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物理的角度

物理的角度

发布时间: 2021-08-01 14:09:54

①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什么是运动

运动是相对的,要有参照物的对比,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因所选的参照物的不同而不同,就像一个人坐在行驶在路上的车一样,如果以车为参照物,则人相对于车是静止的,但如果以车外的风景或地球为参照物,则人是运动的,而我们平时所说的运动一般都是以地球为参照物.

② 从物理学的角度讲,时间到底是什么

时间
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过程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确定时间,是靠不受外界影响的物质周期变化的规律。例如月球绕地球周期,地球绕太阳周期,地球自转周期,原子震荡周期等。爱因斯坦说时间和空间是人们认知的一种错觉。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从一个起点处开始,这也是时间的起点。

中文名称: 时间
英文名称: time
定义: 时间是事件发生到结束的时刻间隔
应用学科: 物理(一级学科)
时间概念
时间含义
概念
认知与人体导程量(年龄)的关系
如何增加自己的导程量(时间)
怎样节省时间
如何管理时间
数理逻辑
“时间”在物理学上的抽象概念解析时间的理论第一节 解析时间的建立第二节 解析时空的基本性质哲学概念单位中国古代计时单位刻更点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不同职业的人对时间的誉称展开 时间概念
探究时间概念的由来,可从地球人公认的时间单位“天”和“年”说起。自人类诞生起,人们就感受着昼夜轮回现象,并把一个昼夜轮回定义为一天时间,以后逐步认识到这是地球自转(一种事物)的表现。再有,人们从春夏秋冬、日月星辰轮回现象的背后认识了地球在绕太阳公转这一事物,并把地球公转一周的过程定义为一年时间。不仅如此,人们还把一天划分为24小时或者12时辰,把一年划分为4个季节、12个月份等等。人们还拿一年时间与一天时间的长短进行了比较,以1年时间(地球公转一周的过程)来对应大约365天。 通过对时间单位“天”和“年”的分析可以看出,人们对时间的认识其实是围绕着各个(种)事物的存在过程进行的。时间概念是人们在认识事物的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存在过程进行定义、划分和相互比对而逐步形成和完善的。 事物的存在过程、状态无外乎运动变化或静止。运动变化的事物既可有空间上的位移,也可有性状的改变,有的事物呈现出周期性的运动或变化,而有的则不明显或者没有。那些具有明显周期性变化的事物,其存在过程或阶段,往往被人们用来作为衡量时间长短的依据。例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单摆的运动周期、原子的震荡周期等等。人们虽然由观察事物的运动变化而建立起了时间概念,但这并不表明没有运动变化就没有时间或静止对时间没有意义。静止状态也是事物存在的一种形式,比如钻石的分子结构这一事物在通常情况下一般是稳定不变的,不然人们就不会说“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因此,不论事物是运动变化的还是静止的,只要有事物存在就可以对其用时间来描述其存在过程,也就是时间概念里还应体现事物的静止状态这一面。仅仅把时间概念建立在事物的运动变化上是初步和片面的,若能进一步意识到静止也是事物存在过程中的一种状态,将是人们在时间概念上的一个进步。 人们建立时间概念的一个基本目的是为了对时,即对各个(种)事物的先后次序或者是否同时进行比对。人们为了方便相互间的交流和活动,通常以一些具有标志性事物的起止作为对时的标志。例如,以耶稣诞生的年份作为公元纪年的开始、以孙中山宣告中华民国成立的年份成为民国纪年的开始、以运动场上发令枪的声音和烟雾就作为某项比赛的开始。 人们建立时间概念的另一个基本目的是为了计时,即衡量、比较各个(种)事物存在过程的长短。人们一般不以静止事物的存在过程作为记时的依据,这也许是长期以来人们将时间仅仅看作“运动的存在形式”的一个因素。人们通常选择一些周期性运动变化较为稳定的事物,以其运动周期作为计时依据。比如月相、圭表、日晷、机械钟表、石英钟、原子钟等等,这些事物也就成为人们天然的或人工的计时器。计时器就是人们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某个(种)变化事物的存在过程(尤其是周期性的)来衡量其它事物存在过程长短的装置。需要注意的是,任何计时器度量出的时间都是呈现其本身的存在过程,不一定代表其它事物的存在过程。虽然如此,人们还是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或通过一定的转换,以某个计时器的运行状态来描述其它事物存在过程的长短或所处阶段。比如以大约365个地球自转周期(天)来对应1个地球公转周期(年)、以大约29.5天来对应1个朔望月、用秒表来测量运动员的成绩等等。 由以上叙述可以看出,时间概念不应是人凭空杜撰出来的意识,时间概念来自于人们对各个(种)事物存在过程的认识,并通过归纳总结而产生。因此时间概念对应着客观现实——事物的存在过程。人们除了对“东西”——以实物形态呈现的客观事物,比如恒星、行星、分子、原子、细胞等认识以后可以产生了相应的概念,还可以对不是“东西”的非实物形态的客观事实认识以后产生相应的概念。比如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单位所对应的物理量:时间、长度、质量、电流强度、温度、发光强度、物质的量,还有人们的空间、信息、意识等概念反映的也是非实物形态的客观事实。所以,如果有人以时间不是“东西”为由,就否认时间概念的客观性显然是荒谬的。

