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天长历史

天长历史

发布时间: 2021-08-01 15:07:14

『壹』 请教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的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 时期,本地先属吴国,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越灭吴,属越。越退回江南,复属楚。 (一)扬州管辖时期 秦 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本地为广陵、东阳二县地,属九江郡。两汉时期,本地为广陵、高邮二县之地,部分境域属江都县。广陵、高邮先后隶属于荆国、吴国、江都国、广陵国、泗水国、广陵郡。 三国 时期,高邮、江都县废,本地属广陵县,仍隶广陵郡。 晋 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高邮县复立,本地仍为广陵、高邮二县地,隶广陵郡。 南北朝 时期,境内出现侨置郡县。宋孝武帝大明五年(公元461)于石梁侨置沛郡(即南沛郡)及沛县。萧梁时期,沛郡、沛县废,于石梁侨置泾州,领泾城(治石梁)、东阳二郡。侯景篡梁时一度改泾州为淮州。陈废泾州并泾城、东阳二郡,仍于石梁侨置沛郡,领沛县、横山县,隶徐州。北周时期,改沛郡为石梁郡,改沛县为石梁县。除属沛郡及沛县、泾州及泾城外,南北朝时期本地部分境域仍属高邮。 隋 文帝开皇初,石梁郡废。隋炀帝大业年间,将石梁县改为永福县。永福县废后,其地归六合。 唐 五德七年(公元624)析地置石梁县,属方州。贞观元年(公元627),石梁县废,其地入六合。 (二)天长设立(仍属扬州) 天长正式置县是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开元十七年(公元729),为纪念玄宗李隆基生日,将每年的八月五日定为千秋节,并于天宝元年(公元742)“割江都、六合、高邮三县地置千秋县”。天宝七年(748年),改千秋节为天长节,千秋县随之易名天长县,属淮南道扬州。天长县的规模自此确定后,历朝无大变化。唐天复二年(公元902),杨行密建立吴国,天长属吴国范围。 南唐 升元元年(公元937),吴亡,天长地方属南唐,设为建武军。南唐保大十五年(公元957),割六合、天长置雄州。未几,以六合还隶扬州,以天长为雄州。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南唐献江北泗、滁、濠等14州予后周,天长(雄洲)一带在内。 宋 开宝八年(公元975),将雄州改为天长军,兼领天长县,属淮南路扬州。至道二年(公元996)军废,复为县。熙宁五年(公元1072)后,天长隶于淮南东路扬州。建炎元年(公元1127)为天长军。绍兴元年(公元1131)降为县,绍兴十一年复升为军,次年仍为天长县,改属招信军,属淮南东路。后入金,绍定四年(公元1231)为南宋收复,仍属淮南东路招信军。 (三)淮安管辖时期 元 设天长县。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属招信路,次年属临淮府,至元二十年属淮安路临淮府,至元二十七年临淮府废,改属淮安路泗州。 (四)凤阳管辖时期 元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天长属临濠府(即凤阳府)泗州。 明 设天长县。洪武二年(公元1369)属中书省直隶泗州,洪武四年属临濠府泗州,洪武六年属中立府泗州,洪武七年属凤阳府泗州。 清 设天长县。雍正二年(公元1724)前属凤阳府泗州。 (五)泗州管辖时期 清 雍正三年泗州生为直隶州。泗州在顺治二年(公元1645)后属江南省,康熙六年(公元1667)后属安徽。 (六)直属时期 中华民国 设天长县。民国元年(公元1912)4月废泗州,民国3年6月划天长县属安徽省淮泗道,民国17年8月废道,天长县直隶安徽,后划属安徽省第五行政督察区。民国30年划属安徽省第九行政督察区,民国33年由第五行政督察区代管。 民国27年12月天长县城被日军占领,民国29年4月天长县抗日民主政府在铜城镇成立,属皖东津浦路东各县人民抗敌联防委员会办事处。民国32年2月,天长县与高邮县合并成立天高县,民国33年9月天高办事处分为天长、高邮两县,民国34年4月又合并为天高县,民国34年11月再度分设。其间天长(天高)县均属淮南苏皖边区津浦路东专员公署(民国34年11月改称华中苏皖边区第三行政区公署)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纪念新四军副军长罗炳辉将军建立淮南抗日根据地的功绩,苏皖边区政府于民国35年6月29日将天长县改为炳辉县。同年7月,国民党军队占领县城,仍称天长县。 民国36年,共产党领导下的天长县政府恢复,民国37年4月与高邮合并为天高县政府,12月18日又改称炳辉县,隶属江淮一分区专员公署。 民国38年1月天长解放,原高宝县所属地域从炳辉县中划出,4月炳辉县划属皖北第一区专员公署。 (七)滁县管辖时期 民国38年6月改属皖北区滁县专员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 仍为炳辉县,属皖北行署滁县专区,1952年4月12日属安徽省滁县专区,1956年1月12日属安徽省蚌埠专区。1959年12月5日,国务院决定改炳辉县为天长县,次年1月5日,本县改称天长县,1961年3月复属安徽省滁县专区。1971年3月29日属安徽省滁县地区。 (八)滁州管辖时期 1992年地级滁州市成立,天长县属滁州市管辖。 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县级市,天长市成立,隶属滁州市。

