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获奖作品是什么
❶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是什么文章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文章是《蛙》。
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蛙》这篇小说的特色是以书信的形式来叙述的,全书以剧作家“我”给日本友人杉谷义人通信的方式,讲述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的有关“姑姑”的故事。此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书中的人物的名字都是以人体的器官命名的。
(1)莫言获奖作品是什么扩展阅读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布时,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特别提及到莫言的五部作品,均已成为当下流传甚广的文学经典。
1、《红高粱家族》
莫言最负盛名的小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认可的莫言代表作。
通过这部小说,莫言把他的“高密东北乡”安放在了世界文学的版图上。酒神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完美结合,展现了底层百姓在受到世俗规则压迫时顽强的生命力,饱含强大的文学爆发力,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典范之作。据此改编由张艺谋执导的电影《红高粱》获第38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2、《丰乳肥臀》
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称《丰乳肥臀》为“莫言最卓越的小说”。
这是一部“献给天下母亲”的小说,记录百年中国风云变幻的恢宏“史诗”。经由一双婴儿的眼睛,目睹一个家族亲历的战争、贫穷,有爱有欲,有生有死,有人性的愚昧、贪婪,也有人情的温暖、博爱。
3、《檀香刑》
莫言试图彻底摆脱西方文学影响的一次努力,也是莫言用小说的方式向民间戏曲的一次致敬。荡气回肠的“猫腔”大戏,“凤头-猪肚-豹尾”的传统讲述方式,通过五个人物、五种声部,再现清末酷刑与乱世悲凉。本书获得2002年首届“鼎钧文华奖”,台湾《联合报》“2001年十大好书奖”,入围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4、《生死疲劳》
借六道轮回撑起宏大的小说结构,用动物视角透视五十年人世悲欢。这是一部中国乡村社会的庞杂喧哗、充满苦难的蜕变历史,也是莫言在艺术上向中国古典章回体小说和民间叙事的伟大传统致敬的鸿篇巨制。驴折腾、牛犟劲、猪撒欢、狗精神……六道轮回的荒诞叙事和狂放想象背后,是农民对于土地的执着和不息的生命力。
5、《蛙》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国第一部完整描写计划生育和代孕等尖锐现实问题的长篇小说,也是献给经历过计划生育和在计划生育年代出生的千千万万读者的一部杰作。
以一个乡村女医生波澜壮阔的一生,反思中国六十年计划生育史,传达对生命强烈的人道关怀,呈现知识分子灵魂深处的矛盾与伤痛,完整展现莫言文学王国的丰富与奥义。
❷ 莫言得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是什么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文章作品是《蛙》。
这部小说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真实地反映了计划生育国策当年在高密东北乡的艰难推行过程;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万心的人生经历。
在形象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的同时,成功塑造了一个生动鲜明、感人至深的农村妇科医生形象;并结合计划生育过程中的复杂现象,剖析了以叙述人蝌蚪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卑微、尴尬、纠结、矛盾的精神世界。
全书由4封长信和一部9幕话剧组成,秉承了作者乡土文学的一贯风格,结构新颖,节奏鲜明,笔触细腻,文字朴实,富有意味和张力。
《蛙》的中心词是“计划生育”,但这只是浅层表象,在这一中心词背后,隐藏着的是莫言对生命(生殖、繁衍)的由衷敬畏和顶礼膜拜。
《蛙》是一部写实主义作品,它真实地反映了计划生育国策当年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艰难推行过程。万心矛盾地拥有着两种身份:一种是乡村医生,一生接生婴儿近万名,人称“送子娘娘”;另一种是坚决执行计划生育国策的计生干部,人又称之“杀人妖魔”。
❸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是什么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是《蛙》。
蛙》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潜心打造的一部触及国人灵魂最痛处的长篇力作,初版于2009年。莫言在2011年“莫言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蛙》研讨会”上曾表示,《蛙》这部小说从2005年开始写作,中途因没有最终确定好结构问题而一度搁置,在完成《生死疲劳》之后,又重新开始创作该作品,历时四年,三易其稿才得以完成。
