统一全国后,根据《晋书》记载,太康元年(280年)全国有2,495,804户,16,163,863人。

晋武帝太康三年(282年),户口调查为全国3,770,000户.约23,800,000人。

汉赵刘聪在位时(310年—318年)全国合计约2,480,000户,12,400,000人。

西晋的统一局面只维持了十一年,就发生了八王之乱和紧接着历史上著名的导致华北地区人口在八年之内消失80%的五胡乱华。

东晋建立后中原人民为躲避战火纷纷大量的南迁,一共有六次南迁高潮,累计合计迁入90万,东晋因而设置大量侨州。

汉赵刘聪在位时(310年七月—318年),汉赵控制地区的户口大约有六十三万户,人口大约有三百一十五万人左右。估计此时的华北地区有700万人口,此时的东晋有540万人口.全国合计1240万。

后赵灭亡时(351年)华北地区汉族不到100万人.

《十六国春秋》-前秦录记载前燕幽帝建熙十一年(370年)2,458,669户,9,987,935人。此时的东晋有8,000,000人,全国合计17,987,935。华北地区人口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增长。

[编辑] 南朝
南朝人口的传世文献资料记录,只有《宋书》记载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年)户口数为90.1769万户,517.4074万口。由于当时户口调查统计受到隐匿人口数量影响较多,这个数字不能反映实际。

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421年)估计全国有20,000,000

南朝宋文帝元嘉十七年(440年)估计全国有23,700,000

南朝人口数量最多时,根据今人研究认为是梁武帝大同五年时(539年)有11,030,000人.

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年)9月爆发的侯景之乱造成长江下游地区:"千里绝烟,人迹罕至,白骨成聚,如丘陇焉".

祸乱结束后的南梁境内人口仅剩1,100,000人,自东吴以来的得到普遍大规模开发的三吴地区的社会经济成果在历时三年零八个月的侯景之乱之中化为乌有。

直到陈霸先建立陈朝后到陈宣帝在位时(约577年)才达到600,000户,2,400,000人。

[编辑] 北朝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太延五年;北凉承和七年;南朝宋元嘉十六年;仇池建义四年(439年)灭北凉,北朝开始。此时在北魏统治下的地区的社会经济生产得到一定恢复。

