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隆历史
『壹』 德意志的科隆的兴起和发展
科隆不仅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具魅力的古老教堂建筑而闻名于世,同时它还是著名的展览会名城,许多消费行业的国际性博览会在此举行,其中主要有国际食品博览会、国际图像博览会、国际家具博览会等。如此众多的展览会每年都要吸引大批国内外客商的到来,它以成为科隆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
科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那时罗马帝国正称雄欧洲,皇帝奥古斯都派驸马阿格里帕挥师北进,抵达莱茵河边,与河东为数众多的日耳曼部落隔河对峙。阿格里帕招募盟友乌比尔部落到河西来建起军营要塞,共同防守新开拓的边地。这是公元前38年的事。又过了几十年,营寨四周渐成街市。这时,阿格里帕的外孙女,出生于此地的阿格里皮娜登上了皇后宝座。她恳请皇帝把自己的故乡升格设市。公元50年,克劳锹一世下诏,授予此地罗马城市的权力,并定为名为科隆尼亚·克劳狄·阿拉·阿格里皮内西姆。这市名虽长,却道出了城市的历史渊源。科隆尼亚意为罗马人的拓居地,克劳狄是皇帝名,阿拉是乌比尔冲淡落的祭坛,阿格里皮内西姆则是皇后名加词尾变化而来。天长日久,这冗长的市名遂简化为科隆。罗马时代是科隆历史上的第一个兴盛时期,这里商贾云集,街市繁盛,城垣高磊,至今犹存的罗马塔(Romerturm),就是那时城垣的一部分。
中世纪是科隆的又一个盛世。公元795年,查理大帝定科隆为大主教驻地。此后,城池经几度扩建,到12世纪时,今日科隆内城的规模就已经奠定。半圆形的城垣总长6公里,开有12座城门,现存3座,从中仍可窥见中古科隆城的雄伟气势。那时科隆有居民4万人,是德意志首屈一指的大城,人口甚至超过当时的巴黎和伦敦。科隆的兴盛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它地处南北水路和东西大道的要冲,又是朝圣要道。舟楫车马都从这里经过,八方货物也在这里集散。科隆当时还有一个特权,即:所有途经科隆的货物,都必须首先在该市展销3天,才能继续转运。这对于科隆的商业,无疑是一大促进。随着经济势力的增强,科隆的富商和手工业行会夺回了城市管理权,大主教逃往波恩,不再是科隆的统治者。科隆成为帝国自由市和汉萨同盟的重要城邦。
铁与蒸汽机的时代为科隆带来了第三个兴盛时期。1815年,科隆被并入普鲁士。1839年,铁路修到科隆,与河运联成一气。随着鲁尔煤田的开发和铁路的延伸,科隆一跃而成近代的工商业都市。1876年,发明家奥托在科隆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四冲程内燃机,轰动了各国工业界。从1917年到1933年,阿登纳担任科隆市长。在他的推动下,科隆建起了内外环绿化带和博鉴会场设施,城市面貌大为改观。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科隆遭到猛烈轰炸,全城几乎被夷为平地。战后,科隆在废墟上重建,这座历尽沧桑的莱茵古城,如同灰烬中飞出的金凤凰,又成为一个兴旺发达的现代化大城市。
『贰』 科隆的故事背景
●传说
诸神的黄昏:“爱浮伦特利亚”大地的诞生和“爱浮伦特利亚”的五个大陆的形成在 AFONONTRIA 大陆诞生前,宇宙间只是一片混沌。 直到 ” 光 ” 从混沌中孕育而生,不断吸收周围能量开创起万物; ” 黑暗 ” 则被压迫至世界阴影,沈淀凝聚为一无名的破坏地狱。自此, ” 光 ” 和 ” 黑暗 ” 二者成为宇宙间无常的轮徊定律- ” 破坏 ” 与 ” 生成 ” 。直到有一天, “ 力 ” 的出现;其坚强意志拒决承认”当下定律”为常规,思虑者一个更可理解的因果关系。
“ 力 ” 的出现使得原本二分的宇宙,更加纠葛。五大势力遂渐形成,其代表神:
PureGood-PureEvil-ChaoticGood-ChaoticEvil-Balance
年年纵连相攻无止。由于五大神均源于混沌二元,拥有强大的神力;任一方失衡,均足以带来整个宇宙的毁灭。是以多年来,诸神间小心意意,维持着微妙平衡。 一日,诸神间的争执又再次暴发;争执是如此热炽,一发不可收拾。直到最后一刻,他们才意识到宇宙在他们的摧残下,崩溃在即。诸神于是协议将身体化作大陆,来支撑崩坏在即的宇宙- AFONONTRIA 的五块大陆因而形成。当五大神身体化作物质以支撑大陆,其神性的灵魂无处可去;诸神便将其收封在五个灵石内,散藏于大陆中。诸神的漫天力量不再;其“收封灵石”相较下,只同火炬一般。唯诸神的特质,深深影响者其后在大陆上居住的生命。这五大陆分别为: Alland(Corum), Robentier, Morron, Darthted, Evia。Evia 和 Robentier 是辽浦?兀??Darthted 和 Morron 是极恶之地。而在这四块大陆之间,则是 CORUM。CORUM 一开始被称为精灵之地 (Alland) ,后来才成为人类种族的土地。
●历史
一世纪(诞生) “阿尔兰得”大陆 :龙的年代
诸神黄昏岁月后,第一个在“阿尔兰得”大陆定居的种族并非“人类”,而是“精灵” 和“侏儒”(来自“精灵家园”大陆)。
