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眉是什么意思
『壹』 古代须眉是什么意思
须眉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xū
méi,指胡须和眉毛,古时男子以胡须眉毛稠秀为美,故以为男子的代称。
巾帼不让须眉
巾帼是女,须眉是男
『贰』 须眉是什么意思
巾帼须眉 ( jīn guó xū méi ) 解释 巾帼:古代妇女配戴的头巾和发饰,后借指妇女;须眉:胡须和眉毛,借指男子汉,大丈夫.具有男子汉气概的女子. 出处清·沉起凤《谐鳏·巾帼暮宾》:“如仆者,亦岂须眉而巾帼者哉?” 用法 偏正式 运用了借代手法 巾帼指妇女 须眉指男子汉
『叁』 须眉是什么意思啊
本义是指胡须和眉毛,在中国古代,男子以胡须眉毛稠密秀丽为美,所以用“须眉”指代男子。出自汉代《汉书·张良传》。
一、具体释义:
1、胡子和眉毛。
2、借指男子。
3、比喻事物细微处。
4、画笔的一种,用以描绘画面细部。
二、成语
1、须眉毕现
【注音】xū méi bì xiàn
【释义】毕:全部。现:显现,显露。胡须和眉毛都活灵活现。形容作品中人物的刻画传神而逼真。
【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凡例》。
2、须眉皓然
【注音】xū méi hào rán
中文名 须眉皓然 读 音 xū méi hào rán 释 义 胡须眉毛都白了 出 处 《河东记·韦丹》
【词目】须眉皓然
【释义】胡须眉毛都白了。形容年老。
【出处】唐·薛渔思《河东记·韦丹》。
3、须眉如戟
【词 语】须眉如戟
【注音】xǖ méi rú jǐ
【释 义】谓胡须和眉毛又长又硬,怒张如戟。形容外貌雄伟。
(3)须眉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常与须眉一起使用,用于形容女子的词是“巾帼”,比如“巾帼不让须眉”就是指女子与男子相比毫不逊色的意思。
“巾帼”由来古时候的贵族妇女,常在举行祭祀大典时戴一种用丝织品或发丝制成的头饰,这种头巾式的头饰叫巾帼,其上还装缀着一些金珠玉翠制成的珍贵首饰。巾帼的种类及颜色有多种,如用细长的马尾制作的叫“剪耄帼”;用黑中透红颜色制作的叫“绀缯帼”。
因巾帼这类物品是古代妇女的高贵装饰,人们便称女中豪杰为“巾帼英雄”,后人又把“巾帼”作为妇女的尊称。
著名的“巾帼”
1、妇好
商朝国王武丁的妻子,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她不仅能够率领军队东征西讨为武丁拓展疆土,而且还主持着武丁朝的各种祭祀活动。
因此武丁十分喜欢她,她去世后武丁悲痛不已,追谥曰“辛”,商朝的后人们尊称她为“母辛”、“后母辛”。
2、花木兰
中国古代女英雄,以代父从军击败北方入侵民族闻名天下,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在后世影响深远。其事迹被多种样式的文艺作品所表现,尤其是电影、电视剧多次重拍,甚至影响波及美国和全世界。
3、樊梨花
樊梨花身上的神话色彩比其他巾帼还要浓厚一些。在薛丁山征西之时,无一例外都要讲到这样一位富有叛逆精神并且敢于大胆追求理想爱情的古代女子。
故事说的是在大唐贞观年间,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登上唐王朝皇帝宝座之后,以现在甘肃武威为中心的西凉国等一些西北小国不愿接受唐王朝的管辖,并以武力和唐王朝相对抗。为此,唐太宗李世民决定派薛丁山前去征讨。所有关于樊梨花的传说便都发生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上。
『肆』 巾帼不让须眉,什么意思须眉是指什么