③ 用物理学的角度说明什么叫天文数字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天文数字的解释是:
天文学上用以表示天体间距离的数字,通常都在亿以上;借指极大的数字。

其实现实生活中也经常用到“天文数字”的说法,通常也不一定在亿以上,只是表示主观感觉天文学上用以表示天体间距离的数字,通常都在亿以上;借指极大的数字。

其实现实生活中也经常用到“天文数字”的说法,通常也不一定在亿以上,只是
表示主观感觉。 但在物理中反正 我认为也就是很大的数字如 光年 天文数字 tiānwén shùzì

[astronomical figure;enormous figure] 因为天文学上所用的数字都很大,所以常用天文数字来表示极大的数字,同时还有夸大、难以实现的含义在内。 但在物理中反正 我认为也就是很大的数字如 光年在生活中,我们常用“天文单位”(天文数字)来形容一个非常大的数……例如:侯若木的辈分是一个太大的天文数字了,而代表徐如倜的T则是一个负的天文数字。
一“天文单位”指的是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天文常数之一。天文学中测量距离,特别是测量太阳系内天体之间的距离的基本单位,以A表示。
天文单位是以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一个天文单位。一天文单位约等于1.496亿千米。
1938年以前,天文单位是指在没有大行星摄动作用(见摄动理论)下,从地月系质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或者说,它是地月系质心绕太阳公转的无摄动椭圆轨道的半长径。根据开普勒定律,在高斯引力常数k、太阳质量S、地月系质量m、地月系到太阳的平均距离A和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T之间有如下关系:
[403-01]。当取太阳质量为天文质量单位(即取S=1)地月系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天文距离单位(即取A=1)时,高斯根据当时的不很精确的T和m/S值,算得k=0.01720209895。1938年第六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决定把k值固定下来,不再改变。根据这个k值,当取S=1、A=1和m=0时,就可以算出T值为365.2568983263历书日。由此,可以把天文单位的定义改为:当公转周期为365.2568983263历书日时,一个假想的、质量为零的无摄动行星的椭圆轨道的半长径,等于一个天文单位。根据准确的 T值和m/S值,可以算出地月系统日公转轨道的半长径为1.00000003天文单位。由于地球运动受其他天体摄动的影响,日地平均距离实际为1.0000000236天文单位。

④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时间究竟是什么

时间是客观存在的,不因人的意志而改变。说到时间就必须要谈到空间。

空间是物质存在的表现形式,时间是物质运动变化的表现形式。时间和空间紧密的交织在一起。现有观点认为,我们所处的时空是四维的,由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构成。

谈到时间和空间,就不得不说相对论,相对论是关于时空和引力的理论。

狭义相对论中有一个钟慢效应。简单来说就是,物体运动的越快,其所经历的时间越慢。一艘相对于地球高速运动的宇宙飞船,在飞船上的人来看,地球上的人经历的时间变慢了;而从地球上来看,是飞船上的人所经历的时间变慢了。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两者处于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在不同惯性系参考系中所测量到的时间是不同的。

(原子钟)

热爱科学的朋友,欢迎关注我。

⑤ (物理学)请问什么叫做视角

观察物体时,从物体两端(上、下或左、右)引出的光线在人眼光心处所成的夹角.
物体的尺寸越小,离观察者越远,则视角越小.
正常眼能区分物体上的两个点的最小视角约为1分.