当时龙横行在整个“阿尔兰得”大陆。相较于其它种族,人类的力量是如此的微少和单薄;但人类的弱点并没有为其带来种族的灭亡,反而为其带来新的结局。由于天生力量的薄弱,人类不得不寻求混乱及秩序的调合。且由于个体在先天上的不足,人类只得依靠团体共同行动,并将其所知传承给下一代。其凝聚和传承力量的特性,使得人类在最后统治了“阿尔兰得”大陆。
龙的种族几乎被完全消灭,而“精灵”和“侏儒”也遭人类驱逐,离开了“阿尔兰得”大陆。其后,和平的人类在了解到统治“爱浮伦特利亚”大地的五颗水晶就散落在“阿尔兰得”大陆中后,血腥邪恶的争夺自此开始。
“阿尔兰得”大陆也被付予一个新名——“科隆”(受诅咒的大地)
第二世纪(混乱)“科隆”人类的年代:战争 ( 参照“科隆战记 III”)
不知过了多少年岁(争战的日子,使人感觉似乎特别久远)。除了内部的争战外,“科隆” 大陆的 14 州邦也不断受到来自“魔族”和“不死生物”的骚扰与攻击,十足一个战争漩涡。
同时代,精灵崛起于“魔族之地”大陆;并被“魔族”所衷心接受。他们用与生具有的强大魔力,封印了无数的危险而创造了一个详和的家园(也因此精灵被称作“大陆的灵魂”)。 强大的封印造就了一个新世界,但也给予精灵们生生世世维护封印的重责;一但封印损坏,炼狱将接踵而至。
第三世纪:(世界末日)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爱浮伦特利亚”大地漫长历史中,“不死生物”从未站上主要的舞台;漫长的潜伏,似乎预告者一个不寻常的开始。
显然地,黑暗精灵们拥有一颗自“诸神末日”(诸神力量被封印的那个日子)即巳消失不见的“封印灵石”。“马东熔炉”(一个只能靠圣石作为动力的魔法大炼炉),巳悄悄的在“亡灵大陆”大陆升起熊熊烈火,带给整个“爱浮伦特利亚”大地一串串的灾难。这贪婪魔法大炼炉的无止境运用,大大削弱了昔日封印和圣殿的力量;使得一些自远古即被封存的地牢,接连被唤醒。
AFONONTRIA 大地的命运依存在其它四颗深藏于众多地牢中的圣石。未来,取决在圣石拥有者的手中;一个新世界或一个末日 …… 。
『叁』 科隆的事情
李长潇的科隆技术(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以其无可比拟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已经被全国越来越多的地区所接受、采用。最近,该项技术(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经北京权威资产评估机构评估,无形资产达16亿元。这项科隆技术(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可以使一片叶变成一片林,同时对现代生物技术中植物试管快繁和人类历史上已应用了两千多年的常规育苗技术具有双重重大突破;它用许多植物的一叶、一芽、茎尖,直接接种在大田沙床上,只需4至11天就可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长出发达的根系,每30至60天就可繁殖一代,并且不受季节的限制,比试管内快繁的系数还高,而一次性投资却只相当于组织培养技术的几十分之一,克服了植物组培试管快繁和常规育苗术的全部缺点。科隆技术经过十八年的研究、试验、开发、生产、推广,它已成为一项完整、成熟的技术。在全国已建成大规模快繁基地,累计推广种植面积已有25万多亩,创社会经济效益200多亿元。自1997年以来,国家科委(现科技部)成果办三次向全国推广此项技术,全国各地许多专家学者前来参观学习。由这种“植物克隆术”(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所带来的“绿色革命”正在兴起。现在,该技术(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开发成功的植物品种已由1995年的20多种发展到现今650多种。一些开发难度很大、甚至连组织培养和常规育苗都不适于繁殖的植物,该项“克隆术”也能迎刃而解。
通过科隆技术(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在独创的简易条件下,无论南方北方、不同纬度、不同土壤、不同气候,一年四季(包括极端温度:低温-35度和高温42度)都可用此法连续快繁,多数品种均可达6--12代。该技术育苗较少受季节影响,一年365天均可接种繁殖。实现每代在原种植物基数上按几何级数高效增殖。一年中任何一天都可用此快繁技术启动生产。极大的拓展了技术应用的时间和空间。通过植物克隆手段,在很短的时间内克隆出与母体完全相同的植物,且不含任何病毒,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具有发展发芽早,生根时间短,繁殖速度快,不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限制,均可实现周年克隆快繁生产。
