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初中历史试题

初中历史试题

发布时间: 2021-07-31 19:22:16

① 初中历史知识竞赛题目

1.1943年5月21日宣布解散自,6月12日正式解散.
2. 野坂参三
3.李烨
4.4个和一个特务营
5.我觉得不是根据地,因为这个叫法好象是我们的说法哦!应该是征粮队和拉夫队里面的一个.
6.割让捷克.
补充:其他是找不到了.而且像7德国违反的规定很多啊,增加陆军,进驻非军事区等等.
我是原来一楼的哦!至于现在的一楼不知道怎么说他.

② 简单的初中历史题

1、青藏铁路具体内容要求,对各地区发展的影响和实施的意义

促进西部大开发,促进东西部经济交流
便于资源工程建设(南水北调、西电东输等。。),
解决我国资源分布不平衡的缺点。

2、珠江三角洲的优势

上面答了。。我再补充:
改革开放是建立经济特区使珠江三角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迅速发展起来,
拥有全中国最大规模的副工业生产区。

3、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的农业生产经营形式
以高新科技技术为发展的农业技术(农业科学化)

4、农业产业化的优点

提高农民积极性,提高农业产量,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5、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典型事例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③ 初中历史题

公元前60年(汉宣帝神爵二年),虚闾权渠单于病死,郝宿王刑未央召诸王议立嗣。颛渠阏氏因前与右贤王屠耆堂私通,遂与弟左大且渠都隆奇密谋,擅立屠耆堂为握衍朐鞮单于。

握衍朐鞮单于屠耆堂性酷虐,即单于位后,重用颛渠阏氏弟都隆奇,尽诛虚闾权渠时用事大臣刑未央等,又贬斥前单于子弟近亲。虚闾权渠子稽侯珊被迫投附妻父乌禅幕。日逐王先贤掸与单于有隙,将众数万骑归附于汉。汉封之为归德侯。单于立从兄薄胥堂为日逐王,欲杀先贤掸两弟。乌禅幕谏阻之,不听。旋左奥鞬王死,单于自立幼子为王,留于单于庭。奥鞬贵人不从,拥立奥鞬子为王,东向游牧。握衍朐鞮单于遣右丞相将万骑往追,被击败。以其滥施杀伐,暴虐无道,族人多不服其号令。其太子、左贤王因数谗左地贵人,也深为左地贵人所怨。公元前58年(汉宣帝神爵四年),以东边姑夕王受乌桓进攻,略有损失,握衍朐鞮怒。姑夕王俱,与乌禅幕、左地贵人拥立稽侯珊为呼韩邪单于,发左地兵4—5万人,往攻握衍朐鞮。握衍朐鞮败走,请援于右贤王。右贤王怨其残虐,不理。握衍朐鞮惭愤自杀,部众尽归呼韩邪单于。

呼韩邪虽然据有握衍朐鞮部众,攫取统治全匈奴的权力,但由于不注意分清敌友,即位后不久,社会便陷入动乱状态,出现“五单于”争立的混乱局面,从而成为匈奴族走向分裂的重要转折点。

史载呼韩邪在迫使握衍朐鞮单于自杀后,即收兵返回单于庭,令“罢兵使各归故地”。又将流落为民的兄弟呼屠吾斯立为左谷蠡王,嗾右地贵人往杀右贤王。右贤王闻之,便与前单于亲信都隆奇等共议立日逐王薄胥堂为屠耆单于,发兵攻呼韩邪。呼韩邪败走,屠耆单于夺取单于庭,立长子都涂吾西为左谷蠡王,少子姑瞀楼头为右谷蠡王。屠耆单于在统治地位获得初步巩固后,即于次年早秋令先贤掸兄右奥鞬王与乌藉都尉各将2万骑屯东方,备御呼韩邪。时居住于西北地区的呼揭王与唯犁当户,欲构陷右贤王(握衍胸鞮弟),捏称他谋为乌藉单于。屠耆单于不审虚实,杀之。后知其冤,又杀唯犁当户,呼揭王惧而叛,自立为乌揭单于。右奥鞬王得报,自立为车犁单于。而乌藉都尉亦称乌藉单于。屠耆堂为讨平叛乱,使都隆奇击乌藉单于,亲统兵进击车犁单于,乌藉、车犁败,奔窜于西北地区,谋与乌揭单于会合,约共尊车犁为单于。屠耆单于遣左大将、都尉统兵拒呼韩邪,自率军击车犁。车犁单于败,远遁。

