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历史名人
Ⅰ 广东籍的历史名人
孙中山 香山-中山 革命先行者。
洪秀全 广州-花都 太平天国天父。
康有为 南海 维新变法领袖。
梁启超 新会 维新变法领袖。
袁崇焕 东莞 明朝抗清爱国名将 。
詹天佑 南海 中国铁路工程之父。
肖友梅 香山-中山 中国近代音乐之父。
冯 如 江门-恩平 中国航天之父。
冼星海 广州-番禺 人民音乐家。
吴大猷 广州-番禺 中国物理学之父。
苏曼殊 香山-珠海 清末民初著名文学家。
邓世昌 广州-番禺 甲午战争爱国名将。
叶剑英 梅州-梅县 中国十大元帅之一,推翻四人帮,结束文革。
宋子文 海南-文昌 国民党四大家族之一。
惠 能 肇庆-新兴 中国佛教禅宗创始人,唐朝人,著有《坛经》。
张九龄 韶关 唐朝著名诗人。
吴研人 南海-佛山 著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屈大均 广州-番愚 清代著名诗人。
黄遵宪 梅州 近代著名诗人。
叶 挺 惠州-惠阳 革命家,抗日名将。
梁思成 江门-新会 著名的建筑学家。
廖仲恺 归善 革命家。
苏兆征 香山-珠海 革命家,1925年香港海员罢工领袖。
容国团 香山-珠海 乒乓球世界冠军。
彭 湃 陆丰 革命家,农民运动领袖。
蔡铤锴 罗定 十九路军总指挥,抗日名将。
蒋光鼐 东莞 十九陆军军长,抗日名将。
谢晋元 梅州-蕉岭 淞沪战役,抗日名将。
李小龙 顺德 武术大师,国际影星。
阮玲玉 香山(祖籍) 30年代上海著名影星
伦文聚 南海 广东第一状元.
陈镜开,中国第一个破世界记录的运动员
李惠堂,中国第一位真正足球世界巨星
广东十虎:
无影脚黄麒英
铁桥三梁坤
九龙拳黄橙可
醉拳苏乞儿
软绵掌周泰
鹰爪王苏黑虎
七星拳黎仁超
侠家拳潭济均
铁指陈铁志
鹤阳拳王隐林
Ⅱ 关于惠州历史
惠州是广东省历史名城。有1700多年的历史。1990年在区内出土的一窝近30个恐龙蛋化石,证明7000万年前,这里已是陆地沼泽地带。迄今为止,全市考古发现山岗遗址、古窟址等古遗址28处,年代最久远的是三栋瓦窑岭春秋遗址28处,年代最久远的是三栋瓦窑岭春秋遗址,其出土文物说明,在新石器晚期到青铜器时代,即有先民在这土地上繁衍、生息。
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惠州境内设有博罗县;到隋开皇11年(公元591年)岭南设有广州、循州(今惠州)两个总管府统领诸州;唐代时粤东只有潮、循二州;五代南汉乾亨元年(公元917年)这里为祯州治所,宋真宗天禧4年(公元1020年)为避太子赵祯讳,改“祯”为“惠”。惠州之名遂沿用至今,元代置惠州路,明、清为惠州府。惠州在隋唐已是“粤东重镇”,至今1400多年,一直是东江流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从唐到清末一千多年间,有430多位中国名人客寓或履临惠州,留下了96处遗址和2100多件文物。北宋年间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苏轼(号东坡居士)在北宋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被朝延贬谪到惠州。他寓惠三年,创作了大量诗文,筹办了很多有益百姓的好事。惠州因东坡的到来而闻名遐迩。
秦朝为南海郡傅罗(或作博罗)县
东晋为南海郡博罗、酉平、欣乐三县
南北朝刘宋王朝--为南海郡和东官郡的博罗、酉平、安怀、欣乐四县南齐王朝--为南海郡和东官郡的博罗、罗阳、酉平、怀安(即安怀并改为东官郡治)、欣乐(现在的罗阳镇)五县梁、陈王朝--梁朝时设循州(今惠州,府治惠州市区),梁化郡(辖怀安、归善县--由欣乐县改,今惠阳县地),博罗、罗阳二县
隋朝隋朝地方政区分州、县两级,后改为郡、县两级制广东同设广州、循州两个总管府,大业年间改为南海郡、龙川郡(辖归善--郡治,现在的惠州府城、河源、博罗、兴宁、海丰五县)
唐朝唐朝地方政区分道、州、县三级循州,隋之龙川郡,武德五年曾改循州总管府,管循、潮二州,贞观二年废府,天宝元年改为海丰郡,乾无元年复改为循州。辖归善(州治)、博罗、河源、海丰、兴宁、雷乡(今龙川地)六县。州治现惠州府城
五代十国南汉王朝--改循州为浈州,辖归善(州治)、海丰、博罗、河源四县,州治现惠州府城
宋朝宋朝地方政区分路、州(府、军)、县三级天禧五年(1021年)因避太子赵祯讳,改浈州为惠州。辖归善(州治)、海丰、河源、博罗四县,州治现惠州府城
元朝元朝地方政区分省、道、路(府、州)、县四级,小省无道惠州路,辖归善(路治)、博罗、河源、海丰四县,路治现惠州府城
明朝明朝地方政区分司、府(州)、县三级惠州府,洪武元年立,由元代之惠州路、循州合成。辖归善(府治)、博罗、长宁(今兴宁)、永安(禽紫金山)、海丰、龙川、长乐(今新丰)、兴宁、连平州、河源、和平,共一州10县。府治现惠州府城
