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中国农业地理

中国农业地理

发布时间: 2021-08-01 15:00:24

地理的中国农业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中国农业多方面需要改进和提高:(1)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2)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治理低产土壤;
(3)调整农业结构,是农业结构更加合理。

㈡ 地理农业类型有哪些

一、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二、季风水田农业
三、种植园农业
四、商品专谷物农业
五、大牧属场放牧业
六、乳畜业
七、混合农业
八、游牧业
九、园艺业
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有六种:

1.水稻种植业: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2.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家和地区,有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3.种植园农业:分布在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美国南部以及萨哈拉以南非洲

4.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

5.混合农业:分布在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

6.乳畜业:分布在北美五大湖地区、西欧、中欧、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

㈢ 高中地理~中国地理农业部分

答案是:复D、土壤条件。

解析:制生产粮食最突出的自然条件,意思是有利于粮食生产、当地特有(其他地方没有)的自然优势。A、水源充足:三江平原水源再充足,也比不过长江中下游平原;B、雨热同期:我国东部平原都处于季风区,都是这个特点;C、地势平坦开阔:平原地区都平坦开阔;D、土壤条件:世界上有三块著名的黑土地:一块在美洲———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一块在欧洲———第聂伯河畔的乌克兰;一块在亚洲———中国的松辽流域和三江平原,黑土是三江平原得天独厚、与众不同的优势。因此选D。

望采纳~

㈣ 中国的农业和地理条件适合大型机械还是适合重型机械还是小型机器从整个历史

整个历史中国的农业地理条件并不很好,适合一些小型机械

㈤ 农业地理学的农业地理学发展简史

农业地理学的一些重要概念和研究内容已有较悠久的历史,但成为一门学科则是近百年来的事。 19世纪是地理科学和农业科学革新和深化的时期,为农业地理学的发展准备了基础。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德国农学家J.N.施瓦茨和英国农学家A.扬分别描述德国、比利时及英格兰的农业情况,特别注意农业地域差异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这两人为农业地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期的德国农业经济学家 J.H.von屠能发表的《孤立国对于农业及国民经济之关系》(1826),首次探讨不同农业类型和集约水平分布的规律性,创立了农业区位论。这个理论为百余年来农业地理著作所广泛引用。近代地理学创始人 A.von洪堡的植物地理著作中,包含大量农业地理内容;C.李特尔的《地理学──地理对人类素质与历史的关系》著作中,也有大量农产品地理分布的内容。 19世纪末至20世纪50年代是农业地理学蓬勃发展时期,不滚出现了大量的专题性、部门性和区域性农业地理著作,也出现了综合性农业地理理论著作。这些农业地理著作,可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①统计的农业地理,又称农产品地理或农业商业地理,主要是利用大量统计资料编制各种农产品的分布图,分别研究产品的生产和运销。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的T.H.恩格布雷希特关于北美洲、热带以外地区、印度、俄国、德国等农作物地理分布和图集的一系列著作,英国G.G.奇泽姆的《商业地理手册》(1889年初版,1966年已出至18版),美国V.C.芬奇和O.E.贝克的《世界农业地理》(1917)等。
②生态的农业地理,着重研究自然条件同农业生产的关系。就某种单项自然条件如农业气候、土壤等或某个地区进行研究的著作较多,也出现综合性的著作如:生态作物地理、生态家畜地理、农业生态学等。从生态学观点研究农业地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为农业生态系统的研究,认为一个地方的农业系统不过是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农业利用与修改的结果,这是农业地理学的最新趋向之一。
③土地利用与小区域农业地理研究,20世纪20~30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一批地理学家倡导广泛开展小区域农业地理野外调查,填制土地利用图和多种农业地图,发表了一大批论文,从理论到方法均有总结。原来以商业地理研究见长的英国,在L.D.斯坦普的倡导下,于30~40年代开展了大不列颠土地利用调查制图工作,完成了全套大不列颠大比例尺土地利用图 146幅及分郡土地利用调查报告9大卷,这是英国最重要的农业地理著作。在1949年第16届国际地理大会上,国际地理联合会根据英国的经验成立了世界土地利用调查委员会,开展世界百万分之一土地利用图的编制工作。
④大区域农业地理研究,是农业地理文献最多的课题,著名的有美国从1925年开始在《经济地理学》季刊中连载 19年(1925~1943)共达1400页的世界6大洲农业区域地理。以国家为范围的农业地理专著也陆续出现,著名的有德国(1936)、意大利(1948)、挪威(1954)、民主德国(1959)、丹麦(1959)、罗马尼亚(1968)、英国(1971)等。
⑤农业景观地理,盛行于德、法等国,认为农业地理学主要不是研究农业生产本身的问题,而是全面描述研究农业活动所引起和制约的文化景观或农村景观,如土地利用形态、田块形态、农村道路、农舍、村落以及农业过程的其他物质表征。代表性人物有德国的L.H.魏贝尔、E.奥特伦巴,法国的D.福谢、P.O.L.乔治、A.梅尼耶等。⑥为计划经济服务的农业地理研究。主要是社会主义国家为了实行农业生产的计划发展,强调开展农业区划、土地合理利用、农业分区专业化与综合发展的研究。代表性人物有苏联的A.H.拉基特尼科夫、И.Ф.穆科梅利、П.А.列图诺夫,民主德国的W.鲁比谢克、E.吕本扎姆,波兰的J.科斯特罗维茨基,匈牙利的G.恩耶迪等。 大约从50年代中后期开始,农业地理学研究开始出现了一些重大变革,主要表现在:①调查研究手段的革新,从50年代以来,航摄照片、自动化制图、电子计算机等手段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农业地理研究工作,使工作者从过去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分析问题,大大地提高了效率,减少差错,提高精度。②数学方法的引进,与电子计算机等工具同时采用的各种数理统计方法、现代数学方法日益广泛地引入农业地理研究,如线性规划、回归分析、因子分析、系统分析、博弈论、集合论、网络分析、控制论等,使农业地理研究由单纯描述状态走向定量化。③理论的引进及模式的建造,一些学者采用演绎法,从经济学或相关科学引进理论,制定假说及数学模式。这种浪潮和地理数量方法结合起来,从50年代末期起盛行于英、美,迄今已在两国农业地理中占有较大优势,主要理论是农业区位论和农业决策论。④理论性农业地理著作的涌现,50年代以前关于农业地理学理论著作只有少数文章。50年代以来,农业地理学理论性专著已出现10余种,如联邦德国奥特伦巴的《普通俩业地理学和工业地理学》(初版,1953;第3版,1970),法国福谢的《农业地理学》(1949),苏联拉基特尼科夫的《农业地理学》(1970),美国H.F.格雷戈尔的《农业地理学:研究课题》(1970),英国L.J.西蒙斯的《农业地理学》(1968初版,1979再版),J.R.塔兰特的《农业地理学》(1974)等。在这些著作中尽管理论观点分歧很大,但它的大量涌现是农业地理学走向成熟的标志。中国农业地理学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20世纪30年代初张心一的《中国农业概况估计》(1932)所编制的各种农产分布图,是中国最早的成套农业地图。胡焕庸的《中国之农业区域》(1936)、金陵大学出版的《中国土地利用》(1937),是抗战前的代表性著作。抗战时期在西南地区进行小区域农业地理调查,填制大比例尺土地利用图,积累了资料和经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农业地理学在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道路上有了蓬勃发展,正在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点的农业地理学。主要工作可归纳为4个方面: ①考察研究工作。在黄土高原、黑龙江流域、新疆、宁夏及内蒙古、云南、华南、川滇西部地区、西藏等地资源综合考察中,进行自然资源农业评价、农业布局和农业地理的考察和研究工作。
②农业区划工作。从50年代以来先后进行了农业地理界线的调查和农业区划方法论的研究工作。同时配合国家发展农业计划的需要,在 3次农业区划工作高潮中(1953~1955,1963~1966,1978年以后),农业地理工作者参与了调查评价农业自然资源、研究农业布局和制定农业区划方案工作,为规划和指导农业生产做出了贡献。1981年出版的《中国综合农业区划》是这方面的代表性著作。
③区域性农业地理专著的编写。1973年开始编写的《中国农业地理丛书》,是一套全面反映中国农业地理情况和特征的著作,已出版的有《中国农业地理总论》(1980)及江苏、上海、宁夏、四川、云南、湖南、陕西、湖北、江西、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等省、市、自治区的农业地理。1981年开始编写《世界农业地理丛书》,已出版的有非洲、苏联的农业地理等。
④土地利用调查和制图。50年代以来,为配合各地制定农业生产发展规划的需要,开展了小区域的土地利用和作物布局的调查研究。1979年以后,开展了全国百万分之一土地利用图的编制和土地利用研究工作。