科隆技术(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是生物工程技术中的高科技手段,在很短的时间内由植物0.3-1.0厘米长的微小外植体(外植体包括茎尖、根、茎、叶、花器官或一个细胞等材料)繁殖出比常规繁殖多几百倍,甚至千万倍与母体遗传性状相同而更健康的小植株,其标准可达到大田生产种苗的要求。因此,植物克隆将是未来生物工程中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技术和方法,在园艺农林、药用植物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科隆技术(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十大特点
(一)、技术的先进性
科隆技术(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与植物组培试管快繁和传统育苗技术相比,具有以下先进性:
1、用一叶一芽植物外植体为繁殖单位材料(0。3-1厘米长),直接接种在大田沙床或营养袋中,一次成苗直至供应生产,不需任何移动,成活率高。
2、无论南方北方.不同纬度不同土壤.不同气候,一年四季都可用此法连续快繁,从第二代起多数品种均可达6―12代。一年中365天任何时间都可用此快繁技术启动生产,拓展了技术应用的时间和空间。
3、科隆技术(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操作快已推广。经过一段时间培训合格的普通劳动力每天(8小时)可接种3000--5000个单位材料。长期推广实践证明:一是对生产技术人员素质要求不高,技术培训期短、适应性极广,易于推广;二是个人操作速度比组织培养快繁和常规育苗均快,如组织管理得当,在其他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每天每个基地可快速接种20万--100万个单位繁殖材料,技术易于大面积推广,这是试管快繁技术所不可比拟的。
4、经过有计划培训一段的普通人员即能参加快繁操作工作,接种速度极快(超过组培试管快繁接种速度好几倍,从第二代起多数植物既超过了超过常规育苗操作速度,也超过了试管快繁的操作速度。极大地节约了人工开支和提高了劳动效率)。
5、经科隆技术(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发明人或发明人技术助理指导每个经过一段培训合格的技术工人每月可生产管理2-10万株苗木,每个骨干加上一定数量的辅助工人每半年至少可生产30万株幼苗,创经济效益极高。新职工经强化培训4个月后在技术助理的指导下可对单一植物品种进行大规模生产育苗工作。
6、多数植物利用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培养到第2代以后,4-11天即可获得完整再生植株,再生植株率达90%以上,真正实现了高效快繁。有些科属植物生根繁殖情况特殊,如鸡毛松、云杉、红豆杉、油樟、岩桂、中国兰草、牡丹等生根持续时间较长。但仍然比试管快繁和常育苗要快,综合快繁效率要高。
7、多数植物从第二代后,每一再生植株每30-60天繁殖一代,每代增殖系数为2-15倍(在原种植物数量基数上按几何级数高效增殖)。这一点比组织培养试管快繁的优点还突出。越到后面的代数,繁殖的种质资源材料越多,繁殖的速度越快。
8、科隆技术(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步骤少,所用时间短,极大地节约了综合生产成本和提高了人员的生产效率.从微型材料开始繁殖,可直接培育出在自然条件下生长的植株,不需任何移栽对多数植物仅需要15-60天的培育即可用于生产栽培,而且植株均表现开花结果早,丰产性好。(如西红柿,4天开始生根,20天开花结果,枸杞当年在苗圃地就开花结果,脱毒薯一叶一芽材料从接种至40天就能分化出小薯,当年栽培可直接在大地收获大脱毒薯。脱毒薯幼苗当年大田栽培产量可达3至4吨,不仅给农民每亩地可节省300斤种薯,而且可是农民每年都能种上原种种薯.切花月季不需移栽从接种一片叶起70天就开花,花大而艳,开花周期比其它方法培育要长。针叶树种如红豆杉、北美红杉、川西云杉、日本落叶松等一般上山定植需4个月的时间。第一代一般20-40天开始生根,第二代后生根时间约缩短三分之一的时间。而针叶树种有许多植物组织培养难度很大,基本上不能大规模生产。常规扦插又存在着生根慢、成活率低。致使这些品种的苗木一直在用种子繁殖,后代性状变异非常大。
9、此法培养的成熟种苗,纯度高、无病虫、根系发达完整、根长25厘米以上,根数在3-6根,成熟芽饱满,茎高20-60厘米,定植生产大田成活率90%以上。针叶树种5厘米-15厘米,上山定植一般成活率高达95%以上。
10、在植物生长季节中直接接种培养在营养袋中的绿苗纯度高,无病虫,生长3-5片叶以上,腋芽饱满,发枝能力强,根系发达,炼苗质量高,定植生产大田成活率达95%以上
『肆』 科隆集团的发展历程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吹拂牧野大地的时候,科隆集团的前身还在“东关大街”,叫做“绝缘器材厂”、“电风扇总厂”,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作坊式的街道小厂。虽然进行着多方面的尝试,但一直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发展之路。