清朝清朝地方政区分道、府(州)、县(州、厅)三级惠州府,清初领连平州和归善、博罗、长宁、永安、海丰、龙川、长乐、兴宁、河源、和平10县。雍正九年(1731年)从海丰县分设陆丰县,十一年改长乐、兴宁二县归嘉应直妹州。共为一州9县。府治现惠州府城
民国1912年惠州府与归善县合并改名为惠阳县1915年--属潮循道,潮循道即为原潮州府、惠州府、嘉应直隶州,共25县,道治先设于潮州,后迁到澄海县属的汕头1936年--改为第四行政督察区,辖惠阳(区治)、博罗、陆丰、河源、紫金、新丰、龙门、海丰8县。区治现惠州府城1947年--改为第五专署行政督察区,辖惠阳(区治)、博罗、陆丰、河源、紫金、龙门、海丰7县。区治现惠州府城
共和国1949年--东江专区,辖惠阳(专区驻地)、增城、紫金、连平、和平、陆丰、博罗、龙门、河源、龙川、海丰,共11县1958年--设惠州县级市,4月设惠东县1959年--撤销惠阳专区,并入佛山、韶关、3汕头个专区。撤销惠州市,改为惠州镇,划归惠阳县管辖,惠东县并入惠阳县;龙门县并入增城县1963年--恢复惠阳专区,辖惠阳、博罗、宝安、东莞、增城、龙门6县1964年--10月恢复惠州市(县级)1970年--惠阳专区改为惠阳地区1975年--11月,惠阳地区的增城县和龙门县划归广州市管辖1979年--3月,原属惠阳地区的宝安县改设深圳市(地级)1984年--惠阳地区,辖惠州市(县级)惠阳、紫金、各平、连平、河源、博罗、东莞、惠东、龙川、陆丰、海丰,共1市11县1988年--经国务院元月7日批准,撤销惠阳地区,改称惠州市(地级),原惠州市改称惠城区。惠州市辖惠城区、惠东县、惠阳县、博罗县、龙门县,共一区4县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仲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1994年--惠阳撤县设市(县级)2003年--惠阳撤市设区。至此惠州现辖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设有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
Ⅲ 惠州有哪些历史名人
葛洪
苏轼
廖仲恺
叶挺
葛洪
牛僧儒
李商隐
陈尧佐
陈称
苏轼
唐庚
刘克纲
陈鹏飞
林复
杨万里
刘克庄
Ⅳ 惠州的由来和传说
惠州是广东省历史名城。有1700多年的历史。1990年在区内出土的一窝近30个恐龙蛋化石,证明7000万年前,这里已是陆地沼泽地带。迄今为止,全市考古发现山岗遗址、古窟址等古遗址28处,年代最久远的是三栋瓦窑岭春秋遗址28处,年代最久远的是三栋瓦窑岭春秋遗址,其出土文物说明,在新石器晚期到青铜器时代,即有先民在这土地上繁衍、生息。 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惠州境内设有博罗县;到隋开皇11年(公元591年)岭南设有广州、循州(今惠州)两个总管府统领诸州;唐代时粤东只有潮、循二州;五代南汉乾亨元年(公元917年)这里为祯州治所,宋真宗天禧4年(公元1020年)为避太子赵祯讳,改“祯”为“惠”。惠州之名遂沿用至今,元代置惠州路,明、清为惠州府。惠州在隋唐已是“粤东重镇”,至今1400多年,一直是东江流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从唐到清末一千多年间,有430多位中国名人客寓或履临惠州,留下了96处遗址和2100多件文物。北宋年间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苏轼(号东坡居士)在北宋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被朝延贬谪到惠州。他寓惠三年,创作了大量诗文,筹办了很多有益百姓的好事。惠州因东坡的到来而闻名遐迩。 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已在惠州一带繁衍生息,从事捕捞、狩猎和原始的农耕,创造了惠州的远古文化。博罗葫芦岭、苏屋岗、何屋岗等贝丘遗址,出土石锛、石斧、石矛和敲砸器,以及大量饰有绳纹、方格纹、云雷纹、夔纹等纹饰的夹砂、泥质陶片。 春秋战国时期,惠州一带的文化已有一定的发展水平,并与中原文化息息相关。在博罗散屋村出土过一组大小相近、形制、纹饰相似的7件青铜甬钟;博罗的苏屋岗遗址曾采集和出土了青铜斧、矮圈足陶豆以及一批以夔纹为特征的印纹陶器,在其附近还出土过两件战国青铜编钟。据史料记载,在今惠州市区及博罗北部一带,战国时期曾出现过一个名叫"缚娄"的小国,但不久即在诸侯兼并战争中消失。近年曾挖掘出规模较大的"缚娄遗址。" 秦统一岭南之后,在今惠州一带设置傅罗县,吴末甘露元年(265年)改傅罗为博罗,另割置欣乐县,此为归善县的前身。 东晋咸和元年(326年),从南海郡分置东官郡,博罗等县属之。南朝梁天监二年(503年),改东官郡为梁化郡,郡治设在原博罗县治(在今惠东梁化),博罗县治迁至浮碇冈(今博罗县城)。这是今惠州境内首次设置的郡治。 隋开皇十年(590年),废梁化郡,设循州总管府,辖粤东的循、潮二州。总管府建于"?木山之阜",即今惠州市中山公园。隋炀帝即位后,将循州改为龙川郡。刘岩建立南汉之后,设祯州管辖归善、博罗、河源、海丰四县,州治所在惠州。北宋天禧五年(1021年),因避太子赵祯之讳,把州名改为惠州,惠州之名从此沿用至今。