公元前56年(汉宣帝五凤二年),呼韩邪单于遣弟右谷蠡王等将兵击屠耆单于屯兵,杀略万余人。屠耆单于得报,统兵6万骑击呼韩邪。兵败自杀。都隆奇与屠耆单于少子姑瞀楼头投奔汉朝,而车犁单于亦东返降于呼韩邪。呼韩邪左大将乌厉屈与父呼遫累乌厉温敦,见内乱迭起,又率众降汉。不久,季陵子复立乌藉都尉为单于,屠耆单于从弟休旬王于西部自立为闰振单于,呼韩邪单于兄呼屠吾斯于东部自称郅支骨都侯单于。呼韩邪单于击杀乌藉都尉后返回单于庭。但闰振单于与郅支单于又互相攻杀。公元前54年,那支单于击杀闰振单于,尽有其众,发兵攻呼韩邪。呼韩邪败走,单于庭为郅支所据。

为了摆脱危局,左伊秩訾王建议呼韩邪“称臣入朝事汉,从汉求助”。单于近臣极力反对。因为在他们看来,匈奴人之所以能显威名于世,全赖“马上战斗为国”,是壮士所为;“兄弟争国”,不在兄则在弟,“虽死犹有威名,子孙常长诸国”;若“臣事于汉”,则“卑辱先单于,为诸国所笑”。针对诸大臣们的鼓噪,左伊秩訾王根据当时的形势指出:“强弱有时,今汉方盛,乌孙城郭诸国皆为臣妾。自且鞮侯单于以来,匈奴日削,不能取复,虽屈强于此,未尝一日安也。今事汉则安存,不事则危亡,计何以过此”。据理力争。终于使呼韩邪单于采纳其建议,引众傍近汉塞,并遣子右贤王铢娄渠堂入侍。公元前51年(汉甘露三年),又亲至长安朝觐汉宣帝刘询。刘询授予玺绶、冠带、黄金、锦绣、缯絮等物,使驻漠南光禄塞(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西北),又拨运米谷34000斛供食用。呼韩邪单于附汉,是匈奴历史上的一件重大事件。既是匈奴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物,也是汉、匈关系发展的结果。它不仅宣告了匈、汉两大民族战争状态的结束,并代之以匈、汉合作的新局面,打破自“三代”以降“胡、越不与受正朔”的旧传统,开辟了北方民族政权接受统治中原王朝领导的先例,与此同时,还促进了塞北与中原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加强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向心力与内聚力,并为尔后的进一步统一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呼韩邪单于附汉时,郅支单于为取得汉朝的支持与帮助,亦遣子驹于利受入侍汉廷,并不时令人至长安贡献。汉朝虽待以厚礼,但每次赏赐俱薄于呼韩邪单于。

郅支初以为呼韩邪降汉,兵弱不能再归单于庭,遂引众西向,谋攻夺定右地。不料屠耆单于弟已居其地,自立为伊利目单于。那支并有其众。后自度无力统一匈奴,率众继续西徙,企图与乌孙昆弥乌就屠联合。乌就屠见呼韩邪附汉,杀其使,发兵佯往迎。郅支知觉,勒兵破其众。复乘势败乌揭、坚昆、丁令三国、建庭于坚昆。

郅支自以距汉地远,又怨汉助呼韩邪单于,于公元前44年(汉元帝初元五年),困辱汉使者江乃始等,复索还侍子,杀汉使司马谷吉。后知呼韩邪势渐强,率众西迁康居(今哈萨克斯坦联邦东南部一带)。中道适天气骤寒,人多冻死。及至康居,仅存3000人。康居王时欲倚之以威胁邻国,招为婿。郅支于是借康居兵,数击乌孙,深入赤谷城(今伊塞克湖南面伊什提克),杀略人民,驱掠牲畜。公元前36年(汉元帝建昭三年),为西域都护骑都尉甘延寿、副校尉陈汤所击杀。