冯太后于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485年实行均田制后到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时(520年)达到北魏人口峰值5,000,000户,约30,000,000人。
北魏于尔朱荣之乱后分裂时(534年),有3,375,368户.
北齐幼主承光元年(577年)3,032,528户,20,006,880人。
北周静帝大定年间(581年)3,599,000户,9,009,614人.估计实际约18,000,000人。
[编辑] 隋.唐.五代.宋
[编辑] 隋
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建立隋朝,当时户口数为3,599,000户,9,009,614人;估计实际人口为18,000,000人。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平陈得户500,000户.2,000,000人,此时全国户口7,000,000户,人口约40,000,000人。
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 约44,500,000人。
隋文帝仁寿四年(604年)9,040,000户。
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8,907,536户.46,019,956人。 [2]
隋炀帝大业九年(613年)全国约44,500,000人。
[编辑] 初唐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1,800,000户, 12,350,000人。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2,190,000户, 15,000,000人。
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2,900,000户, 19,000,000人。
唐太宗贞观十三年(639年)3,000,000户。
唐太宗贞观二十年(646年)3,600,000户。
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3,800,000户, 约23,800,000人。
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6,156,141户, 37,140,000人。
[编辑] 盛唐
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7,069,565户,41,419,712人。
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年)7,861,236户, 45,431,265人。
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年)为8,412,871户.48,143,609人.
[编辑] 中唐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8,525,763户,48,909,800人。
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9,069,154户,52,880,488人。
估计此年实际有13,000,000户,75,000,000人。
安史之乱结束后,人口分布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期间原遭受战祸地区的人口大量南移。襄州人口增加120%,鄂州增加100%,苏州增加30%,泉州增加50%,广州增加75%。五代十国时期南方九国中,只有吴和吴越两国君主为华南本地人,南汉君主是早期移民后裔,其它六国的君主均为华北移民。
南北人口分布格局比例从初唐时:华北占据75%,华南占据25%。到唐亡时:南北人口分布格局比例各自50%。此后的人口统计资料由于统计疏漏混乱不堪因而不准确可靠。
唐肃宗乾元三年(760年)2,933,174户,16,993,806人。[只有169个州上报户口;不足安史之乱前的一半单位]。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2,933,125户,16,900,000人。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3,805,076户。([一说310余万])[3]。
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年)2,473,963户。[4]
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年)2,375,400户,15,760,000人。--[5].
唐穆宗长庆年间(824年)3,944,595户。
唐敬宗宝历年间(826年)3,978,982户。
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4,996,752户。
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4,955,151户。
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 估计全国有80,000,000人。
[编辑] 晚唐
黄巢之乱时(875年—884年),期间超过八百三十万人死亡。
唐僖宗光启三年(887年)全国合计约72,000,000人。
唐哀帝天复三年(907年)全国合计75,000,000人.
[编辑] 五代十国
淮南 后周世宗显德五年(958年)] 226,574户,南唐割江北地。
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2,309,812户。[6]
荆南(963年),142,300户。
湖南(963年),97,388户。
后蜀(965年),534,029户。
南汉(971年),170,263户。
南唐(975年),655,065户。
宋太祖开宝九年(976年),3,090,504户[主户]。
清源(978年),151,918户。
吴越(978年),550,680户。
北汉(979年),35,250户。
[编辑] 北宋
注:宋代的人口统计数据是户数和成年男性数(人丁数)。
估计960年的五代十国人口总为六千万人。
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 全国统一,估计有7,737,209户。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4,131,576户(主户),估计实际有8,263,152户。
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6,839,331户(主户),实际8,677,677户。
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年)10,290,000户。
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年)100,000,000人。
宋仁宗皇佑五年(1053年)10,792,705户。
宋仁宗嘉佑八年(1063年)12,462,531户。
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14,181,486户。
宋英宗熙宁十年(1077年)14,245,270户。
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17,800,000户。
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19,120,921户。
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19,960,812户。
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20,264,307户。
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年)20,882,258户 约125,000,000人。
其中华南地区人口占全国70%. 华北地区占据30%。
估计在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有22,118,160户.约132,398,000人
据《辽史》记载及今人考订,辽国人口最多时的辽天祚帝干统十年(1110年)有140余万户,900万人;西夏人口最多时的西夏崇宗贞观十年(1110年)约有300万人。
[编辑] 宋、金
绍兴和议后(1141年)从靖康之难开始因频繁战乱遭受破坏的社会经济开始得到恢复。自靖康之难开始减少的人口总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增长。到金章宗泰和七年(1207年)时,宋、金、西夏三国人口总数达到一亿三千六百万人。
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11,139,850户,约69,620,000人。
宋光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约76,490,000人。
宋宁宗嘉定十一年(1218年)13,600,000户,80,600,000人。
宋宁宗嘉定十六年(1223年)12,670,000户,76,810,000人。
宋理宗景定五年(1264年)5,696,989户. 约35,606,181人。
金世宗大定元年(1161年)3,000,000户,约31,800,000人。
金世宗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5,599,700户,39,663,400人。一说为6,789,449户,44,705,086人,又一说为6,060,723户,36,989,014人。
金章宗明昌六年(1195年),女真、契丹、汉户为7,223,400户,48,490,400人。
金章宗泰和七年(1207年) 7,684,438户 45,816,079人. 估计实际人口约50,000,000人
估计1200年宋、金、西夏三国总人口为13600万人。 世界人口在950年—1200年期间从2.5亿增加到4.04亿,拜占庭帝国在1025年有1200万人。其中宋、金、西夏三国总人口占当时世界的33.66%(1200年)中国人口在第十一世纪到第十二世纪期间成长了,从1083年的一亿增加到1120年的一亿三千二百四十万。
[编辑] 蒙古
蒙古帝国从1205年开始入侵西夏到1227年灭西夏,从1209年开始入侵中原到1234年灭金,从1231年开始侵宋,1235年全面侵宋,直到1279年完全消灭南宋抵抗势力。在这七十年之间根据“光绪《潼川府志》卷五所载明人王维贤《九贤祠记》所说:["蒙古军制,军所至,但有发一矢相格者,必尽屠之。],由此可见蒙古军在作战地区进行大规模种族灭绝,随后遭受战祸蹂躏地区又长期相伴瘟疫与饥荒,导致大量平民百姓消失,华北地区极为惨重。1234年底原金国境内人口跌至谷底,。是为中国历史上最残酷的空前浩劫。
蒙古灭金时(1234年三月)原金国境内仅有873,781户,4,754,975人,只有蒙古入侵之前的九分之一多。
至1259年底,蒙古占领的原金国境内和川陕四路加上此时的南宋境内总共为61,500,000人。
1276年2月临安城陷落后原南宋境内人口仅仅剩下51,000,000人。
南宋境内人口大量死亡主要发生在川陕四路地区。
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年),元军完全扑灭四川抗元势力后,在1280年的户口调查仅为12万余户,60万余人,只有蒙古入侵(1231年)川陕四路地区前的2.22.%。
蒙哥汗二年(1252年)籍之原金国地区较之于上次增加20余万。
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籍之原金国地区较之于1252年又增加30余万。
1261年1418499户。
1262年1476146户。
1263年1579110户。
1264年1588195户。
1265年1597601户。
1266年1609903户。
1267年1644030户。
1268年1650286户。
1269年1684157户。
1270年1929449户。
1271年1946270户。
1272年1955880户。
1273年1962795户。
1274年 1967898户 约8,870,000人。
1275年4764077户。
1276年 9370472户。
1280年13196206户。
[编辑] 元
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年)建立大元,元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年)的元代人口约8,870,000人。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灭南宋(1276年)到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籍之原南宋境内有户11,848,000户。
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0年) 13,196,206户,58,834,711人。
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 13,430,332户。江淮和四川11,430,878户,内郡1,999,444户,59,848,964人,游食者429,118人共计60,278,082人。
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年)全国有14,003,760户,估计人口为62,818,128人 这个是元代人口峰值,也只相当于1200年宋、金、西夏三国总人口的47%左右。
元世祖死后全国人口增长十分缓慢,并在元成宗死后出现了多年的停滞和下降。
据《元史》记载,到元文宗至顺元年(1330年)全国有纳赋户1386.0699万户,口59,510,000人。估计实际有60,000,000人。
[编辑] 明
元惠宗至正年间(1341年—1370年)全国发生多次大规模的灾荒饥馑疾病和瘟疫,并最终促使红巾军起义爆发,造成期间人口大量死亡。明建立并逐步统一全国后,明太祖洪武年间的休养生息使得全国的农业生产在蒙元时代长期大规模战乱而遭受极大破坏的背景下得到很大程度的恢复,加上洪武年间大规模的移民填充长江以北的荒无人烟之地和垦荒使得期间人口稳定成长。到明太祖洪武廿六年(1393年)有6500万人,其中民户6175.0万,军户325.0万。北五省(北平、山西,山东、河南、陕西〕人口有1755万,占全国27%。其中山东最多,有5,462,850人,以下依次为山西 (3,790,760人)、河南(2,825,300人)、陕西(2,646,450人)、北平(2,619,500人)。中五省(京师、浙江、江西、湖广、四川)人口总数为3380万,占全国52%。其中,南直隶有11,291,460人;人口密度最高的苏南太湖流域人口达6,320,300,平均每平方公里220人;其次为浙 江省,有9,959,270人;江西有7,260,000人,湖广有4,318,420人,四川最少,仅1,314,260人。南五省(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总人口有1040万,占全国的16%。
明太祖洪武十四年1381年 10,654,362 59,873,305,3.6677亿亩 明太祖实录卷140
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60,545,812[这个是除开华北大部分地区外的调查数据](今学者估计实际人口达到65,000,000人)。
明太宗永乐元年 1403年 11,415,829 66,598,337
明宪宗成化十六年(1479年)71,850,000。
明宪宗成化二十四年(1487年)75,000,000。
明孝宗弘治十五年 1502年 10,409,788 50,908,672,4.228亿亩 明孝宗实录194
明孝宗弘治十七年 1504年 10,508,935 60,105,835
明神宗万历六年 1578年 10,631,466 60,692,856
明光宗泰昌元年 1620年 9,835,426 51,655,459,7.4393亿亩 明熹宗实录卷4
明世宗嘉靖末年美洲高产作物传入后开始在明代人口最为稠密的江浙和岭南地区普及和推广,尤其是经过万历中兴过后以较快速度稳定成长,到明神宗崇祯十三年(1640年)根据当代学者研究估计达到175,000,000人。 明思宗崇祯十三年(1640年)到清圣祖顺治七年(1650年),在这个期间爆发一种迄今为止未明的瘟疫,造成京杭大运河沿线和南直隶这一全国人口最稠密和重心地区的很多地方人口的50%消失,有的地方甚至高达80%,