Ⅳ 广东省惠州市的历史介绍。
惠州,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早在先秦时期,就有缚娄古国在罗浮山下的东江之畔开创岭南文化之风气。
市境内上古时期已有人类,已发现多处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生产、生活的遗迹和遗物。博罗葫芦岭、苏屋岗、何屋岗等贝丘遗址,出土石锛、石斧、石矛和敲砸器,以及大量饰有绳纹、方格纹、云雷纹、夔纹等纹饰的夹砂、泥质陶片。
根据考古发现,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先民们就已经在惠州境内的东江流域繁衍生息,创造了惠州的远古文明。
先秦时期属南越范围。春秋战国时期,惠州一带的文化已有一定的发展水平,并与中原文化息息相关。在博罗散屋村出土过一组大小相近、形制、纹饰相似的7件青铜甬钟。
博罗的苏屋岗遗址曾采集和出土了青铜斧、矮圈足陶豆以及一批以夔纹为特征的印纹陶器,在其附近还出土过两件战国青铜编钟。
据史料记载,在今惠州市区及博罗北部一带,战国时期曾出现过一个名叫“缚娄国”的小国,但不久即在诸侯兼并战争中消失。21世纪曾挖掘出规模较大的“缚娄遗址”。
两千年来,先后有400 多位历史名人客寓或履临惠州,这其中包括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中国古代医学家、化学家、将道家学派宗教化的重要人物葛洪,一代文豪苏轼等等。
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在此领导过革命活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周恩来在此指挥过国民革命军东征战役。
近代史上惠州更是涌现了廖仲恺、邓演达、叶挺等革命先驱,以及中国现代音乐奠基人之一的廖尚果、廖辅叔等文化名人。
(5)惠州历史名人扩展阅读:
惠州历史名人:
1、叶梦熊
叶梦熊(1531--1597),字男兆,号龙塘,改龙潭,又号华云。明代广东惠州府城万石坊(今属惠城区)人。
嘉靖四十四年中进士,历任赣州知府,安庆知府,浙江副使,永平道兵备,山东布政使,巡抚贵州、陕西、甘肃。
因战功擢左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赠太子少保,太子太保,升任兵部尚书,转南京工部尚书,是惠州明代著名的三尚书之一。
2、廖仲恺
廖仲恺(1877年4月23日—1925年8月20日),男,汉族,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恺。1877年4月23日出生于美国旧金山。
广东省归善县陈江镇鸭仔埗乡窑前村人(现广东省惠州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幸福村),祖居广东梅县程江镇,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活动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国民党左派的光辉旗帜,中国共产党的挚友。
擅长诗词、书法,著作编为《廖仲恺集》、《双清文集》上卷。
3、叶挺
叶挺(1896年9月10日—1946年4月8日),原名叶为询,字希夷,号西平,广东惠州客家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新四军重要领导者之一,著名军事家。
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在北伐中被誉为“铁军”参与指挥南昌起义并出任前敌总指挥,参加广州起义时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中又出任新四军军长,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他拒绝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写出了著名的《囚歌》以明志。
抗战胜利后,获救出狱后被中国共产党重新接纳为党员,1946年4月8日与夫人李秀文以及秦邦宪、邓发、王若飞等同志在返回延安途中,不幸空难;1988年,被中央军委确定为36位开国军事家之一。
1989年11月,经中央军委确定,被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的称号。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惠州