呼韩邪单于获悉郅支被杀,既喜且惧。公元前33年(汉元帝竟宁元年),又至长安朝觐汉元帝刘奭,请“婿汉氏以自亲”。刘奭以后宫女王嬉(字昭君)赐单于。单于号王嬉为宁胡阏氏,并表示愿保上谷至敦煌一带边塞。但仅过两年,单于病死。尔后,其子复株累若鞮单于(雕陶莫皋,前31—20年),搜谐若鞮单于(且糜胥,前20—12年)、车牙若鞮单于(且莫车,前12—8年)、乌珠留若鞮单于(囊知牙斯,前8—公元13年)、乌累若鞮单于(咸,公元13—18年)等相继嗣位。

在复株累若鞮单于等统治期间,因各单于都恪守“传国与弟”“约令”,又能与汉朝保持较密切的和平友好关系,因此,其政治、经济一般都比较稳定。只是在王莽篡汉(公元9—21年)后,由于实行歧视压迫匈奴政策,并从中进行挑拨离间,致使表面平静而实际存在的矛盾又不断加剧。

公元18年(新莽天凤五年)乌累若鞮单于死,其弟舆继立,称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单于。他性贪婪,又刚愎自用,掌权后,为了改变兄终弟及的传位制度为父子继承制,便废弟右谷蠡王伊屠知牙斯承袭左贤王位,复杀知牙斯。于是引起了右奥鞬王比的不满,乃出怨言:“以兄弟言之,右谷蠡王次当立;以子言之,我前单于长子,我当立”。单于知比不服,心怀疑贰,遣两骨都侯监领比所部官兵。公元46年(东汉建武二十二年),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单于死,子左贤王乌达鞮侯立。又死,其弟左贤王继之,称蒲奴单于。右奥鞬王比因不得立,怨恨交加。时值匈奴“连年旱蝗,赤地数千里,草木尽枯,人畜饥疫,死耗太半”,蒲奴单于畏汉伺其隙,遣使至渔阳求和亲。比于是密遣汉人郭衡奉匈奴地图向西河太守求内附。事为两骨都侯知觉,劝单于于五月龙城会盟时杀比。比惊惧,集所辖南边8部众4—5万人谋杀两骨都侯。两骨都侯知信,奔告单于。单于发兵驰击。后因见比兵众多,未敢妄动。比知难以继续共事,于公元48年(东汉建武二十四年)在8部大人拥戴下,袭用其祖稽侯珊号,称呼韩邪单于,并于当年款五原塞(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西),示“愿永为蕃蔽”。公元50年(建武二十六年),复遣子入侍。东汉政府仿照西汉对待稽侯珊旧例,颁给黄金质玺绶、冠带、衣服、车马、黄金、锦绣、缯絮等物;又米糒25000斛,牛羊36000头接济。此外,又于五原塞西80里,为之建立单于庭,旋徒云中。从此,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

南匈奴的内附,既是匈奴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影响也有一定关系。因为自公元18年以后,呼韩邪单于比一直驻牧于匈奴南边,所领八部牧民,长期析居于北地、朔方、五原、云中、定襄、雁门、代、上谷等郡地,受汉族经济、文化的影响颇深,因而要求与汉族人民和好的愿望也较强烈。这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显然是一种进步现象。

南、北匈奴的分裂,使匈奴势力再次受到削弱,并成为其走向衰微的新的转折点。

匈奴二部,虽然分居大漠南北,但纷争并未因此中止。为了争夺地盘,扩张势力,彼此之间仍不时互伺嫌隙,控弦抗戈。公元50年冬,呼韩邪单于因五骨都侯叛乱,为蒲奴单于击败,徒居西河美稷(今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西北),汉使中郎将段彬及副校尉王郁为之卫护。南单于(呼韩邪单于)令韩氏骨都侯屯北地郡,右贤王驻朔方郡,当于骨都侯戍五原,呼衍骨都侯守云中,郎氏骨都侯、左南将军、栗籍骨都侯分别屯定襄、雁门和代郡,各领部众“为郡县侦罗耳目”。北单于(蒲奴单于)惧,将部分被俘汉人送还,复数遣使请和亲。汉从司徒掾班彪计议,依照从前待呼韩邪稽侯珊、那支单于行事。