[编辑] 清
明末清初四十余年期间的频繁战争和频繁的瘟疫灾荒饥馑疾病使得再次遭受一次浩劫,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全国社会开始稳定下来,社会经济生产开始得到恢复。但是事实上直到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全国人口仅一亿多,远未恢复到晚明时的水平,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上升到一亿五千万余。
清圣祖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101,710,000。
清圣祖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150,000,000。
清高宗乾隆十四年(1749年)177,495,000。
清高宗乾隆十六年(1751年)181,810,000。
清高宗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205,500,000。
清高宗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209,840,000。
清高宗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268,238,000。
清高宗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301,487,110。
清仁宗嘉庆十年(1805年)332,181,403。
清仁宗嘉庆十五年(1810年)340,000,000。
清仁宗嘉庆十七年(1812年)360,000,000。
清仁宗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383,100,000。
清宣宗道光十四年(1834年)401,008,574。
清宣宗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419,441,360。
清宣宗道光三十年(1850年)430,000,000
清文宗咸丰元年(1851年)432,160,000[一说:436,100,000人]
清文宗咸丰元年(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和捻军及清穆宗同治元年(1862年)西北穆斯林祸乱造成期间全国的大量人口死亡。
清德宗光绪十三年(1887年)377,636,000。
清德宗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450,000,000。
清逊帝宣统三年(1911年)户口调查统计有92,699,185户。
18世纪时的清代人口得到很大成长的原因一般认为是来自美洲的高产作物的大规模推广种植和普及,造成大量山地被开发,粮食总产量大幅增加。清仁宗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时全国有38310万人,其中华南人口比重为71.4%,华北28.6%。人口超过两千万的有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浙江、江西、湖北、四川、广东;不足两千万的有直隶、湖南、福建、山西、陕西、甘肃;不到1000万的有云南、贵州。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有太湖平原、长江流域、大运河沿线。