Ⅵ 中国近现代史有哪些著名人物是广东省惠州市大神们帮帮忙
叶梦熊 (1531--1597),字男兆,号龙塘,改龙潭,又号华云。明代惠州府城万石坊(今属惠城区)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历任赣州知府,安庆知府,浙江副使,永平道兵备,山东布政使,巡抚贵州、陕西、甘肃。因战功擢左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赠太子少保,太子太保,升兵部尚书,转南京工部尚书,是惠州明代著名的三尚书之一。 江逢辰 (1859~1900),字雨人,又字孝通,号密庵。归善县(今惠城区)人。生有至性,聪颖好学。从梁鼎芬学于丰湖书院、广雅书院。受梁举荐,得张之洞赏识和周济,与梁入为张的幕僚。曾任教于湖北尊经书院。光绪十一年(1885)中举,光绪十八年中进士。任户部主事。 叶挺 (1896—1946),原名为询,字希夷,号西平。惠阳县周田村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代名将,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廖仲恺 (1877-1925)原名恩煦,又名夷白。惠阳县陈江人,生于美国旧金山一个华侨家庭。我国近代民主革命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国民党左派领袖,中国共产党挚友。 余道元 (1898----1983),原名余萃鲲。惠州市桥西人。惠州市人民医院医师,广东省著名老中医。自幼好学,读至初级师范后立志学医,钻研中医学。民国初参加广东省全省中医考试获中医师合格证;二十年代末即挂牌行医。1933年在惠州创设惠阳医学广益社,讲学兼赠医。解放后加入惠州镇联合诊所,后并入惠州医院。1978年被授予“广东省名老中医”称号,1979年当选惠州市中华医学会副理事长、惠州市科协委员。是惠州市第二届人大代表,政协惠州市第三届委员。
满意请采纳
Ⅶ 请问广东籍的历史名人有哪个
孙中山 香山-中山 革命先行者。
李光耀 梅州-大埔 新加坡国父。
洪秀全 广州-花都 太平天国天父。
康有为 南海 维新变法领袖。
梁启超 新会 维新变法领袖。
袁崇焕 东莞 明朝抗清爱国名将 。
詹天佑 南海 中国铁路工程之父。
肖友梅 香山-中山 中国近代音乐之父。
冯 如 江门-恩平 中国航天之父。
冼星海 广州-番愚 人民音乐家。
Ⅷ 广东比较出名的历史人物有哪些
1、孙中山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他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了《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孙中山生于广东省广州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广府人。孙中山原在香港学医,并成为西医医师。鸦片战争后,孙中山目睹中华民族有被西方列强瓜分的危险,决定抛弃“医人生涯”,进行“医国事业”。孙中山早期受郑观应的改良思想影响,后看清了清政府的腐败,决心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
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10月10日(宣统三年)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暗中联络,决定当天晚上起义。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任期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因肝癌在北京逝世,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2、袁崇焕
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籍贯广东东莞石碣,通籍广西梧州(籍贯争议)。明朝末年蓟辽督师。袁崇焕生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卒于崇祯三年(1630年),享年46岁。
袁崇焕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后通过自荐的方式在辽东边关任职,得到孙承宗的器重镇守宁远。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因为不得魏忠贤欢心辞官回乡。