公元56年(东汉中元元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比死。丘浮尤鞮单于(莫,公元56—57年)、伊伐於虑鞮单于(汗,公元57—59年)、酝僮尸逐侯鞮单于(适,公元59—63年)、丘除车林鞮单于(苏,公元63年)、湖邪尸逐侯鞮单于(长,公元63—85年)等相继嗣位。“时北匈奴犹盛”,不时出兵犯汉塞,汉廷每以为忧。会北单于请“合市”,致和亲,汉廷令越骑司马郑众往使。南匈奴须卜骨都侯知汉与北匈奴通款,谋往附。汉察其情状,置度辽营,以中郎将吴棠行度辽将军事,又遣副校尉来苗等屯五原曼柏,骑都尉秦彭将兵屯美稷。不久,北匈奴果遣骑2000谋迎骨都侯。因见汉兵严备,始退走。但此后又经常出没于汉边郡一带。

东汉王朝为维护北部边境安宁,公元73年(东汉永平十六年)发缘边兵分道北征。南单于遣左贤王信随太仆祭彤等出朔方高阙击皋林温禺犊王;窦固、耿忠出酒泉击呼衍王;耿秉、秦彭出张掖、居延击句林王;来苗、文穆出平城塞(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北击。但除窦固一路外,余俱无功而还。北匈奴众纷纷远徙。公元76年,皋林温禺犊王率众返居涿涂山(今蒙古国满达勒戈壁附近),南单于率轻骑偕乌桓及缘边兵出击,杀数百人,降三四千人。

北匈奴统治集团由于经常对外掠夺,部分人众逐渐产生厌战情绪,并想摆脱其羁绊南下附汉,经上述两次战役后,遂不时有人从中脱出南投。例如公元83年至五原塞的三木楼訾大人稽留斯等38000人,公元85年陆续进塞的车利、涿兵等“七十三辈”内附,就是明证。由于逃亡人数不断增加,势力受到严重削弱,被奴役的各族人民乘机奋起反抗,蒲奴单于内外交困,被迫率众远徒。

公元87年(东汉章和元年);鲜卑进入匈奴左地击北匈奴,斩优留单于,“北庭大乱”。屈兰、储卑、胡都须等58部、20万人分别至云中、五原、朔方、北地郡投附东汉。会南匈奴休兰尸逐侯鞮单于屯屠何(公元89—93年)不久立,上书东汉王朝,请“破北成南,并为一国”。东汉王朝允其请,命窦宪为车骑将军,执金吾耿秉为副将军,合南单于兵北击。双方鏖战于稽落山(今蒙古国乌布苏泊)等地。北匈奴败,被杀万余人,20余万人降附。公元90年,屯屠何复请出塞。左谷蠡王师子率左、右部8000骑出鸡鹿塞,再次败北单于,斩杀8000人。窦宪以北单于微弱,欲乘势灭之,于公元91年又令耿夔出居延,围北单于于金微山(今阿尔泰山),破其众。北单于被迫逃奔康居(后复西徙,与从前西迁的匈奴人会合)。其弟右谷蠡王於除鞬自立为单于,将右温禺鞬王、骨都侯以下数千人至蒲类海,请内附于汉。汉令耿夔颁给印绶,使中郎将任尚持节卫护屯伊吾,值窦宪罹罪被诛,故放除鞬旋又叛去。汉遣长史王辅与任尚击杀之,灭其众。北匈奴亡,地为鲜卑所据,余众10余万落皆自号为鲜卑。

在北匈奴走向衰落时,南匈奴由于得到东汉的支持,接纳了北匈奴部分降众,故史称其“党众最盛,领户三万四千,口二十三万六千三百,胜兵五万一百七十”。随着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加深,政治危机也日趋严重。