[编辑] 中华民国
参见:台湾人口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人口为517,568,000,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

中国人口地理学创始人胡焕庸1935年划定黑河瑗珲-腾冲人口线(又称胡焕庸线),在领土面积上,该线东南部分占全国的43%,西北部分占全国的57%;而在人口上,东南部分人口占全国的90%以上,西北部分人口却不足全国的10%。四川、江苏、山东为全国人口最多三省。江苏、山东、浙江为人口密度最高三省。到1982年,瑗珲-腾冲线以东人口占全国的比例超过94.4%,以西人口占全国的比例不到5.6%。

民国卅八年中华国民政府迁台,中华民国有效管辖台湾及福建部分地区等。至民国九十八年七月(2009年7月),有效管辖地区总人口为23,059,339人。

世界人口从1830年的10亿、1930年20亿、1960年30亿、1974年40亿、1988年50亿、2000年60亿、到2009年5月30已经达到680000万。

[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1953年6月30日,全国人口 601,912,371人。

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1964年7月1日,全国人口 694,580,000人。

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1982年7月1日,全国人口 1,008,180,000人。

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89年7月1日,全国人口 1,133,680,000人。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7月1日,全国人口 1,242,600,000人。

[编辑] 21世纪10年代
2005年全国人口1%抽样调查,估计在调查时的11月1日全国人口有1,306,280,000人。

2009年9月28日,估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有1,333,220,000人。

❹ 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人口最多

1、第一位:清朝

清朝在刚刚入关中原时人口数只有1430万丁,在康乾盛世之后,百姓的生活得到了保障人口是也是大量的飙升的,在道光年前人口数达到了4.13亿。自此清朝也创造了历史上第三个人口数量高峰,4亿多的人口数也是古代中国时期人口数量最多的朝代。不过在民国时期人就数量就出于停滞阶段。

2、第二位:明朝

明朝初期人口数为6055万人,后来垦田增加,明朝中叶以后商品经济发达,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明朝人口数量大幅度飙升,万历年间明朝人口数量接近2亿。

3、第三位:宋朝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人口第二个人口数量高峰,也是第一个人口数量突破亿的朝代。宋代的政治虽然较弱,但是社会经济却发展的相当迅速,南方生产繁盛,农业、手工业以及科学技术都居于当时世界先进水平。宋朝一开始从北宋的两千多万人口到1.4亿的人口数量这样的增长速度历史上都少见。