意思是说女人不比男人差。古人称男子为须眉。 巾帼不让须眉。帼,妇女头发上的饰物。巾帼,妇女的头巾和头发上的装饰物。诸葛亮派人给司马懿送去巾帼,意谓司马懿如同妇人。后以“巾帼”为妇女的代称。封建传统歧视女性,所以当一个女人很有作为时,就叫巾帼不让须眉,意思是说女人不比男人差。
(4)须眉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妇好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英雄。商朝的武丁时代最盛。武丁通过一连串战争将商朝的版图扩大了数倍。而为武丁带兵东征西讨的大将就是他的王后妇好。甲骨文记载,有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双方相持不下,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武丁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
此后,武丁让她担任统帅,从此,她东征西讨,打败了周围二十多个方国、独立的小国。妇好不但能带兵打仗,而且还是国家的主要祭司,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又任占卜之官。商朝是个迷信鬼神的国家,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妇好又会打仗,又掌握了祭祀与占卜的权力,可能连武丁都要怕她三分。
『伍』 须眉的意思是什么
须眉 [xū méi]
1.古时男子以胡须眉毛稠秀为美,故以为男子的代称
2.胡须和眉毛
『陆』 须眉是啥
【原文】“须眉男子”,未有须眉不具可称男子者。“少年两道眉,临老一付须”,此言眉主早成,须主晚运也。然而紫面无须自贵,暴腮缺须亦荣:郭令公半部不全,霍剽骁一副寡脸。此等间逢,毕竟有须眉者,十之九也。
【译文】人们常说“须眉男子”,这就是将须眉作为男子的代称。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因为还没有见过既无胡须又无眉毛的人能够称得上是男子。俗话说:“少年两道眉,临老一付须。”这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年少时的命运如何,要看眉毛的相,而晚年运气怎么样,则以看胡须为主。但是也有例外,面部呈紫气,即使没有胡须,地位也会高贵;两腮突露,就算胡须稀少,声名也能显达。郭子仪虽然胡须稀疏,却位高权重;霍去病虽然没有胡须,只是一副寡脸相,却功高盖世。但这种情况,不过只是偶然发生,毕竟有胡须有眉毛的人,占百分之九十以上。
【原文】眉尚彩,彩者,杪处反光也。贵人有三层彩,有一二层者。所谓“文明气象”,直疏爽不宜凝滞。一望有乘风翔舞之势,上也;如泼墨者,最下。倒竖者,上也;下垂者,最下。长有起伏,短有神气;浓忌浮光,淡忌枯索。如剑者掌兵权,如帚者赴法场。个中亦有征范,不可不辨。但如压眼不利,散乱多忧,细而带媚,粗而无文,是最下乘。
【译文】眉毛要有光彩,所谓的光彩就是眉毛梢部闪现出的光亮。富贵的人,他眉毛的根部、中部、梢部共有三层光彩,有的人有两层,有的人只有一层。通常所说的“文明气象”,指的就是眉毛要疏密有致、清秀俊朗,不要厚重呆板,又浓又密,缩在一起。远远望去,像两只凤在乘风翱翔,或像一双龙在乘风飞舞,这就是很好的眉毛。如果像一团浸染的墨汁,就是最下等的眉相。双眉倒竖,眉毛向上挑,是好眉相。双眉下垂,呈八字形,是下等眉相。眉毛如果比较长,就得有起伏,如果比较短,就应该炯然有神;眉毛如果浓,就不要有虚浮的光,眉毛如果淡,千万不要像一条干枯的绳子。双眉如果像两把锋利的宝剑,那这人必将成为统领三军的将帅;而双眉如果像两把破旧的扫帚,杂乱不齐,那这人则会有杀身之祸。另外,这里面,还有各种其他的迹象和征兆,不可不认真地加以辨识。但是,如果眉毛过长并遮盖住双眼,使目光显得迟滞呆板;眉毛散乱无序,使目光显得忧劳无神;眉形过于纤细并带有媚态;眉干过于粗密,使其没有文秀之气,这些都是最下等的眉相。