公元93年(东汉和帝永元五年),南单于屯屠何死,前单于伊屠於闾鞮单于宣弟安国立。安国初为左贤王,“无称誉”。左谷蠡王师子“勇黠多知”,向为单于宣及屯屠何器重,数将兵出塞,屡有建树。既为族人推重,亦颇得汉帝宠遇。安国心常怀妒忌,曾阴谋偕北匈奴降众袭杀之。师子觉察,徙居于五原附近一带驻牧,不往单于庭会盟。时使匈奴中郎将杜崇与安国不睦,崇乃偕度辽将军朱徽集西河郡等兵讨之。安国畏惧,其舅喜为惧祸及己,遂杀安国,立师子为亭独尸逐侯鞮单于。

师子初立时,北匈奴降众即有五六百人来袭,为汉安集椽王恬等击败。北匈奴降众15部20余万人胁屯屠何子奥鞬日逐王逢侯为单于,杀略吏民。焚烧邮亭庐帐,谋渡漠北。为汉朝光禄勋邓鸿、护羌校尉任尚及师子等兵击败,部众分解为左、右两部。左部屯朔方西北,右部驻涿涂山下,相距数百里。旋左部复自相猜疑,叛而降汉,逢侯所领右部则由于鲜卑进攻,加上饥饿困迫,多为鲜卑所并,只有少部分归附于东汉。

公元98年(东汉永元十年)师子死后,万氏尸逐鞮单于檀、乌稽侯尸逐鞮单于拔、去特若尸逐就单于休利先后嗣位。在檀、拔、休利等统治期间,因东汉政治黑暗,政局动荡,民变不断发生,起义农民劫官府,攻城略邑,居住于边境的氏、羌等族人民也不时聚众反抗。在各族人民反抗斗争影响下,140年(东汉永和五年),南匈奴左部句龙王吾斯、车纽等也聚众暴动,引兵进攻西河郡,并诱右贤王合兵围美稷,杀朔方、代郡长史。度辽将军马续与中郎将梁并破之。吾斯聚集亡叛,继续驰驱于边塞。中郎将陈龟以单于休利不能制部众,“外顺内畔,促令自杀”。吾斯等怒,立车纽为单于,引乌桓、羌胡等数万攻破京兆虎牙营,侵掠并、凉、幽、冀四州。中郎将张耽将兵败之,车纽被迫降,吾斯与薁鞮台香、且渠伯德等继续进行顽强斗争。东汉虑战火日炽,于公元143年扶立久居于洛阳的南匈奴贵族兜楼储为单于,使人将其护送南单于庭,又令马寔继续围攻吾斯。马皇先募人杀吾斯,然后乘势出击,败之。乌桓70余万人相继降。暴动以失败告终。

公元147年(东汉建元元年),兜楼储死,伊陵尸逐就单于居车儿继位。居车儿对东汉虽极忠诚,但为人平庸,少威望。155年(东汉永寿元年),左薁鞮台耆、且渠伯德等7000人再度暴动,攻略美稷、安定等地,为属国都尉张奂击破。公元158年,南匈奴休屠各部与乌桓、鲜卑又举行暴动,亦以失败告终。

居车儿在位25年。其子孙屠特若尸逐就单于、呼徵单于、羌渠单于相继立。羌渠单于在位时,由于东汉统治阶级更加腐朽,各地农民起义已风起云涌,而地方势力也纷纷割地自雄。公元187年(东汉中平四年),前中山大守张纯联合乌桓进攻青、徐、幽、冀四州,自称弥天安定王。东汉命单于遣兵助幽州牧刘虞往讨。羌渠令左贤王将兵出征。匈奴人民恐单于“发兵无已”,右部落遂与屠各部联合,杀羌渠。

羌渠单于被杀后,子右贤王於扶罗立,称持至尸逐侯单于。於扶罗继位时,因反叛者惧其报杀父之仇,别立须卜骨都侯为单于。放扶罗怒,谋亲往洛阳请东汉帮助,适值汉灵帝刘宏病逝,局势混乱,遂被迫率数千骑与农民起义军的中一支——白波军结合,进攻河南(今河南省黄河以北一带)、太原(今山西省南部一带)。时各地封建主为了对付起义军,纷纷结营自保。放扶罗在战争中遭受很大损失。为保存实力,旋决定退兵返回单于庭,但遭驱逐。他在河东郡平阳县驻了一段时间后,又卷入袁绍和袁术等的割据斗争之中。