4、第四位:汉朝

汉朝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人口数量高峰,不过它的高峰值只有5900多万,并没有破亿。但在当时已经非常大的进步了,在那时几乎是没有朝代能够突破6000万的人口数量。

5、第五位:元朝

宋末战争让死伤惨重,人口大幅度下降。在蒙古人建立元朝之后人数只有5985万的人口,折了一半的人口数量让人非常震惊。不过有了宋朝的人口基数,在元朝入主中原后人口数量还是比其他朝代多很多。

这五个朝代在古达时期都是繁荣和平的朝代,百姓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口数量也就提高了。但在当时人口并不是持续增长的,因为改朝换代的惨烈战争会让不少百姓将士牺牲。这也是古代中国人口数量不多的最大原因。

❺ 中国历年的人口总数

在公元六世纪末,隋朝建立以后,全国重归统一,炀帝大业5年(公元609年)全国在籍人口恢复到46,019,956人(《隋书》卷29,《通考》户口1)。唐代统治达250年,政局安定。玄宗天宝14年(公元755年)人口数字最高达52,919,309人(《通典》食货7),同西汉最高数字相比。仅少600多万。

九世纪中期以后,进入五代十国时期,战乱将引近百年。人口又一度减少。公元976年宋朝统一全国。真宗景德3年(公元1006年)全国在籍人口恢复到16,280,254人(《宋会要辑稿》食货12)。徽宗大观4年(公元111O年)达到46,734,784人(《宋史》地理志)。北宋全期,人口没有超过唐代最高数字。十一世纪初期,金人入侵统治黄河流域,南宋迁都临安(今杭州),全国政局又陷于南北对峙。在公元1193—1195年之间,宋金两朝在籍人口合计曾达76,335,486人(《据《通考》户口2所载南宋口数,《金史》食贷志所载金口数合计》。
元代统治中国近90年(公元1279—1368年),世祖至元28年(公元1291年)全国在籍人口为59,848,964人(《元史》卷16世祖本纪13)。
明朝统治全国近三百年,留有详细的人口记录。太祖洪武14年(公元1381年)全国户数为10,654,362户,口数为59,873,305人,每户平均口数5.62人(《明太祖实录》卷140)。成祖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全国户数为11,415,829户,口数为66,598,337人(《明成祖实录》卷26)。整个明代历年在籍人口数字介于5,000—6,700万之间。
清朝时期人口增殖最快。顺治、康熙、雍正三代只有人丁数,没有人口数。一般所称口数包括男女老小在内,指的是全部人口总数。丁数是把每户所出壮丁人数,只指成年男子可任军役和劳役的数字;每户丁数平均只有一至二人,而人口总数每户平均都在5人左右。顺治、康熙、雍正三代,人丁数历年都在两千万左右,估计人口总数均在六千万至一亿人左右。到乾隆年间,丁赋(人头税)并入地税,以后滋生人丁不再课税,人口隐瞒少了,人口增加甚快。乾隆6年(公元1741年)在籍人口总数为143,411,559人(《清实录•高宗实录》卷157),这在中国历史上全国总人口数第一次达到一亿以上。到乾隆28年(公元1763年),人口总数为204,209,828人(《清实录•高家实录》卷701)。乾隆59年(公元1794年)人口总数为313,281,795人(《清实录•高宗实录》卷1467)。从乾隆6年到乾隆59年,经历53年,人口由1.43亿增加到3.13亿。乾隆是清朝极盛时期,五十年内人口翻一番是完全可能的。道光14年(公元1834年)人口总数为401,008,574人(《清实录•宣宗实录》卷261),全国人口第一次增加到4亿以上。清朝处于封建社会末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生产力在增长中,全国人口从1亿迅速增长到4亿。

❻ 中国历史各期人口有没有数据

1. 秦时期文献传说中的最早人口数

中国是一个历史古老、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在中国国土上已发现的远古人类的遗骸、遗物,最古老的可追溯到距今250万年前的云南“东方人”。发展到距今一万年的新石器时代,有的学者认为,当时的中国人“略高于100万”。到距今4000万年前,约公元二十一、二世纪,传说中的大禹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据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记载,当时的人口数已达1355万。到战国时,有的学者认为峰值人口约3000万,与大禹时人口1355万相比,二千年约增加了一倍多。