采纳哦

『贰』 天长的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期,本地先属吴国,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越灭吴,属越。越退回江南,复属楚。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本地为广陵、东阳二县地,属九江郡。
两汉时期,本地为广陵、高邮二县之地,部分境域属江都县。广陵、高邮先后隶属于荆国、吴国、江都国、广陵国、泗水国、广陵郡。三国时期,高邮、江都县废,本地属广陵县,仍隶广陵郡。
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高邮县复立,本地仍为广陵、高邮二县地,隶广陵郡。 隋文帝开皇初,石梁郡废。隋炀帝大业年间,将石梁县改为永福县。永福县废后,其地归六合。唐五德七年(公元624)析地置石梁县,属方州。贞观元年(公元627),石梁县废,其地入六合。天长正式置县是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开元十七年(公元729),为纪念玄宗李隆基生日,将每年的八月五日定为千秋节,并于天宝元年(公元742)“割江都、六合、高邮三县地置千秋县”。天宝七年,改千秋节为天长节,千秋县随之易名天长县,属淮南道扬州。天长县的规模自此确定后,历朝无大变化。唐天复二年(公元902),杨行密建立吴国,天长属吴国范围。
天长是唐玄宗李隆基为纪念自己的生日而特设的县,正式建县已有1257年历史。1946年,为纪念新四军名将罗炳辉曾一度改称炳辉县,1959年复称天长县。1993年9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县级市。夏、商、西周,天长属淮南境地。《禹贡》将天下分为九州,扬州是九州之一,故天长旧志,载夏、商时代天长属扬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天长称千秋县。据《旧唐书·玄宗纪》和史志载,唐玄宗李隆基诞生于公元685年,公元712年登基。公元729年,唐玄宗为庆祝生日,宴请百官于花萼楼,“百寮表请以每年八月五日为千秋节”。玄宗身为天子,富贵已极,却又想长生不老,嗜好神仙。自昔高宗尊奉老君为玄元皇帝,至玄宗时又求得李老君遗像,十分敬礼,命天下都立庙,招住持奉侍。奸相李林甫乘机借以灵符呈瑞,表上尊号。玄宗深信不疑,下诏改元,称开元三十年为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受尊号为开元天宝圣神文武皇帝,建玄元皇帝新庙,亲自祭食,并“改天下县名不稳及重名一百一十处。”李林甫等人为讨好玄宗,“割江都、六合、高邮三县置千秋县”,和“千秋节”呼应。大诗人杜甫曾有《千秋节有感》:“自罢千秋节,频伤八月来,先朝常宴会,壮观已尘埃。”天宝七年(公元748年)群臣又为玄宗大庆诞辰“千秋节”。李林甫又奏:“吾皇万岁,万万岁,皇上与贵妃娘娘的寿命应于天一样长,千秋只一千年太短,皇上与娘娘虽不与天地同生,应与天地齐寿,天长地久。应改‘千秋节’为‘天长节’,千秋县也应改天长县。”群臣连声附和,唐玄宗和杨贵妃听了满心欢喜,即降旨准奏。从此“千秋节”改为“天长节”,“千秋县”改为“天长县”。
南唐升元元年(公元937),吴亡,天长地方属南唐,设为建武军。南唐保大十五年(公元957),割六合、天长置雄州。未几,以六合还隶扬州,以天长为雄州。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南唐献江北泗、滁、濠等14州予后周,天长(雄洲)一带在内。 中华民国设天长县。民国元年(公元1912)4月废泗州,民国3年6月划天长县属安徽省淮泗道,民国17年8月废道,天长县直隶安徽省。民国21年划属安徽省第五行政督察区。民国30年划属安徽省第九行政督察区,民国33年由第五行政督察区代管。民国27年12月天长县城被日军占领,民国29年4月天长县抗日民主政府在铜城镇成立,属皖东津浦路东各县人民抗敌联防委员会办事处。民国32年2月,天长县与高邮县合并成立天高县,民国33年9月天高办事处分为天长、高邮两县,民国34年4月又合并为天高县,民国34年11月再度分设。其间天长(天高)县均属淮南苏皖边区津浦路东专员公署(民国34年11月改称华中苏皖边区第三行政区公署)抗日战争胜利后,为纪念新四军副军长罗炳辉将军建立淮南抗日根据地的功绩,苏皖边区政府于民国35年6月29日将天长县改为炳辉县。同年7月,国民党军队占领县城,仍称天长县。民国36年,共产党领导下的天长县政府恢复,民国37年4月与高邮合并为天高县政府,12月18日又改称炳辉县,隶属江淮一分区专员公署。民国38年1月天长解放,原高宝县所属地域从炳辉县中划出,4月炳辉县划属皖北第一区专员公署(6月改属皖北区滁县专员公署)。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为炳辉县,属皖北区滁县分区专员公署,1952年4月12日属安徽省滁县专区,1956年1月12日属安徽省蚌埠专区。1959年12月5日,国务院决定改炳辉县为天长县,次年1月5日,本县改称天长县,1961年3月复属安徽省滁县专区。1971年3月29日属安徽省滁县地区。1992年撤区并乡,1993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2001年底,36个乡镇合并为2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2007年合并为14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