须卜骨都侯立一年而死,单于庭虚其位,以氏族首领权行其事。公元194年,於扶罗亦死,弟呼厨泉继为单于。扶罗子刘豹为左贤王。据传刘豹即是4世纪初年建立“汉”国的刘渊之父。

呼厨泉是南匈奴最后的一位单于,掌权后,曾多次受到鲜卑的袭击。公元216年,呼厨泉投靠曹操。曹操为了削弱势力,分其众为5部,每部选尊贵者为帅,别令汉人为司马,以监督之。令左部居太原故兹氏县(今山西省汾阳东南)、右部居祁县(今山西省祁县东南)、南部居蒲子县(今山西省隰县)、北部居新兴县(今山西省忻县)、中部居大陵县(今山西省文水县东北)。匈奴部落组织虽然名义上虽还被继续保存着,但权力却已全部落入曹魏政权的手中,单于只是徒有虚名的称号,南匈奴国家政权亡。

④ 初中历史50道简答题(加答案)

我的历史一般 但是我已经有3、4年没有看过初中教材了= = 我就出的简单一点吧~~

中国历史:古代部分
①“五谷”在我国什么时候已经齐备? 商周
②最著名的商周时代的两件青铜器? 青铜立人像和四羊方尊
③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 城濮之战
④春秋晚期的老子的代表作? 《道德经》又称《老子》
⑤秦始皇进行“焚书坑儒”的目的?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
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的提议? 董仲舒
⑦汉代最重要的数学著作是? 东汉的《九章算术》
⑧汉代路上丝绸之路的终点是? 大秦(古罗马)
⑨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 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⑩三国时期的台湾的名称? 夷洲
近代部分:
①八七会议的地址? 汉口
②将外兴安岭以南和黑龙江以北的中国领土割给俄国的不平等条约是?中俄《瑷珲条约》
③为什么《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得程度?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④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辛丑条约》
哪个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名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南昌起义
⑥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出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 百团大战
⑦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是? 淞沪铁路
⑧是谁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 张謇
⑨红军长征的原因: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⑩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辽沈战役 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
世界历史:
①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②欧洲启蒙运动兴起地原因?西欧国家的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
③法国大革命时期,把农民在大革命时期夺得的土地在法律上固定下来的是?雅各宾派统治时期制定的土地法令
④美国的第一部宪法颁布时间?1787
⑤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改革是?明治维新
⑥工业革命最先开始的国家是?英国
⑦德意志为什么工业革命比较缓慢?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的阻碍
⑧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⑨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的特点是?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⑩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的结束时间?1945.5.8

我的手都要酸了~~~ 我实在是不知道初中历史有哪些内容 凭着自己的印象编出几题,看能不能用~~

⑤ 一道初中历史题。。

郡县制确立后,中央来通过源考课和监察以加强对地方政权的控制。秦郡县制使得中央政令能较为顺利地贯彻到最基层,保证了政令的划一性。秦郡县制代替了周的分封制,也即从地方分权演进为干强枝弱的中央集权制,为后来2000年的地方行政体制奠定了坚固的基础。
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郡县长官不得世袭。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度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⑥ 初三历史中考试题

