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德育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跛足而不迷路能赶超虽健步如飞但误入歧途的人。”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幸福》一书中说: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他将“精神成长”置于“科学获知”之前,真正体现了德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
初中阶段是学生的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将德育放在首要位置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学校中的德育是由学校举行的各种德育活动和各学科的德育组成的整体,各学科都担负着由学科自身特点所形成的德育任务。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意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重视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等。
通过课堂渗透,使德育内容逐渐地、潜移默化地进入到学生的头脑,使学生的头脑得到滋润。渗透就是要求真正地把知识性和思想性统一起来,做到水乳相融。除课堂渗透外,教师还需要用一定的力量搞好课外活动,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德育主要靠熏陶和感染,以达到育人的目的。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切合实际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取材于物理学史和我国建国以来物理学所取得的成就,在物理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通过课堂讲授、习题课、实验和课外活动等教学环节,利用图片、幻灯、电影、网络等多种媒体手段向学生介绍我国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就可以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物理教学中去。具体做法可有以下几个方面1、介绍我国古代的物理学成就和科学家事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中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发现课本上的定律和物理单位大多是用外国人的名字命名,容易产生民族自卑感。针对这种情况,我就有意识地结合课堂教学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在物理学方面的卓越贡献。在讲声学时,我就讲故宫天坛的回音壁,在讲光学时,我就讲我国在二千多年前墨子所著《墨经》上已经阐述了光的直线传播。在讲杠杆时,我就讲述早在三千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利用杠杆原理制成捣谷的舂和在井上汲水的桔棒以及天平和杆枰,而天平和杆枰在现代社会仍然普遍应用。在学习电磁现象时,向学生介绍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早在公元前221年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鬼谷子》、《淮南子》等书中均有“磁石召铁”的记载。北宋科学家沈括于1086年编著的《梦溪笔谈》详细讲述了人工制造指南针的方法,书中第一次明确指出了磁偏角。在讲物质的构成时,向学生介绍我们祖先很早就开始了对自然界物质本质的探讨,提出了“五行说”、“元气说”、“原子论”。这样使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水平在世界上是一流的,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什么近代中国物理却落后了,只是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压抑了生产力的发展,封建专制思想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封建教育扼杀了人才,让学生了解我国科学技术的现状以及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实事求是地认识我国的国情,就可以大大的激发学生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2、介绍建国以来我国物理学研究的巨大成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建国以来,我国物理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的已处于世界前列,例如:在核物理研究领域,原子弹、氢弹的爆炸,在航天领域,人造卫星进入太空,神州系列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与回收,超导技术研究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等等,与学生紧密相连的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更明显。组织学生成立了物理兴趣小组,在图书馆和网上收集科技信息,使同学们及时了解我国在科技方面所取得的成就。3、介绍科学家热爱自己祖国的故事,激励学生为建设祖国而学习。
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我有意识的给学生讲钱学森、李四光等科学家的故事:他们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毅然放弃在国外的优厚的生活待遇,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怀抱,为新中国的科技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还给学生讲工程专家詹天佑和桥梁专家茅以升的故事。使学生懂得科学家不仅有丰富的科学知识,而且有满腔的爱国热情。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的学习兴趣,还把热爱祖国的思想意识不知不觉地注入学生的心灵之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在课堂上利用中外物理学家的事迹、格言,对学生渗透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在讲授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这一章时,可以将牛顿的一段名言介绍给同学们,“我就像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小孩,偶尔拾到一颗美丽的贝壳。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一些,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通过这段名言,教育学生在学习上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在讲授焦耳定律时,介绍这位实验物理学家的执着。他自学成才,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经过三十几年的努力,做了400多次实验,为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建立打下了基础;安培、奥斯特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进行实验的故事;还有我国两弹元勋邓稼先,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毅然放弃在国外的优越生活和丰厚条件,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志向回国;科学巨子王淦昌为了祖国的核事业,告别生活优裕的北京,来到人迹罕至的西北高原,一干就是十多年之久。物理学家这些实事求是的态度、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刻苦钻研和探索的精神、只讲奉献、不图索取的美德等,都是向学生进行教育的好教材。通过这件实例,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艰辛,认识到研究科学要百折不挠,刻苦钻研,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献身科学也是只讲奉献不图索取的。