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后袁崇焕得以重新启用,于崇祯二年(1629年)击退皇太极,解京师之围后,魏忠贤余党以“擅杀岛帅(毛文龙)”、“与清廷议和”、“市米资敌”等罪名弹劾袁崇焕,皇太极又趁机实施反间计。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袁崇焕被朱由检认为与后金有密约而遭凌迟处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实则家无余财。
袁崇焕虽为抗清名将,但也是一位争议较大的人物。有《袁督师遗集》存世,今人辑有《袁崇焕集》。
3、康有为
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光绪五年(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
光绪十四年(1888年),康有为再一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光绪十七年(1891年)后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
4、梁启超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广东省新会市人,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5、洪秀全
洪秀全(1814年1月1日—1864年6月1日),曾用名火秀 ,族名仁坤,后来为了避上帝“爷火华”(“耶和华”的谐音)名讳而改为现名,太平天国建立者,清末太平天国运动领袖。1814年出生于广东花县(今花都区)。道光年间屡应科举不中,但其坚信“古来事业由人做”,遂吸取早期基督教教义中的平等思想,撰《原道救世歌》以布教,主张建立远古“天下为公”的盛世。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领导发动金田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号天王。1853年定都江宁(今南京),改称天京。在主权原则上,洪秀全对满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一概不予承认,并积极抗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席卷了大半个中国,从1851年金田起义到1864年天京陷落,洪秀全领导的这场农民起义历时十四年,势力发展到十八省,先后攻占六百多座城市,给中外反动势力以沉重打击,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太平天国革命之所以能成为几千年来中国农民起义的巅峰,与洪秀全的巨大贡献是分不开的。乃至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也自诩“洪秀全第二”,可见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Ⅸ 惠州有哪些名人 惠州历史名人
叶挺(1896~1946),字希夷。中国著名的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 1896年出生于广东惠阳县。 1911年,15岁的叶挺在惠州府立中等专业学校读书时,就毅然剪掉辫子,义无反顾地响应孙中山反对清王朝封建统治的斗争。 1912年,叶挺考入广州黄埔陆军小学,后进入保定军官学校。1919年,叶挺投身孙中山领导的三民主主义革命,参加了粤军,同年参加了中国国民党。后升任少校参谋、-警卫团营长。在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时,他率部和全团官兵一起守卫-,英勇反击数倍于已的叛军,掩护孙夫人宋庆龄脱离险境。 1924年,叶挺辞掉军......
廖仲恺(1877-1925),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恺,广东归善(今惠阳县)人,生于美国旧金山华侨家庭,近代民主革命家。他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我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广东省归善县(惠阳县)鸭仔埗乡窑前村(现惠州市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办幸福村)人,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活动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国民党左派领袖。名恩煦,字仲恺。惠阳陈江镇鸭仔步人。1877年4月23日出生于美国旧金山。国民党左派的光辉旗帜,中国0的挚友。擅长诗词、书法。1893年父亲在旧金山病故后回国。生平1877年廖仲恺生于美国加州旧金山旅美华工家庭。 1893年回......[详细]