2009年初三历史中考精英试题(2009。40。28)
(时间:60分钟 满分:50分 )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节目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节目曾对右图中的历史人物进行过评述,下面说法最适合他的是 ( )
A.他统一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B.他推行大一统措施,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C.他统治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
D.他推行改革,促进民族融合
2、我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和谐相处,
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
民族的国家的有 ( ) ①文成公主入藏 ②郑和下西洋
③郑成功收复台湾 ④册封达赖、班禅 ⑤多伦会盟
A.①④⑤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②③④
3、图2传奇人物,她的历史功过,犹如那块无字碑一样,任由后人评说。
以下选项对其评价具有不合理之处,应当选择( )
A.贞观之治 B.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贞观遗风 D.她的统治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毛泽东在这里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里孕育了中国革命,被称为“中国革命的摇篮”。“这里”是指( )
A.上海 B.南昌 C.庐山 D.井冈山
5、以下是两位同学的谈话:“毛泽东真是去赴‘鸿门宴’。”“他这么做是为了赢得备战的时间。”根据谈话的内容,你认为他们谈论的历史事件是( )A.双十协定 B.西安事变 C.北伐战争 D.重庆谈判
6、中国近代化的历程艰难曲折,起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是中同近代化的开端 B.戊戌变法加快了中同近代化的进程
C.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新文化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7、.2008年3月24日,第29届夏季北京奥运会的圣火在希腊的雅典点燃。从历史上来看,古代希腊是( )
A.东方文明的摇篮 B.游牧文明的摇篮 C.西方文明的摇篮 D.农业文明的摇篮
8、14—16世纪被称为“发现人的时代”,文中“发现人” 是通过什么事件实现的?( )
A.《共产党宣言》发表 B. 文艺复兴 C.《人权宣言》的发表 D. 新航路的开辟
9、右图是“大包干纪念馆开馆仪式”。这个纪念馆应建在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的( )
A.北京
B.深圳
C.安徽凤阳小岗村
D.上海
10、“横空出世一战中,社会制度初显优;二次大战建大功,一
朝解体两极终”。根据上段文字的描述,判断它是下列哪个国家(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苏联
11、我国《反分裂国家法》第五条:“……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 )
A.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航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C.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原则 D.坚持互利互补原则
12、20世纪中后期,有位美国驻联合国代表曾就一件大事发表感慨,“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结合右图,这个“转折点”是( )
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
C.1972年中日建立外交关系
D.1979年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13、南京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下列史实不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八国联军侵华 B、中华民国成立 C、日本制造屠杀惨案 D、蒋家王朝灭亡
14、 三班历史兴趣小组在题为“思想解放对历史的推动作用”历史小论坛活动中,收集的
下列历史材料不恰当的是( ) A、文艺复兴 B、启蒙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抗日战争的胜利
15、周恩来是深受人民敬仰的政治家、革命家。下列历史事件或历史活动与他有关的是( )
①参加中共“一大”②重庆谈判 ③在黄埔军校任教 ④红军长征 ⑤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16、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开始了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B.1949年新中国成立
C.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D.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7、下列哪些事件,促使俄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
①彼得一世改革 ②1861年改革 ③俄国十月革命 ④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8、德国曾是两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发动者,也都遭到失败。下列会议中与惩罚、处置德国有关的是( )
①巴黎社会 ②华盛顿会议 ③慕尼黑会议 ④雅尔塔会议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
19、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某日的夜晚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这一作法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那么这一作法所特选的日子应是( )
A.1月1日 B.7月7日
C.8月13日 D.9月18日
20、图10人物,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挽救了美国资本主义。他是( )
A.华盛顿 B.林肯 C.罗斯福 D.尼克松
二、非选择题
21、思想解放运动是革命的前奏曲,它吹响了新社会产生的号角;思想解放也是改革的动员令,它是社会变革的先声。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在西方社会的近代化历程中,哪一运动为资产革命的到来,作了思想上的准备?(1分)

(2)法国启蒙运动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次重大思想解放运动,其主要思想是什么?(1分)对中国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1分)
(3)民国初年,我国经历了一次动摇封建正统思想根基的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请简要评价这场思想解放运动。(2分)

(4)反思近代以来的历次思想解放运动,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1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我们党正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抚今追昔,我们深感肩负的使命神圣而光荣。展望未来,我们对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充满信心。——《十七大报告》
(1)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进行了哪些斗争?(2分)

(2)邓小平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提出了怎样的方针?(1分)取得了怎样的成果?(1分)

(3)2008年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30周年。哪一次会议最先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1分)并请举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典型成就?(1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06年11月,中央电视台推出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历史为题材并跨国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此片一经推出,立即引起了各界的热烈讨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
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大国的崛起》解说词
(1)材料中所说的“地理大发现”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对世界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2分)

(2)材料中所说的“九个世界性大国”在近代化的历程中,哪些国家采取了相同的道路?(1分)

(3)在成为世界性大国的道路上布满艰辛,20世界30年代各资本主义国家都面临着严重的困难,美国和德国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2分)