《蛙》选择的是乡村医生与计划生育题材,这不是莫言特意要写这个敏感的题材。莫言是被他姑姑接生到人间,所以他总想有一天把姑姑写到小说里,而写姑姑的从医经历必然涉及到在中国推行了三十多年的计划生育。
2017年11月,莫言获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2018年10月13日—10月21日,莫言的首度书法个展《笔墨生活——莫言墨迹展》在北京博物馆展览,近百幅书法作品展示莫言在日常生活中的书写实践。
2019年4月,创作的《等待摩西》获得第15届十月文学奖短篇小说奖;6月12日,英国牛津大学摄政公园学月院授予莫言荣誉院士称号,并宣布成立以莫言命名的国际写作中心。7月31日,被秘鲁天主教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8月6日,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获得迭戈·波塔莱斯大学授予的荣誉博士学位。
❹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代表作是什么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代表作是:《蛙》
《蛙》是中国当代作家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讲述了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万心的人生经历,也反映出中国计划生育的艰难历程。小说秉承了作者乡土文学的一贯风格,以细腻的笔触、朴实的文字落脚于中国社会的一隅。
创作背景
《蛙》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一部触及国人灵魂最痛处的长篇力作,初版于2009年。
《蛙》选择题材是乡村医生与计划生育,不是莫言特意要写这个敏感的题材,莫言是被姑姑接生到人间,所以莫言写小说,总想有一天要把姑姑写到小说里,而推行了三十多年的计划生育必须涉及到。
(4)莫言获奖作品是什么扩展阅读
作者简介
莫言,中国当代作家。生于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院院长,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潍坊学院名誉院长。莫言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11年莫言荣获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
《生死疲劳》和《蛙》这两部作品所具有的罕见的宗教情怀,使它们超越了中国作家同行,而进入了世界文学的行列。莫言的业绩,也使莫言当之无愧地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殊荣。在2013年2月1日全国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上通过为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❺ 莫言的哪一部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是《蛙》。莫言的代表作有,《红高粱》、《檀香刑》、《丰乳肥臀》、《酒国》、《生死疲劳》、《蛙》。
莫言,本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中国当代著名作家。80年代中期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莫言在小学五年级时因“文化大革命”辍学,在农村劳动长达10年,主要从事农业,种高粱、种棉花、放牛、割草。在文革期间无书可看时,他甚至看《新华字典》,尤其喜欢字典里的生字。后来,莫言靠着《中国通史简编》这套书度过了文革岁月,接着又背着这套书走出家乡。
在莫言的小说中,可以很容易发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多方面的,有意识流小说的内心独白、心理分析、感觉印象、幻觉梦境、时空颠倒等;有魔幻现实主义的隐喻、象征、预言、神秘、魔幻;也有荒诞派戏剧的夸张、变形、荒诞;还有结构主义、感觉主义、象征主义等等。在西方作家中,莫言最推崇两位,即威廉·福克纳和加西亚·马尔克斯。
莫言小说结构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断的场景切换和时空颠倒,具有明显的空间形式小说的特征,与福克纳的风格遥相呼应。而他引用神话传说以及动物角度叙事则明显带有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❻ 莫言获奖作品是哪篇
莫言获奖作品是《红高粱》。
1988年,《红高粱》获得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红高粱》以20世纪30、40年代高密东北乡的民间生活为背景,故事中塑造的一系列的抗日英雄却都是正义和邪恶的化身。主人公余占鳌是一个热血汉子,身体里面充满了正义与野蛮。
在小说中,莫言塑造了一个在伦理道德边缘的红高粱世界,一种土匪式英雄,他们做尽坏事但也报效国家,他们缱绻相爱、英勇搏杀,充满着既离经叛道又拥有无限生气的时代气息。
作品特色:
《红高粱》的整个符号系统就是一个多侧面多层次的审美范畴,其中的人物语言是粗话、脏话、野话、荤话、骂人话、调情话等粗俗污秽的乡村用语,是典型的高密农民在说话,这种在旁人看来近乎疯癫的语言在小说的环境中却有一种独特的美感,这种语言风格表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趣味。