『叁』 安徽天长市的历史背景

安徽天长市的历史背景:
秦汉魏晋:
春秋战国时期,本地先属吴国,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越灭吴,属越。越退回江南,复属楚。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本地为广陵、东阳二县地,属九江郡。
两汉时期,本地为广陵、高邮二县之地,部分境域属江都县。
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高邮县复立,本地仍为广陵、高邮二县地,隶广陵郡。
南北朝:
南北朝时期,境内出现侨置郡县。
隋唐五代:
隋文帝开皇初,石梁郡废。隋炀帝大业年间,将石梁县改为永福县。永福县废后,其地归六合。唐五德七年(公元624)析地置石梁县,属方州。贞观元年(公元627),石梁县废,其地入六合。天长正式置县是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唐天复二年(公元902),杨行密建立吴国,天长属吴国范围。
宋明时期:
北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将雄州改为天长军,兼领天长县,属淮南路扬州。
元设天长县。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属招信路,次年属临淮府,至元二十年属淮安路临淮府,至元二十七年临淮府废,改属淮安路泗州。元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天长属临濠府泗州。
明设天长县。洪武二年(公元1369)属中书省直隶泗州,洪武四年属临濠府泗州,洪武六年属中立府泗州,洪武七年属凤阳府泗州。
清设天长县。雍正二年(公元1724)前属凤阳府泗州,雍正三年泗州生为直隶州。泗州在顺治二年(公元1645)后属江南省,康熙六年(公元1667)后属安徽省。
民国至今:
中华民国设天长县。民国元年(公元1912)4月废泗州,民国3年6月划天长县属安徽省淮泗道,民国17年8月废道,天长县直隶安徽省。民国21年划属安徽省第五行政督察区。民国30年划属安徽省第九行政督察区,民国33年由第五行政督察区代管。
天长市是安徽省滁州市代管的县级市之一,位于安徽省东部,除一面与本省来安县接壤外,三面被江苏五县市区(高邮、仪征、金湖、盱眙、六合)环抱,地处江苏腹部,属南京一小时都市圈城市,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一轴双核两翼”产业格局中的两翼之一,是安徽省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前沿地带,素有“安徽东大门”之称。
参考链接:http://ke..com/view/62520.htm。