三、结合理论和规律,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注重从客观事实出发,以实验为基础,结合有关概念、规律,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师应举出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物理现象的实例,抓住事物的本质联系,对物理现象,物理过程进行正确分析,使学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例如: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牛顿第一运动定律、阿基米德定律、光的反射定律、欧姆定律和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等,这些规律本身就体现了认识来源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观点。这些结论是经过许多科学家由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多次反复才归纳、总结出来的。在课堂进行演示实验时,教师要注意规范操作、真实记录、客观分析,决不弄虚作假。以培养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作风。
四、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探索精神和个性的培养的渗透。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的操作,现象的观察,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依据的观念。教师的演示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若实验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还可以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实验结果的交流可以加强学生的自信与谦逊的个性培养。在处理实验数据时教育学生培养实事求是,尊重事实的美德。一些验证性的实验改为探索性的实验,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态度更加积极,还可以促进他们积极思考,使之不断探索的创新意识逐渐形成。
五、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团结协作精神,体会合作的乐趣
物理学中许多重大成就,是不少科学家之间相互协作和相互帮助共同取得的。如法拉第长于实验研究,麦克斯韦擅长理论概括。麦克斯韦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基础上,运用数学知识建立了麦克斯韦方程组,奠定了电磁场理论的基础。杨振宁和李政道通力合作,终于发现了宇称守恒定律。在物理教学中,运用这些典型的事例,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团结协作精神教育,教育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相互帮助。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对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由于物理课程特点,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不可能进行经常性的直接灌输,更多的只能是渗透和潜移默化,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接受教育。只要在教学中做到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有机的结合,而不是违背教学规律去牵强附会、生搬硬套,就一定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因为隐性的点滴渗透,往往比显性的正面灌输更能使学生入耳入心。教学实践一再证明:教师的一句话,往往可以使学生铭记终生,受益终生。
Ⅱ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一、通过我国在物理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
我国在古代就已经在物理发展上有了很大的贡献,并且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如指南针是我国著称于世的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一经发明,很快就应用于航海。另外对我国古代军事、生产、日常生活、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世界的发展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近代,如1992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后,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把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飞船绕地球飞行14圈后,于10月16日6时23分安全降落在内蒙古主着落场。这次成功的发射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为进一步的空间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近代还有我国著名的力学家、火箭专家钱学森,被称为“中国的导弹之父”。通过对我国历史上类似事实的介绍,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让学生们能感觉到自己对国家所肩负的责任,激发起他们的爱国热情。
二、通过对物理学家的了解,对学生渗透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如在讲解欧姆定律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他得到这个结论经历了10多年的时间,做了大量实验,类似的还有爱迪生分类实验1600种不同的耐热材料,寻找哪种更适合做灯丝。在讲授焦耳定律时,教师可以介绍他如何自学成才,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经过三十几年的努力,做了400多次实验,为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建立打下了基础。通过这些事例可以培养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再如在讲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这一章时,可以将牛顿的一段名言介绍给同学们,“我就像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小孩,偶尔拾到一颗美丽的贝壳。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一些,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通过这段名言,教育学生在学习上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还有我国两弹元勋邓稼先、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毅然放弃在国外的优越生活和丰厚条件,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志向回国;科学巨子王淦昌为了祖国的核事业,告别生活优裕的北京,来到人迹罕至的西北高原,一干就是十多年之久。物理学家这些实事求是的态度、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刻苦钻研的探索精神、只讲奉献不图索取的美德等,都是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好教材。从这些事例中,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艰辛,认识到研究科学需要有百折不挠,刻苦钻研的精神和毅力,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献身科学也是只讲奉献不图索取的。当然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结合课本,给学生安排的一些阅读材料,要求他们谈感想、写小论文,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勤学善思和积极上进的品德。