哪里有<中国农业地理>或各省农业地理方面的书籍

下面地址:
http://www.lianghui.org.cn/chinese/zhuanti/166596.htm

㈦ 高考复习中国农业地理的详细知识。

中国的农业主要是南北方差异,东西方的差异。导致差异的主要与气候,地形有关。水利设施对农业很重要,还要因地制宜的发现各地农业。

㈧ 中国农业地理20条

手写一下,希望采纳。
北方旱地南方水田。
北方小麦南方水稻。
东北一年一内熟,华北一年两熟或容者两年三熟,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年两熟到三熟,海南岛一年三熟。
种植业分布在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东,以西为畜牧业。
四大牧区: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
东北作物:春小麦,大豆,高粱,甜菜。
甜菜分布: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
油菜:长江流域。
甘蔗: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四川,福建。
棉花: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南疆

㈨ 初二地理 中国农业

种植业、平原。经济木,茶在丘陵。生态林在山地。水产业与养殖业结合

㈩ 中国地理农业区域类型!

灌溉农业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只要在西北地区。河谷农业,我国青海省黄河谷地,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也是。绿洲农业新疆和甘肃河西走廊。立体农业是重在开发利用垂直空间资源的一种,应该没有什么典型区域吧?

热点内容
活性炭化学式 发布:2025-07-10 16:30:45 浏览:437
怎么双眼皮 发布:2025-07-10 14:11:37 浏览:591
教师师德演讲稿集锦 发布:2025-07-10 13:52:59 浏览:701
英语培训翻译 发布:2025-07-10 10:05:31 浏览:823
2014暑期实践 发布:2025-07-10 09:19:41 浏览:982
老师批改作业的图片 发布:2025-07-10 07:56:40 浏览:819
兰州市教育 发布:2025-07-10 04:28:12 浏览:486
常州一女教师与男 发布:2025-07-10 04:08:29 浏览:752
生物质热电厂 发布:2025-07-10 03:37:47 浏览:304
历史民权 发布:2025-07-10 03:34:51 浏览: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