陈楠南宋高道,惠州博罗(今属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小金口)人,以箍桶为业。自云“道光禅师薛紫贤,付我归根复命篇”。从毗陵禅师薛道光学习太乙刀圭金丹法诀,后又得景霄大雷琅书于黎姆山神人(陈泥丸曾醉酒自言是雷部辛判官弟子,应从雷部判官辛汉臣处授得雷法),遂入道。金丹派前几代传人皆专主内丹-,至陈楠时兼行雷法,被紫阴派创始人白玉蟾曾师事陈楠,学内丹及雷法,并随之云游各地。宋徽宗政和年间擢举道录院事,后归隐罗浮山。不数年,定居长沙,开创南宗“清修派”。为南宗-传人,“南五祖”之四。先师事薛道光(薛式),自云“道光禅师薛紫贤,付我归根复命篇”。陈楠后得到黎姆山神人所传......[详细]
廖承志 (1908~1983)
廖仲恺(1877-1925),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恺,广东归善(今惠阳县)人,生于美国旧金山华侨家庭,近代民主革命家。他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我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广东省归善县(惠阳县)鸭仔埗乡窑前村(现惠州市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办幸福村)人,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活动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国民党左派领袖。名恩煦,字仲恺。惠阳陈江镇鸭仔步人。1877年4月23日出生于美国旧金山。国民党左派的光辉旗帜,中国0的挚友。擅长诗词、书法。1893年父亲在旧金山病故后回国。生平1877年廖仲恺生于美国加州旧金山旅美华工家庭。
邓演达 (1895~1931)
邓演达(1895~1931),字择生,广东惠阳人。其父为清末秀才,曾任儋县知事,毕生从事教育工作,同情孙中山的民主革命,与邓铿友谊甚笃。邓演达幼年随父学习,深受影响。宣统元年(1909)考入广东陆军小学第四期,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爆发时,与陆军小学同学参加姚雨平领导的革命军,并随军北伐。民国元年(1912)入广东陆军速成学校学习。1914 年入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学习。1916 年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9 年2月以优秀的成绩毕业,被派到徐树铮的西北边防军当见习军官。1920 年初,应邓铿之邀到福建漳州,加入粤军,任第一师宪兵连长、督战队......[详细]
怀迪 [唐]
怀迪,生卒年不详,唐代循州(今惠州)人。初受法于罗浮南楼寺,广习经说,深通教义。因往来梵僧常游罗浮,渐通梵文。长安年间,被召至京中参与翻译《大宝积经》。是经49卷,欠译26卷。怀迪与僧深亮等人负责证义,并订正旧译之误。事毕仍返罗浮,乞准于卓锡泉畔建中阁院。神龙元年(705),印度僧极量驻广州光孝寺,与怀迪等合译《楞严经》10卷。由极量提供梵语原本并口译经义,然后由弥迦释伽口译,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房融记录,最后由怀迪作文字修饰,“辑缀文理”。近代学者评其所译“辞藻丰美,笔调优美,引人入胜。文字组织严整,说理精妙,令人爱不忍释。可以当一部哲学心理指导书。”《......[详细]
杨起元 [明] (1547~1599)
杨起元(1547~1599),字贞复,号复所。明代归善县塔子湖(今属惠州桥东)人。少聪颖,8岁能作诮鬼文;15岁被贼俘掠,从容赋诗得释。隆庆元年(1567)中解元,万历五年(1577)成进士。历任编修、国子监司业、司经局洗马、国子监祭酒、南京礼部右侍郎、南京吏部右侍郎摄吏部、礼部尚书事。万历二十六年(1598)召为北京吏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因母卒未任,持丧归乡。次年9月在惠病逝。谥文懿。杨起元是明代名儒,尊罗汝芳为师,以理学著。曾任广州禺山书院山长。治学“以明德、新民、止至善为宗,而要归于孝、弟、慈”。认为善恶皆人之所有,百姓之恶亦有其根源,圣人之善也有......[详细]
叶梦熊 [明] (1531~1597)