『肆』 天长的地名叫什么,和来历

天长是唐玄宗李隆基为纪念自己的生日而特设的县,正式建县已有1257年历史。1946年,为纪念新四军名将罗炳辉曾一度改称炳辉县,1959年复称天长县。1993年9月18日,经 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天长人文荟萃,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特别是1992年从三角圩汉墓群出土 的数百件国家一、二级文物举世瞩目,被列为“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之一,誉为又一个 “马王堆”,其中漆器及一套完整的28件木工工具为中国考古史上前所未有,堪称稀世珍宝。

『伍』 天长有什么名人

天长名人有谷羽、周正庆、何仿、卜万苍、王兆澄、张近东、崇泉、郑训佐、曹小云、林长源、曹路宝、夏元清等,具体介绍以下几位:

1、谷羽

谷羽原名李桂英,1918年12月生于安徽天长。科技组织工作者。曾担任过中国科学院新技术局局长等职务。

2、何仿

何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曲家。1928年2月出生在安徽天长市石梁镇何庄村。1941年春入新四军淮南联中。1942年调进淮南大众剧团。 194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华东(第三)野战军政治部文工二团、华东军区解放军剧院、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工作。

3、卜万苍

卜万苍(1903年-1974年),中国电影导演,安徽天长人;主要作品有《三个摩登女性》、《母性之光》、《国魂》。

4、周正庆

周正庆(1935年2月—2018年7月21日),安徽天长人,1951年6月参加工作。195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党委书记。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第九届、十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5、郑训佐

郑训佐,1958年生,安徽省天长市人。198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 。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文学,书法学。主要著述有《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寂灭与再生》、《读中国》《清代名人手札赏评》 (第二卷)等。

『陆』 天长市为什么没划给江苏、历史划省是谁猪脑定的

天长原本属扬州,后来划归安徽滁州其主要原因是天长之于扬州于之于金湖一样有高邮湖分隔属皮外肉,天长与滁州近就划到滁州,而金湖先属扬州市后属六合市然后又属淮安市,天长、盱眙、金湖在区位上少归属感。

『柒』 安徽的天长是历史文化名城吗

算,天长市有高邮湖,沃公祠,胭脂山,琉璃井、千秋亭,护国寺,宝林寺、釜内山森林公园容,谕兴扬捷将军墓,铜城普济桥,龙岗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八分校旧址、明清古民居、清代状元戴兰芬故里等名胜古迹。天长市铜城镇龙岗村还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之一。
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年),包公赴任天长(今安徽滁州)知县,即赋诗《书郡斋壁》以明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这首诗,成为包公一生的座右铭。