生产过微风扇,探索过医疗器械,甚至尝试过做家具。路漫漫……这一艰苦的探索整整持续了将近十年……
1993年,借企业改制的东风,电风扇总厂的改制工作列入重要改革日程,并被列为河南省第一批股份制改造试点企业。12月28日,新乡科隆电器股份公司正式成立。这是科隆集团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科隆走向辉煌的新起点。
1994年,程清丰同志提出“科隆兴科技,科技兴科隆”的新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按照国际“蒙特利尔”和国家CFC替代计划,公司全面展开了R134a即无氟蒸发器、冷凝器的研究和应用。与此同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心实验室建成并投入使用,为两器的研制、开发、测试等提供了最为优越的条件。
1995年,科隆公司生产的冰箱、冰柜用无氟、高效两器在全国独家通过了国家级签定。产品获国家级新产品殊荣。1996年,投资达6000万元的两器技术改造项目列入国家“九五”规划。1997年,公司在同行业中,率先通过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认证,这一认证标志着公司全面的企业管理和质量管理都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技术进步给产品带来了高技术含量、优越的性能和客户的高度满意。产品除了在新飞安家落户外,又跻身海尔、科龙、美菱、荣事达等大牌行列,并且,一鼓作气,又飞越国界,打进了伊莱克斯、三星、三洋、松下、馨宝,法国白朗,美国惠而浦,美国通用电器,以色列依莱特,意大利圣尼得堡等超一流的国际队伍。
2000年底,科隆公司已初步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科技低含量到高新技术的变革。销售收入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1亿元。产品生产能力已经突破800万台能力,成为国内最大、全球也数一数二的龙头企业。实现了科隆集团发展历程中的第一次跨越。
在这一阶段发展过程中,程清丰董事长、总经理提出的“高科技、高起点、大科研、大市场”的发展战略逐步得到体现。同时,企业也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特点的价值理念观。“团结、奉献、拼搏、高效”的企业精神成为科隆员工的价值标准。“用户满意是科隆人的唯一追求”这一市场理念被广大职工作为工作的座右铭。“不听你说,不瞧你做,只看结果”的干部考核标准被广泛认同。“科隆靠我发展,我靠科隆生活。”员工主人翁理念深入人心。企业管理模式也不断推陈出新,如“548”生产管理模式,“108”质量控制管理模式,末位淘汰制,管理体系制度,现场管理中的“双推”管理模式等等,不断完善,并在管理过程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初步形成了具有科隆特点的企业文化。
“一个好的企业,必须站在全球的角度观察市场、制定战略”。“我们不能妄自尊大,思想一定要放开,树立国际化概念。”这是董事长、总经理程清丰同志2001年在公司办公会上对全体高层管理干部提出的要求。同时提出:“我们要继续加大技改投入,把(两器)规模再做大,自动化程度再提高,竞争能力再提高,巩固市场占有率的第一位优势。”为了确保公司总的战略的有效实施。他还明确提出了“四个统一”的管理模式,即: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计划、统一落实的管理模式,并明确指出这一模式五年内不能变。在上述思想指导下,科隆人精神抖擞地跨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没有人才,科隆就不能发展。人才是公司发展的动力。”程清丰同志经常这样提醒大家。从2001年开始,引进人才和选拔人才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从大专院校引进,从国营企业挖,从社会上招聘。与科研院校和大专院校联合等各种渠道引才。人才的引进为大规模进行技术改造,推进技术进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产业多元化很快实现。
2001年,经过5年考察论证的项目——高性能球型氢氧化镍项目正式上马,并被列入国家“863”重点支持计划项目。当年12月产品一次试车成功,实现了产业化。产品质量很快稳定提高,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2002年被列为国家“双高一优”计划。
高性能球形氢氧化镍(球镍)是制造高效大容量镍氢电池的核心材料,球镍的优劣决定了所生产的镍氢电池的质量。没有好的球镍,就没有好的镍氢电池。
目前,电池(电瓶)行业正面临着一场重大的变革,绝大部分“传统电池”因不符合环保要求将被淘汰,如镍镉电池等等。例如,欧盟规定,从2005年元月1日起,对进口镍镉电池要征收环保税,以限制非环保型电池的使用。