【原文】须有多寡,取其与眉相称。多者宜清、宜疏、宜缩、宜参差不齐;少者宜光、宜健、宜圆、宜有情照顾。
卷如螺纹,聪明豁达;长如解索,风流荣显;劲如张戟,位高权重;亮若银条,早登廊庙,皆宦途大器。紫须剑眉,声音洪壮;篷然虬乱,尝见耳后,配以神骨清奇,不千里封侯,亦十年拜相。他如“辅须先长终不利”、“人中不见一世穷”、“鼻毛接须多滞晦”、“短笼遮口饿终身”,此其显而可见者耳。
【译文】胡须有多有少,无论是多还是少,都要与眉毛相称。多须的人,胡须应该清秀流畅,疏爽明朗,不直不硬,并且长短分明错落有致。少须的人,胡须要润泽光亮,刚健挺直,气韵十足,并与其他部位相互映衬。
胡须如果像螺纹一样弯弯曲曲,这人一定非常聪明,目光长远,豁然大度。胡须细长,像磨损的绳子一样到处是细弯小曲,这种人生性风流倜傥,却没有淫乱之心,将来一定会名高位显。胡须刚劲有力,如一把张开的利戟,这种人将来必定位高权重。胡须清新明朗,像闪闪发光的银条,这种人年纪轻轻就会成为朝中大臣。以上这些都是仕途官场上的大材大器的人物。如果胡须是紫色的,眉毛像利剑那样挺拔,声音洪亮;或者胡须像虬龙那样蓬松劲挺,有时还长到耳朵后边去,这样的胡须,再配上一副清爽和英俊的骨骼与精神,这样的人即使成不了受封千里之地的王侯,也能做十年的宰相。其他的胡须,如下巴和两腮先长出胡须,终究没有好处。人中没有胡须,一辈子受苦受穷。鼻毛与胡须相连,命运不顺,前景黯然。鼻唇之间的短髭过长而遮住嘴,将一辈子忍饥挨饿等等。这些胡须的凶象是显而易见的,这里就不详细论述了。
【点评】一个人的健康、个性、秀美、威严往往可以通过眉毛而显示出来。“少年两道眉”就是说通过看一个人眉毛的情况,来看是愚昧还是聪明,进而判断他事业的成败,命运的好坏。眉相好往往使人显得英俊秀挺,聪明伶俐,最容易给人留下美好又深刻的印象。从而增加施展抱负和实现自我的机会,使其可能少年得志。其实,相术中观眉的方法往往由此而来。
曾国藩认为,眉以疏朗、细平、秀美、修长为佳。眉毛细软、平直、宽长者是聪明、长寿、尊贵的象征。而眉毛粗硬、浓密、逆生、散乱、短促、攒缩者,是愚蠢、凶顽、横死之相。其实,从美学的角度看,也是前者美,后者丑。
关于胡须,曾国藩认为胡须近水,故下长而宜垂。其实,胡须丰润是一个人身体健康,精力旺盛的表现,这样的人意志力常常也很坚定,工作起来得心应手。这种人经过日积月累,到了中晚年,事业往往会有所成。
曾国藩认为须眉相称方是福相。其实,按常理来推,人的眉毛、胡须都只是人体毛发这个整体中的一个部分。既然是整体中的各个部分,那就应该相顾相称,均衡和谐。不然,就如同久旱的秧苗,迟迟才有雨露浇灌滋润,其果实也不会圆满。
如果细细思考,曾国藩的须眉相术对我们自己的养生之道和前途进取也会有所启发。
『柒』 须眉的意思
.1、胡子和眉毛。
《汉书•张良传》:“四人者从太子,年皆八十有馀,须眉皓白,衣冠甚伟。”
2.借指男子。
《红楼梦》第一回:“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
3.男子代称。
《践踏的喜悦》:“三太太是自命为不让须眉的,相貌也长得有点男子气魄。”
4.比喻事物细微处。
《四书评•孟子•离娄下》:“叙事刻画,须眉如画。”
5.画笔的一种,用以描绘画面细部。
《红楼梦》第四二回:“大南蟹爪十支,小蟹爪十支,须眉十支。”
『捌』 “帼国不让须眉”中,帼国和须眉是什么意思
帼:妇女头发上的饰物。巾帼:妇女的头巾和头发上的装饰物。
诸葛亮派人给司马懿送去巾帼,意谓司马懿如同妇人。后以巾帼为妇女的代称。古人称男子为须眉。封建传统歧视女性。
所以当一个女人很有作为时,就叫巾帼不让须眉,其含义是:女子有作为时,说女人不比男人差。
(8)须眉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历史上巾帼不让须眉的十大女将:
1、妇好,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英雄。商朝的武丁时代最盛。武丁通过一连串战争将商朝的版图扩大了数倍。而为武丁带兵东征西讨的大将就是他的王后妇好。