『捌』 历史哪国以天长为都

先秦时期东周吴国卑梁邑
越国卑梁邑
楚国卑梁邑前473年
秦汉时期秦九江郡广陵县
九江郡东阳县前221年
西汉徐州广陵郡广陵县
徐州广陵郡高邮县
徐州广陵郡江都县前202年
东汉徐州广陵郡广陵县
徐州广陵郡高邮县
徐州广陵郡江都县25年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魏国徐州广陵郡广陵县220年
西晋徐州广陵郡广陵县
徐州广陵郡高邮县280年
东晋徐州广陵郡广陵县
徐州广陵郡高邮县316年
刘宋沛郡沛县461年
南齐沛郡沛县479年
萧梁泾州泾城郡502年
北齐淮州泾城郡550年
陈徐州沛郡559年
北周徐州石梁郡570年
隋唐时期隋石梁县
永福县581年
唐淮南道方州石梁县
淮南道扬州千秋县
淮南道扬州天长县624年、742年、748年
五代十国时期吴扬州天长县902年
南唐建武军
雄州937年、957年
后周雄州958年
两宋时期北宋淮南路扬州天长军
淮南路扬州天长县
淮南东路扬州天长县975年、996年、1072年
南宋淮南东路扬州天长军
淮南东路扬州天长县
淮南东路招信军1127年、1131年、1141年
蒙元时期元招信路天长县
淮安路临淮府天长县
河南江北行省淮安路泗州天长县
临濠府泗州天长县1277年、1283年、1290年、1367年
朱明时期明中书省泗州天长县
南直隶凤阳府泗州天长县1369年、1371年、1373年、1374年
满清时期清江南省凤阳府泗州天长县
安徽省凤阳府泗州天长县
安徽省泗州天长县1644年、1667年、1725年
太平天国安徽省泗州郡天长县1865年
民国时期中华民国安徽省天长县
安徽省天高县
安徽省炳辉县1912年、1943年、1946年
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皖北行署滁县专区炳辉县
安徽省滁县专区天长县
安徽省天长市1949年、1960年、1993年

『玖』 安徽省天长市的由来

据《旧唐书.玄宗纪》和史志记载,唐玄宗李隆基诞生于垂拱元年(公元685年)八月初五,公元712年登基。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玄宗生日那天,宴百官于花萼楼,“百官表请以每年八月五日为千秋节”。于是,玄宗每年的生日那天均要庆祝“千秋节”。玄宗身为天子,宝贵已极,却还想长生不老,奸相李林甫乘机借以灵符呈瑞,表上尊号。玄宗深信不疑,下诏改开元三十年为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天宝路的由来),受尊号为开元天宝圣神文武皇帝。建玄元皇帝新庙,亲自祭食,并“改天下县名不稳及重名者一百一十处”。李林甫等人为讨好玄宗,建议“割江都、六合、高邮三县置千秋县”,和“千秋节”呼应。大诗人杜甫曾有《千秋节有感》一诗,诗云:自罢千秋节,频伤八月来,先朝常宴会,壮观已尘埃。天宝七年(公元748年)群臣又为玄宗大庆“千秋节”,席间,李林甫又奏道:吾皇万岁,皇上与贵妃娘娘的寿命应与天一样长,“千秋”只为一千年,太短,万岁也是有限度,皇上与娘娘不与天地同生,应与天地齐寿,天长地久,恩恩爱爱,青春永在。依老臣之见,“千秋节”应改为“天长节”,秋县也应改为天长县。”唐玄宗和杨贵妃听了大喜,即降旨准奏。从此,“千秋节”改为“天长节”,“千秋县”遂改为“天长县”。

『拾』 天长历史上从扬州划出的原因是什么

你好,从南宋之后为了政治军事原因才从扬州划出来的。

热点内容
活性炭化学式 发布:2025-07-10 16:30:45 浏览:437
怎么双眼皮 发布:2025-07-10 14:11:37 浏览:591
教师师德演讲稿集锦 发布:2025-07-10 13:52:59 浏览:701
英语培训翻译 发布:2025-07-10 10:05:31 浏览:823
2014暑期实践 发布:2025-07-10 09:19:41 浏览:982
老师批改作业的图片 发布:2025-07-10 07:56:40 浏览:819
兰州市教育 发布:2025-07-10 04:28:12 浏览:486
常州一女教师与男 发布:2025-07-10 04:08:29 浏览:752
生物质热电厂 发布:2025-07-10 03:37:47 浏览:304
历史民权 发布:2025-07-10 03:34:51 浏览: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