与此同时,由于各方面的发展,社会对电池的需求量却与日俱增。于是,新兴环保型电池取代传统电池的“更新浪潮”便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展开。
在镍氢电池系列中,市场真正需求的是高性能、大容量的产品,而制造这种高性能的电池必须由核心材料“高性能球镍”的质量作为保证。科隆公司的产品就是这种高性能的球镍。
科隆公司的高性能球镍打破了镍氢电池材料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被中国电源行业协会认定为“替代进口”产品,不仅为国内诸多名牌电池厂家择为首选,还大量出口,产品供不应求。
2002年,科隆公司的高性能球镍首家将镍氢电池的容量由原来的AA1300mAh提高到了AA2400mAh,将全世界镍氢电池的档次提高了一个级别,引起了全球业界的强烈震动。到2003年底,许多外国球镍厂商在中国科隆的冲击下已彻底退出中国市场,科隆的产品已经开始引领世界镍氢电池制造的新方向。
在国内,科隆公司已经占据了高端镍氢电池球镍材料配套份额的垄断地位;在国外,日本三洋、松下等大牌厂家以及韩国、俄罗斯的厂家都已开始采用科隆公司的高性能球镍。
我们不能不稍稍回顾一下,2000年以前,国内镍氢电池生产所需的高性能球镍全部依赖进口,国内市场被日本田中、关西、住友和美国OMG所垄断。当时每吨高性能球镍售价折合人民币高达20~25万元,并且需用外汇购买,还要提前三个月(或半年)预付款,供货还很不及时。
仅仅两三年后,科隆公司的高性能球镍便彻底打破了这种局面,优良的品质与合理的性价比立刻使众多厂家纷纷采用科隆公司的产品而大大缩减了其它材料厂商的球镍采购量。2003年底,美国OMG、日本关西、太平洋等彻底退出了中国市场,田中的产量也大幅度缩减。市场形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2004年,新飞集团向该项目投资2000万元,组建了新飞—科隆电源有限公司。为该产品进一步腾飞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也实现了科隆集团发展历程中的第二次跨越。
也是在2001年底,程清丰同志盯上了新型气垫带式输送机项目。这是一种将气垫船、气垫车的工作原理巧妙地移植到输送机(传送带)上的新型产品。输送机广泛用于矿山、港口、电力、水泥、石化、冶金、粮食等国民经济各部门,是目前主要的装卸、转运设备。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输送作业的要求越来越高。比如,远洋货轮每在深水码头多停留一个小时,就要多付出大约数十万美元的租金。于是,如何加快输送速度、提高装卸效率便成了目前输送业的一个重大课题。
传统托辊式带式输送机(俗称传送带)摩擦力大、磨损快、噪声污染严重、寿命短、输送效率低,单机输送量小,重载无法启动...,越来越不符合现代化高速输送作业的要求,成了提高作业效率的严重障碍。
气垫带式输送机采用高科技专利技术,使输送带靠空压原理与基托箱体微距离涨开,变直接硬摩擦为悬浮状间接软摩擦,从而大大降低了摩擦系数,减小了各种阻力,使大吨位、重负荷启动变为现实,使输送机的性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气垫输送机具有运载吨位大、输送能力强 、重载起动特性好、性能可靠、节能效果显著、摩擦弱、寿命长、噪声污染小及维护费用低等优点,不仅大大提高了传输速度和输送效率,而且符合环保节能的高标准要求,是现代化货运大吨位转运、大吨位装卸作业的最佳设备选择。是传统托辊式输送机的更新换代产品。
经过考察、论证,程清丰同志果断拍板,毫不犹豫地上马了。先是租用厂地,开发区科隆高科技工业园建成后,又搬迁到新址。搬迁后生产条件大大改善,生产能力迅速提高。2002年底为焦作万方铝业公司制做的第一条气垫式输送机生产线在该公司安装调试成功。
新型气垫输送机还属新产品,本产品刚一投放市场便引起轰动,倍受欢迎的程度远远超出原来的预料。目前洽谈订单的用户遍及全国各地,市场状况非常火爆!
2003年六月份,为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在市委连书记和市政府吴市长的亲自关注下,一个长期亏损的国营企业——新乡石油化工机械厂以租赁的形式转给科隆公司。公司注入500万资金,又引入科隆的管理机制,只派了两个人,在半年时间内扭亏为盈。这一国有企业改革模式的运作成功,为国企改革提供了一个典范。
冰箱(柜)用两器规模继续扩大,竞争能力大幅提高
2001年10月,年产360万台吹胀生产线建成并投产。
2002年底,投资1000多万元的空调蒸发器、冷凝器生产线投产。2003年2月又建成一条同样规模的生产线。
在新产品开发方面,科隆公司显示出了强大的实力。新产品层出不穷。技术人员遵照程清丰同志“新产品一定要做精品”;“研究所对新产品不能说‘不’” 的要求,密切与市场沟通。2003年11月份,仅仅一个月的时间,科隆为海尔开发的产品就达到100余种。世界上冰箱(柜)用蒸发器、冷凝器,我们没有不能做的。用户想什么样的产品,我们就能开发什么样的产品。