2、花木兰,木兰从军凡十二年,屡立殊勋,人终不知其为女子。后凯还,天子嘉其功,封尚书郎,不受,恳奏省亲。及拥军还谯,释戎衣,服巾帼,同行者皆骇之。
3、吕母,是西汉末年最早反抗王莽统治的农民起义领袖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农民起义的女领袖。
4、迟昭平,西汉农民起义的巾帼英雄,举行起义,抗官税,荡府衙,杀豪绅,掠贵族,扶危济弱,分粮与贫苦百姓,一时声威大震,成为众豪杰中一位杰出的农民起义女领袖。
5、冼夫人,周总理曾称颂冼夫人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杰出的政治领袖。她出身于首领世家,幼贤明,多筹略,善于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从青年时代起就是一个卓越不凡的领袖人物。
6、平阳公主,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也是李渊嫡妻窦氏的爱女。她是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才识胆略丝毫不逊色于她的兄弟们。
7、梁红玉,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梁红玉击鼓退金兵的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所传诵。
8、唐赛儿,明朝农民起义领袖。明初唐赛儿领导的农民起义发生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起义中心在山东益都一带。
9、秦良玉,提起历史上的巾帼英雄,人人都会想到替父从军的花木兰。而中国历史上,正式列入国家编制的女将军,实际上只有秦良玉一位。
10、冯婉贞,清咸丰年间人,北京人,抵抗侵略的民族英雄。1860年英法侵略军占领北京以后,四处掳掠,十九岁的冯婉贞与父亲冯三保一起,带领民团打败英法军队,保护了谢庄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中国女性的吃苦耐劳是世界闻名的,但是她们的英雄事迹却很少为世人所知。在国难当头时,她们巾帼不让须眉,指挥千军万马,驰骋在刀光剑影的疆场,勇气可钦可敬,事迹可歌可泣。
正如近代革命志士、巾帼英雄秋瑾诗中所说的,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巾帼不让须眉
『玖』 古代的须眉是什么意思
须眉意思:指胡须和眉毛,古时男子以胡须眉毛稠秀为美,故以为男子的代称。
【词语】:须眉
【拼音】:xū méi
一、须眉基本释义:
1. 古时男子以胡须眉毛稠秀为美,故以为男子的代称。
2. 胡须和眉毛。
二、须眉引证解释:
男子代称。
《践踏的喜悦》:“三太太是自命为不让须眉的,相貌也长得有点男子气魄。”
三、须眉用法示例:
1、一旁的席雨豪迈的向凤歌拱了拱手,不愧乃第一巾帼须眉的称号。
2、杨家铁骑,男儿傲骨,巾帼须眉,擅长策马冲锋,杨家枪更是被传为天下无敌手。
(9)须眉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须眉近义词:男子、汉子
一、男子
【词语】:男子
【拼音】:nán zǐ
【释义】:男性的成年人。
示例:
1、在这个臭皮囊里仍然活着一位不可思议的三十岁的男子。
2、在旧社会里,女子和男子不能平起平坐,如果这样就坏了规矩。
二、汉子
【词语】:汉子
【拼音】:hàn zi
【释义】:指汉家后人或顶天立地有所责任的人;俗称丈夫。
示例:
1、这位草原来的汉子,以一流的骑术征服了观众。
2、他们个个年轻力壮,都是当兵的好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