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趣味高中物理

趣味高中物理

发布时间: 2021-08-02 11:36:53

如何让高中物理课堂变得更有趣味

物理学中的美,它不像艺术中用颜色、技法、造型等手段来表现美,而物理学中的美是通过迷人的现象,完整的理论,巧妙的构思方法,简洁的方程形式等,给人一种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美,给人一种美不胜收的感觉,从意念中体会到物理中的美。所谓物理,是指事物的道理、规律。古文中的“格物”,主要指物理。宇宙中,万物皆有规律,而人类现阶段发现自然界的规律是及其有限的,自然界中还有大量规律人类还未发现。当自然界的规律还未被发现以前,人们认为它是高深莫测的,但人类一旦掌握了它,人们可以充分利用它来为人类造福,比如:牛顿的三大定律,特别是牛顿第二定律,牛顿把力、质量、加速度这三者风牛马不相及的事物用一个最简单的数学表达式F=ma 表示出自然界的复杂规律,我们无不为这个公式感到惊叹,惊叹它的简单美,惊叹它揭示事物的联系之精妙。再如:法拉第经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在1831年的秋天终于利用磁场产生了感应电流,并得出了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及规律,在此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发电机、变压器、电磁炉、磁悬浮列车等,大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使人类从蒸汽时代走进了电气化时代。爱因斯坦发现的质能方程 E=mc2 揭示了原子分裂的奥秘,为人类利用核能提供了理论依据,这样的例子太多了。物理学研究的既深奥又简单的规律,自然界的现象和规律深深的吸引着人们,大自然留给人类的趣味不断地激励人们对它进行研究,这充分体现了大自然的美,也充分体现了物理学的趣味。

㈡ 有一道高一物理趣味题,谁会

老鼠第一次从A运动到B时用去的时间=1.2m/(0.3+0.1)=3s 这时被污染是B点左侧0.9m的部分,老鼠开始回A,第一次回到A时用时=1.2m/(0.3-0.1)=6s 这时被污染的是上方的AB段及下方B点左侧0.6m的部分,老鼠又去B了,第二次到达B时经过的都是被污染的部分,用时3s ,被污染的变成上下都是B点左侧0.9m处,老鼠开始回A,距最后需污染的传送带上哪一点1.5m 相对于带的速度为0.3 故又经过5s完全污染传送带。
用时:3s+6s+3s+5s=17s
。老鼠一个来回只有在,退回来时才会在没有油污的传送带上沾油污。(第一次除外)。第一次沾了1.5m第二次以后都,沾0.3。2.4m的传送带需要第一次和外加3次才能完成。也就是4个9秒

㈢ 有没有可以趣味学高中物理得软件

你搜一下,nb物理实验室,正版要钱的,我不是打广告,所以没给链接,你自己搜一样的。

㈣ 一道简单的高中趣味物理

解此题的关键是怎样将兔子撞树的过程转化为物理情景
兔子在撞树过程中在弹力的作用下回速度由 v 减为 0 ,兔答子撞死弹力至少为F弹=Mg
兔子撞树过程中冲量 I=F弹t ,由动量定理 I=mv2- mv1 =Mv
则 v= F弹 t / M= Mg t / M= g t =9.8*0.2=1.96 m/s (g 取9.8)(g取10时v=2 m/s)