为进一步贴近市场、贴近用户,从2001年开始,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青岛丰隆电器有限公司在青岛高新技术开发区建成。该公司的建成使科隆公司与海尔、澳柯玛等客户的市场距离变为零距离,2004年该公司销售收入将达到1.3亿元。而后滁州科隆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中山科德隆制冷有限公司也先后投产。海尔、澳柯玛满意了,广东科龙高兴了,西门子的领导们笑了。
2001年,为了应对两器市场的激烈竞争,降成本、抢市场、增效益,9月份启动精密镀铜钢管项目。12月份投产,产品部分满足自需。而后又上马2条单、双层镀铜钢管生产线。年产能力达到8000吨。2004年又上马了热镀锌精密钢管生产线。产品除自足外,也走向市场。
特别是2003年12月26日,年产360万台丝管式蒸发器生产线在市开发区科隆高科园的建成,标志着科隆真正成为全球最大最具实力的冰箱(柜)用蒸发器、冷凝器开发、生产基地。
2003年12月28日,公司召开了规模空前的庆祝大会。全国各地的朋友云集于科隆高科技工业园,大会开的非常成功。
几年来,“科隆”集团的销售收入每年以35--50%的速度稳定增长,遥遥领先于同行业其它竞争对手。科隆集团步入了一个更加兴旺发达的崭新阶段。
『伍』 科隆历史上的著名球星
1980年—1983年雷纳·邦霍夫、1981年—1984年克劳斯·费舍尔、1973年-1981年迪特·穆勒、1984年—1990年托马斯·哈斯勒、1983年—1996年博多·伊尔格纳、1978年—1986年,1987年—1993年皮埃尔·利特巴尔斯基、2007年—2011年尤瑟夫·穆罕默德、1962年—1977年沃尔夫冈·奥弗拉特、2003年—2006年,2009年—2012年卢卡斯·波多尔斯基、1972年—1987年哈拉尔德·舒马赫、1993年—1998年托尼·波尔斯特、1978年—1980年伯恩德·舒斯特尔、1979年—1982年,1986年—1988年托尼·沃科克、1977年—1980年奥寺康彦
『陆』 科隆战争的介绍
科隆战争(1583至1588年)的科隆,一个历史的教会公国的神圣罗马帝国摧毁了选民,在现今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德国
『柒』 科隆的基本简介
科隆横跨莱茵河两岸,人口100.7万(2009年),面积405平方公里,是德国第四大城市。
一译“科伦”。公元前38年建为古罗马要塞。曾是汉萨同盟主要成员。因位居欧洲东西和南北交通要冲,中世纪时经济已颇发达。十九世纪中叶后,随鲁尔煤田开发和铁路修筑,发展更迅速。巨大水陆交通枢纽,重要的河港。科隆-波恩航空站位于东南郊,市内有通往布鲁塞尔、波恩等地的直升飞机场。工业有军工、冶金、机械、化学、制药、炼油、纺织、食品等部门。全国重要褐煤产地之一,建有大火电站。全国金融中心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遭严重破坏。多古迹,如著名科隆大教堂(圆顶上的两塔尖高达161米)、罗马时代地下广场等。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在此创办《新莱茵报》。
科隆还是一个以罗马式教堂和哥特式大教堂闻名于世的城市。屹立在莱茵河边的科隆大教堂高157.31米,它有两座哥特式尖塔,北塔高157.38米,南塔高157.31米。科隆大教堂是世界上目前最高的双塔教堂,它已成为科隆市的象征和游客们向往的名胜之地。站在高高的塔顶极目远望,莱茵河犹如一条白色的锻带从旁飘过。
科隆大教堂的正式名字叫圣·彼德大教堂,始建于1248年,直到1880年才最后竣工。科隆大教堂包括五个殿堂和一个饶圣坛而建的带有三个偏堂的回廊。圣坛还保持着初建时的模样,这个圣坛是中世纪德国教堂中最大的圣坛,圣坛上的十字架也是欧洲大型雕塑中最古老、最著名的珍品。圣坛的两则还排列着有104个座位的坐椅。在科隆,这座巨石建筑物不仅是人们参观游览的必去之地,同时它也是人们歇息、游玩的地方。教堂内静谧、幽暗的气氛同教堂外五彩缤纷、人声鼎沸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教堂前的广场还是人们举行各种庆祝活动的场所,每年的5-9月,每逢周末人们都要在此举行民俗庆典活动,场面十分热闹。 是科隆的又一个盛世。公元795年,查理大帝定科隆为大主教驻地。此后,城池经几度扩建,到12世纪时,今日科隆内城的规模就已经奠定。半圆形的城垣总长6公里,开有12座城门,现存3座,从中仍可窥见中古科隆城的雄伟气势。那时科隆有居民4万人,是德意志首屈一指的大城,人口甚至超过当时的巴黎和伦敦。科隆的兴盛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它地处南北水路和东西大道的要冲,又是朝圣要道。舟楫车马都从这里经过,八方货物也在这里集散。科隆当时还有一个特权,即:所有途经科隆的货物,都必须首先在该市展销3天,才能继续转运。这对于科隆的商业,无疑是一大促进。随着经济势力的增强,科隆的富商和手工业行会夺回了城市管理权,大主教逃往波恩,不再是科隆的统治者。科隆成为帝国自由市和汉萨同盟的重要城邦。