2. 自秦汉至新中国成立前的人口演变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共441年。这一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成长时期。秦统一六国时人口约1200万。汉初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据有的学者估计,人口约1500万。经过休养生息,到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人口达到5959万,是这一阶段的峰值人口数。西汉末王莽篡位,战乱又起,东汉光武二年(57年)人口只2100万,到桓帝永寿三年(157年)人口刚刚恢复到5600 多万。

三国、二晋、十六国、南北朝、隋、唐(公元220-907年)共687年。这一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时期。也是从封建割据到再统一的时期。三国时(公元202-265年间),人口合计767万。晋武帝采取“安抚流亡,减免徭役和规定男女及时婚配”的政策,使国家户籍上的户口很快增加,到武帝太康元年(180年)人口达1616万。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人口一直在2000万左右徘徊,只有北魏孝明帝熙平年间(约517年)到达过3000万。隋统一全国37年,人口恢复较快,炀帝大业五年(609年)人口达到4600万,比隋文帝开皇十年(509年)时约1800 万人,增加了一倍多,唐初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人口又下降到约1200万,到唐玄宗开宝14年(755年)人口才达到5300万,是这一阶段的峰值人口数,比西汉平帝元始二年的5959万还少600多万。

五代十国、宋、元(公元907-1368年)共461年。这一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继续发展时期。又经历一次从封建割据到再统一。人口增长较快。五代时皇帝更换频繁,政局混乱。宋初,兵荒马乱、人口损耗,到太祖开宝九年(976年)人口约618万。直到徽宗大观四年(1110年)人口达到4700万。这是北宋人口最盛时期。这时北方辽和金兴起,金灭北宋。宋高宗定都杭州,史称南宋。金与南宋南北对峙,至宋孝宗、金世宗时(1187年),金与南宋合计人口已达6900万。最高到过7633万。有的学者认为金与南宋峰值人数已1亿多。元兴起,元世祖至元28 年(1291年)人口达5985万人,加上游食者42.9万人,超过6000万人。

明清两朝(公元1368-1911年)共543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明统治277年除在明宪宗成化15年(公元1479年)人口达到7185万。其余大部年份在5000万或6000万左右徘徊。

清统一全国后,社会秩序稳定,可是人口增长缓慢,康熙五十年(1711年)宣布“盛世滋丁,永不加赋”,推行“摊丁人亩”办法,人民不需因逃避丁银而隐匿人口,人口开始骤增。康熙五十年(1711年)全国人口统计数是2462万。到乾隆六十年( 1795年)人口达到3亿多。到道光十九年(1839年)人口已达到4亿多。

民国时期曾试行过一次人口调查,加上未经调查地区的估算数字,于1931年发表全国人口为47480万人,即四万万七千五百人之数。
公元纪年 背景 人口数(万)
-----------------------------------------
前340 战国初期 3000
前221 秦朝初期 2000
前202 西汉初期 1300
2 西汉平帝元始二年 6300
157 东汉桓帝永寿三年 7200
256 三国末期 2500
300 晋惠帝永康元年 3379
502 南北朝中期 5240
581 南北朝末期 4430
609 隋炀帝大业五年 5542
624 唐高祖武德元年 2274
755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 8775
860 唐懿宗咸通元年 6700
960 五代十国末期 3979
1110 宋徽宗大观四年 11946
1207-1223 南宋宁嘉宗期间 12540
1351 元惠宗至正十一年 9730
1566 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 16480
1661 清世祖顺治十八年 8490
1691 清圣祖康熙三十年 11023
1751 清高宗乾隆十六年 20560
1805 清仁宗嘉庆十年 33218
1851 清文宗咸丰元年 43216
1874 清穆宗同治十三年 35890
1912 中华民国元年 44294

热点内容
什么什么工作 发布:2025-07-12 11:04:17 浏览:624
dnf紧急任务是什么 发布:2025-07-12 09:36:55 浏览:227
妈妈的心教学反思 发布:2025-07-12 09:33:04 浏览:158
师德师风测试题 发布:2025-07-12 09:03:10 浏览:7
日本歪曲历史 发布:2025-07-12 08:37:05 浏览:424
优化的英语 发布:2025-07-12 07:23:08 浏览:772
一年级数学竞赛试题 发布:2025-07-12 06:54:47 浏览:673
自己班主任 发布:2025-07-12 06:37:42 浏览:926
场合英语 发布:2025-07-12 06:32:53 浏览:782
物理的应用题 发布:2025-07-12 06:29:51 浏览: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