叶梦熊(1531~1597),字男兆,号龙塘,改龙潭,又号华云。明代惠州府城万石坊(今属惠城区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当过福清县令、户部主事,后改山西道监察御史,曾因上谏朝廷反对蒙古鞑靼部首领为其孙请封之事被贬为郃阳县丞,以后转为归德推官,南京户部主事,督江西凤阳仓。历任赣州知府,安庆知府。浙江副使,永平道兵备,山东布政使,右佥都御史,巡抚贵州、陕西、甘肃。最后,因战功擢左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赠太子少保,太子太保,升兵部尚书,转南京工部尚书,是惠州明代著名的三尚书之一。万历二十年(1592),宁夏总兵哱拜杀巡抚叛乱,并联络附近蒙古部起兵。......[详细]
梅蟠 [宋]
梅蟠,生卒年不详,字子升。宋代归善县(今惠城区)人。元丰八年(1085)举进士,授迪功郎。多才博学,笔力豪放。《登第》诗云:“沧海有风鹏翼健,青云得路马蹄轻。”不乐仕进,晚年居丰湖元妙观,自号罗浮山人,常流连于惠州山水间,题诗逾千篇,人称梅夫子。著有《罗浮山人诗集》。今有游罗浮山的《何仙姑祠》诗留传:“昔闻谢自然,今祠何女仙。昌黎父不作,奇事相留传。当其始生时,紫云光烛天。炼服云母丹,红玉飞琼烟。窈窕颜不老,霞披尚翩翩。琪花露含蕊,瑶水月在莲。恍若坐深闺,真息长眇绵。左携魏夫人,右挟夏婵娟。不入天台路,永回龙汉年。”诗人唐庚谪惠时,与梅蟠友善,常互相唱和......[详细]
郑时龄 中国科学院院士
郑时龄,建筑学专家。1941年11月12日生于四川成都,原籍广东惠阳。1981年同济大学建筑系硕士研究生毕业,1993年获博士学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教授。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8年当选为法国建筑科学院院士,2002年当选为美国建筑师学会荣誉资深会员,2007年获意大利罗马大学名誉博士学位,同年获意大利仁惠之星骑士勋章。曾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同济大学副校长、上海市建筑学会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总策划师、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顾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等。现任同济大学......[详细]
黄秉维 中国科学院院士
黄秉维,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家 1913年2月1日生于广东惠阳县。193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地理系。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00年12月8日逝世。 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1964年被罗马尼亚科学院授予通讯院士。1979年被选为美国地理学会会员。1980年被英国皇家学会授予名誉通讯会员并担任国际山地学会顾问。20世纪30年代修正李希霍芬(F.vonRichthofen)关于中国长江以北海岸属上升性质的论点。编撰《中国地理》40年代主持中国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计划水库调查,长江三峡和黄河......[详细]
曾添养 [清] (1795~1854)
曾添养(约1795~1854),本名天养,因与洪秀全子名犯讳,改名添养。清代归善县人,生于广西浔州(今桂平)。1844年,信从冯云山拜上帝教,并热心为之奔走,至1850年2月,经他动员而敬拜天父天兄者达400余人。金田起义时,已年逾半百,亲率家人参加太平军,封御林侍卫。1853年太平军定都天京(今南京)后,擢殿左一检点。是年,随胡以咣西征,连克安徽和州、池州、安庆等地。旋与赖汉英联军入赣,占彭泽、南康,围攻南昌,并分军尽运丰城、瑞州等地粮草。以济围攻南昌之友军。随后,连下饶州、乐平、桐城等地,因功升秋官又正丞相。10月,统大军击溃清署湖北总督张亮基的万余......[详细]
范汝增 [清] (1840~1867)
范汝增(1840~1867),清代归善县人。11岁参加太平军,童子兵,后任李世贤部将。1860年封进天义,授讨逆主将。10月,随军攻占浙江严州,旋往安徽休宁,逼祁门曾国藩湘军大营。次年3月,复随军夺婺源,克江西景德镇,斩清总兵陈大富,断祁门曾国藩湘军粮道。5月,同黄呈忠等进取浙江江山,连下遂昌、松阳(今西屏)、宣平(今柳城)、处州(今丽水)、缙云、严州。10月,占诸暨,克嵊县。复分路进军,率南路军取新昌、奉化。12月合黄呈忠所率北路军占宁波,布告安民,平定物价,维护治安,严禁鸦片,深得群众拥护;并申明愿与外国人和好相处,保持商务关系。1862年3月,晋封......[详细]
江逢辰 [清] (1859~1900)