铁与蒸汽机的时代为科隆带来了第三个兴盛时期。1815年,科隆被并入普鲁士。1839年,铁路修到科隆,与河运联成一气。随着鲁尔煤田的开发和铁路的延伸,科隆一跃而成近代的工商业都市。1876年,发明家奥托在科隆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四冲程内燃机,轰动了各国工业界。从1917年到1933年,阿登纳担任科隆市长。在他的推动下,科隆建起了内外环绿化带和博鉴会场设施,城市面貌大为改观。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科隆遭到猛烈轰炸,全城几乎被夷为平地。战后,科隆在废墟上重建,这座历尽沧桑的莱茵古城,如同灰烬中飞出的金凤凰,又成为一个兴旺发达的现代化大城市。
科隆是德国最古老的大城市,它建城于罗马时代,当时的名字为“克劳蒂亚·阿格里皮娜的殖民地”(Colonia Claudia Ara Agrippinensium),这个名字来自于罗马皇后小阿格里皮娜,她是在莱茵河畔诞生的。公元50年当时的居民点被提升为城市,成为罗马帝国下日尔曼尼亚省的省会。公元80年通过建造艾费尔沟渠科隆获得了罗马最早的沟渠之一。今天科隆的名字是从罗马名字中的Colonia简化过来的。从313年开始可以证明当地有一位主教。
进入中世纪后科隆保持了它的重要地位。455年弗朗克人攻占科隆。至6世纪科隆是一个独立的法兰克王国的首都。后来它被并入克洛维一世的法兰克帝国,但是在当地保持了很大的自主权。市内长时间有罗马人与法兰克人同居。从6世纪到8世纪市内不同民族的人融合同化。法兰克人接受了罗马人的文化比如建筑和玻璃制造业。墨洛温王朝末期科隆是德国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最晚从加洛林王朝开始科隆的主教和大主教成为神圣罗马帝国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在萨克森王朝统治时期科隆对神圣罗马帝国与拜占庭帝国之间的和解起了重要作用,当时有一段时间奥托二世的皇后提奥法努在科隆出任帝国执政,她本人是希腊人。10世纪里在科隆有多个修道院成立,市内建筑了许多新的教堂。此后科隆在一系列很有作为的大主教的领导下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思想中心。1164年大主教莱纳尔德·冯·达瑟尔将东方三博士的遗骨从米兰移到科隆,使得科隆成为一个重要得朝圣地。在中世纪中期科隆是德国最大的城市,科隆的城墙多次扩展。1225年建成的城墙有16个城门,比当时同时由腓力二世建造的巴黎城墙还要大。从12世纪开始科隆与耶路撒冷、君士坦丁堡和罗马市一起被并称为圣城,它当时的正式拉丁语名称为Sancta Colonia Dei Gratia Romanae Ecclesiae Fidelis Filia(上帝授予的神圣的科隆,罗马教廷忠实的女儿)。当时市民决定建造一座绝无仅有的大教堂来存放圣迹。1248年科隆大教堂奠基。
1259年科隆获得了物品待售权。科隆市民对所有在莱茵河上运输的货物享受首购权利。这为科隆带来了巨大的财富。1288年科隆大主教与市内的市民贵族之间的斗争以市民获胜暂时告终。大主教的军队在战场上被战败,科隆不再属于大主教的领地,大主教被迫迁往波恩,只有在举办神事时才有权入市。科隆成为汉萨同盟的成员城市。不过科隆一直到1475年才正式成为自由城市。
1582年科隆大主教盖布哈尔德·冯·瓦尔德堡退出罗马天主教并与一个新教修女结婚后被教皇额我略十三世革除教籍。恩斯特·冯·巴伐利亚被设立为科隆大主教。此举防止了在七选帝侯中新教贵族成为多数。这个事件导致了从1583年至1588年的科隆战争。道依茨、波恩和诺伊斯被毁。
在三十年战争中科隆没有遭到破坏,科隆市民花钱来避免军队围攻或者占领。通过制造和出卖武器科隆还依靠战争大赚了一场。
法国大革命后法国军队于1794年入驻科隆。“圣城科隆”的历史便结束了。整个莱茵河左岸地区完全被并入法国,法军进入城市时许多科隆市民将他们当作解放者欢迎他们。至此为止被歧视的犹太人和新教徒获得了平等的权利。虽然法国统治时期当地的税务非常高,但是科隆人还是非常忠实拿破仑·波拿巴。拿破仑曾于1804年访问科隆。1815年科隆和莱茵兰被划分给普鲁士。通过当地银行家的努力科隆成为普鲁士继柏林后最重要的城市。
1848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在科隆创办《新莱茵报》,1849年2月7日和8日,科伦陪审法庭分别以“侮辱当局”和“煽动叛乱”的罪名两次传讯并审判马克思、恩格斯等人。1849年5月,马克思被普鲁士当局驱逐出境,前往巴黎。
1880年在普鲁士国王的帮助下大教堂终于正式建成(整个建造时间为632年)。实际上科隆大教堂太大了,它不断地需要维护,因此它也被称为“永久工地”。19世纪末科隆的要塞扩展,老的城墙被拆除,城市得到扩展,此外也开始合并周边的村镇。今天中世纪的城墙只有少数地方被保留作为纪念。
1945年的科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科隆受到英国和美国地毯式轰炸,市内90%的建筑被毁,市民数目从80万降低到40万。从1945年1月至3月在科隆1800名德国和外国的反抗组织人士被纳粹屠杀(战末罪行)。