⑥ 从物理学的角度怎么解释天是蓝的

如果阳光从天空照射下来,它就会连续不断地碰到某些障碍——即使没有下雨。因为光所必须穿透的空气并不是空的,它由很多很多微小的微粒组成。其中的大多数,百分之九十九不是氮气便是氧气,其余则是别的气体微粒和微小的漂浮微粒,它们来源于汽车的废气、工厂的烟雾、森林火灾或者火山爆发出来的岩灰。虽然氧气和氮气微粒比一滴雨水小一百万倍,但是它们也照样能阻挡阳光的去路。光线从这些众多的小“绊脚石”上弹回,并改变自己的方向:光线被散射出去,这是我们化学家和物理学家们的说法。波长短的蓝色光和紫色光比波长长的橙色光和红色光散射得多。所以散射的光中,紫光比红光几乎多10倍,而蓝光则几乎比红光多6倍。绿色的、黄色和橙色的光线,敌不过占优势的蓝色光线和紫色光线,所以我们觉得这些散射的光是蓝色的——天蓝色的。发现这一切的是英国物理学家和诺贝尔奖获得者瑞利勋爵,他在130年前就已经发现了:当光线透过空气偏离了它原来的直线方向时,光的波长不同,偏离的距离不同。后来人们为了向他表示敬意,便把这个散射过程叫做瑞利散射。如果你向天空看去,你主要看见的是阳光中被散射的蓝色的光,而不是未经散射的阳光。
如果要看见这种白色的、未经散射的光,这种笔直向你落下来的光,你就得直接朝着太阳看去。但是,你千万别这样做!因为直接照射的阳光很强烈,也很危险,它会在瞬间严重灼伤你的眼睛;如果你看久了,它会使你双目失明。

⑦ 从物理学的角度讲,时间到底是什么

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过程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确定时间,是靠不受外界影响的物质周期变化的规律。

⑧ 在物理学角度中,怎样解释生命的本质和意义

地球可以说是目前探索范围里面最特殊的一个星球,就是来自有生命体的存在,还不说人类这样的高级文明以及科技,而生命体都有自己的意义,万物皆有灵也有这种说法,所以人们就会困惑在物理学角度中,怎样解释生命的本质和意义?其实我觉得就是繁殖后代,这是物种的前提,同时意义也有很多,根据不同的生物来说。

所以说人类的一个意义就是保护自然生物,同时更重要的还是保护地球,假如未来真的发生了星际大战这样的事情,地球就是被进攻的地方,这时候就需要人类的帮助守护家园,毕竟我们人类拥有的文明科技,都是其他生物远远达不到的级别,这也是一个意义,本质来说就是为了繁衍后代,毕竟活下去才有希望。

⑨ 用物理学的角度解释天为什么是蓝色的

在晴朗的天气里空气中会有许多微小的尘埃、水滴、冰晶等物质,当太阳光通过空气时太阳光中波长较长的红光、橙光、黄光都能穿透大气层,直接射到地面,而波长较短的蓝、紫、靛等色光,很容易被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阻挡,从而使光线散射向四方,使天空呈现出蔚蓝色。实际上发生散射的蓝光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没有遇到微粒的蓝光、紫光还是直接射到了地球上,所以射到地球上的白光中仍然是红、橙、黄、绿、蓝、靛、紫。当大雨过后,你是否注意过天会更蓝,越是晴朗的天气,天越蓝,这是因为这样的天气里,空气中的尘粒、小滴、冰晶的数量会很多。
如果阳光从天空照射下来,它就会连续不断地碰到某些障碍——即使没有下雨。因为光所必须穿透的空气并不是空的,它由很多很多微小的微粒组成。其中的大多数,百分之九十九不是氮气便是氧气,其余则是别的气体微粒和微小的漂浮微粒,它们来源于汽车的废气、工厂的烟雾、森林火灾或者火山爆发出来的岩灰。虽然氧气和氮气微粒比一滴雨水小一百万倍,但是它们也照样能阻挡阳光的去路。光线从这些众多的小“绊脚石”上弹回,并改变自己的方向:光线被散射出去,这是我们化学家和物理学家们的说法。波长短的蓝色光和紫色光比波长长的橙色光和红色光散射得多。所以散射的光中,紫光比红光几乎多10倍,而蓝光则几乎比红光多6倍。绿色的、黄色和橙色的光线,敌不过占优势的蓝色光线和紫色光线,所以我们觉得这些散射的光是蓝色的——天蓝色的。发现这一切的是英国物理学家和诺贝尔奖获得者瑞利勋爵,他在130年前就已经发现了:当光线透过空气偏离了它原来的直线方向时,光的波长不同,偏离的距离不同。后来人们为了向他表示敬意,便把这个散射过程叫做瑞利散射。如果你向天空看去,你主要看见的是阳光中被散射的蓝色的光,而不是未经散射的阳光。

热点内容
活性炭化学式 发布:2025-07-10 16:30:45 浏览:437
怎么双眼皮 发布:2025-07-10 14:11:37 浏览:591
教师师德演讲稿集锦 发布:2025-07-10 13:52:59 浏览:701
英语培训翻译 发布:2025-07-10 10:05:31 浏览:823
2014暑期实践 发布:2025-07-10 09:19:41 浏览:982
老师批改作业的图片 发布:2025-07-10 07:56:40 浏览:819
兰州市教育 发布:2025-07-10 04:28:12 浏览:486
常州一女教师与男 发布:2025-07-10 04:08:29 浏览:752
生物质热电厂 发布:2025-07-10 03:37:47 浏览:304
历史民权 发布:2025-07-10 03:34:51 浏览: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