㈤ 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趣味性

联系实际,主要是联系自然现象和生产、生活中的实例及现代科技。要在物理教学中努力渗透和体现STS(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教育思想,让学生充分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关系,让他们既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增强探索科学的兴趣与能力,又能清楚地认识其对人类和社会生活的危害,自觉地树立环保意识。[1]换句话说,要使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最根本的是要使学生感到物理对他们有用,懂得物理知识的重要性、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懂得在社会中如何对待、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展现出物理世界的无穷魅力,引导学生思维向深处延伸,使学生觉得物理知识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理性与科学思维,提高人文素质,使新一代的公民能够形成关于科学技术与人类福利、社会发展相统一的价值观。
物理学与自然现象密不可分,发生在我们周围的各种自然现象,包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物理现象充满在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学习物理,应该养成多观察、多思考的良好习惯。如讲光的折射时解释“三日同辉”:2002年某日清晨,辽宁葫芦岛市上班的人们在东方的天空中发现“三个太阳”,一大二小,小太阳轮廓不很清晰,持续40分钟消失。实际这是太阳在大气中玩的“把戏”,是太阳通过折射的光线在人们眼中产生的虚像。学生对这些与生活紧密相联的知识很感兴趣,急欲要探求其中的奥妙,会很快掌握有关的物理知识。
结合教材内容,介绍与个人、家庭、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了解物理学能为改善人类生存条件服务。如讲静电可介绍雷雨时不要在大树下避雨,不用有金属伞尖的伞,不用手机等防雷击的措施,尤其是说明太阳能热水器室外天线必须接地,因为它安装的高度大于该建筑物的最高避雷针,若不接地,一旦遭雷击,雷电流将通过热水器的管道、电源线、信号线直接进入用户室内。学生从中体会到物理学在生活中的用处很大。另外,还可从一些古典诗词中引入或理解物理学一些概念,或利用物理知识欣赏中国古典诗词,这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已有教师对此做了有益的尝试。[2]
结合教材内容,介绍与工农业生产、军事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如讲静电屏蔽和并联电阻时介绍坦克为什么不怕高压电网的两种原因;讲红外线时简介透视相机;讲能量守恒定律时介绍英国的发明家发明的步行鞋发电装置:将一种微型发电机安装在经过加工的普通鞋底中,当人们行走时,产生的机械能就转化为电能,这些电能足以为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充电。如此等等,学生对这些知识不仅感兴趣,而且能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配合教材的阅读材料介绍课外科技普及读物,介绍新型电池、室温超导体、光纤通信、激光、现代航空航天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纳米技术等国际、国内最新科技成果及其未来发展趋势,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促进学生为未来发奋学习,鼓励他们“奇思异想”。如讲物态时可简介固体内存在“流动的液体”;讲人造卫星介绍“惠更斯”探测器登陆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时发回的照片所展示的神秘河道,并介绍我国的 “神舟七号”飞船将进行太空行走、交互对接等实验;讲磁场时可介绍未来的地球磁场可能会反转,到时太阳粒子风暴将猛击地球大气层,对地球气候和人类命运产生毁灭性的影响;讲电磁波时可提到能烤焦敌人的微波武器,并介绍国外生物工程专家设想用“充电式”和“磁化式”将知识“拷贝”到大脑中去等等。
2.2多做实验和多开展课外活动
实验有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小游戏、科技小制作等等,要多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演示性实验变为学生实验,给学生更多的动手动脑的机会,让他们在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课外活动小组有摄影小组、无线电小组、家电小组、航模小组等等。要用实验和活动不断构建学习物理的最佳情境,将其作为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的主要途径,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形象直观地展示物理现象的变化过程,从而使学生能够理解、掌握、加深和拓宽所学物理知识,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充分发挥其独立钻研和创造精神,提高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2.2.1 演示
做演示实验时,教师应想方设法自制教具、改造实验,并尽可能多地把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实验,为学生提供参与动手的好机会,让学生轮流到讲台上边讲、边演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例如讲圆周运动、向心力时,把一个装有乒乓球的罐头瓶倒扣在讲台上,要求学生手拿倒置的瓶子且瓶口不能用任何东西挡住,连同瓶内的乒乓球一起运到教室后面去(提示学生抓住瓶子在桌面上做匀速绕圈运动,带动瓶内的乒乓球沿着瓶子内壁作旋转,然后移动瓶子)。学生踊跃演示,对向心力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2.2.2 实验
教学生经常做一些很能说明问题的小实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讲磁场时教学生把吸力较强的磁铁放入水壶内烧水,一周左右壶内的水垢甚至热水瓶内的水垢就会自动脱落;讲完气态方程、克拉珀龙方程后,叫学生准备一只酒瓶、一只没有吹起来的气球、一个脸盆、热水、一根细线,然后把气球放进酒瓶里,要求不用嘴将气球吹起来(提示学生把气球的嘴子套在瓶口上,把瓶子放进热水盆即可)。这些小实验能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眼、动手去研究问题,获取活的物理知识,享受成功的喜悦,也培养了创造性思维。
2.2.3 小游戏
通过一些学生亲身经历过的简单易行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去感知物理概念,这不仅对掌握物理知识非常有利,更重要的是能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对知识的接纳就会由被动变为主动。如讲完力的合成、平衡后,叫两个学生与一块砖“拔河”。即用短绳子把砖头系好,再把砖头系在一根两米长的粗绳子中点,一人拉住粗绳子一头,把粗绳子拉直扯平算学生获胜,但结果是砖头获胜。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加深了对“两分力夹角越大,合力越小”的理解。
2.2.4科技小制作
对一些科技小制作,要求学生动手制作,亲自实践,并组织小制作展评,颁发奖品,以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创造性能力。如讲完动量守恒定律、反冲运动后,可教他们做一个“喷气船”:先在空铁筒(或圆罐头盒)里面装一些水,注意水量不超过铁筒容量的三分之一;再把铁筒用一个盖或是别的东西堵死,不让里面的水流出来,然后再在盖上钻一个小眼,用铁丝把铁筒固定在金属小铁盒(扁罐头盒、金属肥皂盒均可)上;在铁筒下面放二三节蜡烛,点着蜡烛以后,铁筒里的水过一会儿就会烧开,把“喷气船”放进水里,当蒸汽从铁筒的小眼里喷出来时,就会推动小铁盒向另一个方向前进。通过这些小制作,学生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创造性素质。
2.2.5摄影活动
给学生介绍一些光学成像原理和照相的基本技术,组织学生开展摄影活动,其兴趣会很高,拍出的照片质量也会不错。这样既掌握了相关理论,又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学会了一项技能。
2.3以“疑”引趣。
用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教师讲课要不断启发、点拨和诱导,激发他们为解开疑点而积极思维,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在参与中学习,学习中参与,勤思苦练,凭智慧收集知识信息,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这样越学越会学,越学越爱学。
2.3.1 课前提问
上课前可首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石激起千层浪”。利用学生已有的物理知识,教师从设置的情境中引出新问题并导入新课。情境的创设可多种多样,可以在复习已学知识中诱发新问题,或从司空见惯而又未被引起重视的物理现象中发现新问题,如讲磁场前问学生:为什么信鸽能从千里之外飞回自己的窝里?如讲动量前可问学生:传个排球给你,你敢接,一个速度很大的大铁球向你丢来,你为什么不敢接?创设情境要突出趣味性,别具一格的创意能一下扣住学生的心弦而进入角色;提出问题要注重启发性,要启发学生自己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导出课题;情节设计还应符合科学性,既要使内容哲理准确,又要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去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一节课的讲授不可能求全,在结束课前提问,有意留下余味,让学生自己去“品尝”,可促使学生课后自己独立思考探索。如讲完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后,要求学生自己去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适合这些定律。
2.3.2 课堂讨论
教师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维,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动脑动口,质疑辨疑,教师捕捉反馈信息及时点拨,适时启发,循循善诱,把握讨论的热点,扫除认识过程的障碍。如讲动量守恒定律时问学生节日礼花在大爆炸瞬间为什么是球形?讲向心力时提问:生活中为什么很少见到凹桥,怎样过生锈的铁索桥(慢慢地走),怎样过不结实的石拱桥(快快地跑)?讲力的合成时问做引体向上为什么老师要求两臂与肩同宽?这样的问题个别平时上课注意力涣散的学生也很可能不甘示弱,不再坐冷板凳,会争先恐后地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就使他们能发现自己学好物理的潜力,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也解决了疑难问题。