1945年4月4日美国第82空降师的波格下士在德国科隆街头正在看一个警告标语;后方的豹式战车由于剧烈烧毁的关系,所有的扭力棒均已失去效用。直到1959年科隆的居民数才恢复到战前的水平。通过合并周边村镇科隆的人口于1975年超过了一百万,但是1976年又降低于这个数目了。 花露水在法语中就是“科隆之水”的意思。拿破仑时代,驻科隆的法国兵回故乡时,据说就是拿“科隆之水”送给妻子和恋人的。参观完大教堂后来到广场上,朝四面一望就能看到挂着4711招牌的商店。4711表示的是第一家出售花露水的店铺。原店铺在战争中被烧毁,现见到的是后来重建的。
在科隆想感受购物的乐趣,则必去“步行者天堂”的霍耶街(Hohe Straße)。那里禁止车辆通行,因而您可以尽情地逛街。出了大教堂笔直向左走就是了。百货商店、科隆香水专卖店、礼品商店、餐馆等排满街道两侧,非常热闹。
『捌』 科隆香水的历史渊源
公元1690年,意大利理发师费弥尼在获得300多年前(1370年)的“匈牙利水”配方的基础上,增用了意大利的苦橙花油、香柠檬油、甜橙油等,创造了一种甚受欢迎的盥洗用水,并传给他的后代法丽娜。后来法丽娜迁居德国科隆,于1709年开始在市场推出这种香水,广受欢迎。这种香水被定名为“科隆水”,中文译名又叫“古龙水”。
欧洲的男士们特别喜欢古龙水的香气,他们喜欢在洗澡后往身上喷洒这种清新爽快价格又不太高的“香水”,因此早期的古龙水被看作是“男用香水”,是不加定香剂的,所以不能留香。
在中国一直有一个误解就是认为男人用的香水叫古龙水。(事实上在后期中国是开发了以几款中文 古龙 两个字命名的男香)这个其中可以追溯两条链一条是由拿破仑和古龙香水的情结说起,他本人比较爱用古龙水,所以男士推崇用古龙水是由例子,榜样可循。第二点就是中国的文化讲究含蓄,所以中国人选的香水味道不能太浓,太浓了就过于张扬。所以含香精量倒数第二的古龙水就成了中国最初那批接受香水文化的人的首选。
『玖』 科隆战争概述的介绍
科隆战争(1583至1588年)的科隆,一个历史的教会公国的神圣罗马帝国摧毁了选民,在现今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德国。发生在战争的背景下,在德国的新教 改革和随后的反宗教改革,同时与荷兰起义和法国的宗教战争也被称为管家的战争或管家的剧变和偶尔的下水道战争,冲突检测的教会保留的原则,已被包括在宗教和平的奥格斯堡(1555)。 这一原则排除在外,或“保留”,教会的神圣罗马帝国的应用cuius区域选择性,eius宗教信仰,或“的规则,他的宗教”,确定宗教的领土为主要手段的领土。它规定,而不是,如果转换为新教教会的王子,他会辞职,从他的位置,而不 是强制转换他的臣民在1582年12月,格布哈特,Truchsess冯Waldburg,科隆王子选民的转换,以新教。教会保留的原则,要求他辞职。相反,他宣称他的臣民的宗教奇偶校验,并于1583年,艾格尼丝·冯·曼斯费尔德-艾斯勒本结婚,打算将其转换成一个世俗的,王朝的公国的教会公国。在大教堂章的一个派别当选另一大主教,巴伐利。 最初的科隆大主教战斗,部队的部分领土的控制权。也有几个贵族和计数领土与封建义务的选民在附近的荷兰省境内举行;威斯特伐利亚,列日和南部,或西班牙荷兰。复杂性的分封和王朝封禄放大本地化的世仇,包括支持者的选民普法尔茨和荷兰,苏格兰和新教的英语雇佣军,和巴伐利亚州的天主教和罗马教皇的雇佣军。1586年,冲突进一步扩大,对天主教的西班牙军队和意大利佣兵,财政和外交支持法国和英国的伊丽莎白一世新教的亨利三世的直接参与。冲突正好与荷兰起义,1568年至1648年,鼓励叛逆荷兰省和西班牙的参与。科隆战争造成的维特尔斯巴赫当局在西北部的德国领土上巩固和下莱茵在一个天主教的复兴。更重要的是,它也创下了先例外部干预在德国宗教和王朝的冲突。
『拾』 科隆大教堂的历史有哪些历史
科隆大教堂位于德国莱茵河畔拥有罗马时代悠久历史的科隆城。科隆市早在公元前50年就已是罗马帝国的重要殖民地,其市名就是由殖民地时的名称演变而来。在阳光明媚的日子,来到这座位于莱茵河中游的历史古城,可感受到浓烈的宗教气息。
科隆大教堂是科隆的骄傲,也是科隆的标志,它同时拥有建筑史上三个之最——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最大的教堂、世界上最高的教堂、建筑时间最长的教堂。它以轻盈,雅致著称于世,是中世纪欧洲哥特式建筑艺术的代表作。教堂的整个格局给人一种浑厚凝重、超尘脱俗的意境,是科隆城内最负盛名的文化遗迹。
科隆大教堂始建于1248年,是在873年建的一座教堂遗址上改建的。在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期间,教堂工程一度停工。长达3个世纪的时间里,两台中世纪的起重机高挂于第三层延伸部分高达60米的南尖塔,标志着工程的半途而废。诗人歌德第一次参观大教堂时大失所望。他觉得科隆大教堂像一个“创造到一半、远未完成就凝固了的宇宙”。
19世纪早期,随着浪漫派对中世纪的缅怀和讴歌,从中孕育出续建科隆大教堂的设想;而失落已久的绘在羊皮纸上的另一半大教堂西部正面设计图重见天日,更是给主张完成此项工程的人们莫大的鼓舞。在普鲁士君王威廉四世的推动下,1880年10月12日,这座历时632年之久的建造工程终于得以完工。1880年10月15日,科隆大教堂举行了盛大的竣工典礼。当时,它以其157米高的两个塔楼荣膺世界最高建筑物的美誉,是宗教建筑史上最杰出的成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