三、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不弄虚作假的科学态度,对学生进行探索精神和个性培养的渗透。例如:牛顿第一运动定律、阿基米德定律、光的反射定律、欧姆定律和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等,这些规律都是来自于科学家们平时生活的亲自体验,经过许多科学家由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多次反复才归纳、总结出来的。如果在课堂进行演示实验,教师要注意规范操作、真实记录、客观分析,决不弄虚作假。从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作风。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的操作,现象的观察,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还可以让学生树立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依据”的观念以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在处理实验数据时教育学生培养实事求是,尊重事实的美德。一些验证性的实验改为探索性的实验,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态度会更加积极,还可以促进他们积极思考,有利于他们的创新意识的逐渐形成。
四、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团结协作精神,体会合作的乐趣。物理学中许多重大成就,是不少科学家之间相互协作和相互帮助共同取得的。如法拉第擅长于实验研究,麦克斯韦擅长于理论概括,麦克斯韦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基础上,运用数学知识建立了麦克斯韦方程组,奠定了电磁场理论的基础;杨振宁和李政道通力合作,终于发现了宇称守恒定律;开普勒借助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的行星观测记录,最终总结出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等等。在物理教学中,运用这些典型的事例,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团结协作精神教育,教育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相互帮助。
五、了解物理知识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生为祖国做贡献的决心。物理的产生和发展,从来就是和生产实践与科技水平密切相关的。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顺利地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评价物理教学的重要标志,因此,我在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学”与“用”紧密结合起来。比如,在讲到加速度时,可以提到生活中说到的汽车刹车性能;利用电流的热效应进行工作的一些生活电器;利用电磁感应现象设计的安检门;学习到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时设计到的电视显像管的工作原理的认识等等。在教学中,教师应在教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及时地收集、了解一些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让学生们有学以致用的感受,从而更加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想利用知识不断地去充实自己,从而可以更好地去投入社会,回报社会,增强为祖国做贡献的决心。
Ⅲ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加强德育
在物理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
一、学习我国古今物理成就,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二、在课堂上利用中外物理学家的事迹、格言,对学生渗透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三、利用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友爱合作,实事求是的态度。
四、结合理论和规律,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五、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团结协作精神,体会合作的乐趣。
Ⅳ 如何发挥物理教学德育的功能
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基础学科,它不仅能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能力,还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初中物理教学,既传授知识,又讲明道理,都能从不同的角度来挖掘其德育内容,利用物理教学进行德育教育,自然贴切,生动有趣,学生容易接受,还能陶冶学生情操.学生的德育搞好了,学生才有可能全面发展,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Ⅳ 浅谈物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二、在课堂上利用中外物理学家的事迹、格言,对学生渗透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三、结合理论和规律,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注重从客观事实出发,以实验为基础,结合有关概念、规律,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探索精神和个性的培养的渗透。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的操作,现象的观察,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依据的观念。教师的演示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五、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团结协作精神,体会合作的乐趣,物理学中许多重大成就,是不少科学家之间相互协作和相互帮助共同取得的。
Ⅵ 浅谈初中物理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在初中物理中可以进行的德育教育的内容是很广泛的。
平时要求学生回答问题的站姿、回答态度都属于德育范畴的。
还要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方面的教育也是德育内容。
课本中反应劳动人民智慧的图片,也是很好的教育素材。还有节约、保护环境意识等都可以的。
Ⅶ 如何在物理教学目标中体现德育
物理学(乃至所有科学理论)必须吻合自然规律,不可乱命名、乱搭配、乱解释、乱夹杂、乱拓展。例一:源于虚拟小说鸟叫声的夸克,其实跨越式跨子才是真正的根源;可又有谁能理解跨子哪!例二:耦合质量是9.1×10^-31kg,静态质量不大于10^-54kg的光子如此天壤之别这是光子还是孙悟空?光子与光量子是一回事吗?什么原因呢?不同层次成分的实质性截然不同,不可混为一谈。列举数不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