(4)材料中所说的“九个世界性大国”在其崛起的过程中,都曾严重侵犯过中国的主权,试举一例说明。(1)

(5)纵观“九个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程,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1分)
24、改革与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下图三位历史人物是20世纪以来杰出的改革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请回答:(1)图一中的人物在20世纪20年代推行的有利于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政策是什么?(1分)

(2)图二的人物实行的改革具有什么突出的特点?(1分)

(3)图三中的人物为推动本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什么伟大决策?(1分)

(4)上述三位人物的改革得以取得成效的相同之处是什么?(1分)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谈到:“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曰独夫,固其所也。”
材料二 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自觉》一文中指出:“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贵贱之制度者也。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原……此东西文明之一大分水岭也。……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科技),相形见拙,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吾敢断言日,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青年》第一卷第6号(1916年2月)
材料三 国务院公告(2008年5月18日):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在此期间,全国和各驻外机构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外交部和我国驻外使领馆设立吊唁簿。5月19日14时28分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届时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
请回答: (1) 结合明朝的有关历史,说说为什么人们会把君主“视之如寇仇,名之曰独夫”?

(2) 根据材料二,请指出文中‘‘伦理的觉悟”的含义。“伦理的觉悟”在近代中国有什么代表性运动?

(3) 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材料三的理解。

选择题答案写这里1----5 6----10 11----15 16----20

⑦ 初中历史列举题

1.试分析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的原因。p1
2.请你把鸦片对中国的危害归纳成几条,写出来,要求文字简练。p2
3.谈一谈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p3
4.列举出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p4
5.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p4
6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请你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p5
7.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p9
8.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p17
9.《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p21
10.《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有人指出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p22
11.洋务运动的评价。p27
12.有人说,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想一想,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p27
13.“戊戌六君子”是指哪六个人?p29
14.《明定国是诏》的主要内容。p30
15.对中国同盟会成立的评价。p33
16.《同盟会革命纲领》p34
17.“辛亥革命” 的历史意义。p35
18.新文化运动的内容p39
19.新文化运动的性质p40
20.新文化运动的意义p40
21.“五四运动”爆发导火索(原因)p42
22.“五四运动”的两大口号p43
23.“五四运动”的结果p44
24.“五四运动” 的历史意义p44
25.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条件p44
26.中共奋斗目标p45
27.中共中心任务p45
28.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p45
29.说说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为什么要成立中国共产党?p46
30.黄埔军校的作用(影响)p47
31.北伐战争期间的三大战役。p48
32.南京国民政府的代表性质p50
33.“八七”汉口会议内容p53
34.秋收起义后工农革命军为什么要去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p56
35.长征原因p57
36.遵义会议内容p58
37.长征经历p58
38.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p60
39.九一八事变的结果p66
40.西安事变经过p67
41.西安事变的结果(影响)p68
42.卢沟桥事变结果p71
43.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相关统计资料p73
44.平型关大捷评价p76
45.台儿庄战役评价p77
46.百团大战的目的及评价p77-78
47.中共七大上制定的党的政治路线p78
48.中共七大的意义p79
49.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p80
50.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开始?p85
51.辽沈战役的历史意义p88
52.淮海战役的历史意义p89
53.平津战役的历史意义p90
54.三大战役历史意义p90
55.为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能得到发展?p94
56.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特征p95
57.对京师大学堂的评价p109
58.中国近代艺术的特点p110

热点内容
教育功能有哪些 发布:2025-07-12 12:01:32 浏览:329
什么什么工作 发布:2025-07-12 11:04:17 浏览:624
dnf紧急任务是什么 发布:2025-07-12 09:36:55 浏览:227
妈妈的心教学反思 发布:2025-07-12 09:33:04 浏览:158
师德师风测试题 发布:2025-07-12 09:03:10 浏览:7
日本歪曲历史 发布:2025-07-12 08:37:05 浏览:424
优化的英语 发布:2025-07-12 07:23:08 浏览:772
一年级数学竞赛试题 发布:2025-07-12 06:54:47 浏览:673
自己班主任 发布:2025-07-12 06:37:42 浏览:926
场合英语 发布:2025-07-12 06:32:53 浏览: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