江逢辰(1859~1900),字雨人,又字孝通,号密庵。归善县(今惠城区)人。生有至性,聪颖好学,从梁鼎芬学于丰湖书院、广雅书院。受梁举荐,得张之洞赏识和周济,与粱入为张的幕僚。曾任教于湖北尊经书院。光绪十一年(1885)中举,光绪十八年中进士。任户部主事。忠亮清节。甲午战争起,达官各自逃窜,江独居职守,岿然不动,为国忧愤,以致咯血。光绪二十一年,任会试弥封官,掌管粤册,有人送3000元求为通风露信,江不为动。性至孝。曾遵母命,力争苏祠不许为教会学校。母病乞假归,“侍母疾,号泣露祷,形神俱瘁。”母丧,哀悲更甚。“蔬食益颓,冬不裘、夏不帐、哭无时、夜不睡”......[详细]
叶春及 [明] (1532~1593)
叶春及(约1532~1593),字化甫,号絅斋。明代归善县人。嘉靖三十一年(1552)举人,隆庆初授福清县教谕,未赴任即上 书《端治本》、《纠官邪》、《安民生》等25篇论及时政的奏疏。在福清教导百姓以孝悌、忠信为先。不久,升迁惠安县令。任三年,“民爱之如慈父”,并以歌赞之:“叶君为政,惟饮吾水,设施不烦,五风十雨”。因此得罪权贵,于是托病辞归。刚好又命擢升宾州知州,惠安百姓乞望他留下,而妒忌者藏匿他的任命书,使他不能赴任。于是他竟自“挂冠归”,受到弹劾,削籍为民。回乡后归隐罗浮山,筑“逃庵”以居,读书谈道,著述不辍,万历十九年(1591)受荐,起为兴国知......[详细]
姚子庄 [清]
姚子庄,生卒年不详,字六康,一字千子,号瞻子。明末清初归善县(今惠城区)人。道光《广东通志》和乾隆《归善县志》有传。崇祯六年(1633)举人。孝顺继母,爱护幼弟。康熙中任江南石埭县知县,均徭役,置义塾12所;建普同塔葬僧人及无主枯骨;捐俸金及簪珥赈饥,救活数万人。县民苏氏因-株连,子庄力为平反,释其株连者30余人。吴三桂兵变时,石埭邻县多寇。子庄练乡勇,造兵器,捕流寇,县城得以保全,士民祀其像于仙坛宫。任满归乡,官橐萧然,自茹蔬素。著述甚富,有《姚六康集》、《祖香厨荔书》、《西湖草》、《简斋诗》、《行路吟》、《鹤阴诗选》、《陵阳唱和》、《金刚经注解》和《......[详细]
利宾 [明]
利宾,生卒年不详,字用卿。归善县(今惠城区)人。明嘉靖元年(1522)举人。任湖广(今湖北)新化县令,有宦官倚恃是后妃外戚强占民田,利宾不避权威,顶住压力,将田归还原主。擢刑科给事中,临行时,送者塞道。走后,当地士民建生祠祀之。回到京城,即上四疏,名“正大纪以昭法守”、“戒溢渝以彰成宪”、“严察稽以修典礼”以及“禁僭惑以端士习”。得到皇帝的嘉誉并子采纳。嘉靖十六年(1537)典南院试。十八年(1539)改南京江西道监察御史,时有权势宦官夺民女为妾,利宾将其捉拿,按律法治罪。二十二年(1543)迁福建按察司佥事。二十六年(1547)擢贵州布政司右参议,凡私......[详细]
罗仲霍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1881~1911)
罗仲霍 (1881~1911),名璋,号则君,白花镇联丰村人。其堂叔祖罗添,是太平天国时农民起义军的将领。 仲霍幼年丧父,母杨氏,生有三子,仲霍居长,日常生计,靠母亲帮人缝补衣服维持。仲霍幼时靠族人资助,在乡间私塾就读。他聪明过人,重师好义,深得老师赏识,悉心教诲,学业日进。仲霍兴趣很广,尤其爱好文学,擅长诗文,他的习作文笔生动,被誉为“神童”。 仲霍长大后,娶妻杨氏,生一子。其时母亲年迈,贫病交加,家境清贫,无以为生。加之清军镇压革命党人起义,兵荒马乱,乡人纷纷逃离避难。光绪二十七年(1901)仲霍到南洋谋生,光绪二十九年(19......[详细]
李学一 [明] (1534~?)
李学一(1534~?),字万卿。明代归善县人。24岁中解元,隆庆二年(1568)进士。历官庶吉士、刑部给事中、吏部给事中、转左给事中、湖广参议、贵州督学、转广西副宪、量移苑马寺卿。学有家承,祖父李信曾任江西理问,“治狱有阴德”。父李鹏举曾判梧州,署怀集、容县,多善政,从理学名士薛侃讲学于丰湖。学一得主考官吴桂芳指点,学识日见长进。读书中秘时,文章得内阁学士、宰相李公最为器重。关心地方治安。父死归丧,时惠州山寇、海寇并剧,地方官-消息,蒙蔽朝庭,民不聊生。遂上疏“言当事者掩饰弥缝,无为国家计者”,请责两广总督殷正茂剿寇。不久,寇被歼。时有议建府长乐,割惠之......[详细]
李文甫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李文甫,字炽,号夷丘,东莞兰乡李屋村人(今属博罗)。从小就喜欢读书,后受进步思想影响,时列强侵华,清廷腐败,李文甫乃与莫纪彭、林直勉、黄侠毅等秘密组织革命活动小组,到各地宣传革命,提出“内争国权,外御强敌”。1911年4月27日(农历3月29日)黄花岗之役,李率敢死队跟随黄兴攻打总督衙门,转战飞来庙、北较场等地,在战斗中不幸足部中弹被俘。翌日,被押赴刑场,壮烈殉国,年仅22岁。父亲李德在石龙西禄元(今中山西路)经营油烛店。不久,李文甫等在莞城创办《东莞旬刊》,并组织“醒天梦剧社”,在莞城、石龙、广州等地演出《熊飞起义》、《张家玉会师》等历史剧,深受群众欢......[详细]
http://ren.bytravel.cn/Celebrity/index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