㈥ 物理趣味题(高一)

1.这人要是掉在地面上,就与地面保持相对静止了。
因此是没有加速度的。从飞机上掉下来的加速度是地球加速度。

2.把竹秆丢在地面上就可以与地面保持相对静止。

㈦ 那位能介绍一些与高中物理有关的趣味型东西啊

明人:
牛顿等人的故事! 小时的最好~
一些趣味理论:相对论,(不讲重点,讲神奇点引起学生兴趣。即一些谬论:如你不可能从学校到你家,因为要过无数个中点。(知到这些吗?)
在讲这些时引出牛顿定理,
加速度等~

㈧ 趣味物理题!!

线提冰块小实验(不同溶液不同凝固点的原理)

用一根线不必打结,手不碰冰块就能把它提起来。
把线浸入水中的一头,然后把这头放在冰块(不要太大)上;
把盐沿着线的这一头撒在冰面上。等大约30秒;
提线(不要太快),冰块就被吊起来了。

㈨ 有哪些笑话或趣味只要具备了高中物理知识就能听懂

只有高中知识才能听懂的笑话:小姐姐,小姐姐,你长得好mg啊;你慢一点,你追我的加速度,能不能不要那么快。

热点内容
蹲踞式跳远教学反思 发布:2025-07-09 03:09:33 浏览:84
高中历史岳麓 发布:2025-07-09 02:45:51 浏览:353
新开的英语 发布:2025-07-09 01:27:47 浏览:276
物理实验教师 发布:2025-07-09 00:46:01 浏览:21
怎么删除朋友圈 发布:2025-07-09 00:19:21 浏览:154
包钢股份历史 发布:2025-07-08 22:01:23 浏览:878
囚禁教师电影 发布:2025-07-08 20:48:26 浏览:962
化学键复习 发布:2025-07-08 20:42:29 浏览:831
北京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08 19:38:24 浏览:58
我印象最深的一个老师 发布:2025-07-08 19:00:24 浏览: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